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日苏北方领土问题的形成
俄日之间北方四岛问题的由来
俄日之间北方四岛问题的由来、发展与走向王庆海,杨亚非来源:《东欧中亚研究》 1999年第3期【内容提要】俄日于1998年11月13日发表的关于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的《莫斯科宣言》,其核心内容是争取在2000年之前缔结俄日和平友好条约,而缔约的前提条件是俄日之间北方四岛问题解决的好坏。
从北方四岛被占的经过及其被占后俄日之间的交涉看,北方四岛对俄日两国关系将产生深远影响,从目前情况看,解决北方四岛的方案有三种:1.不会解决。
2.以后解决也有一定困难。
3.存在最终解决的可能性。
【关键词】俄罗斯日本北方四岛俄日外交关系【作者简介】王庆海,1941年生,现为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长春 130012) 杨亚非,1952年生,现为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长春 130012)1998年11月13日俄日关于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的《莫斯科宣言》由俄联邦总统叶利钦和日本首相小渊惠三签署,其核心内容是双方将尽一切努力争取在2000年前缔结和平条约并为此成立边界划分分委会和北方四岛经济合作分委会,而缔结和平条约的关键是北方四岛问题解决的程度。
一、北方四岛被占经过所谓俄日之间北方四岛,也称北方领土是指俄国千岛群岛以南与日本北海道东北部之间的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和齿舞群岛,总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
根据俄日之间有关条约的规定,从法律上可以证明北方四岛是属于日本的。
有关条约的详情参见《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共同对日作战的问题被提出。
1943年10月30日,莫斯科英美苏三国外长会议最后一天,斯大林对出席会议的美国国务卿赫尔说,苏联将在打败德国之后对日宣战。
《赫尔回忆录》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309页。
1943年11月28日在德黑兰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斯大林又说,战胜德国之后,苏联在远东的军队得到增援以后,将和美国共同参加对日作战。
〔英〕麦克尼尔:《美国、英国和俄国》,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43页。
“北方四岛”问题——地缘、历史、民族主义与综合国力的冲突
【大学生论坛】“北方四岛”问题———地缘、历史、民族主义与综合国力的冲突○ 李新冲 “北方四岛”领土争端长期深刻地影响了俄(苏)日关系,它是俄(苏)日关系难有实质性进展的根源。
总体来看,学术界对这一持久而又复杂的国际热点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大的成果①。
本文试从多学科交叉分析的视角对“北方四岛”的地缘价值、“北方四岛”问题的历史渊源、“北方四岛”问题中的民族主义和综合国力因素进行阐述,力图裨益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谬误之处恳请批评。
一、“北方四岛”的地缘战略价值在西太平洋上自北向南有一条天然的“岛屿链”,它自千岛群岛经日本列岛过台湾延伸至东南亚诸岛,在某种意义上还包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
在这条“岛屿链”上,马六甲海峡地区、台湾地区和“北方四岛”地区最具战略意义。
“交通地理位置重要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成为列强激烈的角逐之地。
”[1]151因之,“北方四岛”地区作为这条“岛屿链”上的重要一环,有着重要的战略价值。
“北方四岛”总面积5036平方公里,其中择捉岛面积最大,有3139平方公里,在日本各岛面积中排第五位,有海湾10余处,可停泊大型舰船,齿舞岛最小,现在上面只有俄罗斯边防军驻扎。
苏联时期,四岛人口曾达到115万人,目前有1万人左右。
“北方四岛”重要的地缘价值主要体现在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两大方面。
战略位置方面,“北方四岛”在千岛群岛的这段“岛屿链”上处于最为关键的位置,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广大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有长期的封冻,而“北方四岛”附近海区虽然也有封冻,但因其位置位于千岛群岛最南端,冰期最短,仅约4个月,而且冰冻不是很厚,破冰船可以解决问题;二是“北方四岛”位于俄(苏)日两国交界处,是两国国防的前沿地区,具有至为重要的军事意义。
对俄(苏)而言,一方面以“北方四岛”地区为前沿的千岛群岛使其在远东获得了战略屏障,俄(苏)远东地区几个大的岛屿,如堪察加半岛、库页岛都被“千岛群岛”所屏护。
堪察加半岛和库页岛是俄(苏)核武器基地,是俄(苏)战略反击力量的核心,千岛群岛正是这些战略要地的外围栅栏。
日俄北方四岛之争
日俄北方四岛之争2021年2月7日,日本召开“北方领土日”。
日本首相菅义伟表示,他将基于迄今达成的协议,继续与俄罗斯谈判,旨在解决北方四岛领土问题。
这也是菅义伟政府首次召开“北方领土日”,就北方四岛问题表明态度。
而北方四岛问题一直都是日本的潘思成在这千岛群岛中,引发俄日争议不断的则是北方四岛——位于日本北海道岛以北地区的国后岛、择捉岛、色丹岛以及齿舞岛四岛。
位置优越,资源丰富 四岛位于冷、暖流交汇处,渔业发达,是世界上三大著名渔场之一;这里矿产丰富,据专北太平洋的重要门户,也是俄罗斯往返堪察加和楚克奇以及北美各口岸的必经之路。
天然良港,战略要地 北方四岛远非四座岛屿那么简单,例如四岛中的国后岛,其东岸的古釜布为天然不冻港。
择捉岛也包含多个天然港口,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舰日本围绕北方四岛(国后岛、择捉岛、色丹岛、齿舞岛)纠纷不断罗夫斯克(伯力)两大城市极近,便于物资的调遣与人员的输送;最后,千岛群岛位于北太平洋门户之地,因其位置的特殊性与重要战略价值而被开发与重视。
门户之所,犄角之势 千岛群岛可谓是俄军事力量涉足太平洋的重要路径,是俄扩大远东利益的关键所在。
由于千岛群岛距日本海最近,十分适合于俄罗斯在远东牵制日本乃至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战略要求。
同时,北方四岛的国后岛与齿舞岛距离日本本远东地区的港口受到有效的安全保护,是俄罗斯远东利益开发的关键。
所以,南千岛群岛是俄罗斯在东方牵制日本的战略要地之一。
北方四岛背后的俄日纠葛对于北方四岛的俄日历史,首先要从日本江户时代算起,当时北海道治理者松前蕃在1644年上交德川幕府的辖域地图里就包含了北海道东北部的39个岛屿。
在1785年的虾夷国全图上就已经画条约也就此搁置。
苏联解体后,日本以为这是解决问题的绝好时机,然而俄联邦在北方四岛问题上态度比苏联更加强硬。
甚至对于日本叫嚣的“三天收回北方四岛”,俄联邦回怼“三分钟就抹回去”,四岛问题也自此持续发酵。
事实上,“四岛问题”也曾一度有过转机。
日俄战争后的东北亚格局
日俄战争后的东北亚格局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事实上是由于两国对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产生冲突而引发的。
战争结束后,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日俄战争后的东北亚格局,包括领土变动、民族问题和地缘政治影响等方面。
