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PDF版)
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试题生物(附答案) (1)
铅山致远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高二生物(A)试卷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是所有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同一生物体的细胞结构和功能都相同C.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D.单细胞生物都是原核生物2.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B.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C.它们都有染色体,存在基因D.原核细胞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尔基体能分泌多种消化酶B.有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C.细胞内的酶都分布在生物膜上D.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都与物质运输有关4、层粘连蛋白分子是由一条重链(A链)和两条轻链(B1、B2链)构成的高分子糖蛋白。
作为细胞的结构成分,它含有多个结合位点,对细胞间粘连及细胞的分化等都有作用。
层粘连蛋白分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若该蛋白分子由m个氨基酸构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合成只需核糖体即可完成B.该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具有重要作用C.癌细胞膜相对正常细胞膜而言表面层粘连蛋白减少D.该层粘连蛋白分子含有的肽键数为m-35、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B. 检测试管中的梨汁是否含葡萄糖,可加入适量斐林试剂摇匀并观察颜色变化C. 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b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6、下图为人体某个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也增强B.⑤与⑥的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也相同C.细胞的衰老与死亡通常会引起人体的衰老与死亡D.虽然⑤⑥已失去分裂能力,但其细胞内的物质合成与分解仍能进行7、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带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59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 ) A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 .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 .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2、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B .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 C .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3、植物的根冠内能合成一种植物激素,并且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其作用与分生区合成的低浓度的IAA 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四个根尖可能向左弯曲生试卷第2页,共15页长的是( )A .AB .BC .CD .D4、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 .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 过程C .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 .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5、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若A 代表人体下丘脑,a 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 、c 可分别代表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 .若A 代表棉铃虫种群,a 为诱捕雄虫,则b 、c 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C .若A 代表草原,a 为过度放牧,则b 、c 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 .若A 代表人体B 淋巴细胞,a 为抗原刺激,则b 、c 可分别代表抗体和记忆细胞6、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 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 1+B 1+C 1+A 2+B 2+C 2+D 2)B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 .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 2+B 2+C 2)D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7、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 .图中A 、B 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 .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8、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 ) A .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 B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 C .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 D .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9、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列 生物体 A B C D E有机汞浓度(ppm ) 0.05 7试卷第4页,共15页0.51 68 0.39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应是( )A .D→B→C→E→AB .C .D .A→E→C→B→D10、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B .在图中D 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在图中C 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 .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11、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 .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 .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 .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D .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 B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 C .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如大肠杆菌 D .能量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13、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 .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C .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D .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14、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 .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 1到时间t 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 .时间t 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 .时间t 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15、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ab 段和be 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B .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C .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D .饭后和饥饿时胰髙血糖素的含量变化试卷第6页,共15页16、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 4时间点防治最好B .t 3~t 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 .t 2~t 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 .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17、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 A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 .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 C .蒲公英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公路边 D .白杨树在路旁每隔5米栽种一株18、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 .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 .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19、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a ,则背光侧为bB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C .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D .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 ,则远地侧为d20、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有( )项 ①体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 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 主要攻击人体的T 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 A .三 B .四 C .五 D .六21、如图所示为人体免疫调节过程简图,其中Ⅰ~Ⅵ分别指代不同的细胞,M 、N 表示两种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 )A .图中M 、N 分别表示淋巴因子和抗体,两者与酶一样可反复利用B .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Ⅱ、Ⅵ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C .图中Ⅱ、Ⅳ、Ⅵ都具有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其中Ⅳ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D .图中Ⅲ诱导靶细胞的死亡与细胞的衰老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22、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参与其它生命活动.如图是下丘脑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试卷第8页,共15页A .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激素⑥不仅作用于组织,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B .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C .若用图示表示水盐调节,则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在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D .若用图示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23、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 +浓度分别是140mmol/L 和5mmol/L .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K +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 +流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过程中,K +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B .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 +的浓度差会缩小C .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 .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24、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检测到b 、d 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B .兴奋由c 传递到e 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 .如果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 .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25、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为: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 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 ),在突触间隙中,NE 将发生如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A .此种突触处可发生兴奋的双向传递B .NE 是一种神经递质,其释放过程需能量C .NE 作用于突触前膜后抑制NE 释放属于反馈调节D .NE 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26、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 .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C .若⑧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D .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效应T 细胞等27、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 ) A .体液调节 B .神经调节 C .激素调节 D .内分泌调节28、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 、a 和B 、b 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卷第10页,共15页A .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 .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 .⑤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D .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29、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C .基因型Aa 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 基因的频率大于a 基因的频率D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30、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 .是否形成新的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 .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 .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3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 ﹣RARa ,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 .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引起的B .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C .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 结构D .“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32、下列关于育种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 1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新品种B .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 2代后,对所需表现型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C .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 .基因工程育种时,目的基因嵌入运载体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导致基因突变33、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 .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 .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 .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34、人体的体液是指( )A .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 .细胞内液和血液C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 .血浆、组织液、淋巴35、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rray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第II 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题型注释)36、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1)图1所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 ;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 .(2)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按10%的传递效率进行能量流动,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这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 万千焦.(3)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其仍按10%能量流动,其他生物量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计算人类干预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 万千焦.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 倍.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 .(4)在图2所示的食物网中,a 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若使鸟体重增加x ,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y ,那么x 与y 的关系式可表示为 .37、近年来糖尿病患病几率明显增加,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1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糖皮质激素对调节血糖也有重要作用,它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其调节作用的机理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1)图1中①表示的物质是 .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结构②活动加强,据图分析,影响②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和结构有ATP 、 .(2)由图2可知,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后需要与 结合,才能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过程.这些特异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使分泌抗体的 细胞的生成受抑制,从而抑制 免疫的功能;另一方面会导致血糖 .(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 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 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 (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 病.在临床中 (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4)如果将正常胰岛B 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l/L 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 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 .38、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1)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 ①激素甲代表的是 .②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 .(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 .39、玉米籽粒的黄色(A )对白色(a )为显性,非糯性(B )对糯性(b )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 . (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 ;对获得的幼苗用 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 (一致、不一致).