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企业网络入侵事件传言的同源木马样本分析

合集下载

木马病毒的行为分析样本

木马病毒的行为分析样本

西安翻译学院XI’AN FANYI UNIVERSITY毕业论文题目: 网络木马病毒的行为分析专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班级:姓名: 彭蕊蕊指导教师: 朱滨忠5月目录学号:院系: 诒华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木马病毒的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木马病毒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木马病毒的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木马病毒的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木马病毒的基本特征........................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木马病毒的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6木马病毒的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木马程序病毒的工作机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木马程序的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木马程序的工作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木马病毒的传播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木马病的毒植入传播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木马病毒的加载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木马病毒的隐藏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计算机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恶意代码分析技术原理解析

计算机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恶意代码分析技术原理解析

计算机安全中的入侵检测与恶意代码分析技术原理解析计算机安全是当今社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系统面临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入侵检测与恶意代码分析技术作为计算机安全领域中的重要工具,其原理和应用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重点围绕入侵检测与恶意代码分析技术的原理进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入侵检测技术的原理解析入侵检测技术是指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各种活动进行检测和分析,识别出潜在的安全威胁和异常行为。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对系统日志、网络流量、系统调用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攻击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

入侵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基于特征的检测、基于行为的检测和基于异常的检测三种方式。

1.基于特征的检测基于特征的检测是指通过事先确定的攻击特征或规则来进行检测和识别,其核心原理是将已知的攻击特征与实际的系统活动进行比对,从而识别出潜在的攻击。

这种方式主要包括签名检测和状态机检测两种方式。

签名检测是指通过预先建立的攻击特征库来检测和识别已知的攻击,其优点是准确性高,但缺点是对于新型的攻击无法有效的识别。

状态机检测是指通过对系统状态的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识别出系统中的潜在攻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处理未知的攻击,但其缺点是误报率较高。

2.基于行为的检测基于行为的检测是指通过对系统的正常行为进行建模,然后检测并识别与模型不符的行为。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对系统的行为特征进行建模,并对系统实际的行为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潜在的攻击。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识别出未知的攻击,并且误报率较低,但其缺点是对系统的资源消耗较大。

3.基于异常的检测基于异常的检测是指通过对系统的正常行为进行学习,然后检测并识别出与正常行为不符的异常行为。

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对系统的正常行为进行学习和建模,然后对系统实际的行为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潜在的异常行为。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能够识别出新型的攻击,并且误报率较低,但其缺点是对系统的资源消耗较大。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攻击案例分析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攻击案例分析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攻击案例分析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问题变得愈发突出。

在这个数字化的世界中,各种网络攻击和漏洞都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金融损失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

因此,了解和分析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攻击案例,对于保护我们的网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几种常见的网络安全漏洞攻击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1. XSS(跨站脚本)攻击XSS攻击是一种通过向网页中插入恶意脚本来实现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可以通过篡改前端输入框、URL参数等方式,使用户在浏览网页时执行恶意脚本,从而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操作。

例如,攻击者可以通过在论坛评论中嵌入恶意代码,窃取用户的登录凭证,进而控制用户的账号。

2. CSRF(跨站请求伪造)攻击CSRF攻击是一种通过伪装合法的请求来获取用户信息或执行非法操作的网络攻击手段。

攻击者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引诱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访问受控的网站,从而实现对用户账号的操作。

举例来说,攻击者可以通过在邮件中插入恶意链接,诱使用户在不经意间发起跨站请求,导致用户帐户被盗。

3. 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攻击是一种利用Web应用程序的漏洞来操作数据库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可以通过在用户输入的数据中注入恶意的SQL语句,从而篡改、删除或者泄露数据库中的数据。

例如,攻击者可以通过在登录表单中输入“'or'1'='1”这样的注入代码,绕过认证进行非法访问。

4.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攻击是一种通过占用目标服务器资源来使其过载,从而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可以通过大量的恶意请求和僵尸网络发起DDoS攻击,使目标服务器无法正常响应合法用户的请求。

这种攻击方式可以严重影响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5. Wi-Fi劫持攻击Wi-Fi劫持攻击是一种通过篡改或者欺骗用户的无线网络连接,窃取用户信息或者截取未加密的数据包的攻击方式。

攻击者可以在公共场所设置恶意的Wi-Fi热点,当用户连接到这些热点时,攻击者可以窃取其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

网络安全的实际案例分析

网络安全的实际案例分析

网络安全的实际案例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愈发凸显。

恶意攻击、数据泄露、黑客入侵等网络安全事件屡见不鲜,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威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深入了解网络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如何有效应对。

案例一:大规模数据泄露事件2017年,全球最大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Equifax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数据泄露事件。

黑客入侵了他们的数据库,盗取了1.4亿美国消费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包括姓名、社会安全号码、信用卡信息等。

这个事件不仅暴露了用户的隐私,还引发了大规模的信用危机。

分析:这起案例揭示了一个企业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薄弱环节。

Equifax未能进行有效的监测和保护用户数据的措施,导致黑客得以入侵并窃取大量敏感信息。

企业应当加强对用户数据的保护,包括对数据库的强化防护、安全漏洞的定期检测和修补以及培训员工的安全意识。

案例二:勒索软件攻击2017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勒索软件攻击,如“WannaCry”和“Petya”。

这些恶意软件通过加密用户文件并要求赎金来威胁用户。

攻击对象不仅包括个人用户,还有大型企业、医疗机构和政府部门。

分析:这些攻击揭示了许多组织和个人对安全漏洞的忽视。

大多数受害者都没有及时更新其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补丁,使得恶意软件有机可乘。

