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能滚动

合集下载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会滚》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会滚》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会滚》一、教案背景与目的1. 教案背景《什么东西会滚》是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主题,通过探讨不同物品的滚动特性,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物体在不同地面上的运动情况,培养观察和探索能力。

2. 教案目的•了解什么是滚动运动,以及滚动运动的特点•区分哪些物体会滚,哪些不会滚•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在不同地面上的滚动情况•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什么是滚动运动2.区分滚动和不滚动的物体3.不同物体在不同地面上的滚动情况2.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孩子们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地面上的滚动情况2.比较法:比较哪些物体会滚,哪些不会滚3.操作法: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体验滚动运动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体的滚动情况,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猜测哪些物体会滚,哪些不会滚。

2. 学习讲解滚动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让孩子们观察实验:在桌面、地板、斜面等不同地面上滚动不同物体,并比较它们的滚动情况。

3. 练习让孩子们自己尝试用手推动物体,观察其滚动过程,区分哪些会滚,哪些不会滚。

4. 拓展让孩子们在教室内外,寻找更多能够滚动的物体,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地面上的滚动情况,并进行分享。

四、课堂互动与小结1. 互动环节•提问环节:让孩子们回答什么东西会滚,为什么会滚。

•分组探究:让孩子们分组合作,自行设计滚动实验,分享结果。

2. 小结通过总结当天的学习内容,强调什么是滚动运动,让孩子们回答学到了什么,体会自己的成就感。

五、延伸活动与家庭作业1. 延伸活动•家长互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滚动现象,并分享反馈。

•滚动游戏:设计有趣的滚动游戏,巩固孩子们关于滚动运动的认识。

2. 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找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物品,观察并记录其滚动属性,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留意孩子们对滚动运动的理解情况,及时引导,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和探索。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能够: 1. 了解“滚动”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2. 观察并分辨出滚动的物体。

3. 体会滚动物体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
•不同大小、形状的球体和轮子等滚动物体。

•图片或动画展示滚动的物体。

教学环境
•幼儿园教室或活动室。

教学器材
•白板、彩色粉笔。

•实验工具:尺子、坡道等。

教学内容
•滚动物体的特征、规律与实例。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讲解滚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滚动物体,如球、轮子等。

2. 实验探究
•让学生分组,提供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球体和轮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手动操作,感知物体的滚动特征。

3. 教学展示
•展示图片或动画,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滚动情况,并带领学生讨论滚动的规律。

4. 操练活动
•要求学生分析生活中的滚动物体,进行小组讨论或个人表述,加深对滚动概念的理解。

5. 总结
•综合整理学生对滚动物体的认知,巩固学习成果。

四、作业
•收集家中不同物体的滚动情况,写成小结或画成图片。

五、课堂延伸
•可以通过搭建小型轨道,进行滚动物体速度、滚动底盘等更深入的探究活动。

六、反思与评价
•教学过程中应适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其更好地理解滚动物体的特征和规律。

以上即为本节课《滚动的物体》的教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滚动物体的特征与规律,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物体滚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大小、形状、材质的物体(如球、圆柱体、正方体等)、滑道、平衡木等。

2. 教学环境:室内或室外宽敞的活动场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滚动的物体(如球),引导幼儿观察物体滚动的现象,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操作:教师邀请幼儿一起进行以下活动:(1)让幼儿自由地滚动各种物体,观察它们滚动的速度、方向等特点。

(2)设置障碍物,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物体通过障碍物,观察哪些物体更容易滚动。

(3)让幼儿在滑道上放置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观察它们在滑道上的滚动情况。

(4)让幼儿在平衡木上放置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它们在平衡木上的滚动情况。

3.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在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让幼儿总结物体滚动的规律。

(1)物体的形状对滚动的影响。

(2)物体的重量对滚动的影响。

(3)物体与地面的摩擦力对滚动的影响。

4. 拓展:教师邀请幼儿思考如何利用这些规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如何让一个重的物体更容易滚动等。

