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的创新

合集下载

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实践与探索作者:刘悦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9期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数量的增多,大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愈显突出,高校学业指导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高校需要在学业指导工作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这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成立专门的学业指导工作室,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辅导;开展朋辈学业指导;开设形式多样的学业指导课程,构建学业指导体系等途径都是为大学生提供学业指导与服务的创新性举措。

关键词:学业指导;朋辈教育;实践与探索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9-000-01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教育从精英培养逐渐变为大众化教育。

学生数量的增多,使得大学生在各个方面呈现出多样性:学习兴趣、职业理想、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面临学业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

在此背景下,高校对大学生的学业进行有效指导成为促进大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关键性举措。

加强学业指导是高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高校需要在学业指导工作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业指导与服务。

一、成立专门的学业指导工作室,一对一进行辅导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制定正确的学业发展规划,使学生能够更快的成长成才,各个高校都在探索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已经有部分高校成立了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服务,找出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方案。

例如,复旦大学于2009年成立的赵强学业促进工作室,是由复旦大学优秀辅导员代表赵强老师领衔,主要为学生提供专业化学业指导的工作室。

西安交通大学也于2012年成立了大学生学业辅导中心,秉承“针对学生不同层面的学业需求,组织协调校内外各类师资力量,搭建师生沟通桥梁、构建平台,提供优质个性化课外学业辅导”的理念,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数智赋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数智赋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数智赋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摘要:在后疫情化、经贸摩擦等诸多因素的联合冲击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形势愈加严峻。

与此同时,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时代,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移动互联为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一方面在加速经济、社会及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也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就业创业观念,并对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出全新要求。

在当前经济转型和就业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内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然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实践,已成为高校教师和教育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与时代同频的重要性《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贯穿高校学生培养全程,旨在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提高其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从而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为社会发展输送优质人才。

双一流高校的评价标准就是产出符合国家需求的一流人才和成果,课程教学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将影响高校输送人才的质量,在产教融合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是否紧贴区域地方发展需求,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是否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市场的接轨,这是高校教学效能评价的关键点。

而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多采用就业形势讲座、政策咨询等形式,内容也多是一些就业信息、求职技巧,课程内容的滞后性,导致课程针对性与应用性不高,而教学模式的固定化,严重影响了教学效能的发挥。

将数智思维贯穿于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才能避免“纸上谈兵”,提升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加强教学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受到疫情、经济形势等因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越加困难,但除了外界环境的冲击,毕业生自身就业观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是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但现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多采用理论课程,教学主体主要是思想政治辅导员,辅导员往往缺乏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缺乏行业领域导师的参与,缺少最新行业发展信息输入,这让学生认清职业形式、找准职业目标存在一定的困难,更难以达到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及实现职业体验教学。

2024年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年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4年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普及化,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

然而,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就业指导教育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一、就业指导教育现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相关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就业指导教育活动。

这些活动包括职业规划课程、招聘会、企业实习、职业讲座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市场,提高就业竞争力。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就业指导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仍感到迷茫和困惑。

二、问题分析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当前,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对市场需求的深入了解,导致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教育模式缺乏个性化。

每个学生的职业兴趣、能力和需求都是不同的,然而,现有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往往缺乏个性化,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育师资实践经验不足。

一些就业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作经验,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职业指导和建议。

评价体系不完善。

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评价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导致教育效果难以评估。

三、对策与建议加强市场调研,调整教育内容。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调整教育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

创新教育模式,满足个性化需求。

高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创新教育模式,如开设个性化职业规划课程、提供一对一职业咨询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实践经验。

高校应加强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使他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职业指导和建议。

四、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针对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问题,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联系,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变化,调整教育内容。

同时,高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创新职业指导形式 开拓学生就业渠道

创新职业指导形式  开拓学生就业渠道

创新职业指导形式开拓学生就业渠道摘要:本文以职业指导为切入点,把职业指导同学生就业和市场需求相结合,来试论如何通过职业指导来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及形成一个完善的就业指导体系。

关键词:职业指导市场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当前全社会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国家颁布实施了多项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全力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学术界和理论界也展开多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涵盖大学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解决方案。

对于高校而言,就业率不仅是衡量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提和保障。

因此如何更好的开展职业指导工作,广开大学生就业渠道就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

1 职业指导要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职业指导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

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社会再生产的生产要素是通过市场机制按比例配置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

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配置是通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就业实现的。