企业和个人用户都应保持软件和系统的最新更新状态,并备份重要数据以应对意外情况。

案例三:社交工程攻击社交工程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欺骗、诱骗等手段获取用户敏感信息的行为。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钓鱼”邮件,攻击者冒充合法的机构(如银行)向用户发送虚假邮件,诱使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提供个人银行信息。

分析:这种攻击形式证明了技术之外的安全风险。

用户的安全意识和鉴别能力是最重要的防御工具。

用户应警惕社交工程攻击,并学会判断和识别可疑邮件、信息和链接。

案例四:供应链攻击供应链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侵入一个企业或机构的合作伙伴、供应商或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网络,进而渗透目标企业的网络系统。

常见的计算机病案例分析

常见的计算机病案例分析

常见的计算机病案例分析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能够在计算机系统中快速传播、破坏系统功能并且自我复制的恶意软件,给计算机系统和用户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病毒层出不穷。

本文将对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和防范措施。

一、蠕虫病毒案例分析蠕虫病毒是一种能够自我复制并在计算机网络中传播的恶意软件。

2001年,“伊洛扎病毒”(ILOVEYOU)的爆发就是蠕虫病毒的典型案例。

该病毒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并自动复制并发送给用户的联系人。

一旦用户打开这个附件,病毒就会释放并开始传播,导致大量计算机系统瘫痪。

针对蠕虫病毒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及时更新杀毒软件和系统补丁、不随意打开陌生邮件和链接、加强用户教育等。

此外,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策略和完善的防火墙也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二、木马病毒案例分析木马病毒是一种隐藏在合法软件中的恶意代码,通过欺骗用户而进行自我复制和传播。

2005年,“黑客之门”(Blackhole)木马病毒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病毒通过网络攻击获取用户终端的控制权,窃取用户的隐私信息和敏感数据。

预防木马病毒的关键是提高用户的信息安全意识和加强软件来源的可信度。

用户应避免下载未知来源的软件,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并通过安装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等安全工具进行保护。

三、病毒勒索案例分析病毒勒索是指黑客利用恶意软件对计算机进行攻击,并要求用户支付“赎金”以解密或恢复文件和数据的过程。

2017年,“勒索病毒WannaCry”(WannaCry)的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恶性感染。

该病毒通过利用操作系统漏洞进行攻击,并迅速传播至全球数十万台计算机。

预防病毒勒索的关键是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和文件,并使用强密码对其进行保护。

此外,及时安装系统补丁和防病毒软件、禁用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和端口也是必要的防范措施。

四、间谍软件案例分析间谍软件是一种监视用户计算机活动并收集用户隐私信息的恶意软件。

网络侵入与黑客攻击案例分析

网络侵入与黑客攻击案例分析

网络侵入与黑客攻击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侵入和黑客攻击已成为当前社会安全领域的一大威胁。

本文将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网络侵入与黑客攻击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案例一:高等院校数据库被黑客入侵近期,某高等院校的数据库遭到黑客入侵,大量师生个人信息被窃取。

经调查分析,该黑客利用了软件漏洞进入院校的系统,窃取了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

这起事件给用户造成了严重的辛酸,也给高等院校的网络安全敲响了警钟。

一方面,这起事件的原因是高等院校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意识和防护措施薄弱。

这可能是因为缺乏对网络安全风险的认识,或者是高等院校未能及时更新软件和补丁,使系统暴露在黑客的攻击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黑客攻击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个人隐私被曝光可能导致身份盗用、财产损失等问题,而社会机构的信息泄露也给安全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为了应对类似攻击,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高等院校应加强师生对网络安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其次,加大网络安全投入。

高等院校应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力度,更新软件和补丁,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防护系统。

最后,加强与安全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高等院校应加强与安全公司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借助他们的技术和经验提供更强大的安全保障。

案例二:医疗机构遭受勒索软件攻击近期,某医疗机构遭受了勒索软件攻击,导致重要患者数据被加密并勒索赎金。

该事件严重干扰了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营,给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该事件的原因是医疗机构的网络安全措施不足。

很可能是由于医疗机构的网络和系统缺乏及时的更新和升级,使得勒索软件能够轻易侵入系统,并加密重要数据。

勒索软件攻击不仅会导致服务停滞和数据丢失,还可能使机构声誉受损且承担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勒索软件攻击,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定期备份重要数据。

医疗机构应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确保在遭遇攻击时能够快速恢复服务。

信息安全中的网络入侵溯源与排查技巧

信息安全中的网络入侵溯源与排查技巧

信息安全中的网络入侵溯源与排查技巧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入侵事件也日益频繁。

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企业机密,及时发现和排除网络入侵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网络入侵溯源与排查技巧,帮助您更好地应对网络安全威胁。

一、什么是网络入侵溯源网络入侵溯源是指通过追踪和分析入侵者的攻击路径,寻找攻击源头,以便采取相应的防御和排查措施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证据:当发现网络入侵事件时,第一步是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如攻击日志、异常网络流量、恶意代码等。

2. 分析攻击路径:通过综合分析收集到的证据,确定入侵者的攻击路径,包括利用的漏洞、入侵方式、攻击工具等。

3. 追踪攻击源头:根据攻击路径的信息,利用网络监控工具和网络流量分析技术,逐步追踪攻击的源头,找到攻击者的真实IP地址或操控机器的位置。

4. 采取防御措施:一旦确定攻击源头,可以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如封禁IP地址、修补漏洞、更新防护软件等,以减小进一步被攻击的风险。

二、网络入侵溯源与排查技巧1. 日志分析日志记录是网络入侵溯源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服务器日志、网络设备日志、系统日志等,可以追踪到攻击者的行为和攻击路径。

