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3旧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2.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双方的影响。
3.能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东亚地区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原因。
2.甲午中日战争的重大战役和结果。
三、教学难点1.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日关系的深远影响。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给东亚地区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简要介绍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形势。
•分析中日之间在朝鲜、台湾等地的矛盾与冲突。
2.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介绍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和原因。
•分析甲午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和结果。
3.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探讨甲午战争对中国、日本以及整个东亚地区的意义和影响。
•分析甲午战争给中日关系带来的深远影响。
五、课堂练习1.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及背景。
2.小组演讲,就甲午中日战争对东亚地区的影响进行深入讨论。
六、作业布置1.阅读相关材料,撰写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读后感。
2.就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日本、东亚地区的影响,展开独立思考,撰写文章或演讲稿。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经过以及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对东亚地区历史发展的兴趣。
以上就是本次的甲午中日战争教案,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甲午中日战争这一历史事件,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国际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历史基础。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教案标题:甲午中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 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史的影响。
3.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2.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3.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甲午中日战争的话题,让学生触发相关历史知识,并与学生讨论相关问题。
如: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吗?你觉得这场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影响?2. 学习(30分钟)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及影响。
(1)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教师简要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如中国与日本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冲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等。
并让学生讨论这些问题可能会引起怎样的结果。
(2)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教师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旅顺海战、威海卫海战等重要战役。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进行展示,以加深学生对战争过程的理解。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教师介绍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对中国的影响,如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失去了对朝鲜的主权,战争的失败引起了中国民众的不满等。
3. 深化(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就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问题,如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对中国对外关系的影响等。
4. 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提醒学生复习重点知识,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资料,加深对甲午中日战争的理解。
四、教学评价1. 分组讨论的表现和讨论结果。
2. 学生个人的课堂笔记和课后复习情况。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与甲午中日战争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报告,让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来深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
六、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起因:政治、经济冲突;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经过:旅顺海战、威海卫海战等结果及影响: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澎湖;失去对朝鲜主权;引起中国民众不满。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旧人教版
第五节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1旧人教版目标一: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为什么能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呢?——请把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目标二:中日之战中邓世昌率舰欲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中鱼雷牺牲。
爱国官兵如此英勇为何战争却最终惨败?——请把握战争的经过;清致府避战求和政策的实质、影响。
目标三:《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侵华的新动向是什么?——请把握《马关条约》的内容、特点、影响。
目标四:1 9世纪末的俄法德已分属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敌对阵营,为什么还联合“干涉还辽"呢?——请把握三国“干涉还辽”的背景、影响。
目标五:台湾人民是如何反抗日本割占的?——请把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背景、过程、结果、意义。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1.战争爆发的背景(1)日本方面:①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起来和封建残余的存在与天皇制国家机制相结合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侵略性。
②1 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强国,为扩大资本、掠夺原料、寻求国外市场,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对外扩张,制定了“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2)中国:1 9世纪末在世界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中国边疆地区危机进一步加深,而清政府政治更加腐败,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3)朝鲜: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清政府应朝鲜政府请求派兵帮助镇压。
日本乘机也派军队开进朝鲜。
起义平息以后,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同时撤军,日本不仅拒绝,反而继续增兵,蓄意挑起战争。
(4)列强方面:那时候,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发展势力;德法为了乘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权益,也极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国;俄国虽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但准备尚未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
