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上语文17-18教案
三年级语文17、18、19课备课
1、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2、提问:这一段写得很详细,用词十分准确,请你自己反复地读一读、品一品,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刻。再结合书上的内容,看你能不能说说词语的意思。
2、组词竞赛。
3、学字。
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4、学生说说其他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5、练习。
二、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
(2)背一背。
2、组交流收集到的名言,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说一说通过朗读感受到他们说话都怎么样?
(谦虚礼貌)
(3)、对比理解两组近义词的不同用法。
学生找出这两组近义词:“拜访”-“拜见”,“迎候”-“等候”。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2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3通过对比朗读,细细品味:“拜访”是敬辞,“访问”的意思,“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是从客人方面说的。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 古诗三首教案部编本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教案三首古诗【教学目标】1.知道“一”、“一”等7个生词,正确写出“段”、“楚”等13个生词,知道复调词“擦和磨”。
正确地读写这首诗中的单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养成课外积极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带着情感阅读和背诵古诗。
[教学困难]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A部分【课时目标】1.能写“段、楚”等五个新词,并能正确读写诗歌中的词。
2.能够正确、流利、情绪化地阅读和背诵整首诗;理解词句的意义,掌握古诗词的学习方法,阅读词句的意义,理解诗歌的内容,体验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验作者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水的热爱,感受诗意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揭示课题。
1.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
现在,我们来背诵古诗,好不【设计意图:运好?学生自愿背诵李白的古诗。
(5首)用多媒体课件2.同学们朗诵得真熟练,感情也很丰富。
介绍作者李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有效地吸引了(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学生的注意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力。
】4.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2)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七课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七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读写本课生字,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课文中描绘的美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
(2)课文朗读和背诵。
(3)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课文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逐个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读写。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美。
(4)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课文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了解课文主题。
(2)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课后实践活动(1)教师出示课后实践活动题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学生分组讨论,完成实践活动。
(3)学生展示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四、课后作业1.抄写本课生字词,巩固记忆。
2.背诵课文,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观察大自然,用文字描绘自己看到的美丽景色。
五、教学反思1.继续加强生字词教学,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美丽的景色呢?生1:我去过海边,看到了蓝蓝的大海和金色的沙滩。
生2:我去过山里,看到了青青的树木和清澈的小溪。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
18富饶的西沙群岛《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语言优美、内容详实的课文,通过介绍我国西沙群岛的美丽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课文结构清晰,第1自然段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点明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总领全文。
第2~5自然段按照顺序分别从美丽的海水、海底多样的生物、海岛上众多的海鸟三方面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西沙群岛必将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美丽富饶,首尾呼应。
为了生动地描述神秘的西沙群岛,作者还大量运用了生动的书面语言,用词准确,富有儿童情趣。
如:交错、五光十色、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等。
这些文字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比如,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珊瑚是“各种各样”的,形状像“花朵”“鹿角”;海底有“懒洋洋地蠕动”的海参;大龙虾“全身披甲”,样子很“威武”,这些语言把事物的具体特征描写地形象而生动。
第5自然段围绕多得数不清的海鱼来写,在描写海鱼时,“头上长着一簇红缨”“像插着好些扇子”“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这些充满情趣的描写把海鱼的模样刻画地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画面感极强。
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等方式会认“饶、优、瑰”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生字和“位于、部分”等词语;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富饶、五光十色”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三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
三年级上册语文17课教学目标: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教学重点: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
2. 理解诗句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字典等工具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已经学习过的古诗。
2. 引导学生了解本课学习的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 教师播放课件,展示古诗的意境和韵味,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 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指导学生读出韵味。
3. 教师引导学生感知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三、细读课文,理解意思1.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理解的意思,教师进行指导和补充。
4.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并尝试背诵课文。
