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测试4

合集下载

202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卷(四)语文第四单元选用仿用

202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卷(四)语文第四单元选用仿用

2022届高三上学期单元测试卷(四)语文第四单元选用仿用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

而今是冬月,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B.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C.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D.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2.阅读下面论述性语段,选出能更好地完成其论证的一项是(3分)()人类学家坚定地断言:文化仅当它是独立的而非依赖的,才能有所发展。

也就是说,只有当来自于它外部的压力被来自于它内部的首创精神所取代的时候,它才能有所发展。

换句话说,只有民族文化才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非主体文化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但是,任何把外来文化的观点强加给民族文化的做法,都会威胁它的独立和发展。

同样,如果我们把每一所单独的学校视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的话,那么,教育进步的关键是:A.外来的各种有利或有害的因素必须被阻止参与学校的发展之中。

B.某些学校只要依靠他们全体员工和学生的创造力就能有所发展。

C.学校管理人员必须随着学校发展的进程而调整自己的首创精神。

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福建省莆田市2023届高三第四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温暖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理念的提出和实践,是针对两种“极端”倾向的反拨与回正。

与“悬空现实主义"相比较,温暖现实主义不回避社会现实的矛盾问题,敢于直面生活中种种难题、纠结乃至苦难。

与“灰暗现实主义”相比较,温暖现实主义不会沉迷于矛盾问题本身,而是以更加积极进取的思想与情感状态,从种种社会矛盾与问题中深入挖掘、提取具有建设性的、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给人们带来思想和情感的温暖抚慰和激励。

近年来温暖现实主义优秀影视作品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产生了极好的综合效应,为新时代影视创作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新标杆。

温暖现实主义影视创作以影视艺术的方式参与到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回应中。

温暖现实主义影视创作可以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发现和呈现来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众多重大问题,新与旧、传统与现代、守成与创新等诸多博弈所生发的新问题、新景观、新现象,既真实呈现改革发展的生动图景,又贡献鲜活的中国智慧、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

温暖现实主义可以在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中,为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讲述丰富而生动的中国故事和世界故事。

温暖现实主义影视创作可以发现和发掘正在发生的紧扣时代脉搏的前沿性人物与场景,聚焦大时代各社会阶层、不同群体的人们的喜怒哀乐,为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独特贡献。

温暖现实主义创作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方能使作品获得应有的社会效应。

所谓用心,即心怀天下、心怀国家、心怀人民。

诗人艾青在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20世纪30年代写下“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诗句。

如果没有对中华民族深刻的情感,是无法写出这样至今依然令人感奋的文字的。

电视剧《山海情》对脱贫攻坚这一人类历史壮举予以史诗般的呈现,离不开主创者推动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与家国情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2024年哈三中高三学年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答案1.C.(A.材料一第五段“但大篆发展为小篆,是李斯等人在大篆的基础上“或颇省改”,进行加工、改易后的秦代标准字体。

”同义语义表述;B.材料一第五段“谈到汉字历史,我们一般会认为小篆出现于隶书之前,实际上,从出土文献来看,小篆和早期的隶书是同时通行的。

”同义语义表述;C.它与行书、今草书均是魏晋时期通行的文字,它指代楷书,原文“今隶成为隶书继续发展,就是楷书,这种字体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与楷书同时通行的快速字体有行书和今草书”出现不等于通行;D.材料二第一段“这些古老的文字都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也是世界上惟一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因此正确。

)2.D(D.材料二第二段“古梵语,因为民族众多,语言繁杂,又加上一开始就使用极利于语言分化的拼音文字,所以古梵语早已分化瓦解为几十种语言。

”缺失部分原因,因此错误;A.材料一第三段“殷商甲骨文分为记事类刻辞和占卜类卜辞两种,前者是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记载,后者则是对占卜的记载”;B.材料一第四段“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两方面的历史事件,构成了金文中最主要的内容”;C.“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现在可见的金文起于商代,主要铸刻在钟鼎之上”,《说文解字》中提及商周鼎彝,所以推断正确。