列强的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五节 教案一 甲午中日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五节教案一甲午中日战争第一课时第二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德育目标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能力目标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综合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列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对课后材料解析题的回答,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具准备1.投影仪。
2.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如有可能的话,可准备一些影视资料(如电影《甲午风云》的片断)。
●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讲解法:针对教材中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败。
3.比较法:针对教材难点,通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课内容既需要学生把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又要求学生进行较多的理性思维,因此,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对于战争爆发的背景,要引导学生以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为中心展开讲述,使学生把握整体结构;对于战争经过,要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空间观念,宏观地把握其过程;对于《马关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要指导学生与《南京条约》进行比较来学习,对于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教师强调重要知识点,由学生自己来学习本子目。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淮阳一中宋红娟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掌握《马关条约》内容。
识记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英勇反抗的事迹。
2.理解:理解掌握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
分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
3.拓展:通过分析在侵华战争中,中国人民的不同态度,认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与中国人民中爱国人士的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学习,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2.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列表和纵向比较,让学生从中概括和归纳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日本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分析,培养出学生学生的为民族崛起而奋斗的信念。
2.在甲午战争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借此史实培养出学生不畏强权的精神。
同时通过对欧美俄日等国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加深学生爱国注意情感。
3.通过对战争中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告诉学生们要珍惜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难点:《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图片导入——中日两国领导人握手的照片(距离))有人把中日两国的关系比喻成“处在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有人说:“中日两国关系的逆转,就是从甲午海战开始的”,那么甲午战争到底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呢?为什么让当时号称“天朝上国”的泱泱大国,却在一场战争中对一衣带水的东洋小国府首称臣,任其宰割,受其欺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历史,了解这场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教学过程:(一)危机东伏(背景)(多媒体展示)材料:日本一些史学家说:“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你怎样看待这一观点?那战争是怎样爆发的呢?让我们来走进历史剧院第一章——危机东伏。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材料,思考战争爆发的原因:(多媒体展示材料)1.日本:蓄谋已久(1)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国内市场狭小,因此萌生对外侵略野心。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
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教案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斗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要求:甲午中日战斗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斗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预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力量要求:(1)比拟《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分析甲午中日战斗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甲午中日战斗不仅打算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打算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
(2)爱国官兵的勇敢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中民族英雄邓世昌的英雄事迹;《马关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斗的性质、中国战败的缘由和《马关条约》危害。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近年来,中日两国的南海争端日益严峻,从领土纠纷上升到了国家历史恩仇的高度,随着我们始终以来的历史学习和同学们对于本课学问课前的预习,想必大家对于中日两国从历史到现代以来的关系,有了一个也许的了解,那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中日两国争端的起因发生在什么时候?表达在什么大事上?学生踊跃答复,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抗日战斗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有的学生说是发生在晚清时期,中日两国爆发甲午中日战斗。
无论学生的答复正确与否,我们都要对他们乐观思索、踊跃发言的态度表示确定,然后引出今日课上所讲的内容《甲午中日战斗》,和同学们一起去查找中日两国关系紧急化的历史渊源所在。
二、回忆甲午战斗爆发前中日两国现状(展现课件)1.晚清政府现状: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
从19世纪六七十年月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但清朝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并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此时清朝政治非常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
【同步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教案设计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前一题:评价:(导入)师:学习这节课之前,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北洋海军的军歌。
(放视频)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之后有什么感受?这首军歌虽然只有短短28个字,但是却唱出了北洋海军的威武士气,这种气势在甲午战争抵抗日本侵略过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今天就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感受他们的不屈爱国精神。
(放题目课件)(过程)师:这节课我们从战争过程、背景、影响、抗争精神四个方面来学习。
课前大家已经进行了认真细致的预习,那么我们现在通过这样一个问题来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现在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快速的从课本58页59页提取有效信息。
整理自己的答案,然后上台来给大家展示你的成果,讲述甲午战争的过程。
(板书一、过程:时间、战役)生:展示评价:大家的掌声说明同学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同学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精练,非常好。
现在请同学们快速在课本上进行标记。
(背景)师:关于这场战争,我们来看一下日本新教科书中对他的描述,说它是一场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中日冲突,大家认同这种观点吗?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根据以下材料一起来追根溯源,还原真相。
同学们先独立思考一下,然后再跟同桌进行交流分享。
生:思考、讨论、展示(板书二、背景:多角度)观察细致评价:同学宏观上把握材料中心,多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哪位同学能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补充的更加完整了。
