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分布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耦合关系

合集下载

黄土丘陵植被恢复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黄土丘陵植被恢复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不 同造林方式对黄土丘陵植被恢复区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以河曲县为例闻彦树郝艳霞内蒙古圣蓝绿化有限公司摘要:通过对比研究了山西省河曲县退耕还林区不同造林类型地和农田的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

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容重为1.20-1.27g/cm3,差异较小,但均比农田(1.36 g/cm3)低5-13%,不同植被类型地各层土壤不同粒径的土壤团粒结构百分含量高于相应的农田,其中中国沙棘在所有土层中不同粒径的水稳性团粒结构含量都是最高的,并且0-20cm土层中 >2mm 的团粒结构达到5.61%。

结果表明实施退耕还林后,不同造林地的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明显改善。

关键词:黄土高原;植被修复; 土壤容重; 团粒结构Effect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Zone on Soil Quality in PlantRestoration of Loess Hilly RegionYan Shuwen Hao Yanxia(Shenlan Green Company Limited ofInner Mongolia,Hhht,010010, 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contrasted and researched the soil quality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zone with plant restoration and farmland , including soil bulk density , soil porosity , soil water stable aggregate structure in Hequ county of Shanxi provinc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bulk density in different vegetation zone varied from 1.20 to 1.27 g/cm3 ,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ll of which was 5%-13% lower than that in farmland . The percent content of soil aggregate structure in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of diffenent vegetation zon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natural grassland and farmland , the highest content of which was in vegetation zone of China Seabuckthorn,and the particle size in above 2mm was amounted to 5.61% in depth of 0-20 cm soil layer. After plant restoration , soil physical quality was clearly improved compared with farmland ,the soil physical quality in mixtured plantation was better than pure plantation, which was weak in natual grassland and farmland , the soil physical quality in natual grassland was a little better than farmland.Key Words: Loess Hilly Region; Plant Restoration; Soil Bulk Density; aggregate structure 黄土高原因严重的水土流失而闻名于世,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除地形、土壤、降雨外,植被的破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植被与土壤协同演替机制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植被与土壤协同演替机制

其次,营养元素的循环利用也是植被与土壤协同演替的重要环节。植物从土壤 中吸收营养元素,并在生长过程中将其归还给土壤。这种循环利用机制可以促 进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土壤质量。
此外,土壤微生物的分布也在植被与土壤协同演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根 系与土壤微生物形成共生关系,共同促进土壤肥力的提升。在植被恢复过程中, 微生物种群结构会发生变化,这将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产生影响。
为了促进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生态恢复,人们采取了多种植被恢复措施。其中, 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是两种主要的方式。自然恢复是指依靠自然力量促进植被 的恢复,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生态效益高的优点,但恢复周期较长。人工恢 复则通过人工种植植物或采取其他工程措施来加速植被的恢复,其优点是见效 快,但成本较高,且可能出现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未来研究方向
未来,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的植被与土壤协同演替机制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 开:
1、对比研究不同恢复措施下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机制,分析各措施的优缺 点及适用范围。
2、针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环境条件,筛选适合的植被恢复模式和植物种类, 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3、结合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深入探讨植被与土 壤微生物的互作机制及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综述发现,植被与土壤生态水文效应之间的关系已得到了广 泛。植物的根系和地上部分通过影响水分循环和土壤水分的保持,对土壤生态 水文效应产生作用。不同的植被类型和恢复方式对土壤含水量、土壤侵蚀和水 分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同的影响。然而,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特定植 被类型或恢复方式上,缺乏对不同植被恢复方式之间的比较研究。
结论
太行山低山丘陵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下植被与土壤协同演替机制的研究表明, 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在改善土壤肥力、促进营养元素循环利用和调整土壤微生 物群落结构方面具有各自的特点。为了制定更加科学的生态恢复策略,需要进 一步探讨不同恢复措施下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机制,同时考虑成本、效益和 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因素。

恢复植被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恢复植被的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f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Daqing 163318,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novate the vegetation W hich is destroyed by the process of
petroleum exploitation and transportation, the succession regularity of vegetation in
量、全氮和全磷)与植物群落演替之 间的关 系。结果表明:土壤的容重和含水量与演替
生有 正相 关 关 系,氮、磷 不是抑 制演替 发 生的主要 因素。 因此 可 以通 过人 为方 法 改变土
的疏松度 ,同时减少对恢复阶段脆弱生态系统的人为干扰来提 高草地植被的恢复速度。
关键词 :草地 ;压痕;生态环境 ;土壤理化性质
soil density and w ater content W 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 ith plant succession,nitrogen and phosphorus W as not prim ary factor w hich restrained the succession occur.So loosed
第 21卷 第 5境 保 护
Fme_,'gy r0nmenta1 P】 tecd0n
维普资讯
V o1.21,No.5 Oct.,2007
恢 复 植 被 的 土 壤 理 化 性 质 分 析
卞 晶,刘晓艳 ,戴春 雷,李英 丽 ,孙景欣 ,杨 晓辉
针对油气 田开发建设及生产过程 中,由于大 型机械 碾压 给 草地 带 来 的压 痕 等生 态 环境 问题 , 对不同恢复阶段的土壤进行 了采样研究 ,分析了 土壤 的理化 性质 (容重 、含水 量 、全氮和 全磷 )与植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分布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耦合关系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分布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耦合关系

