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萧红故居_初中作文

合集下载

【2018最新】萧红故居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 (2页)

【2018最新】萧红故居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 (2页)

【2018最新】萧红故居观后感-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萧红故居观后感萧红故居,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是中国著名左翼女作家萧红的出生地,故居始建于1908年。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萧红故居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萧红故居观后感【1】没去过萧红故居的时候,妈妈就常和我说起:萧红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女作家,而且还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女作家,她的一生只活了31岁,却写了很多书,最有名的就是《呼兰河传》和《生死场》。

这次去姥姥家--呼兰县,终于有机会参观萧红故居了,我别提多高兴了!一路上,我没心情看路旁的风景,心里一直在想:萧红故居会是什么样的呢?好不容易盼到站了,我第一个冲下车,拉着妈妈买了门票就直往里奔。

呀!萧红故居好大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花坛中间的一座石雕:萧红奶奶梳着一条长辫子,右手托着腮坐在那里,好像还在思考问题呢!左边是萧红祖父母住的土炕,通过客厅、暗室仓房,是萧红的房间,有梳妆台,还有很多书,都是萧红奶奶写的书,还有和鲁迅先生的书信。

后边是菜园子、果园,还有磨房。

这些都是萧红奶奶小时候常玩的地方,还有呼兰河。

萧红奶奶写的作品可多了,一共有两个展台呢!鲁迅和茅盾先生曾评价萧红奶奶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还听讲解员阿姨说,萧红奶奶写作的环境非常艰苦,经常生病,因为庸医误诊,萧红奶奶死时才年仅31岁。

我非常敬佩萧红奶奶,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我一定要像萧红奶奶一样,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做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才!萧红故居观后感【2】萧红——我最敬佩的女作家。

阳光和煦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

刚走入红木大门,萧红的塑像映入眼帘,顿时闻到书香一阵阵,随着书香的味道走进了东阁门,看到她当时用的笔稿与画卷,展现出昏暗的油灯下,一杯浓茶陪她度过的整个夜晚,手不停地忙绿着,“我讲含着泪的微笑回忆这寂。

少年游萧红故居作文

少年游萧红故居作文

少年游萧红故居作文小时候,我就听说过萧红这个名字。

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感人至深的作品而闻名。

她的诗歌和散文,深刻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内心世界。

我对这位文学巨匠的故事也过于熟悉了,但是,我却从未想过有机会亲自走进她的故居,近距离地感受她的生活和创作环境。

然而,有一天,我听说了萧红故居将对外开放,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强烈的渴望和兴奋,我决定一定要去一睹故居的风采,一探萧红的文学情怀。

我原本身处于北方的一个小县城,所以,要去萧红故居所在的地方,还需要花费一段不短的路程。

离开家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盼望着能够和萧红有一面之缘。

整个行程中,始终在我的心里播撒着对萧红故居的憧憬和热切期待。

终于,当我到达目的地的那一刻,眼前出现了一座古朴而精致的建筑,我知道,我来到了萧红的故乡。

萧红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建筑朴实无华,却透露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

这座古老的建筑物承载了太多的故事和记忆,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着萧红的创作轨迹和生活足迹。

踏入故居的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眼前的景象使我仿佛置身于萧红当年生活的场景。

走廊两旁的院子里,一棵棵参天大树苍翠挺拔,古色古香的房屋错落有致,斑驳的墙面、油碟子式的门窗,每一处建筑细节,都在述说着曾经的岁月和风雨。

仿佛可以听到萧红的倩影穿梭在这小巷中。

在萧红故居内,不仅保存了她当年生活的原貌,还陈设了许多书信、手迹等珍贵的遗物。

看到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我仿佛感受到萧红亲手书写的笔触,浸入她的文字中,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她的内心和情感。