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答案,现在请同学们来抢答一下,这四个背景中哪个是根本原因?哪个是导火线?那战争的爆发到底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看来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理解的很到位了。
现在请同学们把根本原因补充到课本引言旁边。
根据刚才我们对背景的分析,可以得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蓄谋已久的,所以准备充分,而清政府对战争的态度却是避战求和,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所以战争的结果是中国失败了。
那甲午战争的失败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下边,根据课本59页内容及马关条约和以下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要求限时五分钟选好发言人,用历史专业术语来回答,首先大家先来看下材料,现在起立热烈参与到讨论中去。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无锡市玉祁高级中学高一历史组林乾【设计依据】1、指导思想:强调“以学生为发展为本”,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参与式、探究性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强调历史学科学习“以人为本”,历史教学始终不能离开历史活动的主体,本课要用黄海海战诸战将、反割台的台湾民众、义和团民众英勇不屈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的事迹,来体现中华民族的斗争精神,来唤起学生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动。
由此发挥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
2、设计特色:以史实为基础----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
本课体现历史学习三部曲:“亲近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
创设情境问题式教学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前端分析】(一)背景分析1、课标要求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沉重灾难。
概述甲午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启发学生归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和阶段性特点,注意通过不平等条约具体内容来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的过程。
2、教材分析本课内容在全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是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重要部分。
从列强侵华过程看,继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并逐渐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这以后中国更加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出现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清王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3、学情分析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个人阅历及认知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很好地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原因等产生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因而很难正确看待历史与现实,及从理性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高一历史教案--人教版[整理]《甲午中日战争》教学设计 最新
第二章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
3、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和结果。
4、掌握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了解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战争。
德育目标:1、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将领的英勇斗争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2、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社会制度的腐朽、军事技术的落后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为振兴中华勤奋学习的责任感。
能力目标:1、通过对《马关条约》《南京条约》作比较,提高学生比较生活问题的能力并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所列重要历史材料和对课后材料解析题的回答,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2、《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教具准备:地图(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电视,碟机,VCD(甲午风云)。
教学方法:1、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北京。
2、讲解法:针对教材中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确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败。
3、比较法:针对教材难点,通过比较,帮助学生《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课前10分钟播放《甲午风云》B面33:00~48:00,请学生根据影片谈谈自己的感想。
师:中日两国关系向来特殊,日本最早正式大规模侵略中国是在1894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甲午中日战争。
[板书]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师:面对着欧洲资本主义强国的入侵,中日两国进行了不同的自救运动。
我们知道,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但它仅仅只是在器物上的改革,没有使中国富强;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改革了社会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它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一开始就强烈要求对外侵略扩张。
甲午中日战争 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
甲午中日战争高中一年级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结果。
2.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
2.教学难点:分析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甲午战争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如洋务运动、明治维新等,从而引出甲午中日战争。
2.课堂讲解(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日本的侵略野心: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膨胀。
清政府的腐败:洋务运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清政府仍然腐败无能。
民族矛盾加剧:朝鲜半岛问题成为中日矛盾的焦点。
(2)甲午中日战争的过程1894年7月25日,日军在朝鲜半岛发动战争。
8月1日,清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9月17日,中日黄海海战爆发,北洋舰队损失惨重。
10月24日,日军在辽东半岛登陆,占领大连、旅顺。
1895年1月,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4)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对中国:加剧了民族危机,促进了民族觉醒,推动了戊戌变法。
对日本:提高了国际地位,为日本进一步侵略亚洲奠定了基础。
对世界:改变了东亚地区的国际格局,为列强瓜分中国提供了借口。
3.课堂互动讨论甲午中日战争的原因,分析中日两国的差距。
分析甲午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讨论如何避免战争悲剧重演。
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
四、板书设计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日本侵略野心、清政府腐败、民族矛盾加剧2.过程:战争爆发、黄海海战、辽东半岛战事、威海卫战事3.结果:《马关条约》签订4.影响:对中国、对日本、对世界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及影响,使学生了解了战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高一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
高一历史教案:甲午中日战争高一历史教案: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下面是我整理了,供你参考。
高一历甲午中日战争教案的教学目标1.爆发的背景。
日本对朝鲜的侵略。