四、品读课文,感悟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品味三首古诗中的名句,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 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主题和思想感情。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名篇佳作,如《静夜思》、《春夜喜雨》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了解更多关于古诗的知识,如作者的生平、创作背景、其他作品等,从而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认识。
六、作业布置1. 背诵本课学习的三首古诗。
2.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进行深入的赏析和感悟,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搜集和阅读其他名篇佳作,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三年级语文上册17、18、19课教案
莲城教育管理中心集体备课教案课题:17.孔子拜师主备人:李庆云上课时间:第周课时划分:第1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重点: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
教学难点: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
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听了有关孔子的介绍,你想说些什么?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放动画朗读)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2.寻求答案,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研读感悟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1)谈孔子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2)谈老子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4.演读。
拓展活动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分小组编写一篇题为“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的小文章。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和标题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原文西沙群岛位于南海的西北部,是我国的海南海省三沙市的一部分。
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
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
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海参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动。
大龙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武。
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有的全身部布满彩色的条纹;有的头上长着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海滩上有拣不完的美丽的贝壳,大的,小的,颜色不一,形状千奇百怪。
最有趣的要算海龟了。
每年四五月间,庞大的海龟成群爬到沙滩上来产卵。
渔业工人把海龟翻一个身,它就四脚朝天,没法逃跑了。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案教学要求:1.认识“饶”等11个生字。
会写“富”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五光十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郎骑竹马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静夜思》三首古诗;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行文特点;3.能背诵《登鹳雀楼》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
二、教学重难点1.《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两首诗的意境;2.《登鹳雀楼》全诗的背诵。
三、教学过程1. 感知新课1.教师放映一段登鹳雀楼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登鹳雀楼》的意境;2.展示《郎骑竹马来》和《静夜思》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形象。
2. 词语解释1.尽:全部用完;2.窮:到底,到头;3.層:层次,楼层;4.无嫌猜:彼此没有顾虑和猜疑。
3. 课文整体理解1.听读三首古诗,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行文特点;2.询问学生对三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教学全诗,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前两句;2.分析全诗的意境和行文特点。
5. 学习《郎骑竹马来》1.阅读诗歌,了解整首诗的情节和意境;2.分析诗歌的构成特点。
6. 学习《静夜思》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2.背诵前两句。
7.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登鹳雀楼》的意境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简短诗歌;2.随堂测试《静夜思》的前两句的背诵情况;3.分角色小组朗读《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等。
四、课堂总结1.整体回顾古诗三首,再次营造古诗的韵味;2.感谢学生的参与与表现。
五、作业布置1.继续背诵《登鹳雀楼》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2.写一首自己的古诗或词。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行文特点,背诵《登鹳雀楼》的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三年级第17课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3.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教学重点】理解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策略1.识字本课要求会认5个生字,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
“亦”和“宜”发音相似,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比较,区分声调。
在全诗教学结束之后,可以出示生字组成的词语,如“适宜”“庭院”,帮助学生巩固。
多音字“抹、磨”,可以让学生在词语中分辨读音。
比如,“抹”字在“淡妆浓抹”“抹粉”中读mǒ,在“抹布”中读mā,在“转弯抹角”中读mò;“磨”字在“磨镜”“磨刀”中读mó,在“石磨”“磨盘”中读mò。
2.写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要注意易错笔画的指导。
比如,“孤”字中“瓜”的竖提,可以在范写时,通过红色粉笔突出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楚”字可以和“定”比较,把下边部分的横钩写正确;“未”字的两横,要指导学生写得上短下长;要提示学生“磨”字中“广”的一撇要拉长,包住里面的部分,不要把字写成上下结构。
3.古诗欣赏(1)通过有节奏的诵读,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
(2)通过对诗人生平的拓展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3)结合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感受祖国的山河之美。
三、导学任务1.通过查阅字典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了解古诗大意。
2.搜集有关天门山、西湖和洞庭湖的视频和图片;搜集作者李白、苏轼和刘禹锡的简介。
天门山西湖洞庭湖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17-18上语文教案模板
生汇报怎样记住这个字的。随机出示对应的拓展词,
于是,就——迎上去,问……
为什么要“迎上去”?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同桌互问互答,师生读等)
小蝌蚪从鲤鱼妈妈那打听到自己的妈妈长得有什么特点?
现在我是鲤鱼妈妈,你们是小蝌蚪,你们要向我打听妈妈在哪里注意说的时候要主动热情、有礼貌啊?