(3)已知基因A 、a 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 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 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证明A 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③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参考答案1、D2、A3、B4、D5、B6、C7、C8、B9、C10、B11、C12、13、B14、D15、D18、C19、B20、B21、A22、A23、A24、C25、A26、B27、A28、D29、B30、D31、C34、C35、D36、(1)生产者和消费者热能(2)1.11(3)0.57 2 下降(4)y=20ax+5x37、(1)胰岛素胰岛素(的浓度)、胰岛素受体(的数目)(2)受体浆(效应B)体液升高(3)Ⅰ型自身免疫Ⅱ型(4)胰岛B细胞能直接感受血糖含量的变化而调节胰岛素的分泌38、(1)①生长素②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2)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②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③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39、(1)蓝色:棕色=1:1(2)AB、Ab、aB、ab 秋水仙素一致(3)①缺失②黄色:白色=1:1 ③同源染色体④黄色:白色=2:3【解析】1、试题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解:脊椎从胸部折断阻断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路径,痛感需要传递到大脑才可感觉,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但脊髓反射还存在,膝跳反射由脊髓控制,所以膝跳反射存在.故选:D.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2、试题分析:1、基因重组: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B、基因重组不能形成新基因,但能形成多种基因型,B正确;D、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是一种可遗传变异,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3、试题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如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根冠内能分泌的一种激素,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与分生区分泌的低浓度IAA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因为云母片能阻断激素的运输,所以B图中右侧根冠不能将根冠内分泌的激素上传.由于该激素与分生区分泌的低浓度IAA的作用相反,所以使右侧生长快,因此根尖向左弯曲.故选:B.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4、试题分析:图示为神经、体液调节过程,AB和AC过程为神经调节,内分泌腺相当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解:A、饭后血糖升高时,可以通过传入神经传给下丘脑,再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A正确;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存在反馈调节,所以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B正确;C、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调节途径可以为:“寒冷刺激→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肾上腺→肾上腺素”,C正确;D、人的手被针刺时,通过神经调节,使手缩回,过程为:“针刺激→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有关肌肉”,D错误.故选:D.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5、试题分析:血糖浓度降低时,会刺激下丘脑,促进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诱捕雄虫会破坏棉铃虫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导致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解:A、血糖浓度降低时,会刺激下丘脑,促进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A错误;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B正确;C、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D错误.故选:B.考点:种群的特征;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6、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能量流动特点为单向,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级,再依次流向后面。
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九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一、选择题(共60分)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在根本上加以解释的是()A.遗传和变异的原因 B.人工选择C.生存斗争D.生物的适应性2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B.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C.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基因频率的改变D.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3由于某种原因使某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皮颜色变成了灰白色。
多年以后,使该森林中不同颜色昆虫的数量发生了变化。
下图中能恰当表达这一变化的是()4下列对基因工程中限制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限制酶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B.一种限制酶可以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限制酶能在不同切点切割DNA分子D.所有限制酶的切点都相同5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植物的示意图。
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②的构建需要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 聚合酶参与B .③侵染植物细胞后,重组Ti 质粒整合到④的染色体上C .④的染色体上若含抗虫基因,则⑤就表现出抗虫性状D .⑤只要表现出抗虫性状就表明植株发生了可遗传变异6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 )A .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往往从F 1自交后代中可筛选出符合人类需要的优良品种B .基因重组有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C .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D .用二倍体植物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株7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病小麦――→①F 1――→②雄配子――→③幼苗――→④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A .过程①可使育种所需的优良基因由亲本进入F 1B .过程②为减数分裂C .过程③是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幼苗D .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8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 A .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B.育种周期短,加快育种的进程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D.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9下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Ⅰ表示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组成4个染色体组B.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C.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D.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10如下图为一个遗传病的系谱图,3号和4号为异卵双胞胎,对该病的分析正确的是()A.该遗传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1号和2号基因型相同C.3号和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D.3号和4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91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B.基因全部位于细胞核中C.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D.基因是DNA上任意一个片段12用灰果蝇和纯系的黄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请指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B.黄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C.灰色基因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D.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13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带解析)
试卷第1页,共13页绝密★启用前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门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带解析)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58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B .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C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D .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作用2、图为城市生态系统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营养结构由3个营养级组成B .流经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C .自我调节能力小,抵抗力稳定性低D .通过单向的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试卷第2页,共13页3、如图是某稻一萍一鱼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部分示意图,其中数字表示能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代表第一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释放的全部能量B .②代表被第二营养级生物摄人的能量C .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图中的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水稻和红萍的分层分布主要由光照决定,这种结构能提高群落的光能利用率4、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代表生产者,5可以代表化能合成作用B .碳元素在①、②、③、④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C .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D .①、②、③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在群落和环境之间循环5、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B .人类活动可以使自然演替的速度改变,而演替方向不一定会改变C .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 .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试卷第3页,共13页6、在调查某林场松鼠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λ),并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据此图分析得到的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前4年该种群数量基本不变,第5年调查的年龄组成可能为衰退型B .第4到第8年间种群数量在下降,原因可能是食物的短缺和天敌增多C .第8年时种群数量最少,第8到第16年间种群数量增加,且呈“S”型曲线增长D .如果持续第16到第20年间趋势,后期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较,可能偏小的是( ) 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校园老鼠的种群密度时,部分老鼠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B .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装置上的电灯 C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压线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D .酵母菌计数时,从静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底部取样统计8、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2年 第4年 第6年 第8年 第10年 第12年 第14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试卷第4页,共13页1.20 0.03A .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 .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 .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上表中的数据D .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9、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 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B .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C .d 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 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 .b 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 组使用了高浓度生长素溶液10、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小麦幼苗,能使植株增高和增产B .将促进根生长的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该植物的芽,不一定表现为促进生长C .细胞分裂素促进叶片细胞的分裂,延缓叶片衰老D .乙烯存在于多种植物组织,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发育11、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 A .除了扦插枝条以外,其他实验条件均要相同B .预实验中要设置清水(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的对照组,正式实验中则不需要C .每根枝条上要有芽,且数目相同,观察指标可以是单位时间内每根枝条的生根数目D .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产生的生根效果可能相同试卷第5页,共13页12、如图所示为生长素浓度与植物生长的关系,P 点和Q 点可分别表示( )A .幼苗横放时根弯曲的近地和远地侧B .幼苗横放时茎弯曲的远地和近地侧C .胚芽鞘向光弯曲时尖端下部的向光和背光侧D .具有顶端优势植株的顶芽和侧芽处13、将一玉米幼苗固定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温、湿度适宜且底部有一透光孔的暗室内,从如图所示状态开始,光源随暗室同步缓慢匀速旋转,几天后停止于起始位置,此时,幼苗的生成情况是( )A .根水平生成,茎向上弯曲B .根水平生成,茎向下弯曲C .根向下弯曲,茎向上弯曲D .根向下弯曲,茎向下弯曲14、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箭头指示的甲、丁时刻为疫苗注射时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 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以发挥作用B .甲与丁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A 、B 两种抗体由不同的浆细胞产生C .A 、B 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可能有差异D .丙时间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甲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15、将小鼠依次置于25℃、0℃、25℃的环境中,在每一温度条件下均生活15min ,从开始到结束,每隔bmin 测一次皮肤血流量和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共测9次,测量结果(相对值)如表(假设测量过程不影响小鼠相应的生试卷第6页,共13页理反应).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表中指标A 、B 、C 依次为皮肤血流量、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含量B .实验中A 先增加,B 后增加,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这属于分级调节C .当小鼠从25℃环境移到0℃环境中时,此时的体温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D .根据实验数据,可推测出13min 时小鼠的产热速率大于26min 时小鼠的产热速率16、实验室内有一群基因突变的老鼠,这些老鼠只要按时喂食并且不让它们运动,它们就能维持正常,当它们进食后,它们的血糖浓度会轻微上升,然后下降至一个恒定状态;然而只要让老鼠运动或禁食一餐,它们的血糖浓度就会迅速下降进而昏迷.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小鼠饥饿或禁食时首先被利用的是肝糖原,其后是脂肪B .糖类分解释放的能量的主要贮存形式是ATPC .胰岛A 细胞中胰高血糖素基因缺失D .该小鼠体内细胞可能缺乏胰高血糖素的受体17、如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甲、乙表示器官,a 、b 表示相应激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肝脏、胰岛B .激素a 和激素b 的关系是协同作用C .激素b 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 .激素b 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 的分泌试卷第7页,共13页18、图为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方框甲、乙代表神经中枢,宇母表示神经结构.当手被尖物刺痛时,手缩回来后并产生痛觉.对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图中A 为效应器,E 为感受器B .图中A 可代表缩手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C 可代表缩手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 C .由图可判定C 中兴奋可传至甲D .由甲发出的传出神经纤维末端释放的神经递质可引起乙的抑制19、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电流计A 1和A 2的两极a 、c 、d 、e 分别接在神经纤维外膜上,〇代表神经元细胞体,<代表神经末梢,且ab=bc 、ac=de .在b 、f 两点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下列关于电流计偏转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在b 点刺激时,A 1偏转两次,A 2偏转一次 ②在b 点刺激时,A 1不偏转,A 2偏转两次 ③b 点刺激时,A 1不偏转,A 2偏转一次 ④在f 点刺激时,A i 不偏转,A 2偏转两次 ⑤在f 点刺激时,A 1不偏转,A 2偏转一次 ⑥在f 点刺激时,A 1、A 2各偏转两次.A .①④B .②④C .②⑤D .③④20、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B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C .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合成不一定都是在粗面内质网上进行的D .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21、血液中K +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试卷第8页,共13页A .兴奋在传人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B .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C .传出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对K +的通透性增大D .传出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22、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 ) A .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 B .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 C .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 D .病毒侵入机体时,抗体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2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腹泻引起消化道中的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B .引起人体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在下丘脑C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引起垂体合成、释放抗利尿激素D .不同激素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而拮抗作用则不利于稳态的维持24、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 .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下降、③处的渗透压上升C .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尿素、水等D .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 相对稳定25、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以下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小肠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所经历的内环境依次是组织液、血浆 B .血液红细胞中的02进入肝细胞至少要经过4层细胞膜结构C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突破第一、二两道防线后进入宿主细胞的流感病毒结合D .家兔静脉注射5%的NaCl 溶液后,进人体液的Na +﹣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试卷第9页,共13页26、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可特异性地识别、吞噬外来抗原,并通过溶酶体对抗原进行加T 和处理B .T 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特异性的作用于免疫细胞,并加强免疫细胞的功能C .B 细胞、T 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效应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都缩短D .