在日志分析中,可以关注异常IP地址、异常访问记录、异常登录行为等。

2. 网络流量分析网络流量分析是追踪网络入侵路径的有效方法。

通过使用网络流量分析工具,可以分析网络流量的源和目标,识别异常的流量模式,并排除正常的流量。

此外,还可以根据流量分析确定网络入侵的类型,如DDoS攻击、端口扫描等。

3. 恶意代码分析当发现系统中存在恶意代码时,可以通过恶意代码分析,了解攻击者的攻击方式和目的。

通过对恶意代码的特征、行为和利用的漏洞进行分析,可以推断出攻击者的意图,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漏洞扫描和修补漏洞是入侵者进行网络攻击的重要手段之一。

定期进行漏洞扫描,找出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修补补丁,是防止网络入侵的关键。

同时,还应加强对第三方应用程序和插件的监控,确保及时更新和修补安全漏洞。

基于可视化的网络安全事件溯源与分析最佳实践案例分享与总结

基于可视化的网络安全事件溯源与分析最佳实践案例分享与总结

基于可视化的网络安全事件溯源与分析最佳实践案例分享与总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各种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事件时有发生。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各大企业纷纷采取网络安全事件溯源与分析来提高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

本文将以实际案例为基础,分享并总结基于可视化的网络安全事件溯源与分析的最佳实践。

一、案例背景介绍某ABC科技公司是一家中型企业,业务覆盖范围广泛,拥有自己的网络平台。

近期,该公司的一台数据库服务器遭到黑客攻击,导致大量核心数据泄露。

为了还原事件发生过程并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ABC科技决定采用可视化的网络安全事件溯源与分析技术来解决问题。

二、网络安全事件溯源与分析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ABC科技首先收集了与攻击事件相关的日志、网络流量记录、系统账户登录记录等关键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可以还原事件发生的全过程,找出安全漏洞的具体来源。

2. 可视化分析工具的选择ABC科技选择了一款功能强大的可视化分析工具,用于对溯源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

该工具可以将庞大的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图像等形式,便于分析人员查看和理解。

3. 溯源图谱的构建基于收集到的数据,ABC科技利用可视化分析工具构建了网络安全事件的溯源图谱。

图谱包括各类安全设备、攻击源、受攻击主机等节点,通过节点之间的关系和交互,可以清晰呈现攻击事件的发展过程。

4. 安全事件分析通过可视化的溯源图谱,ABC科技的安全团队可以追踪整个攻击链路,并进行深入分析。

他们首先发现了被黑客控制的恶意软件进入网络的路径,并找出了攻击者利用的安全漏洞。

进一步分析后,他们发现攻击者通过制造大量网络流量来隐藏真实攻击活动,并利用DDoS攻击进行干扰。

通过这些分析,ABC科技确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改进了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三、实践案例的收获与总结通过基于可视化的网络安全事件溯源与分析技术,ABC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与传统的文本分析相比,可视化分析提供了更直观、更易懂的数据展示方式,使得安全团队能够更加高效地发现问题并作出应对措施。

常见网络攻击行为案例

常见网络攻击行为案例

IT人员离职泄露密码
密码泄露
IT人员离职时,往往不会及时删 除之前使用的所有账号密码,从 而导致这些密码被泄露。
黑客攻击
攻击者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泄露 的密码,进行有针对性的黑客攻 击,从而获取更多的敏感信息。
身份验证漏洞
IT人员离职后,新的IT人员可能没 有及时更新身份验证措施或忽视 原有漏洞的存在,从而给企业带 来安全隐患。
企业还应该定期对网络进行检测和优化,尽早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问 题。
内鬼式攻击
该案例中,某技术服务的工程师经常 下载新奇的小软件或小程序,这种行 为本身并没有实质性的破坏能力,但 殊不知这却给别人做了嫁衣。这些小 程序已经被黑客做了手脚,运行这些 程序的同时也开启了黑客程序,使得 黑客可以很容易地侵入内部网络。
该案例中,某制造型企业遭受了DDoS攻击,导致服务器经常性假死机, 并充斥着大量的无用数据包。这种攻击行为使得企业的网络运转十分异 常,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采取措施应对DDoS攻击。例如,可以使用专业 的网络安全设备进行流量清洗或实施反攻击策略。同时,企业也应该加 强网络带宽的限制,以避免网络拥塞。
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者通过发起拒绝服务攻击,导 致A公司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无法正 常运行,从而造成业务损失和信誉 受损。
系统漏洞导致企业邮箱被攻击
电子邮件盗取
攻击者通过利用企业邮箱系统的漏洞 ,进行钓鱼邮件攻击,从而获取企业 员工的敏感电子邮件内容。
恶意附件
攻击者通过伪造身份向企业员工发送 恶意附件,例如病毒、木马等,从而 盗取企业或员工的重要信息。
网站上留下个人信息等。
THANKS.
同事出差带病毒U盘
U盘传播病毒

黑客攻击案例分析

黑客攻击案例分析

黑客攻击案例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黑客攻击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网络安全问题。

黑客攻击不仅对个人隐私和财产造成威胁,还对企业和国家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黑客攻击案例,探讨黑客攻击的原因、影响和防范措施。

案例一:电子邮件钓鱼攻击电子邮件钓鱼攻击是黑客攻击中常见的一种手段。

黑客通过伪造电子邮件的发送者身份,诱骗用户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恶意附件,从而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控制用户的计算机。