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战争的爆发;战争的两个阶段-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
战争的性质及结果。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国干涉还辽。
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甲午中日战争2.通过学习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到:中日甲午战争是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在世界范围内再次掀起争夺殖民地高潮这一背景下爆发的,日本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它是日本统治者推行扩张政策、蓄谋侵略中国的一个步骤;通过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制度落后、清政府腐败是近代中国挨打受辱的关键所在;通过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3.通过学习中国爱国官兵和台湾军民英勇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培养学生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分析日本蓄意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学习日军在战争中所犯下的罪行,使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侵略性,激发学生对侵略暴行的愤恨,树立报效祖国的志向。
高一历甲午中日战争教学建议教材地位分析中日甲午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
《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仅使列强获得了在华建厂权,而且,大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迫使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具有很强政治奴役性的借款协定。
由此,列强不仅实现了对华资本输出的愿望,还进一步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和中国的惨败,大大助长了列强争夺中国的野心。
瓜分中国一事被列强提上日程,很快地,列强在中国掀起了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理解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的灾难。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认识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以及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危害及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观察、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性地思考问题的能力,促进其历史思维的发育和成长。
2.过程与方法:结合侵华条约的内容,探究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通过分析比较《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加深对列强侵华战争危害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研读和分析相关历史材料,掌握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并确立的过程,理解列强的侵华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灾难的深渊而中国的战败源于社会制度的腐朽。
通过中国军民在外来侵略面前的英勇斗争,体会中华民族的不屈精神,增强民族责任感。
通过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明确爱国要有理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反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反封建、实现国家近代化必须兼顾。
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危害难点:①甲午中日战争背景。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可以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②如何理解《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以及《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通过和以前历次不平等条约比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二、教学过程1.导入设计:通过贾国荣《冰心的遗憾》文章节选导入: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经历、民族感情与父辈的仇恨,打算撰写一部纪实性的长篇之作,书名就叫《甲午战争》。
为此,老人多次提笔,“可是,她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 不是因为老,因为病,“而是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甲午中日战争教案3旧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要求: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标志、两个阶段、主要战役、战争中涌现的爱国将领;《马关条约》签定的时间、内容、危害;三国干涉还辽;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
2.能力要求:(1)比较《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异同,说明《马关条约》的签定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了。
(2)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情感目标:(1)甲午中日战争不仅决定了中国海军的命运,而且决定了此后近半个世纪中日关系的格局。
(2)爱国官兵的英勇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我们应当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课时安排 1课时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一个重点。
1894年爆发的中日战争,是日本政府推行扩张政策和长期以来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
(2)《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是本课的第二个重点。
《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日本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付沉重枷锁,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一个极严重的步骤。
2.难点分析:《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分析《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课堂教学设计1.战争爆发的背景师: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后带有什么特点呢?生:(思考并作答)师:1868年的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但是由于日本的资本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使日本广大工人、农民的生活极端贫困,国内市场狭小,生产发展受到阻碍,加上劳动人民的反抗斗争,导致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那么,日本是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我们不妨看一段材料,分析一下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打投影)“全皇国为一大城,则若虾夷(北海道)、吕宋、台湾、满清、朝鲜、皆皇国之屏藩也。
虾夷业已从事开拓,满清可交,朝鲜可伐,吕宋、台湾可唾手而得矣。
”——摘自佐田自茅《征韩论》(1870年)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并作答)师:(教师归纳)这段文字真实反映了日本侵略集团侵略扩张的野心。
面对国内困境,日本政府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为此制订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奉行“国之兴废,在于兵力”的原则,积极扩军备战。
到甲午战前,日本已经建成了一支近代化的海陆军,并把朝鲜、中国东北和渤海湾的军事地图也都绘画了。
同时,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了解列强的态度)师:当日本做好了发动侵略战争的一切准备之后,便极力制造挑起战争的借口。
为此,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生:(阅读教材)师:日本采取什么手段呢?(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文字内容)生:(阅读教材并作答)师:日本侵略者借朝鲜农民起义之机,为发动侵略战争制造衅端。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国王十分恐慌,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
日本借口保护侨民,也乘机出兵朝鲜,兵力远远超过了清军,战争已一触即发。
面对日本的战争挑衅,清政府及广大官兵是如何反应的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黑体字及文字内容)生:(阅读教材并作答)师:(教师归纳)广大官兵强烈要求出兵增援牙山驻军,挫败日本的战争阴谋。
但李鸿章生怕刺激了日本,极力鼓吹“以夷制夷”,寄希望于各国“调停”。