)3.D(这些古文字的消失,是由于他们的语言消失引起的,A语言的重要性,B语言需要情景,C诗文在实际中的应用,D正确。

)4.D(在线条文字古文字向笔画文字今文字转变的过程中,小篆和古隶是这两个阶段的过渡带,今文字阶段均为笔画文字,所以D错误)5.①汉语语言没有消失,仍是我国通用语言。

汉语语法结构和大部分词汇的变化不大。

②古代汉语语义与今天汉语语义完全一样。

古代某些书面语在今天使用的频率很高。

6.A(目的是强调做和尚是自食其力的谋生手段,与其他职业没有区别。

“随心所欲”和“洒脱随意”的表述不当。

)7.D(A项,“讽刺了他们没有文化,不懂装懂的虚伪嘴脸”错误,作者是想借此表现村里人的淳朴,对读书人有天然的崇拜;B项,“对世俗生活有着强烈的向往,他根本不想,也不适合做和尚”错误,明子的好奇与关注只是一个十三岁的乡下少年面对热闹与繁华的县城的正常反应;C项,“暗示明子出家后的生活是单调而又乏味的”错误,水声衬托出了环境的安静,有可能是在暗示明子出家后的生活是清闲又平静的。

2023届河南省安阳市一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2023届河南省安阳市一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

2023届河南省安阳市一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儒家的重义轻利,是不言私利,反对见利忘义,不想因利而害义的观点。

从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中也可以看出,孔子不反对“求富”、“恶贫”的观点。

孟子重“义”轻“利”,提倡“以义为先,不必曰利”的观点,也阐明了人们在待人接物中,只有先讲求了“义”,才可追求没有副作用的大利的道理。

后来董仲舒讲的“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与朱熹讲的“必以仁义为先”也都是这个道理。

因此,关于人的利欲问题,儒家诸子欲于其中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那就是重义轻利、以义为先。

其主旨就是主张在合乎“义”的前提下,去取得正当的、更长远、更大的“利”,从而在这个支点的基础上平衡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发展出一套修身治国之道。

由此可见,孟子的义利观着实开创了义与利理论的新篇章,为后世儒家诸子“义”的学说的生生不息奠定了基础。

中国儒家“义”的思想千年不衰,其中必然有值得我们当世借鉴的理论。

虽然有人认为儒学只是农业文明的产物,是过时的东西,如同“义”这种准则性的学说于当世已经没有价值,但是这些人忽略了儒学对我们民族性格、生存处世方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为没有人文精神的调治,社会的发展可能是畸形的。

孟子大义为先的思想,激励着近代革命人士为民族大义前赴后继、舍生取义,让民族于危难中重义轻利,不论是在反封建的斗争中还是在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重“义”的思想已然成为中国人血液中的因子,融入到危难之时的志士心中。

这些思想精华,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凝结和升华为“见义勇为、大义为先”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

然而,当今社会中一些人在价值观念上产生混乱,这些人金钱至上,弃精神道义于不顾,发不义之财,得不义之利。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核心模拟卷语文试题(四)(含答案)

山西省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核心模拟卷语文试题(四)(含答案)

临汾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核心模拟卷语文(四)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如果将杜甫置于20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的谱系之中,那么,他作为一位古代诗人,何以能影响那么多后来者?这是古典与现代的交融问题,更是在于杜甫如何获得超越这种二元对立的更具永恒性的境界。

他激励并挑战了不同风格、代际和意识形态的诗人。

这是杜甫书写真正具有共性的一面,不管这种共性是基于认同还是反对,它至少在“为人生”的话语实践上保持了某种朝向底层与民生的探索热情。

新世纪以来的诗人们曾从各自不同角度“致敬”杜甫,并在思想源头、现实情怀、批判实践、日常美学等方面给予其现代性的转化,这是杜甫的“潜能”于新的文化背景下召唤出的新的时代之声。