不同恢复类型植被细根分布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耦合关系吕渡;杨亚辉;赵文慧;雷斯越;张晓萍【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8(038)011【摘要】针对陕北典型黄土丘陵区吴起县主要人工造林和自然封育植被恢复类型,确定5、15年和40年不同退耕年限下的沙棘、山杏及自然恢复草地样地,进行剖面采样,分析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细根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研究了不同恢复类型和不同年限植被细根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随时间的变异规律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主要造林树种和退耕自然封育草地细根生物量都随林龄和退耕年限的增长呈增加趋势,同年限人工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大于自然恢复的草地,不同植被群落细根生物量均表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规律.(2)自然封育的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含水量大于人工山杏林和沙棘林.人工造林和自然封育植被恢复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都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强,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也都呈增加趋势,土壤平均含水量则呈减小趋势.(3)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容重和团聚体稳定性显著相关,植物细根在土壤结构改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In this study,according to the main types of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and natural enclosur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Wuqi county in a typical loess hilly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samples of Hippophae reamnoides and Prunus armeniaca forests and natural restoration grassland under different cropping years after 5,15,and 40 years were selected and sampled to determine soil profiles.The fine root biomass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and variations in the regularity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mples wereevaluated under different restoration types and at different years.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1) In general,the fine root biomass of abandoned grassland and P.armeniaca forests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bandoned years and stand age.The fine root biomass of artificial tree species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natural restoration grassland,and the biomass showed a decreasing exponential law with increasing depth.(2) The soil water content of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rtificial P.armeniaca and H.reamnoides forests.The stability of soil aggregates increased both under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and natural enclosure vegetation coverage,and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total nitrogen,and total phosphorus were also improved.The soil average water content was reduced with the increase in abandoned years.(3) Fine root biomass showed an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soil bulk density and agglomerate stability,and fine roo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oil structure improvement.【总页数】9页(P3979-3987)【作者】吕渡;杨亚辉;赵文慧;雷斯越;张晓萍【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矿山废弃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焦作缝山公园为例[J], 赵同谦;赵阳;贺玉晓;肖春艳;李鹏;王翠连2.太行山南麓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理化和细根结构特征 [J], 张志铭;赵河;杨建涛;祝忆伟;胡启立;余洁;赵勇3.荒漠草原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菌落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J], 卞莹莹;张志敏;付镇;刘文娟4.九峰山不同林分类型生态恢复植被-土壤系统耦合关系评价 [J], 王皓月;郭月峰;徐雅洁;祁伟;卜繁靖;祁慧娟5.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恢复阶段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耦合关系 [J], 陈孙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竹林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评价

毛竹林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评价

毛竹林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物理性质评价某地区毛竹林地因人为砍伐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植被破坏严重,需要进行植被恢复。

为了评价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情况,本文采集了4个不同模式的样地的土壤样品,并进行了一系列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和分析。

采集样地:选取了4个毛竹林地不同恢复模式的样地,包括自然恢复样地、人工植被恢复样地、松树-毛竹混交样地和草地恢复样地。

在每个样地内选取5个随机点,每个点的土壤深度为0-30cm,共采集了20个土壤样品。

土壤物理性质测定: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了以下物理性质的测定:1. 土壤容重:采用容量锥法测定土壤样品的容重,以g/cm^3为单位。

2. 土壤孔隙度:测定容器中的土壤样品与饱和态和干态的体积,计算土壤的孔隙度。

3. 土壤持水性:采用压力板法测定土壤的持水性。

4. 土壤渗透性:采用液体入渗法测定土壤的渗透性。

结果和讨论:1. 土壤容重:自然恢复样地的土壤容重最低,为1.2g/cm^3,人工植被恢复样地次之,为1.3g/cm^3,松树-毛竹混交样地和草地恢复样地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4g/cm^3和1.5g/cm^3。

与自然恢复样地相比,人工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容重略有增加,而松树-毛竹混交样地和草地恢复样地的土壤容重显著增加。

这可能是因为人工植被恢复样地采用了植被覆盖措施,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而松树-毛竹混交样地和草地恢复样地由于种植树木或草地的原因,使土壤紧实,容重增加。

2. 土壤孔隙度:自然恢复样地的土壤孔隙度最高,为53%,人工植被恢复样地次之,为50%,松树-毛竹混交样地和草地恢复样地的土壤孔隙度分别为48%和45%。

与自然恢复样地相比,人工植被恢复样地的土壤孔隙度略有降低,而松树-毛竹混交样地和草地恢复样地的土壤孔隙度显著降低。

这可能是由于人工植被恢复样地在土壤表面覆盖了一定的植被,阻碍了土壤孔隙的形成,而松树-毛竹混交样地和草地恢复样地由于树木和草地的生长,土壤孔隙被填充。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土壤的退化和水资源的短缺正逐渐成为全球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纷纷采取植被恢复措施来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水源涵养功能。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有着不同的影响,以下将从不同植被类型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森林植被是最常见的植被恢复类型之一、森林植被恢复能够改善土壤质地、结构和肥力。

森林植被对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平衡。

森林植被根系发达,能够保持土壤的稳定性,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此外,森林植被的林荫覆盖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蒸发,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储存量,有利于水源的涵养功能。

其次,草地植被也是一种常见的植被恢复类型。

草地植被的根系较短,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水分透过性。

草地植被的覆盖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并能够保持土壤的湿度,减少水分的蒸发。

草地植被的根系能够将水分渗透到土壤深处,提高土壤中的水源储量和水源涵养功能。

再次,湿地植被是一种重要的植被恢复类型,尤其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较大。

湿地植被能够在水体附近形成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可以有效地净化水源和保持水质。

湿地植被的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透水性,保持土壤湿度,提高水源涵养功能。

此外,湿地植被还能吸附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污染物,净化水源,保护水生物多样性。

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的植被恢复类型,还有一些其他的植被恢复类型也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有着一定的影响,比如灌木林、农田植被等。

灌木林植被的根系也比较发达,能够增加土壤的持水能力,减少水分的损失。

农田植被虽然不能保持土壤的稳定性,但是种植耕作的农作物能够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减少水分的流失和土壤的侵蚀。

总之,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森林植被、草地植被和湿地植被等对土壤性质和水源涵养功能有着较好的改善效果;而其他植被类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质量和水源涵养功能。