一、领土变动日俄战争后,东北亚地区的领土发生了重大变动。
根据《朴茨茅斯和约》,俄罗斯放弃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权,将南满洲铁路租借给中国。
而日本则获得了辽东半岛南部和中国旅顺、大连的租借权。
这些领土变动使得日本成为东北亚地区的主要势力国之一,并在后来的发展中对该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民族问题日俄战争后,东北亚地区的民族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在战争期间,日本曾对朝鲜半岛实施殖民统治,并试图同化朝鲜人。
而俄罗斯在战争中失去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控制,这导致了俄罗斯在该地区的移民问题。
随着战后局势的变化,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的民族问题逐渐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焦点之一。
三、地缘政治影响日俄战争后,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前以俄罗斯为主导的东北亚地区,战后转变为以日本为主导的局面。
日本通过战争获得的领土和影响力使其成为该地区的重要势力。
而俄罗斯在战后的失败使其在东北亚地区的影响力大大减弱。
这种地缘政治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东北亚地区的发展走向。
四、经济合作与竞争日俄战争后,东北亚地区的国家积极展开了经济合作与竞争。
日本在战后通过租借权的获得,加强了对南满洲铁路的控制,并逐渐发展成为经济强国。
中国东北地区成为了日本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通过与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合作,寻求恢复其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这一时期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日俄战争后的东北亚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领土变动使得日本成为该地区的主要势力之一,而俄罗斯的影响力减弱。
民族问题和地缘政治影响也成为该地区的关注焦点。
俄日北方四岛问题的由来及现状
俄日北方四岛问题的由来及现状所谓北方四岛,是指俄罗斯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择捉、国后、色丹、齿舞这四个岛屿,总面积近5000平方公里。
长期以来,俄日两国在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上存在严重争议,已经成为恶化两国关系的死结。
领土争端的由来16世纪日本的松前蕃(北海道历史别称)就通过当地阿伊努族人,同千岛群岛建立了比较紧密的联系。
1644年,日本绘制了世界上第一张千岛地图。
从17世纪开始,沙俄加快了东扩的步伐,最终占领了原属中国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中国领土,并以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将其永久占为己有。
1855年日俄在下田签订《日俄友好条约》,规定择捉岛与得抚岛之间为两国在千岛群岛的边界,择捉岛以南属日本,得抚岛以北属俄国,从法律上首次明确北方四岛是日本领土。
由于日本在库页岛南部早期有移民行迹,所以也主张对该岛拥有主权。
1867年俄日达成《库页岛暂行规定》,规定双方共有库页岛,但未划定边界。
日本明治维新之前国力虚弱,明治维新后天皇制军队尚处于初创阶段,只能应付内乱而无力对外。
面对沙俄咄咄逼人称霸亚洲和太平洋远东政策的攻势,日本政府被迫在战略上采取守势,于1875年5月签订了《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
日本放弃对库页岛的共有权,而以接受沙俄所割让的从得抚岛至宋岛的俄属千岛群岛共计18个岛屿作为补偿。
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得南库页岛。
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缔结的《雅尔塔协定》,规定日本战败后把千岛群岛和南库页岛“移交给” 苏联,作为苏联参加太平洋战争的交换条件。
据此,1945年8月至9月,苏联出兵占领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
1951年《旧金山和约》规定日本放弃对千岛群岛的主权,但日本政府认为北方四岛不属于放弃范围,坚持要求归还北方四岛的立场。
1956年10月,苏、日签署的《联合宣言》规定,两国恢复外交关系,苏同意把色丹和齿舞两岛移交日本,但要在两国和平条约缔结后再实际移交。
日俄(苏)关系的由来
日俄(苏)关系的定位及其演变趋势金熙德近年来,日俄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兆头,其走向可能对亚太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拟从把握战后日苏关系的基本问题入手,对日俄关系的走势及其潜在影响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战后日苏关系的基本问题战后的日苏关系被如下四种问题所困扰:(1)领土争端阻碍了两国签定和约;(2)冷战格局制约了两国关系的改善;(3)日本的“政经不可分”原则给双边经济合作设置了障碍;(4)历史积怨酿就了相互间不信任心理。
1.“北方领土”争端的渊源日俄领土争端发源于日本北部岛屿的划界历史与占领现实之间的矛盾。
日本北部海域岛屿,通称千岛群岛(西文 Kuril Islands),阿伊努族最早生息其上,丰臣秀吉于1592年1月15日封虾夷地(今北海道及其北部岛屿)豪族蛎崎庆广(后改称松前庆广)为“狄之岛主”。
江户时代,该地成为松前藩。
17世纪末以后,沙俄“探险队”频频南上,遭到阿伊奴族的抵抗和日本统治者的抵制。
1855年2月7日,川路圣谟和普提雅廷分别代表日俄两国,在日本下田长乐寺签署了《日俄和亲通好条约》(通称《下田条约》)。
[①]其第二条规定:“今后日本国和俄罗斯国的疆界应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
择捉全岛属于日本,得抚全岛及其以北的千岛群岛属于俄罗斯。
至于桦太岛(即库叶岛——笔者),日本国和俄罗斯国之间不分界,维持以往之惯例。
”[②]该条文中的“千岛群岛”是否限于德抚岛以北,对此日本学者中存在争论。
[③]对于《下田条约》,各国学界则有“日本受压说”和“俄国受压说”。
[④]然而,日苏(俄)都承认《下田条约》为两国最初的划界条约。
这一划界在1875年5月7日的日俄《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中得到修改。
新条约规定:日方把对桦太全岛的权利让给俄方,俄方则把千岛群岛18岛让给日本。
[⑤]1895年6月8日,日俄缔结《通商航海条约》,其第18条宣告《下田条约》失效,其“附属宣言书”则确认《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依然有效。
[⑥]上述划界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再次发生变化。
俄日领土争端(北方四岛)简介
俄日领土争端(北方四岛)简介北方四岛是指俄罗斯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国后、择捉、齿舞和色丹四个岛屿,俄罗斯称这四个岛屿为南千岛群岛(Southern Kuriles),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Northern Islands / Northern Territories)。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重要的资源。
