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说-终结
说课稿结尾
数学说课稿模板关于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是___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读图分析、收集处理信息、团结协作、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地理的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是重点,(??)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㈠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2:图表分析法;3:读图讨论法;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即:㈡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结尾的设计技能讲解
20、说唱式
结尾形式:与学生玩文字游戏。 把文章内容编成相声、诗歌、朗 诵、歌曲…… 学生上完一节课,已经很疲劳了, 用总结、复述等单调的方式巩固所学 知识,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因此结尾 应尽量生运活泼些,有时甚至可以设 计游戏、唱歌等形式。
六.课堂教学结尾要注意的方面
1.要归纳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尽 量做到不要遗漏不同观点。
二、课堂教学的结尾的作用
1、一堂课的结尾应该是课外活动的 铺垫,是下一节课的前奏,要能填补两节 课之间大量的空白。
2、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归纳、小 结的作用;
3、对他们的思维起着整理的作用; 4、对整堂课的教学起着“回炉”提 炼的作用。 5、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 志之一。
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老师都十分注 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复习 等环节的教学艺术,但对结尾却很少讲 究,往往只是通过布置作业、预习下一 节课内容等单调的形式结束教学。
好的收尾应该是富有启发性的:教师不 但把结论告诉学生,更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得到这结论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他们今后在 学习类似知识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最常见收尾方式
是教师在一堂课快结束时对本堂课的教 学内容加以归纳和小结,通常包括以下一些 内容:
先简要回顾本堂课讲了哪些内容,然后 指出其中哪些内容是最基本的,是必须要掌 握的,重点、难点在什么地方,应该如何准 确地加以理解,采用何种方法记忆效果最好 等。但是,这并不是说一堂课的收尾只有这 一种方式,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 只是“观众”和“听众”。
17、分析交流式
结尾形式:“这一堂课学下来,你学得了 一些什么知识(怅得了一些什么道理)?”
“学完了这一段教学内容,你还有些什 么疑问(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或有什么收 获)?”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结尾
部编版小学语文说课稿结尾在本次说课中,我们深入探讨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分析了教材内容的编排逻辑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通过对教材的细致解读和教学设计的精心策划,我们力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首先,我们注意到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上注重文学性和人文性,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本材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
通过朗读、讨论、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其次,教材的结构设计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师在教学中应遵循这一原则,合理规划教学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还特别强调语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通过写作、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言,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使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评价方面,我们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重视他们的思维品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形成。
通过观察记录、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种评价手段,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的教学空间。
作为教师,我们应深入理解教材的编写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语文的世界里找到乐趣,收获成长,成为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未来公民。
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展现个性。
小学语文解读教材总结
小学语文解读教材总结小学语文解读教材总结小学语文阅读教材解读总结锦绣路小学韦柳英小学语文词语教学,始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理解句子,懂得课文内容的重要道路。
教师在词语教学当中,要充分施展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学生在教师领导下自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各种有趣的学习活动中,理解、控制所学的知识。
下面,笔者就词语教学的几种方法,浅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接洽现实生活理解词语有些词语意义比较抽象,但是这些词义的具体表现情势于生活中经常涌现,学生曾见过、做过、体验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接洽生活实际,唤起他们的亲身体验理解。
这样既达到教学目的,又培育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礼貌”一词,意思比较抽象,很难理解。
这样的词语可引导学生接洽实际生活理解:早晨见到老师说:“老师早”;走到老师宿舍门前,用手轻轻地敲门,老师叫请进,你才轻轻地推门进去;妨害了别人工作或无意做错事情,自动向别人道歉说:“对不起”别人帮你的忙要说“谢谢”;家里来了客人要自动喊人,请客人坐,倒茶等。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对“礼貌”这个词就不难理解了。
二、运用简笔画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有人说:“察看是思维的触角,是获得知识进行发明创新的源泉”。
在词语教学当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察看,去体会。
有些词,由于学生年龄低,经历浅,生活视野不广,对词所刻画的环境或景物的理解总是象隔着一层轻纱似的,不够透辟。
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能从词义方面讲解,要重视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察看环境,自己摸索,在摸索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例如,我教小学语文第八册《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这课时,有这样的一句话:“我坐在车上远远地望见一座银灰色的大坝,镶嵌在狭小峻峭的山壁中间。
”在教“镶嵌狭小峻峭”时,如果单讲词义,对还是儿童的学生来说,是不符合认知规律,他们没有身临其境,必定很难理解,即使勉强接受,也是一知半解。
说课稿结束语