5. 收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体滚动的基本原理,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实践,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物体滚动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讨论,评价他们对物体滚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3. 通过幼儿在拓展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会滚》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会滚》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会滚》一、教学目标1.认识物体滚动的特征。

2.观察并分类不同种类的滚动物体。

3.探究什么样的物体会滚动。

4.提升幼儿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本课程的实验材料、图片或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幼儿园学生可以自带一些滚动物体,如球、轮子等。

3.教室环境:保证课堂环境整洁、安全。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的滚动物体,让幼儿猜猜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2.引导幼儿思考:什么样的东西会滚动?第二步:实验探究1.让幼儿自己带来的滚动物体进行分类。

2.让幼儿在桌子上滚动不同的物体,观察它们的滚动方式。

3.引导幼儿观察和总结:是什么特征决定了物体的滚动?第三步:讨论和展示1.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观察结果。

2.组织幼儿合作,讨论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滚,有些不会。

3.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并互相解答。

四、教学延伸1.给幼儿提供更多不同形状和材质的滚动物体进行实验。

2.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滚动物体,看看它会如何滚动。

3.给幼儿观看相关科普视频或阅读有关滚动的绘本。

五、课后反思1.教师总结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2.回顾课程中幼儿的表现,思考下一堂课程的设计方向。

六、教学反馈1.教师对幼儿的实验结果和讨论进行评价和反馈。

2.鼓励幼儿继续探索科学知识,培养其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幼儿认识物体滚动的特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探究得到解答,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希望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幼儿们能更好地理解世界,培养科学素养。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

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一、教学目标1.认知滚动的物体,了解滚动的特点。

2.能够简单描述滚动的物体的运动过程。

3.通过实验、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不同形状、大小的滚动物体3.实验工具4.游戏道具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知识•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滚动的圆形,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滚动吗?滚动的物体有哪些?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看法。

2. 学习滚动的特点•老师向学生介绍滚动的特点,如滚动物体的速度,滚动的方向等。

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特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给每组几个不同的滚动物体,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到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并分享给全班。

第二课时1. 复习滚动的知识•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滚动的问题,复习前一节课所学内容。

2. 游戏与实验•老师组织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会滚动的乐趣。

同时,设置实验环节,让孩子们用不同的滚动物体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第三课时1. 总结归纳•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程内容,回顾滚动物体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强化学生对滚动的理解。

2. 拓展延伸•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滚动?鼓励学生思考并做出自己的回答。

四、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滚动的认知有所欠缺,下一次教学可以增加更多实际操作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滚动的物体。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

五、家庭作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在家中找到不同的滚动物体,让孩子观察、描述,加深对滚动的理解。

以上是本次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物体》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知和理解滚动物体的特点。

中班科学活动《滚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滚动》教案

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不同物体的滚动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滚动现象: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如球、圆柱、木块等)的滚动。

2. 滚动速度: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滚动的速度快慢。

3. 滚动路径:让幼儿观察和探索不同物体滚动的路径变化。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和大小的球、圆柱、木块等滚动物体;轨道、斜坡等滚动路径;计时器等。

2. 材料:积木、纸筒、绳子等,供幼儿操作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的滚动,引导幼儿关注滚动的现象和特点。

2. 探究:分组让幼儿尝试不同物体的滚动,观察和记录滚动的速度和路径。

3. 创作:提供材料,让幼儿创作自己喜欢的滚动装置,体验创作的乐趣。

4. 总结: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经验,引导幼儿总结滚动的规律。

1. 观察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操作能力。

2. 关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记录和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创作,了解不同物体的滚动现象和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滚动的速度和路径变化。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的滚动现象,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滚动的特点。

2. 实验法:让幼儿分组尝试不同物体的滚动,观察和记录滚动的速度和路径。

3. 创作法:提供材料,让幼儿创作自己喜欢的滚动装置,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和体验不同物体的滚动,引导幼儿关注滚动的现象和特点。