军事等原因,导致俄罗斯与日本在北方四岛问题上争执不下。
所谓北方四岛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冷战结构的产物。
北方四岛传统上是日本的固有领土,二战前四岛已有日本居民约2万人。
1945年9月3日,北方四岛作为整个千岛群岛的一部分被苏联占领。
1947年1月,上述四岛又被正式并入苏联版图。
从战后直到50年代初期,日苏之间并不存在领土问题。
1954年,鸠山一郎取代吉田茂上台组阁,新内阁积极谋求改善日苏关系、恢复日苏邦交正常化。
在此形势下,出于冷战对抗和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美国及日本国内的亲美派竭力阻挠日苏关系的改善,抛出了所谓的日苏领土问题,大作领土文章,试图制造日苏紧张气氛,北方四岛之争由此而生。
北方四岛资源丰富,四岛附近正好是南北暖流寒流相会之处,从而形成了暖寒流鱼类相聚的场所,因此这里有“鱼类宝库”之称,当地人曾用“海胆乱滚,螃蟹重叠”来形容这里水产的丰富。
择捉岛和国后岛属于火山地带,具有丰富的温泉和地热资源。
日本对北方四岛的领有关系在1855年就已得到确认。
日俄战争后,日本占领俄国库页岛南部。
1945年2月美英苏《雅尔塔协定》指出,“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同年8月,苏联派兵占领了国后、择捉、色丹和齿舞四岛。
1946年2月,苏联单方面宣布将千岛群岛、南库页岛及齿舞、色丹两岛并入苏联版图,日本朝野对此不予承认。
1956年10月19日苏联和日本在莫斯科签订联合宣言,苏联同意在缔结和平条约后,把北方四岛中的齿舞、色丹两岛交还日本。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政治遗产。
日方认为,俄方利用日本战败强占四岛是“非法占领”,只有将四岛归还日本后,日本才能与俄签署和平条约。
各院校国际关系考博考研试题
2007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07北大国际关系史试题24年日内瓦公约 NPT 天羽声明二十年危机的影响脾斯麦同盟的影响克林顿与小布什对外政策的异同,分析原因2000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史一、填空1、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____根据____条约继承了西班牙王位。
2、英法协约具体分为三个小条约,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
3、第一次地中海协定是_____年_____月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国协定的。
4、德国的新东方政策提出了一个_______,两个_______。
5、马约的正式名称是_________,包括两个具体的条约_______和_______,它的生效时间是________。
6、欧共体国家与第三世界签定的第一个南北合作的协定是________。
二、简答1、门罗宣言2、1878年柏林会议3、新欧洲巴黎宪章4、PKO法案5、第二次魁北克会议6、哈尔斯坦主义三、论述1、论述30年代德国扩军备战的过程,以及为什么没有受到其他国家的遏制。
2、论述北约战略新概念的内容、性质和影响。
2000年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政概论一、填空(共20分)1、肯尼斯. 尔兹是国际关理论中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
2、为了对付日本提出的雁行模式,美国提出了______。
3、日本提出的雁行模式的根本内容是_______。
4、日本著名的右翼分子,刚当选为东京都知事的是_____。
5、亨廷顿对9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的描述是_____。
6、中国威胁论提出的根据是______。
7、拉美国家经济在经历了70年代的迅速发展后,进入80年代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时期被称为______。
8、研究第三世界发展的经济学派是________。
9、英国首相布莱尔针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有合流的趋势提出了_____。
10、依附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是______。
论述北方四岛问题由来
论述北方四岛问题由来姜晓琳(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2)摘要: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是日俄领土争端,自公元6世纪中叶开始,日俄之间的领土争端一直是日本与前苏联与俄罗斯之间的外交争议点,并且是十分重要的东北亚外交问题之一。
本文基于笔者所能查阅的资料,添加一些见解,对日俄领土争端进行初步的研究。
本文从三方面对此问题进行阐述。
第一方面,北方四岛问题的由来,第二方面,二战前北方四岛问题的产生,最后,加以总结。
关键词:北方四岛;俄罗斯;日本日俄领土争端问题一直都是国际关系领域中一个热点问题,长期以来更是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而 这一领土争端,也一直是两国外交史上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遗留问题——即北方四岛问题。
1北方四岛问题的产生据日本史料记载,阿伊努人最早在公元6世纪中叶就开始在国后岛和择捉岛居住,“虾夷地区”就是两个岛屿与北海道的总称。
据《新罗记录》记载,1615年,虾夷人乘船数十艘,来到松钱城下,敬献海龙皮。
之后幕府开始正式统治虾夷地区。
1643年,荷兰的探险船来到千岛群岛,对其进行调查,要求交出当地的统治权。
1742年,俄国政府才能绘制出千岛群岛的地图。
1-世纪,俄国开始对勘察加半岛附近的岛屿进行勘察并开始对千岛群岛的经营,对当地的居民以收取重税的方方迫使其南迁。
之后俄日接触,松前城与千岛地区的贸易逐渐发展,并在1754年开辟了“国后市集%由于帚府并并重视这一地区的统治,导致一些西方国家趁机来到附近偷猎,因此幕府想要追回统治权。
17-4年,幕府派出调查队开始对北海道及附近岛屿进行调查。
调查后,幕 府彻底占领虾夷,对其管辖,派遣军队并任命官员。
近藤重藏为第一任统治者。
在幕府的统治下,国后等岛屿的经济迅速发展,还修筑了道路和驿站。
俄国并不接受并多次炮轰千岛。
1-11年夏,俄国海军少校戈洛弗宁乘坐“黛安娜号”以测量为名来到择捉岛附近要求登岛,遭到日本拒绝后又以武力企图夺取国后岛的粮食和饮用水,却被日本逮捕。
俄日岛屿争端及其对俄地区战略的影响
虽然 当代 的俄 日“ 争议领 土” 仅指南 千岛群 岛, 但历史 上 两 国在这 片海 域争 夺 的领 土包 括 萨哈林 岛( 即库 页岛) 和整个千 岛群岛 。当俄 日 早期扩张 势力 在此 地迎 头 相撞后 , 它们 就 因领 土问 题 屡 起 争 端 。据史 料 记 载 , 日本 最 早 于 13 年进入该部分 岛屿所在地 区 , 65 即北方 四岛 。
这 四个岛屿的权利 再次 得到俄 罗斯 承认 。10 95
似乎使领 土争端解 决进程朝 日本期望 的方 向迈 进 了一大步 , 此时 的戈 尔 巴乔夫 除在《 明》 但 声 中套用 了几句 外交 辞令 外 , 领 土问题 并 未作 对
第 1 9卷
第1 0期
太
平
洋
学
报
V19 N. o1. o1 . 0
Oco r2 tbe 0l1
21 年 l 01 0月
P I I OURN AC F C J AL
俄 日 岛屿 争 端及 其 对 俄 地 区战 略 的 影 响
马 斌
