乐昌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月考历史科目试题

合集下载

2013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

2013届高三年级一模考试文综试题(含答案)

2013届高考第一次标准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Ⅰ(选择题共14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下图中四图为某区域24小时内不同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天气系统的发展过程,四幅天气图的先后排序为A.③④②①B.③②④①C.①④②③D.②①④③2.图示时期,甲地风向的变化是A.偏西风转偏东风B.偏西风转偏南风C.西北风转西南风D.风向变化不大读我国某省人口年龄结构和产业结构统计图,回答3—4题。

3. 根据该省年龄结构变化图,判定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出生率呈现髙-低-高的变化特征B.老年人口增加使人口总量减少C.目前已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问题D.老年人口与少年儿童人口比增大4. 由图可以推知该省A.第二产业发展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B.第三产业比重增大导致人口老龄化C.少儿人口比重减少导致第一产业下降D.未来从事老龄服务业的人口将增多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市进行城市功能区布局时,充分考虑了盛行风的影响。

该城最有可能位于()A.巴西东南部 B.我国东部沿海C.印度半岛 D.澳大利亚西南沿海6.该市的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A.工业区近湖分布,湖泊易受污染B.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C.②功能区分散布局,加重交通拥堵D.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在风力较小、逆温、相对湿度较低的情况下,随着悬浮颗粒物的增多而导致大气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叫霾。

图为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各月霾日数变化图,读图完成7—8题。

7.以下关于霾的时空分布,叙述正确的是A.夏季多于冬季B.冬季多于夏季C.三省市夏季差异最大 D.北京全年皆高于其他两省市8.造成河北霾日数季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A.春季降水多,霾日数少B.夏季多大风,霾日数多C.秋季晴朗天气多,霾日数少 D.冬季燃煤取暖,霾日数多下图为 32°N 某地区某一周的气温与太阳辐射强度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9-10题。

高三历史专业第一轮月考测试卷.doc

高三历史专业第一轮月考测试卷.doc

高三历史专业第一轮月考测试卷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A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2.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事实设计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B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3.“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D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4.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的是( D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 《北京条约》 D. 《马关条约》5.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是( B)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国国民党一大6.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似之处是( D )A.斗争目标B.斗争纲领C.斗争成果D.失败原因7.伴随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A )①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与相权的矛盾③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8.中共之所以接受1945年和1949年国民党提出的两次和谈要求,主要是为了(C )A.迅速战胜国民党反动派B.团结教育人民和争取人民的支持C.尽力争取和平民主D.取得政治上自动地位9.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B.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C.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0.俄国出现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是在( A )A.二月革命之后B.七月事件之后C.十月革命之后D.一战结束之后11.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只要反映了(C )A.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中国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12.列宁称马克思、恩格斯是“19世纪人类三个最先进国家中主要思潮的继承人和天才的完成者”。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广东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广东卷)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加强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从题意可知,百姓一词从称呼贵族到称呼民众,从贵族专有到与平民共有,说明贵族地位下降,只有宗法制的衰落符合。

【答案】B13.东汉初年桓谭上书说:“(重本抑末)此所以抑并兼、长廉耻也。

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

”据此推论合理的是A.东汉初年金融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东汉初年商人与封君勾结,中央集权削弱C.东汉初年商人经济实力强,桓谭建议厉行重农抑商D.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基本政策,桓谭描述的现象不存在【考点】重农抑商【解析】‚今富商大贾,多放钱货……收税与封君比入‛说的是富商大贾实力与封君一样。

‚比‛是差不多的意思。

因而选C项。

A项‚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

材料没有说与封君勾结。

D项过于绝对。

【答案】C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

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陆九渊【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关键是‚明理‛一词,说明理学已经产生,则A、B可排除。

而朱熹是主张格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

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

——毛泽东物致知的,是通过处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对的,因而选D 。

【答案】D15.“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考点】辛亥革命【解析】从‚剪掉辫子反朝廷‛可知此时为清末,则此时的指导思想为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反封。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卷)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新课标Ⅰ卷)

2 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的墓葬仍然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别,而秦国仅君主墓葬明显高于其余墓葬,这充分表明战国时期秦国率先由等级序列明显的分封制走向了中央集权统治,选择C项。

由于铁器牛耕的推广导致分封制瓦解,A项表述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表现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序列,B项表述错误;战国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D项表述错误。

【答案】C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由汉唐之际的‚周孔之道‛到宋代之后被称为‚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法的关键应是在宋代发生的相关因素所导致。