在20世纪以来的诗歌现场,不管是将杜甫变得陌异化,还是表述为似曾相识的现实主义趣味,都会涉及对时代的追问。

尤其是针对更为具体的杜甫形象的再造,书写本身会显得更加微妙,这种移植不仅关联到时空的转换,还在于主客体的相互凝视——当诗人们凝视杜甫时,他又何尝不是在反向凝视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诗人们从这位跨越时空的诗人身上看到了自我的影子,这才是移植和化用的意义。

新世纪诗人需要在何种境界上才能靠近杜甫?历史的杜甫分化成了多个现实和当下的杜甫,这种分化是要打破我们心目中固有的杜甫认知,从而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民代言者”形象。

江苏省扬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4

江苏省扬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4

2023届高三语文开学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李梦阳的边塞诗记录了西北乃至整个北方的边政、生活和一些重要历史事件。

他在西北生活多年,多次参与处理边务,他的边塞诗作表达了他对边务的观点和对边民的深切同情,具有较为鲜明的“诗史”特征。

明中期边患日重,而自明初以来建立的军事制度日益败坏,将官贪腐横行、军纪涣散,这又使得边疆形势进一步恶化。

有感于此,李梦阳在诗作中对边政的积弊多有揭露。

《诸将八首》就集中对将官的问题一一指摘。

《其一》指出明军将领指挥呆板,“胶柱谈兵”,徒有武勇,终至丧师辱国。

《其五》指出军爵世袭之病。

诗人认为世袭制度下,将领虽众,但多是靠祖荫得官的纨绔之辈。

《其七》讥刺了伪造军功致使奸佞之人升官晋爵的现象。

李梦阳对边务弊政的揭露,归根结底是为了安定边疆。

除扫除积弊外,安边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派遣良将守边,因此,李梦阳在边塞诗中也借名将之典,积极建言,如《秋怀·其二》先对故乡庆阳的悠久历史和壮美山川表达了赞美,尾联却笔锋一转,指出西北边患严重,期盼有郭子仪一般的良将来守边。

李梦阳希望明廷能知人善任,对才华出众的将领,能够效法前朝,不循常规,大胆起用。

《其六》借东汉末年白马将军公孙瓒之典,盼望有良将早日破敌,扫灭寇氛。

另外,他在《秋望》《李广》等诗作中也反复表达了这一愿望。

同时,李梦阳也深知单靠武力难以彻底平定边患,因此,他还提出要师法前人,善用和议之策。

如《诸将八首·其八》云:“安得即时寻魏绛,务农休甲报皇天。

”李梦阳借用典故,希望明廷能借鉴历史,并期盼出现有能力主持和戎政策的将领,使边民脱离征战之苦。

与此相对,他对边将错误执行和戎政策带来严重后果的行为也给予了批评,《秋怀·其五》诗云:“胡奴本意慕华风,将校和戎反剧戎。

”因为具备史家的品格,李梦阳在一些边疆事务上也表现出高于一般士大夫的眼光。

吉林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2022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试题

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语文试卷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

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

要坚决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分开国家。

正确的文化观不能分开正确的国家观。

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

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开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

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开展也会中断。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

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此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

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开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捐躯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

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

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

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奉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学者的身份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下学期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福州市高三年级4月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生态位”是近年来开始流行的一个生态学术语,其意是指一个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空间上的位置以及这个种群与自然及其他种群之间的功能和价值关系。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类显然有属于自己的生态位,但人类的生态位不是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某一固定区域,而是指人类的活动有其特定的边界并受特定规则的约束。

人类的生态位责任包括补偿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德国学者约纳斯将责任区分为追溯性责任与前瞻性责任。

这为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提供了有益启迪。

追溯性责任也就是补偿性责任,它要求人类必须对人类活动已经破坏的自然生态环境负责,竭尽全力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而前瞻性责任则是指人类必须对自己的经济政治决策、科学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科学评估与预测,从而择优弃劣而行。