1.模板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版数学教材??年级??(上、下)册(??)第??章第??节。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部分,因此,在??中,占据??的地位。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 基础知识目标:??2 能力训练目标:??3 创新素质目标:??4 个性品质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突出重点难点:??通过??突破难点关键:??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教法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即:??五、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理论:??2、实践:??3、能力:??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六、教学程序及设想1、由??引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
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3、讲解例题。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收尾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收尾1.自然收尾法这是一种很普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把应该传授的知识讲解清楚明白后,随着教学内容的结束而结束。
该法节省时间,但很平淡,因此一般不多采用此法。
2.首尾呼应法在一堂课教学中教师首先开章明义,交待教学内容的要点;通过讲授,最后得使一堂课的开始和终结遥相呼应。
我在讲授巴金的《朋友》这篇课文时,以“朋友”一词为中心导入: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有朋友吧?你们彼此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吗?如果你的朋友总是在你最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你有何感触?又是如何回报朋友呢?让我们先看看巴金的朋友,看看巴金要怎样回报朋友。
这样不仅引出课题,也提出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在课文的结尾,作者巴金什么是对朋友最好的回报,也明确了中心思想。
借助这一点完成课堂教学。
这样结论往往也扣在教学内容的要点上,使一堂课首尾呼应。
这种收尾法,可以使课堂结构严谨,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抓住主要知识,集中精力,攻克难点。
所以此法有利于讲授难度较大,而又很重要的知识内容。
3.承前启后法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它的知识往往是前后连贯,一环扣一环的。
为了使学生明确本课内容与前一课内容及下一课知识的联系,教者往往在教学开始时,简要地复习前一课内容中在本课教学中要应用的知识,同时在本课教学结尾时,还要指出本课内容与下一课将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有什么联系。
在讲授《劝学》、《师说》这两篇文言文时,很自然地就采用了承前启后法。
简单地概括,这两篇课文都跟“学习”有关。
《劝学》主要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及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师说》重在说明一个人要取长补短,可以把任何人当作自己的老师,只要这个人在某方面比自己强,就要向他学习。
两篇课文知识点有相通之处,稍做提示,学生就能联想到,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4.归纳总结法这是教师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教者在教授完本课内容后,回过头来对讲授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高度概括成精炼的几条要点,或归纳成为一个总体框图。
说课稿结束语
说课稿结束语说课稿结束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6页—第78页。
【教材分析】学生在本学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小数乘除法”的知识,本节课是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它是以“奥运会”为主题,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数学问题。
本课分两个课时,根据教材的难易度分析,我估计学生最熟悉的运动员是刘翔,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因此,我把教材适当调整。
在本课我以“刘翔夺得世界冠军”为主题作为第一课时,充分地利用有关素材,开展数学活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奥运会知识,体验学习乐趣,总结学习方法,学生从而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全情投入,体验奥运文化内涵,发现奥运会特有的数学价值,渗透爱国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积极强身健体。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知识解决奥运会比赛项目的数学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难点:灵活解决问题和位置的猜测。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第28届奥运会有关的数据,110米跨栏决赛的实况录像,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第28届奥运会比赛的数据,和有关运动员信息等。
二、说教法与学法特色抓住“激情奥运”这一个主题,创设情境,以情导航,引导学生参与算一算、猜一猜、论一论等教学活动。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五让”的特色:(1)书本让学生自学;(2)问题让学生提出;(3)规律让学生发现;(4)疑难让学生研讨;( 5)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五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本课是综合练习课的特点。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二)演示导练,综合应用;(三)合作探究,提高能力;(四)憧憬未来,迈向201X;(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终结一课教案(定稿)
终结一课教案(定稿) 1.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技能:- 理解和运用终结一课的概念;- 学会汇总和总结课堂内容;- 发展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提高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内容2.1 终结一课的概念- 介绍终结一课的定义和作用;- 解释终结一课的基本原则;- 分析终结一课对研究效果的重要性。
2.2 汇总和总结课堂内容- 探讨有效的汇总和总结技巧;- 指导学生如何归纳和概括课堂内容;- 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练汇总和总结的技能。
2.3 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引导学生思考课堂中的问题和挑战;- 激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提供相关案例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2.4 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授写作和口头表达的技巧;- 练写作和口头表达,并提供反馈;-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表达能力。
3. 教学方法- 讲解法:通过讲解终结一课的概念、技巧和原则,向学生传授知识;- 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相关案例,培养批判性思维;-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汇总和总结课堂内容;- 写作和口头表达练:提供写作和口头表达任务,并提供反馈。
4. 教学评估- 学生的汇总和总结作业;-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学生在分析案例和提出问题时的表现;- 学生在写作和口头表达练中的进步。
5. 教学资源- 终结一课的相关教材和资料;- 汇总和总结技巧的示例;- 案例分析和讨论材料;- 写作和口头表达练的任务。
