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的高考复习策略

合集下载

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原理篇)

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原理篇)

高考《生活与哲学》主观题解题思路(原理篇)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内容阐释方法论要求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变革社会的活动中也必须以承认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意识的特点和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重视精神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①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坚持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②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①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反之会阻碍是事物的发展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客服错误的思想意识6.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与运动密不可分。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②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8.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人与规律的关系)①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规律是普遍的,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②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①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②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9.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②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①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和处理问题;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2.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①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000《生活与哲学》高考抢分策略

000《生活与哲学》高考抢分策略

第二、三、四单元: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个部分。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哲理的应用模式:【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是物质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如强调“自然的客观”可用: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②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应用】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一般用于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上帝、鬼神、观念等。

③可先找“名词性词语(状况,事实)”,接着找“意识”,材料中如有以下词语是反映意识的:思想、理论、主义、观点、观念,计划、方案、方针政策、路线,措施,科技文化,道德,精神,法律相关的词语。

⑵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可分为二个哲理:【原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具计划性、目的性、预见性和主动创造性;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即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应用】当材料中有涉及“人们有能力认识…事物或认识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制定了…方案、计划;获得了认识上的什么理论与发展”时使用。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即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重点掌握】【原理】:①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哲理常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该点只有题材中涉及到意识对人的影响时使用)【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三下册思想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知识整合及复习策略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三下册思想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知识整合及复习策略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三下册思想政治必修《生活与哲学》知识整合及复习策略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通过哲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同感和信仰。

2.科学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社会现象、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对法治建设的指导作用,增强法治观念,学会在法治框架内思考和行为。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将哲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积极参与社会讨论,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唯物论与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哲学概念与具体生活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三下册《生活与哲学》教材及配套习题。

•多媒体课件(包含哲学原理动画、案例分析视频等)。

•相关哲学经典著作节选、学术论文及网络优质教学资源。

•小组讨论话题卡、思维导图模板等辅助学习材料。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哲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案例教学法: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合作探究法:分组进行专题研究,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情境模拟法:设置特定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中体验哲学原理的应用。

•反思总结法: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成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一段关于人生选择与挑战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为何?何为价值?”的问题,自然引出哲学的意义及本课复习主题。

2. 新课教学唯物论与认识论•概念回顾:简述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案例分析:选取科技发明(如人工智能)的实例,分析人类如何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科学发展的哲学启示”,每组派代表分享。

2023年高考必背知识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2023年高考必背知识生活与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生活与哲学》重要原理及措施论第一部分:哲学旳基本知识1、(1)哲学旳本义哲学旳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颖旳学问。

哲学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旳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旳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旳。

(2)哲学旳含义哲学是有关世界观旳学说,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旳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旳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世界观和措施论旳统一(4)哲学旳作用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旳艺术。

真正旳哲学可以使我们对旳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旳变化与发展、用睿智旳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对旳看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对旳看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旳关系、对旳看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

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旳指导。

因此,哲学旳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旳路途上点起前行旳明灯,指导人们对旳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旳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旳内容(1)哲学旳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旳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旳关系问题。

(2)它有两个方面旳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旳问题,对这个问题旳不一样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旳唯一原则;思维和存在与否有同一性旳问题,即思维能否对旳认识存在旳问题,对这个问题旳不一样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旳原则。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旳基本观点是什么?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旳,意识是派生旳,先有物质后故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旳三种基本形态: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唯心主义旳基本观点是什么?意识是本原旳,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旳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旳唯一原则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旳问题,对这个问题旳不一样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旳唯一原则。

(4)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旳统一哲学发展旳历史中,我们常说有两大阵营、两个对子。

《生活与哲学》复习建议(共40张PPT)

《生活与哲学》复习建议(共40张PPT)
因此,在试题设置上,多以人类具体的认识改 造世界活动为背景材料,一方面考查这些活动取 得成功所依据的科学方法或客观条件,另一方面 考查在这些活动中人类自身所发挥的作用或启示
• (13.全国新课标21题)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 用,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
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 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第二单元 例题
• (12,山东)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耸立的灯 塔,发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 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 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 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理念,雷锋助人为乐的品 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
• 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谈 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
A 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B 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C 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14.衡水中学一调) 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世界上有棕色的熊猫吗?有人说:“没有, 因为我至今只看到黑白熊猫,从未见过棕色 熊猫”。下列说法与这种作判断的方式一致 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事物是理念的影子 ③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高考《生活与哲学》考什么
• 2 考查学生三种能力 • 围绕具体哲学知识,来阐明某一问题或事物的
能力 • 运用哲学思想评析问题的能力 • 运用哲学思想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围绕具体哲学知识,来阐明某一问 题或事物的能力
• (14.新课标Ⅱ39题)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 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 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时代

