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合集下载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

能够解读和欣赏古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琵琶行》,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培养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介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生平。

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情感和节奏。

解读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2.2 教学资源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琵琶行》的全文。

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介绍、古代琵琶音乐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播放琵琶音乐,引起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琵琶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诗意。

学生结合参考资料,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3.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生展示分组讨论的结果,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5 课堂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和交流。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4.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学习心得和建议。

学生通过互评,相互鼓励和学习。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后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内容,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

作业包括诗歌解读、作者研究等,巩固所学知识。

5.2 课外阅读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古代诗词和文化。

学生可以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扩大知识面。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 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

琵琶行教案优秀教案《琵琶行》(优秀8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8篇优秀教案《琵琶行》,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

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1、小序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1、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鉴赏评价主旨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2、鉴赏诗中如何将无形的音乐描绘得可以感知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主旨句,分析主旨句2、鉴赏诗中的音乐描写三、教学设想《琵琶行》是七言古诗,篇幅较长。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研究”的精神,结合本课特点,拟先让学生在课前仔细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整体感知全诗,然后用一节课的时间,采用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归纳的办法,实现教学目标。

至于音乐描写,则用播放《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那一段的录音并加以点评的方法来完成。

四、课前准备学生方面:1、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跟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画出来。

2、概括每节诗的内容。

3、思考三个问题,并写出答案:⑴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⑵我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句?为什么?⑶我最喜欢的段落是哪一段?为什么?教师方面:1、准备高三册语文朗读带⑵;2、录制《老残游记》中王小玉说书磁带一盘。

五、教学过程㈠导入新课播放语文磁带《琵琶行》,为鉴赏课文创造气氛。

㈡研读课文1、教师指定学生找出诗前小序与诗歌对应内容并归纳。

2、指定学生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教师归纳:①浔阳江边闻琵琶;②江心聆听琵琶曲;③江中又听身世苦;④同病相怜感慨多;⑤再闻琵琶青衫湿。

3、按照就近组合的原则,学生每四人一组,讨论“我最喜欢的人物”。

教师归纳: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琵琶女,一个是诗人自己。

琵琶女:少年时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晚年时年长色衰,寂寞凄凉。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完美结合,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

(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把握《琵琶行》中的韵律和比兴手法。

(2)深入理解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沉浸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比较教学法:分析《琵琶行》与其他古典诗歌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练掌握《琵琶行》的内容和背景。

(2)收集相关资料,如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思考题。

2. 学生准备:(1)预习《琵琶行》,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琵琶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琵琶行》的创作背景。

3. 课堂讲解(1)讲解《琵琶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分析诗中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韵律、比兴、象征等方面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展开全班讨论。

5. 应用拓展(1)学生尝试创作以琵琶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

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

《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

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

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

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

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生:白居易师:怎么知道?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

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通用11篇)白居易《琵琶行》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教学重点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教学难点感受“声中之情”教学步骤1、导入:白居易去世,大中皇帝以诗吊之,其中有这么两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长恨歌》以写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出名,《琵琶行》则以出色的音乐描写及诗中所包含的满腔悲愤而感人至深。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爱情表白早已成为恋人们的憧憬与向往,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更因其命运多舛相惜相知而成为千古绝唱。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声声琵琶,解读《琵琶行》。

2、播放配乐朗诵,调动阅读气氛。

思考:诗中琵琶女有几次弹奏,找出诗中写琵琶女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

3、三次琵琶弹奏,写琵琶女琵琶弹奏效果的句子有以下三组:“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学生齐读,教师板书三组句子。

4、这三组句子都是从侧面表现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的,声音无形,摹声最难,琵琶女究竟有着怎样精湛的琵琶技艺,诗人又是怎样表现她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的,才能达到“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的奇特效果呢?阅读第二段中写琵琶女演奏琵琶的部分诗句,学生讨论写作手法。

a.以声传情,如“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b.以声喻声,以形写声c.象声词双声词摹写,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d.侧面烘托 (结合朗读指导)5、一曲琵琶曲让众人动容,一篇《琵琶行》令我们黯然神伤。

