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02-03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济宁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济宁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子·万章》载∶“昔者舜荐禹于天,十有七年,舜崩。
三年之丧毕,禹避舜之子于阳城,天下之民从之,若尧崩之后,不从尧之子而从舜也。
”由此可见,禅让A.实现了权力平稳有序的过渡B.反映了儒家治国安邦的理想C.是为了政治需求虚构的历史D.表明“家天下”取代“公天下”2.图1为商鞅变法时县及其以下组织的结构示意图。
这表明商鞅变法A.激化了阶级矛盾B.瓦解了宗法制度C.加强了地方统治D.扩大了统治范围3.湖北江陵张家山247号汉墓出土的汉简《二年(吕后二年)律令金布律》载“诸私为卤盐、煮济、汉,及有私盐井煮者,税之,县官取一,主取五。
”据此可知,当时A.采取休养生息的经济政策B.盐铁专卖政策已有所松动C.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D.诸侯王国的势力日益膨胀4.下表是部分唐诗的摘录,从表中内容可推断出A.诗歌创作源于劳动生活B.农业生产得到快速发展C.田园诗歌是唐朝的主流D.浪漫主义主导诗歌创作5.唐中后期,官府在今福建地区大量设置税场,五代十国至宋初又将很多税场升为县,其分布状况见如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由场升县绝大部分发生在宋代B.增置新县因本地新生人口增加C.该地区西部经济比东部更繁荣D.国家对该地区的控制渐趋深入6.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方式。
这有助于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7.18世纪末,清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议定了“藏内善后章程”。
该章程规定,在处理政务方面,驻藏大臣的地位与达赖、班禅平等,监督办理西藏事务;西藏军政官员由驻藏大臣同达赖喇嘛拣选,其升迁赏罚由驻藏大臣全权处理。
该章程的颁行从法律上A.确立了驻藏大臣在西藏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清政府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C.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D.明确了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8.1887年,黄遵宪完成了近代第一部系统研究日本的书稿——《日本国志》。
甘肃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高三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至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荀子》记载:“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这表明礼制的制定A.旨在实现社会和谐发展B.划定了严密的等级秩序C.缓解了社会混乱的问题D.满足了统治阶级的私欲2.南宋官员叶适强调禁断淮西地区私铸铁钱流通的前提是官铸铁钱能得到百姓的信任,“待官钱流通,物价复旧,方见禁断私钱之利”,并建议设立铜钱和铁钱的兑换机构,以便百姓兑换货币。
叶适的这些主张旨在A.改革币制,全面推广铜钱B.统一货币,便利海外贸易C.禁断私钱,增加赋税收入D.稳定币值,维护经济秩序3.明朝万历前期,张居正任内阁首辅,大权在握,皇帝积极支持其工作。
万历后期,皇帝对于日常政务多采取消极拖延态度,内阁成员却无可奈何。
这些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内阁运行A.降低了中枢决策效率B.附属皇权和独立性差C.缺少民主协商的机制D.依赖首辅的个人能力4.林则徐督粤时曾组建翻译小组,接任林则徐的琦善则言“我不似林总督,以天朝大吏,经日刺探外洋情事”,并将翻译小组直接解散。
结果在鸦片战争及后续谈判中,官方文件翻译全由英国人负责。
这一现象说明A.翻译水平影响战争走向B.鸦片战争冲击了天朝上国观念C.清廷外交理念亟待转型D.政府情报机构的建立势在必行5.下表是根据1911年冬季清廷职官录)整理出来的武昌起义后各县级政区正印官(从布政使到知州、知县等各级地方长官)留任情况(单位:个)。
山东省菏泽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菏泽市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19题。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发现,红山文化中心墓葬随葬玉器数量多、质量纯、选料精、体积大、工艺讲究;第三等级墓有随葬玉器和中、小型石棺;第四等级墓有讲究的石棺;附属墓只有简单的墓坑。
这可以用于说明()A.玉器是随葬必需品B.早期国家的形成C.墓葬地域特征明显D.社会贫富的分化2.周成王即位后,周公旦营造洛邑,将九鼎迁至洛邑,并请成王亲自主持祭礼,将九鼎安放在明堂之中。
周公这一举措旨在()A.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宣扬政权的合法性C.缓解宗周镐京的压力D.推动洛邑的城市化3.《商君书》将秦君塑造成明一法度、任力不任德的“圣王”;《吕氏春秋》继而将秦君塑造成既能养生治国、又能偃荡兵聚的“圣王”。
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礼乐制度的崩溃B.黄老之学的盛行C.政治形势的需要D.君主专制的形成4.汉初《津关令》中记载了许多关于严格盘查金器、铜、铁等金属出关中的规定。
这反映了当时政府意图()A.实施盐铁官营B.取消地方铸币权C.坚持重农抑商D.保障王朝的安全5.《唐律疏议·名例》“妇人有官品邑号”条规定:“诸妇人有官品及邑号,犯罪者,各依其品,从议、请、减、赎、当、免之律,不得荫亲属。
”此条“疏议”专为此规定做了说明:“依礼,‘凡夫人,从其夫之爵位’。
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 (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
”下列言论与该思想学派一样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C.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D.克己复礼为仁2.汉代郡国学的首创者是景帝时蜀郡守文翁。
汉武帝即位后,令天下郡国仿效文翁兴学,以“五经”为主要教科书。
郡国学教授经学的目的在于( )A.为实行考试选官奠定人才基础B.继承西汉传统的治国策略C.培育通晓儒家经典的郡县属吏D.禁绝儒学外其他各家学说3.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地出现了很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还出现了有实力的富商经营的“飞钱”,实行货币汇兑业务。
