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020年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业报告
2020信创行业专题报告
2020信创行业专题报告一、信创必由之路,发展时不我待2020 年5 月15 日,美国商务部连续发布关于华为的两条消息:一,将实体名单上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及其非美国分支机构的现有临时通用许可证(TGL)授权期限延长90 天。
任何未来关于通用许可证的条款和期限的公告将在此90 天期限到期之前宣布。
二,通过限制芯片代工厂和EDA 软件等手段来加大打击华为芯片业务。
具体将使以下商品受出口管理条例(EAR)的约束:(1)华为及其在实体清单上的关联公司(例如,海思半导体)利用美国商务控制清单(Commerce control list CCL)上的软件和技术产出的例如半导体设计这样的商品(2)根据华为或实体名单上的关联公司(例如,海思半导体)的设计规范,在位于美国以外的地方利用CCL 清单上的半导体制造设备生产的芯片组。
以上类别的外国产品,在再出口(再出口就是转口贸易,例如从中国台湾出口到香港,再出口到中国大陆),从国外(美国以外)出口或转移(在国内)到实体列表中的华为或其任何关联公司时都需要许可证。
为防止对使用美国半导体制造设备的外国代工厂造成直接不利的经济影响,在2020 年5 月15 日已经根据华为设计规范启动生产了的任何产品,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便不受这些新许可的约束:从生效日期算起的120 天内,它们将可以通过再出口(转口贸易),从(美国)国外出口或(国内)转移。
美国商务部文件中明确说明在2020 年5 月15 日开始生效,华为芯片老产品具有120 天缓冲时间,新产品需取得许可证才可销售。
不过文件中提到,公众,企业和组织可以在7 月14 日之前提交意见。
前一轮美国政府主要为限制华为直接采购美国供应商相关产品,此次限制更是在全球范围内限制使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的公司向华为提供产品,特别是半导体产品。
从元器件紧迫程度来看,CPU、FPGA、模拟器件芯片、射频器件芯片、存储器件芯片等上游设计软件EDA、制造设备以及晶圆制造环节短期存在较大压力。
国金自主可控系列报告
国金自主可控系列报告一、引言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成为了全球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国金积极推进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本报告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国金自主可控系列的重要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自主可控的重要性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主可控技术能够保护国家关键信息的安全和隐私,防止敏感数据外泄和被恶意利用。
其次,自主可控技术能够降低对外依赖,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最后,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构建一个开放、安全、可靠的数字经济生态系统。
三、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方向为了实现自主可控,国金需要在多个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
首先是加强核心芯片的自主研发,提高芯片的性能和安全性。
其次是加强操作系统和软件的自主开发,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
此外,国金还应加强对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的研究,提高网络防御能力和数据加密技术。
最后,国金还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吸引更多优秀的科技人才参与到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中。
四、自主可控技术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国金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是技术难题的攻关,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源和资金来解决。
其次是市场需求的匹配,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技术研发的方向和重点。
此外,还需要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机制。
解决上述挑战的关键在于加强政策引导,优化创新环境,加大政府对于自主可控技术的支持力度。
五、结论国金自主可控系列的研发与应用对于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金将继续加大自主可控技术的研发投入,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自主可控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国金自主可控系列将为国家的信息安全和科技创新作出重要贡献。
注:本报告以人类的视角叙述,力求表达清晰、流畅,避免了网络地址、数学公式和计算公式的使用。
同时,通过对自主可控技术的重要性、发展方向、挑战与解决方案的探讨,使文章具备了一定的情感和可读性。
我国安全方面的自主可控相关案例,
自主可控是指在信息安全领域,我国能够自主研发和掌握关键技术,能够独立设计、生产和维护信息系统。
在当前国际局势下,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自主可控成为了保障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战略。
近年来,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
一、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1.我国自主研发的“超级账本”区块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金融领域。
这一技术可以实现跨机构的信息共享与交互,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数据安全性和可信度。
在去中心化的特点下,区块链技术有效地提高了金融交易数据的安全性,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我国的银行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了跨行业的信用数据共享评台,可以实现金融机构间的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了信贷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效率。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也提升了金融机构的反欺诈能力,保障了金融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二、自主研发的密码学算法在通信安全领域的应用1.我国自主研发的SM算法家族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密码算法,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安全领域。
这一算法在电子商务、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保障我国信息通信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5G技术的发展,密码算法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还自主研发了SM2、SM3、SM4等密码学算法,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电子支付、电子认证等领域。
这些算法被认为是安全、高效的密码算法,有效保障了我国移动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在信息系统安全领域的应用1.我国自主研发了麒麟操作系统,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政府、军工、金融等重要领域的信息系统中。
