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助工作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随着社会风气的多元化和信息传播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挑战分析1. 社会多元化挑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多元化现象愈发显著。
不同的价值观、思想观念和文化背景交织在一起,大学生的思想日益多元化。
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可能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话语权被削弱,教育工作难以深入人心。
2. 信息爆炸挑战新时期大学生身处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观点、信息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的视野。
这些信息多样而丰富,但也带来了信息认知的难题,容易引导大学生产生迷茫、焦虑等不良情绪,影响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
3. 课程体系挑战目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相对滞后,教学内容单一,难以适应社会的多元需求,也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
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参与度不高,思政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4. 教育形式挑战传统的教育形式已经很难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大学生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参与感有待提升。
传统的教育形式也难以全面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需求。
二、对策建议1. 积极创新教育形式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形式,采用多种方式,如讲座、讨论、研讨等,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唤起他们的思想参与度。
2. 完善思政课程体系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提高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加思政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开设多样化的思政课程,以满足他们的多元需求。
3. 加强师资建设加强师资的建设和培养,提高思政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大学思政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了解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创新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创新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互联网、多媒体等技术,以增加教学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听课效果。
资助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以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
资助育人模式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①———以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为例郭欣瑜(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摘要]高校资助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其效果直接体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积极探索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践路径,坚持立德价值引领,着力夯实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围绕“健康生活”“学业导航”“实践体验”“就业无忧”四个模块开展多项助学育人行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过程,培育和引导大学生成才成长。
[关键词]资助育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1)06-0008-02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为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推进学生资助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念和模式,直接影响着教育资助的实施方法和途径,而教育资助的效果则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南京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以“经济有保障、生活有尊严、发展有空间”为工作思路,以“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帮扶”为工作目标,探索经济扶持与立德树人并重的资助工作体系。
学院通过夯实“三项教育”、推进“三个精准”,实施“四项工程”,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长效机制,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
一、多方宣传资助政策,全面覆盖“一个体系”资助政策宣传坚持传统与网络新媒体结合。
依托QQ、微信、公众微信平台等载体,扎实推进政策宣传,全方位覆盖奖、勤、助、贷、补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组织学生观看资助成效艺术作品展演,召开资助教育主题班会,通过“送政策回家乡”“送政策回母校”“资助政策我来宣”等品牌活动加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宣传,普及大学生资助知识,让每位在校生知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程序,全面了解高校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掌握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大学生征兵入伍学费补偿、建档立卡、孤儿、残疾学生学费减免等各项资助项目的申报条件和申请程序。
构建高校多元化 “资助育人”与“精神解困”长效机制[论文]
试论构建高校多元化“资助育人”与“精神解困”长效机制摘要当前高校多元化资助体系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即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还须多方位满足贫困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经济困难造成的“精神困难”确实也已对部分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威胁,在做好贫困生“物质解困”的同时,着力做好“精神解困”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应积极探索构建科学而完善的多元化“资助育人”与“精神解困”长效机制,构建资助工作长效机制,强化资助工作育人功能,还要延伸助困内涵,着力开展“精神解困”工作。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精神解困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0前言目前高校的资助形式多样,涵盖了国家助学贷款、各类奖学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众多资助以贫困大学生为对象,进行了有效地资助和帮扶,并广泛吸收了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
但在众多的经济资助中,多元化资助体系与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即在经济资助的同时还须多方位满足贫困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另外,经济困难造成的“精神困难”确实也已对部分学生健康成长造成了威胁,由此可见,在做好贫困生“物质解困”的同时,着力做好“精神解困”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这些情况,应积极探索构建科学而完善的多元化“资助育人”与“精神解困”长效机制,结合不同资助措施的优势,开展“资助育人”和“精神解困”相关活动,充分发挥资助体系的助学和育人功能,以此来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校园,培养感恩自强的优秀学生。