一旦用户中招,黑客就可以利用用户的身份进行各种非法活动。

案例二:DDoS攻击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黑客攻击中的一种常见形式。

黑客通过控制大量的僵尸计算机,同时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的请求,导致服务器无法正常工作,从而使目标网站无法访问。

DDoS攻击不仅会给目标网站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

案例三:数据泄露攻击数据泄露攻击是黑客攻击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形式。

黑客通过入侵目标系统,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企业的商业机密或国家的重要数据,并将这些数据公之于众。

数据泄露不仅会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对国家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以上三个案例只是黑客攻击的冰山一角,黑客攻击的手段和形式多种多样。

那么,为什么黑客攻击如此猖獗?首先,黑客攻击的动机主要有两个方面:经济利益和个人兴趣。

一些黑客攻击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比如通过窃取用户的银行账号和密码来盗取财产;而另一些黑客攻击则是出于个人兴趣,比如为了显示自己的技术水平或者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其次,黑客攻击之所以如此猖獗,还与网络安全意识的不足有关。

很多用户对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容易被黑客的伪装手段所欺骗。

同时,一些企业和组织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导致网络系统的漏洞无法及时修补,给黑客攻击提供了可乘之机。

那么,如何防范黑客攻击呢?首先,用户应该提高自己的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附件,同时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和安全软件。

网络安全行业中攻击事件数据分析报告

网络安全行业中攻击事件数据分析报告

网络安全行业中攻击事件数据分析报告演绎网络安全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重要领域之一,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

攻击事件的发生给个人、组织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攻击事件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成为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报告将针对网络安全行业中的攻击事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揭示攻击事件的主要特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安全威胁。

一、攻击事件类型分析通过对大量攻击事件数据的整理和分类,我们发现网络安全行业中的攻击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网络钓鱼、黑客攻击、恶意软件、数据泄露和拒绝服务攻击。

网络钓鱼攻击通过仿冒合法网站或发送钓鱼邮件,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造成财产和个人信息泄露。

黑客攻击则是指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入侵和渗透,窃取、篡改或破坏数据的行为。

恶意软件是指以病毒、木马、蠕虫等形式存在的恶意程序,通过潜入用户终端设备或网络系统,实施破坏、篡改或窃取行为。

数据泄露是指非法获取和传播用户数据的行为,如个人账号信息、银行卡信息等。

而拒绝服务攻击则是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无效请求,使其无法正常处理合法用户请求,从而造成服务不可用的情况。

二、攻击事件趋势分析通过对攻击事件数据的时间分布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攻击事件在不同时间段和阶段具有不同的趋势。

在工作日的白天,攻击事件数量相对较少,这可能是由于正常用户较多,网络防护能力也相对较强。

而在工作日的夜间和周末,攻击事件数量呈现出较高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黑客入侵和攻击行为更多发生在用户较少、网络防护相对薄弱的时间段。

此外,我们还发现最近几年网络安全行业中的攻击事件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这与网络的普及和用户规模的扩大有关。

三、攻击事件来源地分析网络攻击事件的来源地也是我们分析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攻击事件的IP地址进行定位,我们可以发现攻击事件的来源主要集中在几个特定的国家和地区。

其中,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是攻击事件较为活跃的地区。

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的网络环境、网络文化和技术实力有关。

网络安全工作者网络攻击溯源报告

网络安全工作者网络攻击溯源报告

网络安全工作者网络攻击溯源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攻击不仅给个人和企业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还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威胁。

因此,网络安全工作者的角色变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针对一起网络攻击事件进行溯源和分析,以期为网络安全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一、攻击事件背景该攻击事件发生在2021年10月20日,目标是某大型电子商务平台。

被攻击的平台因其市场份额和用户数量庞大而成为攻击者的主要目标。

攻击行为具有明显的恶意和预谋,给平台的正常运营和用户数据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攻击方法与技术分析通过对攻击事件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发现攻击者主要使用了以下几种攻击方法和技术:1.钓鱼邮件攻击:攻击者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平台的邮件,诱使员工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恶意附件,从而使攻击者能够获取机构或平台的敏感信息。

2.社会工程学攻击:攻击者通过虚假身份和欺骗手段,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或机构的敏感数据,以此作为进一步攻击的基础。

3.恶意软件攻击:攻击者通过在受害者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植入恶意软件,窃取关键信息或破坏系统正常运行。

4.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通过向目标服务器发送大量请求,造成服务器资源耗尽,使得正常用户无法访问或使用该服务。

三、攻击源头与溯源分析在分析攻击事件过程中,我们尝试追踪攻击源头,以溯源攻击者的真实身份和行踪。

在该攻击事件中,经过详细排查和数据分析,我们确认了攻击者的IP地址以及使用的代理服务器。

根据溯源结果,攻击者的IP地址来自境外,通过使用多个代理服务器进行掩盖和跳转,使得其真实身份难以追溯。

然而,我们还发现了一些能够与攻击者有关的非常规行为模式,例如攻击者在特定时间窗口内的活动频率和攻击手段的变化等。

四、损害评估与防范建议在攻击事件的损害评估中,我们发现攻击给受害平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同时,大量用户的个人信息也受到了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为了有效应对类似攻击事件,我们提出以下防范建议:1.加强网络安全培训: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对钓鱼邮件、社会工程学攻击和恶意软件的识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计算机犯罪案例分析
一、黑客攻击
二、数据泄露
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或非法访问到一些组织或个人的敏感信息,并
将其公之于众的行为。