该操作系统具有自主可控的特点,可以有效防范外部攻击和恶意软件的入侵,保障了我国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2.麒麟操作系统在国际标准评估中取得了较高的评价,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该操作系统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我国信息系统安全技术的发展,为加强国家信息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国在信息安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自主可控技术的突破,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信息安全“本质”是自主可控
信息安全“本质”是自主可控作者:倪光南来源:《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3年第05期如能用国产的就应该用国产的,对进口的则要进行安全审查,这都可以说是增强“本质安全”。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安全话题,现在是一个新热点。
但实际上,信息安全问题并没有因为大数据的兴起而发生本质的变化,不过由于大数据的发展使信息系统及其应用所涉及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大,对数据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大数据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比以前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信息安全。
说到我国的信息安全,不能回避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在IT领域有很多关键技术以及关键零部件受制于国外。
一般来说,人们在考虑信息安全措施的时候往往倾向于只考虑信息安全的防护措施,例如防病毒和木马软件、防火墙、内外网隔离等,但如果信息系统本身的软硬件有后门、有漏洞,外加安全措施可能无济于事。
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系统本身软硬件的安全问题,尤其是基础软硬件、核心设备等更是影响重大。
正因为如此,有人提出“本质安全”的概念,强调信息系统本身所使用的软硬件和设备的信息安全问题。
为此,我们历来主张要做到自主可控,如能用国产的就应该用国产的,对进口的则要进行安全审查,这都可以说是增强“本质安全”。
但需要注意的是,国产化可以做到自主可控,但不等于安全。
信息安全的特殊性是一定存在一个“第三方”,即威胁方,它不是一成不变的。
今天系统是安全的,不等于明天还是安全的,因为可能出现了新的攻击,需要有新的防御手段去对付,因此,保障信息安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贯穿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
那为什么要强调自主可控呢?因为自主可控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础,这样可以保证没有后门,而且一旦发现漏洞可以及时修补,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总的效果是容易保障信息安全。
否则的话,想做到保障信息安全往往是空谈。
有人主张“安全可控”、“安全可靠”、“自主可控、安全可信”,这些要求都是正确的,但比自主可控的要求更高。
2020年国产自主可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0年国产自主可控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20年2月目录一、项目概况 (3)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加速产品国产化及自主可控,落实公司技术战略布局 (3)2、产品技术优化升级,保持和增强公司技术优势 (4)3、扩大产品产能,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要 (4)4、增强产品生产管理 (5)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5)1、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促进市场规模增大 (5)2、公司具备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 (6)3、公司具备优质的合作伙伴和客户基础 (6)四、项目进度安排 (7)五、项目投资概算 (7)六、项目效益分析 (8)一、项目概况“国产自主可控平台建设项目”是在目前全球工业信息安全问题频发、下游客户对信息安全产品需求增加、国内信息安全技术亟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以及国家大力支持信息安全产品向国产化方向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
公司为响应国家政策,实现自身产品的国产自主可控,同时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计划进行“国产自主可控平台建设项目”。
本项目主要针对公司成熟产品进行核心技术国产化迁移,主要产品包括:工业安全通信网关设备、工业安全态势感知设备以及信息安全加密产品。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有效增强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夯实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加速产品国产化及自主可控,落实公司技术战略布局芯片产业作为全球产业中高精尖的产业代表,无论从国家安全还是产业竞争的角度来说,芯片国产化发展的趋势都是必然的。
一方面,政府、金融、电力等各个领域愈加重视信息安全及技术自主可控问题,对信息安全芯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高端芯片产业处于国外垄断态势,同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中国芯片产业受到了较大的冲击,实现芯片的国产化及自主可控已经迫在眉睫。
公司作为信息安全产品供应商,促进芯片产业国产化责无旁贷。
因此,公司将信息安全产品国产化及自主可控纳入了公司技术战略布局之中,以。
XXX产品自主可控及国产化评估报告
XXX产品自主可控及国产化评估报告中国自主可控国产化的路径即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脉持。
从两个维度看,自主可控是必需必要的。
其一信息产业是巨大市场,每年全球信息计算终端市场规模近2万亿人民币(电脑约1.3万亿人民币、服务器约6000亿人民币),仅中国市场计算终端设备市场近4000亿人民币(电脑约2500亿,服务器1200亿元)。
而在此信息计算终端产业链上,中国企业仅在整机制造等价值量最低的环节具有优势,而其中利润率最高。
产值最大的核心芯片(CPU、GPU等)和操作系统OS、办公软件等市场,均处于绝对垄断市场,少数国际巨头如Intel、微软占据95%以上的份额。
发展国产自主可控,第一步目标市场基于党政军特种市场,后续将以争夺产业链话语权为最终目标。
云计算或正是中国自主可控基础软硬件变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其二保卫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2013年斯诺登曝光美国“棱镜计划”,美国政府可以随意调取科技IT界八大巨头数据,监控全球信息。
贸易摩擦中,美国利用国内法律法规对华为等中国科技公司供应链的随意限制,显示了科技霸权主义的威胁,以及国际科技跨国公司并不能摆脱本国政府的控制。
发展底层国产自主可控芯片与基础软硬件,是保卫中国信息安全和产业安全的根本保障。
随着全社会由IT时代步入DT时代,大数据驱动人工智能成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动力,保卫自主信息安全刻不容缓。
中国发展国产化自主可控堪称波澜壮阔的最伟大历程。
从早期“863”、“核高基”时代科技界先驱筚路蓝缕的从0到1的突破,再到一代代芯片、基础软硬件研发人员、企业家的长期坚持,再到国家半导体产业大基金用资本方式聚集力量,驱动产业加速发展。
到2019年,中国自主可控已经走过了实验室可用,勉强能用不好用,能用可用多个阶段,正在步入产业化发展,使用体验提升到好用愿用阶段。
在贸易摩擦尖锐化的关键时期,长期默默耕耘自主可控产业迎来重要发展机会,堪称未雨绸缪典范。
自主可控是一条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产业链。
自主可控调研报告
自主可控调研报告自主可控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扩大,对数据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传统的信息技术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许多弊端,容易受到外部攻击和窃取。
为了保护国家和个人信息安全,自主可控的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目前国内外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为我国自主可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调查国内外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案例,获取数据和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调研结果1. 自主可控技术的定义自主可控技术是指在信息技术应用中,国家或企业能够通过自主研发和控制的技术手段,确保对核心技术和关键信息的自主权和控制权。