( .复旦大学 , 1 上海 20 3 ) 04 3
用这两个称谓指代俄 日争议四岛。
第1 0期
马
斌 : 日岛屿争端及其对俄地 区战略的影响 俄
8 7
19 年才 “ 现 ” 察 加 半 岛 以南 海域 的这 些 61 发 堪 岛屿 , 取 名 为千 岛群 岛 。 此后 两 百 多 年里 , 并 ① 沙俄与 日本为争夺 千岛群岛 、 萨哈林 岛 ( 即库 页
中 图 分 类 号 : 8 D3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8 9 2 1 ) 0— 0 6—0 10 4 4 0 (01 1 08 8
日俄领土争端
日俄领土争端一.争端焦点:北方四岛(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是指俄罗斯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海道之间的国后、择捉、齿舞和色丹四个岛屿,俄罗斯称这四个岛屿为南千岛群岛 (southern kuriles),日本称之为北方四岛 (northern islands / northern territories)。
二.争端起因:千岛群岛战役1875年,日俄签署条约,千岛群岛全归日本。
随着二战接近尾声,苏美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达成默契:千岛群岛归属苏联。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发起远东战役。
千岛群岛战役是远东战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8月18日,苏军开始攻击千岛群岛。
日本在该群岛驻军多达8万,并修建有9座机场(可容纳600架飞机),其中6座都在群岛最北端防御最为坚固的占守、幌筵两岛上;这两岛还建有两个设施完善的海军基地——片岗和柏原。
但由于此时日本的海空力量已消耗殆尽,部署在千岛方向的海空军仅配备数艘小艇和8架飞机。
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距堪察加半岛最近的岛屿——占守岛。
它是苏军向南进攻的跳板,也是日军设防的重点,由地道和交通壕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和土木质火炮机枪工事遍布全岛,日本守军约8000人,配备64辆坦克。
18日2时35分,苏军岸炮从12公里外的堪察加半岛轰击占守,以“基洛夫”号巡洋舰为首的苏军驱逐舰队掩护登陆部队上岸。
4时30分,苏军先遣支队在片港海军基地附近狭窄地段抢滩,但由于缺乏重武器,未能向纵深进展。
清晨,苏军主力分两个梯队登陆时,遭日军的猛烈轰击,多艘登陆舰艇被炮火击沉击伤,一度相当被动。
随后,战斗重心向岛内转移,双方反复争夺两个高地。
苏军以反坦克枪、冲锋枪、机枪和集束手榴弹混合火力,击退了日军坦克的多次反扑,海军中士维尔科夫用身体堵住了日军主要火力点的射击孔。
到傍晚20时,苏军最终控制了两制高点。
19日,得知裕仁天皇投降诏书的日军一面主动提出停战,一面仍积极备战。
苏军继续向纵深进展,但很快陷入更加艰苦的攻坚战。
北方四岛—日俄领土争议
南千岛群岛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群岛向南延伸部分,目前在俄罗斯的实际控制之下,日本称之为北方领土或北方四岛,总面积5038.33km2。
南千岛群岛包括:▪国后岛(俄文:Кунашир(库纳施尔岛);英文名:Ostrov Kunashir Island;皆音译自日语「国后」二字读音)▪择捉岛(俄文:Итуруп(伊土鲁朴岛);英文名:Ostrov Iturup Island;皆音译自日语「择捉」二字读音)▪齿舞群岛(俄文:Хабомай;英文名:Malaya Kuril』skaya Gryada;皆音译自日语「齿舞」二字读音)▪色丹岛(俄文:Шикотан(施科坦岛);英文名:Malaya Kuril』skaya Gryada(Ostrov Sikotan);皆音译自日语「色丹」二字读音)其东北边为得抚岛,西南边是北海道岛,西边是库页岛(日本称桦太)。
南千岛群岛的原住民为虾夷人。
历史在日俄战争后根据停战条约,日本占据了这一地区。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解除武装。
苏联占领此四岛,至今四岛的有效支配权仍为俄罗斯。
从1760年代开始俄国渔船更加频繁地去千岛群岛。
不久后,得抚岛和择捉岛上的居民(虾夷族)都加入了俄国国籍。
1770年代鄂霍次克港口行政当局指示商人舍巴林,劝说千岛群岛南部居民加入俄国国籍;并且同他们做生意。
俄国航海家和实业家就这样占领了千岛群岛,绘制了这些岛屿的地图,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过冬地点和落脚处,诱使虾夷族加入了俄国国籍。
虾夷族向俄国人学会了使用火器,繁殖牲畜,种植某些蔬菜。
很多虾夷人接受了洗礼,甚至学习了文化。
干隆四十四年(1779年)根据叶卡特林娜的诏令,千岛群岛上凡是未经圣彼得堡许可的实物税及其他一切苛捐杂税一律废除。
18世纪起,日本也在此进行开发,直到1855年,两国签署日俄和亲通好条约,瓜分了千岛群岛,约定千岛群岛南部得抚岛以南称为南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日本在南千岛群岛设置行政区划。
日本北方四岛
日本北方四岛日本北方四岛,也被称为北方领土,是指包括南千岛群岛(中岛、北岛、国后岛、折笠岛)和北方四岛(齿舞群岛、色丹岛、国后岛、择捉岛)在内的一系列岛屿。
这些岛屿位于日本本州岛以北,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
南千岛群岛是日本最东北方的一部分,也是该地区最重要的一部分。
它由四个岛屿组成,分别是中岛、北岛、国后岛和折笠岛。
中岛是最大的岛屿,也是人口最多的岛屿。
这些岛屿被认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曾多次成为俄罗斯和日本之间领土争端的焦点。
北方四岛是另一个重要的岛群,由齿舞群岛、色丹岛、国后岛和择捉岛组成。
这些岛屿的面积相对较小,居住着一些渔民和军事基地。
与南千岛群岛一样,北方四岛也是俄罗斯和日本之间争议的中心。
日本主张拥有这些岛屿,称其为北方领土,而俄罗斯则将其划归为其领土的一部分。
这些岛屿的归属问题源自二战后苏联占领了这些岛屿。
尽管日本和苏联在1951年签署的《旧金山和约》中同意将南千岛群岛和北方四岛归还给日本,然而由于苏联及后来的俄罗斯不同意这一条款,导致了长期的争议和紧张局势。
至今,双方未能就这些岛屿的归属问题达成一致。
这些岛屿不仅是领土争议的焦点,也是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地区。
岛屿周围的海域富含渔业资源,尤其是南千岛群岛的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此外,岛上还拥有大量的野生动植物,包括珍稀的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
保护和管理这些自然资源对于维护该地区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除了自然资源,北方四岛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地理位置对于日本来说非常重要,它控制着进入太平洋和北冰洋的海上通道。
因此,这些岛屿不仅面临领土争议,还承受着地缘政治的压力。
随着亚太地区的地缘政治力量的变化,北方四岛的地位和意义也在不断演变。
为了解决领土争端问题,日本和俄罗斯曾多次进行过谈判和对话。
然而,到目前为止,双方尚未能够达成一项持久解决方案。
这对两国之间的关系和地区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国际社会也一直呼吁双方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以维护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浅谈俄日“北方领土”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
