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第一课时:物理学的基本任务与工作方法(1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任务;2. 了解物理学的工作方法。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任务;2. 物理学的工作方法。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工作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激发研究的动机。
2. 提出问题:什么是物理学的基本任务?学生回答。
3. 教师给予答案:物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性质与相互关系。
4. 提出问题:那么物理学是如何工作的呢?5.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物理学的工作方法。
6.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7. 教师总结:总结物理学的基本任务和工作方法,强调物理学对科学发展和生活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运动图象(1课时)教学目标:1. 研究运动学的基本概念;2. 掌握运动图象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2. 运动图象的绘制方法。
教学难点:1. 运动图象的绘制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动态图像引起学生对运动学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什么是运动学?学生回答。
3. 教师给予答案: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
4. 展示运动图象:演示不同运动图象的绘制方法。
5. 学生练:要求学生按照给定的数据绘制相应的运动图象。
6. 学生展示练结果:学生展示自己绘制的运动图象。
7. 教师评价与讲解:教师评价学生绘制的运动图象并进行讲解。
第三课时:速度和速度变化率的概念(1课时)教学目标:1. 研究速度和速度变化率的概念;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1. 速度和速度变化率的概念;2. 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速度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例子引出速度和速度变化率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速度?学生回答。
3. 教师给予答案: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4. 提出问题:速度如何计算?学生回答。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内容: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共有十五个章节。
本节课为第一章,主要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物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质量、速度等。
2. 掌握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
2.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1. 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物理现象,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进行解释。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讲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质量、速度等,并通过示例进行解释。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理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巩固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的第二章,主要讨论力和运动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以及物体在不同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七、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2.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分析摩擦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5篇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1【学习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概念。
3.理解速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单位。
能用速度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均速度。
【知识结构】运动图像:有两物体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分别为2米/秒、4米/秒,请分别画出它们的图像一、热身训练:1.运动员在跳伞过程中,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的, 选择降落伞作参照物时他是_____________的。
2.飞机作俯冲飞行时,飞行员说:“大地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______作参照物的。
3. 5米/秒=_____________千米/时4. 54千米/时=______________米/秒二、典型例题: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v=S/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v与路程S成正比B.速度v的大小与路程S、时间t都没有关系C.当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反比D.速度v与时间t成反比2.小红在路上骑自行车,若说她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可能是( )A.迎面走来的行人B.路旁的树木C.小红骑的自行车D.从身边超越的汽车3.一辆摩托车在平直的路上行驶,在1秒内经过1米,在二秒内经过2米,在3秒内经过3米,在4秒内经过4米,则对此摩托车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为了探究物体运动速度与运动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在课外实践活动时,选用了两辆不同规格的四轮驱动模型车A和B,在实验室做了探究实验.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运动路程 S/m 汽车A 0.1 0.2 0.3 0.4汽彻B 0.2 0.4 0.8 1.2运动时间t/s 汽车A 1 2 3 4汽车B 0.5 1 2 3(1)试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右图5-11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车的路程与时间关系图像,根据数据分析,比较出汽车A和汽车B的快慢程度.(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分析出两车处于什么运动状态(3)在相同时间内,汽车A和汽车B谁运动的路程长三、课堂巩固:1.两个同学并肩走在林荫路上,若相对于路面或路旁的树木来说两人都是____________的;而相对于其中的一个同学另一个同学是_________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2、知道水的比热容较大,知道这一特点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3、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4、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5、利用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比热容概念的建立,制定实验探究方案;理解比热容概念并能利用它解释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基本掌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掌握了控制变量、等效替代法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用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学生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去大海边玩。
同学们想去吗?听去过海边的人讲,海水很凉,砂石很热,你想知道原因吗?(创设物理情景,在自然导入新课的同时,拉近了物理和生活的距离,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二、新知探究(一)、提出问题:生活经验检查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有什么关系?与水温升高的多少有什么关系?请你用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
1、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烧一大锅水和一小杯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谁吸热的时间长?谁吸收的热量多?2、把一壶水烧热和烧开,哪种情况需要吸更多的热?(这种设置问题的方法,比教材中直接提问水吸收的热量与水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是什么关系,更具开放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得出结论: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跟水的质量有关,和升高的温度有关。