2. 国内外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内在自主可控技术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国产化操作系统、针对特定行业的安全产品等。
然而,与国外相比,我国在某些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
3. 自主可控技术的应用领域自主可控技术主要应用于国家安全、军事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以保障国家核心信息的安全和可控。
4. 自主可控技术的挑战和对策自主可控技术面临着技术研发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同时还需要克服来自国际市场和国外企业的竞争。
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加大政府对自主可控技术的支持力度,加强国内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调研结论自主可控技术是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方向和关键环节,对保护国家和个人信息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需要加强自主可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六、建议1. 加大政府对自主可控技术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
2. 加强国内外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并加以创新和完善。
3. 建立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保障。
七、参考文献1. XXX.(2019)。
自主可控建设现状分析报告
自主可控建设现状分析报告一、背景自主可控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国家或组织拥有对技术、软件、系统和数据的自主权和控制权。
自主可控建设是当前信息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并且对于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二、自主可控建设的意义自主可控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国家安全自主可控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国家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减少对外依赖和风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家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通过自主可控建设,国家能够更好地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防止外部攻击和泄露。
2. 经济发展自主可控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本土产业的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国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本土产业的创新和增长。
3. 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自主可控建设可以有效保护本国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权。
随着数据的日益增多和敏感信息的增加,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自主可控建设可以控制数据的流动和使用,有效保障本国企业和个人的数据安全和隐私权。
三、自主可控建设的现状1. 技术壁垒目前,自主可控建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壁垒。
一些核心技术和关键资源仍然受制于他国,国内企业在一些关键领域仍然依赖进口。
自主可控建设需要依靠自主创新,加强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解决技术壁垒。
2. 法律和政策支持自主可控建设需要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已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自主可控建设的政策措施,如《网络安全法》和《信息化与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等。
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法律和政策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3. 国际合作与竞争自主可控建设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应对国际竞争。
信息技术是全球性的,很多技术和产品都是跨国企业主导的。
自主可控建设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共同推动自主可控技术的发展。
同时,要面对国际竞争的挑战,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5月
目录
一、等保2.0落地,释放行业空间 (4)
1、等级保护是我国网络安全方面的基本制度 (4)
2、2007-2017年是等级保护1.0时代 (4)
3、等级保护即将进入2.0时代 (6)
二、有效需求释放,央企考核升级带动行业空间扩容 (9)
1、云计算、V2X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为IT系统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9)
2、新应用的出现为网络安全市场提供了新的空间 (9)
3、网络安全首度纳入央企业绩考核指标 (10)
三、信息安全行业证券化水平有望提升 (11)
1、中电基金和网安基金入股绿盟科技 (11)
2、美亚柏科引入国投智能,实控人变更为国资委 (11)
3、360及360企业安全分家,中国电子接手,奇安信独立入局政企安全市场
(11)
4、金山软件分拆金山办公冲击科创板 (13)
5、网络安全领军企业迪普科技上市 (13)
6、科创板承接信息安全生力军 (14)
四、贸易摩擦倒逼自力更生,从自主可控走向安全可靠 (14)
1、自主可控战略意义空前重大 (14)
2、自主可控领域主要参与者可分为CEC系、CETC系、浪潮系、中科系、紫光系 (16)
五、相关企业 (17)。
我国信息安全的国产替代技术及自主可控情况
我国信息安全的国产替代技术及自主可控情况目录1网络安全形势愈加严峻,关键产业环节发展受制于人 (4)1.1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愈加严峻 (4)1.2中国网络信息安全投入过低,关键产业环节发展受制于人 (5)2政策大力扶持叠加新技术创新提速,信息安全产业有望局部弯道超车 (6)2.1政策相继出台,网络安全政策逐步完善落实,国家重视力度前所未有 (6)2.2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创新提速,新兴领域有望弯道超车 (7)3我国信息安全产业体系相对完备,生态环境加速优化完善,爆发具备基础 (7)3.1处理器等高端核心芯片产业生态薄弱,自主可控任重道远 (8)3.2服务器、网络设备等硬件进入“中国时刻”,龙头企业受益最大 (9)3.3基础软件进步显著,但在核心技术、应用生态、专业人才等方面仍有差距 (11)4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趋势:党政军企是需求最大、价值最高的领域;物联网、云计算、工业控制等新兴领域拓展信息安全应用范围;智能化、精准化趋势显著 (12)4.1个人市场盈利模式存在瓶颈,政府、电信、金融为最大需求方 (12)4.2中短期硬件仍具备增长空间,长期服务占据主流 (13)4.3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控制等新兴领域叠加新需求,国内企业超车可能性较大 (14)4.4人工智能辅助,信息安全进入4.0时代 (16)5投资逻辑:核心技术+服务化的产品模式,布局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系统相关产品和集成、国产替代、军工信息化 (17)5.1核心技术:他山之石优于自力更生,关注人工智能结合 (17)5.2国产替代及军工信息化市场空间广阔 (17)5.3成熟系统集成龙头企业需重点关注 (18)5.4重点公司推荐逻辑及估值 (18)6风险提示:国产替代技术满足不了应用要求;自主可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20)。
