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民为贵上课实用版

合集下载

民为贵实用教案

民为贵实用教案

民为贵的历史渊源
民为贵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儒 家思想,是儒家政治哲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
儒家经典《孟子》中提出“民 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 观点,成为民为贵思想的经典 表述。
随着历史的演变,民为贵思想 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 不同程度的传承和发展。
民为贵的重要性
民为贵思想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指 导思想,它对于保障人民权利、 促进社会公平、推动国家发展具
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服 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
引导公益事业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培养学生的慈善意识和社会责任 感,让学生成为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04
民为贵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2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民为贵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民为贵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民为贵理念概述
民为贵的含义
民为贵,即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最 重要的存在。它强调了人民在国家中 的地位和价值,认为人民的福祉是国 家发展的最终目的。
在社会层面,民为贵理念倡导关注弱 势群体,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 平和和谐。
在政治上,民为贵理念强调政府应该 以民意为依归,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 益,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案例二:某中学的民为贵教育实践
总结词
创新方式,强化实践环节
详细描述
某中学在民为贵教育实践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如开展民为贵主题辩论赛、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等,强化实践 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学习民为贵思想。这种方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案例三:某高校的民为贵教育实践
总结词
系统化课程设计,全面推广
详细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3 民为贵6-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2.3 民为贵6-人教版
2、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并从中得到启示。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语境翻译落实词句,理解意思。 2、学生展示、质疑、补充、讨论交流,理解思想内容,得到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预习反馈与预设问题
1、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1、6、8)

2、变置社稷(1、2、4、6、8)
三、民为贵
课堂导入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元璋特命将《孟子》一 书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闻诛一夫 纣矣,未闻弑君也”、“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 不听,则易位”、“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 寇仇”等言论尽行删除,这是为什么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翻译文言词句,能结合语境准确说出关键词句的意思,训练文言 翻译的能力,加强语境意识。
文本探究
1、为什么孟子说周武王只是诛杀了“一夫”,而不是“臣弑君”? 结合两则选文谈一谈在孟子的思想体系里,君与民的关系是 怎样的? 2、结合选文与所学知识,谈谈孟子“民为贵”思想有什么进步 意义?
文本探究
1、为什么孟子说周武王只是诛杀了“一夫”,而不是“臣弑君”? 结合两则选文谈一谈在孟子的思想体系里,君与民的关系是 怎样的?在君主专制的封建时代这样的君民关系可以实现吗? 孟子认为纣王残害仁义,可谓独夫,武王是为百姓诛杀残贼 不是弑君。 民是国家之根本,天子危害社稷则可以推翻更置甚至诛杀。
启 示: 无论是什么时代,每一个当权者都应该善待百姓,因为只有 百姓安,才能天下安,只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在新的时 代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最重要的是尊 重人民主体地位,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 民所谋。”
课堂小结
谢谢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三民为贵教案4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三民为贵教案4Word版含解析

民为贵--- 《孟子》【教学目标】1、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2、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教学方法】1、诵读法: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来领悟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特点。

2、讨论法:讨论孟子的“民本思想”在现实中的意义。

3、辐射法:立足本篇目,辐射本单元,涉及学过的孟子文章,全面了解《孟子》的政治主张、论辩艺术及其他。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前面孟子关于“爱民、养民、富民、教民”导入(结合“引入话题”)“爱民、养民、富民、教民”的前提是什么?——重民。

二、初读课文(在预习的基础上)三、整体感知(讨论、提问、明确)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

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诛一夫”的行为,使推翻暴政的行为。

3、《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

孟子的看法:天子个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四、讲读第1则1、“读”与“释”2、讨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的是王道思想还是民本思想?体现的是民本思想。

从“民为贵”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是提倡“以民为本”,从“君为轻”可以看出是与王道思想完全相反的观点。

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解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