无论是履行补偿性责任还是前瞻性责任,都要求人类通过生态环境立法、政府的制度设计、公民的生态道德践行乃至国际社会的协同合作,一方面弥补、修复我们已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另一方面有效预防人类对生命共同体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

人类履行生态位责任的根本途径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因为这是既符合自然规律、也符合人类需要的社会实践。

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不是人类既可以享有、又可以放弃的权利,而是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履行这一责任包含着“肯定性”与“否定性”两方面的现实要求。

就肯定性要求而言,就是人类要将符合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要求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等运用于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之中;从否定性要求看,就是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其他物种的生命来换取人类的利益和发展,彻底摒弃那些非绿色、非生态与反绿色、反生态的理念、技术、政策、法律、方案,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科技创新方式的绿色化变革,从源头上防范生态环境危机的再次发生,以造福生命共同体。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一模习题练习测试四含答案

【高中语文】高三语文一模习题练习测试四含答案

筠溪翁传【明】归有光①余居安亭。

一日,有来告云:“北五六里溪上,草舍三四楹,有筠溪翁居其间,日吟哦,数童子侍侧,足未尝出户外。

”余往省之。

见翁,颀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

余谢而还。

久之,遂不相闻。

然余逢人辄问筠溪翁所在。

有见之者,皆云翁无恙。

每展所予书,未尝不思翁也。

今年春,张西卿从江上来,言翁居南澥浦,年已七十,神气益清,编摩殆不去手。

侍婢生子,方呱呱。

西卿状翁貌,如余十年前所见加少,亦异矣哉!②噫!余见翁时,岁暮,天风憭慄① , 野草枯黄。

日将晡,余循去径还家。

媪、儿子以余远至,具酒。

见余挟书还,则皆喜。

一二年,余妻儿皆亡。

而翁与余别,每劳人问死生。

余虽不见翁,而独念翁常在宇宙间,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翁殆如千岁人。

③昔东坡先生为《方山子传》,其事多奇。

余以为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

若筠溪翁,固在吴淞烟水间,岂方山子之谓哉?或曰:筠溪翁非神仙家者流,抑岩处之高士也欤?【注】①憭慄:哀怆凄凉。

1.写出下列画横线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1)西卿状翁貌()(2)具酒( )2.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画横线的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 分)(1)每劳人问死生( )A.每次B.每当C.常常D.每逢(2)视吾家之溘然而尽者( )A.早早B.突然C.意外D.令人伤心3.把第①段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见翁,颀然晳白,延余坐,瀹茗以进,举架上书悉以相赠,殆数百卷。

4.第③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3 分)古之得道者常游行人间不必有异而人自不之见。

5.史传著作具有巧于构思、精于剪裁、长于表达等特点,请结合第①段内容,自选角度,写一则不超过 150 字的文学短评。

(4 分)6.作者始将筠溪翁视为“异”“仙”之人,终借他人之口,称其为“高士”。

请结合文章内容,辨析两类人的差异。

(4 分)参考答案1.(2分)(1)描绘、描述(2)准备2.(2分)(1)C(2)B (《离骚》有“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同此。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含答案)

2024届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语文模拟练习(四)(含答案)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四)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海派文化新论》这本书的绪论和目录,完成下面小题。

绪论①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产物。

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

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

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原有的争议和贬损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本失去了生存的历史语境。

②本书谓之“新论”,一方面是因为书中各个章节关于海派文化某个领域的专门论述都有新的深化和拓展,表现在论述的史料文献、研究视角、论述过程、研究结论等各个方面。

更为重要的考虑是我们研究的是新时代语境之下的海派文化,在概念的选择上与近代的海派文化有比较明晰的区分。

新时代的时间跨度,宽泛一点可以指改革开放以来。

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中,海派文化存续和发展的定位与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2017年首次以上海市委、市政府文件提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形态区分之后,海派文化就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担当。