然而他哪里知晓,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默许和纵容。
1894年7月,日军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附近海面袭击中国的运兵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8月,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是年为旧历甲午年,故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2.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1)清政府基本方针师:清朝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因此李鸿章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他指示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退;命令海军“保船制敌”,“不得出大洋海战”。
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筹备60岁庆典,更是希望战争尽快和平了结,这更坚定了李鸿章的决心。
清政府的妥协投降,招致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
(2)第一阶段战事:平壤战役和黄海战役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及小字内容,了解平壤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生:(阅读教材)师:平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清军还有一万多人驻守于此。
但是,为什么面对日军的进攻,清军却一路败退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教师归纳)战役总指挥叶志超是李鸿章妥协政策的忠实执行者。
面临强敌,他不据险设防,而是坐守孤城,时刻准备逃跑。
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则坚决抵抗,誓与平壤城共存亡,在炮手阵亡后,他亲自点燃大炮轰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
叶志超则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弃城而逃,退回中国境内。
朝鲜遂全境沦陷,成为日本进一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基地。
平壤失守两天后,在日军偷袭的情况下,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上,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史称黄海战役。
那么,开战时两军力量对比情况怎样呢?(引导学生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生:(阅读并作答)师:总的来说,双方实力基本相当,但相比之下,北洋舰队舰龄老,航速低,射速慢;日舰新,射速快,又是主动偷袭,略占优势。
中国官兵临危不惧,舍生忘死,英勇杀敌。
致远号、经远号管带邓世昌、林永升和两舰官兵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电影《甲午风云》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战斗情景,让我们一起看看有关电影录像剪辑。
(放录像:黄海激战)生:(观看录像)师:在这次战役中,北洋舰队损失5艘,但主力尚存。
日本5艘军舰受重伤,先撤出战场。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生:(阅读)师:主力尚存的北洋舰队还可继续作战,马吉芬曾在《黄海海战的评述》中说:“此时敌战斗力已不优于我军”。
但是,李鸿章严令北洋舰队保存实力,不准出战,拱手把制海权让与了日寇。
(3)第二阶段战事: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师:黄海战役后,日本分两路入侵中国,辽东战役开始。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战争示意图及文字内容)生:(看图,了解日军进军路线)师:旅顺背山面水,地势险要,与大连湾成犄角之势,有炮台50多座,大炮100多门,号称“东亚第一要塞”。
但清军统帅临阵脱逃,导致军心涣散。
一向被李鸿章称之为“固若金汤”的旅顺陷于敌手。
日军占领旅顺后,兽性大发,屠城四日。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及插图)生:(阅读教材,了解日军的暴行)师:旅顺失陷后,北洋舰队停泊的威海卫军港便成为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战争示意图)生:(阅读教材,了解威海卫的地理位置)师:黄海大战后,北洋舰队尚有大小舰艇40余号,实力可观。
当时日本舰只修复尚未完成。
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却遭到李鸿章严厉斥责:“汝善在威海守汝数只船勿失,余非汝事也”。
遂下令不准出战,言“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致使北洋舰队失去战机。
广大爱国官兵虽誓死抵抗,但终难挽回败局。
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请同学们思考:甲午中日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呢?生:(思考并作答)师:当时中国是大国,有4亿人口,有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为什么最终清政府还是失败了呢?生:(分析讨论,畅所欲言)师:(教师归纳)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步入资本主义社会,且侵略野心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舰船武器亦较先进,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者不思振兴,苟且偷安,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国难当头还搞什么“万寿盛典”。
如此看来,一个老大的腐败封建帝国败给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便不足为奇了,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3.《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师:清政府对日宣战是被迫的,整个战争期间始终缺乏抵抗的决心,极力避战求和。
辽东半岛和威海卫陷落后,慈禧太后见败局已定,忙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到日本求和。
1895年4月,李鸿章到达马关,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进行谈判。
谈判中,日本肆意勒索,只准李鸿章说“允,不允两句话而已”,并数次以战争再起相威胁。
在日本的淫威下,清政府基本接受了日本提出的条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指导学生阅读条约内容)生:(阅读条约内容)师:(引导学生理解《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生:(阅读理解教材的相关分析)师:《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同学们从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四项内容考虑,对比分析一下,为什么《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教师出示小黑板:一边是《南京条约》的内容,另一边是《马关条约》)的内容,让学生对比分析)生:(对比两个条约,分析讨论,发表意见)师:(教师归纳)4.三国干涉还辽师:就在《马关条约》签字的当天,俄国政府正式邀请德、法两国一起进行干涉,警告日本退还辽东,并限期答复。
同时,三国的军舰也纷纷出现在日本附近海面。
日本政府惊恐万状。
8个月的对华战争已使它筋疲力竭,无力再与三强抗衡,于是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又向清政府勒索3000万两作为交换条件。
同学们想一想,三国难道真的是为中国主权而拔刀相助吗?干涉还辽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呢?生:(思考并作答)师:(教师归纳)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和瓜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的本质。
5.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师:(引导学生回顾教材《马关条约》中的割地条款)生:(回顾教材)师:(引导学生回忆台湾与大陆自古以来的往来与联系,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师:1895年5月,日军在台湾基隆附近登陆,进攻台湾,台湾巡抚唐景崧率领大小官员逃回大陆,致使台北不战而陷。
造成台中、台南形势危机。
国难当头台湾义士徐骧挺身而出,大声疾呼:(打投影)“朝廷无力以卫吾台,能卫吾台者,吾民耳?众志成城,山可移,海可干,愿吾血随吾台俱尽,吾头与吾台俱碎,安知终不可以有为耶?”生:(看投影资料)师:丘逢甲与徐骧一道召募乡丁组成抗日义军,并与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起来,共同对日作战。
(引导学生结合《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形势图》及教材小字,归纳出台中发生的几次重要战斗)生:(阅读并作答)师:从台北到台南日军处处受到台湾人民的猛烈反击,在短短五个月时间里,进行大小战斗百余次,打死打伤日军3万多人。
台湾保卫战有什么重大意义呢?生:(阅读教材并作答)6.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师:一场在所难免的战争结束了,这场战争对中国国内政局和远东局势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了?生:(思考、讨论回答)师:(归纳)宣告洋务运动彻底失败;引起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引起中国各阶级的强烈反抗,尤其是人民群众抗击入侵;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在远东争夺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