材料可用于论证( )A.社会商业信用的发展状况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分化C.坊市间的界限起先被打破D.货币流通领域发生根本变更4.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东京城非常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楚看到,当时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
这反映了当时( ) A.对外贸易高度旺盛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D.实行不抑兼并政策5.明末清初的《补农书》中说:“桐乡田地相匹,蚕桑利厚……地之利为薄,多种田(种粮食的地)不如多治地(种植经济作物的地)”这一现象( )A.降低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B.加速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C.导致了男耕女织模式瓦解D.促进了商品性农业的兴起6.图1是近代开埠通商后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变更状况折线图。
据此可以推知( )图1A.近代小农经济渐渐丢失主导地位B.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国内市场规模变更主要取决于外国进口产品D.民族工业发展肯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7.20世纪初,文献中运用“绅商”一词时,多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
河南省焦作市博爱2024_2025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南省焦作 2024—2025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与国对称,即孟子所谓“千乘之国”“百乘之家”;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即史书中所谓“编户”“齐民”。
造成这种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 分封制的瓦解B. 法家思想的发展C. 宗法制的建立D. 儒家思想的影响【答案】A【详解】由材料“西周、春秋时期的家,多为一个政治单位”、“战国至秦汉时期,家成为一个社会生产、生活单位”可知,西周分封制下与国对称的士大夫之家拥有对领地的政治、军事、司法等各种权力,是一个政治单位,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遭到破坏,打破了士大夫的宗族组织,使小家庭变成了普遍的社会基本单位,家成为基本的生产、生活单位,A项正确;法家思想强调严刑发法,材料中没有体现,解除B项;西周已经实行宗法制,解除C项;战国和秦朝儒家思想受到打击,解除D项。
故选A项。
2. 《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唐代著作作者分区(今地名)统计表据表可知,唐代A. 政府的教化政策南北有别B. 文化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C. 黄河流域人口数仍占优势D. 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答案】D【分析】【详解】依据材料“《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唐代著作作者分区(今地名)统计表”的内容,可知,《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唐代著作的作者分区绝大多数分布于黄河文明带,而长江文明带数量较少,广西、广东(含海南)、福建与台湾等地更是少之又少。
据表可知,这体现了唐代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政府的教化政策南北有别”,解除A项;文化中心随经济重心南移而南移,而南宋时期经济中心才完成南移,解除B项。
材料与“黄河流域人口数仍占优势”无关,解除C项。
故选D项。
【点睛】3. 1928年4月,朱德、陈毅和毛泽东会师,陈毅在其次年写给上级的报告中写到会师后,两支部队合计人数如下:朱(德)部2000余人,湘南农夫8000余人,毛(泽东)部1000余人,袁(文才)王(佐)各300余人。
辽宁省2023_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为了抗击匈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为了弥补财政空虚因而实行各种官营政策以增加政府收入,但是弊病百出,激起了民怨,因而到了汉昭帝继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与民修养生息的政策,于是召开盐铁会议取消了部分专卖制度与民让利,B项正确;材料并未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经济政策的反思,没有涉及独尊儒术政策的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
——摘编自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北京典当业之概况》(1940年7月)
(1)根据材料一、归纳宋代典当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至民国时期北京典当业为何衰落。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指示”明确指出:“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万万数千万人口的解放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上达天听”,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含答案
试卷类型:A山东省潍坊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考试题2022.11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正名”是孔子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
这一主张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儒学的生活化C.稳定社会秩序D.确立儒学主导地位2.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珪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
这些现象反映出A.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强化B.国家统一的趋势进一步增强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D.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3.宋代地方官员在奏议中指出:“本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
