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
胜任力模型
8
4.能够站在不同的立场思考问题,运用换位思考获得双赢的结果。
1.作为团队一员,愿意并富有建设性地参与工作;
2.表现出对团队的认同,支持团队决策;
人际交往 能力
(权重24%)
团队合作 能力
3.公开坦诚地与团队共享信息;
8
4.为了团队的利益能够调整自己的位置;
5.重视他人的看法、专长和所提供的信息。
1.清晰了解客户的需求,并主动为客户提供服务及其他有用信息;
4.分析任何问题都会先寻找证据,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给出结论。
1.把过去相关经验中得来的教训应用于新的环境;
分析判断
能力
2.从行动中提高自我的绩效;
(权重21%) 学习能力
3.即使得到批评性的反馈,也真诚对待;
4.坦诚接受关于发展需求方面的建议。
1.遇到问题积极寻找方法,而不是搪塞找借口或不停地抱怨;
解决问题 2.总是积极寻找更有的方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能力 3.懂得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止步不前;
诚信正直
事实,不散布未经正式渠道证实的信息; 3.在职业交流中,以诚实的态度对待他人,尽可能客观、全面地
7.5
让对方充分了解全部信息;
工作态度
(权重15%)
4.即使在面临风险或压力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以企业的利益为先 。
1.如果决定进行某项工作,就不再拖延,并确保预期的效果;
2.一件事可以在1小时内完成,就不会拖延到2小时;
2.迅速及时地解决客户的问题,不推卸责任,不拖延,即使不是自
客户服务 己的过错造成的问题,也能立即采取行动解决问题,而不是先追究 能力 责任;
8
3.能就如何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出可行性建议,发掘超出客户期望的 服务机会。
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
胜任素质模型的建立1.1 胜任素质模型的基本内容1.1.1胜任素质简述胜任素质(Competency)又称能力素质,在组织管理中是指驱动员工做出卓越绩效的一系列综合素质,是员工通过不同方式表现出来的知识、技能或能力、职业素养、自我认知、特质等素质的集合。
哈佛大学教授麦克里兰是将胜任素质应用于实践的第一人。
20世纪50年代初,麦克里兰应美国国务院邀请为之设计一种能够有效预测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能否做出优秀绩效的甄选方法。
麦克里兰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收集第一手材料,比较分析工作表现优秀和一般的驻外服务信息官员具体行为特征的各项差异,最终提炼出驻外服务信息官员胜任工作且能做出优秀绩效所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胜任素质模型自其诞生之日起就被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实践证明,运用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从而推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1.2胜任素质识别能否显著区分员工的工作绩效差异是判断某项胜任素质的惟一标准,即实际工作业绩卓越和业绩一般的员工在该项胜任素质上的行为表现是有明显差别的。
识别员工的能力素质或岗位胜任特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
1. 知识知识层面既包括员工从事某一职业领域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信息,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学科的专业知识,也包括员工在某一组织中工作所必须掌握的相关信息,例如公司知识、产品知识和客户信息等。
2. 技能/能力技能是指掌握和运用某项专业知识完成具体工作的技术或能力,例如计算机操作技能、财务分析能力等。
能力是指员工天生具备或在外部环境影响下不易改变的特质,例如人际协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
3. 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指员工从事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例如主动性、责任心、成就欲、忠诚度、诚信意识、团队意识等。
1.1.3胜任素质优化员工所具备的素质不同,从事的工作不同,所处的组织环境不同,都会影响其工作绩效的发挥。
岗位胜任力模型搭建
岗位胜任力模型搭建
岗位胜任力模型(Job Competency Model)是指根据组织对岗位要求的定义,通过分析岗位的关键要素和对应的胜任力,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以帮助组织和员工了解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从而进行招聘、培训及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以下是一般的岗位胜任力模型搭建步骤:
1. 确定岗位的关键要素:对于每个岗位,首先要明确该岗位的关键要素,即在该岗位上表现优异所需的核心能力和知识。
2. 识别胜任力要素:基于岗位的关键要素,进一步识别出能力、技能和知识等方面的胜任力要素。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等方式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
3. 制定评估指标:根据识别出的胜任力要素,制定明确的评估指标,用以衡量员工在每个要素上的绩效。
评估指标可包括行为标准、技术指标、知识水平等。
4. 构建胜任力模型框架:根据识别出的胜任力要素和评估指标,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框架,将要素和指标组织成层次结构,形成完整的模型。
5. 验证和修正:通过与现实工作情况进行对比,验证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根据反馈和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及时修正和调整模型。
6. 应用和推广:将岗位胜任力模型应用于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指导组织和员工进行能力开发和绩效改进。
同时,推广模型的应用,提高组织的绩效管理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搭建需根据具体的组织和岗位来进行,不同的岗位可能有不同的胜任力要素和评估指标。
因此,搭建岗位胜任力模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定制化设计。
胜任力模型建立的方法、访谈注意事项、访谈提纲
建立胜任力模型的方法人才管理的选、用、育、留工作,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甚至将其称之为华为能成功的三大法宝之一。
那么,胜任力模型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一套完整的胜任力模型由哪几部分组成?它对企业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它是怎样构建出来的?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胜任力模型的神秘面纱。
一、胜任力模型的内涵评价一位员工是否是优秀,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对工作结果进行衡量,它属于绩效管理的范畴,很多企业较多地采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简称KPI。
如果仅有KPI,即完全以结果论英雄,只看重考核,不注重发展,不能充分发挥考核结果在人才培养发展方面的激励导向作用。
基于这些原因,另一种对工作过程进行衡量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可以称之为关键能力指标(key Competency Index),简称KCI,它来自于我们常说的“胜任力模型”。