三、学习课文
1、了解小蝌蚪的外形特点
师接:那么文中描写小蝌蚪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后出示课件,第一自然段。生字红色,你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谁愿意说一说。
(说一句话)随机出示对应的拓展词,
朗读(指导读出“快活”的语气)
过渡:小蝌蚪虽然生活的很快活,但是没有妈妈,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什么。它们多么希望也能和自己的妈妈生活在一起呀!瞧,它们正商量着一起去找妈妈呢。它们找啊找,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原来就是一只可爱的大青蛙。
看课件理解,再说一说。请生上台表演。
指导朗读,读出急切的语气。(分组轮读,师生接读等)
这一次,小蝌蚪可认错了。不过他们不灰心,因为他们又从乌龟那知道了妈妈样子的更多特点,除了“四条腿,宽嘴巴”,还有……
过渡:于是,他们充满了信心,继续找妈妈,他们相信这一次一定能找着自己的妈妈。
③学习第4段
引读:小蝌蚪游啊游,游到荷花旁边,看见荷
四、识字游戏(小小啄木鸟)
我会填:照样子说词语(碧绿的衣裳)
五、我会填(课件)
六、分角色朗读课文。幻灯片示话。
七、为了让我们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适安全,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保护)
八、总结全文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九、青蛙是我们的朋友,大自然的很多动、植物都是我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吧!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17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学习《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会写“断、楚、至、孤、帆”5个字。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回忆诗人,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了解李白吗?谁来背背他写的诗?2.看来同学们非常喜欢李白的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诗——《望天门山》(学生齐读课题)二、读通诗句,了解诗意1.学生初读课文。
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在读不懂的地方打一个问号。
2.检查交流。
a.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生字:断楚至孤帆让学生读生字,并帮助正音。
b.多媒体出示课文《望天门山》。
如果大家把这些生字带到诗中一定会读得更好!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
请大学联系课文中注释,并参考一些工具书,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a.学生个人读悟。
b.在学习小组中交流。
c.在全班交流:提出疑问,大家商讨解决。
d.教师引导大家说说诗意。
三、诵读全诗,感悟诗情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体验。
2.多媒体配乐练习读,整体体验,力求读出感情。
3.指名朗读,读完后,请介绍为什么读得这么好!4.引导背诵:这么美的诗大家想不想永远留在自己的记忆中呢?四、练习背诵古诗自由练背。
同桌互相背。
多媒体配乐有感情的背。
五、书写生字,默写课文1.练习生字“断、楚、至、孤、帆”。
2.默写《望天门山》。
六、总结全诗,深化感悟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断)楚江(开)碧水(回)青山(出)孤帆(来)红日第二课时: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两个字,会写“饮、初”,掌握多音字“抹”。
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部编语文三上《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课文的三首古诗,分别是唐·杜牧的《山行》、宋·苏轼的《赠刘景文》和宋·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写的都是秋季的景色。
《山行》以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描绘和赞美了深秋山林的景色。
《赠刘景文》头两行诗以荷尽、菊残突显深秋的萧瑟冷落,后两行诗则笔锋一转,赞颂深秋是一年之中的最好光景,因为它是一个橙黄橘绿百物丰收的季节。
《夜书所见》第1、2句描写萧瑟秋景烘托游子漂泊孤寂之感,第3、4句则讲述了所见:一个欢乐有趣的画面——提灯挑促织,一个诗人自己童年生活常有的乐趣,反衬出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课文以中国画分别与诗歌相配,诗画对应,既给予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又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内容,有利于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文给每首诗歌的学习提供了注释,减轻了学生了解词语的难度,应充分利用。
《山行》里有四个会写的字,为此,默写的练习宜在背诵和写字教学后进行。
虽然这篇课文由三首古诗组成,但一篇课文相对而言是一个整体,从优化的角度思考,能整体处理的教学内容,应该整体处理,如识字写字、读准读通课文等。
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20多首古诗了,他们对古诗的学习要求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和现代汉语词语的词义与古汉语词语的词语关系已有所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借助插图了解诗句意思的能力。
同时,他们也已具有一定的按照要求提取文字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所有的这些都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利用。
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古诗的注释,因此,让他们了解什么叫注释及作用,为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古诗有着打基础的意义,因此教学上要做好安排。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孤帆:单独一只船。
帆:船上的风帆,指代船。
)3.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图文结合,理解古诗的意思。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
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反思、作业含答案教学目标1.认识“亦、宜”等7个生字,正确书写“断、楚”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抹、磨”。
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默写《望天门山》。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体会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断、楚”等5个生字,正确读写诗句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理解词义句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理解诗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
4.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的注意力。
再来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
(板书:李白)关于李白,你了解多少?3.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4.教师评议。
(课件出示2)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一生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万首诗,他的诗以磅礴雄伟的气势、炽烈奔放的情感、丰富奇丽的想象、大胆惊人的夸张、清新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了瑰丽多彩的艺术形象,达到了“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效果,被称为“诗仙”。
5.学生阅读资料,教师谈话导课:是啊,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漫游中度过的。
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离开了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
被眼前雄奇秀美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完整版-2024鲜版
深入解读句子
分析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表达方 式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 意图。
2024/3/27
16
句式变换及仿写训练
1 2
句式变换 通过变换句子的表达方式,如将陈述句变为疑问 句、感叹句等,让学生理解不同句式在表达情感 和语气上的差异。
仿写训练 选取文章中的典型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提高学生的句式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词语造句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语进 行造句练习,加深对词语 的理解和记忆。