在细胞外液中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最终被吞噬细胞吞噬属于体液免疫27、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B .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C .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D .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试卷第10页,共13页…………订…………○订※※线※※内※※答※※题※※…………订…………○第II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题型注释)28、图1中A图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B图是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图2表示草原上两类动物(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注:图1中a、a l、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1)图1中,本年度流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初级消费者中被次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用图中的字母表示)(2)图2中,能量从植食动物流向肉食动物的传递效率为(用序号表示);人们在圈养某种植食动物时,一般需要提高食物的利用率即(用序号表示).(3)气温逐渐降低时,若⑥保持不变,恒温动物的⑦/⑥将(填“升高”、“不变”或“降低”)(4)在该草原中若存在图3的食物网,其中a表示鸟的动物性食物所占比例,若要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量为y,x与y的关系可用柱形图表示,则a为.29、为了研究早餐质量对学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影响,选取40名健康学生志愿者,按平时早餐习惯分成不进早餐组、高糖(非葡萄糖)组、高脂高蛋白组和均衡营养组,按组别给予相应早餐,并分别于空腹(餐前)和餐后1、2、3小时取静脉血检测血糖浓度和胰岛素含量,实验期间不食用其他食物,实验结果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不进早餐组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等状况,主要原因是(2)高脂高蛋白组胰岛素浓度较高,说明血液中的脂肪酸和氨基酸能 胰岛素的分泌. (3)若餐后l 小时取血的同时收集尿液进行尿糖含量检测,不进早餐组(A )、高糖早餐组(B )和高脂高蛋白早餐组(C )的检测结果最可能的是 (从下列序号中选). ①A=B=C ②A <B=C ③A <C <B(4)预测 组胰高血糖素上升最快,原因是 .(5)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调节过程与胰岛B 细胞上的相关受体有关,在该过程中,相关受体识别的物质有 (填序号).①甲状腺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 ③胰岛素 ④神经递质.30、图中,图1为动物生命活动调节部分过程示意图,图2表示刺激图1的a 点后,兴奋传至b 点的膜电位变化.分析并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的下丘脑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的功能.(2)在图1中的a 处给予适宜的刺激后,在图2中的c 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 (3)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等都无影响,则导致兴奋不能传导的原因最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 .由此可见,细胞膜具有 的功能. (4)若摘除动物的甲状腺,图l 中毛细血管中物质甲的量将会 (填“增多”或“减少”);注射较多的甲状腺激素,会抑制图1 中的活动.(5)当动物失水过多时,图1中的下丘脑细胞分泌的 增多,由垂体释放,作用于 ,促进对水的重吸收.31、如图1是人体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A 、B 、C 、D 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主要由图中的 组成(填序号);D 的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 (填序号).②与①相比,成分中明显减少的物质是 .(2)④的流动受到阻碍,人体将会出现 现象.上述液体都存在溶液渗透压,其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的 .(3)尝试构建人体肝脏内血浆、组织液、成熟红细胞内液间O 2、CO 2扩散的模型(说明:①在图2图形框间用实线箭头表示O 2,用虚线箭头表示CO 2.②不考虑CO 2进入成熟红细胞内液.) .32、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1)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 ①激素甲代表的是 .②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 .(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 .生了乙烯,从而.参考答案1、C2、C3、D4、C5、C6、C7、B8、D9、D10、C11、A12、D13、B14、A15、B16、C17、D18、D19、C20、A21、B22、D23、B24、D25、C26、B27、A28、(1)b+c+d+e c1(2)⑥÷②×100% ②÷①(3)降低(4)0.0729、(1)血糖浓度降低,能量供应不足(2)促进(3)①(4)不进早餐血糖浓度过低,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增强(或胰岛素浓度过低,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弱)(5)①④30、(1)分泌激素(2)外负内正(3)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换(4)增多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5)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31、(1)①②④②④蛋白质(2)组织水肿溶质微粒的数目(3)32、(1)①生长素②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2)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②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③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解析】1、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三大功能是: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根据各个功能的特点解题.解:A、分解者的作用是将有机物转换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所以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A正确;B、物质流是循环的,能量流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流往往是双向的,B正确;C、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一般来讲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但是也有些能量人不可以直接利用,只有通过食物链来利用,这样可能导致营养级变多,很多时候营养级多,人可利用的能量反而会变多.比如人不能吃草,所以不能利用其能量,但可以养牛,牛可以为人提供能量,C错误;D、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可通过内部的信息流调节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使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正确.故选:C.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2、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金字塔的分类:(1)能量金字塔,是以单位时间内,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所获得的能量数值为指标绘制成的金字塔.(2)生物量金字塔,将每个营养级现存生物的有机物质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量金字塔.(3)生物数量金字塔,将每个营养级现存个体数量用面积表示,由低到高绘制成图,即为生物数量金字塔.不同生态系统中金字塔会出现倒置的情况.解:A、图示的是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不是能量金字塔,营养结构中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或许更多,A错误;B、由于城市生态系统中耕地较少,生产者中能提供食物的较少,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能量由外界有机物输入较多,流经系统的总能量大于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B错误;C、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物种组成较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自我调节能力弱,C正确;D、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错误.故选:C.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3、试题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②表示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能.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解:A、①表示生产者即第一营养级呼吸作用以热能散失的能量,A错误;B、②表示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即初级消费者的同化能,B错误;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及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生物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为该生态系统全部组成成分,C错误;D、图示水稻和红萍的垂直分层主要由光照决定,这种结构能提高群落的光能利用率,D正确.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4、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①是生产者,②是消费者,③是分解者,④是无机环境,5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7是呼吸作用.解:A、由题意分析已知①是生产者,5是呼吸作用,6是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A 错误;B、碳元素在①、②、③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而它们与④之间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的,B错误;C、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所以在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①生产者,C正确;D、①、②、③中含有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在生物之间传递,D错误.故选:C.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5、A、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研究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正确;B、人类活动可以使自然演替的速度改变,而演替方向不一定会改变,B正确;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还会向着更适应环境变化,C错误;D、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
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共40分,1-30题每题1分,31-35每题2分)1.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2.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4.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5.下列关于育种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1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新品种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2代后,对所需表现型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C.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基因工程育种时,目的基因嵌入运载体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导致基因突变6.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引起的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7.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是否形成新的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9.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⑤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D.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10.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A.体液调节B.神经调节C.激素调节D.内分泌调节1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C.若⑧表示垂体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⑧分泌量增加D.若⑥表示某抗原入侵,则不能识别该抗原的细胞有浆细胞、效应T细胞等12.某种突触传递兴奋的机制为: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引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简称NE),在突触间隙中,NE将发生如图所示的结合或摄取.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A.此种突触处可发生兴奋的双向传递B.NE是一种神经递质,其释放过程需能量C.NE作用于突触前膜后抑制NE释放属于反馈调节D.NE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将引发后膜电位变化13.如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都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可以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传递到e时,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如果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因为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14.某哺乳动物处于静息状态的神经元内、外K+浓度分别是140mmol/L和5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K+排出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K+流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过程中,K+排出细胞是主动运输,流入细胞是被动运输B.该过程表明,神经元兴奋时,膜两侧K+的浓度差会缩小C.该过程表明,神经元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神经元细胞膜外侧,兴奋部位比未兴奋部位的电位低15.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参与其它生命活动.如图是下丘脑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激素⑥不仅作用于组织,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B.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C.若用图示表示水盐调节,则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在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D.若用图示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16.如图所示为人体免疫调节过程简图,其中Ⅰ~Ⅵ分别指代不同的细胞,M、N表示两种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有()A.图中M、N分别表示淋巴因子和抗体,两者与酶一样可反复利用B.由造血干细胞形成的Ⅱ、Ⅵ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有所不同C.图中Ⅱ、Ⅳ、Ⅵ都具有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其中Ⅳ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D.图中Ⅲ诱导靶细胞的死亡与细胞的衰老死亡均属于细胞凋亡的范畴1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有()项①体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来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三B.四C.五D.六18.如图表示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a,则背光侧为bB.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作物的作用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D.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19.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操作错误的是()A.将适量干酵母放入装有一定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锥形瓶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B.将培养液振荡摇匀后,用吸管从锥形瓶中吸取一定量的培养液C.在血球计数板中央滴一滴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并用滤纸吸去边缘多余培养液D.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中央,待酵母菌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20.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蒲公英像星星一样点缀在公路边D.白杨树在路旁每隔5米栽种一株21.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如乙为农作物害虫,t4时间点防治最好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死亡率大于出生率D.甲、乙两种群肯定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由强→弱22.如图表示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以下关于导致ab段和be段变化的相应叙述不正确的是()A.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时体温的变化B.口渴和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含量的变化C.在寒冷的室外和进入温暖室内时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D.饭后和饥饿时胰髙血糖素的含量变化23.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环境温度为25℃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下降到10℃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24.如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C.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C.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如大肠杆菌D.能量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26.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A.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C.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D.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27.请根据某生态系统中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曲线表示甲乙间为捕食关系,其中乙是被捕食者B.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若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越强,则曲线的振幅越大28.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所列生物体 A B C D E有机汞浓度(ppm) 0.05 7 0.51 68 0.39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应是()A.D→B→C→E→A B.C.D.A→E→C→B→D29.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30.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31.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流入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为(A2+B2+C2)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2.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糖浓度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下降C.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抵抗力稳定性提高D.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抗体和记忆细胞33.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C.如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8种D.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生育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34.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饭后血糖升高时,人体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途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完成H过程C.人在寒冷的条件下,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D.当人的手被针刺时,可以通过“内外刺激→A→C→D→F”,使手缩回35.