坡耕地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坡耕地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能力随 着群 落演替 而加强 , 土壤 自肥能力也 越强
关键词 :坡耕 地 ; 植被恢复 ; 理化性质 中圈分类号 : 1. S74 2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10 — 70 20 )6 04 — 3 0 3 5 1 (0 6 0 — 0 1 0 20m, 高 峰 9 " 4 m。 沟 长 约 1 m, 流 域 面 积 1 最 1. 主 / 2 k 小
( K 1 c ) 0m×1 0m。在调查样 地 内挖掘 土壤 剖面 , 进行母 岩 、 土壤发 生层观察 记载 。 分别 测定 土层 厚度 、 度 、 紧度 、 湿 松 质
土地利用方 式是决定 土壤 物理 化学性质变化 的重要 因素 , 包
括对 干 扰 扩 散 的 影 响 。 水 土 流 失 和 养 分 流 失 的 影 响 对
境 演化 过程 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一方 面 , 另 土壤 又是 不 可 缺少 的重 要资源 , 它为人 类生 存提供 大量 的食 物和 纤维 , 是人类 生存 与发展的重要物质 基础之一 J 。许多研 究表 明 ,
地的规格分别为 : 以乔木 为主 的退耕 还林 地 2 2 以 0m× 0m。 灌木草本为 主 的 自然 恢 复植 被林 地 1 ×1 m 坡 耕 地 0m 5 。
项 自来源 : 湖南省林业厅重点项 目“ 湖南省退耕 还林效益监 测” 研究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 : 吴建平 (95一 , , 究员 , 要从 事森林 土壤 学 15 ) 女 研 主
植物群落的演替 , 土壤客重呈变小之势, 而总孔隙度、 非毛管孔隙度、 通气度则呈变大之势, 土壤物理性质得到不断改 善。( 在 5 个类型中以 自 然恢复植被全量养分含量最高, 枫香 + 扁柏最低; 速效养分以柑桔为最高。 其它几种类型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县植 被恢 复 区 土壤 理化 性 质 的研 究 很 少 有 报 道 l l l 。为 此 , 笔 者 对 临 夏 县 植 被 恢 复 区 不 同植 被 恢 复 模 式 的 土 壤 理 化 性 质 进
2 . 1土 壤 样 品 的 采 集 在 对 不 同植 被 恢 复 地 调查 过 程 中 ,采 集 各 样 地 的 土 样样
农 田为研 究对 象, 分别分析 了不 同立地条4 q - - V 的土壤含 水量、 土壤 p H值 、 土壤容 重、 土壤孔 隙度及其 团粒结构等 , 并对土壤特
性 进 行 了 比较 , 旨在 探 讨 该 区不 同植 被 恢 复 模 式 对 土壤 理 化 性 质 的 影 响 , 为客 观 评 价 不 同植 被 恢 复模 式在 该 区 的 生 态 效 应 、 指
行 了研究 , 旨在探讨 该 区不同植被恢 复模 式对土壤理化 性质 的影响 ,为客观评价不 同植被恢 复模式在该 区的生态效应 、 指导该区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
1 试 验 区概 况
然后再次将其放入烘 箱 , 持续 2 h , 称重 ( m , ) , m 与m 相差不
性质和变化情况1 2 1 。 收 稿 日期 : 2 0 1 7 一 ( - ) 8 -1 0
3 结果与分析
3 . 1不 同 植 被 类 型 地 土 壤 水 分 和 p H值 的 变 化
从表 1 可知 ,不 同植被类 型地土壤的水分和 p H值 均有
所差异 , 但差异都不大 。其 中, 土壤水分含量最高 的是天然草
地, 最低 的为刺槐 +侧柏混合种植林 , 说 明在该 地区 , 天然草
作者简 介: 王建军( 1 9 8 3 一) , 男( 土族 ) , 甘 肃积石 山人 , 在职研 究生 ,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 与荒漠化防治研 究。 通讯作者 : 王 A( 1 9 6 3 一 ) , 男, 甘肃甘谷人 , 副教授, 主要从事水土保持 、 沙漠治理 、 土地合理利用、 抗旱植物等方面的研 究工作。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的影响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的影响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的影响作者:钟伶志李国荣李进芳陈文婷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8年第15期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的影响,揭示植被多样性对土壤及生态环境的响应,为区域生物工程和生态环境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以青海省西宁盆地黄土区和互助北山森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测定土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探讨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的影响。

[结果]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较大,且不同植被组合类型与根-土复合体含水量与植被覆盖度呈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负相关,其中随植被多样性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增加8.88%~22.43%,土壤密度增加0.03~0.54 g/cm 孔隙率降低4.89%~13.38%,根土层pH趋于弱酸性;同一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和根-土复合体黏聚力总体表现为乔灌草组合区﹥草灌区﹥草本区,说明植被类型、枯枝落叶及根系等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和表层土壤力学特性的影响较大。

[结论]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起到积极作用,采用植被护坡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考虑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实现植被-土壤-环境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植被多样性;根-土复合体;物理化学性质;力学性质;生态环境中图分类号 S1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5-0112-05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effect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soil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contents,and it reveals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diversity to soi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restoration of regional bi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Method]Taking the loess area of Xining Basin and the mutual-aid Beishan forest area in Qingha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physicochem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oils were analyzed with a combination of in situ and indoor testing,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on soil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nutrient contents were discussed.[Result]The diversity of vegetation type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vegetation coverage,and 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egetation types and moisture content of the root-soil composite and the vegetation coverage,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oil porosity,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he vegetation diversity ranged from 8.88% to22.43%,the soil density increased from 0.03 to 0.54 g/cm and the porosity decreased from 4.89% to 13.38%.The pH of the soil layer tended to be weakly acidic.In the same area,soil nutrient content and cohesion of root-soil composite generally showed as follows:Arbor-shrub-grass combination area>shrub-grass area>grass area,This showed that vegetation types,litter and roots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soil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surface soil mechanics characteristics.[Conclusion]The diversity of vegetation types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improv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nd thediversity of vegetation type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vegetation slope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virtuous circle of vegetation-soil-environment.Key words Vegetation diversity;Root-soil composite;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Mechanical properties;Ecological environment近几十年来,国家和地方对生态重视程度日益增加,十九大明确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而青海省生态建设工作尤其迫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

不同植被类型下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影响

不同植被类型下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影响

不同植被类型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影响徐冰 00413017摘要:在植被与土壤的相互作用中,植物的根系是一个重要的纽带。

不同的植被类型中不同的物质组成,使得土壤中的根系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导致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本文通过对坝上地区相间分布的森林、草原植被的研究根据群落调查和土壤调查的结果,提出由于单子叶植物在草原群落中的重要性比在森林群落中大(一个有意思的结论!),而单子叶植物的须根系在形态上又具有细根分布均匀等特点,所以使得草原土壤的质地更细更均一,层次更分明,而森林土壤则具有较厚的腐殖质层。

关键词:植被类型;植物根系;森林土壤;草原土壤;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植被与土壤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植物的生长活动是土壤形成的关键因素。

一定气候条件决定了一定的植被类型,不同类型的植被之下又发育着不同的土壤。

特别是在森林和草原这两大类截然不同的植被作用下,森林土壤和草原土壤在很多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植物体对土壤影响最大的部分就是它的根系。