而社会所需要的全部职业劳动蓬勃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职业责任、职能与劳动岗位的有机结合,也就是就业者的劳动力素质与职业劳动岗位客观所需的技术技能相适应。

因此,职业指导应该贯穿大学生就业的全过程。

(1)职业指导体现以人为本。

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是个人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能够更好地做到人尽其才,而并不仅仅以就业为目的。

(2)职业指导的全程化。

职业指导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期间和帮助大学生就业,而应该延伸到职业稳定和职业发展。

目前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工作基本上是以把大学毕业生“送出去”为中心。

实际上职业指导将伴随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不论是就业过程,还是在就业后。

(3)职业指导的四大功能。

职业指导具有四大功能:第一,职业导向功能,也就是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引导,它有利于大学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第二,职业定向功能,也就是对大学生职业定位的指导,它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育的创新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育的创新

据社会 需要 与个 体特 点 ,正确 选择职 意识 明显不 够 ;另外 ,对新 录 用的员 向 、 对 学 生 就 业 观 念 转 变 而 开 展 教 业 的 能 力 。 对 学 生 进 行 职 业 指 导 就 是 工 更 注 重 的 是 职 业 道 德 品 质 。 这 就 要 育 。从 调查 结果来 看 ,多数 学生读高 引导学 生在 了解 社会 、了解 自己的基 求高职 院校 必须注 重这方面 的培 养与 职院校 是为 了找工 作 ,能对 自己 的人 础上学会 选择 ,帮助学 生转变就 业观 锻炼 。通过 创业教 育和职业 指导 的实 生做过 细致 的谋划并 打算毕 业后积 累
要 求 等 ,使 学 生 能 全 面 地 、准 确 地 了解 职 业 、认 识 职 业 ,以 使 将 来 实
现 择业 者与 用人 单位 的有 机结 合 。
念 ,调整 就业心 态 ,掌握 求职就 业 的 践 和训练就 是一个 有效 的方法 。从新 职业 更 多的是看重 能否 实现 自身技 能 水 平的提 高及能够 提供一 个 良好 的个 人事 业发 展平 台,更多 的已就业分 必 要 的 。 通 过 教 职 匹配 ”职 业指 导教 育 的落脚 点 ,应 通过 口头 或书面 、声 像等 形式 的职业 育 指导 ,使 学生 由被动 的就 业观 念转 在 让 学 生 了 解 职 业 兴 趣 的 种 类 和 兴 趣 信 息 咨 询 向 学 生 全 面 深 入 地 介 绍 社
_ 墨
i . 9 9 j i s . 6 l4 9 . 0 0 2 . 2 036 /. sn 17一8X 2 1.902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教育的创新
● 胡 庆深
要 一 … 一 一 … 一 力、
学t . , k tk、实现学生就业稳 定和职 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本 文对 高职院校 i_ 职业指导理 论的概念 与 内涵 、职 业指导的意 义以及职 业指导教 育的观

新形势下对高职学院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新形势下对高职学院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 三)职业指导人员素质有待改进和提高 高职 院校大部分是 由原 中等职业学校 升格而成 ,大学 生职
高等职业教育 旨在培养 面向生产、建设 、管理和服务一线 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技术人才。这样的培养 目标决定了高职教 育对于技术应用 的侧重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既具
业指导教学工作及职业指 导人员素质均还有待改进和提高,部 分职业指导教师教学水平欠缺 ,没有经过专 门培训 ,缺少对就
( )职 业指 导 的 系统 功 能 被忽 视 ,处 于孤 立 状 态 四
目前高职院校 的职业指导机构与政府部 门及社会上相关机
构 的联系不够密切 ,合作较少 ,各种信息交流不及时 ,积极主 动与社会上用 人单位 、人才交流服务机构联系 ,及时进行信息 交流 ,科学合 理地 分析 、预测社会人才需求趋势仍不到位 。致
高骛 远不切实 际或缺乏 自信悲观失望 ,很难顺利地就业 ,即使 职业 的关 系,了解职业演化、发展 、分类及职业对人的素质 的 是 现在就业 ,今后还会面临下岗和再就业 的问题 。因此职业指 要求 。引导学生转变角色 ,尽快适应 高职 院校 的学习生活,树 导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教育和全面素质的提高上。
指导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工作是一个全社会 的系统工程 ,学校 、社会 、家庭 ,尤其是政 府机构和企业应与院校联为一体 ,共 同为 院校职业指导构建一 个 良好的平台 ,为促进学生就业发挥有效作用。
二 、以市 场 需求为 导 向.开展 全方 位 、全 程化 的
针对 目前 高职学 院学生职业指导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
深层思考 ,缺少必要的就业指导知识 ,从 而造 成短视心理和行 体 内容 ,包括帮助学生设计职业发展计划 、就业政策 指导 、职 为 ,重服务 、轻教育的情况较为严重 ,忽视对大学生进行择业、 业 观指 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 心理指导 、就业技巧指导 、创

