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诗简介

合集下载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简介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以简洁、优美、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下面是对古诗词的简要介绍:
1. 古诗:古诗是古代文人以五言、七言等固定格式创作的诗歌形式。

它以字数的固定和平仄的押韵为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人生哲理、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2. 古词:古词是以曲调为基础,用五言或七言句子写成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通常与音乐结合,演唱时会有旋律和节奏。

古词以抒发情感、描写美景为主题,常用于表达爱情和离别之情。

代表作品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等。

3. 古文:古文指古代的散文作品,它以散文的形式叙述事实、抒发思想和感情。

古文包含了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作品,具有较为丰富的题材。

代表作品有《论语》、《庄子》、《史记》等。

4. 古乐府:古乐府是古代的一种民歌形式,它以歌颂人民生活、表达民间情感为主题。

古乐府通常以五言或七言句子组成,采用诗歌的形式演唱,是中国古代音乐和文学的结合体。

代表作品有《木兰诗》、《长恨歌》等。

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阅读和欣赏古诗词,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传统节日古诗词

传统节日古诗词

传统节日古诗词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传统节日古诗词(一)春节:①田家元日(唐)孟浩然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②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二)元宵节①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②诗曰(唐)李商隐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三)清明节①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②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四)端午节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五)七夕①七夕唐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②迢迢牵牛星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六)中秋节①月下独酌唐·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②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③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七)重阳节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重阳节传统诗词的赏析

重阳节传统诗词的赏析

重阳节传统诗词的赏析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会以各种方式纪念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其中传统诗词是重阳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赏析几首经典的重阳节传统诗词,展示这一节日的独特魅力。

1. 杜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牧童遥指杏花村,村前旧屋半边门。

朱槛已无颜色,空向梨花一树寒。

这首诗是唐代杜甫的作品,以表达诗人远离家乡,思念兄弟亲人的情感。

在重阳节这个与亲情相关的节日,人们常常会思念和祭拜远在他乡的亲人。

诗中所写的杏花村、旧屋和梨花树都可以说是节日的象征,通过描绘这些景物,诗人巧妙地把自身的思念之情与节日的氛围相结合,使读者更加能够感受到重阳节的深沉内涵。

2. 白居易《重阳日即事》烟霞出岫轻于絮,九日登高倚碧空。

白髮悲花落,青云羡鸟东。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重阳日即事》一诗以其简洁明快、含蓄深远而备受赞誉。

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老年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与无奈。

白髮悲花落,青云羡鸟东,这些意象巧妙地表达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

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会不禁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于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意义产生思考。

3.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并非专门描绘重阳节的,但它的意境与节日的祝愿相得益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登高是重阳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人们希望通过登高来祈福、祈求顺遂和长寿。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其简练的文字和恢弘的意境,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

当读者在重阳节这一特殊时刻阅读这首诗时,往往会产生与节日祝福相契合的思考和情感。

以上是对几首经典的重阳节传统诗词进行的赏析。

这些诗词通过表达人们的情感、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重阳节的独特价值和文化魅力。

无论是在诗词中感受家乡亲情、思考时光流转,还是在登高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祈福,重阳节传统诗词都给人以启示和思考的机会。

中国传统古诗词大全

中国传统古诗词大全

中国传统古诗词大全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以简洁精炼的文字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从古代的《诗经》到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时期,中国古代文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中国传统古诗词的精彩之处。

1.《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是唐代的大诗人,他以豪放的诗风和无拘无束的个性而闻名。

这首《静夜思》以简洁的词句描绘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故乡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家的思恋之情。

2.《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的壮志豪情。

作者以雄浑的笔墨展示了广阔的自然景观,并借此喻示了人们不断追求进步、超越自我的精神。

3.《鱼我所欲也》- 曹操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子京邑,田无复畦。

将尽吾力,乃是吾师。

这首诗是曹操的《观沧海》中的一部分,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抱负和责任的思考。

诗中的“击鼓其镗,踊跃用兵”的形象描绘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以草木的生长与凋零来表达人生的离合悲喜之情。