植物的根冠内能合成一种植物激素,并且能主动地向根尖的伸长区运输;其作用与分生区合成的低浓度的IAA的作用相反,与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有关.若对玉米根冠做以下四种处理,请根据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特点判断四个根尖可能向左弯曲生长的是()A.A B.B C.C D.D二、简答题(共50分)36.玉米籽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两对性状自由组合.请回答:(1)已知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若用碘液处理杂合的非糯性植株的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2)取基因型双杂合的黄色非糯性植株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其基因型为;对获得的幼苗用进行处理,得到一批可育的植株,这些植株均自交,所得籽粒性状在同一植株上表现(一致、不一致).(3)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①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②为了确定植株甲的A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证明A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③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籽粒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分离.④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籽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37.某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1)如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图分析:①激素甲代表的是.②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的作用是.(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生了乙烯,从而.38.近年来糖尿病患病几率明显增加,人类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十分复杂,下图1是Ⅰ型、Ⅱ型两种糖尿病部分发病机理示意图;糖皮质激素对调节血糖也有重要作用,它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其调节作用的机理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1)图1中①表示的物质是.正常情况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结构②活动加强,据图分析,影响②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和结构有ATP、.(2)由图2可知,糖皮质激素进入细胞后需要与结合,才能进一步启动基因表达过程.这些特异基因表达后,一方面使分泌抗体的细胞的生成受抑制,从而抑制免疫的功能;另一方面会导致血糖.(3)研究发现某抗原的结构酷似胰岛B细胞膜的某结构,则因该抗原刺激机体后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攻击胰岛B细胞而导致的糖尿病属(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该疾病属于病.在临床中(填Ⅰ型或Ⅱ型)糖尿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4)如果将正常胰岛B细胞分别接种于含有5.6mmol/L葡萄糖(低糖组)和16.7mmol/L葡萄糖(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进行检测,高糖组释放胰岛素多.此结果说明.39.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1)图1所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有;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2)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按10%的传递效率进行能量流动,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这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万千焦.(3)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其仍按10%能量流动,其他生物量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计算人类干预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万千焦.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倍.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4)在图2所示的食物网中,a表示动物性食物所占的比例,若使鸟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式可表示为.2015-2016学年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40分,1-30题每题1分,31-35每题2分)1.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解答】解:A、消化道不是体液,A错误;B、血液不属于体液,B错误;C、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共同组成体液,C正确;D、血浆、组织液、淋巴是细胞外液,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对应相关概念关系理解是解题的关键.2.某人的脊髓从胸部折断后,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考点】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解答】解:脊椎从胸部折断阻断了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路径,痛感需要传递到大脑才可感觉,所以针刺足部无感觉;但脊髓反射还存在,膝跳反射由脊髓控制,所以膝跳反射存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传导和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1、基因重组: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解答】解: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错误.B、基因重组不能形成新基因,但能形成多种基因型,B正确;D、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是一种可遗传变异,C正确;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重组的意义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属于中档题.4.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或重复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基因突变的特征.【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的互换,属于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图②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片段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图③为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可能是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缺失或重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A、图①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发生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图②的交换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间,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A错误;B、图③的碱基对发生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C、图④中弯曲的部位表示在其同源染色体上没有配对的片段,上面的一条染色体比下面的长,可能是上面的染色体重复了一段,或下面的染色体缺失了一段,C正确;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所以图中4种变异都能够遗传,D 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下列关于育种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1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新品种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2代后,对所需表现型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C.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基因工程育种时,目的基因嵌入运载体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导致基因突变【考点】转基因技术;杂交育种.【分析】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解答】解:A、通过杂交将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然后可通过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该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A正确;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获得F1代后,让F1代雌雄相互交配获得F2代,F2代可通过测交获得纯合子,B正确;C、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过程属于无性繁殖,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故只要出现所需要性状即可留种,C正确;D、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D.。
湖北省荆门市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荆门市2015~2016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卷上。
1.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以下有关内环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小肠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所经历的内环境依次是组织液、血浆B.血液红细胞中的02进入肝细胞至少要经过4层细胞膜结构C.浆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突破第一、二两道防线后进入宿主细胞的流感病毒结合D.家兔静脉注射5%的NaCl溶液后,进人体液的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2.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三者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处的渗透压下降、③处的渗透压上升C.①中含有的成分有:血浆蛋白、抗体、神经递质、尿素、水等D.无氧呼吸产生并释放到①中的乳酸由缓冲物质中和,以维持内环境pH相对稳定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腹泻引起消化道中的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B.引起人体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在下丘脑C.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会引起垂体合成、释放抗利尿激素D.不同激素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而拮抗作用则不利于稳态的维持4.下列各项中,不可能造成组织水肿的是A.摄入蛋白质不足,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下降B.患有肾小球肾炎,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C.花粉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浆蛋白渗出D.病毒侵入机体时,抗体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5.血液中K+浓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兴奋在传人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B.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增大C.传出神经元兴奋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D.传出神经元兴奋时其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的神经递质6.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
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共40分,1-30题每题1分,31-35每题2分)1.人体的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和消化液B.细胞内液和血液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D.血浆、组织液、淋巴2.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3.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能够产生多种基因型C.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的过程中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基因重组4.下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②都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中的缺失C.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中的缺失或增加D.图中4种变异能够遗传的是①③5.下列关于育种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在植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1代后,可以采用不断自交选育稳定遗传新品种B.在哺乳动物杂交育种中到了F2代后,对所需表现型采用测交鉴别选出纯合个体C.如果是用植物的营养器官来繁殖的,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留种D.基因工程育种时,目的基因嵌入运载体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导致基因突变6.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其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引起的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7.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是否形成新的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8.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B. 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 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9. 图中甲、乙表示两个水稻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B.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C.⑤过程的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D.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10.给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人进行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二氧化碳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这主要是利用什么调节的原理? (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激素调节D. 内分泌调节11.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解析》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2.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都通过燃烧返回大气B.只能最终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食物中有机物里的碳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3.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与体细胞的相同,该切片取自()A.人的原肠胚B.牛的卵巢C.绵羊的肝脏D.家兔的胚胎4.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精子⑤精原细胞⑥受精卵.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⑤⑥5.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6.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两者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次是()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B.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7.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其原因是()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B.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C.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D.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主要进行无性生殖8.图中属于次级卵母细胞继续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平均分配示意图的是()A.B.C.D.9.血友病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疾病.下列有关血友病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母亲是携带者,儿子患病的概率为50%B.儿子患病,母亲可能正常C.母亲患病,女儿一定患病D.父亲正常,女儿患病的概率为010.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和RNA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B.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样的C.AGCTGA既可能是DNA的碱基序列,也可能是RNA的碱基序列D.mRNA的碱基序列,取决于DNA的碱基序列,同时又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11.下列关于染色体与DNA关系的叙述,确切的是()A.染色体、DNA都是遗传物质B.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C.不同生物中,染色体上具有的DNA数量不同D.DNA在细胞中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12.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13.能将小白鼠致死的肺炎双球菌的类型是()①R型活细菌②S型活细菌③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④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4.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甲组噬菌体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乙组噬菌体保温时间过长.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A.甲组的上清液中无放射性B.甲组的沉淀物中有较强的放射性C.乙组的沉淀物中无放射性D.乙组的上清液中有微弱的放射性15.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发现了遗传因子和传递规律并推测其在染色体上B.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DNA双螺旋结构,提出DNA结构中A与T、G与C配对C.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D.萨顿发现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16.下面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每个双链DNA分子通常都会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且每个DNA分子的碱基数=磷酸数=脱氧核糖数B.每个核糖上均连接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且DNA分子中G与C碱基对含量较高,其结构稳定性相对较大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若含有40个胞嘧啶,就一定会同时含有40个鸟嘌呤17.甲生物核酸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A.蓝藻、变形虫B.T2噬菌体、豌豆C.硝化细菌、绵羊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18.DNA复制、转录、和翻译后形成的产物分别是()A.DNA、RNA和蛋白质B.DNA、RNA和氨基酸C.RNA、DNA和核糖D.RNA、DNA和蛋白质19.遗传物质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生物性状.下列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B.由A病毒的RNA与B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细胞并增殖出完整的A病毒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能产生完整的T2噬菌体D.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菌落20.一匹家系不明的雄性黑马与若干纯种枣红马杂交,生出20匹枣红马和25匹黑马,这说明()A.雄性黑马也是纯合子B.黑色为隐性性状C.枣红色是隐性性状D.说明不了什么21.下列关于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确认两个基因是相同基因的依据是两者具有相同的碱基排列顺序B.真核生物细胞和原核生物中都有基因存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有基因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绿色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基因存在于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D.豌豆中控制高茎的基因和控制矮茎的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22.正常男性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子中的哪一项是完全相同的()A.基因种类B.基因数目C.染色体种类D.染色体数目23.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是()A.碱基对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B.