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人数的增加,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也需要不断创新与改进,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探讨一些创新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以及它们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新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

高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实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通过亲身经历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注重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潜能,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

高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和潜能,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可以设置选修课程和研究方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培养专业素养。

创新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

高校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素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通过开设课程和组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创新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高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高校也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创新项目,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机会,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创新的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个性化培养,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

通过这些创新的教育模式,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和职业中取得成功。

抓住时代机遇,力促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抓住时代机遇,力促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24EDUCATOR张伟罡:我个人认为,德育就如同在学生思想的湖面投下一颗石头,让产生的一圈一圈涟漪漾动学生思维,触发学生思考,从而带动学生成长。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成立于1963年,直属于上海市教委,由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托管。

学校设有加工制造、机电、钟表维修等专业,这些专业都涉及振荡、谐振等知识,所以我把学生思维与国家主流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形象类比为“思维谐振”。

在这个“思维谐振”的模型中,投入湖心的那颗石头就是融合了工匠精神内涵、专业培养目标、校园文化传统的“匠心文化·龙腾精神”,这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引领,也是人才培养的最终旨归。

依据教学环节与德育工作的紧密度,该模型自内向外可分为四个圈层。

第一个圈层是课堂教学。

这是德育的主阵地,有思想政治课程开宗明义的显性思政教育,也有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隐性思政教育。

课堂教学效果的达成需要依托课程建设和教学过程创新。

学校思政课程重点打造“实践性教学”品牌,将“四史”学习、共产党人精神、工匠精神等融入课前演讲环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强化感悟。

其他课程的思政建设起步也较早,已基本实现全覆盖。

学校于2021年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全面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工作,2022年获评市级示范中心。

同时,学校依托数字化转型,通过建设“平台+资源+服务”三位一体的学习服务平台,将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解决了“看不到、进不去、成本高、危险大、评价难”的问题。

第二个圈层是校内实践体验。

秉承“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认知”的理念,我们在课堂教学基础上积极组织专业实训、劳动教育、日常“9S”自主管理、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文体展示、团学活动等校园实践体验活动,以知识指导实践,用实践强化认知。

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脱颖而出,在德智体美劳各领域均取得优异成绩。

第三个圈层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这是职业教育特色的重要彰显,也是学生技能培训、实现与企业有效对接的重要环节。

学校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合作,投资4200万元建成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组建了以大国工匠王曙群领衔的航天兼职师资队伍,将航天精神融入育人过程,以此探索为基础申报的教学成果奖获得上海市特等奖。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创新思考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创新思考
・ o 心
4就 业技 巧 指 导 。就 业技 巧 是 指 大 学 生在 . 求 职 择 业 过 程 中 应 具 备 的技 能 与 艺术 。择 业
指导转 变.这 一变化 意味 着 高校就 业指 导工
作 从 工 作 理念 、 作 内容 和 工作 方 法上 发 生 了 工
4指 导毕业 生掌握 求职对策 , . 促进顺利就 业 。 求 职 是 高 校 毕 业 生走 出校 园 实 现 就 业 的 第一步 , 由于毕业 生刚 刚结束 学生生涯, 开始
职 业 生 活 。 会 经 验 的 不 足 . 面 临 求 职 抉 择 社 在
枝≯ 的 掌握 对 大学 生求职 成 功与 否影 响较 j 大。通过讲授 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 , 使学生 把 握 应 聘 、 业 的 程序 , 握 机 遇 , 利 就 业 。 就 把 顺 通过对写求职信 、 参加供 需见面会、 口试的技 巧、 择业准备等 内容的学习 , 使学生把握 自荐 方式和 口试的有 关礼 节,正确运用与人 交谈 时有声语 言和体态语言, 引导学生在 日常生活 中自觉地锻炼 自己的表达能力、 交往能力和应 变能力, 学生避免由于方法不 当而带来的求 使 职择 业障碍 。使其在 求职择 业中保持主动地
就 业 工作 也 从 传 统 的 毕 业 分 配 向 现 代 的 就 业
3{ 导学生正确把握就 业形势 , l 了解和 熟 悉大学 生就业政策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业政 策是 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 的任务, 为适应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的需要 而制定的有 关就 业 的行 动 准 则 , 将根 据 国 家政 治 经 济 的 变化 它 而不断调整 , 地 区、 各 各部 门也根 据 国 家 当年 颁布的有关政策并 结合本地 区、本 部 门的 实 际制 定相 关 的 就 业政 策 。 因此 , 业 生 就 业 工 毕 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 指导学生 了解国 家的就业政策是择业 求职过程 中非常关键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与意义(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教学方法单教学内容滞后、教学资源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有效性。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旨在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果,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1 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1)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许多国家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特别是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服务。