作者以自然景物和人的情感交融,抒发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生命的思考。

5.《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以凄凉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人在高山上的孤独和哀伤。

从一片凋零的景象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局和生活的困厄与失望。

6.《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人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墨色,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赞叹。

这些诗词只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冰山一角。

古代文学的诗歌传统

古代文学的诗歌传统

古代文学的诗歌传统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

古代文学的诗歌传统源远流长,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之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诗经》。

《诗经》是一部集古代民间诗歌之大成的作品,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方式,展现了古代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其中的《关雎》、《卫风》等篇章,以其深入人心的歌颂和抒发,成为后世诗人的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诗歌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文学形式。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

唐代的诗人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创作风格,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作品,以其深沉的思考和豪迈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古代诗歌的传统不仅仅体现在内容上,更体现在形式上。

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格律和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形式,使诗歌具备了独特的韵律美和节奏感。

这种形式的严谨和规范,要求诗人在有限的字数和词藻中,表达出最精炼的意境和情感。

古代诗歌的传统还体现在其独特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上。

诗人们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抒发,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对月亮和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思念。

同时,古代诗歌还运用了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达方式,使之更加生动和富有感染力。

古代诗歌的传统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明代文学家杨慎所说的“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道出了古代诗歌对人们的精神启迪的重要性。

古代诗歌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洞察,引导着后世的文人学士们,不断追求真理和美好。

总之,古代文学的诗歌传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的瑰宝。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

中国传统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诗歌发展历程中国传统诗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

从最早的《诗经》开始,诗歌在中国文化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作品,共305篇。

其中,“风”是民歌,内容丰富,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雅”是宴会典礼的诗歌;“颂”是祭祀的乐歌。

春秋战国时期,楚辞的出现为中国诗歌注入了新的元素。

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楚辞的创作手法和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时期。

汉乐府民歌是汉代诗歌的代表,这些诗歌是由西汉乐府机关和东汉黄门鼓吹署搜集并整理的民间歌谣。

汉乐府中最著名的篇章有《孔雀东南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中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

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逐渐成为主流,以曹植的《赠白马王彪》、《白马篇》为代表。

到了唐朝,诗歌达到了巅峰,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风格各异,题材广泛,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宋元明清时期,诗歌继续发展,各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代表诗人。

宋词是宋代的主要诗歌形式,以苏轼、辛弃疾等人为代表;元曲是元代的主要戏剧形式,以关汉卿、王实甫等人为代表;明清小说则以《红楼梦》、《水浒传》等为代表。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诗歌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创新的过程。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阶段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代表诗人。

这些诗歌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追求。

小学传统诗句的古诗

小学传统诗句的古诗

小学传统诗句的古诗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学校传统诗句的古诗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1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译文:在爆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新年送走了旧年。

(.)人们正喝着屠苏酒,春风扑面而来。

王安石《元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家家户户都贴上新桃符取下了旧桃符。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1夜鱼龙舞译文: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1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

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

悠扬的凤箫声4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慢慢西斜,1夜鱼龙灯飘舞笑语喧哗。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去年元宵夜之时,花市上灯光光明犹如白昼。

佳人相约,在月上柳梢头之时,黄昏之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今年元夜时,月与灯照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今年元宵夜之时,月光与灯光光明照旧。

可是却见不到去年之佳人,相思之泪打湿了春衫的衣袖。

王维《9月9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译文:我独自1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

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日是重阳节,家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觉少了我1人。

2.学校的中国民俗古诗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天竺寺8月105日夜桂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9月9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

乞巧唐林杰7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1、描写重阳节的——《9月9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1人.2、描写春节的——《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1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3、描写元宵的——《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照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4、描写7夕的——《乞巧》林杰7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5、描写清明的——清明杜牧清明季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我从《唐诗3百首》和学校课本选出来的,不知道能不能被接受?。