”“近世之民,离乡轻家,东西南北转徙而之四方,固不以为患,而居作一年,即听附籍。
”这反映了宋朝A.土地兼并加速了人口的流动B.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C.百姓摒弃了安土重迁的观念D.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4.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
这表明科举制度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5.表1为明代小说《金瓶梅》前100回中白银花费的初步统计。
据此可以推断当时表1类别项目花费经营业务做生意22笔,约12万两高利贷7笔,约3600两典当2笔,约60两家庭生活买卖房屋9笔,约5500两婚丧29笔,约5600两日用开支等96笔,约550两社会交往送礼贿赂41笔,约6800两做善事4笔,约600两赏赐酬劳137笔,约700两C.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D.民众消费水平不断提高6.《海国图志》问世后很少有人阅读,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三历史2023.1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
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
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
”材料反映出()A.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 B.商周原始民主的传统C.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D.重视宗法血缘的特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
据材料“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可知,商周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公卿等对天子的权力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国人可以通过舆论影响朝政,体现了原始民主的传统,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家国一体的国家结构主要体现在宗法制形成了政权与族权的结合,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尚未形成君主专制,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重视宗法血缘的宗法制,排除D项。
故选B项。
2.下图织锦出土于西域精绝古国遗址,织有“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字以及凤凰、麒麟、白虎,祥云瑞草等纹样。
该织锦代表了当时世界丝织工艺的顶级水平,有学者考证为汉代皇家织造官府的蜀锦。
以下叙述可能作为该观点理由的是()2013年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中出土了四件蜀锦提花织机模型,成为汉代成①都纺织业发达的重要见证。
②现今日本正仓院珍藏的传世蜀锦——四天王狩猎纹锦,是由遣唐使带回日本,实证了蜀锦在域外的广泛传播。
出土于吐鲁番的7世纪文书有“益州半臂”等蜀锦名目,并标有上、中、下③三等价格,反映了蜀锦沿丝绸之路在西域的贸易情况。
汉代四川的蚕桑丝绸织造业十分发达,文献记载政府在成都设置锦官监督织④造蜀锦,成都又称锦官城、锦城。
山东省诸城市龙城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二
山东省诸城市龙城中学2025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试题二一、单选题(每题2.5分,共50分)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心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限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2.法国史学家阿尔德伯特等人认为,16世纪大量黄金白银流入西班牙,“与葡萄牙相比,西班牙更有利于在17世纪成为经济中心”,然而它错过了机会,西班牙的黄金被投到欧洲其他地方,促进了英国、法国、荷兰工业的发展,西北欧成为经济中心。
对上述观点的理解较为合理的是()A.商业革命延缓了西班牙的发展历程B.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经济中心的转移C.封建制度阻滞了西班牙的社会进步D.殖民掠夺客观上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3.商朝建立后把天命作为统治的重要依据,并认为天命永固,不行剥夺。
周人灭商号称是“恭行天之罚”,并宣扬“德”是获得天命的依据。
周人的做法()A.揭示了古代社会兴衰规律 B.协调了统治阶级内部关系C.反映了社会生产发展要求 D.影响了后世王朝执政思想4.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以边事孔棘,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限千人止”,后纳银也可入监。
万历三年(1575年),张居正认为“方今急务,惟在正人心、明学求”,奏请明神宗取消景泰以来的做法,并考核现有生员,学业期满文理不通的发充胥吏或罢黜为民。
张居正的这一举措()A.解决了明代选官制度的积弊 B.放松了政府对士人的人身限制C.增加了中心政府的财政收入 D.体现了士大夫经世致用的志向5.《史记》纳“四夷传”(四夷,是古籍对中土以外,四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于“七十列传”之中,将蛮夷民族史作为内传,视作通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这种民族史撰写体例体现了()A.史学撰写方式的创新 B.家国同构的基本理念C.宗法分封制度的瓦解 D.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6.美国最高法院在裁决是否允许公开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的案子时,站在报纸而不是政府一边。
江苏省盐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盐城市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2.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卡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浙江皇朝墩遗址通过田野勘探、植硅体分析、考古试掘、测年确认等一系列“寻找稻田”考古流程,确认水稻田遗存的存在,实证了该地区大规模的水稻种植行为。
这表明A.探究历史要重视史料间的联系B.考古发掘需与史书记载相印证C.多学科协同推动文明探源工程D.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2.殷商时期,商王祭天往往要宰杀几百头甚至上千头牲畜。