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君”。

国家是为民众建立的,“君”的位置是为国家而设立的。

民为贵课件---上课实用篇

民为贵课件---上课实用篇
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 他把人民赶来。即使他不想称王天下,也不可能了。现在想 称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来治。 如果平时不积存,那就终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实行仁政, 必将终身忧愁受辱,以至子死亡。《诗经》上说:‘那怎能 把事办好,只有一块儿淹死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朗读第一则 思考: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诸侯可变置,社稷可变置,唯
百姓不可变置,所以……
第二部分
•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 曰:“臣弑其君可乎?”
•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 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土来神代和指谷国神家,后
(2)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指庶民、众民
(3)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供祭祀用的牛、 羊、猪等祭品
盛在祭器内用来 祭祀的谷物
(4)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这样却
(5)汤放桀 流放
(6)于传有之。 传记
(7)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即独夫,指残暴无道、 (8)得天下有道 办法 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9)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这样 (10)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象 (1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介词,替、给 (12)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想; 得,能够
朗读第三则 思考:《孟子•离娄上》选章中孟子 是怎样论证“得天下”与“失天下” 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参考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失天下,是由于失去了人民;失去人
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就能得 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 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 不强加给他们。人民归向于仁,就像水流向低处、野兽奔向 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为树丛赶来鸟雀 的是鹞鹰;为汤王、武王赶来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纣。

高中语文 2.3民为贵课件

高中语文 2.3民为贵课件

时事❺ 首届中国岳麓科教创新与成果转化2017 高峰论坛
2017年8月29日,首届中国岳麓科教创新与成果转化 2017高峰论坛在长沙开幕。论坛由国家教育部信息中心、 湖南省教育厅、长沙市教育局支持,全国数十家科教企业 机构,驻区高校、产业部门等负责人围绕“链接产业集群 生态链、共享行业渠道新发展”主题共同探讨。
专题三 坚持科教 兴国 推进自主创

热点一 科教兴国 时事❶ 第三届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
第三届深圳国际智能装备产业博览会暨第六届深圳国 际电子装备产业博览会于2017年7月27日至29日在深圳会 展中心举办。本届博览会以“智能改变未来,产业促进发 展”为主题,定位于创新型、专业性和国际化,展会将突
民为贵
一、名言警句,导入新课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礼记 ﹒大学》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荀子﹒ 议兵》
爱民如身。——汉 荀悦 民存则社稷存,民亡则社稷亡。——唐 魏征
民者,天下之本。——宋 苏轼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清 魏源
• 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为官者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 不闻不问。贪污腐败,吃喝玩乐者有之;搞关系,找 门子,升官发财者有之;违法违纪,公款赌博,大肆 敛财者有之;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授受贿赂者有之; 贪图享乐,生活糜烂者有之……着实让老百姓深恶痛 绝。也正是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一度令一些正直和善 良的人们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担忧。大思想家荀 子也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可见,“以民为本”是何等重要。古代 大思想家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和一系列民本思想时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更是把“以民为本” 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
译: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 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归向于仁,如同水往下 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语文:2.3《民为贵》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语文:2.3《民为贵》课件(1)(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4、注意古今异义词。 、注意古今异义词。 今义是__古义是 古义是__ (1)牺牲 今义是 古义是 ) 今义是__ 古义是__ (2)中国 今义是 古义是 ) 提示:(1)今义是“ 提示:(1)今义是“为正义事业舍 :( 弃生命” 古义是“ 弃生命”,古义是“祭祀所用的生 畜”。 (2)今义是指一个国家,即中华人 )今义是指一个国家, 民共和国,古义是指"中原 中原" 民共和国,古义是指 中原
4、原文: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 、原文:孟子曰: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翻译:孟子说: 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 翻译:孟子说:"仁德的言辞不如仁德的 声望深入人心, 声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 教育能获得民心。 教育能获得民心。
5、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翻译:天不说话, 翻译:天不说话,拿行动和事 件显示把天下给了他罢了。 件显示把天下给了他罢了。 6、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 天也。 天也。 翻译: 翻译:舜帮助尧处理国政长达二十 八年,不是靠人力能做的, 八年,不是靠人力能做的,是天帮 助他的结果。 助他的结果。
孟子曰:民为贵, 孟子曰: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孟子 尽心下 尽心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 得民心者得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失民心者失天下。 ——民为贵 民为贵
民为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 1、第1、2、3则 、 、 、 则 • 2、引导学生掌握孟子的民本思想 、
3、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原文: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民为贵》(经典版)课件