中国传统诗词文化

中国传统诗词文化

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华,它主要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及后来兴起的格律词。

古体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而近体诗则包括律诗和绝句等。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诗人和词人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的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诗词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自先秦时期起源,经过唐宋等朝代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韵味。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继承和发展这种传统形式仍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中国诗词文化还具有世界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是其他任何语言所没有和不能的。

了解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中华文化传统诗词文章

中华文化传统诗词文章

中华文化传统诗词文章1. 《静夜思》- 唐·李白- 出处:《李太白集》- 意思: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低头,深深思念远方的故乡。

-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秋日夜晚,旅居在外的抒情主人公于屋内抬头望月而思念家乡的感受。

前两句写主人公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全诗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出处:《白氏长庆集》- 意思:绕过孤山寺以北漫步贾公亭以西,湖水初涨与岸平齐白云垂得很低。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相飞往向阳的树木,谁家新飞来的燕子忙着筑巢衔泥。

纷繁的花朵渐渐开放使人眼花缭乱,浅浅的青草刚刚够上遮没马蹄。

最爱的湖东美景百游不厌,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一条白沙堤。

- 赏析:此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西湖风景的喜爱,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3.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李清照- 出处:《易安居士文集》- 意思: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

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保养休息。

喝三杯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着,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赏析: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4.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出处:《东坡乐府笺》- 意思: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认识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知识点

认识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知识点

认识中国的传统诗词:文化知识点中国传统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情怀和智慧,深深地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

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诗词,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与中国传统诗词有关的文化知识点。

一、什么是中国传统诗词中国传统诗词是一种经过长期发展的文艺形式,它以表达人们情感、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哲理为主要内容,常采用汉字,以五言和七言为主要的诗体。

中国传统诗词包括古代的唐诗、宋词等,其中诸多经典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二、中国传统诗词的特点1. 极简主义:中国传统诗词在表达内容时,常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意境,通过形象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2. 含蓄意象:中国传统诗词善于运用寓意深远的意象,通过山水、花鸟、月夜等自然景物,表达出丰富多彩的情感和哲理。

3. 对偶法:中国传统诗词中普遍采用对偶法,即以两个意义相对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对比、照应,从而增加了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4. 音律优美:中国传统诗词注重平仄押韵,追求音乐上的和谐美感,常常借助平仄声调的转换和多样的韵脚来增加音律节奏感。

三、中国传统诗词的分类中国传统诗词可以按照作品的形式和创作内容进行分类。

1. 形式分类(1)五言绝句:每首诗四句,每句五个字,共二十字,平仄相间,押韵工整。

(2)七言绝句:每首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字,平仄相间,押韵工整。

(3)律诗:每首诗多于四句,每句定格为五个字或七个字,平仄相间,韵脚对仗。

(4)词:由韵语相和的单句组成,通常包括出自诗曲,并能配以乐曲演唱。

2. 创作内容分类(1)田园诗:描绘农田、田园情景的诗歌。

(2)山水诗:描绘自然景物、山河风景的诗歌。

(3)哲理诗:表达一些思想、哲理的诗作。

(4)抒情诗:表达个人情感、感情的诗歌。

(5)咏物诗:描绘物体、事物的特点特征的诗歌。

四、中国传统诗词的名家和代表作品1. 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著有《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诗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

中国传统优秀诗文

中国传统优秀诗文

中国传统优秀诗文中国传统优秀诗文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魅力。

以下是一些脍炙人口的中国传统优秀诗文: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有许多描绘民间生活的诗篇,如《关雎》、《蒹葭》等。

2.《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诗歌集,包括《离骚》、《九歌》、《天问》等作品。

楚辞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3.《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无名氏创作的一组诗歌,共有19首。

这些诗歌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被誉为“古诗之冠”。

4.《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人创作的300首诗歌选集,包括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众多著名诗人的作品。