生 的 历 史根 源作 浅 显 的 论 述 。 关 键词 : 罗斯 ; 俄 日本 ; 方领 土 ; 史根 源 北 历
指 日本曾经 占领并统治过 的萨哈林 岛( 我国原称库页北 0度 以南 地 区 和包 括 北 方 四 岛 在 内 的千 岛群 岛 , 义 的 “ 方 领 土 ” 狭 北 即指 “ 方 四 岛 ” 北 。 北 方 四岛至今 仍 被 日本 岛 内居 民 和一 些 学者 认 为 是 日本 的“ 方 固有领 土 ” 系指 二 战结 束 前 日本 统治 的择 捉 岛 、 北 , 国后 岛、 色丹 岛和齿 舞群 岛。北 方 四岛 问题是 二 战后 俄 日
21 00年 1 月 1日, 罗 斯 总统 梅 德 韦杰 夫 登 上 了与 1 俄 日 有争 议 的 国后 岛 。据 日 媒体 报道 , 本 本 这是 俄 方包 括苏 出了两 国之 间“ 间断性 搁置 ” 的领土 主权争 端 , 俄 日之 间 使 的“ 方领 土” 北 问题重 新浮 出水 面 。 “ 方领 土 ” 北 问题 由来 已久 。这一概 念从 广义上 讲 , 是
应该 说这是 两 国最早 的划界 条约 , 主要 内容 为 :1 以择 其 “. 捉 岛与得抚 岛之 间为 日俄两 国边 界 , 捉 岛 属 于 日本 , 择 得 抚 岛及其 以北 的 千 岛群 岛 属 于俄 国。库 页 岛不 划 出特 定 边界 , 持 原 状 。2 日本 向俄 国开 放 函馆 、 田、 崎 三 维 . 下 长 港。[ ”引 通 过这 一 条 约俄 日两 国正 式 建 立 外 交 关 系 , 并首 次 以千 岛群 岛划 定 了两 国的边界 线 。
1996政治真题和答案
1996年考研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真题(文科)一、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其中一个正确答案,将字母标号填人括号内,错选不给分。
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
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念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固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3.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4.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5.“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
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
这句应理解为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6.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领导权不同C.革命前途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7.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A.建立能够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机制B.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C.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利用D.组织公共部门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条件8.处理社会消费基金增长率与可分配的国民收入增长率相互关系的基本要求是,社会消费基金增长率业A.低于可分配的国民收入增长率B.与可分配的国民收入增长率同比例增长C.高于可分配的国民收入增长率D.与可分配的国民收入增长率保持固定比例9.以美元为支柱的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货币体系最终崩溃于A.1960年战后第一美元危机B.1968年美国实行“黄金双价制”C.1971年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D.1973年美国第二次宣布美元贬值10.1975年欧洲共同体同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国家签订的多边贸易和经济合作协定是A.雅温得协定B.洛美协定C.阿鲁沙协定D.马格里布协定二、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二战后日苏北方领土问题的形成
李 凡
内容提要 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 日 本对苏“ 北方领土” 题的形成有两个主要 因 问 素: 首先是两国历史上长期争夺演变的结果 , 其不仅使两国在民族心理上相互仇视, 而且使之更加复杂化 ; 是 美国对“ 其次 北方领土” 题政策的转化是造成该问题形成 问 的最重要的外 因 界 素。然而更重要的原 因, 日 是 本法西斯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所带 来的后果。在两国 恢复关系 正常化谈判 中, 本仍无法实 日 现领土返还要求 , 最后选择 暂时搁置对策, 致使出 了至 现 今没有解决的 领土问 题。 关键词 领土问 题 日 苏关系 暂时 搁置 北方领土 北方四岛 ,匕 所指为 日 方领土” 本曾经 占 领并统治的库页岛南部和包括北方四岛在 内的千岛 群岛。 所谓“ 北方固有领土”是指二战结束前 日 , 本统治的北方四岛, 即择捉岛、 后岛、 国 色丹岛、 齿舞
群 岛 。本 文仅就 二战后 日本对 苏 “ 北方 领土 ” 间题 的形成 做如 下论述 。
一、历史上两国“ 北方领土” 问题的争夺
二战后 日 本对苏“ 北方领土” 问题的出现, 绝不是孤立的问题, 而是两国在历史上长期争 夺领土所带来的后果。在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史上, 当俄国向 东方扩展时, 本还处于闭关锁国 日 中, 国曾多次要求与 日 俄 本建立通商贸易关系, 但皆遭到拒绝。1 3 8 年美国以武力打开 日 5 本 国门后, 5 年 2 7日, 15 8 月 俄国迫使 日 本签订《 俄友好条约》其主要内容为: 1以择捉岛 日 , ". 与得抚岛之间为 日 俄两国边界, 择捉岛属于 日 得抚岛及其以北的千岛群岛属于俄国。库页 本, 岛不划出特定边界, 维持原状。 . 本向俄国开放函馆 、 2日 下田、 长崎三港。 ① ” 这标志两国建立 外交关系 , 并首次以千岛群岛( 俄国称项链岛) 划定两国 边界线。 10 强迫中国签订《 8 年俄国 6 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中国大片领土侵占。此 , 后俄国从库页岛( 俄方称哈萨林岛, 方称桦太岛) 日 北部南下, 对库页岛南部 日 本殖 民点采取 驱赶政策。日 本与 国 俄 争夺库页岛时因实力不足, 故而转变以退出库页岛争夺来换取俄国对 日 本征服朝鲜的中 立态度。 日 俄两国经过长期谈判, 7 年 5 7日 15 8 月 签订《 库页岛 · 千岛交 换条约》 。其主 内容为 : 大 日 要 “ 本国天皇陛下 , 至其后嗣, 将现今所领库页岛一部分之权利及 属于君主之一切权利让与全俄罗斯国皇帝陛下。自 今而 , 后 全库页岛悉属俄罗斯帝国, 以拉彼
北方四岛问题