甲型H1N1病毒的遗传物质中只含有C、H、O、N元素C.T2噬菌体内,由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共有6种D.生物体所有DNA分子的转录和翻译是同时同地进行的24.遗传信息和遗传密码分别位于()A.DNA和信使RNA上B.DNA和转运RNA上C.信使RNA和转运RNA上D.染色体和基因上25.能全面反映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是()A.DNA复制和转录B.转录和翻译C.复制和翻译D.复制,转录和翻译26.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在女性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②同种生物个体间的DNA分子完全相同③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④一个DNA分子可以体现所有性状⑤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⑤27.合成一条含1000个氨基酸的多肽链,需要转运RNA的个数,信使RNA上的碱基个数和双链DNA上的碱基对数至少依次是()A.1000个、3000个和3000对B.1000个、3000个和6000对C.300个、300个和3000对D.1000个、3000个和1500对28.下列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些生物中的RNA具有催化作用B.转运RNA上的碱基只有三个C.RNA含有4种碱基D.RNA也可以作为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29.把兔子血红蛋白的信使RNA加入到大肠杆菌的提取液中,结果能合成出兔子的血红蛋白,这说明()A.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B.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很简单C.兔血红蛋白的合成基因进入大肠杆菌D.兔子的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的蛋白质合成30.鉴别一株黄色子叶的豌豆是否为纯合子,最简单的方法是()A.杂交B.自交C.测交D.观察性状31.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C.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D.蛋白质的功能之一是可以表达性状32.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可能是()A.DNA→DNA B.RNA→RNA C.DNA→RNA D.蛋白质→RNA33.DNA的解旋发生在()A.复制时B.转录时C.复制和转录时D.翻译时34.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C.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D.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35.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36.水稻的有芒和无芒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性状显隐关系的是()①有芒×有芒→有芒②有芒×有芒→有芒215+无芒70③有芒×无芒→有芒④有芒×无芒→有芒101+无芒97.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二、非选择题(共54分)37.利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原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图一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下图二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量流动图解(能量单位为:J/cm2a).请回答:(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2)图一中A代表,B表示.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3)图二中A代表.图二中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J/cm2a,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4)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38.下列各图表示某雄性动物细胞分裂的一组图象,请据图回答:(1)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条,该动物可以形成种类型的精子.(2)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是图,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是图.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图.(3)图B的细胞有个四分体,图C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图D的细胞经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名称是.(4)A细胞有条染色体,有个DNA分子,有个染色体组,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5)此5个细胞发生的先后顺序可能是.39.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是DNA片段的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结构.(2)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结构.(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和交替连接的.(4)连接碱基对的化学键是,碱基配对的方式为:与配对;与配对.(5)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5].40.下面表示蜘蛛的丝腺细胞合成蛛丝蛋白的部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该图表示的过程称为,图中4的结构名称是,该过程的模板是[](填名称).(2)转录主要是在中进行的,它是以为模板合成的过程;(3)根据图并参考下表分析:[1]上携带的氨基酸是,这个氨基酸与前面的氨基酸是通过反应连接在一起的.氨基酸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色氨酸密码子GCA ACU CGU UGGGCG ACC CGCGCC ACA CGAGCU ACG CGG(4)在物质3合成过程中,与其DNA模板链上碱基A相配对的碱基是.(5)一个信使RNA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同时进行多肽链的合成,因此少量的信使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6)在丝腺细胞中,与蛛丝蛋白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是.41.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相关问题.已知果蝇的暗红眼由隐性基因(r)控制,但不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r)是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并预测调查结果.方案:(1)寻找暗红眼的果蝇进行调查,统计.结果:(2)①,则r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②,则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③,则r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2015-2016学年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示范高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6小题,每小题1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的输入和散失【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2)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A正确;B、生态系统的稳态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方式进行的,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稳定,B正确;C、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D、一切生命活动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没有能量的输入也就没有生命和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相对稳定阶段,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掌握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只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都通过燃烧返回大气B.只能最终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食物中有机物里的碳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对比分析法;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物质循环指的是C、H、O、N、P、S元素不断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解答】解:A、物质循环能通过生产者进入生态系统,但不一定是通过燃烧返回大气,A 错误;B、物质循环中的碳循环可以经过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或燃烧返回无机环境,B错误;C、从物质循环的观点看人体中的碳元素,究其根源是来自生产者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中的碳,C错误;D、物质循环具有循环性和全球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与体细胞的相同,该切片取自()A.人的原肠胚B.牛的卵巢C.绵羊的肝脏D.家兔的胚胎【考点】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分析】由题意知,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一半的细胞为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内染色体数2倍的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则该动物组织切片中既有有丝分裂又有减数分裂.【解答】解:A、人的原肠胚属于体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可为体细胞的两倍,A错误;B、该动物组织切片中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能进行减数分裂,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说明能进行有丝分裂,故该组织切片一定来自动物的性腺,如牛的卵巢,B正确;C、绵羊的肝脏属于体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可能为体细胞的2倍,但不能进行减数分裂,C错误;D、家兔的胚胎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体细胞的2倍,但不能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特定,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才会减半,而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会加倍.4.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体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③次级卵母细胞④精子⑤精原细胞⑥受精卵.A.①②⑤B.①②⑥C.①②③④D.①②⑤⑥【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它们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性母细胞及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不含同源染色体,其他细胞均会同源染色体.【解答】解:①体细胞中虽然未发生联会等现象,但是存在同源染色体,①正确;②初级精母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离现象,存在同源染色体,②正确;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卵母细胞不含同源染色,③错误;④精子是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④错误;⑤精原细胞中染色体组成等同于体细胞,因此具有同源染色体,⑤正确;⑥精子和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此时两个细胞的染色体集合到一个细胞中,因此具有同源染色体,⑥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明确同源染色体的来源;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特点,明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次级性母细胞和配子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再作出判断.5.下列有关精子和卵细胞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精子需变形,卵细胞不需要变形,其余完全相同D.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100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考点】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分析】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不同点形成部位精巢卵巢过程变形期无变形期性细胞数一个精母细胞形成四个精子一个卵母细胞质的分配均等分裂不均的分相同点成熟期都经过减数分裂,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解答】解:A、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都出现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现象,A正确;B、二者形成过程中都有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二者所含细胞核遗传物质均是正常体细胞的一半,B错误;C、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的地方是:场所、细胞质分裂方式、是否需要变形、结果,C错误;D、一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可形成4个精子,因此形成100个受精卵,至少需要25个精原细胞和100个卵原细胞,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能对两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注意的是B选项,还要求考生考虑细胞质遗传物质.6.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两者主要的研究方法依次是()A.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法B.假说﹣﹣演绎法,假说﹣﹣演绎法C.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法D.类比推理法,假说﹣﹣演绎法【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伴性遗传.【分析】1、孟德尔发现两大遗传规律采用了“假说﹣﹣推理法”,即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检验推理(测交)→得出结论.据此答题.2、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简称类推、类比.它是以关于两个事物某些属性相同的判断为前提,推出两个事物的其他属性相同的结论的推理.【解答】解: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试验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两个遗传定律;萨顿通过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故选:C.【点评】考查假说﹣﹣演绎,类比推理方法的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方法,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萨顿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方法.7.孟德尔的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其原因是()A.原核生物没有遗传物质B.原核生物没有核物质C.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D.原核生物无染色体,主要进行无性生殖【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专题】正推法;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分析】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两大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因此,孟德尔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据此答题.【解答】解:A、原核生物有遗传物质,A错误;B、原核生物有核物质DNA,B错误;C、原核生物没有膜性细胞器,但这不是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的原因,C错误;D、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因此孟德尔遗传规律不适合原核生物的原因是原核生物主要进行无性生殖,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遗传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定律,明确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核基因的遗传,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
版)
2016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期末联考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0分,1-30题每题1分,31-40题每题2分)
1-5CDCD B 6-10ABDDC 11-15ABCDB 16-20CACBB
21-25ABBDC 26-30BACCB 31-35CCDBC 36-40ACBDC
二、非选择题(40分,共四题,除标注外每空1分)
41.(13分,每空1分)
(1)标志重捕法 96 (2)偏小
(3) J 过度繁殖
(4)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5)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6)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42.(9分,每空1分)
(1)感受器 d 树突膜或胞体膜
(2)神经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3)B神经元持续兴奋(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
(4)高尔基体糖蛋白
43.(10分,每空1分)
(1)F 摘掉顶芽(或打顶、摘心、摘掉①) (2)C
(3)抑制促进促进 (4)E
(5)大于10-2 mol·L-1(或大于G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大于G,)
(6)浸泡法沾蘸法
44.(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太阳能(或光能)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2)II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或初级消费者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
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或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b/y×100%或(a-c)/y×10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200(2分)。
湖北省武汉二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①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变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④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如图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A.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B.有三对同源染色体C.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D.可能是精细胞3.人类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下图所示为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各自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模式图,已知8和9为成熟的生殖细胞,它们结合后正常发育成的孩子是白化色盲患者.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A.7的基因组成为aY或AX bB.该白化色盲孩子的相关基因组成为aaX b Y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几率小于D.1、2、3、4细胞分裂时细胞质均不等分裂的有3和44.如图的概念图中错误的是()A.①④⑤B.①③④C.⑤⑧ D.⑦⑧5.某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右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该细胞肯定发生过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C.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6.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萨顿和摩尔根都利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氧原子的来源C.格里菲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转化因子是DNA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7.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依据中心法则(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成子代病毒蛋白质外壳的完整过程至少要经过④②③环节B.侵染细胞时,病毒中的蛋白质不会进入宿主细胞C.通过④形成的DNA可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上D.科学家可以研发特异性抑制逆转录酶的药物来治疗8.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病毒、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9.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发现的经典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是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个推论;②艾弗里实验的创新在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蛋白质等物质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③赫尔希和蔡斯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使用噬菌体和同位素标记法;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0.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R、r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当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时就成为r基因.