而西周时期,“周公营洛邑”祭天时只杀了两头牛,洛邑修成后,成王前去祭文王、武王,也不过“文王骄牛一,武王拼牛一“。
上述史实反映了A.社会转型的时代要求B.宗法观念的一脉相承C.祭祀地位的逐步下降D.早期治国理念的进步3.秦朝,上报的文书中经常出现“辄”“亟”等表示立刻、马上意思的字样。
表1是睡虎地秦墓竹简中出现的“辄”“亟”字数的统计情况。
据此可知,秦朝A.强化重农抑商政策B.注重行政运作效率C.大力推行严刑峻法D.巩固国家统一局面4.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当民众祭祀或处理丧事时,如缺乏资金,官府“以所入工商之贡但之,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毋过三月“,如置办产业需要资金,官府”均授之“,且”计所得受息“。
官府此举主要是为了A.稳定经济秩序B.缓解民生之困C.打击投机行为D.增加财政收入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5.据史书记载,唐德宗时期,御史中丞突参“不避权贵,理狱以严称,数蒙召见,论天下事,又与执政多异同,上深器之,或参决大政,时宰颇忌之,多所排抑,亦无以伤参“。
由此可知,御史中丞的设置A.加强了君主权力B.完善了中央官制C.保障了吏治清明D.减少了决策失误6.“科差”是元朝出现的赋税名目,主要包括“丝料”“包银”“俸钞”等项内容,以户为征税单位,户的等级决定了“科差”的轻重。
山东省枣庄市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枣庄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注意事项:1、试卷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3、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纸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
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男耕女织B. 精耕细作 C.千耦其耘 D. 集约经营2.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A.①B.②C.③D.④3.隋唐时期,皇帝常常要携宫廷到洛阳“就食”。
682年关中地区饥荒,唐高宗让太子留守长安,自己率宫廷到洛阳“就食”,因为情况紧急,出行仓促,随从人员竟有半途饿死者。
这种现象()A.导致唐朝开始由盛转衰B.反映出土地兼并的严重C.推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推动政治中心逐渐东移4.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土地买卖、土地所有权是宋朝法律的重要内容,史称“官中条令,惟(田产)交易一事最为详尽”。
这反映了宋代()A.税制发生重大调整B.自耕小农发展壮大C.土地私有不断深化D.经济结构面临转型5.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商业竞争日益激烈B.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D.重农抑商威胁商人利益6.下表为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统计的上海进口货物数据表,表中数据的变化能反映()A. 中国传统纺织业走向衰败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根本变化C. 清政府强化抵制鸦片进口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取得较快发展7.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 2022— 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历史2022. 11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 22 题,每题 2 分,共 44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项。
1.考古学家苏秉琦把目前所发现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分为六大区系(如右图),指 出这六个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 而是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 道路;中原影响各地,各地也影响中 原,最后汇聚成为中华文明。
这一理论 ①强调各区域文化对中华文明所作贡献 ②说明中国早期国家产生的社会经济基础 ③指出中华文明是一个多元汇聚的统一体 ④是利用历史文献研究新石器时代的成果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D .②④2.王国维认为,夏商“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而西周初期 “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
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B .宗法分封制度的实施 C .敬天保民观念的形成D .礼乐制度的逐渐废弛3.秦统一后,围绕郡县制的问题,在朝堂上发生了“师今”和“师古”的争论。
丞相李斯认为, “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应加以禁止。
李 斯的主张①有利于巩固统一局面 ②反映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③体现了进化的历史观 ④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矛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4.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
这些措施的影响是A.阻碍郡县制的推行B.有利于民族的交融C.造成了剧烈的战乱D.维系了西晋的统治5.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且“以广陵(扬州)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贸贩,别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江苏省扬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高三历史2023.11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晋昭侯封文侯弟成师于曲沃,号为桓叔。
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桓叔。
桓叔欲入晋,晋人发兵攻桓叔,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
诛潘父。