因此,本书尽管依旧采取原有海派文化的形态划分,但在每一种具体文化形态的研究中,都融进了新时代视角的重新审视,在传承城市文脉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努力提炼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可能是新论之“新”更为看重的一个方面。

③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

④一是历史的维度。

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新时代的海派文化不是历史虚无的文化断裂,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高三(下)语文小测4

高三(下)语文小测4

高三(下)语文小测4(语基+默写)班别:姓名:评分:1A.叱咤./榨.取荟萃./沉醉.友谊./肄.业秩.序/栉.风沐雨B.跌宕./档.案歆.慕/温馨.匀称./谶.语颔.首/浩瀚.无边C.伺.候/赏赐.朔.风/塑.造教诲./晦.涩癖.好/臧否.人物D.幡.然/藩.篱炽.热/整饬.犒.赏/手铐.谙.熟/万马齐喑.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瑰.丽/傀.儡噱.头/谑.而不虐奢靡./所向披靡.B.诡.计/桅.杆歼.灭/三缄.其口蹊.跷/下自成蹊.C.囹圄./龃龉.甄.别/渐臻.佳境载.体/千载.难逢D.脂.肪/造诣.寤.寐/毋.庸置疑裨.益/无裨.于事3.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土豪”一词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土气的富豪”。

近日有消息称,《牛津词典》编委会关注到了“土豪”这一中国热词,并有望明年将其收入《牛津词典》,此事大快人心....,网友觉得这种“土话”受关注才显得接地气.......,但贬低国人的“土豪”收入《牛津词典》,是不是人家处心积虑丑化中国人的恶意炒作?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当然,“土豪”一词风行网络本身也值得我们深思:少数富人道德失范..、文化虚无、诚信缺失、价值观扭曲等等。

A.大快人心 B.接地气 C.处心积虑 D.失范4.下列各句中,加横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生活有时像一杯普普通通的白开水,很多时候我们不会在意它的滋味。

有时是路边的一株绿化树,从我们的视野中一晃而过,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有时又恰似寻常夜空中若即若离、闪烁移动的几颗星星,我们偶尔会不经意地抬头一瞥却目空一切。

然而,凡热爱生活,以深情的目光注视生活,以炽热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人,哪怕是一杯白开水也能品出生活的种种滋味,即使是稍纵即逝的流星也能永驻心间。

A.一晃而过 B.若即若离 C.目空一切 D.稍纵即逝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后,引起社会强烈关注,掀起一股“汉字热潮”,同时也造就了一批貌似难不倒的“神孩子”。

2023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监测四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届吉林省长春市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监测四语文本试卷共9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木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历史研究应以客观事实而非价值观为基础,这是中西方史学家长久以来共同追求的核心守则,实事才能求是。

理解或诠释,当然是史学研究的魅力所在,但发现与考订史实不仅是历史理解的基础,更是验证历史理解以及实现历史理论更新演进的关键所在。

当然不能简单地认为历史学的求真能够完整还原历史,真实是有限度的;但无论是扎实地历史还原,还是借助学术想象力的历史再现或认识,都必须在客观的原则下,借由史料的分析来开展。

今日的史学者普遍相信,受可掌握材料和研究者视野的限制,研究者无法简单地复原全部历史一研究者所展示的历史,具有主观性和片面性,以至于当代中国史学专业大学生的官方教材里都非常明确地指出“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历史”和“史家纂写的历史”是性质不同的两个概念。

但史学家们同样明白,这不仅不可以被理解为史料无用,或者史学研究可以放弃史料,仅依靠想象价值观或任何预设的规律进行研究;反而是进一步告诫历史学家要更审慎更谦卑地对待史料,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史料,更科学更合理地利用史料——无论是建构新的历史解说,还是打破旧有陈论,都必须从旧史料新解或新史料发现出发。