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生机制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R基因插入一段800个碱基对的DNA片段属于基因重组B.豌豆淀粉含量高、吸水多涨大、呈圆粒是表现型C.在a、b过程中能发生A﹣T、C﹣G碱基互补配对D.参与b过程的tRNA有20种,每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11.如图中m、n、l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a,b为基因间的间隔序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细胞中,m、n、l要么同时表达,要么同时关闭B.若m中缺失一个碱基对,则n、l控制合成的肽链结构会发生变化C.a、b段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D.不同人a、b段包含的信息可能不同,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依据之一12.下列关于人的正常干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遗传信息的复制阶段,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基因突变可发生在该阶段B.遗传信息的转录阶段,转录产物的碱基序列与非模板链对应区段不完全相同C.遗传信息的翻译阶段,mRNA沿着核糖体移动形成肽链D.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转录阶段,都需要聚合酶的催化,且主要场所都是细胞核13.如图为蛋白质合成过程的示意图,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表为部分氨基酸对应的密码子,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中a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DNA聚合酶的催化B.③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其形成与核仁有关C.④的形成方式是脱水缩合,脱去的水中的氧只来自羧基D.根据表中信息所示⑤上携带的氨基酸是赖氨酸14.“假说一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B.孟德尔对分离现象所作的假设的核心内容有: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而且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同样适用于对细菌等原核生物的研究D.孟德尔将数学的方法引入对遗传实验结果的处理和分析,合理地解释了分离和自由组合现象15.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使配子致死,且甲、乙植物减数分裂不发生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C.由图判断乙植株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和16.节瓜有全雌株(只有雌花)、全雄株(只有雄花)和正常株(雌花、雄花均有)等不同性别类型的植株,研究人员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节瓜的性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其遗传方式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实验一中,F2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纯合子占C.实验二中,亲本正常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1正常株的基因型也为AABb或AaBB D.实验一中F1正常株测交结果为全雌株:正常株:全雄株=1:2:117.如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在①过程B.②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18.某养猪场有黑色猪和白色猪,假如黑色(B)对白色(b)显性,要想鉴定一头黑色公猪是杂种(Bb)还是纯种(BB),最合理的方法是()A.让该公猪充分生长,以观察其肤色是否会发生改变B.让该黑色公猪与黑色母猪(BB或Bb)交配C.让该黑色公猪与白色母猪(bb)交配D.从该黑色公猪的表现型即可分辨19.如图表示对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的模拟实验过程,对该实验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须重复实验多次B.甲、乙两桶内两种颜色小球大小轻重须一致C.甲、乙两桶内小球总数不一定要相等,但每个小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目一定要相等D.甲抓取完一次记录好组合情况后,应将两桶内剩余小球摇匀后继续实验20.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中两条染色体及其上的部分基因,下列选项的结果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引起的是()A.B.C.D.21.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根据下图所示的西瓜育种流程,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试剂①③分别是秋水仙素和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B.培育无子西瓜A的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C.④过程中形成单倍体植株所采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D.选用品种乙的花粉刺激三倍体植株的目的是促使子房产生生长素22.科研工作者将基因型为Bb的某植物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四倍体;再将该四倍体产生的配子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染色体加倍.依据上述材料,正确的判断组合是()①最终获得的后代有2种表现型和3种基因型;②上述育种方式包含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③最终获得的后代都是纯合子;④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3.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三倍体西瓜因进行减数分裂时染色体配对紊乱,一般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而果实无子B.基因突变都可使染色体上的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但染色体变异不会C.在玉米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中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加倍D.六倍体普通小麦和二倍体黑麦杂交后代为可育的四倍体小黑麦24.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解离:盐酸酒精混合液和卡诺氏液都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C.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和醋酸洋红溶液都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观察: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25.如图为某种果蝇的染色体组成,染色体上的字母为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Ⅱ、Ⅲ、Ⅳ号染色体各一条和X、Y染色体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B.若图中基因D突变,则将会突变为基因dC.图中基因A与D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若此果蝇产生了含Y B的配子,则说明此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26.下列表格中,生物种类、培育原理及育种方式三项的组合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A B.B C.C D.D27.某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兰科珍稀花卉很难获得成熟种子.为尽快推广种植,可应用多种技术获得大量优质苗,下列技术中不能选用的是()A.利用茎段扦插诱导生根技术快速育苗B.采用花粉粒组织培养获得单倍体苗C.采集幼芽嫁接到合适的其他种类植物体上D.采用幼叶、茎尖等部位的组织进行组织培养28.根据不同育种需求选择不同的育种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要获得杂种优势,可利用杂交育种法B.如果要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可以利用转基因技术C.要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可利用诱变育种D.要快速获得纯合子,可选用多倍体育种法29.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市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发病率相差很大B.在某群体中发病率为,则携带者的频率约为C.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D.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30.为调查可变性红斑角化症遗传方式并绘制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统计B.先调查基因型频率,再确定遗传方式C.通常建立系谱图必需的信息不包括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D.先调查该基因的频率,再计算出发病率31.蚕豆病是一种由体内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一种参与葡萄糖氧化分解的酶)导致的疾病,病人食用蚕豆后会出现溶血性贫血症,病人中以儿童居多,成人也有发生,但很少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比例约为7:1.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蚕豆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人类蚕豆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C.一对夫妇均表现正常,他们的后代不可能患蚕豆病D.蚕豆病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红细胞不能大量合成糖原32.优生优育关系到国家人口的整体质量,也是每个家庭的自身需求,下列采取的优生措施正确的是()A.胎儿所有先天性疾病都可通过产前诊断来确定B.杜绝有先天性缺陷的病儿的根本措施是禁止近亲结婚C.产前诊断可以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21三体综合征D.通过遗传咨询可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33.某致病基因b与其正常基因B中的某一特定序列,经限制酶A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如图1 (bp 表示碱基对),据此可进行基因诊断;图2为某家庭有关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图2中Ⅱ﹣1的基因型为bb,其致病基因来自双亲B.图2中I﹣2基因诊断会出现142bp、99bp,43bp三个片段C.图1中限制酶A的作用结果能体现酶的专一性特点D.对家庭成员进行基因诊断还可用DNA分子杂交技术34.2013年11月15日,我国启动“单独二胎”政策,准备要第二个孩子的高龄妈妈要做好遗传病的预防工作.如粘多糖贮积症就是一种常见遗传病,患者因缺少粘多糖水解酶,骨骼畸形、智力低下,出生即被判“死刑”.图为该病某患者的家族遗传系谱图(4号不含致病基因),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2号一定为杂合子B.若7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育出患病男孩的概率是C.第Ⅲ代中只有8号个体妻子生育前需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D.人群中无女性患者,可能是男患者少年期死亡,不提供含致病基因的配子35.下列有关伴性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伴性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并不是总和性别相关联B.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女性患者的病症都相同D.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36.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40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20条染色体C.植株X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放射性60Co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37.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超级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滥用抗生素促进了细菌进化B.某物种被带到一个新的环境后,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呈“J”型增长或由于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C.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D.某水稻种群中,所出现的某性状的隐性雄性个体均不育,则控制该性状的隐性基因将消失38.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A和a基因控制的形状没有作用.种群1的A基因频率为80%,a基因频率为20%;种群2的A基因频率为60%,a基因频率为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50% C.42% D.21%39.白虎自古被称为“神兽”,非常稀有.科学院院士对某动物园一个由7只白虎和9只黄虎组成的家系进行了相关基因组的分析,发现白虎毛色的形成,是由于某转运蛋白质第477位氨基酸位置上丙氨酸转变成了缬氨酸,导致色素水平下降.白虎的生理健康状况与黄虎没有差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白虎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白化病个体B.白虎毛色的形成最可能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造成的C.决定白虎毛色和人的白化病症状的突变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是不同的D.白虎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40.对如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②表示基因突变C.③表示自然选择学说D.④表示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二、非选择题(共50分)41.如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图甲中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填标号)阶段.(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填标号)阶段.(4)基因突变最可能在甲图中的细胞中发生.(5)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选填“①”、“②”或“③”);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42.请根据图回答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问题.(1)图一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其过程的模板是(填序号),图一中所示的过程具体是指.(2)图二表示某DNA片段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在图二中完成遗传信息表达的是(填字母)过程,a过程所需的酶有,在图二c中能特异性识别②的是,写出图中的一段由②指导合成的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可能用到的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UCU﹣丝氨酸、UAC﹣酪氨酸)(3)若②中一个A替换成了U,合成的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原因可能是.43.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是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对植株绿色基因(b)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子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请回答:(1)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表现型为非糯性紫株与杂交.如果用碘液处理子代所有花粉,则显微镜下观察到花粉颜色及比例为.(2)若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两亲本基因型为,并且在花期进行套袋和等操作.(3)当用X射线照射亲本中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并授于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的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的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①请在图中选择恰当的基因位点标出F1绿株的基因组成.若在幼嫩花药中观察图中染色体,最好选择处于减数第次分裂期细胞.②在做细胞学的检查之前,有人认为F1出现绿株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产生F1中绿株.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产生的变异类型.实验步骤:第一步:选F1绿色植株与亲本中的杂交,得到种子(F2);第二步:F2植株自交,得到种子(F3);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植株颜色及比例.结果预测及结论:若F3植株的紫色:绿色为,说明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没有发生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的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若F3植株的紫色:绿色为,说明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上载有的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44.“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4、5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对橙黄黑斑(a)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Aa(60%)、aa(10%).若它们处于理想状态下,请据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问题:(1)子一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Aa的基因型频率是.(2)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该种群应具备数量非常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没有作用;;没有基因突变等条件.(3)近年代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如果,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则基因频率会减小.(4)近几年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对该种群要加以保护,这是在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2015-2016学年湖北省武汉二中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均可产生的变异是()①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变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④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分析】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而自然条件下,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解答】解:①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DNA复制时,即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①正确;②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②错误;③染色体结构变异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以发生,③正确;④染色体数目变异既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也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变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征,明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能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但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2.如图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
湖北省武汉市第二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武汉二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卷考试时间:2016年1月26日下午4:00-5:30 试卷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下列有关可遗传的变异中,能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发生的变异的是()①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②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④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③④2、如图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A、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B、有三对同源染色体C、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D、可能是精细胞3、人类的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下图所示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各自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模式图,已知8和9为成熟的生殖细胞,它们结合后正常发育成的孩子是白化色盲患者。
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A、7的基因组成为aY或AX BB、该白化色盲孩子的相关基因组成为aaX b Y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几率小于l/2D、1、2、3、4细胞分裂时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的有3和44、下列概念图中错误的是()A、①④⑤B、①③④C、⑤⑧D、⑦⑧5、某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如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B、该细胞肯定发生过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C、A与a的分离仅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6、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A、萨顿和摩尔根都利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氧原子的来源C、格里菲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转化因子是DNA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7、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的RNA在宿主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