2024年,索尼影视遭到来自朝鲜的黑客攻击,导
致大量敏感数据泄露,包括电影剧本、演员工资和电子邮件等。

这一事件
引发了国际纷争,也使得各个组织和公司对于网络安全的意识进一步提高。

三、网络欺诈
网络欺诈主要指通过网络进行诈骗的犯罪行为,如虚假交易、网络诈
骗等。

2024年,卡片商务公司被曝光的以马东敏为首的以非法获取银行
卡信息为手段的网络欺诈案件震惊了全国。

这一案件涉案金额高达3000
万元,并涉及数百万张银行卡。

四、软件盗版
软件盗版是指未经授权复制和分发商业软件的行为。

2024年,微软
公司成功起诉中国江苏镇江协和公司,该公司盗版Windows操作系统,并
未购买合法许可证。

这一案件有力地打击了软件盗版行为,同时也提醒了
企业和个人要遵守版权法律法规。

五、网络侵权
网络侵权是指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创作作品的行为,如盗版音乐、盗用
他人原创作品等。

2024年,英国歌手Ed Sheeran被控在他的热门歌曲中
剽窃了另外一首歌曲的旋律。

这一案件引发了在音乐界对于版权保护的广
泛讨论,并对审查侵权行为提高了警觉。

网络攻击溯源分析报告

网络攻击溯源分析报告

网络攻击溯源分析报告1. 引言网络攻击已成为当今互联网时代的一大威胁,给个人、组织和国家的信息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溯源分析是一种重要的手段,通过追踪攻击活动的来源和路径,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攻击者的行为和意图,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本报告旨在分析最近发生的一次网络攻击,对溯源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说明。

2. 攻击现象描述根据对网络安全系统的检测和分析,我们监测到一次针对某公司服务器的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事件。

攻击发生在2022年6月15日的晚上9点至10点之间。

在攻击期间,公司网站遭受了大量异常流量的冲击,导致服务不可用,用户无法正常访问。

3. 溯源过程3.1 攻击流量分析通过网络流量监测设备,我们对攻击流量进行了捕获和分析。

流量特征显示出异常的数据包数量和频率,以及来自全球范围内大量傀儡主机的发起攻击行为。

这些数据包由若干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僵尸网络发出。

3.2 分析攻击源IP我们对攻击流量中的源IP地址进行了提取和筛选,并排除了使用匿名代理等技术隐藏真实IP的攻击者。

最终确定了10个来自各地的攻击源IP地址。

3.3 追溯攻击者在进一步分析中,我们对攻击源IP进行了路由追踪,目的是确定攻击流量的路径和本地供应商。

追踪结果显示,这些攻击源IP来自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3.4 协同合作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攻击活动和攻击者的动机,我们与当地的网络安全组织和执法部门进行了协同合作。

通过分享信息、技术交流和资源整合,我们最终确定了该次攻击行动主要由一支来自南美洲的黑客组织实施。

4. 结果分析4.1 攻击手法分析通过对攻击流量的详细分析,我们发现攻击者主要采用了DDoS攻击手法,利用僵尸网络发起大规模的请求,以消耗目标服务器的资源,导致正常用户无法访问。

4.2 攻击动机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该黑客组织的主要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

他们利用攻击手法对公司网站进行勒索,要求支付大量比特币作为赎金,否则将继续发动攻击。

打击黑客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打击黑客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打击黑客案例分析报告范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安全问题日益凸显,黑客攻击事件频发,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一起典型的黑客攻击案例,探讨黑客攻击的手法、影响以及应对策略。

一、案例背景2019年,某大型电商平台遭遇了一次严重的黑客攻击事件。

黑客利用SQL注入漏洞,非法获取了大量用户数据,包括用户名、密码、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

此次事件不仅给用户带来了隐私泄露的风险,也对平台的声誉和经济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

二、黑客攻击手法分析1. SQL注入:黑客通过构造特定的SQL查询语句,向数据库发送恶意请求,从而绕过正常的安全检查,获取或修改数据库中的信息。

在本案例中,黑客利用了平台的登录页面存在的SQL注入漏洞,非法获取了用户数据。

2. 数据泄露:黑客获取数据后,可能会将其用于非法交易,或者进一步进行身份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

在本案例中,黑客将获取的数据在黑市上出售,造成了用户信息的大规模泄露。

3. 社会工程学:黑客还可能利用社会工程学的手段,通过欺骗、诱骗等手段获取更多的敏感信息,甚至直接操纵受害者的账户。

三、黑客攻击的影响1. 个人隐私泄露:用户个人信息被非法获取,使得用户面临身份盗窃、诈骗等风险。

2. 经济损失:用户的经济损失可能包括直接的财产损失、信用损失等。

同时,平台因数据泄露可能面临法律诉讼、赔偿等经济负担。

3. 声誉损害:平台因数据泄露事件,用户信任度下降,品牌形象受损,进而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四、应对策略1. 加强安全防护: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2. 数据加密: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使数据被非法获取,也能降低数据泄露带来的风险。

3. 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和用户的安全意识,定期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增强识别和防范网络攻击的能力。

4. 法律手段:加强与执法机构的合作,通过法律手段打击黑客犯罪,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秩序。

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案例分析

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案例分析

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案例分析近年来,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屡屡发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

本文将针对一起曾经发生的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原因和影响。

在2017年5月,全球范围内爆发了一场规模庞大的勒索软件攻击事件,影响了包括政府机构、金融企业、医疗机构和个人用户在内的众多网络用户。

这场网络攻击事件以“WannaCry”勒索软件为主要工具,通过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并要求受害者支付比特币赎金以解锁被加密的文件。

首先,这起网络攻击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勒索软件利用了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而许多用户没有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使得其易受攻击;二是攻击者利用网络渗透技术,迅速传播勒索软件,使得恶意代码快速蔓延。