《民为贵》(经典版)课件

完善的政治制度是霸者之道,如齐国的管仲所推行的 治国方略,确实能强国富民,但是他不得民心,只能 得到统治者的欢心,因为他是以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 而富强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却能够普遍提高人民的思 想素质和文化知识。完善的政治措施能够搜刮和聚敛 人民的财富,使国家更强大,但它却不如完善的教育 制度能获得民心。这是孟子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意 愿的分析。所以,分清这两者的不同,我们才能选择 到最佳行为方式。
孟子的回答机智而锐利。对第一个问题,孟子 的回答是“于传有之”,显示了孟子的机智。 对第二个问题,孟子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界 定:损害仁的人叫贼,损害义的人叫残,损害 仁和义的人叫独夫。于是“汤放桀,武王伐纣 ”“诛无道,弑独夫”的正义主张不言自明。
请以“桀、纣之失天下”一章为例,分析比喻 在论证中的作用。 本章中比喻运用较多,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 之走圹也”,把民心归附的情形巧妙地比做“水之就下 ”“兽之走圹”,形象贴切,易于明白;用 “为渊驱鱼者, 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来形象地比喻“为汤、武驱民 者,桀与纣也”,把抽象的道理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拟, 形象生动;而“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则结合现实,说天下诸侯即使有成就王业的愿望,也不过 是如同患了痼疾却无良药救治的病人,把大事化小,用日 常生活现象比喻治国的大道理,简洁明确,既具有文学性, 又具有思辨色彩,让人易于接受。
主旨归纳
本课共有五节,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孟子的民
本思想。
孟子的民本思想是非常突出的。 “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这句话今天听来简单,但在两千多 年前的中国,说这句话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深 远的洞察力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超前意识 ”。
齐宣王就“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事问孟子“臣弑其君, 可乎”,孟子掷地有声地回答说: “贼仁者谓之贼,贼义 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 君也。 ”在当时能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独夫民贼应该杀, 是需要有极大胆识的。孟子坚决反对愚忠,反对盲从。 他认为,为臣的态度是由为君的态度决定的。君主并非 任何时候都对,也并非都应无条件服从。他说: “君之 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 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对 于暴君,他是深恶痛绝的。

民为贵(经典教案)

民为贵(经典教案)

民为贵(经典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的激发学生对民生问题的兴趣1.2 教学内容介绍课程的背景和重要性解释“民为贵”的概念1.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课程的背景和目的讨论:学生分享对民生问题的看法和经验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收集学生的提问和意见第二章:民生的定义与重要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民生的定义和内涵强调民生问题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解释民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探讨民生问题对国家发展的影响2.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民生的定义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探讨民生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民生概念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三章:我国民生的历史演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民生问题的历史演变过程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民生状况和政策3.2 教学内容回顾我国民生问题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民生政策及其效果3.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我国民生的历史演变小组讨论:学生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民生政策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我国民生历史演变的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四章: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民生问题分析民生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2 教学内容探讨当前我国的主要民生问题分析民生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小组讨论:学生分析民生问题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五章: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与政策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和政策分析政策对民生问题的影响5.2 教学内容探讨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和政策分析政策对民生问题的效果和影响5.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和政策小组讨论:学生分析政策对民生问题的影响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和政策的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六章:教育公平与民生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教育公平对民生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6.2 教学内容解释教育公平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6.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教育公平的概念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当前我国教育公平的现状和问题6.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教育公平概念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七章:医疗健康与民生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医疗健康对民生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医疗健康问题的现状和挑战7.2 教学内容解释医疗健康的重要性探讨当前我国医疗健康问题的现状和挑战7.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医疗健康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当前我国医疗健康问题的现状和挑战7.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医疗健康重要性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八章:就业与民生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就业对民生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和挑战8.2 教学内容解释就业对民生的影响探讨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和挑战8.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就业对民生的影响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当前我国就业问题的现状和挑战8.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就业对民生影响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九章:社会保障与民生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保障对民生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和挑战9.2 教学内容解释社会保障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当前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和挑战9.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社会保障的概念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的现状和挑战9.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社会保障概念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十章:环境保护与民生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民生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0.2 教学内容解释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0.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环境保护的概念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0.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环境保护概念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十一章:住房问题与民生让学生了解住房问题对民生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住房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1.2 教学内容解释住房问题的影响因素探讨当前我国住房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1.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住房问题的影响因素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当前我国住房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住房问题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十二章:食品安全与民生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对民生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2.2 教学内容解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探讨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2.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和挑战观察学生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十三章:社会治安与民生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治安对民生的重要性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3.2 教学内容解释社会治安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3.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社会治安的概念和重要性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现状和挑战1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社会治安概念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十四章:科技发展与民生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民生的影响分析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对民生问题的贡献14.2 教学内容解释科技发展对民生的影响探讨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对民生问题的贡献14.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讲解科技发展对民生的影响小组讨论:学生分析当前我国科技发展对民生问题的贡献1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科技发展对民生影响的理解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课程所学内容展望未来我国民生问题的挑战与机遇15.2 教学内容总结课程重点内容探讨未来我国民生问题的挑战与机遇15.3 教学方法讲座:教师总结课程重点内容小组讨论:学生展望未来我国民生问题的挑战与机遇15.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收集学生的讨论成果和观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民为贵”这一经典教案,涵盖了十五个章节的内容。