唐诗以其丰富的题材、优美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之作。

5.《宋词三百首》:是宋代词人创作的300首词选集,包括了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众多著名词人的作品。

宋词以其优美的音韵、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典词坛的瑰宝。

6.《元曲选》:是元代戏曲家创作的一组戏曲选集,包括了关汉卿、白朴、郑光祖等众多著名戏曲家的作品。

元曲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优美的唱腔和丰富的表现手法,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作。

7.《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父子编选的一部古代散文选集,收录了先秦至明代的许多优秀散文作品。

古文观止以其优美的文辞、深刻的思想和广泛的题材,成为中国古典散文的经典之作。

8.《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红楼梦》以其丰富的人物描绘、复杂的情节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诗文作品,如《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

这些作品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华传统文化诗歌

中华传统文化诗歌

中华传统文化诗歌
中华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代表作品包括:
1.《离骚》:一篇叙述楚国大夫屈原流亡生活的长诗,以其极富哲理性和感染力的语言风格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集了305首民间歌谣和诗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被誉为“诗的圣经”。

3.《红楼梦》:一部中国古代小说,其中不乏妙笔生花、情感深厚的诗歌描写,如“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凋时秋恨成”。

4.《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作,涵盖了唐朝的众多诗人和风格,包括李白、杜甫等名家的佳作,被誉为“诗史上的一座金字塔”。

5.《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有许多语言简洁明了、道理深刻的箴言警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以上仅是中华传统文化诗歌的几个代表作品,还有许多其他优秀的作品值得一提。

中秋节的传统诗词和诗歌创作

中秋节的传统诗词和诗歌创作

中秋节的传统诗词和诗歌创作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欢聚一堂,共度团圆的时刻。

在中秋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许多人会用诗词和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念。

这些古老的传统诗词以及现代的诗歌创作,既传承了古人智慧的结晶,也展现了当代人的情感寄托和创作想象。

一、古老的传统诗词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静夜思》,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光下的思乡之情。

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中秋节时思念远方亲人的心情。

这首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是苏轼创作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畅怀豪情和对月亮的致敬之情表达了对乡愁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苏轼通过描绘月亮的美丽和自己与月亮共饮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立思考。

二、现代的诗歌创作1. 《月下独酌》——辛弃疾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是近代著名诗人辛弃疾创作的《月下独酌》,通过饱含哲理和情感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人生的思考。

作品以想象飘渺的月下饮酒场景为背景,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自我的挣扎交织在一起,让读者在诗歌的世界中感受到无限的思考和意味。

2. 《中秋魅影》——余光中月影未移,我的影子却在迷路。

像一个流浪者,寻梦,寻找的是故乡一切。

中秋的月色多凄美,把心、把身子,玩得再浓郁。

所以,我的影子迷路了。

这是著名的台湾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中秋魅影》,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故乡和中秋节的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影子迷路的比喻,表达了在中秋节这个团圆节日中,离散和思乡的心情。

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诗文

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诗文

古代优秀传统文化诗文中国是一个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古代的文化诗文不但涵盖哲学文章,还深深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此次我将聚焦古代的优秀传统文化诗文,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

从古至今,中国诗文传承了生活经验、自然感悟和智慧理论,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影响了历代文人、诗人和读者。

在古代,有《诗经》、《楚辞》和《六韵》等经典之作。

《诗经》,历史悠久,是中国最早最完备的诗集。

它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化,欣赏古人之美。

《楚辞》以楚地山水、历史传说和当时的文化意象为背景,渲染出古代楚地的典雅和古典的文化精髓。

《六韵》以唐宋时期的文化景象为主要内容,从古代诗文中展现出一种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