此外,攻击者隐藏在网络匿名性背后,难以追踪,给打击犯罪行为带来了困难。

其次,这起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给受害用户带来了严重影响。

许多政府机构、企业和个人用户的重要数据被加密勒索,导致数据无法访问和使用,给正常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困扰。

一些医疗机构因为无法正常使用电子医疗记录,导致医疗服务受阻,甚至威胁到患者生命安全。

此外,勒索软件攻击事件也暴露了网络安全薄弱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对网络安全的关注和反思。

最后,为了有效防范和打击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培养用户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警惕性,避免点击恶意链接和下载可疑附件。

其次,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软件补丁,修复系统漏洞,提高系统的防护能力。

再者,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及时发现并阻止网络攻击事件。

此外,加强跨部门协同和国际合作,建立联合应对网络攻击事件的机制,共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

总的来说,大规模网络攻击事件的发生对网络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协同应对网络攻击威胁,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通过对网络攻击事件案例的分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

企业如何有效应对恶意代码和木马攻击

企业如何有效应对恶意代码和木马攻击

企业如何有效应对恶意代码和木马攻击在当今数字化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威胁,其中恶意代码和木马攻击是最为常见和危险的。

这些攻击可能导致企业的敏感信息泄露、业务中断、财务损失甚至声誉受损。

因此,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这些威胁,保障自身的网络安全。

一、恶意代码和木马攻击的危害恶意代码是指未经授权或故意编写的、旨在对计算机系统或网络造成损害或窃取信息的软件程序。

木马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恶意代码,它通常伪装成合法的程序或文件,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潜入计算机系统,然后执行各种恶意操作。

恶意代码和木马攻击可能给企业带来以下严重危害:1、数据泄露攻击者可以通过恶意代码和木马窃取企业的客户数据、商业机密、财务信息等敏感数据,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法律责任和声誉损害。

2、系统瘫痪某些恶意代码可能会破坏企业的计算机系统、服务器或网络设备,导致业务中断、生产停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财务损失攻击者可能利用恶意代码和木马进行欺诈活动,如窃取企业的银行账号和密码、进行非法转账等,给企业造成直接的财务损失。

4、声誉受损如果企业的客户数据泄露或业务受到严重影响,可能会导致客户对企业失去信任,从而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竞争力。

二、恶意代码和木马攻击的常见手段1、网络钓鱼攻击者通过发送虚假的电子邮件、短信或社交媒体消息,诱骗用户点击链接或下载附件,从而感染恶意代码或木马。

2、软件漏洞利用攻击者利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软件中的漏洞,将恶意代码植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

3、恶意网站用户访问被攻击者植入恶意代码的网站时,可能会自动下载和安装恶意软件。

4、移动设备感染随着移动办公的普及,攻击者也越来越多地针对移动设备发动攻击,通过恶意应用程序、短信欺诈等方式感染用户的手机和平板电脑。

5、社交工程攻击者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如伪装成企业内部人员获取用户的信任,从而让用户执行一些危险的操作,如安装恶意软件、提供密码等。

网络中的木马病毒泄密事件解析

网络中的木马病毒泄密事件解析

网络中的木马病毒泄密事件解析网络间谍案调查中,有关部门从政府某部门的内部电脑网络发行了非法外联的情况,并在许多内部电脑中检测出了不少特制的木马程序,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入侵木马的连接都指向境外的特定间谍机构。

案例某政府网络包括涉密网、内部网(业务网)、外部网(公开网站等)三个部分。

其中,政务内网、外网承载着财政、审计等功能。

总的节点有数千台,院内网段有40 多个。

而涉密网中存储着政务中的各种机要文件,如全省的核心经济数据、省重要干部信息、中央下发的涉密工作文件等。

出于安全的考虑,该政务网络中的涉密网与政务内、外网进行了物理隔离。

两个网络的数据不能相互通信。

而涉密网也与因特网隔离,保证了涉密数据不外泄。

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涉密网中的的某个职员想在因特网上进行数据查询,考虑到去政务外网中查询不太方便,该职员就在涉密网终端上通过连接政务外网网线的方式,访问了因特网。

该职员在因特网上浏览网页时,访问了某个论坛,而这个论坛正好被黑客攻击了,网页上被挂了利用“网页木马生成器”打包进去的灰鸽子变种病毒。

黑客利用“自动下载程序技术”,让该职员在未察觉的情况下被种植了木马。

“灰鸽子”是反弹型木马,能绕过天网等大多数防火墙的拦截,中木马后,一旦中毒的电脑连接到Internet,远程攻击者就可以完全控制中马后的电脑,可以轻易地复制、删除、上传、下载被控电脑上的文件。

机密文件在该涉密网职员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窃取,最终造成了重大泄密事件。

随着政府上网工程的不断开展,我国计算机及网络泄密案件也在逐年增加。

据报道,在上年的一起网络间谍案调查中,有关部门从政府某部门的内部电脑网络发行了非法外联的情况,并在许多内部电脑中检测出了不少特制的木马程序,检测结果表明,所有入侵木马的连接都指向境外的特定间谍机构。

专业部门进行检测时,测出的木马很多还正在下载、外传资料,专业人员当即采取措施,制止了进一步的危害。

非法外联的威胁现在,一些安全性较高的内部网络(如政府部门、军事部门的网络)常常与外部网络(如Internet)实施物理隔离,以确保其网络的安全性。

apt攻击案例

apt攻击案例

apt攻击案例APT攻击案例。

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是指针对特定目标的高级持续性威胁,通常由具有丰富资源和技术的黑客组织或国家级黑客组织发起。