2. 探究:分组让幼儿尝试不同物体的滚动,观察和记录滚动的速度和路径。

3. 创作:提供材料,让幼儿创作自己喜欢的滚动装置,体验创作的乐趣。

4. 总结: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经验,引导幼儿总结滚动的规律。

九、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观察和寻找生活中的滚动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及反思中班科学有趣的滚动教案及反思活动目的:1、初步理解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滚动道路。

2、自主探究出三类物体的滚动道路,并尝试记录。

3、在游戏中体验合作探究的乐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物体滚动道路的兴趣。

4、培养幼儿观察才能及动手操作才能。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1、搜集各种物品:罐头、杯子、球、纸盒、积木等。

2、小棒8根。

〔为游戏《赶小猪》而备的赶“猪”棒。

〕3、大记录纸一张,记号笔一支。

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探究:哪些物体会滚动?在活动室里散放着纸杯、茶叶筒、球、塑料盒、积木等各种物品。

1、找一找:“小朋友,这里有些我们平时用过、玩过的东西,请你们把会滚动的东西找出来。

”评析:开放、自由的空间很快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玩一玩:请你们玩一玩,为什么这些东西会滚动呢?评析:这个时候,幼儿手上拿着自己找到的会滚动的东西,开场有些兴奋了,都忍不住想把它放在地上滚一滚,玩一玩,那么作为老师,应给予幼儿自由玩的空间,但并不是让幼儿毫无目的地玩,而是带着问题去玩。

这个问题就是:想一想,为什么它们都能滚动呢?让幼儿在玩中发现,玩中考虑,初步感知能滚动物体的特征。

3、说一说:为什么这些东西都能滚动?评析:幼儿带着问题自由玩,对问题的答案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都急于想把自己的观点告诉大家,这时老师及时给予幼儿大胆表达的时机,幼儿自由发表意见,老师适当引导,总结出答案:因为它们总有一个地方是圆的,所以会滚动。

二、第二次探究:物体滚动的道路是怎样的?1、游戏:滚进球门。

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小朋友两两一组,一人分开双脚做球门,一人滚动物体进球门,轮流进展。

评析:这个游戏的优点在于,缩短了幼儿等待游戏的时间,一个人滚动物体时,两个合作伙伴能同时观察,共同探究发现不同物体的滚动道路,有助于开展幼儿的合作才能,增加更多的互相交流与协作的时机。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老师所做的就是观察与倾听,必要时和孩子们一起玩,做幼儿探究活动的`支持者和鼓励者,最大限度地放手让幼儿通过亲身经历去发现,让幼儿体验发现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会滚》

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会滚》

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会滚》
科学知识目标:让孩子们了解什么物体会滚动,什么物体不会滚动,以及滚动时的原理。

语言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学习新的科学术语。

教学用具:饼干、球、书、石头、玻璃球、草帽等。

教学环节:
1. 导入
老师向孩子们介绍滚动的现象,问孩子们都见过什么物品可以滚动。

2. 观察实验
老师将一些物品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是否能滚动。

然后,老师拿起一个球,问孩子们为什么这个球能滚动。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滚动的原理,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展示以下两个实验:
(1)将一本书和一张饼干放在桌子上,让孩子们比较它们的
滚动情况。

(2)将一枚玻璃球和一块石头放在桌子上,用手推它们,让
孩子们观察它们的滚动情况,并问孩子们为什么它们的滚动状态不同。

3. 讨论总结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孩子们总结出一些滚动的规律,如“圆形的物品容易滚动”、“光滑的物品容易滚动”、“重物滚动不远”等。

让孩子们分别说出他们观察到的物品的特点以及它们能否滚动。

4. 拓展延伸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巩固知识和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老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为什么汽车、自行车等可以滑行,但不能滚动?
(2)有没有一种形状的物品在斜面上不能滚动?
(3)想象一下如果手推一颗草帽,会发生什么?
5. 结束语
通过这堂科学课,孩子们了解了更多关于滚动的知识,并已经掌握了一些新的科学术语。

老师可以结合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设计更多的相关实验和活动,加深孩子们对滚动现象的认识。