在萧红故居里,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走进了萧红的内心世界。

走入她的书房,她的墨宝、毛笔、书籍等遗物摆放得整整齐齐,仿佛她就在这里静静地坐着,沉浸在创作的乐趣中。

这个房间凝聚了萧红的智慧和灵感,就像一个神秘的空间,就算她此刻不在了,她的灵魂也依旧留在了这里。

我无法抑制地冲动,情不自禁地拈一柄毛笔,轻轻地沾上墨汁,在她的书桌上留下了一句诗句:“白头偕老,携手相守”。

【四年级作文】参观萧红故居

【四年级作文】参观萧红故居

【四年级作文】参观萧红故居在我家有一本书《呼兰河传》。

我问妈妈:“这个呼兰河是我们呼兰区的呼兰河吗?”妈妈说:“是的,它的作者萧红就是在呼兰河畔长大的,萧红故居就是她的家。

”呀!呼兰河居然被萧红被写成了书,我对《呼兰河传》和萧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让我兴奋的是今天妈妈带我参观了萧红故居。

远远望去,萧红故居是一个灰色的高墙围成的一个院子,墙上写着“萧红纪念馆”几个大字。

刚跨过门槛,我就看见了萧红的白色玉石雕塑,她坐在一块石头上,一手托着腮,一手拿本书,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从雕塑下面的介绍中我了解到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萧红31岁就生病去世了,她给后人留下了百万字的文学作品。

萧红故居分为东院和西院,东院就是萧红出生的地方。

萧红几岁时,妈妈去世了,萧红就一直跟着爷爷在一起生活。

萧红和爷爷住在东院。

东院有5间正房,后面有小偏房、磨坊、粉房、王大姑娘住房、马棚、养猪户住房、还有后花园。

我们来到这个小偏房,听妈妈说这里发生过小团圆媳妇惨死缸中的悲剧。

小团圆媳妇就是“童养媳”的意思,旧社会穷人养不起孩子,把孩子卖给富一点的人家养,长大成人后就做这家的媳妇。

婆婆家用跳大神的方法给童养媳治病,反复用开水烫,最后把团圆媳妇折磨死。

看热闹的人们抱着一种救她的心态却害死了她。

那时候的人多么的愚昧无知啊!我们又来到后花园,站在那里仿佛听到萧红和祖父的欢声笑语,还有蚂蚱、蝈蝈的叫声……当我再站在萧红的雕塑前时,我对她就更加敬畏,回家后我要把《呼兰河传》仔细地读一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萧红故居之旅

萧红故居之旅

萧红故居之旅我没看过很多萧红的作品,但却早早听说过她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

不过我只晓得她逃了婚,和萧军在一起了。

当时觉得真是太美好了,灵魂的契合啊!不过现在感觉真实情况真是混乱复杂多了。

让我们沿着旅途从头说起。

在一个风声飒飒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坐上了大巴车。

在车上晕着晕着就过去了。

沿着萧红故居外边的院墙,刻着呼兰河传的插图。

绕过它,就是纪念馆的大门,然后又留了个念。

大家排队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朵黄金玫瑰配一本金书,在其左后方,静静地立着萧红的全身像,纯白,窈窕而沉静。

不过随后讲解员对她的生平便开始了讲述,于是她不羁随性而又沉重深刻的一生在我们面前拉开了帷幕。

总感觉她的故事含着浓浓的苦涩,那些她遇到过的男人,每一个都给她伤害。

大概爱得最深伤的最深的就是萧军了。

当年无知的我只认识她的这一个情人。

他在她无助地彷徨在洪水之中之际救她离去,这种患难之情最能打动人,更何况两人又都是怀着一腔热血的文学青年。

两人对国事、文学、思想方面的交流越来越深刻,而且非常认同彼此,找到了共鸣感,一种灵魂的共鸣。

于是在不断的来往中,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爱的也越来越深。

可是他俩没有结婚。

同居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反而让他们止步于婚姻。

不过这段时间他俩的写作生涯却一直在升华着。

他们结识了鲁迅,他们的重要的导师。

鲁迅把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编入了奴隶三部曲,对二人的思想和笔法非常欣赏,并给与莫大的提拔。

虽然生活艰难,但也不乏各种乐趣。

我非常喜欢萧红叼着烟斗的照片。

俩人一副恩爱的样子,而且一看就觉得又时髦又有趣。

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萧红抽烟。

但没什么,抽烟也可以抽的有气质。

然而这趟路程让我想的最多的,是她的童年。

纪念馆外面的石墙上刻的就是《呼兰河传》的图,而《呼兰河传》简直就是她的童年的真实写照。

我看过萧红的《呼兰河传》,虽然只是几篇而已。

她的描述淳朴,简单,然而讲出的故事都带着社会的残忍。

那种用童真的眼看到的一切也是句句戳心。

我真觉得那样的地方是很黑暗的,闭塞,落后,最可怕的是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过得挺好,连那些显然身世凄惨的人自己都不觉得哪里不对。