这些攻击通常采取隐蔽、持续的方式,旨在窃取敏感信息、破坏关键基础设施或进行其他恶意活动。

在过去的几年中,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许多令人震惊的APT攻击案例,给企业和政府部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著名的APT攻击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威胁形式。

2014年,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Target)遭受了一次严重的APT攻击。

黑客利用了一家供应商的账户信息,成功侵入了塔吉特的网络系统,并窃取了超过1亿的信用卡信息和个人资料。

这次攻击导致了塔吉特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也对其声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这一案例揭示了供应链攻击在APT攻击中的重要性,企业需要加强对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网络安全管理。

另一个著名的APT攻击案例发生在2017年,乌克兰国家电力公司遭受了一次严重的黑客攻击。

黑客组织利用了一种名为“NotPetya”的恶意软件,成功侵入了电力公司的网络系统,并瘫痪了其关键基础设施。

这次攻击导致了乌克兰数百万人断电,也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一案例揭示了APT攻击对国家安全和基础设施的威胁,也提醒了各国政府加强网络安全防御的重要性。

除了上述案例外,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APT攻击案例,如美国国家安全局遭受的斯诺登事件、沙特阿美石油公司遭受的沙哈拉攻击等。

这些案例都表明,APT 攻击已经成为了当今网络安全领域中的一大挑战,需要企业、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应对。

为了有效应对APT攻击,企业和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御措施。

首先,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和警惕性。

其次,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

最后,及时更新和维护网络设备和软件,及时修补漏洞,防止黑客利用已知漏洞进行攻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家企业网络入侵事件传言的同源木马样本分析安天实验室多家企业网络入侵事件传言的同源木马样本分析Antiy CERT一、攻击事件源起根据有关事件传言,2009年月至2010年1月间,多家国际大型企业网络遭受了入侵攻击,对此,相关报道、媒体以及网络传言都有不同说法,从相关消息汇总来看,其中相对有依据的说法来自几家国际安全厂商,包括Symantec、Mcafee、TrendMacro等,综合根据各厂商已经发布的分析报告和有关报道,较多的结论是相关企业的工作人员受到针对客户端程序的0 Day漏洞攻击(业内主要认为是IE浏览器相关漏洞,这个漏洞已经被命名为“极光”),并进而被植入了木马。

二、攻击采用的漏洞分析根据有关描述,安天认为所捕获到的有关漏洞利用代码与有关资料描述的攻击方法是一致的。

攻击方法都是利用被称为极光的IE 0day漏洞,并对有关代码采用了javascript加密变形,在常见的堆喷射技术的利用代码部分进行了变换,使得堆喷射代码只有在javascript运行后才能看到。

其中比较特殊的是采用了String.fromCharCode(sss[i]/7)手段对堆喷射代码进行变形成为数字数组形式,使静态检测堆喷射代码检测困难。

但需要指出的是,脚本加密方法是当前网页木马的常规技术手段,整体来看这个攻击的代码的加密复杂程度有被夸大的倾向,实际上相关加密并不难于分析还原。

下面是部分代码截图:关于有关漏洞的机理网上已经有较多的材料予以说明,用户可以自行搜索予以了解,并可以参靠本报告附录中的有关链接。

三、攻击样本分析安天实验室在此事件过程中并未与相关企业建立直接的联系,相关样本集的主要判定依据是通过使用Mcafee、Symantec所发布资料中对相关样本的命名检索安天样本库的对照命名,并验证有关样本行为基本符合目前相关厂商公开发布文档有关描述。

截至到2010年1月26日,安天根据上述病毒对照名称、基因片段关联、行为辅助验证和调用关系,共筛选出关联样本13个进行细粒度分析(其中两个样本直接来自境外反病毒厂商提供),其中3个为PE可执性程序,10个为PE动态链接库。

经关联分析确认,3个可执行程序的基本功能逻辑完全一致,最典型行为即:均释放在资源节中部分加密存储的名为Rasmon.dll的动态链接库;而有7个样本原始文件名均为Rasmon.dll,经验证此7个文件基本功能逻辑完全一致,其差异主要是反向连接的外部地址不同等配置差异,且均可加载acelpvc.dll,而acelpvc.dll又进一步加载VedioDriver.dll。

因此可以判定3个可执行程序是相关2进制样本的关系逻辑的原点。

但由于缺少实际场合验证,且与目前公开资料所公布的一些控制域名指向因被2级域名服务商屏蔽发生变化,安天无法确定相关样本就是相关事件中的样本,只能说明相关样本存在较大的同源性关系。

件名已不可考。

采用的是安天获得该样本时的文件命名,其中30755.malware名字从风格看是采用其他厂商的病毒命名作为文件名。

下面是样本来源和衍生关系图谱(关于相关样本的更多细节,可以查看附表一):样本提取来源关系图根据已经描述的样本间的衍生和调用关系,可以基本描绘出相关攻击和恶意代码样本的整体作用流程和因果关系为:受害用户通过IE浏览相关攻击页面后,被注入执行PE可执行样本,相关样本运行后创建rasmon.dll文件到%System32%目录下并动态加载,释放批处理文件删除该PE可执行文件。

rasmon.dll加载acelpvc.dll,成功加载后acelpvc.dll会继续调用VedioDriver.dll,在rasmon.dll运行后便会尝试连接网络,接受控制。