有趣的滚动科学教案中班

有趣的滚动科学教案中班

有趣的滚动科学教案中班
教案主题:探索滚动科学的有趣实验
教学目标:
学习滚动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发展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教学准备:
一台大理石滚球道
多个大小不同的球体(如乒乓球、篮球、网球等)
计时器
白板和马克笔
教学步骤:
导入:
向学生介绍滚动科学的概念,并与他们分享滚动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车轮滚动、滚筒洗衣机等。

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个球能够滚得最远?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这个问题。

实验设计: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分配一种球体。

要求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实验,测试他们手中的球体在滚动过程中的距离。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前的假设和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实验进行:
学生开始进行实验,他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斜度和高度来进行滚动实验。

使用计时器记录每个球体滚动的时间和距离,并让学生记录结果。

讨论和分析:
学生归类并分析实验结果,找出影响滚动距离的因素。

例如,球体的大小、重量、表面材质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某些球体能够滚得更远,并帮助他们理解滚动科学的原理。

结论展示:
每个小组向全班呈现他们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学生可以使用白板或其他形式展示他们的实验数据和图表。

总结和延伸:
向学生总结滚动科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提出一个扩展问题:“如果改变滚道的材质,会对滚动距离产生什么影响?”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思考。

评估: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实验记录和结论呈现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成果。

中班科学《什么东西会滚》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什么东西会滚》教案附反思

中班科学《什么东西会滚》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可以滚动的物品。

2.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不同物品滚动的方式和特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了解不同物品滚动的方式和特点。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准备1.物品准备:大小不同的球、圆柱形的木块、方形木块、圆形纸板等。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安全的操作场地。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出示一个球,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2)教师示范将球放在地上滚动,引导幼儿发现球可以滚动。

2.探索活动(1)教师分发大小不同的球、圆柱形的木块、方形木块、圆形纸板等物品,引导幼儿自由探索并发现哪些物品可以滚动。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可以滚动的物品。

(3)教师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滚动物品,如推动、拉扯、扔等,观察并记录不同物品滚动的方式和特点。

4.游戏活动(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滚小球”游戏,引导幼儿将球从一个地方滚到另一个地方,比比谁滚得快。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滚木块”游戏,引导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滚动木块,比比谁的方法多。

5.教师小结本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了许多可以滚动的物品,如球、圆柱形的木块、圆形纸板等。

我们还学会了用不同的方式滚动物品,发现圆形的物品最容易滚动。

五、教学反思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滚动的物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探索和操作,达到了教学目标。

3.在游戏环节,幼儿能够积极参与游戏,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滚动物品,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4.本次活动不足之处在于,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对物品的滚动方式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指导。

5.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多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发现并解决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教师应继续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发现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中班优秀科学精品教案《滚动吧瓶子》

中班优秀科学精品教案《滚动吧瓶子》

中班优秀科学精品教案《滚动吧瓶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力》,详细内容围绕“滚动吧瓶子”,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了解并掌握简单机械原理中的滚动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瓶子滚动的基本原理,知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2. 能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并描述瓶子滚动时的现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瓶子滚动的基本原理。

难点:让幼儿理解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大小的瓶子、斜面、平滑桌面、计时器。

2. 学具:画有滚动轨迹的纸张、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教师操作,将瓶子放在斜面上,让其滚动下来。

提问:你们看到瓶子是怎么下来的?为什么瓶子可以滚动?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瓶子滚动的基本原理,引导幼儿观察滚动轨迹。

解释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的原因。

3. 动手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操作瓶子滚动,观察滚动轨迹。

鼓励幼儿用画笔、剪刀和胶棒记录实验过程。

4.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作业纸,让幼儿画出瓶子滚动的轨迹。

引导幼儿描述滚动过程中的观察现象。

强调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六、板书设计1. 瓶子滚动的基本原理2. 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3. 实验步骤和观察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瓶子滚动轨迹,并描述观察现象。