高考视角下的《生活与哲学》复习策略

高考视角下的《生活与哲学》复习策略

高考视角下的《生活与哲学》复习策略发表时间:2017-11-14T16:22:39.07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1月第297期作者:侯禹彤[导读] 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到一条提高政治学科教师备考哲学复习部分的指导能力的有效方法。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十四中学830000摘要:哲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其他学科相比有着较大的差异性,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更不知如何去灵活运用,高考时短又紧,我们常常叹息“学生不勤奋、素质低、能力差”。

目前,我们更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到一条提高政治学科教师备考哲学复习部分的指导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体悟哲学,运用哲学道理来思考解决现实的问题,使自己终身受益!关键词:哲学高考问题策略一、关注“三观”,注重知识内容的精准化与体系化所谓的“三观”,就指的是知识的考查主要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进行考查,即考查知识的区位范围,从微观角度来讲,学生必须理解每一个哲学概念与观点,及单个哲学原理。

以唯物论来讲,例如:什么是哲学中的物质,特点是什么,意识的产生、生理基础、本质、能动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指的是什么等等,每个区位的知识点都要做到精准化地理解,做到理解深刻、到位。

重要的是哲学的中观区位,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个范围或某一课的内容(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观等内容),对相关知识重组构建,学生对所对应的单元题和课题都必须清晰而不混乱。

纵观这些年的高考,我们发现多数是微观原理、观点的考查。

例如:2014年全国II卷第39题第(2)问运用实分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冯洪钱创作《民间兽医本草》过程中的作用(10分)。

2015年全国II卷第39题第(1)问,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10分)。

2016年全国II卷第39题第(1)问,十八洞村扶贫实践是贯彻精准扶贫思想的成功案例,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2分)。

高考政治 《生活与哲学》复习思路与备考策略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

高考政治 《生活与哲学》复习思路与备考策略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课件】

坚持正确认识、 科学理论的指导 作用
科学发展观是随着实践的深 入,对认识的深入和提高, 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 力;同时,科学发展观的贯 彻落实必将对我国的现代化 建设起着积极促进作用。
①分清认识的来源和认识 获得的途径。 ②一种认识不能作为检验 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 映客观事物,即使是科学 的认识
范 畴
标 题
世界观
方法论
实际运用
复习注意
实 践 和 认 识 的 关 系 第 六 课 认 识 论 真 理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动力、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目的和归宿
参加实践,在实 践中检验发展认 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 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指导作用,错 误的理论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生活与哲学》复习 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生活与哲学》复习要有哲学味
• 我认为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学科,主要体现在人类思维的历程中,体现在人 类对宇宙的不断追寻和思考中。我们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给学 生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是让学生为将来进一步更深入、更全面、 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 下基础。因此,我们要让课堂充满理性思辨的魅力,体现哲学味。
• 2、要注意从宏观 中观 微观建立三观知识体系 • 宏观把握就是要抓住各单元的主题和核心知识,构建单元知识体系, 在此基础上构建整个模块的知识体系。中观呈面可以以主题的形式,将 分散在各单元、各框目中的最重要的主干知识综合起来,形成本主题的 知识集成块。微观落实就是要按《考试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落实每 一个知识点。重点落实四点,即高频考点、热门考点、新增考点、调整 考点。
辩 证 唯 物 论
物 质 意 识 辩 证 关 系 原 理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习技巧与策略(共5篇)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习技巧与策略(共5篇)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习技巧与策略(共5篇)第一篇: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学习技巧与策略《生活与哲学》学习技巧与策略汕尾市汕尾中学政治教研组春夏的耕耘是为了秋天的收获,今天的汗水是为了明天的微笑。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真理。

一、技巧进入高二,紧接而来的就是哲学知识的学习,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学习效果更好呢?不妨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比较辨析法。

政治学科中有不少相似的概念,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容易混淆。

比较辨析法,就是通过对知识专题中的概念或原理进行比较辨析研究,弄清其本质区别以及适用范围,为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列表比较法就是一种辨析相似概念、原理的好方法。

2.知识网络法。

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主归纳知识点,从微观上构建知识网络,一框题一建,一课一建,一单元一建,具体分析每个框题之间、每课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根本上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为以后的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对应演练法。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试题,以考点为线索,学习什么就练习什么,可以从历年的高考试卷中找出相关的试题来练习,做到有的放矢,一个考点一练,一个单元一测。