1构建资助工作长效机制,强化资助工作育人功能1.1强化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原则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根本职能,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也应紧紧围绕“育人功能”这个中心开展,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通过多年的资助工作实践,高校的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其资助政策体系也逐步完善,解决了众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难题。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但客观事实表明,不能简单地将资助工作视为一种解决学生经济困难的手段,资助工作更应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部分。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分析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分析何怡雪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使进入高校学习的人群数量增加的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也增加,为了使该类群体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需要对其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工作。
本文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进行研究分析。
前言:由于高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数量也显著增加,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政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点之一,因此,需要对其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进行研究。
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其进行详细阐述。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界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的是:国家招收的普通高校学生中,家庭经济收入较低,无法对教育费用进行支付的学生。
教育费用主要指的是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
另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一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其对教育费用进行支付具有一定的困难;另一种是特困生,其对教育费用无法进行支付。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中的问题2.1强调经济帮助和忽视思政教育当下,各个方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生都加强关注,如社会、政府、高校等,这样使高校中多元化的资助体系得以形成,该体系以奖贷助补减为主,其能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条件,使其能够更好的面对生活以及学习中的困难。
但是其对经济帮助相对重视,忽视思政教育,从而使不良现象出现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之中。
如缺失必要的诚信,有的家庭存在贷款不还的现象。
或者出现部分受资助学生在毕业之后,对资助人非常漠视,对这种现象都需要进行深刻的反思。
由此可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经济资助远远不够,仍然需要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强化。
2.2对该群体缺乏正确认知当前,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缺乏正确的认知,只是狭隘的认为其来自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
随着经济的不断深入化改革以及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使得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中出现一些下岗职工,其家庭收入也相对较低,支付学校的教育费用也具有较大的困难性。
或者,部分学生在进入学校的时候,其家庭并不是无法对费用进行支付,但是突然遭遇较大的变故,如自然灾害等,使其收入或财产受到严重的损失,从而变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浅谈“十大育人”体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
浅谈“十大育人”体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作者:梁丽梅左海静杨海涛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通过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过程认识创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人员管理创新。
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践内涵创新:课程育人质量创新;科研育人质量创新;实践育人质量创新;文化育人质量创新;网络育人质量创新;心理育人质量创新;管理育人质量创新;服务育人质量创新;资助育人质量创新;组织育人质量创新。
【关键词】“十大育人”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全过程,牢固树立“以本为本”“立德树人”的工作理念,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围绕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课堂、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 体系),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过程认识创新;践行落实“十大育人”体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人员管理创新;科学运作“十大育人”体系,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实践内涵创新,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高地。
一、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育人过程认识创新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张东刚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是质量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施工蓝图,其总体思路是聚焦短板弱项,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实施纲要》详细规划了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十大育人”体系的实施内容、载体、路径和方法。
高屋建瓴,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过程进行总布局和总架构,破旧立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理念进行重新认识和改革创新。
新时期高校“90后”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高校 中 , 绝 大部分 家庭 困难学生呈 现 出的是健康 向上 的精神状 态 ,但是 在资助 政策 实施过程 中 出现 的诸 多问题
也需 要引起重 视 。
多年来 , 高校资 助 体系 一直 秉持 公平 、 公正 、 公 开 的基
本资助原则 和方针 。但 是 由于受到社会 大环境 的影 响 , 部分
一
、
引 言
高校在 进行 贫 困生认定 过程 中 , 主要 依据 学 生提供 的
近年来 , 高校 贫 困生 的资助政 策进行 了相应 的调整 , 不 仅增加 了资助项 目, 而且资 助金额也有逐年 上升的趋势 。教 育部 为保证 高校家 庭经济 困难学生 顺利 完成学业 。初步 建
当地 民政 部 门开 出的贫 困证 明 。而 这种做 法在 实际操 作过 程 中却存在 一 定问题 , 如 真 正家庭 经 济 困难 的学 生 因为某 些原 因无 法提 供贫 困证 明 , 或是 出 于 自卑心 理不 愿 意承认 自己是 贫困生的身份 。然而部分家 里经济基础较 好的学生 ,
咨 询部 门的人员配备 与专业设 备有 限 ,导 致心理 咨询 工作
无法顺 利开展 。此外 , 多数高校重治 疗 。 轻 预防 , 即只有 当贫
困生心理 出现问题后 才采取措 施 ,缺少 了必要 的前期 贫 困 生心理预 防宣传 工作 。 考 虑到贫 困大学生 出现 心理 问题 的影 响 因素是 多方面 的, 所 以, 高 校应 当承担 起 引导 贫 困生适 应 社会 环境 、 加强
新 时期 高 校 “ 9 0 后" 贫 困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路 径 探 析
支 4 茵 吕志 娟