答案:画出瓶子滚动轨迹,描述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的现象。

2. 家庭作业:让家长协助幼儿在家中寻找其他可以滚动的物体,进行实验并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滚动原理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简单机械原理,如杠杆、滑轮等,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理解程度4. 动手操作的指导与幼儿参与度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1. 利用教具的直观演示,如通过比较瓶子在平滑桌面上的滑动和滚动,让幼儿感受到摩擦力的差异。

滚动的小球中班科学教案

滚动的小球中班科学教案

滚动的小球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详细内容围绕“滚动的小球”这一主题,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小球滚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小球滚动的基本原理,知道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精神。

3.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小球滚动原理的理解,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教学重点:实践操作,观察小球滚动现象,分析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小球、斜面、尺子、计时器、实验报告单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斜面、小球、尺子、计时器、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小球在斜面上的滚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球为何会滚动。

2. 知识讲解:a. 小球滚动原理:摩擦力和重力使小球滚动。

b. 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斜面高度、斜面倾斜度、小球质量等。

3. 例题讲解:以小球在不同高度斜面滚动的实验为例,分析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填写实验报告单。

6. 应用拓展:讨论小球滚动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滚轮、滑轮等。

六、板书设计1. 小球滚动原理2. 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a. 斜面高度b. 斜面倾斜度c. 小球质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滚动现象,分析其滚动原理和影响因素。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滚动现象,分析其滚动原理和影响因素,如滚轮、滑轮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小球滚动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能力。

2. 拓展延伸:进一步研究其他物体的滚动现象,如圆柱体、圆锥体等,了解其滚动原理和影响因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知识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安排;5. 板书设计的逻辑性和条理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滚瓶盖》含反思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滚瓶盖》含反思

中班优秀科学教案《滚瓶盖》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优秀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滚瓶盖”。

通过观察瓶盖的滚动,让幼儿了解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知道圆形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方向稳定、速度快。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物体滚动方向稳定、速度快的特点。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瓶盖、小球、长方形纸板、直尺、计时器。

学具:每组一个瓶盖、一个小球、一张长方形纸板、一把直尺、一个计时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瓶盖,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2)教师邀请一名幼儿上前滚动瓶盖,观察瓶盖的运动状态。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瓶盖可以滚动?滚动时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演示,讲解圆形物体滚动方向稳定、速度快的特点。

(2)教师提问:“为什么圆形物体滚动方向稳定、速度快?”(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小球,提问:“小球滚动时,方向是否稳定?速度是否快?”(2)幼儿分组操作,观察、记录小球滚动的状态。

(3)教师组织幼儿分享、交流观察结果。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谁能来说说?”六、板书设计1. 滚瓶盖2. 内容:(1)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2)方向稳定、速度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滚动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培养了幼儿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小球

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小球

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小球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小球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滚动的运动形式。

2.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引导幼儿进行初步的思维逻辑训练。

二、教学准备:1. 实物:几个大小不同的球。

2. 材料:黑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能会问:“你们看过小球滚动吗?小球滚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

2. 游戏体验(10分钟)让幼儿在一个平滑的桌面上玩滚球游戏,让他们亲自体验滚动的乐趣。

鼓励他们使用多种滚动力和角度来探索小球的滚动方式,观察不同滚动方式的结果。

3. 观察实验(10分钟)利用实物小球进行观察实验。

首先,放一个球在桌上,让幼儿观察球的形状。

然后,请幼儿尝试把球推一下,观察球滚动前后的变化,让他们发现球滚动时的形态。

4. 讨论(5分钟)让幼儿根据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 球滚动前后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球滚动的速度和方向有什么关系?- 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滚球的速度?5. 教学展示(10分钟)老师使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画一条斜线和一条弧线,然后让幼儿分别放一个球沿着线滚动。

观察球滚动的形态和轨迹,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滚动的理解。

6. 游戏探索(10分钟)给幼儿几个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球,让他们自由选择抛、推或滚动球,并观察球滚动的结果。