萧红故居和纪念馆游记作文

萧红故居和纪念馆游记作文

萧红故居和纪念馆游记作文《萧红故居和纪念馆游记》
嘿,小伙伴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萧红故居和纪念馆的超级棒的经历呀!
那天,阳光特别好,就好像老天爷都在为我这次出行开心呢!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萧红故居。

一走进那大门,哇,感觉就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

院子里有好多古老的树呀,它们就像一个个老爷爷在那里静静地看着我们。

我忍不住跑过去抱住一棵树,哎呀,这树可真粗呀,就像大象的腿一样粗呢!我转头问爸爸:“爸爸,这棵树是不是比你年龄还大呀?”爸爸笑着说:“那肯定呀,它都不知道在这里站了多少年啦!”
接着我们走进了萧红曾经住过的屋子,里面摆放着好多旧东西。

我看着那些东西,心里想,萧红在这里生活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呢?是不是也会像我一样调皮捣蛋呀?我一边走一边好奇地东看看西摸摸。

然后我们又来到了萧红纪念馆。

一进去,我就被那些照片和文字吸引住了。

我看到了萧红的一生,她那么有才华,写了那么多好看的书。

我不禁感叹:她可真厉害呀!就好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我问妈妈:“妈妈,我以后能像萧红一样厉害吗?”妈妈摸摸我的头说:“只要你努力,肯定可以的呀!”
在纪念馆里,我还看到了萧红用过的东西,一支笔、一本书,都好像在诉说着她的故事。

我仿佛能感觉到她就在我身边,跟我讲着她的经历。

哎呀,这种感觉可真奇妙呀!
从萧红故居和纪念馆出来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萧红,她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她的作品和精神却一直留在我们心中。

我想,我也要像她一样,做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这就是我的萧红故居和纪念馆之旅,真的太有意思啦!你们是不是也很想去看看呢?别犹豫啦,赶紧去吧!。

游萧红故居精选作文

游萧红故居精选作文

游萧红故居精选作文萧红——我最敬仰的女作家。

阳光温暖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

刚走入红木大门,萧红的塑像映入眼帘,登时闻到书香一阵阵,随着书香的味道走进了东阁门,看到她当时用的笔稿与画卷,展现出昏暗的油灯下,一杯浓茶陪她度过的整个夜晚,手不停地忙绿着,“我讲含着泪的浅笑回忆这寂寞的人,怀着寂寞的心情……”我仿佛看到她正抚案想着,她那坚苦岁月里度过的那段幸福时光,写作留下真迹,得以明证。

我又随着“心书一页页”来到西阁门,看到萧红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父亲的合照,以及她乡村生活时所用的物品,“百宝盒”勾起她母亲先世,父亲逼婚的愁楚,心底的痛苦回忆。

也许,女作家有此经历才有此才思……我内心又不停地问,是不是女作家有此才思,更需厚重经历……后院呈现一片万紫千红,草长莺飞的景象。

我渐渐走在小路上,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景象呈现出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样样都有的“大花园”,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明晃晃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假如此时活在世上的她又在回忆起什么呢?她忆起小时候与亲爱的爷爷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吗?看着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仿佛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吗?一起背古诗,品词析句……当我吹落一朵蒲公英的时候,仿佛感知到女作家如何积淀了写作素材;当我追赶一只从花丛中飞过的花蝴蝶时,仿佛感触到女作家文学的思绪如何自然地飘逸而奔放起来。

在她童年的乐园里,我也找到了欢乐,悄悄许下了心愿,愿不同时代的我也同样有才华,文采飞扬。

她昔日的成就,往往又伴随着刻骨铭心的爱与恨。

在重重困难下,穷途末路时,萧红还是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经历苦难的生涯。

从此,离开了挚爱的亲人、朋友,几度去北京求学、写作,“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一支笔陪我走天下。