植物的根系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供环境,对土壤的质地、结构、水分状况和营养元素的含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1]。

对于不同类型的植被,其物种组成不同,则其根系的形态结构、生长方式也就不同,对土壤也就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为解释不同植被下土壤的成因,本文选取坝上地区4个有代表性的样地(森林、草原植被各2个),根据群落调查和土壤调查的直观结果,分析不同植被下土壤的特征差异,及植物根系在这些差异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研究区域概况坝上地区位于河北省北部,内蒙古高原南缘,是我国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区、华北平原到内蒙古高原、森林植被到草原植被的过渡地带。

区域内气候条件多样,植被类型丰富,是生态学研究的关键区域[2,3]。

由于是森林向草原的过渡地带,该区域内的天然林成块状的分布。

次生性的天然白桦林常分布于阴坡,而阳坡则是草原或草甸。

森林和草地在山坡两边相间分布,构成该区域内常见的景观,也为植被与各环境因子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

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

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一、植被恢复与土壤质量的关系土壤质量是生态系统功能和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生长、水资源循环、碳储存以及生物多样性等多个方面。

植被恢复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修复手段,与土壤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复杂的相互关系。

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植被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穿插于土壤孔隙之间,使土壤结构更加疏松,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良好的通气性有利于土壤中氧气的交换,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提供适宜环境,进而促进土壤中养分的循环和转化。

透水性的增强则有助于降水更好地渗透到土壤深层,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植物根系吸收水分。

例如,在一些植被恢复较好的地区,土壤的孔隙度明显增加,土壤容重降低,使得土壤更加适宜植物生长。

植被恢复在改善土壤化学性质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植被通过凋落物的归还向土壤输入大量的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质在土壤中分解后,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不仅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改善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缓冲土壤酸碱度的变化。

此外,植被根系在吸收养分的过程中,会与土壤颗粒发生离子交换等作用,影响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

比如,豆科植物通过固氮作用,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植被恢复对土壤生物性质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植被为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等提供了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促进了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质、转化养分、促进土壤团聚体形成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例如,蚯蚓等土壤动物通过挖掘和吞食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加速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养分释放。

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存在差异,而多样化的植被恢复能够构建更加复杂和稳定的土壤生态系统。

二、植被恢复提高土壤质量的机制植被恢复通过多种机制来提高土壤质量,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根系的物理作用是植被恢复改善土壤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不断向下延伸和扩展,形成庞大的根系网络。

土地 植被恢复对土壤n p积累转化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

土地 植被恢复对土壤n p积累转化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

土地植被恢复对土壤n p积累转化的影响及其耦合
关系
土地植被恢复对土壤N、P积累转化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问题。

土壤中的氮、磷等养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之一,而植被的青枯周期和多样性对土壤养分积累和转化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植被的生长过程中会对土壤养分进行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土壤中已有的N、P含量。

另一方面,植物的枯萎和腐解过程能够释放出大量的N、P养分,促进土壤中养分的累积。

因此,即使植被的生长会促进土壤养分消耗,但整体来看,土地植被恢复在长期内对土壤N、P积累会产生正面影响。

此外,不同类型的植被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和转化也存在不同的影响。

例如,森林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落叶和枯枝落叶等返回物,容易形成有机质层并促进土壤养分的累积,而草地的根系系统发达,能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N、P的转化和利用。

综上所述,土地植被恢复对土壤N、P积累转化的影响及其耦合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生态学问题。

需要考虑植被类型、土壤性质、气候等多种因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评估植被恢复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和转化的影响。

不同植被下土壤养分与有机质灰色关联分析

不同植被下土壤养分与有机质灰色关联分析

不同植被下土壤养分与有机质灰色关联分析土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直接影响着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分析对于揭示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不同植被类型为主线,探讨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在不同植被下的分布特点,以及其之间的关联关系。

一、引言土壤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组分之一,它承载着生物的生长与繁衍,并提供了养分和水分等环境条件。

土壤养分和有机质是土壤的两个重要指标,它们的含量直接影响着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条件有所差异,其养分和有机质含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养分和有机质进行研究,可以探讨植被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生态系统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养分含量的比较1.山地森林土壤养分含量山地森林是植被类型中的一种,其土壤养分含量主要受到植物枯落物的影响。

山地森林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主要是由于植物枯落物的分解释放出了大量的养分。

2.草地土壤养分含量草地是植被类型中的另一种,其土壤养分含量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草地植被较为稀疏,枯落物不易积累。

3.农田土壤养分含量农田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其土壤养分含量通常较高,是由于农作物的施肥和植物残体的分解释放出了大量的养分。

以上可以看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养分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植被的形态和功能对土壤养分的积累和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比较1.山地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山地森林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植物枯落物在这里易于积累和分解,从而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

2.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草地植被不易形成枯落物的积累和分解。

3.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上可以看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植被的生态特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而造成的。

四、土壤养分与有机质之间的关联分析在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养分和有机质的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库布齐沙地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化学性质比较研究