那么,什么是胜任力模型呢?我们先来看一个网上流传的小故事:到公司工作快三年了,比我后来的同事陆续得到了升职的机会,我却原地不动,心里颇不是滋味。
终于有一天,冒着被解聘的危险,我找到老板理论。
“老板、我有过迟到、早退或乱章违纪的现象吗?”我问。
老板干脆地回答“没有”。
那是公司对我有偏见吗?”老板先是一怔,继而说“当然没有。
”“为什么比我资历浅的人都可以得到重用,而我却一直在微不足道的岗位上?”老板一时语塞,然后笑笑说:“你的事咱们等会再说,我手头上有个急事,要不你先帮我处理一下?”一家客户准备到公司来考察产品状况,老板叫我联系他们,问问何时过来。
“这真是个重要的任务。
”临出门前,我不忘调侃一句。
一刻钟后,我回到老板办公室。
“联系到了吗?”老板问。
“联系到了,他们说可能下周过来。
”“具体是下周几?”老板问。
“这个我没细问。
”“他们一行多少人。
”“啊!您没问我这个啊!”“那他们是坐火车还是飞机?”“这个您也没叫我问呀!”老板不再说什么了,他打电话叫朱政过来。
岗位胜任力模型要素构成及标准等级表
岗位胜任力模型要素构成及标准等级表岗位胜任力模型要素构成及标准等级表引言:在现代职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需要招聘和选拔合适的人才,还需要对员工的胜任力进行全面评估。
岗位胜任力模型成为评估员工胜任力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详细介绍岗位胜任力模型的构成要素及标准等级表,并阐述个人在该主题上的观点和理解。
一、岗位胜任力模型要素构成1. 知识技能:岗位胜任力模型中的首要要素是员工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知识涵盖了员工所需掌握的专业知识、学术理论和行业趋势等方面;技能则包括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所应用的各种技能,如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
2. 经验背景:除了知识和技能,员工的经验背景也是评估胜任力的重要指标。
经验背景主要包括员工在相关领域的工作经验、项目经验和技术专长等。
这些经验将有助于员工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应对工作挑战。
3. 个人素质:个人素质是员工在岗位上表现出的个人品质和特点。
这包括创新能力、领导力、适应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个人素质对于员工的综合表现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4. 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是评估员工心理素质和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具备积极心态、良好的情绪管理和抗压能力等心理品质的员工往往能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和挑战,保持高效的工作状态。
二、标准等级表的制定与应用1. 标准等级表的制定:在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时,制定标准等级表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标准等级表可以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和特点来制定,用以评估员工在各个要素上的表现水平。
标准等级表可以基于专业知识、技能水平、经验年限以及个人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数评定,从而得出员工的胜任力等级。
2. 标准等级表的应用:制定标准等级表后,可以将员工的实际表现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估其在各个要素上的强弱项,并给出发展建议。
标准等级表还可以作为制定培训计划、晋升和激励机制的依据,帮助员工全面提升自身在岗位上的胜任力。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文章写手,我深刻理解岗位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HR知识】胜任力素质模型
胜任力素质模型胜任力素质又称为胜任特征,是指能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有卓越成就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
包括三个方面:深层次特征、引起或预测优劣绩效的因果关联和参照效标。
胜任力素质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胜任特征的总和,即针对特定职位表现优异的那些要求结合起来的胜任特征结构。
个详细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应包括如下三个要素:胜任特征名称、胜任特征描述和行为指标等级的操作性说明胜任素质模型内涵及其结构tha n 素质一词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1973年在他的一篇名为"Test ing compete nee rather胜任力素质模型图in tellige nee ”文章中首次提出。
他在文章中指出:决定一个人在工作上能否取得好的成就,除了拥有工作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取决于其深藏在大脑中的人格特质、动机及价值观等。
1993年美国心理学家斯班瑟提出:素质在个体特质中扮演深层且持久的角色,而且能预测一个人在复杂的工作情境及担任重任时的行为表现。
此后海叶(Hay)集团提出了与职位相对应的胜任素质模型即冰山模型(图1),该模型对素质模型的构成要素进行定义:①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事实型或经验型的信息;②技能,指个体能够有效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③社会角色,即个体在公共场合所表现出来的形象、气质和风格;④自我形象,指个体对自身状态感知能力,它包括对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风格,与人交往的特点以及对自我角色合理定位等的认识;⑤品质,包括气质、性格、兴趣等是个体表现的一贯反应,如性格内外向、不同的气质类型等;⑥动机,指推动个体为达到某种目标而采取一系列行动的内驱力,如成就动机强烈的人会持续不断地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努力达到。
该模型显示居于冰山上面的知识、技能只不过是冰山一角,埋藏在冰山下面的自我形象、个性品质、动机等才是预测个体未来绩效的重要因素。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有三种:行为事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工作分析法。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一:行为事件访谈法行为事件访谈法,又叫BEI(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以获取有关被访者行为事件为主要目的,是揭示胜任特征的主要工具。
这种方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
它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非常细节的行为。
之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然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就可以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
但在实施的工程中,被访者可能会美化自己,有虚假信息,这时需要使用STAR 法来判断。
S-situation指事件发生的背景;T-task指事件发生时被访者需要完成的目标;A-action指被访者采取的行为及步骤;R-result指如果被访者能说出全部细节则认为是亲身经历过的。