这些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个人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模拟实践、角色扮演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国外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强调职业规划的连续性和动态调整,根据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灵活的调整。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就业市场的变化,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

虽然许多学校已将其纳入教学体系,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内容较为单一,往往侧重于就业形势分析、简历制作和面试技巧等短期应急性的内容,缺乏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关注。

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缺乏实践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一大挑战,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和就业指导专家。

针对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问题。

尽管国内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在教学理念、方法和资源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中的创新

论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中的创新

的 重 要 过 渡 期 ,是从 学 校 走 向 社 会 的 重 要 缓 冲 带 ,是 职业 观形 思 想 品 质 、 性 格 特 点 、兴 趣 特 长 、 专业 知 识 、 职 业 思 想 与 成 功 成 、职 业 生涯 规 划 的 重 要 时 期 。如 何 充 分 利 用 这 四年 的时 问对 思 想 等 方面 入 手 引 导 大 学 生认 识 自我 ;结 合 学 生 的 实 际 典 型 案 学 生 进 行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指 导 ,使 其 对 未 来 人 生 有 清 晰 地 目标 和 例 ,就 大 学 阶 段 ,分 别 针 对 学 生考 研 、就 业 、 创 业 等 问 题 ,辅
也 最 容 易影 响 学 生 的 思 想 ,对 学 生 进 行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和 设 计 是 理 措 施 ,帮 助 学 生 提 高 职 业 素 质 ; 引导 大 学 生积 极 创 业 ,剖 析 主 要工 作 内容 之 一 。 大 学 生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是 指 学 生 在 大 学 期 间 进 行 系统 的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的过 程 。它 包括 大 学期 间 的 学 习 规 划 、职 业 规 划 、 创 业 必 备条 件 以 及 小 成 本 投 资 等 实 用 的 创 业 手 段 。 通 过 个 体 谈 心 和 团体 共 享 等 方 式激 励 学 生 。 目前 ,我 们 辅 导 员 开 展 职 业 指 导 工 作 一 般 有 这 些 方 式 或 平 台 : 如主 题班 会 、
爱 情 规 划 和 生 活 规 划 ,从 狭 义 职业 生 涯 规 划 的 角 度 来 看 ,此 阶 个 别 或 者 团 体 的 谈 心 交 流 。 通 过 管 理 学 生 干 部或 者通 过 公 开 信 段 主 要 是 职 业 的准 备 期 ,主 要 目的 是 在 于 为 未 来 的 就 业 和 事 业 制 定 班 级 制 度 等 方式 ,主 要 是 一 个 辅 导 员 与 一 个 班 级 相 挂 钩 。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与发展探析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与发展探析

第四, 教学形式 缺乏 多样 化和有效性。就业指导课 是一 门实践性 、 实用性 、 参与性很强 的课程 , 有别于基 础教学 和专
影 响到一大批 大学 毕业生的就业 与创 业 , 既不利 于高等教 育
的健康 、 可持续发展 , 也影 响 了当前我 国人力 资 源 的分配 和 利用 问题 , 造成很大 的资源浪 费。这些 问题集 中表 现在 以下
巧 , 整就业预期 。 上述政 策的制定 和推行 , 调 ” 以及课 程在各
高校的普及与推广 , 大学 生就业课程走上 了正规化的发展轨
第 3 第 3期 0卷
道。
新 时期大 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创新 与发展探 析
5 1
业 指 导 。在 指 导 实 践 中不 是 “ 人 以渔 ” 而是 “ 人 以鱼 ” 授 , 授 ,
统一 的教材 , 但未组织 开展教 材研究 工作 , 也未组 织教师编
写适合本校 的讲义 , 材 的 内容离 本校 实 际要求 有 一定距 教 离 。其次 , 从教 学内容上看 , 重单 一的择业技 巧 , 偏 商业性 的
指导多 , 教育性 的指导少 。在教 授学生 自我认 知 、 会职业 学 选择 , 开展 职业 调查 、 提升 职业 素养 、 开展实践能力锻炼等方