库布齐沙地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化学性质比较研究

库布齐沙地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化学性质比较研究戴雅婷;侯向阳;闫志坚;吴洪新;解继红;张晓庆;高丽【摘要】油蒿(Artemisia ordosica)与中间锦鸡儿(Caragana intermedia)是库布齐沙地分布广泛的优良固沙植被类型,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受到关注.以库布齐沙地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与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为研究对象,以流动沙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室内生化实验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研究土壤微生物与土壤化学性质间的相关关系,并运用综合指数法评价两种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效果,为库布齐沙地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与流沙对照相比,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微生物量碳和氮含量均显著高于中间锦鸡儿根际,真菌和放线菌数量分布表现为中间锦鸡儿>油蒿;(2)两种植被恢复类型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均比流动沙地有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油蒿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含量显著高于中间锦鸡儿;(3)影响油蒿和中间锦鸡儿群落土壤微生物数量、生物量碳和氮的土壤因子是有机质、pH值、全氮、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其中,对两种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量有正向促进作用的主要因子是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含量;(4)运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出基于14个土壤指标的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SQI值排序为:油蒿根际>中间锦鸡儿根际>油蒿非根际>中间锦鸡儿非根际>流沙对照.自然恢复的油蒿群落对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显著优于人工种植的中间锦鸡儿群落,是库布齐沙地生态恢复的适合途径之一.【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6(036)020【总页数】12页(P6353-6364)【关键词】微生物;根际;土壤化学性状;土壤质量评价【作者】戴雅婷;侯向阳;闫志坚;吴洪新;解继红;张晓庆;高丽【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农业部牧草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010010;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呼和浩特010010【正文语种】中文植被恢复是荒漠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第一步,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已成为恢复生态学的研究重点之一[1]。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化学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化学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
㊀ 收稿日期:2014-09-20㊀ ㊀ ㊀ ㊀ 修回日期:2015-05-05 项目(201404) ㊀ 基金项目:黔科合 SY 字[2011]312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BK20140116)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 ㊀ 第一作者:卢晓强,博士,助理研究员㊂ E⁃mail:lxq@ nies.org㊂ 自然科学版,2015,39(5) :73-80. ㊀ 引文格式:卢晓强, 杨万霞, 奚月明, 等.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化学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 J]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Abstrac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numerous attempts ( afforestation, natural regeneration, etc.) have been made to promote recovery of the degraded soil such as reconverting farmlands to forestlands in Guizhou Karst region, southwest of of the soil, five vegetation types, namely natural forest ( control) , natural regeneration, bamboo plantation, pine planta⁃ was observed, as a result of weathering and eluviation in the Karst area. Soi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total phos⁃ tion and grassland ( control) , were investigated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a range of soil pH from near neutral 2.0-7.1, and 0������ 13-0������ 48 g / kg, respectively. Soil ammonium-N and nitrate-N varied from 0.43-8.83, and 0������ 01-9������ 71 0������ 57-5������ 58, 0������ 05-0������ 34, 0������ 02-0������ 03 cmol / kg, respectively. Soil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soil microbial biomass ni⁃ trogen, and soil microbial biomass phosphorus varied from 388.3-3 191.8, 65.4-624.8, and 3.9-67������ 5 mg / kg, respec⁃ phorus, calcium, magnesium, potassium, sodium varied from 23.4- 142, 1.5- 13. 5, 0. 1 - 0. 9, 2. 7 - 16. 4, 1.7-5.9, mg / kg, respectively. Exchangeable calcium ion, magnesium ion, potassium ion, sodium ion varied from 10������ 32-33������ 41, tively. The chemical and microbial biomass properties of the soil differed significantly under different vegetation types. Soil

土壤动物在不同植被恢复下生物指示作用

土壤动物在不同植被恢复下生物指示作用

摘要:土壤动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养分循环、能量流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土壤动物群落与植物群落间存在动态的相互影响,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地上植物群落的变化必然会对其中的土壤动物群落产生影响。

土壤动物通过对凋落物的分解、直接取食植物根系以及对土壤的耕耘作用,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对地上植物群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从而影响其结构、功能和恢复动态。

目录1引言 (1)2土壤环境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2)2.1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3)2.2 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4)3 不同植被恢复下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5)3.1不同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5)3.2不同植被恢复受人为的干扰的影响 (6)4 土壤动物的生物指示作用 (7)4.1 蚯蚓的生物指示作用 (8)4.2 土壤线虫的生物指示作用 (9)5 土壤动物与植被恢复与重建 (10)6 展望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6)1引言随着环境恶化,土壤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了生物界瞩目的重要问题[1]。

通常,几种主要反映土地状况的指标是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微生物含量[2,3]。

土壤动物(即生活在枯枝落叶层和土壤中的土居动物[4]) 是土壤生态系统中关键的一环,其存在对于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与转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往往可以净化改善其生存环境。

同时,土壤环境的改变导致了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及其种群密度、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更牵动了土壤动物的个体功能与行为的不同。

通过研究这些不同程度的变化,从而对土壤生态指示生物进行探索的研究课题已经在国际土壤生态学领域中引起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了。

因此,深入开展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动物在土壤环境中形成的耦合影响与调控机制机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于土壤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等等有着更好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加强我们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与土地质量评估以及确立植被恢复重建环境。