STRA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必要补充。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二:问卷调查法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被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表),请其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问卷一般由指导语、问题与回答方式、其他资料和编码四个部分组成。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在于它是从大量受众中收集数据的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易于开展,经济;对日常活动干扰较小;产生的定量数据有利于分析;为受众保密,有利于得到诚实的回答。
但这种方法也有缺点:不能为受众提供灵活回答的空间;不能详细追问额外的信息。
·胜任素质模型构建方法三:工作分析法工作分析(Job Analysis)又称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全面的信息收集手段,提供相关工作的全面信息,以对某特定的工作职位作明确规定,并确定完成这一工作需要有什么样的行为的过程。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PPT课件
客户导向
客户经理需要具备强烈的客户 服务意识,能够深入了解客户 需求,提供个性化的金融解决 方案。
沟通协调能力
客户经理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 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层级的 客户和内部团队有效沟通,促
成业务合作。
案例二:某制造企业生产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
总结词
生产技能、质量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生产技能
生产岗位员工需要熟练掌握生产流程 和操作技能,能够高效地完成生产任 务。
组织发展与变革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组织 了解其员工队伍的优势和 不足,从而制定针对性的 发展计划和变革策略。
个人职业规划
个人可以通过了解自己的 胜任力优势和不足,制定 更加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发 展目标。
02
胜任力模型构建方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
定义: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 的行为回顾式探索技术,是揭示胜任
实施步骤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1. 设计问卷,确定调查范围和内容。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2. 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3. 回收问卷,整理数据。
在此添加您的文本16字
4.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观察法与专家评估法
定义:观察法是通过观察被试者的行为表现,对其胜任 力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专家评估法则是依靠专家的经 验和判断,对被试者的胜任力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1. 确定观察或评估对象。
绩效管理
绩效目标设定
基于胜任力模型,企业可以设定 更加明确的绩效目标,使员工清 楚了解自己在岗位上需要达到的
能力要求和绩效标准。
绩效考核
通过将员工的绩效表现与胜任力 模型相对照,可以对员工进行更 加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从而 激励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2.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五种方法
胜任素质模型的构建五种方法2020-6-29ALEN主要内容一、行为事件访谈法二、专家小组评估法三、评价中心分析法四、问卷调查分析法五、同行同岗标杆法详细内容一、行为事件访谈法1.行为事件访谈程序行为事件访谈法是目前在构建素质模型过程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利兰开发。
它通过对绩优员工和一般员工的访谈,获取与高绩效有关的素质信息的方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类似于绩效考核中的关键事件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主要以目标岗位的任职者为访谈对象,通过对访谈对象的深入访谈,收集访谈对象在任职期间所做的成功和不成功的事件描述,挖掘出影响目标岗位绩效的细节性行为;然后,对收集到的具体事件和行为进行汇总、分析、编码;最后在不同的被访谈群体(绩效优秀群体和绩效普通群体)之间进行对比,找出目标岗位的核心素质。
行为事件访谈法的具体操作程序如图所示。
开始了解被访谈者的背景,准备访谈提纲与录音设备访谈者进行自我介绍和访谈目的的介绍了解被访谈者的工作学习经验及具体内容借助STAR工具深入挖掘被访谈者的行为事件通过直接询问求证被访谈者所需特质设计结束语,对被访谈者表示感谢,并与其建立友好关系结束2.STAR工具在行为事件访谈中的应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访谈者的要求非常高。
在访谈过程中,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访谈者才能通过对访谈对象不断地有效追问,获得目标岗位相关的具体信息。
在进行行为事件访谈时,访谈者访谈的重点应是在过去确实的情境中采取的措施和行动方面,不应是假设性的答复或包含哲理性、抽象性及信仰性的行为。
因此,访谈者需借助STAR工具来深层次挖掘出具体的行为细节。
STAR工具主要有以下四个问题。
(1)S(situation):那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境?什么样的因素导致了这样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有谁参与?(2)T(task):您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标?(3)A(action):在那样的情境下,您当时心中的想法、感觉和想要采取的行为是什么?(4)R(result):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STAR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其关键点有以下六点。
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原则
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的原则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标导向原则,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首要原则是明确目标和需求。
这意味着要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从而确定所需的胜任力素质。
模型的构建应该与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相一致,以确保胜任力素质模型能够有效地支持组织的发展和业务目标。
2. 科学性原则,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依据科学的方法和理论,采用系统性的研究和分析,确保模型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这包括进行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采用科学的评估工具和方法,以及进行验证和验证过程,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 共识原则,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广泛征求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包括组织内部的管理者、员工和外部的专家和顾问等。