并依据各校 自身具体情 况制 订教学计 划。 同年 1 , 育 ” 2月 教
部 办公厅 下发了《 大学 生 职业 发展 与就 业指导 课程 教学要 求 》 对大学生职业发 展与就 业指导课 程 的性质、 , 主要 内容 、
个 逐 步 规 范 普 及 的过 程 。
2 0世纪八十年代末 , 国大学毕 业生就 业制度 由“ 我 统招
19 99年 高校 大规模 扩招 以后 , 校 中开始普及 就业指 高 导工作 , 其中很多重点 院校率 先开设就 业指导 课程 , 一些高 校也逐步建立 了一套 符合 自己办 学特色 的就业指 导课 程体 系 。随着大学生就业 制度 改革 的 日益深入 , 大学毕业生择业

“三层四阶五维”一体化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初探

“三层四阶五维”一体化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初探

“三层四阶五维”一体化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初探本文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建设,对“三层四阶五维”一体化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该模式探讨了职业指导课程教学思维的三个层次、职业指导的四个阶段以及职业指导的五方面内容,促进学生科学进行职业规划、树立正确择业观念、提升就业技能。

标签:职业指导职业素质就业指导教育模式高校扩招以来,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突破700万大关,达到727万,2015年为749万,2016年,达到了77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

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析和统计,今后5 至8 年就业人数还将持续增加。

而目前,我国经济结构性改革已进入攻坚之年,在经济新常态情况下,企业用工计划减少,提供就业岗位减少,用人单位招聘意愿不强,招聘人数减少。

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学生和家长对就业期望值偏高,因此出现落差加大,信息不对称,招聘与就业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加剧。

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出台多项政策促进大学生就业,并提出“加大政策引领”、“以創业带动就业”、“精准就业服务”等指导思想。

无论是国家有关部委的文件要求,还是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亦或是大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都需要高校构建科学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1]。

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一个全面动态的过程,大学生职业观的建立也应该是一个全面、立体、动态的过程。

引导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职业规划,不应该是简单地等同于求职找工作,或者仅仅与工作有关,而是要主动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激发创新思维,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2]。

长春中醫药大学在学生的职业指导教育教学中,依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建设,经过多年探索,逐渐形成了“三层四阶五维”一体化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在促进学生科学进行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升就业技能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观念转变与模式创新

浅谈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观念转变与模式创新

教育体制 的不完善,以及大 学生个人及其家庭 的就业期望值过
J 20 0 9年 1 月 0
就 业指 导
指 导工 作 。存 实 践 中 , 形 成 了固 定 的 工 作 机 制 。 原 有 的 指 导 内 容 、指 导方 式 、 指 导对 象 以 及 指 目标 ,在 解 决 学 牛 就 业 难 问 题 上 , 发挥 了积 极 的 作 用 。 但 足 ,还 存 在 着 一 些值 得 我 们 关 注 一 并有 待 改善 的地 方 。 第 一 就 业 指 导 教 育 的 认 识 己趋 于一 致 , 但 尚 缺 乏 职 业 指 , 二 、 国外 高校 就 业 指 导 教 育 的 借 鉴
普通 高 等 学校 毕业 生就 业 工 作 的通 知 》 。通 知 强 调 要 “ 好 高 做
校毕业生就业 指导和服 务工作 ”。我 国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从无
到有 ,逐 步形成 了一定的机制 。但 随着社会 的不断发展、高等 教育 规模 的继续扩大 ,大学 生就业难 问题对我 国高校的就业指
导 工 作 提 出 了 迫切 要求 ,这 也就 要求 我 们 反思 现 有 的高 校 就 业


我 国 高 校 就 业 指导 教 育 的现 状
就业 指导 ,就是 为了帮助 劳动者 根据 自身特 点和社会 职
业 需 要 , 选择 最 能 发挥 自己才 能 的职 业 ,全 面 、迅 速 、有 效 地
日,大学生就业率则由2 0 年的8 % 03 3 下降到7 .% “ 2 6 。 大学生就
和工作 岗位结 合,实现 自己的人 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 职业指
导 , 指 的 是 帮助 人 们 选 择 并准 备 从 事 一 项 适 合 自己 的职 业 的 过