历史上的北方四岛 1855年 ——《下田条约》 择捉、色丹、齿舞、国后,划归日本。千岛群岛其余的部分,归俄国 1875年—— 《圣彼得堡条约》 库页岛南半部分,换取俄国当时占有的千岛群岛部分 1905年——《朴次茅斯和约》 日本重新占有了库页岛南半部 1945年——《雅尔塔协定》 整个千岛群岛都划归苏联,萨哈林及其附近的一切岛屿都划归苏 联。 长期以来,受北方四岛问题的困扰,日俄关系未见突破性进展,以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50多年后的今天,两国仍未签订和平条约 实现双边关系完全正常化。
特殊的战略位置
北方四岛是俄罗斯的太平洋的唯一自由出口:千岛 群岛将俄罗斯的鄂霍次克海与太平洋隔开,掌控千岛群 岛,俄罗斯海上力量就能从远东直出太平洋。如果这一 战略要地被他国控制,鄂霍次克海就成了“死海”,俄 罗斯远东地区面向世界的大门将被关闭,甚至会危及俄 堪察加半岛海军基地战略核潜艇的安全。 俄方控制北方四岛,就完成了对鄂霍次克海的“内海” 的“构造”,可以控制美国和日本的船只,不许它们通 过鄂霍次克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产品资源:
由于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作用千岛群岛和北方四岛 附近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天然渔场。在南千岛群岛海域和其 它海产品的总量超过了500万吨,按照估计每年可以给俄罗 斯带来40亿美元的收入。而对于日方,以其在20世纪70年 代年均渔业产量约为1010万吨为例,其中在苏联所宣称的 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内捕捞量为170万吨。而从北海道地区 的情况看,1974年该地区渔业产量为233万6483吨,其中半 数50.7%,即118万4508吨,是从其它国家的200海里的 专属经济区水域捕捞的,这其中的48%是在苏联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水域捕捞的,金额达700亿日元,而北方四岛附 近的鱼产量除多得让人垂涎之外,更因为其靠近日本本土 便于捕捞而成为日本渔民捕鱼海域的首选。
二战结束世界的重新划分
二战结束世界的重新划分二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冲突之一,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在战争的烽火燃烧殆尽后,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地理边界都经历了广泛的重塑与重新划分。
本文将从欧洲、亚洲以及全球层面探讨二战结束后世界的重建与重新划分。
一、欧洲的重新划分二战结束后,欧洲成为战火的中心。
在德国战败以及纳粹势力被摧毁后,欧洲的国家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首先,德国的领土被分割成了四部分,由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管理。
随后,德国被迫支付重大的战争赔款,并且削减了一部分领土。
此外,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也重新获得独立。
此外,在战争之后,欧洲各国为了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逐渐加强了合作。
1957年,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六国签署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为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今天的欧洲联盟便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亚洲的重新划分与欧洲一样,亚洲战争结束后也发生了边界的重新划分。
最显著的一次是日本在战争结束后割让了其在亚洲的殖民地。
朝鲜半岛建国后,日本的殖民地台湾和中国的澎湖列岛被划归中华民国。
此外,日本在战争中侵占的大片土地也被归还给原属国家。
在亚洲的其他地区,如东南亚和南亚地区,二战结束后也发生了领土的重新划分。
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裂出来,形成了印巴分治。
印度东北部的邦加尔、梅加拉亚、曼尼普尔等地也划归了印度这一新成立的国家。
三、全球范围内的重建与重划除了欧洲和亚洲,二战的结束对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格局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国际机构的重建与创立方面,联合国应运而生,以取代战后已无力继续发挥作用的国际联盟。
联合国成为全球政治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此外,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在战争中崛起的超级大国,在战后展开了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冷战。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与其影响力范围的国家之间进行了一系列的尖锐竞争与对抗,导致了全球主要国家间势力的重新划分。
历史重大事件的背景与原因
历史重大事件的背景与原因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各不相同,但它们却对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叙述性的方式解析一些重大事件的背景和原因,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及其重要性。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
背景原因可追溯到1919年的凡尔赛条约,该条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制裁和赔偿要求,导致德国经济崩溃。
随后,国际战略平衡受到破坏,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相继采取侵略行动,触发了全球战争。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殖民地争夺、领土争端以及民族主义浪潮也为大战的爆发埋下伏笔。
二、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和原因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
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实行的种种不公正政策引起了北美殖民地居民的不满,如印花税法和茶叶法案。
这导致了美国殖民地的抵抗运动,并且逐渐形成了独立战争的基础。
自由、不受外国统治和地方自治的要求激励了美国人民奋起反抗英国统治。
三、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18世纪末发生在法国的一场彻底变革,对于当时的法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背景原因可以追溯到法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平和压迫。
贵族和教会垄断了权力和财富,而广大的工人阶级和普通百姓则生活贫困,社会不平等达到了顶点。
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启发,法国人民开始呼唤平等、自由和博爱,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四、美国内战美国内战发生在1861年至1865年间,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和最持久的战争之一。