第3课民为贵学案.doc

第3课民为贵学案.doc

第3课民为贵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能翻译课文。

2、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学习孟子的论辩机智和说理技巧。

过程与方法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落实字、词、句,疏通课文。

2、加强诵读,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学习说理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孟子“民为贵”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知背景本文以“民为贵”为题,明确的告诉我们这五段选文的主旨,那就是孟子的以民为本的思想。

在君王自以为高高在上、为所欲为的黑暗时代,在臣子们高呼万岁、顶礼膜拜的愚昧时代,孟子振臂高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道照耀千古的精神光芒,横扫天下诸侯,让蒙昧中的人们看到生活的希望。

二、积累文言基础知识:1.单音字社稷(ji)粢(zl)盛(cheng)桀(jie)纣(zh6u)弑(shi)君走坑(kuang)獭(td)驱爵(quO)噩(zhan)三年之艾(di)谆谆(zhtin)践(jidn)暴(pti)之于民朝觐(jin)讼(s6ng)狱讴(Ou)歌篡(cuan)荐(jian)2.通假字(1)为丛驱團者(通“雀”,麻雀)(2)苟为不童,终身不得(通“蓄”,积累)(3)舜相尧二十亩八载(通“又”,二十八)3.古今异义(1)得乎诸侯为木木(古义:古代官职,今义:医生)(2)锄进既成(古义:祭祀用的牲畜,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3)以陷于如£ (古义:被诛杀或逃亡,今义:死去)(4)夫然后之申国(古义:此指国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5)赅仁者谓之贼(古义:伤害,今义:小偷)4.一词多义危(1)诸侯姮社稷(危害)(2)危乎高哉(高)(3)正襟危坐(端正)(4)其君之危,犹累卵也(危险)相(1)舜曲尧二十有八载(辅佐,辅助)(2)善恶之福(容貌)(3)杂然聊许(动作偏指一方)5.词类活用(1)民为灵,社稷次之,君为轻(形容词作名词,最重要的力量)(2)诸侯姮社稷(使动用法,使……危险)(3)虽欲无壬,不可得已(名词作动词,称王)(4)苟不奮于人,终身忧辱(名词作动词,立下志向)6.特殊句式(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判断句(2)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状语后置句(3)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定语后置句(4)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判断何(5)祭祀以时状语后置句三、布置作业:1、积累到作业本上2、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历史上不乏暴虐无道的君主,也不乏愚忠之人。

民为贵说课稿

民为贵说课稿

《孟子》选读《民为贵》说课稿刘会勇教学目的:1:在中国古代,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具有强烈的震撼性。

教学中要把这种思想放到它产生的背景和漫长的古代史中来审视。

凸显其巨大意义。

认识其是标志我国古代思想所达到的巅峰之一.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民族文化之根。

呵护它。

发扬光大它。

就能使我们民族精神生命得以滋长。

发展。

壮大。

2.掌握文言虚词:“乎、以、于、诸、其、之、何、”的意义和用法;弄懂“社稷、牺牲、一夫、残贼’’等词义会译“如之何,此之谓也”等句式3.认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教材分析:教材选文五则:一则突出孟子简单、朴素、而深刻的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提出了“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著名论断。

二则通过与齐宣王的对话,机智、锐利、而深刻地指出: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得独夫,人人得而誅之。

三则言不踐行仁政,就有丧失天下的隐忧与耻辱,陷入被诛杀逃亡之境地。

这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息息相通,也有力的表达了这一思想。

它与后来历代封建君主不许人民有尊贵的地位与权利,不许人民革命以反抗暴君,不许人民对暴君污吏施行报复,不许抨击黑暗官僚政治,唯知强化绝对专制统治而丝毫不顾及人民心声的做法形成何其鲜明的对比。

对于我们今天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和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建设民主法治政治也有其现实意义的。