以上是本次终结一课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终结一课的概念和技巧,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说课稿结束语
说课稿结束语篇一:说课稿结尾数学说课稿模板关于的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是:《》是___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是___中数学教材第册第章第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基础上,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在中,占据的地位。
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2、教育教学目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优越性,同时渗透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地理的思想;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本课中(??)是重点,(??)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二:教学策略(说教法):㈠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过程中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1:“读(看)——议——讲”结合法;2:图表分析法;3:读图讨论法;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
三下教材解说教材课程
教师提出问题或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最终得 出结论。讨论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
以案例分析为主的教学方法
详细描述
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法能够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网络资源
网络课程
三下教材解说教材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资 源,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掌握各学科知识。
在线题库
该课程提供了大量的在线题库资源,学生可以通 过做题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解题能力。
学习论坛
学生可以在学习论坛上与其他学习者交流心得和 疑问,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其他资源
学习软件
三下教材解说教材课程提供了多种学习软件,如背单词软件、听 力训练软件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视频
该课程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视频资源,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学习各 学科知识。
学习资料
该课程还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料,如课件、教案等,方便学生自学 和复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评价方式
01
02
03
04
教师评价
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专 业素养,对教材进行全面评价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学生评价
学生根据使用教材的实际情况 ,对教材进行评价,反映教材
的优缺点和使用感受。
专家评价
邀请学科专家对教材进行专业 评价,从学术角度提出改进意
见和建议。
对比评价
将该教材与同类教材进行对比 评价,分析该教材的优势和不
足之处。
评价结果反馈
终结的了解说课稿人教版
终结的了解说课稿人教版
为了深入了解人教版《终结》,本文将对该书进行了解说课。
《终结》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本课本,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首先,本书的背景是极具历史意义的。
全书围绕着中国历史上的多个时期展开,通过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生动地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
其次,该书在文学形式上丰富多样。
不同的篇章采用了不同的文学形式,如小说、诗歌、读书笔记等。
这不仅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有助于他们对不同文学形式的理解和欣赏。
此外,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每篇文章都配有练题目,通过答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对文章的理解。
同时,书中还包含了一些背景知识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典故和隐喻。
最后,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每篇文章都配有相关的鉴赏点,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一些作品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评眼光。
综上所述,人教版《终结》是一本兼具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课本。
通过阅读该书,学生们不仅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还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字数:20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讲座结束语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讲座结束语一、课程性质明确定位。
其定位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研究和实践陷入了一定的误区。
现在理论研究者普遍倾向于认同将“言语性”作为语文课程、语文教学最核心、最本质的属性。
语文教学的目标指向是语言文字运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在此过程中,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文字运用”仅在前言中就出现了四次。
新课标从“语言文字运用”的领域、能力规范等角度进行了全面论述,而且将重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思想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这是实验稿中所没有的。
这些论述,表明了语文课程应主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更加贴近了语文的本质,学科特点更加凸显,课程目标更加具体和明晰。
这对于切实纠正语文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非语文、泛语文的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将来学习和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基础,就是说说写写、读读背背。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受教育部门的统考和评价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较大程度上仍在“讲”、“练”、“考”中兜圈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这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三、高度重视识字写字——识字减数量、写字提质量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人们日常大量使用键盘输入文字,使人们对汉字的读写和识记长期处在模糊化和替代化的状态中,常常会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教案初中套话结束
教案初中套话结束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通过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结构,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提高阅读效果。