宗法血缘制度在战国时期已逐步瓦解,排除A项;仁政理念早在西汉已深入人心,排除B项,陆王心学兴起于宋明时期,排除D项。

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朱熹整理《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儒学的经典,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选择C项。

【答案】C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考点】雅典民主政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准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强调‚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旨在说明在在古代雅典实行公民政治,要想成为政治领袖必须具备出色的演说能力,才能获得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的认可。

2013年高考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

2013年高考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

2013年高考文综模拟试卷历史部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4分,共计48分)24、安徽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人才辈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名言出自下列哪位历史人物25、“牛背当年暖似衣,饥寒永在耳边提。

大开黎庶通天路,剥尽人间狼子皮。

”此诗描写了中国古代某朝皇帝的经历。

为巩固专制统治,他采取的措施有A.废除丞相制度B.成立议政王大臣会议C.建立内阁制度D.设立三司使分宰相财权26、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霸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

”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A.1851年B.1895年C.1898年D.1906年27、雅典执政官克里斯提尼在制定行政选取时,“把全村社分为三十区,十区在城市附近,十区在沿海,十区属于内地;……并用抽签的办法把这些区指定给各个部落,每一部落有三区,这样就使一个部落在所有这些地区都占了一份。

”他采取的这一措施A.确立了依据财产多寡划分等级的参政制度B.废除了债务奴隶制以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C.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贵族专权局面D.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到“黄金时代”28、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有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9、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30、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1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2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3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4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31.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

乐昌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月考历史科目答案1

乐昌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月考历史科目答案1

乐昌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月考历史科目答案BDDBB DAADA AA1、【解析】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是在汉代就出现了,因此,A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A,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C,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宁时期完成的,因此,D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

【答案】B2、【解析】考查封建社会的土地制度问题。

封建社会是土地私有的,可以自由买卖,然而封建社会是小农经济,土地兼并是长期无法根治的问题,危害到统治,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只有宋代不抑制土地的兼并,而且还出现“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说明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ABC说法错误,也未从题干中体现。

【答案】D3、【解析】从孝文帝改革中规定的土地分配方案、承担的义务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革中农民耕种国家土地,同时需要承担租税的义务。

【答案】D4、【解析】中国古代妇女地位比较低下,很少有读书的机会;我国古代是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甘薯、玉米的引进只能是提高男子的地位;明清时,我国经济重心已南移,D项不符合事实;宋朝,棉纺织业兴起,特别是元朝,黄道婆推广棉纺织技术,妇女地位提高。

【答案】B5、【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

从三图城市布局的变化,可发现主要的区别是“市”逐渐增多以及宫廷和“市”距离在缩小,另结合中国古代商业的学习可知选择B项。

6、【解析】根据对“居民职业结构表”(本表中数据有误,工场主人数占30%,应为工场工人人数占30%)的分析,“工场工人”的人口比例大提高,竟占30%,居民中已经出现了相当的工场主和工场工人,这种现象最早开始于明代中后期的江南苏杭地区。

联系所学,明代私营手工业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部分,中叶以后更在制瓷、矿冶、纺织等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业人口大量增加。

同时,私营手工业的经营方式也在变化: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本题选D项。

(完整word版)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卷),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2013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2卷),推荐文档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试卷类型:新课标n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历史)使用范围:青藏陇贵等省区第I卷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

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

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

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 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 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5.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

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

据此可知宋代A.中央集权弱化B. 流民问题严重C. 土地兼并缓和D. 自耕小农衰退26.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灰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小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

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

”这表明当时A.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28.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29. 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 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 国际地位得到提高30.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推行“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肯定。

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卷1历史含答案

2013年全国高考新课标文综卷1历史含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这一现象是雅典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应C.频繁改革的结果 C.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27.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A.加强英国与荷兰的友好关系 B.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C.通过双王相互牵制防止独裁 D.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28.恩格斯称赞一位近代科学家的研究成就是“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他指的应是A.哥白尼的“日心说"否定了宗教神学崇信的“地心说"B.伽利略创立的试验科学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完成了科学史上的划时代飞跃D.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颠覆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戊戌变法—甲午战争 D.太平洋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30.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2

2013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新课标2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试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一、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城2005-2010年间迁移人口比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1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1、2005-2010年A、迁出人口数盘贵州多于四川B、迁入人口数最上海多于广东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城间的人口迁移A、延缓了皖、翰、黔的老龄化进程B、延缓了沪、京、津的老龄化进程C、降低了皖、帐、黔的城市化水平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从产品质量。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据此完成3~5题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于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湿、保温、保土作用最显著地是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5、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①危害作文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③阻碍土壤水费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图2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2,完成6~8题6、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8、樟树市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优势树种。