如此美妙的琵琶声中,埋藏了如此的悲愤。

在我们为其不公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时,我们能否从琵琶曲调的起伏变化中,捕捉到琵琶女情感和生活变化的轨迹呢?这琵琶声能诉尽心中哪无限事?(第2段第3段结合阅读)。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1.2 解读课文“琵琶行”,探讨的意义和作用。

1.3 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弹琵琶”、“唱歌”、“行走”、“停留”等,引导学生们理解课文内容。

第二章:文本解析2.1 教师带领学生们逐句解析课文,理解句子结构和词语含义。

2.2 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3 分析课文中的情感变化,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学生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如琵琶女、歌女、行人等)。

3.2 学生们根据课文内容,编排角色扮演的场景和对话。

3.3 各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担任观众,进行评价和互动。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以《琵琶行》为背景,创作一篇小故事。

4.3 教师对学生的创意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课堂总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

5.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对《琵琶行》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

第六章:文学鉴赏6.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琵琶行》中的文学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6.2 学生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受课文的音韵美。

6.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欣赏。

第七章:文化探究7.1 教师介绍《琵琶行》所处的唐代文化背景,包括音乐、舞蹈、服饰等。

7.2 学生研究《琵琶行》中的文化元素,如诗句中的音乐术语、唐风唐韵等。

7.3 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对《琵琶行》文化内涵的发现和理解。

第八章:比较阅读8.1 教师提供其他描写音乐或艺术的文学作品,如《高山流水》、《滕王阁序》等。

8.2 学生比较《琵琶行》与其他作品在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第九章:实践活动9.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活动,如聆听琵琶曲、观看舞蹈表演等。

9.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音乐与诗歌结合的美感,加深对《琵琶行》的理解。

琵琶行教案优质课公开课

琵琶行教案优质课公开课

琵琶行教案优质课公开课【琵琶行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一、教案概述本节课将以李白的诗作《琵琶行》为教学内容,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内涵和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课堂将以朗诵、解读和讨论的方式展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内涵,掌握其基本内容;- 掌握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修辞手法;- 通过朗诵和解读,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归纳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并自主总结;- 利用图文、音频等辅助教具,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提升学习效果;-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流程1.导入(5分钟)- 利用投影仪播放《琵琶行》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中的节奏和情感。

-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中蕴含了哪些情感?是否能想到与音乐相关的东西?2.导入总结(5分钟)- 学生自主分享与音乐相关的东西,教师点评并引出诗歌。

- 引导学生总结前面学过的一些诗歌特点和修辞手法。

3.鉴赏《琵琶行》(20分钟)- 教师朗读《琵琶行》,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调。

- 利用投影仪呈现诗歌的文字和图片,帮助学生对诗歌内容形成整体认识。

-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分析诗歌形式(15分钟)- 共同探讨《琵琶行》的诗歌形式特点,如:五言绝句、押韵规律等。

-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 学生小组合作,总结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5.情感体验(15分钟)- 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诗歌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理解和创造,展示自己对诗歌的诠释。

6.创作扩展(15分钟)- 鼓励学生以《琵琶行》为题材创作自己的诗歌、画作或音乐作品。

- 分享和欣赏同学们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

7.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提醒学生关注作业要求和复习重点。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一、概述本课文是人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二单元教材一课时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可感却难以捕捉,而诗人却将这种抽象的艺术通过语言的魅力表现得形象可感,因而我们首先要学习诗人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同时还要理解诗人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2、能力情感目标:通过诵读,感知诗人发出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3、教学重点:研读诗歌第二段,欣赏用文字描写音乐的方法,掌握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品味诗人语言的独特魅力;4、教学方法:教师点拨,学生体味,师生共同揣磨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课文安排在高一下学期的必修三。

高一的学生,从年龄思维上看,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之时,容易受感染,多喜爱音乐,但对音乐的感受多为可感难言,何况这抽象的音乐还要用文字来表达。

这真是难于上青天从社会阅历看,他们人生阅历浅,对于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知的情怀也难以共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高山流水》的古曲引入,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

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

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

说罢,伯牙弹了起来。

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

琵琶行教学设计(优秀4篇)《琵琶行》教案篇一教学步骤及内容:一、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1.对比欣赏《琵琶行》、《明湖居听书》、朱自清〈〈歌声〉〉中的音乐描写。