背景原因是南北方在经济和政治问题上的严重分歧。
南方经济以农业为主,依赖黑奴劳动力,而北方则以工业化为主,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这种巨大的分歧导致了南方和北方的对立,最终引发了内战。
五、苏联解体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末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导致苏联解体为独立国家。
背景原因可以追溯到苏联经济和政治体制的困境。
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无法适应全球市场的竞争,导致苏联经济崩溃。
与此同时,苏联政府的高度集权和政治上的不自由引发了广泛的不满和抗议。
领土问题视野下的日苏关系(1917—1956)
第3卷第3期2018年5月 Vo1.3 No.3 May 2018
领 土 问题 视 野 下 的 日苏 关 系 (1917— 1956)冰
李 若 愚
摘 要 : 日本 与俄 罗斯的领 土争端根源 于二战后 的 日苏北方领土 问题 ,由于 该 问题 长期悬 而未决 ,至今 也是 东北亚 国际关系 中的一个焦 点。北方领土 问题表 面上只是 日苏双边 问题 ,但在 冷战 的时代 背景 下 ,其 已成为 牵涉美 苏关 系在 内的 国际 问题。正 因为美 苏都将 北方领 土作为拉拢 日本 的筹码 ,此 问题 的真正解决将 使这 一筹码 自然 消解 ,因而双 方对于彻底解决该 问题 的热情远 没有提 出问题 时来 的热心。 而 日本在冷 战 中既是美 国阵营的一员 ,又是苏联 的近邻 。因此只能游走 于两个超级大 国之 间,却不能真正在北方领土 上主导 自己的命运 .这 也是 日苏领 土 问题 迟 迟 得 不 到彻 底 解 决 的根 本 原 因 。
本 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 目 “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以来 的 日本 领土问题研究 ”(16CSS018)阶段性研究成果 。 术术李 若 愚 ,史 学 博 士 , 四川 大 学 历 史 文化 学 院 副 研 究 员 ; 四川 成 都 610064。 ① 《安倍称要在 任期 内为解 决 日俄 领土 问题全 力 以赴 》,环球 网 ,http://world.huanqiu.corn/exclusive/2014—02/4828220
html,登 录 时 间 :2014年 2月 13 日。
李若 愚 :领 土 问题视 野下 的 日苏 关 系 (1917- 1956)
日苏关系乃至 当下 日俄关 系之 头绪 ,有必要对 日苏外交 中有关北方 领土 的交涉做一系统 的 研 究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后日苏“北方领土”问题的形成李凡内容提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苏“北方领土”问题的形成有两个主要因素:首先是两国历史上长期争夺演变的结果,其不仅使两国在民族心理上相互仇视,而且使之更加复杂化;其次是美国对“北方领土”问题政策的转化是造成该问题形成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
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法西斯发动的对外侵略战争所带来的后果。
在两国恢复关系正常化谈判中,日本仍无法实现领土返还要求,最后选择暂时搁置对策,致使出现了至今没有解决的领土问题。
关键词领土问题日苏关系暂时搁置北方领土北方四岛“北方领土”所指为日本曾经占领并统治的库页岛南部和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
所谓“北方固有领土”,是指二战结束前日本统治的北方四岛,即择捉岛、国后岛、色丹岛、齿舞群岛。
本文仅就二战后日本对苏“北方领土”问题的形成做如下论述。
一、历史上两国“北方领土”问题的争夺二战后日本对苏“北方领土”问题的出现,绝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两国在历史上长期争夺领土所带来的后果。
在近代西方殖民扩张史上,当俄国向东方扩展时,日本还处于闭关锁国中,俄国曾多次要求与日本建立通商贸易关系,但皆遭到拒绝。
1853年美国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后, 1855年2月7日,俄国迫使日本签订《日俄友好条约》,其主要内容为:“1.以择捉岛与得抚岛之间为日俄两国边界,择捉岛属于日本,得抚岛及其以北的千岛群岛属于俄国。
库页岛不划出特定边界,维持原状。
2.日本向俄国开放函馆、下田、长崎三港。
”[1]这标志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首次以千岛群岛(俄国称项链岛)划定两国边界线。
1860年俄国强迫中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中国大片领土侵占。
此后俄国从库页岛(俄方称哈萨林岛,日方称桦太岛)北部南下,对库页岛南部日本殖民点采取驱赶政策。
日本与俄国争夺库页岛时因实力不足,故而转变以退出库页岛争夺来换取俄国对日本征服朝鲜的中立态度。
日俄两国经过长期谈判, 1875年5月7日签订《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
其主要内容为:“大日本国天皇陛下,至其后嗣,将现今所领库页岛一部分之权利及属于君主之一切权利让与全俄罗斯国皇帝陛下。
自今而后,全库页岛悉属俄罗斯帝国,以拉彼鲁兹海峡为两国境界。
”“全俄罗斯国皇帝陛下,至其后嗣,作为取得第一款所载库页岛权利之补偿,将现今所领有之千岛群岛,共计十八岛之权利及属于君主之一切权利,让与日本国天皇陛下。
自今而后,千岛群岛全岛属于日本帝国。
以勘察加地方之洛帕特卡角与占守岛之间的海峡为两国之国界。
”[2]该条约的签订,第一次完整地划分了两国领土,结束了两国长期以来的划分领土问题的争论。
这样就形成了日本完全控制千岛群岛,俄国完全控制库页岛的局面。
在上述两国领土争夺中,日本的综合国力明显不如俄国而处于被动局面,也促使其在此后争夺领土问题中表现出要报仇雪耻的民族情绪。
1868年日本爆发明治维新后,随着综合国力不断迅速增强,日本终于在1904年2月发动了对俄战争,迫使俄国在1905年9月3日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
其规定:“俄罗斯帝国政府,将库页岛南部及其附近一切岛屿,以及在该地方一切公共营造物及财产,与完全之主权一并让与日本国政府。
其让与地区之北方边界,定为北纬五十度。
”[3]该条约第一次改变了两国已经划定的国界线现状,迫使俄国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采取联合武力干涉政策。
日本是武力干涉的主要国家之一。
1919年1月26日,日本内阁做出《对俄方针纲要》决议。
要求苏俄政府: 1.发展西伯利亚的资本主义制度,俄国中央政府不得向远东地区扩展,为此要采取一定的抑制措施。
2.努力防止、消除在俄国远东地区上,除维持秩序之外的军事设施的发展。
可以看出,日本要把俄国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从俄国版图上分离出来的野心。
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并没有阻止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前进,因此各国也就此罢休, 1920年4月美国撤军后,在苏俄领土上仅剩下了日本军队赖着不走。
此时日本不撤军就表明另有企图。
日本不撤军必然引起苏俄人民更强烈的反抗,1920年5月27日,当地游击队与日军发生武力冲突后,并放火烧毁庙街城(尼古拉耶夫斯克),使日方人员共计384人在大火中烧死[4]。