学生得出:对于同一种物质,物体的质量越大,温度升高的度数越多,吸收的热量X越多____X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一种是水,另一种是砂子,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同,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引导学生猜想物质吸热可能与物质种类有关,使探究目标更为显性化。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教案章节一:力和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b. 让学生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让学生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2. 教学重点:a. 力的概念和作用。
b.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
3. 教学难点:a.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b. 牛顿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作用的两种效果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c. 示范:进行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并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二:压力和浮力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让学生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2. 教学重点:a.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判断。
3. 教学难点:a. 压力和浮力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压力的存在和作用。
b. 讲解:讲解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浮力的大小计算和物体浮沉条件。
c. 示范:进行压力和浮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压力和浮力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三:简单机械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让学生掌握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2. 教学重点:a. 杠杆的分类和特点。
b. 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3. 教学难点:a. 杠杆和滑轮组综合应用问题的解决。
4.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简单机械的作用。
b. 讲解:讲解杠杆的分类、特点以及滑轮组的原理和应用。
c. 示范:进行简单机械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d. 练习:让学生应用简单机械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案章节四:声现象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9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优秀9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精选篇1)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本学期八级部共有班级4个,总共186人。
通过上期的学习,多数学生已基本了解了物理学科的知识范围和研究方法,也为本期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从我校八年级4个教学班的总体期末统考成绩来作大致评估,各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不多,学困生不少,两级分化比较严重。
有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学习方法欠缺,思维不够灵活。
二、本学期主要教学任务和要求本期的教学任务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注重实验和观察,有较强的神秘感。
因此教师应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利用探究性自主学习的形式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达到物理成绩全面提升的目的。
1、完成第六章到第十章的教学任务。
2、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本学期要多参加教学交流活动,多从其他老师身上获得经验,学习方法,取长补短,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教材分析(知识点,重点,难点)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
在内容选配和要求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2、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4、体现开放性和实践能力培养;5、形式生动活泼。
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材按照学生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面贯彻“三个面向”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连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主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能力。
那么在学习物理的进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较好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浏览,期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一、教材分析这节教材第一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想,介绍了四位科学家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杰出奉献。
然后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这是初、高中知知趣衔接的一节课程。
学生已经了解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教材中有关“力是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运动的原因”这一问题认识的发展历史为线索,以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
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知道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研究、摸索、推理进程,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
在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学习上,重视知识的知道及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思维的积极性,本课采取学生自主探究模式组织教学。
二、教学进程设计引入新课:运动的起因是什么(一)学生浏览历史的回想并找出四位科学家关于力和运动的观点这块内容中有些知识点学生是已知的,也有未知的,但学生都看得懂,所以就由学生来完成,同学们相互补充,教师只起到归纳总结的作用。
1.亚里士多德:力是坚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现象:在平路上人推车,车才能运动,人停止用力,车子就要停下来。
2.伽利略:水平面上物体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摩擦的作用,如果没有摩擦,水平面上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物体将保持这一速度运动下去。
笛卡儿: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连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即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本来的方向。
牛顿:一切物体总保持本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九年级物理教案 (全册)人教版
九年级物理教案(全册)人教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及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二定律,通过实验演示力与物体加速度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1.3 牛顿第三定律学习目标: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实验演示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动能和势能学习目标: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教学内容: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通过实验演示能量的转化。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2.2 功和能量守恒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能量守恒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三章:压强和浮力3.1 压强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压强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强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3.2 浮力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浮力与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四章:电路和电流4.1 电路的基本概念学习目标:了解电路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电路的基本元件,通过实验演示电路的闭合与断开。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4.2 电流的概念学习目标:掌握电流的定义及其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电流的概念,通过实验演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小组讨论,教师讲解。