通过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理解,确保模型的全面性和适用性。
4. 可操作性原则,构建的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具有实际操作的
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这意味着模型不仅要能够描述和定义所需的胜任力素质,还要能够通过实际的评估和培训等手段来应用和发展这些素质,以支持员工的发展和组织的目标实现。
5. 持续性原则,构建的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性。
这意味着模型应该能够适应组织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不断地进行修订和更新,以确保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总的来说,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以目标导向、科学性、共识、可操作性和持续性为原则,确保模型的科学性、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地支持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发展。
开展人才盘点,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
开展人才盘点,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如何评估人才的胜任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人才的构成和优缺点,开展人才盘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也能够帮助企业更全面地了解员工的能力和潜力,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人才管理策略。
一、人才盘点的意义人才盘点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它是通过对企业员工的个人素质、工作经验、工作能力、职业发展等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以达到了解企业内部人才构成,掌握人才的优势和不足,为人才培养和选拔提供依据。
通过开展人才盘点,企业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表现、潜力、职业生涯规划等,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人才管理策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和优化。
同时,企业还可以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提出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
二、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目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是指通过对某一职位或某一领域的专业能力、知识技能、行为特征等要素进行描述和分析,建立起相应的能力素质模型。
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潜力,从而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依据。
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评估员工的综合能力,了解员工在不同领域的工作能力和表现。
同时,还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如何开展人才盘点和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1.制定调查方案在开展人才盘点和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之前,首先需要制定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应该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范围、调查的方法和程序、调查的对象和调查的时间等,以确保调查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收集资料人才盘点和构建胜任力素质模型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
资料可以从员工档案、工作记录、绩效评估等方面进行收集,同时还可以通过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员工的工作经验、职业发展需求等信息。
3.分析资料收集到的资料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整理。
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将员工的胜任力素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比如知识技能、行为特征、工作经验等。
胜任力模型构建三步曲
胜任力模型构建三步曲胜任力模型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胜任力模型的分析和建立,可以有效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招聘任用、培训、职业发展、薪酬、晋升、绩效评估等等。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是一项动态的系统工作,一般来讲,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分为构建胜任特征辞典、构建胜任力模型、人力素质测评与胜任力模型的检验修正等几个模块。
以下将针对这三大步骤对胜任力模型构建逐一展开介绍.一、构建胜任特征辞典胜任特征辞典是提炼出的胜任特征的集合和胜任特征的分级描述记录,这些胜任特征对胜任力模型起到原料供应与测量尺度的作用;它可以看作为搭建胜任力模型的砖瓦以及测量胜任力模型的尺子。
有了原材料和尺子,就可以对不同岗位进行胜任特征的提取组合,并对各岗位的胜任特征要求进行级别评价。
举例来说,假如某一个岗位的胜任力模型中要求具备“客户服务导向"胜任特征,那么如何才算具备了“客户服务导向”特征呢?胜任特征辞典会把客户服务导向分为若干级,举例其中的两级:“能够对客户的问题给予基本的答复,但不刻意探究客户的根本需求或问题的原因";“建立起客户足以信赖的顾问角色,热情、周到、想客户所想,深入了解并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发掘客户深层次的需要”。
那么我们就很容易理解“客户服务导向”所表述的分级的意义了。
有些岗位较低级别的“客户服务导向”就足够满足工作需要了,比如前台;但有些岗位就需要较高级别的“客户服务导向"才能够满足工作要求,比如售后服务.构建胜任特征辞典就是对胜任特征进行归纳甄选并对胜任特征进行分级的一个过程.二、构建胜任力模型有了胜任特征词典,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就有了标准化的素材来源.不同的岗位对胜任特征的要求往往是不同的,但大多数特征都包含在了胜任特征词典中。
在这个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岗位,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或者通过对熟悉该岗位的专家、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绩效突出的员工、外部咨询顾问等的综合研讨和评定,就可以提炼出胜任该岗位最需具备的胜任特征,从而确定该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结构.确定胜任力模型结构后,需要确定胜任程度。
21项胜任力素质模型