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式,积极探索不同滚动方式的效果。

7. 总结(5分钟)引导幼儿回顾学习内容,总结球滚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可以向他们提问:- 小球滚动的方式有哪些?- 小球滚动前后形态有何变化?- 小球滚动的速度和方向有关系吗?8. 拓展活动(10分钟)可以引导幼儿思考滚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问他们是否见过滚轮的效果,以及滚轮在车辆中的作用。

鼓励幼儿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出更多滚动的例子,并与同伴分享。

四、心得体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对滚动的小球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幼儿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还激发了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

滚动的小球中班科学教案

滚动的小球中班科学教案

滚动的小球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主要围绕章节二“滚动的小球”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小球运动的特点,探索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通过实践操作理解简单机械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小球滚动的基本特点,掌握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重点:通过实践操作,探索小球滚动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球、斜面、平面、计时器、尺子、滑轮等。

学具:每组一份小球、斜面、平面、计时器、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斜面和小球,让小球从斜面滚下来,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小球为什么会滚动?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高度和倾斜度的斜面,让小球滚动,引导幼儿观察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变化。

讲解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斜面的高度、倾斜度、小球的材质等。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每组用斜面、平面、小球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并记录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各小组汇报实践操作的结果,交流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滚动的小球2. 内容:小球滚动的基本特点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小球滚动得更远请幼儿设计一个实验,让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通过改变斜面的倾斜度、小球的材质等方法,使小球滚动得更远。

2. 答案:实验方案:改变斜面的倾斜度,使小球滚动距离变远。

原理:斜面的倾斜度越大,小球滚动时的重力分量越大,滚动速度越快,滚动距离越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和探索小球滚动的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引导幼儿理解影响小球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时,部分幼儿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巩固。

中班胡克滚轮科学教案

中班胡克滚轮科学教案

中班胡克滚轮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胡克滚轮的原理,能够运用胡克滚轮制作简单的滚动物体。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探索胡克滚轮的运作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胡克滚轮的原理,能够运用胡克滚轮制作简单的滚动物体。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胡克滚轮的运作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制作中。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胡克滚轮教具、制作滚动物体的材料。

2. 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足够的光线,便于幼儿观察和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入胡克滚轮的概念,让幼儿初步了解胡克滚轮的原理。

2. 实践操作:让幼儿分成小组,每人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滚动物体,并观察滚动物体的运动。

3. 探索发现: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胡克滚轮的运作原理,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使滚动物体运动更顺畅。

4. 总结提升: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发现,引导幼儿理解胡克滚轮的作用和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胡克滚轮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2. 结果评价:评价幼儿制作的滚动物体的运动情况,评价幼儿对胡克滚轮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交流情况,评价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学内容1. 回顾胡克滚轮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 学习如何调整胡克滚轮的大小,使其适应不同大小的滚动物体。

七、教学过程1. 复习:通过提问和演示,回顾上节课学习的胡克滚轮原理和制作过程。

2. 学习调整:讲解如何调整胡克滚轮的大小,并让幼儿分组实践,尝试调整胡克滚轮使其适应不同大小的滚动物体。

3. 创作实践: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个具有不同大小滚动物体的胡克滚轮装置,并观察其运作情况。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调整胡克滚轮大小的准确性。

滚铁环中班科学教案

滚铁环中班科学教案

滚铁环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滚铁环的特点和物理原理。

2. 掌握滚铁环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铁环、细线、扁铁条、塑料管、黏土等。

2. 教学材料:纸张、铅笔。

3. 教学环境:教室、操场或室外开阔空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操场上的几种滚动物体,如滚珠、滚筒等,并让学生描述它们的特点。

引出滚铁环的话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滚铁环的特点和物理原理,即铁环在滚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惯性和稳定性,因而能保持平衡状态。

同时,铁环的内外直径与滚动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张纸和一支铅笔,引导学生按照下面的步骤制作滚铁环:(1)将纸张对角线对折,然后展开,将上下两边对折。