”“萧红坚苦奋斗出来的结果——鲁迅眼中最优秀的女作家。

”萧红的人生是悲剧,31岁病死香港。

忆萧红(精选5篇)

忆萧红(精选5篇)

忆萧红(精选5篇)第一篇:忆萧红忆萧红,看今天1911年6月20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在这一天,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的萧红出生了。

在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的呼兰县,以呼兰河得名,这源远流长的呼兰河,又因养育了著名女作家萧红极其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著作而闻名。

萧红的《呼兰河传》写了‘‘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寂寞’’,‘‘单调刻板’’写了‘‘呼兰河许多人的善良’’她‘‘宛如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是呼兰人的骄傲,是黑龙江人的光荣,人民不会忘记她。

萧红奶奶是土生土长的呼兰人,青少年时代也是喝呼兰河水长大的。

呼兰河水滋润过她,呼兰大地五谷杂粮养育过她,呼兰河畔的勤劳而淳朴善良父老乡亲的高尚品质影响过她,因此,她一直不忘呼兰河与呼兰人民。

.萧红奶奶出生在封建帝主家自幼丧母,父亲又因重男轻女这种封建思想,当踏进萧红故居时就像回到了那个年代,每当看那一篇篇著作时,都能感受到呼兰河许多人的善良,与萧红奶奶的心境,让人好像走进了那世外桃源为呼兰的风土人情而感叹!虽然贫困但却有让人充满志向的感觉,同学们!中华儿女们!我们不应把起点的长短责怪道父母身上,既然我们到终点要比别人长一些,然我们就付出大于别人的心血,努力,去拼搏,志向是人生前进的动力,那么理想那个是希望和梦想的灵魂。

我挑战自己,在学习上多找问号,懂得耻下问,因为学问是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我奋斗,挣扎,超越,就是打破无知的道路走向理想的殿堂,雪野茫茫的小草,寒冷孤寂中怀抱着“理想”取暖;征途迢迢南飞的大雁,因为“理想”才不停的往前飞。

萧红奶奶因为有了志向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为什么我不可以?我想树立自己的理想,坚信自己就能实现,“人才不断涌出,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邓小平。

同学们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只有我们才能使中国越来越精彩,只有我们这些中华儿女,来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兴伟大,近几日的“十八大”顺利召开。

萧红故居随记

萧红故居随记

130哈尔滨市呼兰区原为呼兰县,地方不大,县城方圆仅有二三公里,是一座普普通通、貌不惊人的小县城,恐怕有很多人不甚了解,但要提起萧红这位民国才女,大家可能早就耳熟能详了。

因此,对于这座小县城,萧红的推介与影响可谓功莫大焉。

萧红故居位于呼兰区南二道街204号,坐北朝南,恰好位于两条道路的交叉口。

我到萧红故居已是下午五时许,黑漆漆的大门已经关闭,失望之余,只好在附近找了家宾馆住下。

房费很便宜,主人很热情,这让身处异乡的我们倍感亲切。

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就急不可耐地起身,简单吃了点早饭,直奔萧红故居。

故居的大门刚刚打开,天正下着蒙蒙细雨,我们有幸成为第一批游客。

萧红故居随记□ 樊元生进了大门,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萧红汉白玉雕像,她苗条的身姿微坐着,左手拿着书,右手托着下巴在沉思,目光凝视前方,既饱含着忧郁,也闪耀着聪慧,整座雕像显得可爱又可亲。

雕像东侧三间厢房是萧红二伯住过的地方,西侧三间厢房是她家的粮仓,现改为萧红纪念品商店,雕像后面就是萧红的出生处—东院五间正房,这也是整个萧红故居最恢弘的建筑了,萧红于1911年6月1日即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出生于此,她在这里度过了自己难忘的童年与少年时光。

萧红出生处的后面就是她笔下屡次描绘过的后花园了,在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及散文《后花园》等作品里曾多次出现。

整个后花园面积并不大,仅有二亩来地,与其说是萧红家的花园,倒不如说是她家的菜园更确切些,里面种有黄瓜、韭菜、葡萄、向日葵等许多植物,显得郁郁葱葱,一片生机,更热闹的是不时有几只蝴蝶翩翩而至,上下飞舞,给这寂静的花园增添了一些活力。