高校职业指导的探索与创新_黄路明

高校职业指导的探索与创新_黄路明

湖北社会科学2012年第8期作者简介:黄路明(1973—),女,广西大学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讲师。

摘要:结合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分析新形势下我国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高校职业指导的方式和办法,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着许多崭新的课题,有待于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开拓。

高校应与时俱进,深化改革,不断挖掘职业指导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充分就业、顺利就业、快乐就业。

关键词:高校;职业指导;探索;创新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477(2012)08-0181-03高校职业指导的探索与创新黄路明(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4)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才供给结构及需求方式发生了转变,各类用人主体对人才的需求从规模、结构、层次、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宏观背景下,做为我国人才培养及人才输送的主要阵地———高校,首当其冲受到直接影响。

面对新形势,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在高校层面,缺乏有效的职业指导是原因之一。

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及对策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

一、当前高校职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由于我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起步较晚,无论在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学内容还是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但认识上存在错位。

目前,许多高校都认识到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高校培养质量的晴雨表,在思想上对学生的就业高度重视。

尤其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度关注,使得高校把学生的就业问题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很多高校已经把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

但是,部分高校对就业指导模式的认识还停留在指导学生尽快找到工作、把学生“推销”出去、提高高校自身的就业率这样的层面上。

因此,把职业指导当成就业指导,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2年第1期山东社会科学No.1总第197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7收稿日期:2011-12-19作者简介:赵丽丽,河北经贸大学信息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周博,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YZX201012)。

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赵丽丽周博(河北经贸大学信息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2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针对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式提出在高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

提出了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目标,课程的大纲与教材建设,课程结构、内容及教学要求设置、课程的考核与评估体系建设,课程的实施及实施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1-0254-02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显然不能只抓传授知识、技能这一个环节,而要从学生一入校就有意识的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为就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建议高等院校从大一开始开设《职业指导》课,引导大学生从树立职业发展目标起步,着重培养其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完善的人格、积极乐观的情绪、良好的耐挫折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进而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沟通与联系,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对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实现成功就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职业指导》课程的设置目标目前高等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职业教育认识不清,对当前面临的职业生存方式的变化认识不足的问题。

尤其是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对就业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体会不到,大多数学生缺乏职业理想,学习缺少动力;毕业生中也存在对劳动力市场、职业岗位的变化认识不足,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

通过访谈发现,许多毕业生存在等待、观望或不愿到小企业、民营企业工作等“有业不就”现象。

大学生职业指导模式的创新探索

大学生职业指导模式的创新探索

构 建 全 新 的 职 业 指 导 模 式 首 先 要 从 转 变 职 业 指 导 理 念 人 生 进 行 全 方位 的职 业 指 导 。 手 。 随着 社 会 的发 展 ,高 校 的 任务 不 再 只是 教 学 、科 研 ,还要 做好 大 学 生 的 职业 指 导 工 作 ,提升 大学 生 在 就 业 市 场 上 的 竞 争 备 的指 导 方式 ,运 用 科 学 的测 评 软 件 和 工 具 ,为 学 生提 供 职 业 力 。 M・ ・ 德 斯 密德 教 授 认 为 : “ 学 除 了有 责 任 向学 生传 能 力 、职 业性 格 等 素 质 测评 服务 。并 对 测 评 结 果 加 以科 学 的解 L戈 大
建 议 》 中 指 出 : “ 习 和 职业 的方 向指 导 ,应 看 成是 一 个 连 续 学
个 人 的职 业 心 理 特 征 和 能力 倾 向 对个 人 做 出 职 业 选 择 的建 议 。 会 就 业形 势 为 学 生 提供 职业 指 导 。以 非 正式 化 讲 座 和 模 拟 培训
势 ,使 学 生 保 持适 度 的就 业 压 力 感 和 就业 焦 虑 度 : 同时 以 科学
测试 为辅 助 手 段 ,通 过 职 业 测 试 ,帮 助学 生 更 理 性 地 了 解 自身 个 性 特 点 的 优 势 和 不 足 ,结 合 社 会 需 求 建 立 自己 的 知 识 结 构 . 明 确 今后 发 展 的 大 致方 向并 进 行对 应 的技 能 培养 。 3 学 四年 级 是 实 现 就 业 的 关 键 时 期 ,学 校 要 结 合 当 前社 . 大 活 动 为 主 ,辅 以开 设加 强 学 生 职 业 道 德 的讲 座 。学 校 还 应 成 为 学生 和用人单位 的 “ 梁 ” 桥 .帮 助 其 做 好 从 学 生 到 “ 会 人 ” 社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与实践体系创新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与实践体系创新