二、策略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反映这样一个问题:哲学知识繁杂,难以理解且知识点多,该如何复习哲学知识呢?在学习过程中,哲学因其知识晦涩难懂而使许多同学感到非常头疼。

然而,学习哲学知识并非没有捷径可走,如采用以下方法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复习效果:1.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复习。

哲学部分共有30个原理,同学们要对每一个原理从世界观、方法论、反对错误观点或错误做法、联系实际等环节进行梳理。

2.注重提高综合能力。

考生要特别注意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三种能力:其一,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的能力;其三,根据理论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的能力。

3.用哲学观点分析学科内的知识。

《生活与哲学》高考分析与复习建议

《生活与哲学》高考分析与复习建议

基于试题特点的《生活与哲学》高考复习备考意见广东从2010年开始实施“3+文科(或理科)综合”的高考模式。

5年来,一线政治课教师们普遍反映,广东高考政治试题中哲学部分的难度最大,尤其是对细微观知识的考察,令广大高三学生和政治课教师叫苦连连。

应市高三中心组的要求,做一个关于《生活与哲学》教学难点的讲座。

本人不才,但又不得不完成这个任务,所以,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企图找出广东文科综合模式下政治试题中哲学试题的考察规律,并结合自己教学的实践,就此谈点个人抛砖引玉的认识。

一、五年广东文综试题中哲学试题的特点按照文科综合模式下高考试题的顺序,笔者把政治试题分选择题和主观题进行分题对比,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些对知识点的考察特点。

以下个特点:1、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常考。

比如,矛盾观(两2次)、物质与意识及关系(3次)、规律(2次)、实践与认识及真理(7次)、唯物史观(4次)、价值观、人生观。

这些哲学的主干知识每一年都考,有时侯是一道选择题,有时候是一个选项。

2、次重点知识甚至平时“被认为“不重要”的知识在选择题中也有体现。

比如:2011年的“朴素唯物主义”、2012年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方法论的作用”、2013年的“世界观的含义”、2014年的“哲学的研究对象”。

这些知识点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很有可能被学生和老师忽略,但一个“不重要”的知识点如果没有理解到位,那一个选项可能就让考生丢失4分。

3、同一个知识点反复考。

比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010、2011、2012三年连续考);实践(2010年考“实践与认识的关系”;2011年考“实践的含义”;2012年考“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2014年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认识的特点(2010年、2013年、2014年都考认识的“反复性”,2013年还考了认识的“作用”。

)矛盾(2011年考矛盾的“同一性”;2013年考矛盾的“客观性”、“矛盾的主次方面”、“两点论和重点论”)。

高三政治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用哲学的思维看哲学教案

高三政治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用哲学的思维看哲学教案

如何把握《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与备考用哲学的思维看哲学一、如何看待《生活与哲学》这门课二、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比较三、解读新教材对老教材的删减与变动四、有效实施哲学课堂教学与备考(一)新高考以来哲学试题的走向与趋势走向1、重视对新教材新增知识点的考查(07年)17.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体现了共产党员在实践中A.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B.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C.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D.坚持了辩证的否定观(08年)23. 泰戈尔说:“真理之川从他的错误之沟渠中流过。

”说明A真理与谬误相互区别 B 真理与谬误相互融合C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D 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08年)34.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2008年3月国务院进行“大部制”机构改革,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

这表明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C 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 D机构精简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08年)40题的第二小问答案:(给4分)②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09年)23.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A.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B.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09年)39题答案第三个要点:(3)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

意识还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走向2、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是常考常新。

考查知识点:联系的观点(07年)22.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

《生活与哲学》复习思路与备考策略@

《生活与哲学》复习思路与备考策略@

09年山东政治试题内容比较
内容
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山东 分数 22 16 % 29 . 4 21. 6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时政 选修 总分
16
20
21. 6
27
10 74+10
一、考点带动、回归课本、形成网络 。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以知识树、图表等醒目的形式让学生精 确的明晰考点, 2、遵循“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建立 宏观、中观、微观三观知识体系 3、我们还应注意了对一轮复习中的知识 “盲点”的特别关注。 4、搞好专题复习,突出小专题复习。
③ 与《政治生活》知识的渗透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民主和专政之间、政治权利和义务 之间、政府的权力和责任之间……。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 点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政党制度;我国 的民族的区域自治制度;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我国的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用一分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分析:“一国两制” 下我国社会的性质; 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④ 与《文化生活》知识的渗透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经济、政治与文化之间;当代文化 与传统文化之间;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文化的继承与 创新之间…… 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 点分析: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中华文化与地方文化、 民族文化之间…… 用一分为二、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分析:传统文化和外 来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要以 我为主、为我所用……
中观观知识体系例证:
注意:1、尤其注意这种体系的构建,高考主要针对这种体系出题如:上述材料体现的唯物论 (辩证法)道理有哪些?2、发现横向联系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自主复习的几点有效做法(1)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自主复习的几点有效做法(1)