”材料中“晋人”的行为A.维护了原有政治秩序B.强化了周天子的权威C.明确了诸侯继承关系D.重塑了嫡长子继承制2.“韩非者……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於黄老。
非……善著书。
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
”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A.儒法两家思想同源B.法家思想胜于道家C.诸子学说交融发展D.韩非李斯自成学派3.西晋末年起,江南地区出现由流民领袖率领流民从事农耕的流民农业。
流民多根据所处不同地理条件从事单一或多元化农业开发。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江南地区A.偃武修文政局相对稳定B.生产技术明显进步C.经济发展带有时代特点D.粮食产量有所提高4.有学者认为:“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
……不务去天理上着功夫,徒弊精竭力,从册子上钻研,名物上考索,形迹上比拟,知识愈广而人欲愈滋,才力愈多,而天理愈蔽。
”由此可知,该学者的主张A.强调格物致知B.带有主观唯心色彩C.倡导个性自由D.蕴含经世致用思想5.右图为明清时期福建侯官县部分农民的从业情况。
山东省青岛市四区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D A D B B C A A B D C C A C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中世纪的欧洲中世纪与西欧近代并非中断割裂,而是紧密联系。
中世纪后期,政治上,西欧各国王权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中葡西王权的加强,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支持力量。
法国和英国出现的等级代表制,成为西方近代议会制度的起源。
经济上,工商业发展,城市兴起,冲击了庄园制和农奴制,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准备了条件。
阶级关系上,市民阶层壮大,城市中的商人和银行家成为早期资产阶级。
思想文化上,大学的兴起,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产生,冲击了宗教文化,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奠基。
文艺复兴推动近代人文主义思想复苏。
科技上,地圆学说逐渐流行开来,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
总之,欧洲中世纪在缓慢的发展中孕育着新时代诞生的条件,搭建起从古代世界进入近代世界的桥梁,承接着古代与近代的文明。
17.(14分)标题:西方崛起的世界新航路的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在非洲、亚洲与美洲建立了殖民据点或殖民地。
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殖民据点。
欧洲人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
与此同时俄国人不断向东扩张,挺进到太平洋。
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格局。
亚洲领先的优势逐渐丧失,美洲与非洲文明遭到严重的冲击。
18.(15分)(1)一战加速了流感的传播:美军的参战,把流感传播到欧洲;参战国为避免影响前线士气,纷纷隐匿疫情,加剧流感的传播。
疫情的扩散,影响军队战斗力,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45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D
A
C
C
D
D
D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பைடு நூலகம்
B
C
A
C
C
D
A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B
A
D
D
B
B
D
A
C
二、非选择题(共 55 分)
31.(9 分)参考答案示例: 唐朝通过绢马贸易获得了大量马匹,改良了马种,加强了军事力量;进一步便利了邮驿交通,有助于
提高行政效率;丰富了出行方式和娱乐活动。 突厥、回纥(回鹘)等游牧民族通过绢马贸易获得大量绢帛,积累了巨额财富。回纥将多余的绢向西
销售,促进了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突厥、回纥尝试建立城市,游牧民族出现定居化倾向,生活方式更加 丰富。
通过绢马贸易,农耕与游牧民族扩大了交往,既促进了自身发展,也加深了民族交融。 32.(1)特点:发展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世界级数学家及成果众多;与天文历法等密切相关,注重 应用,轻理论概括。 (6 分) (2)背景: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追求;西学东渐,近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提高;新 中国建设的需要。(8 分) (3)启示: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总结与吸收;数学是自然科学 的基础,其发展水平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坚持数学应用与基础研究并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科 技人才。(6 分) 33.示例:(12 分)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2002.11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中国古代各主要王朝都采取过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据此回答1—3题:1.以下各项属于三国时期魏、蜀统治者促进经济发展的相同措施是()A.水利工程的修建或维护B.引导少数民族发展生产C.大力发展造船业D.积极发展海外贸易2.下列对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作用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使农民得到一定的土地B.它使农民的生产时间得到保证C.它使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D.促进了唐朝经济的发展3.清初,政府进行了税制改革,其规定是()A.设转运使管理财政B.规定可以纳绢代役C.将丁税摊入地亩D.推行方田均税法我国古代人民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4-7题:4.下列对我国古代铁制工具的使用,表述正确的是()A.孔子生活的时代没有出现铁制农具B.商鞅变法时,中原地区已较多使用铁农具C.公元前3世纪初期,越族人民已使用铁制农具D.吐蕃在文成公主入藏后掌握了制铁技术5.科学家张衡发明的浑天仪和南阳太守杜诗发明的水排,其共同之处是()A.手工业生产工具B.灌溉、排涝工具C.科学实验仪器D.利用水力推动6.“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未停,未停,禾苗待我灌醉。