情境对话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 学生在对话中运用所学词 语,提高语言交际能力。
13
近义词、反义词辨析及应用
近义词辨析
指导学生辨析近义词之间 的细微差别,准确理解词 义,提高用词的准确性。
2024/3/27
反义词应用
引导学生掌握反义词的概 念和用法,通过对比加深 对词义的理解,提高语言 表达能力。
3
创新表达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表 达方式,创作出具有个性的句子和段落。
2024/3/27
17
修辞手法认识与运用
2024/3/27
认识修辞手法
01
介绍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让学生了解其
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和效果。
分析修辞手法
02
选取文章中的典型例子,引导学生分析其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
说明文写作指导
引导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和特点,学习如何阐述事理、说明 事物,提供驳论等论证方法,学习如何提出观点、进行论 证,提供议论文范例,并进行深入剖析。
25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反馈机制建立
学生作品展示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鼓励学生相互学习、交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七课课堂活动安排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七课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
本次课程主要讲授的是有关生活中的宠物的话题。
学生们将能够了解到宠物的种类、习性以及如何善待宠物等方面的知识。
教师应该注意让课堂变得有趣、生动、互动性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下面是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七课课堂活动安排。
1.课前活动在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趣的课前活动。
例如,通过展示一些宠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测宠物的种类。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心中理想的宠物并与同桌分享。
2.任务分组任务分组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分成小组,每组两到三人。
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例如制作海报、表演宠物的喂养等。
3.知识传递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传递一些有关宠物的常识。
这可以通过以故事、游戏或图文并茂等方式传达。
例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些宠物养护的故事,或者是让学生通过图片及文字了解到宠物的饮食习惯。
本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宠物的种类以及如何善待宠物。
通过互动的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记忆力和对知识的理解。
4.小组讨论在这一环节中,小组成员可以就宠物的习性、喂养及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宠物的看法,或者是根据个人经验提供一些饲养宠物的建议。
5.游戏游戏是课堂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关于宠物的知识。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宠物知识竞赛。
6.总结在课程的教师应该对全班学生进行总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宠物的问题,确认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回顾整个课程及讨论的内容等。
三年级上册教案第十七课的课堂活动应该是丰富、多样且互动性强的,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感。
只有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进步,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7篇)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7篇)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通用1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过程与理解:抓住课文重点句子,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突破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分析、理解教学难点:明白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加何修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借题激疑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就让我们跟着小熊一起来《收购废话》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1)“收购”是什么意思?从各处买进(2)“废话”可以收购吗?(3)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生字,用括号括出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2、指导重点生字读音“驶”:翘舌音,注意与平舌音“s”区分;“废”:声母是f,不是h;“录”:读“lù”,与“nù”区分;“斤”:前鼻音,注意不要读成“jīng”3、跟着老师读4、擦拼音读5、同桌互相正音,练读6、指名读生字词(2)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你还能给“了”组几个词吗?了解了断了结了得多音词“重、了”组词。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1、观察生字特点,全班交流,汇报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及反思17《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与反思《王天门山》教学目标1。
我能认出这一课的7个新单词,并写出13个单词,如“段、段、段、段、段”2.能够理解古诗的含义,体验古诗所表达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正确、流利、动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4.能够准确、无声地书写“望天门山”。
教学要点1。
动情地读古诗2.理解古诗的大意教学难点体验古诗意境和诗人思想感情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教学时间1课堂教学过程1,观看图片,揭示主题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壮丽老师:你知道这在哪里吗?这是位于安徽和呵呵长江两岸和当涂县西南两山隔江相望,犹如门户,因此也被称为天门山。
谁能告诉我们他看到这些照片后的感受?3.老师回答4.看了天门山的照片后,每个人都说了自己的感受。
许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了天门山,看到了如此美丽的风景。
他非常感动,写了一首诗《望天门山》5.现在请大家一起读一读题目——“看天门山”(老师板书的题目)。
第二,从头读古诗,感受它的整体1.学生可以自由朗读。
他们被要求读正确的发音和诗句。
2.指导新单词的发音3.一起阅读全班,分组并反馈4.教师展示节奏的划分,引导学生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律(课件展示)3。
逐句朗读来理解诗歌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并标出他们不理解的单词和短语。
(老师在黑板上写诗)2。
姓名反馈:哪些单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中断:从中间切断这一次,转过来。
出来:出来独帆:一艘船帆:船上的帆,指船。
)本系为三年级3编写了第一册语文试卷和教案。
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将图片和课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的含义。
(首先,要求学生逐句解释,然后要求整首诗一起说。
浩浩荡荡向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山,疾驰而去。
这条绿色的河突然在这里拐了个弯,向北走去。
台湾海峡两岸的青山相映成趣,一艘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缓缓驶来。
四、再现画面,体验意境1.教师示范阅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2.命名反馈:我脑海中出现了什么图像?(一首诗,一幅画)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
1、请小朋友们自由读古诗,在读的同时用铅笔勾出生字,多读几遍。
2、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认读生字?(师出示生字卡片)
3、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最快。
4、全班交流思考的结果。(说得好的教师给予表扬,同时重复强调,让生加深印象。)