(2)将纸张的四个角分别向内折叠,使其成为一个菱形。

(3)将左右两个尖角向内折叠,使其成为一个正方形。

(4)将纸张的四个边向内折叠,使其成为一片长方形。

(5)将长方形的两个短边再次向内折叠,使其成为一个狭长的长方形。

(6)将狭长的长方形左右两个边向内折叠,使其成为一个更加狭长的长方形。

(7)在两侧分别剪一个小口,使其成为一个滚铁环。

4. 实验观察(20分钟)教师在操场或室外开阔空地上放置一个斜坡,让学生用制作好的滚铁环进行滚动实验。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斜坡高度和铁环尺寸,观察滚铁环的滚动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和感受。

5. 讨论总结(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包括滚铁环的滚动速度、滚动距离和滚动稳定性等。

引导学生总结出滚铁环的特点和物理原理。

教师提供一些有关滚铁环的拓展应用问题,如滚铁环的应用领域、滚铁环的材料选择等。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滚铁环的特点和物理原理,并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滚动物体的特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轨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轨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滚动的轨迹》设计意图:幼儿好奇是天性,他们会把一切他们认为能玩的东西、物品,放在地上推一推、滚一滚。

偶然一次机会我发现我班一位幼儿拿着一次性纸杯在地上滚,当他发现纸杯能滚圆圈的时候,他高兴不已,像发现了新大陆。

另外2位幼儿则面对面的在玩矿泉水瓶。

我觉得这是一个教育契机,孩子们看到了这个现象,但是不知道原因,如果将这些生活中的材料放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动手玩一玩、试一试,从中学到相关的知识,解开幼儿的好奇之心,何尝不是一件好事,于是设计了这节中班科学《滚动的轨迹》。

活动目标:1.对滚动的物体产生兴趣,发现滚动物体的形状特征。

2.探索滚动轨迹与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3.尝试运用贴标记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物体滚动的轨迹,发展学习的自主性。

活动准备1.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积木2.海洋球、乒乓球;一次性杯子、羽毛球;电池、透明胶带等物体;3.教师大记录表1份,幼儿操作记录表4份4.大筐2个、滚动标记若干活动过程一、出示圆形物体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一圆形物体,操作滚动。

教师:这是什么?老师把它轻轻一推,看它怎样了?(向前运动、动了、滚动……)2.小结:像这个球一样咕噜咕噜往前转动我们叫它滚动。

(环节评析:本环节通过让幼儿观察,让幼儿知道圆形的球体只要轻轻一推就能滚动的道理。

)二、出示操作材料,幼儿自由选择物体,进行实验操作。

1.教师: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好玩的东西,看看有些什么?2.教师:请小朋友去玩一玩、试一试,看看哪些会滚动?哪些不会滚动?然后给它们分一分家,如果能滚动就放在打“√”的框里,不能滚动就放在打“×”的框里。

3.教师:你玩的是什么?你把它放在哪个筐里了?为什么?4.师幼共同总结实验结果。

5.教师:大家帮这些东西分好了家,我们来看看能滚动的筐里放了哪些东西?教师与幼儿检查框中的物品是否正确,教师在记录纸上贴上这些物品的标记图。

6.教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为什么这些物体能滚动?这些东西不能滚动?7.小结:这些没有角的圆圆的东西,只要对它们用点力,它们就能滚动;而像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有角的就不能滚动。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

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滚动
一、活动目标:
1. 观察并了解物体的滚动现象。

2. 探索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滚动的特点。

3. 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 各种形状的物体: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2. 不同材质的物体:塑料球、木球、铁球等。

3. 实验记录表。

4. 实验场地:光滑的平面或斜坡。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兴趣。

2. 探索不同形状物体的滚动:
(1)将各种形状的物体放在实验场地,让幼儿观察它们的滚动情况。

(2)让幼儿尝试推动不同形状的物体,观察滚动的容易程度和速度。

(3)记录实验结果,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

3. 探索不同材质物体的滚动:
(1)提供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塑料球、木球、铁球等。