21项素质能力模型第一章成就和行动2成就导向2概念:2构面:3一般行为:4与其他能力的关联4重视次序、品质与精确(CO)4概念:4构面:4与其他能力的关联5主动性(INT)5概念:5构面5一般行为特征:6与其他能力的关联6资讯收集(INFO)7概念:7构面:7一般行为特征7与其他相关能力的关联7第二章协助和服务8人际了解(沟通)(IU)8概念:8构面8一般行为特征:9与其他能力的关联9顾客服务导向(CSO)9构面:9一般行为特征:10与其他能力的关联11第三章冲击和影响11影响与影响(IMP)11概念:11构面:11常见行为指标12与其他能力的关联12组织知觉力(OA)13概念:13构面:13典型行为指标13与其他能力的关联:14关系建立(RB)14概念14构面:14典型行为指标14与其他能力的关联:15第四章管理15培养他人(DEV)15概念:15构面:15典型行为指标16与其他能力的关联16命令:果断与职位权力的运用(DIR)17概念:17构面:17典型行为指标18与其他能力的关联18团队合作(TW)18概念:18构面:18典型行为指标:19与其他能力的关联19第五章认知21分析性思考(AT)21概念:21构面:21概念式思考(CT)22概念:22构面:22典型行为指标23与其他能力的关联23第一章成就和行动本项才能分类的本质偏向于行动,首要的目的是主导任务的完成,其次是影响他人.然而,利用行动去影响或带领其他人,去改进生产力或是把成果做好,则可被纳入成就才能及影响力方面的计分。
同时,收集资讯和主动积极两方面则可用来支持任何才能和意图,这些才能大部分伴随在成就导向的类别。
成就导向概念:成就导向主要是把工作做好,或去设定标准挑战自我,追求卓越。
这个标准可能性是个人自己的过去表现(积极的改善);目标的衡量(结果导向);他人的表现(竞争力);或个人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或甚至没有人曾经做过的事物(创新)。
20个要素的胜任力素质模型
20个要素的胜任力素质模型胜任力素质模型是指用于评估一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内的能力和素质的模型。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各行各业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综合全面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应包含20个要素,分别是: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领导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决策能力、分析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能力、人际关系管理、适应性能力、责任感、职业道德、情商、领域知识更新、跨文化沟通和创业意识。
在这个胜任力素质模型中,专业知识是基础,也是衡量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应该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能够在工作中熟练应用并不断更新。
除了专业知识外,技术能力也是一个人胜任某个职位所必备的素质。
随着科技的发展,掌握适用于特定领域的技术工具和软件已经成为许多职位的基本要求。
创新能力是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具备创新能力的人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中保持竞争优势。
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是在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素质。
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士应该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且能够与他人有效地进行合作和协调。
领导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中晋升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能够激励和指导团队成员,同时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是职场中非常重要的能力素质。
一个具备优秀问题解决能力和决策能力的人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分析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指一个人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时的能力。
一个具备分析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人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情况,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个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时间管理能力的人能够高效地组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不断适应和应对变化。
基于胜任素质模型的培训体系构建
问题
70年代早期,美国国务院找迈克伯(McBer)公 司,协助甄选年轻的国外服务新闻官员。这些 年轻的外交官在国外代表美国传达给世人的形 象,他们担任图书馆人员、策划文化活动和代 表美国向当地团体发表演说,而实际上是希望 借此赢得更多人对美国的喜爱,进而支持美国 的政策。然而,在70年代,几乎所有年轻的国 外服务新闻官员都是白人男性,无法全然呈现 美国的精神。
(二)胜任力模型的演化及其应用
1、胜任力模型及其研究
胜任力模型的概念
胜任力特质是在工作中与优秀绩 效有直接关联关系的可观察、可 衡量、可指导的个体特征。
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因素包括任 职者的知识、技能、动机、态度、 个性等多方面,而胜任力特质强 调的是它们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 即落实到任职者履行工作时可观 察的行为表现。
第三步:主题分析
从行为事例访谈(BEl)记录的内容,运用主题分 析技术,分析优秀与表现欠佳的驻外服务新闻 官员两个样本特质的差异,萃取出在优秀者身 上展现的行为特质,但却不是出现在表现平平 者的身上。
而这些不同记录,可以转化成客观的定义和计 分方式,并可由不同的观察计量者借由此种评 量方法,可获得一致的评量结果。
第四步:验证“胜任力模式”
也就是证明它确实可以预测,如何成为 一位优秀的FSIO,而且没有不公平的种 族、性别、文化背景或不相关的教育经 验等方面的歧视。
实例:优秀的外派服务官员需具备素养
胜任力素质模型构建
4、心理学家对素质的分类
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 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 果断性。 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 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 识。 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 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胜任力编码示例
• 成就导向(ACH) • 主动性(INT) …… • 人际理解力(IU) • 客户服务(CSO) ……
主观倾诉过程 主观分析过程 概念形成过程:concept formation
2、胜任力模型构建
(4)结果举例-督导能力(为了组织及其客户的最佳 利益,在必要时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
[一级 一级]做出指导:要给予充分的指导。提出的需求和要求明确、具 一级 体。 行为示范: 行为示范: 给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方向;清楚解释支持目标的原理/理论;提出 要求时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数;检查员工是否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二级 二级]有效分配任务:为了将个人从常规事物中解脱出来,以便进 二级 行更有价值的或长远工作的考虑,有系统明确地分配常规工作细节。 在分配工作和从别人那里接受工作时要坚定而自信(如:对于不合 理的要求要勇于说“不”)。 行为示范: 行为示范: 为使个体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进行任务或责任分配;给别人完成常 规任务的自由,不乱加干涉;为避免个人或工作小组的超负荷劳动, 可以拒绝额外的任务分配;分配工作时,给予充分的自主。