2、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4、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5、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1、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2、怎样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1)自渎2~6自然段,弄清每段讲的什么。
(2)小组讨论每段内容;
(3)说说每段的内容,方法:逐段朗读、讨论,同时板书;
(4)结合板书小结。
学生交流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在加粗字正确的读音上画“√”。
因为(wéi wei)全身披甲(pīpēi)绽开(zhàn dìng)
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
(三)对比读,深化美。
1、投影映示:
望洞庭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
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
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
(四)延伸读,升华美。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教师引导、点拨案
蠕动(rǔrú)栖息(qīxī)瑰丽(guīguì)
二、看拼音写汉字。
fùráoduījīfēng jǐng yōu měi
()()()
féi liàoshìyèhǎi fáng qián shào
()()()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审核人
于江菱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学习目标
1、感情朗读课文。
二、学习古诗。
1、对李白进行简要介绍。
2、第一步:1).谈谈你对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教师点拨。
第二步:
1.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注释、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重点词: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请提出来大家解决(集体解决)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认读生字纠正读音
2、读生词
3、全文共7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四、学习课文
学生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1、齐读第1自然段:
画出重点句子,认识总述句(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此段在全文起总述的作用。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1、投影映示:
题君山题君山
烟波不动影沉沉,曾于方外见麻姑,
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
疑是水仙梳洗处,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
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
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
过关展示案
执教教师修改案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
(二)理解读,洞察美。
学生交流
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
小组合作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
(3)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
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
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会朗诵、背诵这首古诗。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执教教师修改案
课前预习
读熟古诗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请大家一起背一背。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审核人
于江菱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序号
学习内容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知道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了解西沙群岛的特点: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复习导入:(见上节课板书)
二、提出本节课内容、要求:学习后几个自然段,感情朗读课文,知道每段写的什么,理解句意,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三、学生自读3~6自然段
1、自渎自了解;
2、小组交流:说说西沙群岛物产怎样丰富?
四、讨论回答:西沙群岛怎样丰富?(同时板书)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重点指导3、4段(出示挂图,指指海底有些什么)
(1)指4人分句分段朗读评议指导
(2)齐读
(3)出示小黑板句子:(第4段的最后一句)
a、说说对句子的理解(是说西沙群岛海底的鱼很多);
b、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在文中将“有的……有的……”打点再读一读、说一说。(形状各异)
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
(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绵延八百里,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读,整体感知美。
4、自己练读,达到正确、流利。
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
课前预习
读熟古诗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导入新课。
1.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的喜欢,最近课余你又收集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2.指名由学生自由背诵古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板书课题。
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会朗诵、背诵这首古诗。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执教教师修改案
课前预习
读熟古诗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一、导入新课。
(一)整体读,感知美。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
2、学习2~7自然段,了解内容。
3、读句子,理解意思,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句意写具体的。
4、鼓励学生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1、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课后第2题,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写具体的。
板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执教教师修改案
课前预习
读熟课文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目标引导案
设计老师
审核人
于江菱
执教老师
执教时间
课型
新授
序号
学习内容
17古诗三首
学习目标
1、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会朗诵、背诵《望天门山》这首古诗,会默写。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
板书设计
17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天门、楚江、中断、天(通)、至此回(在这里打转)
执教教师修改案
4.抽学生说说本诗的意思。教师可做适当讲解。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对李白的了解
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
5.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描绘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抽学生上黑板把想到的画面画下来,结合画面讲述。
第三步:
1.再用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能体会多少就体会多少,教师适当点拨)
重点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对课文有个总体印象。
板书设计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执教教师修改案
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
教后反思
教师引导、点拨案
(教师活动)
自主、合作、探究案
(学生活动)
执教教师修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