2.讨论:白居易和琵琶女感情交流共鸣的原因。

二、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十面埋伏〉〉,感受琵琶演奏的抑扬顿挫,转折起伏。

序曲——急切愉悦——滞涩悲哀——雄壮激越——戛然而止三、重点欣赏课文第二段“音乐描写”1.学生朗读,体味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过程和情感的变化。

2.讨论:本段音乐描写的艺术特色。

a. 完整的音乐情节的展示;b比喻的使用3.对比欣赏。

(1)各文段的内容从略。

(2)总结文学家写音乐的技巧变化:博喻(多个比喻的使用,以声写声)——通感(以形、色、光、味觉、触觉写声音)——联想、想象意境画面(朱自清由零星的比喻发展到完整的音乐场景的描画)音乐描写的发展越来越高超。

后人在前人的肩膀上给我们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四、讨论:诗人何以与身份低下的的歌女产生情感共鸣?————————琵琶女诗人————————————↓↓↓↓年少时:欢乐、风光弹琵琶听琵琶年少时:欢乐、得意↓↓↓↓年老时:色衰、门前冷落年老:被贬、漂沦憔悴↓诉身世伤迁谪↓↘↙商人妇:轻别离,啼泪同是天涯沦落人江州司马:孤苦相逢何必曾相识↘↓↙同病相怜教师小结:音乐成了沟通二人情感的媒介,两人的命运相似,都被遗弃,相似的命运和相似的音乐理解让他们的达到了情感的和谐,成为知音,于是共同成就了千古名篇。

五、关于“音乐”的引申扩展。

音乐被夸大其作用:孔子以“礼乐”治国的政治理想。

音乐被贬低为亡国之祸:陈后主《玉树后庭花》。

音2,鉴赏这首诗歌。

3,理清全文脉络,[三次弹奏是贯穿全文的主线]4,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教程要求:一导入课文问:大家是否喜欢中国的古音乐?音乐是中国的国粹,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琵琶演奏曲《霓裳》。

我们从这优美的音乐声中感受到了中国古典的音乐美。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了解并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感受古代文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琵琶行》的作者白居易,以及诗歌创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2.2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琵琶行》的诗歌结构,包括诗的节奏、韵律、意象等,使学生掌握诗的艺术特色。

2.3 诗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中,提炼出诗歌的主题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掌握《琵琶行》的诗意、诗境和诗韵,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3.2 教学难点: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以琵琶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分享学习心得。

5.3 课堂讲解:讲解诗歌的背景、结构和主题,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

5.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剖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对学生掌握《琵琶行》诗歌内容、情感理解、意境剖析等方面进行评价。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2)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领略古典诗词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琵琶行》的诗意、诗境和诗韵;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 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表达;3. 对白居易思想观点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琵琶行》全文及相关资料;3. 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琵琶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2)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3)阐述《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节奏;(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3)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欣赏与感悟(1)让学生结合多媒体资源,欣赏《琵琶行》的优美诗句;(2)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3)讨论如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拓展学习,提高文学素养;(3)布置作业:背诵《琵琶行》全文,写一篇课后感悟。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结合历史、音乐等学科,对《琵琶行》进行跨学科解读。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琵琶演奏音乐会,让学生亲身体验琵琶音乐的魅力。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通用1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琵琶行优秀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过程与方法——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慧眼撷取诗歌精华,匠心传承灿烂文化。

二、教学重点学习诗歌对琵琶声的描摹技巧,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三、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

四、课时:2课时五、教学方法:探究法、诵读法、创设意境法。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一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一位曾艺压群芳,名满京城的琵琶女在浔阳江畔相遇了,琵琶女用手中的乐器演绎出了人生的起伏与世间的冷暖,白居易则用笔下的诗句演奏出了不朽的乐章与无尽的唏嘘,今天让我们踏着诗人的诗行走进琵琶女的音乐世界,聆听这美丽而动人的旋律。

(二)、赏析诗歌描写音乐的艺术技巧。

思考1:本诗几次写到琵琶曲?分别是怎样写的?1、第一次描写琵琶曲: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明确: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的效果:侧面描写往往比正面描写更机智,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它能以较经济的笔墨表现所描写的对象,却能收到以少胜多的功效。