第五章:电磁现象5.1 电磁感应学习目标: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电磁感应的现象,通过实验演示发电机的原理。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
填表: 很小 有 有 无有 很小 无 无
8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完整版 )
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具有
流动性; 气体分子的间距很大, 分子之间作用
力极小,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学生加深理解
(四)、分 子动理论的 基本观点
5、小结分子动理论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分子、原子 构 成的;物质内的分子在不停地做 热运动 ; 分子之间存在着 引力和斥力 。
学生观看视频, 体 会固体之间同样可以 产生扩散现象。
[ 师生总结 ] :气体、液体及固体之间
都可以发生扩散,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各种情况的 扩散现象,更形象、具体。并通过气体、 液体及固体间的扩散来认识到这些现象 的实质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2、影响扩散
[ 提出问题 ] :
[ 动手实验 ] : 分子之间既存在引力又
存在斥力,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我
们现在模拟体会一下当分子之间的距离
变化时作用力的变化。
学生体验:压活塞 的过程中,感觉用很大 的力也很难将水的体 积压缩变小。
讨论、总结:说明 分子间存在在一种相 互排斥的力。
讨论、猜想:距离 增加时表现为引力, 距 离减小时表现为斥力, 距离不变时没有作用 力。
第 1 节 热机
第 1 节 家庭电路
第 2 节 热机的效率
第 2 节 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
第 3 节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第 3 节 安全用电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二十章 电与磁
第 1 节 两种电荷
第 1 节 磁现象 磁场
第 2 节 电流和电路
第 2 节 电生磁
第 3 节 串联和并联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时:力和运动
教学目标
1. 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
2. 掌握力的计算方法。
3. 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 力的概念和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计算方法:力的大小和方向。
3. 运动的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等。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
2.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力的概念、种类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如何计算力的大小和方向。
4. 操练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力的计算练。
5. 运动概念引入:介绍运动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公式。
6. 总结归纳:概括力和运动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
资源准备
1. 教材: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
2. 板书:力的概念、种类和计算方法;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对力和运动概念的理解情况。
2. 学生完成的力和运动计算练。
扩展延伸
1. 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力和运动的相关知识。
2. 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力和运动的理解。
以上是第一课时的教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需其他课时的教案,请告知。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5篇以“物理课程标准”为宗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正确把握物理学科特点,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
2.掌握左手定则。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在掌握磁感应强度定义的基础上,掌握磁场对电流作用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的方向。
2.计算磁场力时,对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不同空间位置,正确地运用不同的三角函数和题目提供的方位角来计算是难点。
三、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磁感应强度是由什么决定的?答:磁感应强度是由产生磁场的场电流的大小、分布和空间位置确定的。
2.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是什么?3.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在什么条件下才成立?成立。
4.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的通电导线长L=1cm,通电电流强度I=10A,若它所受的磁场力F=5N,求(1)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是多少?(2)若导线平行磁场方向。
答:因通电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所以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5.若上题中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该磁场中,那么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是多大?通电导线受到的磁场力是多少?答:当电流仍为I=10A,L‖B时,该处磁感应强度不变,仍为B=0.5T,而通电导线所受磁场力F为零。
(二)教学过程设计1.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板书)我们已经了解到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磁场,它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根据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式可以得出:F=BIL当通电导线平行磁场方向放入磁场中,它所受的磁场力为零。
看来运用F=BIL来计算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大小是有条件的,必须满足L⊥B。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方式,从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中获得社会生活中声音利用方面的知识。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声音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现代教育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掌握声在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启动课堂知识回顾:复习噪声的产生、等级以及控制过程。
进入新授课:1.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生活中是非常广泛的。
让学生展示课前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搜集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2.请同学们列举所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资料。
要求在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仔细听,不要对同学的发言作评价。
3.对学生的回答给与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将学生搜集到的有关声音利用的例子分为两类:“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
(一)声在医疗上的应用1.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2.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3.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4.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二)超声波在工业上的应用1.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设计(2023新教材)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教学
设计(2023新教材)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基本物理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加深学生对物理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动力学
- 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
- ...
2. 光学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和折射
- 光的干涉和衍射
- ...
3. 热学
- 温度和热量
- 内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 热力学第二定律
- ...