”这首《调笑令》中提到的生产工具出现在()A.两汉时期B.三国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7.着重记述了我国古代纺织、制瓷、采煤、炼铁、火药等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是()A.《齐民要术》B.《梦溪笔谈》C.《农政全书》D.《天工开物》我国古代中央官制几经变迁,根据相关历史知识回答8-11题8.秦朝中央政府负责管理军事的是()A.太尉B.御史大夫C.都指挥使D.兵部尚书9.元朝中书省的职掌相当于唐朝的()A.都护府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10.明朝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其中在中央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有()①确立三省六部制②废除丞相③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④设立军机处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1.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B.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C.始终是清朝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中国的历史是由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依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12-15题12.4世纪下半期,建立政权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是()A.氐族B.羌族C.羯族D.鲜卑族13.“蛮地无桑……俗不解织绫罗,自太和三年(829年)蛮贼寇西川(四川),虏掠巧儿(技艺高超的手工工匠)及女工非少,如今悉解织绫罗也。
”材料中“蛮地”是指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活动区域?()A.突厥B.回纥C.靺鞨D.南诏14.宋金和议局面形成时,与南宋疆界相连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蒙古②西夏③大理④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15.下列各项,出现于元朝的是()A.划全国为25个省级行政区B.设澎湖巡检司管辖今台湾C.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物D.设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中华民族的杰出人物在推动中国的发展和统一上作出巨大贡献。
依相关历史知识回答16-19题16.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B.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C.生产和生活比较稳定D.完成了黄河流域的统一17.7世纪,统一吐蕃各部,并密切了西藏与此中原地区联系的藏族领袖是()A.松赞于布B.尺带珠丹C.骨力裴罗D.颉利可汗18.下列人物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有()①岳飞②戚继光③郑成功④文天祥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清朝康熙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是()A.平定噶尔丹叛乱B.平定大小和卓叛乱C.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D.设置伊犁将军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产物。
依据所学知识回答20-23题20.秦汉时期,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①国家统一②生产发展③民族交往④中外交流A.①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21.从“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诗句看,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A.西汉B.南朝C.唐朝D.北宋22.唐代传奇和北宋风俗画出现在相同社会条件不包括()A.长安、东京繁荣B.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产生C.市民生活的文化需求D.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23.李清照是著名的词人,其词风深受国破家亡之痛的影响。
她所遭遇的“国破”是指()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靖康之变D.土木之变依据我国古代对外交往的有关史实回答24-27题24.我国与日本的交往最早开始于()A.先秦B.秦汉C.隋唐D.宋元25.我国的对外贸易,由汉唐的陆路为主转到宋元的海路为主,其原因不包括()A.北方战乱频繁,严重影响陆路交通B.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C.造船技术提高,指南针用于航海D.大运河便利南北交通26.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A.广东B.泉州C.明州D.登州27.下列宗教属于随唐时期传入我国的是()A.佛教和道教B.佛教和景教C.道教和伊斯兰教D.景教和伊斯兰教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曾经取得辉煌成就。
依据相关史实回答28-30题28.关于战国时期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B.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C.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D.记录了九大行星的运行规律29.我国古代有一部数学著作,当时“学官莫能究其深奥,是故废而不理”。
但几个世纪后,日本、朝鲜的学校竞以之为教材。
这部著作是()A.《周髀算经》B.《九章算术》C.《缀术》D.《齐民要术》30.下列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在宋朝时取得的是()A.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B.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C.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的长度D.创造出当时世界最先进的“授时历”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本卷共5小题,共计55分31.秦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进行过几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