因此,尽管文史哲都是人文学科,彼此间也确实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以求真为目的、为标准才使得历史学既不会是哲学,也不会是文学,反而在精神与方法上更接近科学。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四)语文试卷(无答案)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调研(四)语文试卷(无答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四)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理解微生物和文明的发达以及稳定关系的时候,我们谈一谈历史学家麦克尼尔提出的两个概念——微寄生和巨寄生。

这是两个可以简单理解但是难以量化的概念。

为了说明微寄生和巨寄生,首先要从阶级的产生说起。

在狩猎时代,随着狩猎水平的提高,食物有了盈余,于是阶级随之产生了。

一部分人变得懒惰,成为了和寄生虫一样的家伙,他们靠别人打来的猎物生活。

当然,这些人不叫寄生虫,而被称为统治阶级。

农耕生活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选择的定居地自然是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食物获取越来越稳定,人类的阶级也就越来越稳定。

部分人彻底成为社会的寄生虫,因为他们完全依靠其他人的生产来生活,我们把他们这种生存方式称为巨寄生。

与此同时,自然界的微生物也一刻不停“尽职尽责”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消耗着社会资源,我们称之为微寄生。

对这两种寄生方式的理解,能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

在农业社会中,农民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微寄生和巨寄生同时消耗着有限的资源,前者对后者存在着此长彼消的态势:如果微寄生的微生物占用的资源多了,那么巨寄生的统治阶级所能支配的资源就少了,这样的文明必然强大不起来。

当然,如果巨寄生的统治阶级不能理性控制自己的消耗,带给劳动人民过重的负担,劳动人民不堪重负便会崩溃,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正是因为有了微寄生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非洲和印度这些热带地区的历史。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四)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四)语文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检测(四)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22年12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以下简称《布局方案》),遴选出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含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提出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

为什么说我国的国家公园体系将是全世界最大的呢?第一,中国国家公园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之重器”。

按照《布局方案》,中国国家公园紧密衔接以“三区四带”为核心的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涵盖了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最关键的区域。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将系统、整体保护“地球第三极”;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的多个国家公园候选区,将对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第二,中国国家公园保护规模最大。

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99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万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0.3%。

全部建成后,中国国家公园保护面积的总规模将是世界最大的。

第三,中国国家公园保护生态类型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

方案覆盖了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共涉及现有自然保护地700多个,1项世界自然遗产、2项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19处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分布着500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和2.9万多种高等植物,保护了80%以上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同时也保护了众多大尺度的生态廊道,以及国际候鸟迁飞、鲸豚类洄游、兽类跨境迁徙的关键区域。

第四,中国国家公园惠及面最广。

49个国家公园候选区直接涉及28个省份;这28个省份将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国家公园建设,让56个民族共绘国家公园的美丽画卷。

《布局方案》的出台,是我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又一个标志性成果,对于推进国家公园高质量发展、建设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4年长郡中学高三语文5月模拟考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2024年长郡中学高三语文5月模拟考试卷(四)附答案解析

2024年长郡中学高三语文5月模拟考试卷(四)(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05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许多动物都具有群居习性,鸟、昆虫、鱼、鲸鱼乃至生活在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它们活动时总是集结而出,觅食时一般成群结队。

动物聚居在一起,是因为它们的基因从群居生活中得到的好处多,而为之付出的代价少。

鬣狗成群猎食时能够捕捉到比它们单独活动时大得多的野兽,尽管要分食,但对每一个自私的个体来说还是划算的。

两条鱼一起在水中游时,如果一条游在另一条的后面,同时保持一定的倾斜度,那么后面的那条鱼就可以从前面的那条鱼所激起的湍流中获得流体动力方面的好处。

鸟类在飞翔时组成V字形的原因可能也在于此。

由于飞在最前头的那只鸟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可能是它们在轮流担任这个不是出于自愿的领航员。