三、教学重点:
1. 物理学基本概念的讲解和理解
2. 物理学基本定律的掌握
3. 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
2. 实验法
3. 课堂讨论法
4. 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评价:
1. 平时作业和考试
2. 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表现
3. 课堂表现和课程论文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2023材)
2. 实验设备:多功能示波器、万用表、电磁铁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物理实验操作能力,为日后的升学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课题6.1、电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进行新课: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例:U=220V= kV= mV2、电压的测量:用电压表,符号○V(1)、电压表的结构:接线柱、量程、示数、分度值(2)、电压表的使用:○1电压表必须和用电器并联(等于一断开的开关)。
○2电压必须红接线柱接正极,黑接线柱接负极。
○3选择合适的量程(如不知道量程,应该选较大的量程,并进行试触。
)。
边讲边演示一遍(3)、读数:○1确定量程……选择○2确定分度值……○3读数,写上单位例:投影图片……让学生读数练:给出图片……让学生读数3、动手做:(1)、让学生连一电路,并连上电压表测电压。
(2)、读出电压的大小。
4、达标练习:课本后7页“想想做做”、“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二、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WeChat :2906738130 备注: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压表的技能。
2、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难点:连接串联、并联电路,作出电路图。
能用电压表测出各导体两端的电压,找出规律。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教学课时:2时(1串联,2并联)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画出由两个灯泡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1、在串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在并联电路中(如上图),a、b、两用电器及电源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进行新课:1、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1)、学生猜想:U a=U b=U总U a+U b=U总…………(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4(5教师总结:串联电路中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的电压之和。
即U总=U1+U2+……(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规律)2、探究: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1)、学生猜想:U=U1+U2U>U1>U2 …………(2)、设计实验:把电压表分别接入a、b、电源两端,测量出两端的电压,就可以找出规律。
(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共三个)(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5)、分析实验结果,寻求规律:教师总结: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1=U2=U3 =……(6)、讨论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3、实例:上两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三、电阻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重、难点:电阻的大小因素。
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阻丝教学课时: 2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导体……绝缘体……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试验:课本13页图6.3-1示结果:不同的电阻丝,灯泡的亮度不同。
进行新课: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1)符号:R单位:欧姆(欧)(Ω)其他单位:千欧(kΩ)兆欧(MΩ)1kΩ=1000Ω 1MΩ=106Ω例:(2)、一种元件:电阻器,符号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a、材料b、长度:长度越长,电阻越大c、横截面积:学生阅读:13页表格,了解电阻的属性。
学生阅读:半导体、超导现象(教师可进行一定解释)3、变阻器:电位器、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符号(1)、结构:实物观察(2)、原理:改变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3)、作用:(4)、使用:学生试验: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注意问题: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电阻的大小如何判断?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四、欧姆定律WeChat :2906738130 备注: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电压、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使学生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悟用“控制变量”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的认识。
重、难点:利用实验探究出欧姆定律。
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教学课时:3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通过讲解上一节课的练习纸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阻变化,电流变化;电压改变,电流改变。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进行新课:1、探究:电阻上的电流和电压的关系(1课时)猜想或假设:……学生完成设计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需要器材设计电路,画出电路图实验步骤:需要多组数据,如何改变电压?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测量并记录电阻R/Ω电压U/V 电流I/A第一次测量第二次测量第三次测量……换一个电阻,再进行实验结果分析和论证:I、U、R的关系结论:→(1课时) 2、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即 I=U/R单位: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R-电阻-欧姆(Ω)公式变换:U=IR 或 R=U/I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短路:R=0,I很大断路:R很大,I=03、例题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解:R=880kΩ=8.8×105Ω U=220VI=U/R=220V/8.8×105Ω=2.5×104A答: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例题实验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8V,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学生练习:完成21页的4个计算题(认真检查)(1课时) 4、综合练习1、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4.5V,测得R1的电流为0.2A,电压为2V;求R2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在下电路中,已知R1=6Ω,R2=10Ω,当开关闭合时,V1的示数为3V,求电源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3、在下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10V,R1= 5Ω,R2=8Ω,求电路中干路以及各支路的电流分别为多少?4、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表的示数为0.8A,R=5Ω,流过L2的电流为0.3A,求灯L2的电阻有多大?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教学后记:五、测量小灯泡的电阻WeChat :2906738130 备注:教师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应用欧姆定律,学习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
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了解钨的特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实验电路的设计、连接以及测量过程的兴趣培养。
重、难点:电路的设计、连接,作出电路图。
掌握电阻的特性。
教学器材: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电流表教学课时: 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一个电阻被接在6V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2A,若把它接在12V的电路中,它的阻值是多少?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阻――?能否利用所学知识测出小灯泡的电阻?进行新课:1、探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学生分析 I=U/R 可得 R=U/I。
测出U、I,就可以求电阻,这种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注意电阻的特性)(2)、设计实验:讨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使用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3)、作出对应的电路图,对学生的电路要进行讨论。
(4)、进行实验:把结果记录在下表(5)、实验结果: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少误差。
2、本试验你得到的启示: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六、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会用欧姆定律的知识理解安全用电的道理。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
通过了解避雷针的发明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
能用欧姆定律分析怎样安全用电。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家庭电路的样板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根据电路画电路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同学们,电池有电压,家庭电路也有电压,为什么前者安全?后者却很危险?进行新课:1、为什么电压越高越危险?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人体是导体,阻值一般不变化,由I=U/R可知,电压越高,产生的电流越大,所以越危险。
参考资料电流: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电流大小人体反应安全电压:不高于36V(经验表明)2、为什么不能用湿手触摸电器:学生讨论:(1)手湿后人体电阻减少,由I=U/R可知,电流变大。
(2)水是导体,又会流动,易使人体与电源相连。
3、注意防雷:雷电的特性、数据避雷针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