滨河湿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

滨河湿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

滨河湿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微生物分布特征朱宁;赵同谦;肖春艳;焦立恒;张坤峰【摘要】This paper generally describ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of different wetland vegetation communities after artificial restor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cteria takes up the biggest share in .total soil microorganism, and the proportion reaches 62.87% - 96.64% . Most of soil microorganism are present in the upper 0 - 10 cm layer. The bacteria quantity decreases and the actinomycetes quantity increases with soil depth increasing, but the variation of fungus is not significant. The total amounts of three kinds microbes increase after wetland restoration, which show that wetl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has mad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microbial population after a growth cycle. The bacteria quantity has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soil TN and OM (p 〈0.05 ) , which show that the soil nutrient affects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 in some degree.%对河滩退耕地恢复为湿地植被后典型湿地植被群落不同沉积层的土壤微生物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河滩退耕地恢复前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10em的表土层,其数量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62.87%~96.64%);随深度的增加,细菌数量呈递减趋势,放线菌数量呈递增趋势,真菌数量则变化不明显.同时,退耕恢复后,3类微生物数量呈增加趋势,说明经过一个恢复周期后,植物群落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细菌数量与全氮和有机质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土壤主要养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细菌分布.【期刊名称】《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31)003【总页数】5页(P352-356)【关键词】滨河湿地;土壤微生物;放线茵【作者】朱宁;赵同谦;肖春艳;焦立恒;张坤峰【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100048/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0 引言滨河湿地是指河流两侧发育的河漫滩和低湿地,它具有洪水周期性淹没的特点(常年或间歇性积水).滨河湿地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边缘效应显著,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独特[1-3].该区域也是人类活动密集的地区,对河流水文变化极为敏感.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滨河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破坏严重,生态功能减弱,生物多样性降低,河流水质恶化[4].目前,滨河湿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已成为区域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的重点工作.湿地恢复就是通过采用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措施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使其再现干扰前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发挥其应有的作用[5].在物质梯度变化明显的天然湿地环境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往往反映着该地区特有的植被覆盖群落和土壤理化特征[6-7].土壤微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决定着土壤的生物活性,而系统地开展滨河湿地不同植被类型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研究,对于湿地功能恢复、应该采用何种方案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对滨河湿地进行保护和恢复,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区概况试验样地位于武陟县嘉应观乡的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地理坐标34°48′~35°00′N,112°48′~114°41′E.本区属于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地带,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年均降水量为678.2 mm,年均蒸发量为1 821.6 mm.土壤成土母源,为黄河的冲洪积物;土壤表层质地变化较大,以粉粒、沙粒为主,呈弱碱性,养分含量较低.自然湿地植被以过渡类型草本植物为主,夏秋季节覆盖率较高,冬春季节植被稀疏、沙土裸露.该段湿地位于小浪底水库下游约120 km处,受水库建设的影响,河流水文情况变化很大,近岸湿地植被向陆生演替特征十分明显;每年为期1个月的水库调水调沙,使湿地被水沙淹没;同时,湿地植被截留了大量淤泥、河沙,导致滨河湿地土壤沉积加速.1.2 试验设计与样品采集试验样地位于滩区与农田交界处,原为开垦的农田,经翻耕除杂后,划分为4个区域.其中,3个区域于2011年4月底分别移栽3种典型的湿地植被——芦苇、水烛和水蓼;另一区域为农田对照区,在整个试验周期内未做任何处理.移栽的植被均采自周边区域,并尽量挑选长势良好、大小一致的幼苗;移栽后,定期去除各区域内的杂草.研究所需的土壤样品分移植时期和一个生长周期结束后2次采集,样品按4个区域分别采集.采样时,随机选取有代表性的样点,并按5点取样法在植株行间采集.每个采样点分为4层,即0~5 cm,5~10 cm,10~20 cm,20~40 cm.各采样点采取土样1 kg,并剔除石块、动植物残体等杂物;充分混合后,装入标记好的无菌塑料袋内,带回实验室后在阴凉处慢慢风干;然后过2 mm筛,置于冰箱内4 ℃保存,供土壤微生物指标分析.1.3 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测定微生物数量时,采用混合平板计数法,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分别采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马丁氏琼脂培养基和改进后的高氏I号培养基.具体做法是:称取新鲜土样10 g,加入无菌水配置成一系列不同质量浓度梯度的土壤悬液,各取不同质量浓度的土壤悬液0.05 mL,接种于相应培养基中.每个稀释度选取3个重复,分别置于28 ℃培养箱内培养3,7,10 d,直到培养皿内均匀长满菌落时观察计数.计算方法是:每克土样的菌数=同一稀释度几次重复的菌落平均数×稀释倍数[8];参考文献[9],研究微生物多样性时,采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计算方法为:O=1-∑(Pi)2.其中,O为辛普森指数,Pi为群落中物种i的个体占总个体的比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相关性分析.2 结果与分析2.1 恢复前后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恢复前后,湿地土壤不同层次微生物数量及其百分比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河滩退耕地恢复前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占微生物总数的62.87%~96.64%;其次为放线菌,占微生物总数的5.44%~36.99%;真菌数量最少,占微生物总数的0.03%~0.16%.微生物数量主要受细菌数量的影响,细菌数量较放线菌高1~2 个数量级,介于106~107 个/ g鲜土之间;真菌最少,介于102~104 个/g鲜土之间.试验结果真菌数量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真菌适宜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存,而武陟黄河湿地土壤偏碱性,这与曾繁富等在黄河湿地孟津段的研究结果一致[9].表1 恢复前后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Tab.1 The variation characters of the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after wetland restoration植被类型采样深度/cm恢复前恢复1年后细菌放线菌真菌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106cfu·g-1)百分比/%数量/(105cfu·g-1)百分比/%数量/(103cfu·g-1)百分比/%数量/(106cfu·g-1)百分比/%数量/(105cfu·g-1)百分比/%数量/(103cfu·g-1)百分比/%芦苇0~52.4088.593.0811.370.870.048.0394.504.645.453.800.055~101.9883.593.8816.361.050.056.6694.533.845.441.850.0310~201.2983.522.5416.410.940.074.0891.783.648.181.610.04>201.0079.022.65 20.900.980.084.0093.322.856.641.620.04水烛0~51.8586.722.8113.142.800.145.3087.157.7512.746.500.115~101.5286.832.2913.012.650.164.1686.216.6013.675.000.1210~201.7084.843.0215.071.550.094.0784.887.2015.033.680.09>201.0184.341.8 615.561.050.103.2083.396.3516.542.300.07水蓼0~51.6691.331.558.532.380.149.2393.786.056.156.250.075~101.8986.922.8312.991.600.097.9091.187.608.774.050.0510~201.7387.402.4812.521.350.088.7096.643.003.332.050.03>201.2983.662.49 16.211.950.134.1090.854.109.083.000.07对照区0~51.2781.502.8718.411.290.091.5662.879.1536.993.300.145~101.3884.592.5015.311.440.101.8571.537.3528.411.260.0610~201.0590.801.059.100.990.101.4682.793.0017.072.300.14>200.8581.751.89 18.160.850.091.2073.094.4026.801.650.11在不同深度的土层中,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分布的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河滩退耕地恢复前后,细菌数量均随着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原因在于植物根部在0~10 cm的表土层分布较为集中,为细菌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从而形成表层大于下层的分布特征.放线菌数量随着深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分布情况较为反常,这可能是由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造成河滩间歇性淹水,使土壤的含氧条件改变而影响其分布,但具体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比较而言,真菌数量随着深度增加变化趋势不显著.河滩退耕地恢复为3种湿地植被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3类土壤微生物数量在湿地植被恢复后均呈增加趋势.其中,水蓼群落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长幅度最大,其次是芦苇群落,增长幅度最小的是水烛群落,且3种植物群落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量均高于农田对照区.上述结果表明,在经过1年恢复期后,湿地植物自然生长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已有的研究也表明[10-12],植物种植时间越长,植物根系的分泌物越多,微生物数量也就越多.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恢复1年后,不同植被群落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出现较大差异.微生物主要以植物残体为营养源,不同的湿地类型土壤,由于其理化性质的差异以及不同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不同,所形成的有机质的含量和营养成分也存在一定差异,这导致了土壤微生物在各类湿地土壤中分布的不均一性.2.2 恢复前后土壤微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13].恢复前后,不同群落不同层位间,土壤微生物辛普生多样性指数分别如图2和3所示.由图2和3可知,河滩退耕地恢复前,微生物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范围值为0.158~0.332,不同层位上不同群落之间微生物多样性的指数变化不显著,总体上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的趋势.恢复之后,微生物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范围值为0.065~0.277,水蓼群落不同层位间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有较大的变化,表现在10~20 cm深度上的多样性指数值最小;芦苇群落和水烛群落不同层位上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河滩退耕地恢复为湿地植被后,芦苇群落和水蓼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水烛群落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从结果来看,3种植被群落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并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其原因可能与退耕恢复前的翻耕以及恢复期较短、没有形成稳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有关.2.3 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在研究范围内,为了探讨土壤微生物与典型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作者还同时检测了对应土壤层的土壤全氮、pH和有机质等理化指标.其中,全氮的含量为144.90~915.73 mg/kg,pH值为8.13~8.47,有机质的含量为3.93~11.38g/kg.以上各组试验数据与微生物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应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Pearson方法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细菌数量与全氮和有机质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细菌的分布.营养物质和能量是微生物新陈代谢的基础,土壤有机质和氮含量是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利用的能源以及合成细胞所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14].陈伟峰等人对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的研究表明,氮和磷对细菌的数量影响最明显[15].由于细菌个体小,新陈代谢旺盛,繁殖速度快,对土壤养分需求较多,因此,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与土壤细菌的数量密切相关.表2 土壤微生物之间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Tab.2 Correlation analyses between soil microbial and other soil properties项目全氮pH有机质真菌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全氮1-0.7330.895∗0.5540.870∗0.4820.341pH1-0.894∗-0.665-0.596-0.588-0.566有机质10.7410.862∗0.6200.629真菌10.5420.962∗0.473细菌10.453 0.666放线菌10.400微生物总量1注:*为α=0.05下显著相关(p<0.05).3 结论(1)河滩退耕地恢复前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恢复前,微生物辛普森多样性指数范围值在0.158~0.332之间;恢复后,微生物辛普生多样性指数为0.065~0.277,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其原因可能与退耕恢复前的翻耕以及恢复期较短、没有形成稳定的土壤微生物群落有关.(2)不同植物群落的不同土层中,微生物主要集中在0~10 cm的表土层.河滩退耕地恢复前后,细菌数量随深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放线菌数量随深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真菌数量随深度增加变化不显著.(3)河滩退耕地恢复为3种植物群落后,3类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总量随时间增长呈增加的趋势.其中,水蓼群落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长幅度最大,其次是芦苇群落,增长幅度最小的是水烛群落,且3种植物群落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增加量均高于农田对照区,说明经过一个恢复周期后,植物群落对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产生了显著影响.(4)对研究区土壤中3种微生物及其总量和土壤理化性质(全氮、pH和有机质)进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细菌数量与全氮和有机质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细菌的分布.参考文献:[1] PATTEN D T. Restoration of wetland and riparian systems: the role of science, adaptive management, history, and values[J].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Water Research & Education, 2006, 134(1): 9-18.[2] MATHESON F E, NGUYEN M L, COOPER A B, et al. Fate of 15N-nitrate in unplanted, planted and harvested riparian wetland soil microcosms[J].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2, 19(4): 249-264.[3] 邢梦林,赵同谦,徐华山,等. 滨河湿地土壤全氮含量及其与含水率相关性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3):364-368.[4] 戴洪刚,杨志军. 洪泽湖湿地生态调查研究与保护对策[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25(2):37-39.[5] 崔保山,刘兴土. 湿地恢复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1999,14(4):358-363.[6] ROGERS B F,TATE IRL. Temporal analysis of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along a toposequence in Pineland soils[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2, 33(10): 1389-1401.[7] 王卓理,耿鹏旭,刘嘉俊. 平顶山市煤矿塌陷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665-669.[8] 许光辉,郑洪元.土壤微生物分析方法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6.[9] 曾繁富,赵同谦,徐华山,等.滨河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多样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 32(10):13-18.[10] 徐惠风,刘兴土,白军红. 长白山沟谷湿地乌拉苔草沼泽湿地土壤微生物动态及环境效应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04,18(3):115-122.[11] 向速林,王全金,徐刘凯.鄱阳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来源分析与控制探讨[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30(3):357-360.[12] 尧水红,刘艳青,王庆海,等. 河滨缓冲带植物根系和根际微生物特征及其对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效果[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0, 18(2): 365-370. [13] GIRVAN M S, CAMPBELL C D, KILLHAM K, et al. Bacterial diversity promotes community stability and functional resilience after perturbation[J].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5, 7(3): 301-313.[14] 李先会,朱建坤,施练东,等. 富营养化水体细菌去除氮磷能力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32(4):28-32.[15] 陈为峰,史衍玺. 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微生物分布特征[J]. 草地学报, 2010, 18(6): 859-864.。