这就是“庙街事件”。
其反映出苏俄人民对日军的愤怒心情,然而也为日军继续赖着不走制造了借口。
7月3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作为“庙街事件”报复措施,决定出兵占领俄国库页岛北部。
这是日本再次公开改变两国领土现状的侵略行动。
为了收回库页岛北部,苏俄进行了艰苦努力。
1925年1月24日,两国签订《日苏基本条约》,该条约一方面宣布日本从苏联领土撤军,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一方面也宣布苏联承认《朴茨茅斯条约》继续有效,承认因“庙街事件”的损失,日本人获取库页岛北部石油、煤炭及森林的开采利权作为补偿[5]。
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苏联为避战求和被迫放弃了在中国东北的巨大利益。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两国为了各自利益,在相互妥协下,于1941年4月13日签订《日苏中立条约》。
其规定:“缔约双方保证维持他们之间和平与友好关系,并相互尊重缔约另一方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6]该条约实质上也是两国综合国力由强弱不等转化为大体相等的反映。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
7月2日,日本制订“关特演”计划,企图对苏发动进攻[7],但后因条件不成熟而放弃该计划。
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
为了维持两国的中立关系, 1943年6月19日,日本决定:“将库页岛北部的石油及煤炭的利权有偿转让给苏联”[8]。
不久双方签订协议书。
尽管日本极力维持两国中立关系,但是苏联还是在1945年8月9日宣布对日开战,随即苏联出兵占领了库页岛南部以及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地区。
苏联出兵再次改变了两国之间的领土现状。
两国在历史上的领土争夺,不仅使两国间领土问题复杂化,而且也使两国人民增添了民族仇恨感。
这就是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与深刻心理因素。
二、美国对“北方领土”问题政策的转变美国对“北方领土”问题政策的转变,是造成该问题形成的重要外界因素。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对苏政策如当时美国驻苏军事代表团团长迪恩所言:“我和哈里曼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苏联吸引到对日作战中。
”[9]1944年6月美英联军在诺曼底登陆后, 10月迪恩报告:“目前斯大林愿意考虑全面介入对日作战计划”[10]。
在美国提议下,两国讨论了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政治条件。
据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报告:“斯大林提出必须完全恢复1905年日俄战争以前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地位。
提出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返还苏联。
”[11]1945年2月8日,雅尔塔会议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举行会谈,罗斯福讲,“哈里曼已经向我汇报了你提出的条件”,我认为“战后把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归还苏联毫无困难而言”[12]。
对此斯大林讲:“如果满足了上述政治条件,人民就会知道对日作战是为国家利益,也会使最高苏维埃很容易通过决定。
”[13]2月10日,苏、美、英三国首脑签署了《雅尔塔协议》,“三大国首脑已决定击溃日本后应毫无疑问地满足苏联这些要求”,“库页岛南部及其周边岛屿归还苏联”,“千岛群岛应该移交苏联”[14]。
《雅尔塔协议》规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作为回报获得千岛群岛及库页岛南部的主权。
但是二战结束后,随着美国对苏遏制政策出台,也改变了原来对《雅尔塔协议》的解释。
1945年12月24日,在美、英、苏三国外长会议上,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提出讨论千岛群岛与库页岛南部的归属问题,美国国务卿巴逊芝却指出:“这个问题没有必要讨论,在缔结对日媾和条约前,不应该讨论这个问题”。
对此莫洛托夫反驳说:“《雅尔塔协议》不是已经决定了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的命运吗?”[15]苏联认为《雅尔塔协议》最终决定了千岛群岛与库页岛南部的归属问题,而美国则认为《雅尔塔协议》不是最终决定。
1946年1月,美国副国务卿艾齐逊发表声明,指出《雅尔塔协议》不过承认苏联对千岛群岛及库页岛南部的战时占领权限,这些领土的最终归属问题现在还没有决定[16]。
1947年7月,美国开始着手对日媾和问题,但是国内就苏联是否参加对日媾和问题存在争议。
国务院认为没有苏联参加也要推进对日媾和,而国防部则认为没有苏联参加对日媾和就丧失了意义。
1949年12月29日,杜鲁门总统决定,即使苏联不参加也要缔结对日媾和条约,打破了争论局面。
1950年4月19日,杜勒斯被任命为国务卿顾问,负责处理对日媾和问题。
9月11日,杜勒斯制定了《对日媾和七原则》,其有关规定为:“(C)台湾,澎湖群岛,库页岛南部及千岛群岛的地位,交由英国、苏联、中国及美国将来决定,条约生效后1年内不能决定时,交由联合国大会决定。
”[17]可以看出,美国不承认《雅尔塔协议》作为千岛群岛与库页岛南部的最终归属的解释。
美国这种政策变化是由于国内外各种因素导致的。
新中国成立及朝鲜战争爆发,使美国感到远东地区社会主义势力对资本主义势力的威胁在不断加大,使美国军方认识到现在缺少苏联参加对日媾和的现实条件,转而接受国务院主张单方对日媾和。
于是美国国务院与国防部制定了共同备忘录, 1950年9月8日获得美国总统的批准,作为NSC60/1正式文件。
该文件规定,在对日媾和问题上重要的是“安全保障上的要求”,不承认苏联对日本本土的接近作为一个方针被规定下来[18]。
杜勒斯认为:“《雅尔塔协议》是苏联获得千岛群岛与库页岛南部的惟一依据,既然苏联不兑现其他国家应获得的利益,那么苏联也不应要求兑现获得那部分利益。
”[19]1950年9月下旬,杜勒斯以《对日媾和七原则》为基础,开始与有关成员国协商对日媾和问题。
9月22日,杜勒斯与英国副外长德尼古举行会谈。
德尼古提出,媾和条约应规定千岛群岛与库页岛南部的归属问题,联合国大会无权决定,既然已经在苏联占领下,要想改变是不现实的。
10月26日,杜勒斯与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进行会谈,杜勒斯提出:“如果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媾和条约上签字,日本依照条约规定将千岛群岛与库页岛南部就让渡给苏联。
”[20]杜勒斯担心的是苏联反对《对日媾和七原则》而不参加媾和并把责任推给美方,这实际上是采取在苏联面前放置“诱饵”的交涉战术。
马立克指责这样会使《雅尔塔协议》空洞化。
对此杜勒斯说:“美国本希望所有远东委员会国家都在和约上签字,但是如果哪个国家不能参加,而日本打算单独媾和,美国愿意按此执行。
”[21]杜勒斯在与有关国家协商后,制定了《临时备忘录》。
其决定在媾和条约上明文规定库页岛南部及周边一切岛屿返还给苏联。
千岛群岛引渡给苏联,其地理范围由日苏两国决定。
制定对媾和条约解释产生纠纷时的解决条款,同时规定苏联只有在媾和条约上签字时,上述内容才能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