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自主复习的几点有效做法【摘要】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高考学生的复习需要出发,从重要性、具体实施措施等方面,以全国卷高考真题为例,总结了包括目录、知识框架、原理和方法论、解题思路和技巧在内的四点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生活与哲学、复习、做法一、重视目录的导航作用目录指的是按一定次序开列出来以供查找的内容索引,是教科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课本正文的高度概括和导引,更是课本知识结构体系和正文叙述的许多内容的基本线索,是课本内容的纲。

然而,现在的中学生特别是基础年级的学生对《生活与哲学》知识掌握的最大特点是“零散”。

零零落落的知识点似乎都略知一二,但却无法清楚明白地了解内在的联系,以致于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高难度大跨度的题目时往往容易断章取义。

重视和利用好课本目录,能起到理清思路、理顺各章节知识结构和线索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能够对教材的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归课本,重视目录的两点有效做法:1、回忆和再现是重中之重。

学生在认真理解和记忆目录的前提下,尝试是否能够按照其中的层级关系描述或者写出每章每节的根目录和子目录等基本内容。

若有错漏,及时地查缺补漏。

2、抽背和互检是强化和提升。

同学间利用课余时间,抽取其中的章节或者是重难点的部分互相背诵和检查,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和共同提高的作用。

这两个步奏是在哲学解题过程中特别是主观题的审题环节至关重要的一步。

高考实例:2015年全国卷文综政治哲学主观题的设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考察的内容就是第六课第二框的框题。

二、构建知识框架《生活与哲学》知识点众多,与其他必修的最大区别除了概念抽象理解难度大之外,还有一个就是逻辑体系复杂,相互间存在诸多联系。

许多中学生甚至是成绩良好的尖子生,也会经常犯难,对高深莫测的哲学理论难以下手。

如对“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知识体系就容易混淆。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抢分策略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生活与哲学抢分策略
方法论: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观随意性。
③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
强调整体:
原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 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 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 分。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寻求 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 果。
走向高考 ·政治
新课标版 ·二轮专题复习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考前抢分专题 专题十八 生活与哲学抢分策略
辩证唯物主义
思维导图
知识解读(必背答题术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 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又包含(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及 认识论三块内容,在高考备考中,要明晰各部分原理及方 法论,不能混淆、乱用。
(3)对立统一的观点。 ①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矛盾具有普遍性,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 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防止 片面性。
②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指的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 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为: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 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 各有其特殊性。
(2)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 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3)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必须从 客观实际出发,认识规律并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 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 变害为利,造福人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 握 联 系 的普 遍 性 、客 观性 、 多样 性 。 发 展 的 观
关系 ;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 ) 哲学的作用——把握 两点内容即: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 的艺术 ; 哲学是 社会变革的先导 。 ( 3 ) 哲学 的基本问题—一思维和存在 的 关系问题。 教学 中要求学生从“ 是什么” 、 “ 为什么” 两个角
度 把握 。( 4 ) 哲 学 的基 本 派别— — 唯物 主义 和唯 心 主义 。 重 点 了解 划分 的 唯一标 准 , 把 握 它们各 自的基本 观 点 , 典
点— — 唯物辩 证法 总特 征之 一 。 把 握发 展 的普遍 性 、 发 展 的实质 、 发 展 的途 径 、 发 展 过 程 中 的两 种 状 态 。 矛 盾 即 对立 统一 观点— — 唯 物辩 证法 的实质 和 核心 。 把 握矛 盾
_ — 00

辩 证法 相关 知识 。把握 唯物辩 证法 的知识 重 点需要 把握
以下 内容 : “ 四大 观点 ” : 联 系 的观点— — 唯物 辩 证法 总 特征 之

学是 关 于世 界观 的学说 ,哲 学 是系统 化 、理论 化 的世 界 观 ;哲 学史 关 于方法 论 的学说 ,是 世界 观 和方法 论 的统 一; 哲 学是关 于人类 自然 社会 和思 维知识 的概括 和 总结 。 明确三 对关 系 : 哲 学 与世 界观 的关 系 ; 世 界 观与方 法论 的