( 东北大学 材料 与冶金学院 , 辽宁 沈 阳 1 1 0 8 1 9 ) 摘 要 : 随着 经济的快速发展 , 我 国高校贫 困生这一特殊群体 引起 了社会 的广泛关注。 本文结合 “ 9 0 g” 贫 困大学生的特 点, 进一 步论 述 了引导其全面健康成 长成才的重要性 , 并针对如何对 其开展思 想政 治教 育进行 了探析 。 关键 词 :高校 “ 9 0 g : ” 贫 困生 思想政 治教 育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问题与措施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密切关注和重视教育公平,并将其视为教育工作的核心部分,从某种程度上出发,促进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全面开展。
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中,资助体制逐步健全、完备,工作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有效保障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发展和就学。
新时期针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对高校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并通过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从而有效地解决学生资助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等问题。
在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由于存在政策宣传不到位及解读不准确的情况,而且更侧重于经济和物质方面的资助,对于情感关怀和思政教育重视不足,资助的补助金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跟踪,这也导致资助对象的精准性欠缺,资助主体和形式过于单一,资助育人功能的重要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基于这种情况,高校需要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并构建多方位的资助体系,强化对资助资金使用的监管,将资助育人的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一、新形势下做好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性(一)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获得资助来完成学业和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于高校而言,通过采取多样的资助形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满足学生基本的物质需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同时高校还要开展丰富的育人活动,在满足受助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能够为受助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起到促进作用在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需要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围绕育人质量对资助育人工作进行全面规划设计,以公平和育人作为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使命感,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三)高校思想教育的客观需要高校思想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工作中,资助育人是重要的阵地。
特别是针对受助学生的心理问题,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加大重视度,进一步加强教育标准。
大学生网贷引发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
大学生网贷引发高校思政教育的思考【摘要】大学生网贷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本文结合大学生网贷现象,探讨了高校思政教育在此问题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分析大学生网贷对学生的影响,指出思政教育在引导学生理性消费方面的关键作用。
文章提出了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包括建立全面的学生资助体系、加强家长和社会的参与等措施。
结论部分强调了大学生网贷问题需要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导和监管,只有加强思政教育,才能有效预防大学生网贷问题。
高校应该重视思政教育,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引导,使他们在校园中远离不良风气,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贷、高校思政教育、影响、作用、理性消费、学生资助体系、家长参与、社会参与、引导、监管、预防、思考1. 引言1.1 大学生网贷现象的普遍存在大学生网贷现象的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群体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网贷平台进行借款消费。
他们可能因为消费欲望过大,经济拮据等原因而选择网贷,这种行为给自己带来一时的快感和满足,同时也面临着高额利息和债务的压力。
有些大学生因为无法偿还高利贷而陷入困境,甚至影响到了学业和生活。
大学生网贷现象的普遍存在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担忧。
这也凸显了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消费观念不够成熟和理性,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和财务管理意识。
需要通过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网贷问题,使他们能够理性消费,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财务管理意识,避免陷入网贷泥潭的风险。
1.2 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政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也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当今社会,面对各种诱惑和挑战,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产生浮躁、功利等不良心态。
而高校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选择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突出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突出作用摘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这个问题不仅事关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高校的良性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这一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就业工作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偏于传统化,模式单一且枯燥,令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意识严重缺失。
加之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缺乏正确的价值引导和缺少理想信念,致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混乱,面对工作急功近利。
与此同时,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面前,大学生迫切需要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这对大学生充分、成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将从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几个方向入手,探究思政教育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和应用方法。
关键词:思政教育;高校;就业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关系与作用1、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它们都是为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而服务的,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律和政策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而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则是指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自身价值。