湖北省长阳一中2015-2016学年度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9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40题,每题1分,共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池塘中的一只青蛙、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池塘中的所有水绵和池塘依次对应的层次是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D.细胞、群落、种群、生态系统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细胞癌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B.细胞分化,核内的遗传物质未改变C.细胞衰老,细胞内的色素逐渐减少D.细胞凋亡,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3.下列有关蓝藻和绿藻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蓝藻和绿藻细胞中都含有成形的细胞核B.蓝藻含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而绿藻没有C.蓝藻和绿藻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有关D.蓝藻和绿藻都含细胞壁,遗传物质都是DNA4.如下图,在下列试管中各加入3 mL淀粉溶液,A、C中各注入2 mL清水,B、D中各注入2 mL新鲜的唾液,保温10min后分别滴入碘液,最可能不.变蓝色的试管是5.实验发现,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时,若使用药物限制蛋白质的活动,则葡萄糖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若减少能量的供应,却对运输没有影响。
由此推断,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主动运输C.协助扩散 D.胞吞作用6.下列与染色体变异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和染色体数目的改变B.猫叫综合征患者与正常人相比,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 D.染色体结构改变会使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7.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两条链反向平行成双螺旋结构 B.A含量越多,热稳定性越强C.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成骨架 D.内侧是碱基对,以氢键连接8.已知家兔皮下的白色脂肪对黄色脂肪为显性,将纯种的白脂家兔和纯种的黄脂家兔杂交,生下仔兔,喂以含叶绿素的饲料时,仔兔的皮脂为黄色,否则为白色,这说明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表现型只与仔兔生活的环境有关9.以下有关遗传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兔的白毛与黑毛,狗的长毛与卷毛都是相对性状B.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中不遵循孟德尔定律C.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D.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出现纯合子10.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不一定位于染色体上 B.一条染色体上只含有1个DNAC.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 D.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11.在下列各种基因型的个体中(每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配子种类数最少..的是A.Yy B.yyRr C.YYrrDDee D.YyRrDd 12.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有关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正确顺序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③形成四分体④染色体复制⑤联会A.④⑤③①② B.④⑤③②① C.④③⑤①② D.⑤④③①②13.孟德尔用来验证“分离定律”假说的最重要的证据是A.杂合子自交产生3:1的性状分离比B.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进行随机结合C.亲本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发生分离D.杂合子与隐性亲本杂交发生1:1的性状分离比14.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近似于1∶1,原因是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X的精子∶含Y的精子=1∶1C.含X的配子∶含Y的配子=1∶1D.含X的卵细胞∶含X的精子=1∶115.孟德尔之所以在研究遗传规律时获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他在实验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方法。
新洲一中、黄陂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及答案考试
湖北省新洲一中、黄陂一中联考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机读卡的相应位置上)1.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B.脱氧核苷酸和蛋白质C.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D.核糖核苷酸和蛋白质2.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3.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A.外祖母B.外祖父C.祖母 D.祖父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5.等位基因一般位于()A.DNA两条链上B.联会时形成的四分体上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D.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中均被表达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C.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和分离定律D.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7.下列四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哪一组会发生性状分离()A.EE×ee B.EE×Ee C.EE×EE D.Ee×Ee8.下列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B.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C.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性状D.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9.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A.基因突变频率高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10.下列对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多倍体育种需在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基础上进行B.单倍体育种需在亲本植株染色体数加倍的基础上进行C.杂交育种的亲本双方可以是具有相对性状的杂合子D.诱变育种可以获得目的基因发生定向变异的新类型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面哪个过程()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①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12.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A.常染色体上B.X染色体上C.Y染色体上D.线粒体中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14.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只能储存于细胞核中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密码子有所不同15.玉米为雌雄异花植物,给你一株黄色玉米,请你从下列方案中选取一个既可判断其基因型又可保持其遗传特性的可能方案()A.观察该黄粒玉米,化验分析其化学成分B.让其与白色玉米杂交,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C.进行同株异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D.让其进行自花传粉,观察果穗上玉米粒色16.某转运RNA的反密码子为C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A.缬氨酸(GUA)B.组氨酸(CAU)C.酪氨酸(UAC)D.甲硫氨酸(AUG)17.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C.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18.下列有关“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抓彩球时应双手同时进行,且闭眼B.彩球大小、形状、质地、重量等要一致C.每次抓彩球以前必须摇动小桶,使彩球充分混合D.每次抓彩球,统计的彩球不必放回桶内,重复进行多次即可19.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20.下列有关基因表达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DNA决定mRNA的序列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C.中心法则总结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规律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部分性状21.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提出了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下列哪项与这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无必然关联()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C.各基因在F2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D.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22.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正常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核DNA数目比值为4:1B.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C.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D.X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23.种植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两者数量之比是1:3.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A.7:6:3 B.5:2:1 C.3:2:1 D.1:2:124.某动物细胞中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B、C分别对a、b、c为显性.用两个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F1体细胞中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是()A.B.C.D.25.一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A.1:1:1 B.4:4:1 C.2:3:1 D.1:2:126.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Ⅱ5为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Ⅱ5可能是白化病患者或色盲患者B.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C.患病男孩的父亲Ⅰ2不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D.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可能为27.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患者双亲必有一方是患者,人群中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B.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患病C.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D.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28.已知玉米有色子粒对无色子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子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子粒与无色子粒的比例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正确的是()A.测交后代的无色子粒的基因型有两种B.测交后代的有色子粒的基因型与植株X相同C.玉米的有、无色子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玉米的有、无色子粒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9.由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导致的遗传病可能具有的特点是()A.若父亲患病,女儿一定不患此病B.若母亲患病,儿子一定患此病C.若外祖父患病,外孙一定患此病D.若祖母为患者,孙女一定患此病30.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B.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丙、丁C.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几率是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题,共50分)31.南瓜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以能稳定遗传的南瓜品种长圆形果和扁盘形果为亲本杂交,F1均为扁盘形果.可据此判断出为显性.(2)若上述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将杂交得到的F1自交得到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该是.(3)若F1自交得到的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扁盘形:圆球形:长圆形=9:6:1.依据实验结果判断,南瓜果形性状受对基因的控制,F2中表现型为圆球形的基因型有种,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4)若将F2的表现型为扁盘形与长圆形杂交得到所有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2.如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示意图,其中R、r和M、m分别代表A、B、C、D4条染色体上的基因,请据图回答问题:(1)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为(填细胞名称).该种动物精巢中的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可能性有种,核DNA和染色体数目都是最少的细胞是(填细胞名称).(2)若染色单体a上有基因R,而染色单体a′上相应基因为r,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3)若该细胞为卵原细胞,可产生种卵细胞.33.如图为对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属于;乙病的遗传最可能属于(填序号).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伴X隐性遗传D.伴X显性遗传(2)Ⅱ5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个体,Ⅲ3携带甲病致病基因的可能性为%.(3)若Ⅲ2携带甲病致病基因,据图分析,则该致病基因传递到Ⅲ2的途径有种.(4)若Ⅲ2与Ⅲ3婚配,其后代(U)为同时患两种病女孩的可能性为.34.玉米子粒黄色基因T与白色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t的黄色子粒植株A,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请结合相关知识分析回答:(1)植株A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2)为了确定植株A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①若F1表现型及比例为,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②若F1表现型,则说明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3)以植株A为父本,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B,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该植株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本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未分离.(4)植株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植株B能产生种基因型的雌配子,植株B 自交后形成受精卵的基因型有种.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1~20题每题1分,21~30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机读卡的相应位置上)1.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A.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B.脱氧核苷酸和蛋白质C.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 D.核糖核苷酸和蛋白质【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内易被醋酸洋红或龙胆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解答】解: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DNA和蛋白质,DNA的全称是脱氧核糖核酸.故选:C.2.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故A错误;B、噬藻体侵染蓝藻的时候,只有DNA进入蓝藻,其蛋白质外壳留在蓝藻外,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故B正确;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故C错误;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错误.故选B.3.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A.外祖母B.外祖父C.祖母 D.祖父【考点】伴性遗传.【分析】人类的性别决定为XY型,XY表示男性,XX表示女性.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解答】解: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X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母亲的X 染色体可以来自外祖父,也可以来自外祖母,父亲的Y染色体只能来自祖父,不可能来自祖母.故选:C.4.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B.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C.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考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分析】1、DNA分子一般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由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对千变万化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每一个DNA 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这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2、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因此说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3、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水含有许多个基因.【解答】解:A、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特定的,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A正确;B、染色体是DNA分子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1个DNA分子,在染色体复制后、着丝点分裂之前含有2个DNA分子,B正确;C、在DNA分子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2个磷酸,C错误;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D正确.故选:C.5.等位基因一般位于()A.DNA两条链上B.联会时形成的四分体上C.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D.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同一位置,控制生物相对性的一对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中.【解答】解:A、DNA两条链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称为基因,而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B、联会时,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所以等位基因一般位于四分体上,B正确;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而不是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C错误;D、复制时产生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在正常情况下是相同基因,只有在发生基因突变时才可能形成等位基因,D错误.故选B.6.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某个体遗传物质的遗传信息在该个体中均被表达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C.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和分离定律D.