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

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

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
杨越;哈斯;孙保平;曹波;赵岩;张萍
【期刊名称】《灌溉排水学报》
【年(卷),期】2012(31)1
【摘要】应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研究了盐池县天然草地、人工封育草地、撂荒地、退耕还草地、固定沙地5种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物理性质和水分变化。

结果表明,灌草结合的人工封育草地、退耕还林地和固定沙地在降低土壤密度方面
优于草本为主的天然草地和撂荒地。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孔隙度差异显著,根
系垂直分布较好的植被对深层土壤有较好的改良作用。

封育、退耕还林等人工植被恢复措施能够降低土壤密度,增加孔隙度,改善土壤结构和物理性状,但在改良土壤质地方面还需要时间的累积。

不同植被恢复类型的土壤水分变化迥异,这与土壤密度、孔隙度和质地等物理性质以及植被类型和分布密切相关。

【总页数】4页(P15-18)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盐池县
【作者】杨越;哈斯;孙保平;曹波;赵岩;张萍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2.4;S152.7
【相关文献】
1.六盘山林区四种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 [J], 张桐
2.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研究 [J], 赖元长; 陆军
3.山西沿黄河流域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王永杰
4.山西沿黄河流域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王永杰
5.黄土丘陵植被恢复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伍玉容;王洁;郭建英;曹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被恢复课题研究方案

植被恢复课题研究方案

植被恢复课题研究方案植被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手段,进行植物的引种、培育和保护,恢复和重建退化或遭到破坏的植被。