自主可控保障总结报告
自主可控保障总结报告自主可控保障总结报告自主可控保障是指在信息技术领域,依赖自身实力和技术手段,确保核心技术及相关关键信息不受他人控制和侵害的能力。
作为一个信息化社会,自主可控保障显得十分重要。
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公司积极开展自主可控保障工作,现就此进行总结与报告。
一、自主可控保障的重要性自主可控保障是信息安全的核心要求之一,是保障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的需要。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日益广泛,涉及到国家的国防、经济、金融、能源、通信等各个领域,任何一个环节的风险都可能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影响。
因此,实施自主可控保障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信息安全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自主可控保障工作的主要成果在过去一年中,我们公司在自主可控保障工作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
我们公司投入了大量资源,积极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核心技术突破,不仅缩小了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实现了一些领域的技术领先。
2.建立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
我们公司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监测和预警团队,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及时掌握外部风险动态,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通过这一机制的建立,我们能够更好地防范各类威胁和攻击,确保核心技术的安全。
3.提高防护措施的能力。
我们公司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数据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等方面。
通过加强对关键系统和关键数据的保护,提高了安全防护的能力。
4.加强技术人才培养。
我们公司注重培养和引进高技术人才,在国内外招聘了一批有经验、有才华的技术人员。
通过他们的加入,我们的自主可控保障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推进和发展。
三、自主可控保障面临的挑战与建议虽然我们在自主可控保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核心技术独立创新能力不强。
尽管我们在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
安全自主可控
安全自主可控-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信息化为人类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架设了一条高速公路,然而由于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信息化有时候也是柄双刃剑。
尤其是在政府行业,其信息安全紧密联系着民生、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安全。
由于我国在信息行业里起步较晚,IT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所存在的“先入为主”效应和倍增效应,造成了当前我国在信息化进程中因使用习惯和兼容性等方面的问题,仍大量使用着国外的硬件和软件。
当然,微软的产品是很好,但是我们对其没有主导权,中文版的windows所做的工作只是在已经做好的基础上做些简单的改动;而在安全性方面,他随时可以采取黑屏政策。
Google的搜索服务当然也很好,但身处中国的“谷歌”并不能等同于位于美国大本营的Google,它受到的限制很多很多,还一不小心就成了试图向中国政府讨价还价的筹码。
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时,要确保信息安全必须多管齐下,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并在市场上予以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国产软件的“安全、可靠、可控”特点,使其在信息安全的源头上发挥顶梁柱作用。
一、国外软件巨头的垄断:悬在国家信息安全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中枢神经,Windows操作系统在桌面领域已基本上形成垄断局面,并在服务器领域也占有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尤其如此,我国目前各种应用系统如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的客户端基本上都是建立在Windows平台上。
多年前曾被揭露的Windows 的“NSA密钥现象”,就是微软在每一份视窗系统中都安装了一个‘后门’,专供NSA(美国国家安全局)在需要时侵入全世界用户的电脑,从而使美国政府可以轻而易举地访问任何一个微软视窗用户的计算机——这对国家的电子政务是多么大的安全隐患。
而08年微软的强制“黑屏”事件更是闹得沸沸扬扬,微软采取措施打击盗版无可厚非,但应把握好“善意提醒”的尺度。
2024-2030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态势与战略咨询报告
2024-2030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态势与战略咨询报告随着中美中间的摩擦升级,在加上近年来爆发的一系列信息安全事件,越发的体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从最基础的芯片,到北斗卫星的发展,中国自主可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国产替代的进程还远远不够,未来中国自主可控的进程仍将保持高速发展,国内自主可控行业的投资增速将会保持较高增速增长。
预计2021-2027 年,自主可控领域投资增速每年保持双位数的快速增长。
中企顾问网发布的《2024-2030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态势与战略咨询报告》共十五章。
首先介绍了自主可控行业市场发展环境、自主可控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自主可控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自主可控市场竞争格局。
随后,报告对自主可控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自主可控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
您若想对自主可控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自主可控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
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第一章自主可控行业相关概述1.1自主可控行业定义及特点1.1.1自主可控行业的定义1.1.2自主可控行业服务特点1.2自主可控行业相关分类1.3自主可控行业盈利模式分析第二章2017-2022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环境分析2.1自主可控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2.1.1行业主管单位及监管体制2.1.2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2.1.3政策环境对行业的影响2.2自主可控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2.2.1国际宏观经济分析2.2.2国内宏观经济分析2.2.3产业宏观经济分析2.2.4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2.3自主可控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2.3.1人口发展变化情况2.3.2城镇化水平2.3.3居民消费水平及观念分析2.3.4社会文化教育水平2.3.5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2.4自主可控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2.4.1自主可控技术分析2.4.2自主可控技术发展水平2.4.3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2.4.4