除了这三部经典之外,还有《汉书》《列子》《史记》《水经注》等大量古籍,这些古籍内容丰富,不仅有文学史、经济史、历史史、军事史等内容,还有中国古代著名经典诗文。

比如“陈情表”,《汉书》记载了汉代名将”陈平原为宣帝所写的此书,其中无数优美的诗文不仅展示了当时的友谊,更体现了古人的文化精神。

此外,著名的《史记》中有许多值得现代人学习的诗文,诸如“大宋宣和遗训”、“西汉丞相刘劭辞洛阳”等经典句式和词语,在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代诗文不仅反映出智慧理论,也具有美学价值。

例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文,他以激情抒发出沉重情绪,表达出自己对生活、自然、政治等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如《将进酒》、《望庐山瀑布》被后人称道有加,以其豪放的气势和内涵的深刻内涵,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家、诗人和读者。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诗文,不但包含了历史文化底蕴,也蕴含着智慧理论和美学价值,其精髓在后代文学家通过传颂独特的文学和诗歌,传承至今,以此保护中国古代优秀文化,赋予中国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文源远流长,向我们展示了古人的浩然正气、高洁的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文价值。

如果我们能深刻领会其中的内涵,不仅可以更好地进步自己的文化素养,更可以欣赏古人的格言,获取智慧源泉,对现代社会发展有重要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诗歌

中国传统文化诗歌

中国传统文化诗歌包括许多不同的流派和风格,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1. 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

它包含了丰富的生活场景、情感和艺术表现手法。

2. 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
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和民歌形式,情感浓郁,意境深远。

3. 唐诗: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 宋词:宋朝是词这种诗歌形式的兴盛时期,许多词人如苏轼、辛
弃疾、李清照等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词作。

5. 元曲:元朝是戏曲的黄金时期,元曲是一种具有高度音乐性和戏
剧性的诗歌形式,代表作品有《西厢记》、《窦娥冤》等。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诗歌形式和流派,如汉赋、南北朝民歌、明代小品文等,都为中国传统文化诗歌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古诗

中国传统古诗

我国古代文人墨客有很多。

他们游历祖国大好山川写下了很多不朽的诗篇。

一直被我们广为传颂。

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元日》、《青玉案元夕》、《清明》、《寒食》、《和端午》、《五月五日》、《七夕》、《水调歌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过故人庄》等等1、春节《元日》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夕(正月十五)《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3、清明《清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4、端午《和端午》张耒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五月五日》梅尧臣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古诗十九首之一(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杨璞(五代?后唐)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6、中秋《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

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传统诗歌九歌

传统诗歌九歌

传统诗歌九歌在古代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

它以其独特的韵律、美丽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文人墨客们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重要媒介。

而在传统诗歌中,《九歌》被誉为中国古代最为优秀的乐府之一,本文将就《九歌》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文化意义进行探讨。

一、背景与创作《九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家屈原所作,属于楚辞体裁的作品之一。

楚辞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建立的个人抒情诗体系,充满了鲜明的个性风采和独特的文化特色。

由于散佚的原因,《九歌》现已断章,无法测知当时的完整版本,但从现存的残篇中我们可以窥见其雄奇壮丽之风采。

《九歌》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楚国末年,当时中国的战争频仍、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艰苦。

屈原作为一位楚国政治家和文学家,对此深感忧虑,他通过创作《九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的关切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二、艺术特色《九歌》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雄浑奔放的文采。

《九歌》中的诗句表达豪情壮志,气势磅礴,往往以宏大的意象和雄辩的辞藻展现诗人的激情和思想。

2. 独特的意象与比喻。

《九歌》运用了丰富多样的意象与比喻,如“狐裘尘埃落纤手,绣幕斜飞青雀舌”,把纤细的手指比作狐裘,巧妙地描绘了女子的美丽动人。

3. 多样的艺术手法。

《九歌》采用了诗歌中的多种重要手法,如对仗、象征、借代等,使诗歌富有音乐性和美感。

三、文化意义《九歌》作为古代诗歌的精华之一,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1. 传承与发扬。

《九歌》以其古老而独特的创作风格,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启发,许多后来的文人墨客都从中学到了诗歌创作的精髓,使其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2. 情感的表达与共鸣。