在后花园的西侧,塑有幼年萧红和她祖父的雕像,她的祖父头戴草帽,斜蹲在地上,而幼年的萧红则调皮而又淘气地缠着祖父,我想这可能是萧红一生中最为快乐的时光。

在这里,幼年的萧红跟着慈祥的祖父学锄草、学种菜,无拘无束,调皮任性,“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跑过去摘下来,我又去吃黄瓜了。

黄瓜还没有吃完,又看见了一个大蜻蜓从旁飞过去,于是丢了黄瓜又去追蜻蜓了。

萧红故居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萧红故居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萧红故居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萧红故居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观后感如何写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萧红故居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萧红故居观后感1 《萧红》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东北年轻女作家萧红的故事。

萧红的一生经历了许多坎坷:萧红原名张乃盈,她很热爱读书可是家里人却不让她读书要她嫁人,她就离家出走离开黑龙江去了北平上学。

她的未婚夫去北平找她,萧红为此十分感动,她两都离家出走。

他们的生活十分贫困,萧红还怀了孩子,可是她的未婚夫后来却离开了她。

在她十分落寞的时候他遇到了萧军,萧军很贫穷,但是他却很乐观。

他的乐观感染了萧红,他们两个相爱了。

他们为了谋生四处奔波,他们去到了上海,他们得到了鲁迅的肯定。

生活开始有了改善,但萧红却得到了萧军的背叛。

后来萧红认识了端木,他们结婚了,但端木却不能给萧红想要的温暖,萧红的身体也差了。

萧红为了读书离家出走,这等勇气,在我们中呢,我觉得更多的是为了逃避读书而离家出走啊。

读书我认为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认为很快乐每个人都喜欢读书,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不读书未来就很狭窄。

我们要好好珍惜我们的读书机会啊,想想那些不能读书却很想读书的孩子们。

我们要做一个乐观的人,不管你所处的环境多么悲观,只要你有一个乐观的心,那么不管多苦都能挺过去。

当萧军失业之后,萧红和萧军去住旅馆,却连被子都租不起,饭也吃不起,每餐只是馒头蘸着盐吃。

每天早上看着其他房间门前的大面包,这完全是一种煎熬。

但是他们有着一个乐观的心,他们每天都在努力的想办法活下去,萧军出去找工作,萧红在房间里写作。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最后萧军找到了工作,他们度过了难关。

如果他们不是有一颗乐观的心,或许他们早就死在了旅馆里了。

萧军是一个花心的人,至少我是这么认为。

他看到每一个可怜的女人都想去爱她们,不管他们是否已结婚。

刚开始萧军和萧红在一起,后来萧军又和他学生的姐姐搞在了一起,尽管萧红当时并没有怎么追究问题,但是萧红心里还是不好受的。

参观萧红故居的感悟

参观萧红故居的感悟

参观萧红故居的感悟我来到萧红故居这个地方,大概是因为她爱过,因为她写过一些我们不懂的诗句,所以我们才会不约而同地聚在这个地方,来一睹她曾经生活的欢乐与晦暗。

这里是一个保留得相当完整的故居,萧红的精神借助这个地方在时间上得到了延续。

故居有两个园,其中与萧红在一起生活的时间相对比较长的那个园子已经被拆掉,留下了一些残骸与草丛,但是,沿着小路走到底,你还能看到一块石碑,上面刻的是她的笔名“萧军”,旁边是一颗老树,树下才是萧红的出生地。

参观萧红故居,虽然身体过去了,情感却被拉回到了那个从事教育授课,完全没有与文学有关联的时期,我仿佛能够想象到她在各种场合讲授“写作方法”的那个样子。

那个时候,她不是以讲授文学为使命去写作,反而是通过写作强化教育的目的,她在深呼吸里边有一个梦。

她的梦与我们的梦不一样,我们只是希望在未来有一天能够成为伟大的人物,成为被万众瞩目的明星,而她的梦却是更加深刻和厚重,在磨砺身心的过程中,锤炼出的文字才是最动人的,只有借助这样的文字,才有可能永远留在历史昌黎的岁月里,那些能够感动、煽动、激励人心的情感与故事才是她真正想要留给我们的。