广东省乐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及答案

广东省乐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及答案

乐昌一中2012年——2013年高二历史文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里)1.观察下图,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图中子路等人所侍奉的“圣”是指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2.下图著作的作者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克己复礼 B.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C.天人合一 D.存天理、灭人欲第1题图第2题图3.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青睐的学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是A.法家主张“兼爱”、“非攻” B.法家主张社会变革,建立中央集权国家C.法家主张实行仁政 D.法家主张无为而治4.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①韩非子②孟子③黄宗羲④伏尔泰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6.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有类似思想的启蒙思想家是A.孟德斯鸠 B.卢梭 C.康德 D.伏尔泰7.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8.由蒋开儒作词,印青作曲,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的三代领导人。

以他们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B.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9.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向他求教。

2013届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3届下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Ⅰ、Ⅱ两卷,第Ⅰ卷的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Ⅱ卷填写在答题纸上;2.全卷共三大题38小题,满分300分,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24.科举时代流行着“科名以人重,人亦以科名重”(科名:科举考中而取得的功名)的格言。

这句格言说明了科举制A.其人才选拔标准仍无法摆脱“门第”束缚B.因其人才选拔方式而得到社会广泛认可C.助长了追求功名的不良社会风气D.养成了知识分子不务实际的学风25.右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26.“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

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

”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知行合一”C.颠覆了理学传统D.宣扬人伦即天理A.①②B.①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27.读下面画报封面及其说明1927年元旦出版的《农民画报》第一期封面这一组漫画指明了:A.三民主义的局限性B.农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C.国共合作存在的隐患D.当时农民运动的革命对象和目标该表反映的中日经济增长率差异的成因包括①中国的闭关政策和天朝心态②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③两国近代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不同④中国长期战乱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29.《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届高中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历史1.本试卷包括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政、史、地三科共150分钟2. 答第I卷时,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第II卷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将答题卡收回。

第I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 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后来却使国家政权削弱的是A.宗法制的实行B.分封制的实行C.郡县制的实行D.三省六部制的实行2.孙中山认为它是“对于欧美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锑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佩服。

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

”这应该是孙中山对哪一历史事件的高度评价?A.三元里人民抗英B.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C.义和团运动D.五四运动3. 对右边图表的解读,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①民族企业规模小、资金少②民族企业发展迅速③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潮④是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矛盾尖锐的表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4. 反对专制统治,要求民主政治的平等权力是时代的强音。

以下各项中,不能体现中国民主化的是A.《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国民党“制宪国大”D. 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5.回归后,“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转口基地与第三$贸易伙伴,以及第二大出口市场;而内地已是香港最大的港产品贸易出口、进口及转口对象。

此外,香港也是内地的最大投资者。

”能使香港顺利回归的条件有①“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髙③海峡两岸人民往来频繁④邓小平的外交才能.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6.美国农业部土壤所所长、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土壤专家富兰克林•金考察中国写道:"5个月期间,在这些人当中我们看到了两个小男孩吵架。

高三历史上期末试题-昌乐及第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高三历史上期末试题-昌乐及第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昌乐及第中学高三期末测试题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这些考古资料说明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己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2、《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下列各项与“平民得姓”关系最直接的是A.郡县制度的发展 B.小农经济产生 C.儒家思想的发展 D.宗法制度的影响3、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对这一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A.唐代国力强盛,宋代经济衰弱B.唐代建筑技术高超,后代难以超越C.宋代打破坊市界限,疏于维修城郭街道D.宋代以降财政集权中央,地方经费困窘4、中国古代科技重综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在研究任何具体事务时,总是居高临下,俯视鸟瞰,把它放到一个包容着它的更大的环境系统之中,最能体现以上特点的中国古代科技是A.中医学 B.农学 C.数学 D.地理学5、故宫养心殿有雍正帝手书的一副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对这副楹联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统治者强烈的集权意识②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③体现了统治者励精图治的精神④说明统治者具有民权意识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6、“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

广东省乐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岳麓版

广东省乐昌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岳麓版

乐昌一中2012年——2013年高二历史文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卡里)1.观察下图,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图中子路等人所侍奉的“圣”是指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2.下图著作的作者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克己复礼 B.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C.天人合一 D.存天理、灭人欲第1题图第2题图3.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青睐的学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是A.法家主张“兼爱”、“非攻” B.法家主张社会变革,建立中央集权国家C.法家主张实行仁政 D.法家主张无为而治4.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