《九歌》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与痛苦,使读者在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3. 历史的记载与文化的传播。

屈原作为楚辞的代表人物,他的文学作品承载了楚国的历史记忆,通过《九歌》传达了屈原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使后世的读者能够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七言律诗简介

七言律诗简介

七言律诗简介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言律诗的兴起,晚于五言律诗。

它起源于南北朝,萌芽于齐梁新体诗,定型于初盛唐之间。

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李峤始有成篇,至盛唐,王维、李颀、岑参、贾至诸人刻意锤炼,方使它在体制上达到纯熟,而崔颢、李白仍有骈散交杂、半古半律之作。

这一时期的七言律诗虽亦有高华秀朗的名篇,但内容上绝大多数属于奉和应制、酬赠,比之五言律诗更见狭窄。

同时,盛唐时期李白、王维、高适等诗人的七律,多有失对、失粘、重字之误。

到了杜甫,七言律诗才展示其诗体潜力而打开艺术天地。

杜甫全面开辟了律诗的境界,时事政论、身世怀抱、风土人情、文物古迹,一概熔铸于精严的格律之中,把这一诗体的价值提到了足与古诗、绝句并立相峙的高度。

杜甫以下至中唐时期,七言律诗未能推陈出新。

晚唐时期,七言律诗则打开了新局面。

温庭筠、李商隐、杜牧这几位七律圣手不仅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明人胡应麟在《诗薮·内编》卷五中总结了唐代七言律诗的发展历程:“唐七言律自杜审言、沈佺期首创工密。

至崔颢、李白时出古,一变也。

高、岑、王、李,风格大备,又一变也。

杜陵雄深浩荡,超忽纵横,又一变也。

”五代时期七言律诗乏善可陈。

宋代七律创作延续了杜甫和中晚唐诗人的创新努力并在“江西诗派”手中逐渐定型,走出了一条以理趣见长、以议论为诗的新路子,佳作不少。

元明清以下,七言律诗逐渐衰落。

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

一、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二、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传统诗词经典

传统诗词经典

传统诗词经典这是一首流传千古的经典诗词,开篇两句便是对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境界的概括。

时值春秋战国时代,霸主纷争,五霸并争,关中兴起了一位倚天剑,挥洒自如,英雄气概,学富五车,才貌双全的人物。

这位人物名叫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汉族,祖籍陇西成纪村,生于唐朝贞元年间(公元701年)不远,适逢这个天下,战乱不断,乱世称雄的时代。

唐代丞相魏征曾有言:壮哉李白,文采飞扬,声名素著于世。

更有太原尉张继周在《醉翁亭记》中说:陶渊明也,夫何人哉?来世再生,愿做白为足矣!由此可见,李白为世人所赞美的有多高了。

李白与这个时代搅上关系,此时佛教传入国内,载物数百载则马兆,李白酷爱佛学,立下天下独宝之誓,自幼便颇有文采,诗歌成爱,但是他似乎是天生的长不大的乖皮孩子,长年旅游四海,游走江湖,逍遥自在,吟咏高歌,行踪万里,留下许多惊世之作,被誉为“诗仙”。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句诗句不丹虽简洁,却是在表现诗人豪放不羁,意气风发的个性。

而这句诗句就是冲天气魄,跃然纸上的李白。

然而如今仔细拾取李白的生平,也无法探究出一点真切的实情,只能通过他留下的诗词来大略了解他的性情。

李白的诗集有《李太白集》、《李太白文集》、《李白集》、《李白全集》等。

现存作品有经二千多首,零零散散的,散布于诸多选集里。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精髓。

中国古代诗词源远流长,历经多个朝代的积淀和传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

古典诗词多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为主,其中韵律优美,意境深远,抒发真情实感,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