这是一种延迟的相互利他行为。

群居生活带来的好处可能有很多与避免被捕食者吃掉有关。

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模式”讲起。

模式尽管是抽象的,却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客观世界。

设想有一群某一物种的动物正受到一只捕食者的追捕,最靠近捕食者的那只动物往往最先受到攻击。

对于捕食者来说,这种策略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可以节省精力。

但对被捕食的动物而言,这种策略却使这群争相逃命的动物都力图避免处于最靠近捕食者的位置。

这群动物如果老远就发现了捕食者,只要逃走就行了。

即使捕食者突然出现,每只动物还是能够见机行事,尽量避免处于最接近捕食者的位置。

我们可以想象,每一只被追捕的动物周围都有一个危险区,从这个危险区里的任何一点到这只动物的距离都短于从该点到其他任何一只动物的距离。

高三语文小题训练4 (含答案)

高三语文小题训练4   (含答案)

高三语文小题训练4 (含答案)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看.顾/看.涨笼.络/烟笼.雾锁泥.沙俱下/泥.古不化B.挣.扎/挣.钱未遂./称心遂.愿应.对如流/应.运而生C.阑珊./删.改提挈./锲.而不舍字斟句酌./真知灼.见D.堤.岸/提.防妃嫔./落英缤.纷故态复萌./海誓山盟.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宇..轩昂..的状元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

B.第79届奥斯卡颁奖日前揭晓,《满城尽带黄金甲》无功而返,《颍州的孩子》则拿下最佳纪录短片奖铩羽而归....。

C.在记者招待会上,看到英国首相布莱尔故作幽默的滑稽样子,一位女记者忍俊不禁....地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D.美国近日决定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同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理由,即防范伊朗的威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台湾检方在以贪污罪起诉马英九之后,马英九13日18时举行记者会,宣布辞去国民党主席一职,并决定参选2008年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B.持续了将近四年的中国KTV股权纠纷终于有了一个实质性的结果,云南昆明于年前签下卡拉OK版权费“中国第一单”。

C.中国建设部官员指出,房地产领域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问题相当严重,已成为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

D.除能够发出海啸预警外,这套新研制的天灾预警系统还可以对火山爆发和地震等极端天气状况发出警报,通知民众迅速撤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

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

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

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

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

始皇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

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亥为太子。

重庆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重庆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重庆市高2023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自然万物不仅为人类的生息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也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心灵慰藉。

有形有色的自然很容易引起人类的关注,同时,也使得我们开始进一步欣赏自然,将其描摹图绘,或是为了形象记录,或是为了美学欣赏。

世界各地一直都保留着图绘自然的传统,我们可以把这一类绘画统称为“博物绘画”。

既然称其为“博物”,那么这类绘画一定要反映画者对自然的观察,呈现出自然物的显著特征,换言之,博物绘画不一定描绘得最为逼真,但一定要将其最鲜明的特征表现出来。

这种以真实观察为基础的绘画,传统上主要用于图像化的记录自然物,或是艺术化的捕捉自然美。

随着科学的兴起,博物绘画分化出新的功能,用以辅助自然科学研究,最常见的便是生物科学绘图。

博物绘画在中国古已有之,我们的祖先很早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着这片土地上的动植物。

例如,五代宫廷画家黄签所绘《写生珍禽图》颇具艺术表现力,画家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清代蒋廷锡所绘《塞外花卉图》中,记录下他在塞外观察到的66种野生花卉。

在传世的大量绘画作品中仍不乏博物绘画,它们还有待于人们深入发掘。

中国博物绘画在二十世纪初才真正走向独立发展,伴随西方科学技术的传入,科学性的博物绘画逐渐为国人所熟知。

这类服务于科学研究的绘画被应用于我国自然科学等研究领域,其中创始性的代表画家是冯澄如。

他在二十世纪前期绘制了中国最早一批生物科学绘图,并创新性地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与西方科学绘图形式相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试卷(4)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各项中,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投奔./疲于奔.命复辟./鞭辟.入里参.拜/功过参.半史乘./乘.风破浪B.剥.皮/生吞活剥.艾.叶/自怨自艾.暴.躁/一暴.十寒刻薄./厚此薄.彼C.裨.益/稗.官野史诸.熟/万马齐喑.炮.制/枹.鼓相应泥淖./绰.绰有余D.强拆./天寒地坼.皎.洁/庸中佼.佼通缉./开门揖.盗撩.拨/烟熏火燎.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内贾德跑到拉丁美洲访问,跟委内瑞拉的查韦斯称兄道弟,叫板美国,又到古巴跟卡斯特罗密谈多时,如此纵横捭阖....,也算是一道风景。