二、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2. 文章结构的分析与解读。
3. 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与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篇初中生熟悉的文章为例,让学生尝试阅读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阅读理解技巧。
2. 讲解: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包括关键词寻找、句子理解、段落分析、文章结构把握等。
结合具体文章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技巧。
3. 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自主阅读一篇陌生的文章,并尝试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
教师总结并给予评价。
5. 总结:对本节课的阅读理解技巧进行梳理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在阅读理解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6. 作业:布置一篇阅读理解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阅读,并撰写阅读心得。
四、教学策略1. 采用“讲-练-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阅读理解技巧。
2. 运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
4. 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程度。
2. 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的表现和成长。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材解读工作总结(通用8篇)
教材解读工作总结(通用8篇)教材解读篇1转眼间,一年的时光就这样匆匆忙忙地过去了,回顾这一年来的点滴工作,有成功、有失败、有欣喜也有失落。
这个学期让我们组的教学经验提高最多的就是教材解读了。
我们年级组一共有三位老师,我和杨静是第一年教学二年级的课程,对于教材的内容不熟悉,所以就要付出的努力。
韩艳老师连续教学了很多个二年级,教学经验丰富,给我们两位新手很多的指导。
为了更好的让老师们深入地了解教材,运用教材,这个学期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单元教材解读的教学研讨活动。
我们有经验的韩艳老师,率先垂范,选择第三单元进行解读,杨静老师选择的是第四单元进行解读,冯蕊老师选择的是第五单元进行解读。
这次教材解读与以往不同的是,教师从整体把握本单元的教材,分别从单元教学内容简析、单元教学目标(包括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单元教学建议、以及每课的教法简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各年级组的老师,还要根据本年级的专题研究问题,进行不同课型的课例研讨。
韩艳老师所选择的课例是课文《我们成功了》,杨静老师所选择的课例是看图写话《观猴山》,冯蕊老师所选择的课例是识字课《识字5》。
教材解读活动,使老师们把握教材的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一、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
每位教师在准备自己教材解读那个单元的材料时,都会虚心请教其他的两位老师,互相交流看法,提出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对于每位备课教师来说,在解读自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时,认真找到教材的突破口,集中精力,围绕单元主题,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更利于教师了解整个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教学方式。
对于其他老师来说,也能够利用较少的时间获得最佳的教学资源,也能学习到其他老师教学设计方面的理念;对于学生来说,既能通过老师精心准备的教学过程,精美的教学课件,吸引他们的眼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这样就会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二、活动过程我们组每位成员在研讨之前,都会提前充分地做好单元备课:反复的研读教参、上网阅读相关的资料、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出相应的课件,我们每一项工作完成的都很认真。
说教材结束语
说教材结束语
篇一
以上是我对《李时珍》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堂课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并把它运用到对李时珍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上,并且通过对课文的学习,锻炼学生的下作技巧,使学生的认识活动逐步升华,及掌握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还学会了方法。
篇二
以上是我就《莫高窟》(第二课时)的分析。
固然,在实行历程中,新的环境会随时出现,新的题目会随时天生。
我将以课本教材为出发点,以新教材尺度为依据,做出科学的果断,接纳公道的步伐。
不妥之处,恳请列位向导、老师品评指正。
篇三
《风筝》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孩子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心情起伏变化,基本能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知道几种品读关键词的方法,并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试着运用。
篇四
通过这次《掌声》的教材分析,希望能让你们懂得:只要我们能
为他人和自己的点滴进步而鼓掌,为他人的精彩创意而喝彩,让我们的课堂成为同学们抒发心灵的天堂,相信每一个人在我们的课堂中都能成为一个个性独特的自我!。
说课稿结束语
说课稿结束语在本次说课的过程中,我们共同探讨了教学内容的核心要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价方式的构建。
通过这一系列的步骤,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而且也对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们明确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
在说课的开始,我们仔细分析了教材,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准确地把握教学的核心内容。
通过对教材的深入剖析,我们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紧密围绕教学大纲展开,同时也能够确保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接着,我们讨论了教学目标的设定。
一个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学活动的灯塔。
我们强调了教学目标应当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既要有挑战性,也要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达成目标。
这样的目标设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促进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们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的灵活运用,不仅能够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还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此外,我们还探讨了评价方式的构建。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也是对教学效果的反馈。
我们强调了评价应当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之外,还应当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多方面的评价。
这样的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在说课的最后,我们应当反思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学技巧。