而李太白的诗歌集中精选了《云想衣裳花想容》、《将进酒》、《将进饮》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是一首描写佛系氛围的诗歌,整首诗词如诗如画,如音如酒,每一字每一句都为李太白的洒脱潇洒,自信率真,直率坦荡触及。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将进酒》是李白的经典之作,不顾无穷的诗中抒发借酒消愁的豪情与豪气。

中国传统诗歌

中国传统诗歌

中国传统诗歌1、《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长恨歌》唐·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诗简介传统诗是中华文化的起源,远在文字出现之前就有歌谣了。

这种歌谣便是后来所谓的“诗经”。

随着历史的演变,诗逐渐形成两大类。

即古体诗(唐代以前的)和近体诗(自唐以来的讲平仄格律的)。

今天主要介绍近体诗。

近体诗始于唐朝,由沈诠期、宋之问二人在总结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升诗的美学而制定的一种新体(以唐人而言)。

这种诗体,讲究平仄音韵组合,使之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其格式分类:有五、七言、和绝、律四类。

每类又分四种句式,共16式。

把这十六句式掌握了,依式写诗,比起古体诗来简单易学。

再一个是对汉字的掌握,分清平仄音韵,久用便熟。

可以边练边学,边精。

第二步是在能写的基础上,学写诗的技巧、理论。

把作品提高到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的程度上。

诗句层次的安排则是讲起承转合的。

诗的律式和用韵是首先要掌握的。

兹先简后繁介绍律式。

(一)五言诗分绝句(四句)和律诗(八句)两类。

一、五言绝句:1. 仄起仄收式:(层次安排起承转合)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斜体字可平可仄)诗例: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符合格式,只是第三句第一字当用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

按照一般常语所云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语。

这句第一字属于可平可仄的。

所以作者在平声处用了仄声字“近”2.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卢纶《塞下曲之二》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此诗也是第三句第一字应该用平声字,但用了“欲”仄声字。

第四个字“骑”是双声字,做动词用为平声,做名词用音“寄”仄声。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祖咏《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三平尾)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这首诗第二句尾三个平声字连用,造成“三平尾”或“三仄尾”都是近体诗之所忌,所以是个大错误。

作者身为进士,不可能不懂,疑是传抄或镌印之误。

第三句首字当仄而用平(林),这是允许的。

但当平而用仄却是要讲条件的,不可造成本句“孤平”。

就是一个句子中,必须有两个相邻的平声字。

这是为了不伤声之谐。

近体诗忌“孤平”不忌“孤仄”。

4.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苏颋《汾山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此诗第一句第一字应用平声,用了“北”这个仄声字,这称作“拗”,拗则不谐,有拗就得救,补救的办法,便是第三个字当用仄声,改用平声“吹”字。

使之与邻字“风”两个平声相连,解决本句不致造成“孤平”病。

第三句第一字当仄用了平(心),这是允许的,因为没有“孤仄”病之规。

二、五言律诗五言律诗是五言绝句的一倍。

五律的第一句多是不押韵的,押不押韵是自由的,所以,对第一句的韵脚要求也不严格,可以押本韵的邻韵,平仄对于律诗来说是重要因素。

所谓格律就是平仄组合,中间的两联对仗,句式也是四个类型。

1.仄起仄收式(八句四联,首颌颈尾)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此诗第四句、第八句第一字当仄,用了平(山、留),均为可平可仄处。

第七句平平平仄仄第三字当平用了仄(好)。

第四字当仄用了平(风),致使句式变成平平仄平仄,第三四两字平仄换了位,按说应属拗句。

有拗就该救,但从声谐方面看,失谐不严重,在唐诗中这种写法又较为普通,也就不必再救了,称之为“特殊句法”。

2.仄起平收式这种句式是从仄起仄收式变化而来,除首句不同外,其余七句均与仄起仄收式同。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诗例:杨炯《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此诗格律严谨,第七句为特殊句法,不以拗论。

第四句“骑”作名词用为仄声。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例郭剑青长城今望断,万里客心游。