分级定义 A.-1-5 … B.-1-5 …
典型 行为
成就与行动族
• 影响力(IMP) • 关系建立(RB) ……
帮助与服务族
冲击与影响族 个人效能族
管理族
认知族
• 培养人才(DEV) • 团队合作(TW) ……
《素质胜任力模型》课件
它强调个体在特定工作情境下表现出 的胜任力,包括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 为、技能和知识。
模型的重要性与应用领域
重要性
素质胜任力模型为企业和组织提 供了一种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工 具,帮助识别和培养员工的胜任 力,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
应用领域
广泛应用于招聘选拔、培训发展 、绩效管理、职业规划等领域。
模型的演变与发展
通过对目标岗位的职责、任务和要求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该岗位所需具备的胜 任力。
参考行业标准
参考行业内的胜任力模型和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目标岗位的核心胜 任力。
收集与分析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胜任力数据。
数据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和统计分析,识别出不同员工在胜任力方面的差 异和特点。
《素质胜任力模型》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素质胜任力模型概述 • 素质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 素质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 素质胜任力模型的优化与更新 • 素质胜任力模型的成功案例
01
素质胜任力模型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素质胜任力模型是一种描述个体为完 成某项工作或达成某一绩效目标所应 具备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能力和其 他个人特征的框架。
05
素质胜任力模型的成功案例
案例一:某知名企业的素质胜任力模型应用
总结词
全面实施、效果显著
详细描述
该知名企业通过全面实施素质胜任力模型,有效提升了员工的工作绩效和整体业绩。通过明确各岗位的素质要求 ,员工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进而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
案例二:某政府部门的人才选拔与培养项目
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流程和内容
胜任力模型构建的流程和内容
胜任力模型是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企业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确定员工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招聘、培训和评估。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
在构建胜任力模型之前,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从而确定员工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2. 分析岗位和职责。
企业需要对各个岗位和职责进行分析,明确每个岗位和职责所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
3. 确定胜任力要素。
企业需要根据分析结果,确定每个岗位和职责所需的胜任力要素,例如技能、知识、经验、沟通能力、领导力等。
4. 进行权重分配。
企业需要对每个胜任力要素进行权重分配,从而确定每个要素在员工绩效评估中的重要性。
5. 制定胜任力标准。
企业需要制定每个胜任力要素的标准,以便在招聘、培训和员工评估中进行参考。
6. 应用胜任力模型。
企业可以将胜任力模型应用于招聘、培训和员工评估中,以便更好地匹配岗位和员工之间的胜任力要求。
总之,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过程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从而确定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 1 -。
素质胜任力模型
目录
• 胜任力模型概述 • 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 • 胜任力模型的核心要素 •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目录
• 胜任力模型的优势与不足 • 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胜任力模型
01
胜任力模型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 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 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 面。
注重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
有效收集数据
通过访谈、问卷、观察等多种方式,收 集关于目标岗位胜任力的相关数据。
VS
深入分析数据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提炼出目标岗位的胜任力特 征。
持续更新和完善胜任力模型
定期评估模型有效性
定期对已建立的胜任力模型进行评估, 确保其与实际工作需求保持一致。
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
围绕目标胜任力,制定包含各 种可能行为表现的问卷题目。
实施调查
通过纸质或电子方式发放问卷, 确保被调查者充分理解并填写 问卷。
确定调查目标
明确要调查的胜任力特征和行 为表现。
选择调查对象
确定能够代表目标岗位的被调 查者群体。
分析调查结果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提炼出目标胜任力的关键特征。
02
构建胜任力模型的方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
确定访谈目标
明确要探讨的胜任力 特征和行为表现。
选择访谈对象
挑选具有代表性、能 够充分展现目标胜任 力的被访谈者。
设计访谈提纲
围绕目标胜任力,制 定详细的访谈问题和 指导语。
实施访谈
采用开放性问题,引 导被访谈者详细描述 相关行为事件。
分析访谈结果
《人才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起源与构建》
素质层次
栗子
业务知识 技能
产品开发流程 代码能力 表达能力 谈判技巧
行为 价值观 动机
团队合作 精钻业务
注重绩效 客户为尊
事业成就 人际关系 影响他人
“素质洋葱模型”
美国学者R.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对麦克利兰的素质理论进行深入和广泛的研究后提出
Skill 技能
Self-Image自我形象
G.
亲和需要
这是一种相互交往、相互支持、相互尊重的需要 通常表现为希望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 寻求被他人的喜爱和接纳 亲和需要较高的人 会以自己作为群体的一员而感到满足 倾向于与他人进行交往 他们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信赖 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 希望彼此间的沟通与理解 他们对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十分敏感
学获硕士,1941年在耶鲁大学获博士。
G.
麦克利兰的著作
G.