B.鲧治水一生,最终徒劳无功,触犯天条;而他的儿子大禹却疏浚百川,名垂青史。

面对肆虐的洪水,一堵一疏,一截一导,异曲同工....。

C.这几个人面对菩萨一一行礼,口中还振振有词....地念叨着:“菩萨饶恕我们吧。

”随即拿出钢锯,一个多小时后,十八尊罗汉的头全被锯下。

D.如今汽车厂商做产品研发,都要考虑将新车设计得八面玲珑....:既要外形美观,又要内饰精致;不仅动力强劲,而且驾乘舒适。

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5分)《财经日报》近日社论指出,产业转移是一把‚双刃剑‛。

尽管有关部门一再表态,西部承接产业不能转移污染,但这恐怕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诚然,西部跟东部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西部也要吃饭,要发展,但复制东部地区的老路,以重化工业为支柱产业,往往突破了环保底线。

有的部门甚至为增加税收对污染企业放任不管。

专家认为,承接产业转移只是一个阶段,还要在此基础上加快本地产业升级和创新。

(1)“双刃剑”在文中的具体含义是。

(15字以内)(2)依据上文,西部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在于。

(20字以内)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诗词教育‛已成为某小学的办学特色。

走进校园,不仅处处可见学生的诗词作品,就连平时搞活动,也和诗词分不开。

为了营造诗词创作的氛围,学校把诗词创作和班级考评挂钩,每周检查反馈。

对学校的这种做法,有的反对,有的赞成。

请以赞成者的身份,仿照反对者的句式写一句话。

反对者说:实行功利色彩的考评,助长形式主义的风气,岂不是与诗教的初衷相悖吗?赞成者说: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徐文长传[明]袁宏道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节选自《徐渭集·附录》)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

他写文章才思敏捷,意韵刚健飘逸;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富有情趣。

B.徐文长有才略,好出奇谋,深得胡公信任,参与军中机密。

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晚年愤慨更深,狂疾益甚,最终心怀怨愤而死。

C.胡公统率重兵,威震东南,深为将士敬畏。

有个和尚却依仗财势,在酒筵上对胡公出语不敬,后来胡公借其它事将他以杖刑处死。

D.石公认为古今文人忧愁困苦没有比得上徐文长的;梅客生认为徐文长不仅是个奇才,更是个奇人;作者认为徐文长的一生无所不奇。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3分)(2)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3分)(3)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4分)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欧阳修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3分)(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2)自经丧乱少睡眠,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闻道有先后,,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4)今年欢笑复明年,。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5),偏信则暗。

(司马光《资治通鉴》)(6)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

(苏轼《赤壁赋》)(7)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8)任凭弱水三千,。

(曹雪芹《红楼梦》)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太阳·老人·少女【苏联】瓦西里·舒克申白天像是烧着明晃晃的大火。

土地是灼热的,树木也是灼热的。

草都干枯了,踩上去沙沙作响。

到傍晚才有了凉意。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卡图尼河的岸边。

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

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

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

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

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老人点了点头。

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

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

‛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

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

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

‚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少女打开了箱子。

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

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

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

‛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

‚来。

‛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

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

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

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

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

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

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

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

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

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

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

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

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

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

他们来这里做过客。

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

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

‛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

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

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

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

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

‚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

她找到了。

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

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十年了。

怎么?‛‚没什么……‛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