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第三章全球自主可控行业发展概述3.12017-2022年全球自主可控行业发展情况概述3.1.1全球自主可控行业发展现状3.1.2全球自主可控行业发展特征3.1.3全球自主可控行业市场规模3.22017-2022年全球主要地区自主可控行业发展状况3.2.1欧洲自主可控行业发展情况概述3.2.2美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情况概述3.2.3日韩自主可控行业发展情况概述3.32024-2030年全球自主可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3.3.1全球自主可控行业市场规模预测3.3.2全球自主可控行业发展前景分析3.3.3全球自主可控行业发展趋势分析3.4全球自主可控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动态分析第四章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概述4.1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状况分析4.1.1中国自主可控行发展概况4.1.2中国自主可控行发展特点4.22017-2022年自主可控行业发展现状4.2.12017-2022年自主可控行业市场规模4.2.22017-2022年自主可控行业发展现状4.32024-2030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4.3.1自主可控行业发展面临的瓶颈及对策分析1、自主可控行业面临的瓶颈2、自主可控行业发展对策分析4.3.2自主可控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自主可控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2、自主可控企业发展策略第五章中国自主可控所属行业市场运行分析5.1市场发展现状分析5.1.1市场现状5.1.2市场容量5.22017-2022年中国自主可控所属行业总体规模分析5.2.1企业数量结构分析5.2.2人员规模状况分析5.2.3所属行业资产规模分析5.2.4行业市场规模分析5.32017-2022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市场供需分析5.3.1中国自主可控行业供给分析5.3.2中国自主可控行业需求分析5.3.3中国自主可控行业供需平衡5.42017-2022年中国自主可控所属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5.4.1所属行业盈利能力分析5.4.2所属行业偿债能力分析5.4.3行业营运能力分析5.4.4行业发展能力分析第六章中国自主可控行业细分市场分析6.1细分市场6.1.1市场发展特点分析6.1.2目标消费群体6.1.3主要业态现状6.1.4市场规模6.1.5发展潜力6.4建议6.4.1细分市场研究结论6.4.2细分市场建议第七章自主可控行业目标客户群分析7.1消费者偏好分析7.2消费者行为分析7.3自主可控行业品牌认知度分析7.4消费人群分析7.4.1年龄分布情况7.4.2性别分布情况7.4.3职业分布情况7.4.4收入分布情况7.5需求影响因素7.5.1价格7.5.2服务质量7.5.3其他第八章自主可控行业营销模式分析8.1营销策略组合理论分析8.2营销模式的基本类型分析8.3自主可控行业营销现状分析8.4自主可控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情况分析8.5自主可控行业营销创新发展趋势分析第九章自主可控行业商业模式分析9.1商业模式的相关概述9.1.1参考模型9.1.2成功特征9.1.3历史发展9.2自主可控行业主要商业模式案例分析9.2.1案例1、定位2、业务系统3、关键资源能力4、盈利模式5、现金流结构6、企业价值9.3自主可控行业商业模式创新分析9.3.1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与特征9.3.2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分析9.3.3商业模式创新的目标与路径9.3.4商业模式创新的实践与启示9.3.52022年最具颠覆性创新的商业模式分析9.3.6自主可控行业商业模式创新选择第十章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市场竞争分析10.1中国自主可控行业竞争分析10.1.1自主可控行业区域分布格局10.1.2自主可控行业企业规模格局10.1.3自主可控行业企业性质格局10.2中国自主可控行业竞争五力分析10.2.1自主可控行业上游议价能力10.2.2自主可控行业下游议价能力10.2.3自主可控行业新进入者10.2.4自主可控行业替代产品10.2.5自主可控行业现有企业竞争10.3中国自主可控行业竞争SWOT分析10.3.1自主可控行业优势分析(S)10.3.2自主可控行业劣势分析(W)10.3.3自主可控行业机会分析(O)10.3.4自主可控行业分析(T)10.4中国自主可控行业投资兼并重组整合分析10.4.1投资兼并重组现状10.4.2投资兼并重组案例10.5中国自主可控行业重点企业竞争策略分析第十一章自主可控行业企业竞争力分析11.1华为11.1.1企业发展基本情况11.1.2企业业务发展情况11.1.3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1.1.4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1.2中国软件11.2.1企业发展基本情况11.2.2企业业务发展情况11.2.3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1.2.4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1.3中科曙光11.3.1企业发展基本情况11.3.2企业业务发展情况11.3.3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1.3.4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1.4太极股份11.4.1企业发展基本情况11.4.2企业业务发展情况11.4.3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1.4.4企业经营状况分析11.5东方通11.5.1企业发展基本情况11.5.2企业业务发展情况11.5.3企业竞争优势分析11.5.4企业经营状况分析第十二章2024-2030年中国自主可控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12.12024-2030年中国自主可控市场发展前景12.1.12024-2030年自主可控市场发展潜力12.1.22024-2030年自主可控市场发展前景展望12.1.32024-2030年自主可控细分行业发展前景分析12.22024-2030年中国自主可控市场发展趋势预测12.2.12024-2030年自主可控行业发展趋势12.2.22024-2030年自主可控市场规模预测预计到2025 年其市场规模将会突破1.33 万亿元。
自主可控报告
自主可控报告自主可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信息科技领域具备自主研发和掌控核心技术的能力,并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
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在于确保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自主可控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重要保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攻击和信息窃取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大。
如果一个国家过于依赖外国技术,特别是来自具有敌对态度的国家的技术,就会存在信息安全的风险。
相较之下,如果一个国家能够掌握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就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信息系统免受攻击,保护国家关键信息的安全。
其次,自主可控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主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能够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提升国家在全球信息产业链的地位。
在信息时代,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自主创新并掌握核心技术,将不再受制于他国,并能更好地抓住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再次,自主可控是加强国家独立自主权的重要体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影响到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
如果一个国家在信息技术领域过于依赖外国技术,就势必影响到国家的独立自主决策能力和发展空间。