教法学法:以诵读,翻译,点拨,讲授之法,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弄懂文意,掌握文言虚、实词和特殊句式,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儒家的重要思想课时安排:两课时2012.10.8《民为贵》教案刘会勇目标定向:1、熟读成诵。

2、讲解本文。

3、深入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语:一个时期以来,个别为官者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

贪污腐败,吃喝玩乐者有之;搞关系,找门子,升官发财者有之;违法违纪,公款赌博,大肆敛财者有之;不惜出卖国家利益,授受贿赂者有之;贪图享乐,生活糜烂者有之……着实让老百姓深恶痛绝。

高中语文选修课件2.3民为贵

高中语文选修课件2.3民为贵
• 3、下面的程序 • 框图描述的 • 算法的运行
• 结果是( -5 )
1.重点是框图的概念及画框图的规则。理解框图 符号的意义。
2.画框图的符号要规范,要先设计算法再画框图。
课本第10页,练习B,1,2
1、算法是指

2、算法有哪些特征?
3、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
1、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的程
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确的和有效的,而且
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 ①有限性
②明确性
③程序性
1、程序框图
(1)程序框图的概念 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程 序框、流程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 示算法的图形。
1.1.2 程序框图
本课时要求学生理解程序框图。 学生已有的基础刚刚学完算法概念,理解了算 法的特点,可以用文字语言来表述算法,学生运用 框图来表示算法,首先理解掌握框图的符号,用数 学语言来表述算法。然后用三道例题的讲解框图, 及其画法,判断框的应用。最后小结本节课,用课 堂检测巩固知识。
1、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 2、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3、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解决问 题的过程,学会灵活、准确地画程序框图.
符号表示的意义 ___流__程__图__的__开__始__或__结__束_____
输入输出框 数据__的__输__入__或__结__果__的__输__出____
处理框 赋值__、__执__行__计__算__语__句__、__结__果__的__传__送__
判断框
根__据__给__定__条__件__判__断______

2.3民为贵上课实用版

2.3民为贵上课实用版

粢盛(zīchéng )
伐纣(zhòu )
走圹(kuàng)
驱爵( què)
三年之艾( ài)
溺( n)ì 暴之于民(


讼狱(sòng )
篡( cu)àn
2021/2/4
8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2021/2/4
9
第一则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 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 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 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达标练习
2021/2/4
30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是 ( ) (4分) A、社稷jì粢盛zì chéng汤放桀jué伐纣zhòu
B、弑君shì 走圹kuàng 獭tă驱爵què 鹯zhān
C、溺nì 谆谆chún 践jiàn暴之于民bào
D、朝觐zhāo jìn 讼狱sòng 讴歌ōu 篡zuàn
2021/2/4
16
四、讲读第3则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
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 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 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 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 此之谓也。”
• 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 的一组是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明确:因为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 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 重要。民众有力量抬举出一个君,也有力 量把君推翻。无论这个“君”叫做国王, 叫做皇帝,叫做总统,叫做主席,都概莫 能外。
•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三、讲读第2则
•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什 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万章的看法:在禅让制的时代,这一代的君权是 由上一代的天子授与的。孟子的看法:天子个 人并没有权力把天下拿来授与谁,只有上天和 下民(老百姓)才有这个权力。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D(仁言:宣扬仁的言论)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 A、①于传有之。 ②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 B、①得天下有道 ②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 C、①以行与事示之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 • D、①使之主事,而事治 ②今治水军八十 万众
B(方法A、①指传记②传递C、①行动②动 词,运行D、①处理的好②训练)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 历史的真正动力。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 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 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 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 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 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 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也。”
齐宣王问:“商汤流放夏桀,周武讨伐君主纣,有 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传言中有这样的 事。”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 孟子说:“伤害仁的人被称作贼子,伤害义的人被 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独夫。只听过诛 杀独夫纣,没听说过杀君主一类的事情。”
文章梳理
一个观点: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以 民 为 本
两个例子:汤放桀,武王伐纣
君暴民起
得天下有道 三个办法: 得其民有道 得其心有道
得民心者得天下
学生自己阅读第四、五则,思考以下问 题:
4、在“君权谁授”的问题上,孟子与万章有 什么不同?孟子的主张反映了什么思想? 5、“善政”与“善教”有什么区别?
• • • • • • • • •
8、对下列句子的句间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③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④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并列②转折③因果④并列)
3、第3节选文中孟子的观点是什么?主要采用 了什么论证方法? 观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仁得天下,不仁则失。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① “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说明老 百姓对有仁德国君的渴望和归顺; ②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 鹯也”说明对老百姓不施仁政的严重后果; ③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明国君如 果平时不施行仁政,那么一辈子都不会得到 民心,终有丧失天下人民的隐忧。
D朝觐Cháo j ì n
•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 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盛在祭器内用来 祭祀的谷物。) • B、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即独夫,指残暴 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 C、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 之南。(指帝王死。) • D、仁言不如仁声之人人深也(好听的话。)
• 6、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为丛驱爵者,鹯也 • 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 C、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 • D、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C(A、“爵”通“雀” B、“畜”通“蓄” D、“蚤”通“早”)
• 7、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C ) • 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诸侯国的国君 如果危害到国家,那么就改立国君。) • B、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败坏仁 的人叫贼,败坏义的人叫残) • C、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如果没有仁的志向,必将终身忧愁,以 致于死亡。) • D、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好的政令不如 好的教化更能够赢得民心)
1、孟子为什么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
第一则