对于大学新生,首先应注重职业的探索定位。
引导和帮助学生,认识专业的特点以及适应的职业,着重进行人生规划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的测试,帮助学生分析自我特长、优势和局限,了解自己的心理、性格特征和与之相对应的职业适应范围,了解专业发展方向,初步定位个人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初步拟定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正处于学习专业知识的关键时期,主要是教育他们认清就业形势,努力建立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把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对于大四毕业生,主要是帮助他们了解就业、择业的程序与途径,并针对择业期的困惑进行就业技巧、政策、法律等方面的指导,通过鼓励毕业生积极面向基层就业,增强灵活就业意识。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探索
管理智慧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探索□桂林医学院欧海燕【摘要】本文阐述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内涵要义,认为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是遵循高校资助育人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和推动大思政格局的重大举措,并从狠抓日常工作、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实施成效等方面提出实现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8-0087-05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事关高校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从物质支持、人文关怀、道德引领、能力发展等多个视角,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合理诉求,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人才。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多元一体协同推进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
一、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的要义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制度化,简单来说,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后,结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高校发展型资助实际状况,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建设,统筹协调“社会—学校—家庭—学生”各方力量,紧密结合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齐抓共管的新局面,一起推动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生活化、规范化、科学化和促进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总体效果的提升。
(一)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要日常化、生活化“常态”是指频繁出现的持续状态。
常态化即把阶段性工作转化为常规性工作,常抓常做,不间断、不停滞。
推动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强调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的经常性、持续性以及长效性。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常态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实践要求。
高校发展型资助育人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解决的是思想改造的问题。
思想改造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引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良好品质,需要高校资助工作者不断进行长期的教育引导,需要学生不断进行长期的自我改造,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建议
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现状及建议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学生中贫困生的数量也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高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资助和帮扶,是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
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一些高校育人理念相对落后,育人方式过于单一,资助育人缺乏系统性问题凸显,为了做好困难生的精准帮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完善当前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将资助和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高校资助育人贫困学生【基金项目】重庆科技学院学生工作课题“四位一体”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研究(项目编号:xgbkt202209)阶段性成果;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创新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QGJ21B092);重庆科技学院“圆梦”辅导员工作室阶段性成果。
一、高校资助育人所面临的问题(一)育人理念较为落后近些年来,国内各高校基本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资助体系,在资金配置上也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基本覆盖校内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
但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大部分高校都是通过发放相应的资金,而未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对于困难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引导不够到位。
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校理想信念教育不到位。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战略为根本遵循,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标。
在一些高校中受助的学生并没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的发展当中,这部分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二是高校感恩教育不到位。
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政府部门的专项经费,二是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的捐助,三是金融机构的免息贷款【1】。
据了解,一些受助学生在享受国家资助的同时,却表现出对资助工作的冷漠,甚至产生“困难应得”的思想,他们没有真正明白资助育人的真正含义。
归根到底,这是由于高校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育人理念较为落后,没有进行感恩教育,对受助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够。
大学生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思政工作存在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思政工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目前在大学生思政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对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发展造成了困扰,更是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一、思想课程教育的问题如今的大学,思政课程已成为必修课程。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思政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性,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兴趣,更难以起到实质性的教育作用。