相比之下,如果一个国家具备自主可控的能力,在决策和发展方面将更加独立自主,更能体现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最后,实现自主可控还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政策支持。
自主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有必要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
同时,政府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创新的环境,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进行自主研发和创新。
综上所述,自主可控在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保障信息安全、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独立自主权等方面都离不开自主可控。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自主可控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相关工作的发展,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主可控报告
自主可控报告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进程,互联网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
为了保障国家的网络安全,确保信息的自主可控,自主可控报告应运而生。
自主可控报告是指企业或机构在信息系统建设或采购过程中,清晰地表明其所采用的技术和产品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并且符合国内的相关安全标准。
这些报告旨在增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国家的信息资产,防范各类网络威胁和攻击。
首先,自主可控报告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家企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稳定运营和业务发展。
通过自主可控报告的准确呈现,企业能够明确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自主可控报告的编撰过程,还可以促使企业全面规范自身的信息系统管理,加强对关键数据的保护,提高整体的安全意识。
其次,自主可控报告对于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信息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自主可控报告则是确保国内信息系统自主可控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信息化时代,大量的敏感信息存储在网络上,如果这些信息系统没有自主可控能力,那么其安全性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通过自主可控报告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规范产品和技术的选择,降低对外依赖,提高国内信息系统的自主可控性,从而保障国家安全和信息主权。
此外,自主可控报告还对于推动行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大潮中,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技术和产品。
通过自主可控报告的编制和实施,可以对行业内各类技术和产品进行安全评估和监管,减少低质、脆弱和易受攻击的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
这对于推动行业发展,提高整个行业的安全水平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自主可控报告是一种能够保障信息自主可控的重要举措。
它对企业、国家安全和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自主可控报告的编制和实施需要行业协会、企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和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通过共同的合作和努力,我们相信自主可控报告能够为信息安全大局做出更大的贡献,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和信息主权。
企业自主可控情况报告模板
企业自主可控情况报告模板1. 引言本报告旨在全面评估和展示我公司在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方面的整体情况。
保护公司重要数据和信息资产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将介绍我公司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自主可控情况:信息安全策略、组织架构、技术支持、安全培训、风险评估和合规性。
2. 信息安全策略我公司制定了完善的信息安全策略,明确了信息资产的分级保护,并制定了相应的安全措施。
我们坚持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原则,确保信息安全与业务发展相适应。
同时,我们定期评估信息安全政策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并根据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3. 组织架构我公司设立了信息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和监督信息安全相关工作。
信息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了专业的信息安全人员,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同时,我们也明确了信息安全责任人,并将其纳入到公司各级管理层中,以确保信息安全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和妥善处理。
4. 技术支持我公司注重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并投入了大量资源来建设和维护信息安全技术设施。
我们采用了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安全审计系统等多种安全技术手段,保障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
同时,我们与安全技术供应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得最新的安全技术支持。
5. 安全培训我公司注重信息安全教育和培训,提升员工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素养。
我们定期开展针对不同层级员工的安全培训,包括基础培训、操作培训和应急处置培训等。
通过培训,我们希望增强员工对信息安全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以充分发挥员工在信息安全中的积极作用。
6.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之一。
我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的漏洞扫描和安全演练,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风险。
我们还与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关键系统和重要数据进行安全评估,确保信息安全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7. 合规性我公司积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确保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合规性。
新时代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研究
新时代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与自主可控研究发布时间:2023-01-11T09:07:27.428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第33卷第16期作者:张雯霖杨彬[导读] 随着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出现,给国家安全带来多样风险,被攻击的对象从传统的系统、张雯霖杨彬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郑州市 450000摘要:随着近年来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出现,给国家安全带来多样风险,被攻击的对象从传统的系统、应用攻击延伸到芯片、物端设备。