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①韩非子②孟子③黄宗羲④伏尔泰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6.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其有类似思想的启蒙思想家是A.孟德斯鸠 B.卢梭 C.康德 D.伏尔泰7.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后,对推动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8.由蒋开儒作词,印青作曲,张也演唱的《走进新时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歌词内容,分别对应了中共的三代领导人。

以他们为核心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分别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A.遵义会议、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B.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C.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D.中共七大、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六大9.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向他求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昌一中2013届高三文科综合第一次月考历史科目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1年1月龙岩市高三质检4题)《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推崇和嘉许。

清康熙帝命画家重新绘制了该作品(右图),也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该作品主要反映出清代()A.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B.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铁农具与犁耕技术开始流行 D.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2、(2011年4月新余市二模26题)“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B.宋代统治者通过不抑土地兼并政策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3、2011年3月云南省统测14题)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男夫给二十亩,课种桑五十株;桑田皆为世业,身终不还。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此外复有杂调。

”以下理解与材料相符的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归农民所有B.国家将土地按人头平均分配C.国家将土地分成小块出售给农民D.耕种国家土地的农民需承担国家的租税役4、(2011年4月怀化市二模26题)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

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5、(2011年3月江门市一模14题)农业社会的都城往往是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下图(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的城市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功能的新趋势是()A.政治中心的地位消失 B.城市商品经济发展C.文化中心的地位显著D.吸收国外建都的经验6、(2011年1月珠海市质检2题)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最有可能是()职业自耕农和地主佃农工场主商人占人口比例24% 36% 30% 10%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C.宋代太湖地区 D.明代苏杭地区7、(2009·四川文综·14)明末文人袁宏道说,江南地区出版业繁荣,不少书籍“原板未行,翻刻踵布”。

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当时()①商品经济繁荣②市民文学兴盛③印刷工艺提高④专制政治强化8、(2007·山东文综·15)一个英国人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来到中国,这一年他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看到机户和机工因工资纠纷到衙门打官司B.邀请中国朋友去他乘坐的船上参观蒸汽机C.北京的朋友邀请他看京剧演出 D.收到国内来信说英王解散了议会9、.(2007·广东单科·1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

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10.(2009·广东历史·1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B.美国经济的崛起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11.(2007·广东历史·19)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840 1870 1900 192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 14.8 8.4 7.1A.工业化B.殖民战争C.资产阶级革命D.第一次世界大战12、(2012·全国课标卷·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

这反映出张謇()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52分。

26、(2008·广东历史·26)(2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王景)迁庐江太守。

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

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

是岁,年疫。

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材料二: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指出情况表单位:钱项目数量备注收入粮食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出赋田租(上缴实物)283 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役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732 同上祭祀等仪式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

(6分)(2)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2分)(3)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

结合问题(1)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4分)(4)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

根据材料好问题(2)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4分)(5)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根据问题(3)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6分)27、(30分)材料一:美洲原产农作物向欧洲、中国传播一览表品种传入欧洲的时间传入中国的时间备注玉米哥伦布首次远航 16世纪中叶马铃薯哥伦布首次远航 16世纪末番薯哥伦布首次远航 16世纪末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烟草哥伦布首次远航 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橡胶哥伦布第二次远航 20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五可可哥伦布第四次远航 1922年花生 16世纪初 16世纪30年代中国产量世界第一向日葵 1510年 16、17世纪之交中国产量世界第一番茄 16世纪20年代 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二辣椒 15世纪末 17世纪初中国产量世界第一材料二:美洲—欧亚大陆之间疾病传播一览表传播方向疾病种类传播时间后果从美洲传入欧亚大陆的疾病梅毒哥伦布首次远航之后传播范围广、速度快,16世纪初开始传入中国。

从欧亚大陆传入美洲的疾病疟疾地理大发现期间欧洲人把疟疾带到了美洲,却在美洲找到了治疗该病的高效药物——金鸡纳天花地理大发现期间由于美洲土著人身上没有该病毒的抗体,天花导致了数百万印第安人的死亡,但同时也促使了天花预防方法——种痘术的迅速发展成熟。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地理大发现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利大于弊”这一观点的理由。

【答案】(10分)材料三 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

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

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

在19世纪,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庞。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及其意义。

(8分)材料四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样。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

“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

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展品特点形成的原因。

(1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