通过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从而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总之,说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准备活动,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学内容,更科学地设计教学活动。
通过这次说课,我们不仅分享了教学的智慧,也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初中教案结束部分
初中教案结束部分一、回顾导入,梳理内容在结束部分,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导入部分的内容,让学生回忆起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在导入部分提到了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和课文主题,请大家回忆一下。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做好铺垫。
二、总结提炼,加深理解接下来,教师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提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1. 人物形象:本课描绘了母亲、我和妹妹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母亲是一位慈爱、善良、无私的母亲,她关爱子女,默默承受着生活的艰辛。
我则是一个患有疾病、心情低落的孩子,经过母亲的关爱和鼓励,逐渐走出低谷。
妹妹则是一个天真、活泼、可爱的孩子,给家庭带来了欢乐。
2. 情节脉络:课文以“我”的内心感受为线索,穿插叙述了母亲照顾“我”的生活、带“我”出去散心、鼓励“我”树立信心等情节。
这些情节展示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呵护,使“我”逐渐认识到生活的美好。
3. 主题思想:本文的主题是母爱。
通过描绘母亲的形象和事迹,展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同时,课文还传达了一个道理:面对生活的困境,我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三、拓展延伸,提升能力在总结提炼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是如何感恩父母的。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会珍惜亲情。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最后,教师应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可以包括以下内容: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文,分析母亲的形象,谈谈自己是如何看待母爱的。
3. 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题目自拟。
总之,在设计结束部分时,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排球课教案结束部分
排球课教案结束部分教案标题:排球课教案结束部分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排球技能;2. 提供学生与队友合作的机会,培养团队合作精神;3. 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排球场地和设备;2. 音乐设备(可选);3. 练习和巩固技能所需的训练器材。
教学过程:1. 温习技能(5分钟)- 回顾之前学习的排球基本技能,如发球、传球、扣球等;- 进行简单的技能复习练习,确保学生对这些技能有基本的掌握。
2. 综合运用(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轮流进行比赛,要求学生在比赛中运用之前学习的技能;-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比赛规则,如每个小组有限定的传球次数或扣球次数,以增加比赛的趣味性。
3. 团队合作训练(10分钟)- 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由若干小组组成;- 每个大组内的小组依次进行排球传球练习,要求学生之间配合默契;- 教师可以设定一些练习目标,如连续传球次数达到一定数量,以鼓励学生团队合作。
4. 结束活动(5分钟)- 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结束活动,如“最佳发球手”或“最佳传球手”评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投票选出最佳球员,并颁发奖品或奖状。
评估与反馈:1.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他们的参与度和技能运用情况;2. 结束活动中的评选结果也可以作为学生在排球课上表现的一种评估方式;3.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口头或书面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排球比赛,提供更多实践机会;2. 组织学生参观或观看专业排球比赛,激发他们对排球运动的兴趣;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练习排球技能,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
教案结束部分的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排球技能,并为他们提供运用所学技能的机会。
通过小组比赛和团队合作训练,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和技能运用能力。
小学说课稿的结束语怎么写
小学说课稿的终止语怎么写作为一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小学说课稿的终止语怎么写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学说课稿的终止语怎么写1一、说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浮力》一课在课标中是处于“物质科学领域”当中的“力作用于物体会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部分。
在教材中处于首师大版科学第五册第三单元《力与生活》中的第二课,前一课为《推力和拉力》,这为《浮力》的知识和技能作铺垫。
(二)学生情形分析在《推力和拉力》这课中,学生对推力、拉力、重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使用测力计的方法也已经很好地掌控了。
本节课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引导学生感受什么是浮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察,比较几种物品在水中的浮沉情形,进而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遭到水的浮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本节课我采取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的教学方式,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初步的猜测,然落后行简单的体验,然后再进一步做实验,再一次体验活动,最后得出结果,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升。
(四)技术准备演示材料:水管、乒乓球、水、水槽、正方体铁块、绳子、测力计分组材料:水、水槽、空塑料瓶、正方体铁块、铁钉、泡沫塑料块、轻木块、绳子、测力计、记录单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知道生活中存在着浮力;知道物体在水中都遭到水的浮力,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所遭到的浮力的就越大;能简单测量物体遭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通过验证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遭到水的浮力实验,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细致视察能力及分析问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初步具有对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秘密的探究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进而建立学好科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摸索、合作学习的意思。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自主探索,实验操作,知道所有的物体在水中都遭到水的浮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策略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 的规律。