信息系统的安全和设备的自主可控变得越来越重要。
目前,国家已多次出台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政策。
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统筹考虑安全管理,从软件到硬件实现安全提升和自主可控是当前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
关键字:信息安全网络安全自主可控安全技术近年来,国家多次出台信息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将信息安全部署为国家重要战略。
?2016年10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加快推进国产自主可控替代计划,构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术体系”“实施网络信息领域核心技术设备攻坚战略”。
自主可控是保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前提,涉及系统集成、数据库、中间件、操作系统、存储、服务器、网络设备、芯片等多个行业,未来行业市场规模将会越来越大。
国家高度重视安全可控产业发展,相继出台产业扶持监管政策。
201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发布,界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范围,对攻击、破坏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境外组织和个人规定相应的惩治措施,同年3月成立了安全可靠技术和产业联盟,2019年1月更名为安全可靠工作委员会,涵盖集成厂商、第三方机构、互联网厂商和高等院校四大类,对我国安全可控技术发展战略和策略进行研究,为安全可靠应用推广工作提供技术、标准、人才等方面的支撑服务,并积极推进自主可控产品的适配验证;2017年6月起开始实施的《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审查办法(试行)》,成为首个正式生效的《网络安全法》的重要配套办法,第一次在法规层面解释了安全可控的内涵;2018年6月,公安部发布《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将风险评估、安全监测、通报预警、案事件调查、数据防护、灾难备份、应急处理、自主可控、供应链安全、效果评价、综治考核等重点措施纳入等级保护制度并实施,将网络基础设施、重要信息系统、网站、大数据中心、云计算及平台、物联网、工控系统、公众服务平台、互联网企业等全部纳入等级保护监管;2020年1月,商务部等8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服务外包加快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指出将企业开展云计算、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支持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信息安全自主可控行业报告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附件2015年度上海市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指南软件领域一、公共服务平台类1、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促进公共服务平台为国内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提供产业链对接、投融资、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面向产业重点领域举办各类技术交流、人才培训等;集中宣传优秀和典型企业,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本市产业集聚和特色产业培育。
2、面向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面向本市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宣传推广活动及相关产业运行监测;信息服务产业电子地图、投资服务指南、公共服务系统对接和相关的产业展示推广服务。
3、安全可靠基础软件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建设自主可控基础软件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自主可控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之间以及与浏览器、硬件、行业应用软件之间的系统适配产生共性问题的解决方案。
4、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云计算和大数据提供共性技术开发、产品展示、合作交流等服务的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云计算和大数据产品的验证适配环境建设,面向各类企业提供解决方案测试验证服务。
5、移动互联网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搭建具备移动互联网产品展示、投融资对接、服务资源整合、产业信息发布等产业服务内容的公共服务平台,并具备通过网页、移动应用、社交网络等多种网络,实现跨通道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发布的能力。
二、产业发展类6、自主可控基础软件解决方案支持基于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套件,面向政府、金融行业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7、工业互联网相关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面向钢铁、核电、石化、交通及数控机床等领域,基于自主可控技术的工业控制系统与数字化设计软件;基于自动化、建筑信息模型(BIM)、传感器、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工业升级和节能降耗;工业互联网数据与分析平台,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分析、挖掘功能;运用智能控制、大数据、云平台,完成智能制造和生产。
8、基于安全可靠软硬件的复杂信息化应用系统研究与示范基于安全可靠基础软硬产品,针对复杂系统信息化应用需求,开展应用软件及环境的研究开发,实现系统协同统一,形成系统应用、测试等解决方案,并实现示范应用;面向工业控制、重点行业应用等系统的信息安全加固、隔离和监控解决方案及示范应用。
9、网络视听内容处理传输及播放平台提供网络视听内容的采集、编码、分发、点播以及基于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的精准营销等服务;提供安全可靠的网络视听内容云存储服务,结合多点分布式加速网络,实现针对网络视听内容传输的加速优化,强化网络视听内容在线处理能力;支持研发针对直播门户的平台运营系统、内容管理系统以及各类客户端,实现统一的内容接入和服务功能。
10、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各类信息系统、服务平台、行业应用及创新模式面向互联网金融的数据共享信息系统、风险控制信息系统、信息交互数据处理系统;面向金融细分领域的各类信息资讯平台;针对行业差异化的应用需求,提供个性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持互联网金融领域新型模式及应用。
11、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互联网教育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开展教学潜能挖掘,实现个性化教学;基于移动互联、云平台,建设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支持跨终端、多领域、智能化的互联网教育平台。
12、跨终端、跨领域、智能化、集约型数字互动娱乐、精准营销服务、人机互动等综合服务平台支持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手机游戏、数字动漫产品;服务于商业集聚区的融商户查询、在线体验和线下购物于一体的精准营销信息服务平台;面向公共汽电车、物流车、危险品车、医疗急救车、工程车及特种车辆等社会车辆的综合应用系统;基于车载多种语音智能识别的大数据技术处理的车机语音无缝智能互联车联网系统。
13、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平台的研发及产业化面向各类应用的云计算应用服务平台,年服务应用数量不低于2000个;基于自主可控硬件产品和技术的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面向金融,电信,政府等领域的规模化服务;基于大数据应用的安全态势分析与预警产品和服务;政府、电信、金融和互联网等拥有海量业务数据行业的企业级大数据平台。