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环节,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时间等方面,就植被恢复课题的研究方案进行阐述。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植被恢复课题,旨在探索适合不同环境类型、功能需求及人为干扰程度的植被恢复策略,并评估其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影响,为实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1. 植被类型和学科:选择不同的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地、沙漠等,对其恢复情况进行研究。

同时,结合植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学科,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各种生态效应和关键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2. 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方案对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包括植物物种的引入、迁地、保护等措施对物种多样性的维护和促进效果。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土壤保水、固碳、减少土壤侵蚀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其对于环境质量改善、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通过野外考察、样地调查以及植物、土壤和水样的采集,对植被恢复的现状进行评估和监测。

2. 实验研究:在不同的植被恢复地点,设置对照组和处理组,进行植物引种、施肥、灌溉等措施,比较各种植被恢复方式的效果,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

3. 模型模拟:基于生态学原理和环境影响因素,建立植被恢复的模型,对不同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探索最佳的植被恢复策略。

研究时间:整个研究周期为3年,按季度进行研究计划划分,每年进行不同植被恢复项目的实施和数据统计与分析。

总结:通过以上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规划,可以针对植被恢复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植被恢复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退化红壤重建森林初期细根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退化红壤重建森林初期细根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退化红壤重建森林初期细根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刘苑秋;罗良兴;刘亮英;杨家林;夏晓兰【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年(卷),期】2005(16)9【摘要】以江西泰和严重退化红壤上不同模式重建的森林第10年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分析了细根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各重建森林模式的土壤细根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0~40cm土层的73.39%~87.41%;不同重建森林模式细根的养分贮量有较明显差异,中等栽植密度晚松纯林细根的全N、全P和全K贮量远远高于其它林地,细根中全N、全P、全K、Ca、Mg贮量分别达84.47、5.55、38.42、17和10.76kg·hm-2;土壤有机质、全N、有效N、有效K、pH值与细根现存量相关显著(P<0.05),细根对物理性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上;植物细根显著提高了>5 mm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及>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从而增加了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土壤细根与土壤细菌和微生物总数相关性显著.【总页数】5页(P1735-1739)【关键词】退化红壤;重建森林;细根;作用机理【作者】刘苑秋;罗良兴;刘亮英;杨家林;夏晓兰【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江西省泰和县林业局;南昌市林业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28.1【相关文献】1.退化红壤区不同重建模式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氮特征研究 [J], 张水印;余明泉;朱玲;秦晓蕾2.江西退化红壤人工重建森林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研究 [J], 江玉梅;谢晶;曹广泮;陈成龙;徐志红;刘苑秋3.退化红壤重建森林生态系统初期细根生物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 [J], 刘亮英;刘苑秋;杜天真;罗良兴4.坡地赤红壤物理退化及其机理研究:II.土壤水分性能退化特征 [J], 骆伯胜;钟继洪5.坡地赤红壤物理退化及其机理研究Ⅱ.土壤水分性能退化特征 [J], 骆伯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Erosion and Dryland Farming on the Loess Plateau,Institute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The results were as ollows:(1) In general,the fine root biomass of abandoned grassland and P.armeniaca forests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abandoned years and stand age.The fine root biomass of artificial tree species was larger than that of natural restoration grassland,and the biomass showed a decreasing exponential law with increasing
Universit,Ya , 712100,China
Abstract:In this study,according to the main types of artificial afforestation and natural enclosur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W uqi county in a typical loess hilly region of northern Shaanxi,samples of Hippophae reamnoides and Prunus armeniaca forests and natural restoration grassland under different cropping years after 5,1 5,and 40 years were selected and sampled to determine soil prof iles.The fine root biomass and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and variations in the regularity and coupl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mples were evaluated under different restoration types and at different years.
第 38卷第 11期 2018年 6月
生 态 学 报
ACTA EC0L0CICA SINICA
Vo1.38.No.11 Jun.,2018
DOI:10.5846/stxb201709021585
吕渡 ,杨亚辉 ,赵文慧 ,雷斯越 ,张晓萍.不同恢 复类型植被细根分布及 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耦合关系.生态学报 ,2018,38(11):3979—3987.
不 同恢 复 类型 植 被 细 根 分 布 及 与 土 壤 理 化 性 质 的耦 合 关 系
吕 渡 ,杨 亚辉 ,赵 文 慧 ,雷斯 越 ,张 晓 萍
西北农林科技 大学水 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 国家重点实验室 ,杨凌 712100
摘 要 :针对陕北典 型黄土丘陵区吴起县主要人工造林和 自然封育 植被恢 复类型 ,确定 5、15年和 40年不 同退 耕年 限下 的沙棘 、 山杏及 自然恢 复草地样地 ,进行 剖面采样 ,分析不 同植被恢 复类 型下细根生物量 、土壤理化 性质 ,研究 了不 同恢复类 型和不 同年 限植被细 根生 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随时间 的变异规律及耦合关 系。结果表明 ,(1)总体上 ,主要造林树 种和退耕 自然封 育草地 细根生物量都 随林 龄和退耕年限 的增长呈增加趋势 ,同年限人工造林树种细根生物量 大于 自然 恢复的草地 ,不 同植被 群落细根 生物量均表 现出随着深度的增加呈指数递减规律 。(2)自然封育 的草 地生态系统土壤含 水量大于 人工 山杏林 和沙棘林 。人工 造林和 自然封 育植被恢复下 ,土壤 团聚体稳定性都 随退耕 年限 的增加 而增强 ,有 机质 、全 氮 、全磷 含量也都呈增加趋 势 ,土 壤平 均含水量则呈减小趋 势。(3)细根生物量与土壤容重和 团聚体稳定性显 著相关 ,植物细根在土壤结构 改善 中起 到了重要作用 。 关键词 :黄土高原 ;退耕年 限 ;植物细根 ;恢 复方 式 ;团聚体稳 定性 ;土壤理化性质
Ln D ,Yang Y H ,Zhao W H ,Lei S Y,Zhang X P.Fine root biomass distribution and coupling to soil physic0chemical properties under different restored
vegetation types.Aeta Ecologica Sinica,2018,38(11):3979-3987.
depth.(2)The soil water content of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artificial P.armeniaca and
Fine root biom ass distribution and coupling to soil physicochem ical properties under diferent restored vegetation types L0 Du,YANG Yahui,ZHAO Wenhui,LEI Siyue,ZHANG Xiaop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