举例强化:……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2、第二次描写琵琶曲:诗人对琵琶曲进行正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堪称音乐描写文学史上的绝唱,请把你最喜爱的语句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2)理解《琵琶行》的创作背景、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3)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艺术特色;(4)掌握琵琶行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鉴赏能力;(3)学会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豪情壮志,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2)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培养关注民生、关心国家的精神风貌;(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美的存在,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琵琶行》;(2)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和文学成就;(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2)诗歌的韵律、意象、情感等方面的深入理解;(3)琵琶行的历史影响及后世文学发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文学成就;(2)简介《琵琶行》的创作背景;(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讲解诗句的含义;(2)讲解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3)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魅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琵琶行》;2. 结合课下注释,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琵琶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琵琶行》全文。

(2)理解《琵琶行》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领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琵琶行》的内涵。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3)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代音乐的美妙,体验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学会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培养人文素养。

(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生僻词语和典故的理解。

3. 诗歌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手法的把握。

2. 诗歌情感的深入体会。

3. 古典音乐与诗歌的关联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像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沉浸式的学习环境。

2. 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比较教学法:通过对比其他诗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行》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典音乐《琵琶行》,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关联。

(2)简要介绍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琵琶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自主翻译诗句,理解诗歌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2)分析诗歌中的隐喻、象征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联想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2)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美妙。

6. 小结:7. 作业布置:(1)背诵《琵琶行》。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

《琵琶行》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琵琶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特别是长篇叙事诗。

1.2 教学内容简介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简单介绍《琵琶行》的主题和艺术特点。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白居易的画像和生平简介。

教师朗读《琵琶行》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第二章:诗歌结构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诗歌结构。

培养学生分析诗歌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的韵律、节奏和章节结构。

探讨诗歌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的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分小组讨论诗歌的结构特点,分享小组分析结果。

第三章:诗歌主题探讨帮助学生理解《琵琶行》的主题。

培养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探讨《琵琶行》中表现的主题,如人生无常、命运的无情等。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和启示。

3.3 教学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主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诗歌艺术特色分析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欣赏《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探讨诗歌中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艺术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艺术特色的欣赏和感悟。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教学目标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5.3 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师布置作业,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期望。

第六章:诗歌背景与文化内涵探究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琵琶行》的历史文化背景。

培养学生对诗歌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6.2 教学内容探讨《琵琶行》中所反映的历史文化背景。

分析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如音乐、风俗、社会背景等。

6.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代的历史文化背景。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6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6篇)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琵琶行优质课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琵琶行优质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琵琶行优质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诗歌的魅力。

2、品味诗歌意像,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3、通过人物形象分析,理解诗人天涯沦落、愤愤不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解读诗歌的形象和语言,提高鉴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音乐是一种无形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

它不像蓝天白云、飞禽走兽、山峰河流那样可视可感。

如何才能把这难以捉摸的音乐用文字表现出来呢?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描写音乐的典范,自唐以来历咏不衰。

今天,我们就一起聆听这美妙的音乐。

2、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

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

朝廷宦官专权跋扈,藩镇割据作乱,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

他为官有”兼济天下”之志。

元和三年(公元808年),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喻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

元和九年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

3、作者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琵琶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3. 能够鉴赏古典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通过对比分析,了解《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3. 通过诗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人文关怀。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琵琶行》2.2 教学重点1. 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分析。

2. 《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3 教学难点1. 诗中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

2. 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简介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激发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

2.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3.3 合作探讨1. 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4 诗歌鉴赏1. 对比分析,《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5 诗歌创作1. 激发学生创造力,进行诗歌创作。

2. 分享创作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1.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能力。

2. 学生诗歌鉴赏和创作的能力。

4.2 课后作业1. 完成《琵琶行》的鉴赏文章。

2. 写一篇关于《琵琶行》的诗歌创作。

4.3 综合评价1. 学生对诗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的理解。

2. 学生对《琵琶行》的艺术特色的认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1. 白居易《琵琶行》原文。

2. 相关诗词鉴赏书籍。

5.2 多媒体资源1. 与《琵琶行》相关的影像资料。

2. 音乐素材,如琵琶曲。

5.3 网络资源1. 相关诗词网站。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教案设计

《琵琶行》公开课教学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琵琶行》,使学生了解唐代社会生活、音乐艺术以及诗歌创作背景,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诗歌韵味,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1. 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2. 诗歌中所展现的唐代社会风貌及音乐艺术。