因此,在思政课程教育中,需要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想性和现实性两方面的具体体现,才能促使其真正接受思想教育。
二、思想引导缺失思政工作的核心在于思想教育,然而在实践中,很多大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思想引导,缺乏对社会及国家的爱和责任感,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思想引导的缺失。
因此,加强思想引导工作,让大学生有积极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是大学思政工作急需改进的地方。
三、课外活动设计欠缺大学生的时间相对自由较多,而课外活动是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如今的大学,思政工作的发展已不能仅仅靠组织学生参加社团或主题讲座等方式,更应该创造出更为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以让大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体验到实际生活中的思想教育。
因此,需要发掘更多思政课外活动的种类和类型,让大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思政工作要依靠一支有思想素养的队伍,但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思政工作者并没有接受相关的专业训练。
而且大学思政工作者应该以年轻教师为主,但大部分高校还把思政教育工作交给一些老师来负责。
因此,推进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生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课程评估标准单一在现阶段,课程评估标准通常需要大学生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和考试,而忽略了大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因此,如何调整评估标准,更好地体现大学生思考与学习的能力,更应该成为大学思政教育改革的方向。
六、信息化手段开发不足前几年,大学教育开始逐渐向着线上学习的方向发展,但是思政工作的发展并没有跟上这个趋势。
浅议如何将学生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结合起来
浅议如何将学生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作者:刘利,陈晨,卢伟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2期摘要:新形势下,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这对学生资助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主要分析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并提出学生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学生资助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贫困生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46( 2017 )12-0013-02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数量在高校当中也呈上升趋势,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国家、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在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其中。
1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目前,在本专科教育阶段,国家和学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应征入伍国家资助、师范生免费教育、新生入学资助、退役士兵学费资助、勤工助学、校内奖学金、困难补助、伙食补贴、学费减免及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多元化的资助体系,资助金额也在逐年提高。
然而,在开展资助工作的过程中,在抓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却忽略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
2抓好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目前,贫困生人数在各高校比例均不小。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贫困生比例约占40%。
贫困生群体的稳定性关乎学校的稳定,从而进一步影响社会的稳定。
面对众多的贫困生,除了要在经济上和物质上给予帮助外,还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上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
慈善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
第41卷第1期2020年2月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Vol.41No.lFeb.2020慈善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时代价值王猛(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达成既定教育目标,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教育载体与教育方法,特别是要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需要。
慈善教育是一种道德教育也是一种实践教育,将其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道德人格、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实践中,可以将慈善教育融入课堂思政教育和日常思政教育,从而实现大学生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双提升.关键词:慈善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代价值中图分类号:G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219(2020)01-0093-03慈善是一种群众性的道德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2007年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曾撰写《在慈善中积累道德〉〉一文,指出“这种道德积累,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和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及公众形象,而且也有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福利与和谐,有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得到更好的弘扬,切实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11o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发表许多重要论述,提出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做人的工作,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更要突出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运用符合大学生成人成才规律、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载体与方法。
慈善本身蕴含着积极向上、与人为善、友爱互助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具有同向性、一致性。
慈善教育是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引导社会成员对慈善形成科学认知,并将同情心转化为慈善意识、激发社会成员的慈善意愿,从而引导社会成员将慈善之心转化为慈善行动的一种教收稿日期:2019-12-30基金项目: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资助项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慈善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7C28)阶段性成果。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解析
高校资助育人体系解析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同时,大量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