5/13/2015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1.复习整数乘法及因 数引起积的变化规 律 2.提出转化性的问题
第 一 单 元
5/13/2015
1、选择“进 率是十的常见量” 作为学习素材,引 入小数乘法的学习。 从丰富多彩的校内 外活动中,选择 “买风筝”(与元、 角有关)、“换玻 璃”(与米、分米 有关)的活动为背 景。
5/13/2015
2、淡化小 数乘法意义的教 学,突出计算方 法的教学(引导 学生利用因数的 变化引起积的变 化规律来解释小 数乘法的算理, 并由此总结小数 乘法的一般方 法)。
5/13/2015
3、应用转化和 对比,概括小数乘 法的计算方法。① 用转化的方法,将 小数乘法转化为整 数乘法。 ②用对比 的方法,处理积中 小数点的位置问题。 ③帮助学生按一定 顺序概括小数乘法 的一般计算方法。
5/13/2015
内容 小数乘整数
例题安排
例1 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
例2 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例3 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 目标
编排 特点
编写 意图 课标 要求
教学 策略
5/13/2015
数 学 课 标 要 求
5/13/2015
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会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 会解决有关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养成估算的意识。 能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我相信:在新课改中,在打 造“高效课堂”的路上,你比我 想得更远,做得更好﹗
5/13/2015
5/13/2015
意图一: 结合具体算式说 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 小数乘法同样适用。 2. 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 ①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 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 两个算式的关系。②用归 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 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 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 用。”通过这两个层次的 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情 推理的能力。
5/13/2015
意图一: 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 小 数乘整数。 意图二: 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 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 数乘法的理由。 意图三: 根据计算结果,说明如 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 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积中 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
5/13/2015
意图一: 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计 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 数。 意图二: 有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 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 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 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 转化和计算的过程。
5/13/2015
意图一:感受求积的近 似数应根据需要根据实 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 位数 意图二:“四舍五入” 法求积的近似数
5/13/2015
意图一: 有关小数连乘、 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 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 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 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 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 理解和列式。 意图二: 教材通过解决 “100块砖够吗?”引出 连乘。通过解决“110块 砖够吗?”的不同方法引 出乘加。
小数乘小数
例4 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
例5 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 算
积的近似值 连乘、乘加、乘减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 数
5/13/2015
例6 按“四舍五入”法截取积的近似 值 例7 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 例8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意图一: 创设购物情境,引出 “小数乘整数”。 意图二: 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 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 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 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 供感性支撑。
5/13/2015
1、课前5分钟口算估 2、两天一练笔算 3、一周小组测评
1、算理要清 2、步骤要明 3、格式要正
1、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趣事 2、上网搜集数学趣味问题 3、自编数学趣味问题 4、开展多种形式展示“小组区” 3、班级展示“收获区”
5/13/2015
5/13/2015
5/13/2015
意图一: 结合例4上面的 “做一 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 方法。 分两个层次: ①首先结合“做一做”第 1 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 般计算步骤。 ②结合“做一做”第3 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 些难点问题。如,积的小 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 补足。
意图一:通过“非洲野狗追 赶鸵鸟”有趣情境,引出 “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 的关系”,使学生领会有时 “用小数倍表示两个数量间 的关系”比较直观。 意图二:由验算计算是否正 确,提出验算要求,培养验 算习惯。 意图三:对于验算方法没做 统一规定,教材呈现了两种。
3.探索小数乘整数的 方法
5/13/2015
2.利用推理能力合理解释算理
1小数因数转化为整数 2.转化后积的变化
3.整数乘法的积转化为小数 乘法的积
5/13/2015
3.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规律
练习一第10题
让学生经过计算,发现 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 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 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 积比原来的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