14、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综合应用服务平台面向智能健康、医疗服务、社区服务、移动电商等重点领域,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多种移动终端设备,实现对线上资源和线下资源的有效整合;支撑移动智能终端安全应用的平台及服务。
三、课题研究类15、上海信息服务业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分析国内外信息服务业发展趋势和热点,总结上海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现状和问题,研究提出十三五期间上海信息服务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方向、重大工程以及主要举措等。
16、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分析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据模型,提供面向软件产业、网络视听、互联网金融、网络游戏、互联网教育、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产业数据,并综合研究分析产业发展态势、产业运行特点、趋势和动向,确定优势领域和重点业态,形成产业发展的路径建议、手段方法和政策措施。
17、信息消费新兴热点及发展态势研究在明确界定信息消费概念、研究对象和信息消费特征的基础上,围绕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数字娱乐等领域中的新业态、新模式,从信息消费主体、信息消费环境和产品供给能力等方面研究分析下阶段信息消费发展趋势和热点领域。
18、上海工业互联网技术与产业研究分析国内外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概况、运行特点、产业环境、发展趋势和重点领域,研究工业系统与智能机器、高级计算、高级分析、互联网、机器操作人员高度融合技术,提出未来上海在该产业领域的发展目标、方向、重点与举措等。
19、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公共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在充分剖析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的现行服务内容、服务平台和运作形态的基础上,研究信息服务产业基地公共服务体系及运行机制,探寻各信息服务产业基地的差异化发展以及与各产业集聚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协作与产业链匹配。
集成电路领域一、公共服务平台类20、面向汽车动力总成控制器开发的台架测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电子控制器开发的台架试验环境,构建满足第四阶段油耗与国Ⅴ排放标准的测试服务平台,支持电子控制器开发、匹配与标定测试,服务于整车企业、动力总成控制系统集成企业、动力总成控制器开发企业以及相关研发单位。
申报单位应具有为台架升级研发、运维管理和行业推广的能力和经验。
21、平板显示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建设用于OLED,TFT等平板显示公共测试服务平台,开展包括特性检测、器件检测、可靠性检测等测试,建立相关器件和关键材料等测试方法和规范,具备显示器件和系统综合测试服务能力。
申报单位应具有CNAS等相关认证资质。
22、物联网行业应用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工业(化工环保和安全监管)、健康(符合《上海市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领域物联网应用平台的规划、研发和应用示范,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服务、监管模式结合,实现传统模式的跃升,形成可复制的商业、管理模式。
申报时需提供与典型用户或管理部门的合作或支持意向。
优先支持应用自主创新终端、芯片或智能分析算法的项目。
23、移动智能设备集成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移动智能设备软硬件、互联网服务的一体化,建设集成开发、检测、运营、推广等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配备开放式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开发接口和检测环境,高可用和安全的计算资源、LTE移动通信网络等试验环境,发挥产业联盟等功能性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延伸拓展方面的支撑作用,为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提供公共服务。
二、产业发展类24、面向工业控制及物联网应用的SoC芯片研发和产业化研制面向可穿戴设备、工业系统控制领域的低功耗SoC芯片。
具备处理传感信息、实现功能控制以及通信、存储、安全等功能,并能够支持自主操作系统运行。
申报单位需提供客户意向协议,项目执行期内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500万元。
25、4G LTE移动终端的射频前端芯片研发及产业化研制满足4G LTE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需求的低成本、高性能、多频多模射频前端芯片。
提供射频功率放大器、电源控制、射频多路开关等前端模组的单芯片解决方案,并实现产业化。
申报单位需提供终端客户意向协议,项目执行期内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26、移动智能终端的指纹识别芯片及系统研发和产业化面向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研制高性能、低功耗、的面状指纹识别芯片及其系统解决方案,具体包括: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面状指纹识别芯片、指纹识别的相关算法、指纹识别的软硬件整体解决方案。
申报单位需提供终端客户意向协议,项目执行期内芯片销售不低于500万颗。
27、移动智能POS机芯片、整机及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符合央行相关标准规范,与移动金融可信公共服务平台(TSM)对接,提供规模化移动金融服务的智能POS机芯片、整机及系统,优先支持基于可信执行环境技术(TEE)的项目。
项目执行期内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并提交金融领域移动智能终端及系统的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28、智能电视SoC芯片的研发和产业化支持高性能,高集成度,低功耗的市场主流智能电视芯片设计,集成多核CPU和GPU,研发国标DTMB的数字/模拟电视解码、4K视频解码和图像处理及显示等核心技术,满足兼容插卡/分体电视等新兴市场需求,项目执行期内芯片销售不低于1000万颗。
29、符合国标的车辆电子标识芯片及标签研发和产业化研制符合国标RFID空中接口协议、满足涉车应用需求的电子标识芯片以及适合车辆使用的国标RFID标签。
标签总体性能满足以下主要技术指标:车速为180km/h时,识读距离不小于10米;车速为120km/h时,识读距离不小于20米;静止识读距离不小于30米。
项目执行期内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30、AM-OLED关键成品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支持AMOLED用高性能、长寿命空穴注入、传输,电子传输,绿、红磷光材料,主体材料研发和产业化,鼓励材料配套企业面板企业对接合作。
申报单位需提供与应用单位合作意向协议。
31、智能照明系统研发及产业化支持LED相关企业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照明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实现安全、节能、高效的效果。
优先支持与本市芯片企业合作的项目。
项目执行期内累计销售收入不低于1000万元。
32、新型智能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面向可穿戴设备、家居环境监测、光纤入户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市场需求,支持智能传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
优先支持与本市传感器芯片工艺平台合作的项目。
申报单位需提供与终端厂商(年销量达到千万台终端产品)的采购意向协议。
33、健康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上海市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中可穿戴设备、医用RFID等关键技术研制:可穿戴设备要求达到医疗级精度,满足特定用户和场景所需的功耗水平、感知方式和智能算法;医用RFID可用于医疗物资消毒时高温、高湿、高压及金属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