原文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 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 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 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 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 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 君欢心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 家就改立国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 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 土神谷神。”
2、“汤放桀,武王伐纣”是什么行为? 明确:“诛一夫”的行为,是推翻暴政的行 为。
• 3、第3节选文中孟子的观点是什么?主要 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四、讲读第3则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 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 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 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 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 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 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 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 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 溺’,此之谓也。”
• 4、下列加点的词语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 是( A )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 C、牺牲既成,粢盛既洁 • 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 5、比较下列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 的一组是 ( ) • ①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②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 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④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均为介 •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词,替,给③动 词,做④动词, •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是) •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一、给蓝字注音 社稷( jì ) 放桀(jié ) 弑君( shì ) 獭 ( tă ) 鹯 (zhān ) 胥 ( xū ) 谆谆( zhūn ) n) 朝觐(Cháo j ì 讴歌( ōu )
粢盛(zīchéng ) 伐纣(zhòu ) 走圹(kuàng ) 驱爵( què ) 三年之艾( ài) 溺( n) ì 暴之于民( pù ) 讼狱(sòng ) àn 篡( cu)
——江泽民
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 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 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 。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 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
让中国农民过上滋润而有尊严的 生活,体面、被人尊重பைடு நூலகம்这是我的人生 理想和追求,也应该是我们社会的共同 理想,否则他们即使做了工人的工作, 也还被冠以“农民工”,这岂非奇怪之 事?
——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谈自己的 人生理想
2011年2月 12日在春节团 拜会上,温总 理新春讲话: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 人大会议开幕式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 次提出,
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
作业:联系现实生活的“民 生”问题,谈一谈如何做到 “以民为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 是 ( ) (4分) A、社稷jì粢盛zì chéng汤放桀jué伐纣zhòu B、弑君shì 走圹kuàng 獭tă驱爵què 鹯zhān C、溺nì 谆谆chún 践jiàn暴之于民bào D、朝觐zhāo jìn 讼狱sòng 讴歌ōu 篡zuàn 答案B ( A桀jiéC谆zhūn 暴pù 篡cuàn)
2、译文:

孟子说:“桀和纣失去天下,是因为他们失去了 人民;失去了人民,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得到天下是 有办法的: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得到人民是有 办法的:得到民心,就得到了人民;得到民心是有办 法的:人民想要的就为他们聚集,人民讨厌的不要给 他们,如此而已。人民归附于仁,就像是水向下流动, 野兽奔向旷野一样。所以为深水赶来鱼的,是水獭; 为树林赶来鸟雀的,是鹞鹰,为汤武赶来百姓的,是 桀和纣。如果天下的君主有爱好仁德的,那么诸侯都 会为他赶来百姓。即使他不想称王,也不可能了。现 在想要称王的人,就像是害了七年的病要用放置了三 年的陈艾来灸治一样,如果平时不积蓄,那就一辈子 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就会终身忧愁受辱,直 至死亡。《诗经》上说‘那如何能办得好,不过相与 落水一块儿淹死罢了。’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迎闯王,不纳粮。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这是金文的“民”字的两种写法,上部是 一个眼睛,其下是一把锥子刺进了眼睛。表明 在奴隶制社会里,奴隶主用极其残酷的手段把 奴隶的一只眼睛刺瞎,幵强迫他们劳动。
民为贵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掌握重要的字词
2、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
教学重点 第1则、第2则、第3则选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