铁骑驰辽漠,雄关据故丘。

柔风输古塞,畅月朗清秋。

仍是天山外,欣然作胜游。

4.平起平收式此式亦由平起仄收式变化而来,只改首句,其余七句,两式相同。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李商隐《晚晴》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注:夹城指瓮城。

夏忧清:春夏交之际。

三、四句为对晚晴的赞美。

高阁迥:言晚晴对高阁增加了明亮。

尾联点明“晚”呈现出喜。

此诗格律严谨,格调清新,意境隽美,情味深厚。

(二)七言诗也分绝、律两类各四式。

三、七言绝句:七言绝句是五言绝句的扩展,在每句句首增加两个字,仄声前加平声,平声前加仄声,便由五言变成七言。

1.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第一句第五字,第二、三句第三字,都属于“一三五不论”之说的可平可仄字,故作者在这三个仄声处都用的平声字(霜、渔、城)。

2.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落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此诗第二句第一字当用平声,却用了仄声“受”字,故在第三字仄声处用一平声字救。

同样原因,第三句第一字当用平而用仄(不)。

故同句第三字当仄而用平(何)救不字造成的拗。

3.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字字都合乎平仄要求,第四句第一字“要”是双声双意字,用于此作动词用为平声,如要求,作名词用为仄声,如要塞,要冲。

这首诗为比体,以物比人,给物以人格化。

用比体或兴起,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兴起如《观斗牛偶成》“偶来人世度春秋,本爱溪山丽水流。

孰料齐侯阵前火,至今犹恨债无头。

”这是写的一个时代。

4.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此诗首句第一字当用平而用仄(故),第三字当用仄而改用平(东)是为救第一字之拗。

尾“漫漫”二字,漫为双音单义字,前“漫”读“蛮”音为平声,后漫漫读“慢”音,其意相同,都是言路途遥远。

第二句第一字,仄声处用了一个双平声,属于可平可仄字。

(四)七言律诗和绝句一样,七言律诗也是七言绝句的一倍。

也是五律每句前加两个字的一种诗体。

七律与五律的不同处,是首句多数都是押韵的,也允许押邻韵。

这种风气始于唐,盛于宋。

1.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士,千载谁堪伯仲间。

第六句第一字当平而用了仄(镜)拗,第三字把仄改用平声(衰)字救第一字之拗。

2.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诗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向襄阳到洛阳。

此诗第一句第三字当平却用了一个仄声“忽”字,故第五字处用一平声“收”字相救。

第三句和第一句情况同,第一字当平而用仄(却),于是把第三字仄改用平(妻)相救。

第五句第三字平声用了仄(放),是可平可仄处,可以不救。

第七句第一字当平,而用了仄(即)拗。

把第三字仄改成平声“巴”救。

3.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杜甫《咏王昭君》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时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此诗第二句第一字当仄而用平(生),属可平可仄处。

第三句第三字当平而用了仄(紫),亦可平可仄处。

第四句第一字平而用了仄(画),但第三字当仄用仄(省)而不救,是因为本句第五、六两个相邻字“春风”都是平声字,保证了本句的声谐。

4.平起平收式只需改动首句,便与3式下七句相同。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诗例: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佳品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此诗,第一句第一字当用平声,而用了仄(舍),第三字依然用仄而不救,是因为五、六两个字,皆为平声。

第三句第一字为仄,而用了平(花)。

在近体诗中在一、三、五位上的仄声字,一般都是可以用平声字的,但第五个字仄用平声字时须防“三平尾”,即六、七两个字都是平声的,第五个字是不可以再用平声了。

第六句第一字仄用了平(樽)是可以的。

第八句第一个字平声用了仄声(隔)拗,以第三字改仄用平补救(呼)。

初学与格律同等必要的第二个问题是辨别字的平仄,和音韵的分类。

关于古风(古体诗)的学习应在掌握近体诗之后进行。

今天只介绍古近两体的同与不同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