动机
心理学: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 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
组织行为学:激励主要是指激发 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10大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
简介
需求层次理论 X理论和Y理论
双因素理论
由美国著名俄裔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是研究组织动机时应用最广泛的理论。
G.
来源: Hay Group客户方案建议书
G.
中国新声音导师选择学员的时候 他们的标准是什么?
G.
周杰伦:一要Rap;二要会唱;三不要模仿;四要中国风。 那英:一要声音;二要懂得用情;三要有商业价值;四要有 故事。 汪峰:一要摇滚;二要唱他的歌;三要有音乐态度。 庾澄庆:一要搞怪;二要个人风格;三要洋气时尚。
冰山一角
员工胜任力(素质)模型的起源与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心理学家对素质的分类
管理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培养他人意识与 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团队领导能力,命令/ 果断性。 认知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分析式思考能力、 概念式思考能力、技术、职业、管理专业知 识。 个人效能族,具体包括4个要素:自我控制、 自信、弹性、组织承诺
胜任力编码示例
4、心理学家对素质的分类
已有的应用研究发现,在不同职位、不同行业、 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胜任力模型是不同的,能预测 大部分行业岗位成功的最常用的有20项胜任力特 征,主要分为六大类:
成就与行动族,具体包括4个素质要素:成就 动机、主动性、对品质和次序和精确的重视、 信息收集意识和能力。 帮助与服务族,具体包括2各要素:人际理解 能力、客户服务导向。 冲击与影响族,具体包括3个要素:影响力、 关系建立能力、组织认知能力。
主观倾诉过程 主观分析过程 概念形成过程:concept formation
2、胜任力模型构建
(4)结果举例-督导能力(为了组织及其客户的最佳 利益,在必要时指导他人行为的能力)
[一级]做出指导:要给予充分的指导。提出的需求和要求明确、具 体。 行为示范: 给出非常具体的指导方向;清楚解释支持目标的原理/理论;提出 要求时提供清晰的目标和参数;检查员工是否知道对他们的期望。 [二级]有效分配任务:为了将个人从常规事物中解脱出来,以便进 行更有价值的或长远工作的考虑,有系统明确地分配常规工作细节。 在分配工作和从别人那里接受工作时要坚定而自信(如:对于不合 理的要求要勇于说“不”)。 行为示范: 为使个体可以从事其他工作,进行任务或责任分配;给别人完成常 规任务的自由,不乱加干涉;为避免个人或工作小组的超负荷劳动, 可以拒绝额外的任务分配;分配工作时,给予充分的自主。
个性与品质:持续而稳定的 行为与心理特征 内驱力;内心自然持续而强 烈的想法或偏好,它将驱动、 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 动
个性、品质
内驱力、社会动机 潜能 素质
1、胜任力模型-洋葱模型
Skills 技能
Self-Image 自我形象
难以评价与 后天习得
Traits/Motives 个性/动机
易于培养 与评价
*
*
*
请描述你在整个事件 中承担的角色。 你当时首先做了什 么?在处理整个事件 的过程中,都采取了 什么行动步骤?
*
*
(资料来源:彭剑锋,荆小娟(2003),员工胜任力模型设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p.112)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任力模型构建
(3)提炼与描述工作所需的胜任特征
分析访谈资料的四个阶段(Marying, 1983; Miles & Huberman, 1985) : 主动阅读文本或聆听录音带的印象阶段 对文本进行分类和编码的归类阶段 浓缩内容和提炼结构意义的萃取阶段 使用各种方式进行解释的扩展阶段
• 演绎思维(AT)
• 自信(SCF) • 适应性(FLX) • 归纳思维(CT) • 专业知识技能(EXP) …… ……
胜任力词典与企业胜任力模型的关系
A 胜任 企 力模 业 型
D 企业 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词典
胜 B 任 企 力 业 模 型
胜任力模型 C 企业
胜任力词典与企业胜任力模型的 关系
2、胜任力模型构建
[三级]建立明确的绩效标准:依靠清楚的标准监督绩效。设立普通 标准并根据这些标准进行一致性比较。 行为示范: 设立可测量的员工绩效优良标准;根据被接受的标准和目标,检查 并反馈进度;进行一致性的交流以提供高质量的绩效、产品和服务。 [四级]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绩效问题:直接、坦率的面对别人的绩 效问题。及时提出问题。 行为示范: 抓住对质量负责的员工,告戒失败的后果或定期预测的好处,来 采取措施提高绩效问题;采取明确的行动或坚定的立场,纠正绩效 问题,保证制定出可行性计划;在适当时候,有效运用纪律/惩处 程序。
2、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三种途径
(2)推导法。根据实施战略对企业能力的要 求和企业价值观推导建立胜任力模型。推导法的 实质是一个逻辑推导过程,其基本步骤是: 1、澄清组织愿景、使命、战略和核心价值 观;2、了解岗位角色和职责;3、推导胜任力。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胜任力模型与企业战略及价值 观密切相关,逻辑清晰。缺点是缺乏具体行为做 依据,胜任力模型的描述过于抽象空泛,容易脱 离现实。