这样,如何更好地资助育人就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重要课题。
应该说资助育人的重点其实还就是育人,而育人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确定的工作方针之一。
目前,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以助学贷款为主的学生贷款制度;以助学为主的助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临时困难补助制度;减免学费制度。
这些制度直接从经济上帮助到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可以说国家的资助育人政策是非常好的,而现实中,许多拿了助学金的学生并没有刻苦学习、好好表现,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如何才能让助学金真正发挥资助育人的作用。
1 我国资助育人制度现状分析(1)学生贷款制度。
学生贷款制度通常有两种:即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助学贷款。
现在说到贷款通常指生源地助学贷款。
生源地助学贷款有效地缓解了学生家庭暂时的困难,有效地缓解了学生上学的压力,也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助学金制度。
助学金制度体现党和政府对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是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资助制度。
现在高校助学金覆盖面比较广,这就让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享受到这个政策。
(3)勤工助学制度。
勤工助学是指高校组织学生参加校内的助教、助研、助管、实验室、校办产业的生产活动和后勤服务及各项公益劳动,学生从中取得相应报酬的助学活动。
(4)临时困难补助制度。
(5)减免学费制度。
2 完善资助育人体系的意义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问题。
而高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证;是为维护高校乃至社会稳定,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热爱之情,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大措施。
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的责任,它将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和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公民机会均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
“精准+”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性探索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专题研究项目(2018SJSZ283);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2017JYDJ-YB0080)。
作者简介:张敏(1987—),女,河南焦作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精准资助”思想逐步进入大众视野。
这些理念的施行具有积极的育人价值。
“精准教育”作为“精准资助”相关理念的延伸,将其纳入思政育人的视野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的探索与具体化。
由此,对精准教育理念的研究以及对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
[关键词]精准教育;精准思政;教育改革[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36-0008-02“精准+”思政教育模式创新性探索①张敏(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江苏徐州221004)随着当前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教育发展方向朝着改革深化、教育现代化水平提升、个性化教育投放加强等更为精细、精准、精确的方向发展,精准思维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必然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过精准思维的重要性,提出“要对准瓶颈和短板,精准对焦、协同发力”“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对策”,要“精准把握各项改革举措”,“不断提高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1]。
在此大背景下,精准教育理念作为精准思维在教育领域的科学延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成为顺应历史和时代的选择,更将是保障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坚强基石。
本研究以精准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磨合、融合及实际实践为主要考察对象,以进一步探察“精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聚焦,剖析其中的不足和羁绊,重新审视“精准+”思政教育模式现实发展路径。
一、思政教育现存问题与限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
提高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提高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冯瑞侠【摘要】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亟待关注和突破的新课题,本文剖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的具体原因,并提出通过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性,增强贴近性,设立目标层次性,建立可量化的评价体系以及构建全员参与性等对策提高思政教育实效性。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2页(P-,66)【关键词】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对策【作者】冯瑞侠【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1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发展党的事业接班人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自十六大以来,各高校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高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位置,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执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开展了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在当前新形势下,面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深水区,各类利益矛盾凸显,社会整体呈现出价值观和价值标准多元化趋势等诸多挑战,现实环境要求青年学子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去处理和应对,与期望相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略显不足,成为亟待关注和突破的新课题。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有社会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有高校本身开展工作的方式方法方面的原因,大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不强。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教学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多数思想政治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灌输,缺少对学生身边实际案例的引用和剖析,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没有真正内化,认同感不强,运用思想政治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不强,能力较弱。
2.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不分明。
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全体学生基本采取统一的教育模式,没有充分尊重不同学生群体已经初步具有的思想基础,缺乏分层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和设计,使思政教育内容显得僵化空洞,可望而不可即,更多学生难以找到思想进步和提升的阶梯,对思政的实践行动意识大打折扣。