1问题 的提 出
由于 中国的职业规划教育呈现“ 引入早 、 应用晚” 现状 . 我国高等 院校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的很多领域 用还 是

项全新 的工作 , 并且也相应存在以下问题 :
目前 , 国内大部分 大学 生职业 规划教 学内容单调 、 方向
1 . 1 大 学 职 业 生涯 规 划 教 学 缺 乏科 学 系统 - 性
偏差 , 这导致在教学 内容 方面仅仅局 限于“ 就 业环节 ” 而 忽 视了学业 、 事业和人生发展等问题 , 有些大学职业规划教 育 甚至把经济上 的成功定义为职业发展 的最终 目标 , 这样 的 职业 规划教 育只能是把大学生真正职业 目标 “ 被 同性化” 。 所以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整体与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产生 断
p r o b l e ms i n t h e p r a c t i c e f o c a r e e r p l a n n i n g a n d i mp l e me n t a t i o n
很 多大学把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这个课程排在选修课 的位置上 , 只有少数学校开设必修或主修 , 因而在规模 和资 金投 入方 面是很难与其他主修课程( 例如英语等 ) 相提并论 的。所以这也 间接导致大学生职业规划教学课程体 系缺 乏
பைடு நூலகம்
p r o c e s s , a n d t h e n a n ly a z e s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c a r e e r
s i t u a t i o n s t h r o u g h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t h e o r y . F i n a l l y , t h i s p a p e r t r a n s — f o r ms a n d o p t i mi z e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 c a r e e r p l a n n i n g t e a c h i n g a n d p r a c t i c e mo d e , a n d r e a s o n a b l y c o n s t r u c t s t h e n e w t wo — w a y t e a c h i n g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t h e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 ’c a r e e r p l a n n i n g s y s t e m.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创新路径

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创新路径

校园公关理论版135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创新路径文/孙沛涵(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郑州..450002)摘要:本文首先介绍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征,其次阐述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性,最后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创新路径,从而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推动高校的健康长久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 就业指导引言随着高校毕业生的不断增多,高校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就压质量有待提升以及就业难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大学生就业难是由于有业不就,存在盲目跟风、随遇而安的心理,其主要原因是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错位,对就业指导造成严重的影响。

所以,需要加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力度,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职业观,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进而可以更好的适应未来岗位需求。

1.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特征1.1政策性在当前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具有一定的政策性,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通常都会以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就业办法等为前提,规范大学生的就业行为,进而保障大学生就业质量。

此外,为保障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我国教育部也积极出台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帮助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2指导性当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可以指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理念,加强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职业认识,进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能够充分掌握就业技巧,了解就业形势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减少就业过程中的不良情绪,进而可以更好的适应今后工作岗位。

1.3实践性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就业理论知识,指导大学生拥良好的就业观念,而且还可以教会大学生就业的各种技巧,提高大学生的竞争能力,进而使大学生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同时,由于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就业指导教育的开展需要有教育实践作为支撑,进而可以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观念等进行深入分析,促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加完善,保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实践与探索随着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已成为中国高校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学业指导工作能够帮助学生规划并拓展自己的学业发展,以期使其能够获得更加优秀的学业成绩和更加优秀的就业前景。

因此,在学校推进和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的同时,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和实践,以不断提升其创新性和实效性。

首先,要加强学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

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业指导计划和方案,制定专业的引导方案、规划方案、跟踪方案、评估方案等。

此外,还应通过对大学生课程学习的需求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方案,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学习资源和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

其次,要强化学业指导工作的实践性。

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需要与大学教育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定期搜集并反映学校和社会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学业状况,及时调整和优化学业指导计划和方案。

同时,学校还应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各类学习实践机会和应用实践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第三,要加强学业指导工作的个性化。

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期望各异,因此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制定出更加个性化的学习指导方案。

同时,学生的学业规划中还应考虑到其个人兴趣、职业理想和个性特点等方面,真正实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术和职业指导,推动学生学业发展和生涯规划的全面提升。

综上所述,大学生学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学校推进和开展该工作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加强科学性、实践性和个性化,以不断提升其创新性和实效性,打造完善的学生教育体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14期 275
前言:
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提升我国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鼓励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是社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

新时期,对于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前,高校中的职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不够,缺乏系统且科学的大学生就业教育。