DuBois(1999)认为,胜任特征是指那些在实际
工作中有效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特征或属性,具体来 讲,就是那些表现优异者所拥有的特征。
2、什么是胜任力
目前对胜任力/特征/模型概念的共识:
胜任力模型是指在岗位情景中员工个体潜在的、深层次 的特征,它可以是动机、个性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 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方式、行为技能等。它有 四个重要特征: ①与岗位绩效有密切关系; ②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 ③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与一般者; ④个体潜在的深层次特征。 只有同时满足这四个重要特征,才认为是胜任力。所以, 胜任力模型是指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需要具备的胜 任力的总和,是一种包含多种胜任特征的结构,是针对 特定职位表现要求组合起来的一组胜任力。
3、胜任力模型结构
A(ability)是能力,指完成工作所需要的认知能力, 知识是这种认知能力的基础。 Os(other characteristics)是其他,包括个性、动 机、态度等。岗位不同,构成其胜任特征模型的上述 四要素的比例亦不相同。 所以,胜任特征是成功适应工作环境、任务要求的个 体KSAOs的整合。
2、胜任力模型构建
1
战略 胜任力研究 与开发
选定职位 选择绩优人员 行为事件访谈 收集数据、信息
2
胜任力模型评估 与确认
对胜任力模型进
3
胜任力模型的 应用
战略性人才规划 人员甄选调配 绩效管理 薪酬管理
行评估与验证
选择标杆企业进
行比较
确认胜任力模型
归类与编码
二、胜任力模型构建
1、胜任力模型-冰山模型
表 象 的 行为 知识、技能 价值观、态度 潜 在 的 自我形象 例,客户满意 例,自信 例,灵活性 例,成就导向
行为:外在的行动和表现 知识与技能:对特定领域的 了解和对实践的掌握 价值观与态度:对特定事物 的偏好和判断
自我形象:一个人对自己的 看法,即内在的自我认同
2、胜任力模型构建的三种途径
(3)引用修订法。通过引用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 修订国际或者是同行企业已有的通用胜任力特征模型 来建立企业的胜任力模型。此法是建立胜任力模型的 一种简便方法。通常由专业顾问根据对组织的初步了 解,结合通用的胜任力调查项目,提出一组相当数量 的胜任力项目。然后由相关人员选择,根据选择频率 筛选确定出胜任立模型。此种方法的优点是省时省力、 对于初步引进胜任力概念而没有能力在胜任力模型开 发上大量投资的企业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缺点是 通用的成分多,与企业具体的文化、战略结合不够紧 密。
2、什么是胜任力
在英文文献中,胜任力用competency、
competence、competencies三个词汇表 示。国内(包括港台地区)胜任力代表性的 名称有:“胜任力、胜任力模型、胜任特征 (质)、职能、岗位职责、素质、资格、资 质、能力、才能、受雇佣能力”等。 Spencer(1993)认为,胜任特征是指与 参照效标有因果关联的个体的潜在特征,或 者说是能将某一工作岗位上表现优秀者和表 现一般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潜在特征。
3、胜任力模型结构
胜任特征是一个涵盖了KSAOs四方面内容的结构。 K(knowledge)是知识,指胜任某一工作岗位所 必须拥有的知识,在形式上体现为一组包含事实、 规则和程序的信息,它是发展岗位能力与形成岗 位技能的基础。 S(skill)是技能,指能够轻松而准确地完成组 织任务的能力,通常指需要借助身体运动、视觉 等完成的心理运动类活动。
2、胜任力模型构建
行为事件访谈法的 STAR 工具
情境方面(S)/ 任务方面(T) 行为方面(A) 结果方面(R)
*
*
请描述一种情境, 当……? 周围的情形怎么样?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出于怎样的背景?
*
你对当时的情况有何 反应?采取了什么具 体行动?
*
*
事件的结果如何? 结果又是如何发生 的? 这一事件引发了什么 问题或后果? 你得到了什么样的反 馈?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一、胜任力模型概述
1、胜任力概念及其创始人
Dr. David C. McClelland
著名心理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心理 系教授,首先在美国国务院尝试使用 胜任力模型选拔外交官。
1950s 全球第一个提出胜任力的概 念 1973 首先提出“测试胜任力而非 智力” “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28. 1-14)
1、胜任力概念及其创始人
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McClelland博士在 美国波士顿创立MCBER公司,为企业、政 府机构和其它的专业组织提供胜任力模型在 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服务。 在McClelland博士的领导下,MCBER成为 国际公认的胜任力模型方法应用的权威机构。 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MCBER与另外一家国 际知名的人力资源管理顾问公司HAYGROUP合 并,成为HAY/MCBER。从此,胜任力模型成 为HAYGROUP的支柱性服务内容之一。
提炼胜任力项目
培训开发
职业生涯规划 继任者计划
描述胜任力特征
建立胜任力模型
2、胜任力模型构建
行为事件访谈的五个步骤
2、胜任力模型构建
(1)梳理工作职责
2、胜任力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