公安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研究
公安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路径研究
王延安;房雪峰
【期刊名称】《秦智》
【年(卷),期】2022()12
【摘要】近年来,公安院校根据上级资助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新时代资助育人新模式,完善资助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本文从多角度出发,阐述公安院校资助工作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意义,通过总结公安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分析当前公安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中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思想认识、队伍建设、渠道平台三个方面探析公安院校资助工作与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路径,旨在推进公安院校资助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页数】3页(P0067-0069)
【作者】王延安;房雪峰
【作者单位】江苏警官学院学生处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课与学生工作的融合路径研究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课与学生工作的融合路径研究
3.浅析公安院校学生资助工作与忠诚教育的有机结合
4.公安院校警务留学生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路径研究
5.大学生党建与思政课教育有效融合研究--评《大学生党建工作教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资助工作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
作者:张晓聪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7年第04期
内容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资助工作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以及具体的改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资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措施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以前的精英化教育发展为面向更多的大众,越来越多的学生享受到了更优质的教育。
国家近年来加大了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有效的保障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更是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动力,更应该看到的是,在对他们进行经济上资助的同时,还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各环节之中,努力实现经济和思想上的全面进步。
一.新形势下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资助工作虽然有条不紊的扎实开展,并获得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但还应看到的是,相关宣传手段单一,工作没有做到位,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导致社会上的知晓率不高,再加上一般都只注重资金和物质上的支持,淡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一些不和谐现象。
一方面,有些贫困生的高效资助工作存在认识错误,认为自己理应获得资助,对资助产生依赖心理,不愿参加勤工俭学活动,更不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没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自己日常生活中却不注意勤俭节约,甚至存在攀比心理,把支持他们学习的资金花费到享受上。
另一方面,还有的贫困生缺乏诚信意识,利用资助制度的漏洞,夸大甚至捏造家庭经济困难,套取不应获得的资助,还有的在毕业后缺乏责任意识,对自己的助学金贷款抛之脑后,甚至发生违约行为。
还有的贫困生自尊心较强,刻意隐瞒家庭经济状况,不愿提出资助申请,形成自尊与自卑、坚强与脆弱的不健康性格。
二.高校资助工作对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1.培育健康心理
经过调查发现,新形势下一些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不愿意接受高校资助,出现了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高校对学进行资助的过程中,应该辅以适当的思想政治教育,让这些学生以正确的态度看待学校的资助行为,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当前的物质贫困只是暂时的,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得到改善,明确资助是一种传递正能量的行为,这样才能培育出健康心理,以阳光向上的积极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2.提升责任意识
在高校资助工作中进行思政教育,让他们正确认识资助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水平。
这些贫困生将会受到社会温暖的感化,立志想让自己也成为未来的正能量传递者,这必将激发他们的努力学习意识,更牢固的掌握各种知识,以高度的责任心回馈社会。
3.强化博爱之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高校资助工作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使这些被资助学生心存感恩,在内心播撒下博爱的种子,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服务于社会,让社会充满爱,构建和谐社会。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措施
1.提升艺术性,彰显人文关怀
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实现融合,提升工作的艺术性,彰显人文关怀,实现更好的资助效果。
一方面,要在尊重学生的隐私的基础上,为学生宣传资助工作的程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公平,从而正确的看待资助工作,借助国家的优惠政策来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积极进取。
另一方面,高校资助工作分为对贫困生和优异生的资助,对于贫困生要尊重其个人意愿,采用隐性教育手段,而对于奖励资助则要努力表彰先进,实行显性教育,从而做到因人而异,区分对待,在支持他们物质生活的同时,呵护其内心,保障他们健康成长进步。
2.丰富内涵,情理育人
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强化育人意识,融入时代元素,不断丰富自身的内涵。
一方面,要立足传统,弘扬正气。
要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责任意识、感恩之心、自力更生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从而发扬美德、增进精神,传播正能量。
另一方面,要切合时代,与时俱进。
随着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做到与时俱进,增强工作的实效性,牢固把握正确的工作政治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强化实践,突出情感体验
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比较空洞,这就应该强化实践,突出情感体验,一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进社区、访贫困、助老幼,次那个人反哺社会,在行动中真正实现,精神脱贫。
另一方面,不能只看学生的说法,更应关注能否知行合一,能否通过各社会实践做到回馈社会,成为一名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总之,高校资助工作要为学生进行物质帮助的同时,还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让大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条件下不断努力进取,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田百洲,何鹏.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新校园,2015(08):67.
[2]方运纪,徐冬生.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56.
(作者单位:宿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