理。 重点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 尊重客观规律 ,
按 规律 办事 等方 法论 要求 。 ( 2 ) 辩证 唯物 主义认 识论 。 第 六课 主要讲 述认 识 论有 关 内容 。教 学 中 , 应让 学 生 重点 把握 : “ 两个观点” : 实 践
中实 现价值 ; 在砥 砺 自我 中走 向成 功 。 三 大原 理 : 社 会 存 在 与 社会 意识 辩 证 关 系 ; 人 民群
观——实践第 一的观点 ;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主观能
动性、 社 会历 史 l 生特点 。真理 观—— 真理 的客观性 、 条 件
众 线 ; 价 值观 的
导向作用 , 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 , 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
值选 择 。
性、 具体性 ; 认识具有反复性 、 无限性 、 上升 l 生, 追求真理
2 . 第二 单元 : 探 索 世界 与追 求真 理 本 单 元共 有 三课 即第 四 、 第五、 第 六课 , 主要 讲 述 了 辩 证 唯物论 和辩 证 唯物 主义认 识论 。
法的根本要求。 辩证否定 的含义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
神 和创 新意识 ; 创 新 的意义 。 对应 的方法 论要 求是 : 联 系 的观 点— —方 法论 要 求 是: 用联 系 的观点 看 问题 ; 坚持 整 体与 部 分 的统 一 ; 掌 握 系统 优 化 的方法 。 发 展 的观 点—— 方法 论 要求 是 : 用 发 展 的观 点 看 问题 ; 前 途 是光 明的 、 道路 是 曲折 的 ; 做 好 量 变 准备 ,促进 事物 质变 ; 矛盾 即对立 统 一观 点— —方 法 论要 求 是 : 矛 盾分 析法— — 用一 分为 二 的观 点看 问题 ; 坚
应的方法论 的要求 :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 ; 尊重客观规
律 与发 挥 主观 能动性 的关 系 ;物 质与 意识 的辩证 关 系原
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人生观——明确人生 的 是社会价值和 自我价值的统一 ;人生真正价值在于对社
会 的贡献 。 在 劳动 和贡献 中创 造价 值 ; 在 个人 与社 会 的统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矛盾
的普 遍性 和特 殊性 ; 主要 矛 盾和次 要矛 盾 、 矛 盾 的主要 方 面和 次 要 方 面 。 辩 证 否定 观 与创 新 意识 — — 唯物 辩 证
型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 神的精华 , 与旧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
( 1 ) 关于辩证唯物论知识 。第 四、 第五课主要讲述唯
物论 有关 知识 。教 学 中应重 点让 学生 明确 以下 知识 : 把握“ 四观 ” 和“ 四个 关 系 ” 原理 。“ 四观” 即: 物 质
观——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客观实在性。
运 动 观— —物 质 世界 是运 动 的 。运 动 是物 质存 在 方 式 。 动 中有 静 , 静 中有动 。 规律 观—— 物 质运 动是 有规 律 的 , 规 律 是客 观 的 。 意 识 观—— 意 识是 物 质 的产 物 , 人脑 的 机能 , 物质 的反 映 。意识 具有 能动 l 生。重视 意识 的作 用 , 树 立 正确 意识 , 克服 错误 意识 。 “ 四大 关 系” 原理 : 物质 与运 动 的关 系 ; 运动 与静 止 的 关系 ; 尊重 客 观规律 与 发挥 主观 能动性 的关 系 ; 物质 与意 识 的辩 证关 系 教学 中重 点让 学生 把握 三大 原理 内容 及对
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的统一 ;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辩证否定观——要求
树立 创新 意识 。
4 : 第 四单元 : 认 识社 会与 价值选 择 本单 元涉 及第 十一 、 十 二两课 内容 。 讲述 历史 唯物 主 义相 关 知识 。教 学 中让 学 生重点 把握 : 三大 观点 : 社会 历 史 观—— 了解 社会 存在 和社 会意 识 的辩 证关 系 ;社会 发 展基 本 规律 ; 社会 基本 矛盾 运动 ; 社会 发展 的总趋 势 。人 民群众 是 历 史 的创 造 者 ;群 众 观 点 和群 众 路 线 。 价 值 观— — 了解价值 观 的导 向作 用 ; 树 立正 确 的价值 观 , 做 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