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物质可能互不相同【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基本单位;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核酸的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DNA是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生物个体中的遗传信息不一定全部在该个体中表达,生物的性状是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信息在传递过程中遵循中心法则;基因分离定律的使用范围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方式.【解答】解:A、生物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具有选择性表达的现象,并不是生物体中所有基因均表达,A错误;B、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或核糖核苷酸),B错误;C、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C错误;D、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因此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中遗传信息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D.7.下列四组杂交组合产生的后代,哪一组会发生性状分离()A.EE×ee B.EE×Ee C.EE×EE D.Ee×Ee【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解答】解:A、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A错误;B、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B错误;C、EE×EE→后代均为显性性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D、Ee×Ee→后代出现显性:隐性=3: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故选:D.8.下列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B.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C.蛋白质结构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性状D.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考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分析】1、基因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形成具有一定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功能影响生物的性状,因此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2、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3、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的性状.【解答】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功能影响生物的性状,A正确;B、生物的性状不仅由基因控制,还要收环境的影响,B错误;C、蛋白质的结构改变可以直接影响性状,如镰刀型贫血症,C正确;D、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D正确.故选:B.9.同无性生殖相比,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其根本原因()A.基因突变频率高B.产生新的基因组合机会多C.产生许多新的基因 D.更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异【考点】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分析】无性生殖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生殖方式,代基本保留了母体的特性.而有性生殖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其中存在基因的分配和重组的过程,所以变异性更大.【解答】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如果外界环境相同,其突变率也无较大差别,A错误;B、有性生殖过程需要亲本经过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多种类型的生殖细胞,这样导致后代具有较大的变异性,B正确;C、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过程中均会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均能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它们均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D、环境因素对两种生殖方式变异的影响没有差别,D错误.故选:B.10.下列对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多倍体育种需在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基础上进行B.单倍体育种需在亲本植株染色体数加倍的基础上进行C.杂交育种的亲本双方可以是具有相对性状的杂合子D.诱变育种可以获得目的基因发生定向变异的新类型【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解答】解:A、多倍体育种可以直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不需要在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基础上进行,A错误;B、单倍体育种需在获得单倍体植株的基础上进行,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杂交育种的亲本双方可以是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也可以是杂合子,C正确;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错误.故选:C.1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面哪个过程()AaBb1AB:1Ab:1aB:1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①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种类数;④表示子代表现型及相关比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也就是形成配子的时期,而图中属于形成配子的时期只有①﹣﹣减数分裂的过程.【解答】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作用于①即产生配子的过程中.故选:A.12.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A.常染色体上B.X染色体上C.Y染色体上D.线粒体中【考点】伴性遗传.【分析】常见的几种遗传方式及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②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①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②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3)伴Y遗传:只在男性中发病.(4)常染色体遗传时,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等.【解答】解:根据题意: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由该病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推测该病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即致病基因很可能在X染色体上.故选:B.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病的特点.所谓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解答】解: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A正确;B、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正确;C、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因此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C正确;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疾病,D错误.故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命题人:武汉四中 徐乾坤 审题人:四十九中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1分,21~3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人类对遗传的探索之路,既充满艰难曲折,又那么精彩绝伦。
下列关于科学家对遗传的探索历程,说法正确的是( )A .孟德尔提出假说,认为体细胞中控制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B .格里菲斯利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C .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测定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说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 .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 的双螺旋结构模型,首先提出:DNA 分子中,腺嘌呤A 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 的量;鸟嘌呤G 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 的量2.某同学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 、d )。
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
结果DD:Dd:dd=7:3:7,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
下列给他的建议和理由中不合理的是( ) A .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B .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配子放回原桶,保证每种配子被抓取的概率相等C .重复抓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D .将其中一个桶内的2种配子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3.某生物控制性状的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如果F 2的分离比分别为9:7、12:3:1和1:4:6:4:1,那么F 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 .1:3、1:2:1和3:1B .3:1、2:1:1和1:3C .1:2:1、4:1和3:1D .1:3、2:1:1、和1:2:14.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下列实验中可以成为验证摩尔根演绎推理的是( )A .白眼雌×红眼雄→红眼雌:白眼雄=1:1B .红眼雌×白眼雄→红眼雌:红眼雄=1:1C .红眼雌×红眼雄→红眼雌:红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D .ABC 都不是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基因型为X h X h Y 患血友病的孩子(h 为血友病基因)。
形成该个体的异常配子,最可能来自下列哪个性原细胞(只考虑性染色体及其上相应基因)( )A B C D6.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C分别控制①①①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变为黑色素。
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现有基因型为AaBbCc 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A.B.C.D.7.关于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B.属于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XY(♂)个体为杂合子,XX(♀)个体为纯合子C.男性的性染色体不可能来自其祖母而可能来自其外祖父D.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表达,性染色体上基因在生殖细胞中表达8.如图为DNA分子部分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核糖核苷酸链构成B.每个磷酸基团与两个五碳糖相连,每个五碳糖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C.4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D.与7所示的碱基相连的五碳糖只能是脱氧核糖9.下图是某DNA片段的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可知,天冬氨酸的遗传密码为GATB.转录的mRNA片段中有18个密码子C.转录的模板是甲链,其中的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D.箭头所指碱基对G∕C被A∕T替换,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会改变10.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
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32P集中在上清液中,沉淀物中无放射性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D.本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11.关于中心法则,说法正确的是()A.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和转录的地点相同,模板相同;而所用的酶和原料不同B.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中均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C.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能够精确地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以RNA作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逆转录12.有关RNA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的mRNA上相同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不同B.相同的mRNA上不同的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不同C.一种tRNA只运输一种氨基酸D.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运输13.下图是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代谢的部分途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①②③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B.苯丙酮尿症的患者会因为黑色素不能合成同时患上白化病C.当人体衰老时,因酶②的活性降低而导致头发变白D.基因①②③的功能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14.如果某基因的中部替换了一个核苷酸对,不可能的后果是()A.无法形成翻译产物B.翻译在替换位置终止C.翻译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减小D.翻译的蛋白质完全正常15.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分裂的观察来识别。
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缺失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增加C .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D .染色体片段缺失、个别染色体增加、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1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患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的妇女与正常男性生育的后代适宜选择生女孩B .羊水检测是产前诊断的唯一手段C .遗传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传递方式D .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17.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一定是单倍体B .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不是单倍体C .生物的精子或卵细胞一定都是单倍体D .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18.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理:低温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使子染色体不能分别移向两极B .解离:用卡诺氏液使洋葱根尖解离C .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D .观察:显徽镜下可以看到绝大多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19.将①、②两个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再作进一步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由③到④过程一定发生了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B .由⑤×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 .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 ,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 .由③到⑦过程可能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0.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
生产流程是: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 ――→①目的基因――→②与质粒DNA 重组――→③导入乙细胞――→④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 、U 、G 、C 四种核苷酸B .②既要用到限制酶,又要用到DNA 连接酶C .①②③④等过程均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 .④过程说明基因可作为模板直接控制蛋白质的合成21.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丙图所示的细胞应该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属基因重组D.丙细胞不能发生基因重组22.下图甲表示某细胞中一个基因进行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是图甲中C部分的放大。
该基因中碱基T为m个,占全部碱基的比值为n。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显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在表达,最终可得到3条相同的多肽链B.图甲未体现中心法则的所有过程,可看出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b到aC.图乙所示核苷酸共有8种,②与③的区别是所含的五碳糖不同D.图乙所产生的①上有密码子,其中胞嘧啶含有m∕2n - m个23.32P标记果蝇一个精原细胞(含8条染色体)的双链DNA分子,再将该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进行减数分裂,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后期,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数和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分别是()A.中期8和4、后期8和4 B.中期8和8、后期8和8C.中期4和4、后期8和8 D.中期4和4、后期8和424.关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DNA和基因的说法,正确的有几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一定不存在等位基因②非同源染色体上有非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上也有非等位基因③一条染色体上只能有一个DNA分子,而一个DNA分子上可以有多个基因④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所有基因所含碱基数之和等于该DNA分子的碱基总数⑤基因的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染色体数目加倍,基因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⑥一个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有基因A,另一条链的相同位置可能存在其等位基因aA.1 B.2 C.3 D.425.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Ⅱ﹣2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B.Ⅲ﹣1基因型为X A1Y的概率是C.Ⅲ﹣2基因型为X A1X A2的概率是D.Ⅳ﹣1基因型为X A1X A1的概率是26.某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单链DNA,感染宿主细胞后,先形成复制型的双链DNA分子(母链为正链,子链为负链)。
转录时,以负链为模板合成mRNA。
下图是该噬菌体的部分基因序列(正链)及其所指导合成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图中数字为氨基酸编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重叠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B.基因D、E重叠部分的碱基序列分别指导合成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基因E内部插入一个脱氧核苷酸会导致基因E和基因D均发生基因突变D.由图可知,基因D和基因E控制产生的mRNA上的终止密码分别是ACU和AUU 27.下图为先天愚型的遗传图解,据图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2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方B.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可能患者2的父亲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差错C.若发病原因为减数分裂异常,则患者l体内的额外染色体一定来自其父亲D.若发病原因为有丝分裂异常,则额外的染色体是由胚胎发育早期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分离异常所致28.有关变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中,均可用秋水仙素作用于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B.体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遗传给后代C.交叉互换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两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均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D.小麦(六倍体)与黑麦(二倍体)杂交得到的子代为四倍体,具有茎杆粗壮、果实种子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等特点29.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某植物雄株出现一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