说明移民的主要方向并分别评论其影响。
(9分)32.阅读以下两幅大运河图,简要描述河道的变化,分析河道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8分)33.古书中记载: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
”“其种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岗皆可生长。
粪治之(施肥)则加大;天雨,根益奋满。
即大旱,不粪治,亦不失径寸围。
”(1)材料中所说的甘薯原产于__________________,传入中国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
(4分)(2)这种作物的优点是什么?对于当时的国计民生影响如何?(6分)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万历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573—1644年)的72年,从葡萄牙、西班牙、墨西哥、日本等国输入中国的白银达到一亿西元以上。
这个数字仅指海舶输入申报之数,至于走私或私人带来还未计算在内。
巨额的白银输入是以巨额的商品输出为条件的。
……又据统计,从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十六年(1700—1751年)的51年间,(中国)从西欧各国进口的白银达到6800多万元。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材料二清统一台湾以后,曾开放海禁,并于广东澳门、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和江南云台山设立海关,作为对外通商的口岸。
但后来由于西方侵略势力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廷又于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下令封闭其它口岸,只准在广州一地通商。
……这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不需要从外国输入大量商品;……而当时西方资本主义强盗在中国沿海各地的种种侵略活动,也不能不引起清廷的严密注意和防范。
—摘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三在欧洲盛行重商主义,重视现金的时代,英人认为这(贸易逆差)是国家的巨大损失,即发现鸦片大有销路,遂全力以赴。
—摘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概括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分析造成这种形势的主要原因。
(4分)(2)乾隆后期以来清政府对于对外贸易采取什么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什么?(4分)(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对华贸易的状况持何态度?采取了什么对策?(4分)35.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天人关系”问题,即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有过许多探索和思考。
回答以下问题。
(1)战国和两汉时期的思想家在自然现象与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上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分别叙述和评论这两种思想倾向。
(8分)(2)在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和利用的问题上,战国思想家有哪些观点?(3分)唐朝思想家在此问题的认识上有什么进一步的发展?(3分)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高三历史期中练习参考答案2002、11一、本大题共30小题,共计45分1.A2.C3.C4.B5.D6.C7.D8.A9.D10.B11.C12.A13.D14.C15.B16.A 17.A18.B19.A20.D21.C22.B23.C24.B25.D26.B27.D28.A29.C30.B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55分。
31.主要方向:南向珠江流域移民;北向河套地区移民。
(4分)影响:向南移民促进了当地农耕经济的发展。
(2分)向北开发了边疆,促进了民族融合。
(2分)但不利于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1分)32.变化:随大运河西经洛阳,元运河裁弯取直。
(4分意思写对即可得分)原因:统治中心的东移;年久失修,河道淤塞;解决南粮北运问题。
(2分)(写出一点即可)影响:便利了南北交通(2分)(写出“不利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等可以加分,总分不超出8分)33.(1)美洲:明朝中后期。
(4分)(2)优点:产量高,易种植。
(3分)影响:增加粮食产量;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3分)34.(1)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出现巨额的贸易顺差。
(2分)原因:自然经济处于统治地位,国外对中国商品需求量大。
(2分)(2)限制海外贸易,仅留广州一地作为通商口岸。
(2分)原因:中国当时不需要大量外国商品;防范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
(2分)(3)认为巨额贸易逆差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2分)向中国走私鸦片。
(2分)35.(1)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与政治兴衰无关。
(2分)王充认为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都有一定规律,并非天降灾祸。
(2分)董钟舒提出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理论,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代表天统治人民。
(2分)荀子和王充的主张是一种唯物主义思想,是对自然界正确的认识。
(1分)董钟舒的理论是一种唯心主义理论,宣扬封建迷信思想。
(1分)(2)荀子认为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提出了“人定胜天”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