(2)让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滚动时的表现。

(3)让幼儿尝试改变实验场地的倾斜度,观察滚动速度的变化。

4. 总结与讨论: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讨论不同形状、材质的物体滚动的特点和原因。

5. 拓展活动:可以让幼儿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滚动玩具,进行滚动比赛等。

四、活动延伸:
1.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更多关于滚动的现象。

2.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科学书籍或观看科普视频,进一步拓展幼儿的科学知识。

五、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幼儿的安全。

2. 让幼儿充分参与实验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想法。

幼儿园中班《好玩的物体滚起来》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好玩的物体滚起来》教学设计

幼儿园中班《好玩的物体滚起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了解它们可以滚动的特点;2.增进幼儿对物理世界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准备1.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如球、轮子玩具、纸团等);2.课件: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物体的滚动过程;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讲台等;4.活动场地:室内或室外均可,确保安全和空间足够;5.教师准备好教学大纲,了解每个物体的特性和滚动规律。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幼儿观察身边不同的物体,询问他们有哪些可以滚动的物品;2.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步:探究1.将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放在地上,请幼儿尝试推动或滚动,观察不同物体的滚动方式;2.通过互动讨论,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滚动的规律和特点,如形状、重量等因素影响滚动效果。

第三步:操作实践1.设计一系列滚动实验,让幼儿探索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在不同地面上滚动的效果;2.鼓励幼儿自由组队,共同设计并制作滚动实验器材,进行比赛和展示。

第四步:总结归纳1.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总结不同物体滚动的规律和特点;2.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意识。

四、教学评估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合作能力、观察和分析能力等;2.收集整理幼儿绘制的滚动实验结果图、心得体会等,评价其对物体滚动规律的理解程度;3.结合幼儿的表现和实际操作,进行综合评估,指导下一步教学改进措施。

五、延伸拓展1.鼓励幼儿设计更复杂的滚动实验,并提出新的问题和假设;2.组织参观机械制造厂或物理实验室,拓展幼儿的物理知识和体验;3.制作DIY滚动游戏或手工制品,巩固幼儿对物体滚动规律的理解。

六、课堂反思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幼儿认知特点;2.教学方法是否多样化,是否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3.教学评估是否客观准确,是否有助于幼儿能力和兴趣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教案:什么东西能滚动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圆圆的物体能滚动。

2、激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好奇心。

教学难点
让幼儿能初步的感知滚动现象.
课前准备
1、塑料球、冲气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塑料玩具若干(每人一份);记录纸每人一张(上画有没轮子的汽车);集体记录纸两张
2、情景表演的幼儿一名(大班);没有轮子的汽车一辆
课时安排四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表演,引出问题
C(大班):呜呜呜~~~~~,我的汽车~~~
T:小朋友,你怎么了?
C:(大班)我的汽车的轮子不见了,汽车不能玩了,小朋友,你们帮帮我,什么东西可以象轮子那样滚动呢?
T: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东西可以滚动吗?
C:气球可以滚动!
C:铃鼓可以滚动,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

C:老师,地球也可以滚动的,还有口杯也可以滚动。

C:奶瓶也能滚动,还有喇叭…………
2、幼儿设想,老师做集体记录
C(大班):老师老师,你看,我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它们能不能滚动呢?
T:这个?我得试试才知道。

小朋友,我们一起想想这些东西谁谁能滚动
C:圆形的东西可以滚动的,三角形就不行。

C: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好象也可以滚动的。

C:圆形的就可以滚动。

T:我们一样一样的来想,然后老师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好吗?如果认为圆形能滚动的小朋友就站到曾老师这边,认为不能滚动就站到马老师那边。

(幼儿选择后)咱们来数数曾老师这边有几个人?马老师那边又有几个?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选择同上。

2、幼儿分组实验,验证想法
T:每个小朋友说的都不一样,那咱们试试,看看到底谁能滚动,好吗?
幼儿实验,操作
C:你看,圆形的可以滚动吧。

C:正方形也可以啊!(这个小朋友在用手不停的翻动着正方形,他就认为这是正方形在滚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