促进大学生就业,迫切的需要开展大学生职业指导,创新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教育模式,完善大学生职业指导机制。

1.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1.1高校对于职业指导重视程度较低
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在高校教育中的定位问题。

高校中的大学生职业指导只是因对大学生就业,暂行性较强。

而良好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是对学生思想上的启发和引导,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该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需要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就业理念。

然后在很多高校中,对学生的职业指导,仅在大四教学中开设课程,并且该部分的课程属于选修课程,在实际就业指导上意义不大。

同时高校在大一新生中并没有开设与之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职业指导缺乏专业化、科学化的模式下,高校职业指导质量较差,
对高校学生就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

1.2职业指导人员配备不足
对于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教育,并非是单一的对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进行解读与教学,而是从学生就业心理、创业行为等多个角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开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就需要专业的职业指导人员。

目前高校职业指导人员比较少,教师在就业实践活动开展中,对于学生的了解比较少,难以发挥出课程优势。

为了提升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水平,需要在高校中建立一支以教师、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为指导的组织,从而在该组织中建立健全科学、系统、有效的职业指导培训制度。

1.3大学生职业指导模式传统
在高校中进行大学生职业指导,其教育模式比较传统,难以应对学生在实际求职与创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大学生在求职以及创业环节中可能会遇到很多问题,其中心理上的压力以及心理障碍最为明显,传统的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不能关注到大学生心理指导问题。

创新大学生职业指导方式,需要从对学生心理进行辅导开始,拓宽职业指导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大学生的决策意识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

2.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的创新对策
2.1提升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
促进高校学生就业,养成大学生职业意识,需要从高校职业教育引导方面实现大学生职业教育。

首先高校需要高度重视职业引导教育,将与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相关的课程引入到大一至大三基础知识教学中。

其次,职业指导需要通过专业的理论知识灌输,在大四阶段为即将就业的学生提供职业实践。

以实践活动巩固学生职业能力。

最后,高校将大学生指导教育课程与企业相互衔接,在高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联动机制,为大学生进入到企业中提供良好的基础。

此外,对于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工作需要与信息技术相互结合,以微课的形式、新媒体公众号形式,为高校大学生提供最新的职业指导信息,开通学生与教师沟通和公共沟通群。

教师对大学生就业以及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并且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捕捉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

2.2制定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是职业指导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实现职业指导教育的创新,制定以职业规划三步曲。

第一,教师向学生介绍用人单位对于求职大学生的招聘需求;大学生需要从个人素质能力角度出发,分析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并且希望招聘来的员工能够帮助企业达到的目标。

调整大学生心态,不能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最后损失惨重的是企业。

第二,对企业阶段性发展需求进行分析。

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用人需求不同,因此大学生需要了解企业的阶段性发展需求,并且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升职。

第三,了解企业战略发展需求。

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树立是保障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学生对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了解,能够企业发展战略为依托,制定发展战略,使得自己个人的劳动符合企业发展方向,在实现个人职业规划的基础上,促进企业发展[4]。

2.3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教育
在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重点。

在社会工作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中,大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对于学进行就业压力疏导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学生的现状心理咨询。

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辅导,向学生提供在就业时面临的心理困扰咨询,切实为学生环节心理上的压力;第二,心理教育资源提供。

要想实现学生的优质心理辅导,需要需要高校具有较强的心理教育资源,从学生思想以及心理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可以在校园中开设就业心理辅导专栏,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实行学生就业问题在线预约心理辅导教师,然后与教师进行在线沟通,避免学生与教师面对面接触时产生心理障碍;第三,心理辅导教师需要具有专业的素质,能够应对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5]。

3.结论
综上,在本文中对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指导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为主要的问题就是在高校教育中的定位问题。

高校对于职业指导重视程度较低,职业指导人员配备不足,以及大学生职业指导模式传统。

新时期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创新需要提升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科学的大学生职业规划、并对大学生职业进行心理辅导教育。

参考文献:
[1]商光美.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2,06:115-118.
[2]孔夏萌.高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3.[3]高翠欣.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
[4]谢坤.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价值观教育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5]傅瑜弘.职业准备期大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作用机制及对职业发展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5.
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的创新
王 伟 / 长沙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
【摘 要】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当今社会中,如何让大学生在就业中摆脱迷茫,寻求到合适的岗位,是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中的重点。

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毕业大学生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在单一的形式中,难以激发学生的就业以及创业创新思维。

基于此,在本文的研究中,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为核心,提出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创新;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