3. 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生僻词汇的解释。

2. 对诗歌中所涉及的唐代音乐艺术的理解。

3. 诗歌的深入赏析。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素材,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活力。

3. 比较教学法:将《琵琶行》与其他诗歌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白居易及《琵琶行》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体会情感。

3. 文本分析: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意境等,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4. 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解答。

5. 案例分析:选取其他诗歌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行》。

6.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等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琵琶行》全文及其注释、译文。

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七、教学步骤:1. 初步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琵琶行》,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情感。

2. 详细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典故、情感变化,解读诗歌的深层含义。

3. 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理解。

3《琵琶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023-2024-2024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3《琵琶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023-2024-2024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3《琵琶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023-2024-2024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琵琶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3、品味意境,体味情感;4、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赏析诗中的音乐描写;2、引导学生抓主旨句,结合诗人和琵琶女的人生遭遇,体会诗人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方法: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课时安排:4 课时第1 课时一、导入新课:课前用PPT 播放“高山流水"音乐(配一组意境与高山流水音乐相符的图片,自动播放),营造气氛。

导语: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名曲是“高山流水”,这里面的故事,千百年来世人传颂不断。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

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二、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现存诗近三千首。

三、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题目是《琵琶行》,序言却在述说琵琶女的身世,这是否文不对题?
(借音乐诉怨愁)
六、分析小序:浔阳江边闻琵琶。
1、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铿锵脆亮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姿色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我国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也对音乐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琵琶行》。
二、关于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铺叙性质的歌辞。
三、关于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以后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著有《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尤为著名的是属于感伤诗的两篇长篇歌行,即《长恨歌》和《琵琶行》。有讽喻诗《秦中吟》、《新乐府》,还有《卖炭翁》(七言古诗)和七律《钱塘湖春行》。
捻(niǎn) 霓裳(nícháng)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钿头银蓖(diàn bì)
谪居(zhé) 整顿衣裳——(cháng) 还独倾——(huán) 间关——(jiān)
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
2、整体感知,并回答问题: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共同点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白居易担任左拾遗(谏官),多次向唐宪宗上书,提出一系列改革时弊的措施,同时他又写了揭露黑暗政治,反映人民疾苦的《新乐府》、《秦中吟》等讽谕诗,结果触犯了掌握军政大权的豪门贵族,引起唐宪宗和一些权臣的恼恨。被改任陪侍太子的左赞善大夫这一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再次上书,就被贬为江州司马。
四、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五、初读课文。
1、字词正音:
铮(zhēng) 悯然(mǐng) 转徙(xǐ) 浔阳(xún) 瑟(sè) 声声思(sì)
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
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教学难点
1、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
4、小序已经较清楚地讲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学生:写诗合可以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
六、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层,分析第一层,翻译第二层: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首诗歌已有一定的了解,有利于这篇课文的学习。
教材处理与资源整合
多媒体
主要学法与教法
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
教学实施过程(含评价)
第一、二课时
教学要点:介绍作者、文体;分析小序及课文第一层;翻译第二层。
一、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传说先秦的琴师俞伯牙弹琴技艺非常高超,琴声优美动听。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有一次他在荒山野地弹琴,正当他完全沉醉其中时,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俞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定睛一年,听者竟是一个樵夫,俞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没想到这个樵夫竟然能准确说出他弹的曲子,还能领会曲中描绘的“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俞伯牙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原来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案
教研组
语文
课程名称
语文
授课教师
周冠祥
章节名称
琵琶行 并序
授课班级
14208、14420、14421、14422、14423
授课时间
本教案课时
4
上课时间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第5周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
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是的,古今中外,不少名人大师,都颇爱音乐艺术,并有很高的造诣和修养。苏东坡曾在《前赤壁赋》中这样描绘过听音乐时的感受:“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果不是具有对音乐较深的感受力,怎能写出这样传神的文字呢?
2、“恬然自安”:从字面上看是平静安适,其实不过是强自安慰的话,正是由于诗人始终不能忘怀降职外调的苦恼,所以当琵琶女的不幸遭遇触动诗人内心痛苦时,久经压抑的苦恼才又翻腾起来。
从这序文,我们正好可领悟贯穿全诗的思想感情的端倪。
3、小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