整体逻辑如下图所示:由于样本集中的3个可执行文件基本功能逻辑完全一致,且样本中的各rasmon.dll的功能相同,所以下面以BCBEF5AB2C75C171FEDCCA0A33BCF7F7样本为主展开进行综合分析:3.1PE可执行样本的本地行为1、相关PE可执行文件运行后会释放以下文件%System32%\Rasmon.dll2、创建注册表服务项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ontrolSet001\Services\RaS(随机四位数)\ImagePath值: 字符串: “%SystemRoot%\Sys-k netsvcs.”描述:设置服务启动路径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ontrolSet001\Services\RaS(随机四位数)\ObjectName值: 字符串: "LocalSystem"描述:设置服务对象名称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ontrolSet001\Services\RaS(随机四位数)\Parameters\ServiceDll值: 字符串: “c:\windows\system32\rasmon.dll.”描述:设置服务对应的dll项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ontrolSet001\Services\RaS(随机四位数)\Start值: DWORD: 2 (0x2)描述:设置服务的启动方式为自启动3、开启svchost.exe进程将Rasmon.dll注入到进程中创建一个线程向病毒作者地址发送数据,使控制者可以对被感染的用户进行远程控制等相关操作。

3.2PE可执行样本的网络行为1.协议:TCP2.主动连接远程443端口发送数据并等待回复3.当前域名解析后IP地址已经被相关免费2级域名服务商指向:127.0.0.2,已经不具有分析价值。

4.描述:连接到该域名等待接收病毒作者发送的控制指令3.3衍生样本Rasmon.dll的功能分析病毒运行后开启6个线程,分别对文件数据进行操作,允许远程攻击者进行监测、窃取等操作。

远程攻击者可以对受控系统做如下操作:1、检查进程和服务的状态、控制和关闭进程与服务。

2、创建、修改和删除注册表项与键值。

3、读、写、执行、复制、删除等文件操作。

4、重启和关闭计算机系统。

5、收集受控系统信息,如:IP地址、计算机名、操作系统版本、内存大小等。

6、清除系统事件日志。

病毒的衍生文件rasmon.dll创建文件%temp%\1.tmp,关键API:CreateFileA:并检测是否存在%system32%\acelpvc.dll,如果存在则加载,下面为代码片段,加载API:LoadLibraryA:并调用EntryMain()入口,调用acelpvc.dll文件的EntryMain模块:由acelpvc.dll导入%system32%\VedioDriver.dll。

调用%system32%\drivers\etc\networks 文件中的信息。

尝试下载远程文件到本地并重命名为mdm.exe并执行(地址已失效)。

攻击者可以利用VedioDriver.dll相关功能模块对受控系统进行监视用户界面活动。

下面是向外发送数据的代码片段:数据格式如下:+00 DWORD MajorCode+04 DWORD MinorCode+08 DWORD SubCode+0C DWORD ExtraSize+10 WORD ExtraChecksum+12 BYTE ExtraKey+13 BYTE Padding接收14字节数据(已失效),如接收失败则删除临时目录下的1.tmp,下面为相关代码:尝试连接, 该域名已经被相关免费2级域名服务商被指向:127.0.0.23.4acelpvc.dll、VedioDriver.dll的同源关系确认相关国外厂商在命名中对acelpvc.dll、VedioDriver.dll与可执行主程序与Rasmon.dll采用了同一命名,这是一种以事件归一性为准的命名方法,实际上acelpvc.dll、VedioDriver.dll与其他样本明显不具有代码同源性,经acelpvc.dll与VedioDriver.dll分析确认发现,这一个VNC 型后门。

VNC(Virtual Network Computing)是由Olivetti & Oracle实验室开发的开源远程管理软件,后此实验室被AT&T收购,2002年A T&T终止了项目更新。

由于该项目遵循 GPL协议,因此后续衍生出了RealVNC、TightVNC、UltraVNC、Vine Viewer等多个版本。

VNC拥有较大的用户基数,其Server端运行后有可控托盘图标,因此并不是一个后门程序。

但由于其开放源码,2000年已经发现有通过修改功能代码、屏蔽掉托盘图标的后门,之后利用VNC源码进行改造的后门呈现出家族化趋势。

2003年3月8日被安天捕获,并引发业内广泛关注的口令蠕虫(Worm/Win32.Dvlodr)也正是以此为后门。

样本中VedioDriver.dll包含(auroraVNC)编译路径,如下图。

由/下载VNC程序,其中文件wm_hooks.dll与acelpvc.dll文件逻辑有一定相似性。

1.Wm_hooks.dll与acelpvc.dll的功能相同或代码相似处很多,下面是以入口地址、加载DLL和消息弹窗来进行比较的结果是除了编译后的细小地址上的差别外,在核心结构与功能上是一致的。

下面是Wm_hooks.dll代码片段:下面是acelpvc.dll相似代码片段:2.Wm_hooks.dll与acelpvc.dll中都调用了大量的相同的PE动态链接库与函数,这里列举这两个DLL都引用.Net Framework中的mscoree.dll和CorExitProcess函数为例来进行说明。

下面是Wm_hooks.dll调用.NET Framework相关组件文件及函数代码片段:下面为acelpvc.dll调用与Wm_hooks.dll相同的DLl及函数代码片段:VedioDriver.dll编译路径中有AuroraVNC,其与VNC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由此相关分析可得出:acelpvc.dll与VNC文件中的Wm_hooks.dll有部分代码功能相同,但并未完全具有VNC的所有功能。

3.acelpvc.dll的逆向代码功能与VNC功能代码有相同之处。

下面为VNC中的源码片段为例进行说明:VNCHooks.cpp全部代码链接为:http://www.iteria.fr/public/UVNCServer/winvnc/vnchooks/VNCHooks.cpp,其中截取查找的窗口类名这部分源代码,如下所示:下面为acelpvc.dll注册窗口类创建窗口的逆向代码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