这就像在家庭教育中关于衣食住行的训练一样,只有经历过真实生活中的困难,才有可能发现人性的真谛。

在县城里边,作为女市长的成熟气质,萧红理直气壮地谈起了和男友同居的事情:“我和段一是非常笃定的,这样,既省房租又可以一起享受生活,何不如此呢?”这样的语言,在当时的背景下,可谓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了。

尤其是她鲜明的人性观与独立思想,让我更是惊讶不止。

而她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与深刻的思考力,使她在聚光灯下的时候,仍旧可以避免华而不实或者虚有其表目的,用实践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在对于将来的憧憬与人生规划中,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与人文芽芽之心,吸收新事物并能尽快系统化地产生新成果。

这样,在我们的视野里,她就成为了公众响应力与文学创新能力并重的一个人物。

在向导长长的讲解里,我还了解到了萧红的一些事情。

寻访萧红故里

寻访萧红故里

寻访萧红故里作者:艾英来源:《文学教育》 2020年第5期艾英1公交专线车穿过哈尔滨车水马龙的街道,穿越雄伟壮丽的松花江大桥,一路疾驰,一站一站向呼兰奔去,向萧红故里靠近。

当年,萧红是不是沿这条路离开的呼兰?她求学、逃婚、离家出走,一点一点远离位于中国北部的故乡,直到来到中国南方的香港。

是怎样的河流,孕育萧红这样的性格?怎样的家庭,走出萧红这样的女子?怎样的环境,让萧红的文字优美而有力量?我一路在思索。

2《呼兰河传》书中写道,呼兰这座小城有横竖两条大街,构成一个十字路口。

如今的呼兰,街道纵横,繁华。

我与哈尔滨朋友红走向靠南的街面,走在平坦宽阔的萧红大道,路上看到一所萧红小学,这是萧红幼时读书的地方。

秋阳下,一座清末八旗式青砖青瓦院落。

院正门面东而开,黛色门楼,廊檐下雕刻花纹,门楣上悬横匾,镌刻“萧红故居”四个行书烫金大字。

青砖墙垛、浅灰瓦当,黑色木门、金色铜环,彰显大户人家的气派。

据资料介绍,张家老宅始建于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面积七千多平米。

上世纪50年代张家外迁,这里扩建民居。

上世纪80年代,海内外萧红热兴起。

1985年,当地政府在原址重建五间正房。

1986年,萧红故居对外开放,被定为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建萧红纪念馆。

修复后的萧红故居占地面积三千五百平方米,共有房舍三十间,均按萧红在小说《呼兰河传》中的描述设置。

宽大的院落中间,有一座两米高、灰色大理石基座的汉白玉萧红全身塑像。

萧红坐在一块石头上,刘海整齐,梳着发辫,辫梢打两只蝴蝶结;身着一袭旗袍,颈上系一条丝巾,腿上放一本书;她右手托腮,左手抚卷,目光望着远方……凝神沉思的意境,很像萧红创作早期用的一个笔名:悄吟。

雕像基座有来参观的人献的鲜花,正面刻录“1911~1942”字样,这是萧红短暂而艰辛、凄凉而丰厚,留下宝贵文学财富的人生岁月。

3如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所写,低低的四合院,五间一排的是正房,萧红就出生在这所房子里,中间是厨房,祖父祖母住两间、父亲母亲住两间。

再访萧红故居

再访萧红故居

再访萧红故居作者:隋乐勤来源:《北极光》2012年第02期今年是我国二十世纪著名女作家萧红诞辰一百周年。

我想写篇文章纪念她,以表达我对她的敬重之情。

四十年前,我在哈师院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痴迷地阅读过她的《呼兰河传》、《生死场》等作品。

记得当时在学院图书馆能借到的我都借阅过。

也许因为萧红是我们东北黑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女作家的缘故,对她有一种同乡的亲切感。

她是一颗划过夜空一闪而过的明星,虽然时光短暂,但人们永远记住了她的明亮、灿烂。

我曾经三访萧红故居,记录于此,就算作对她的怀念吧。

1979年7月上旬,我到呼兰县参加高考语文评卷,心里庆幸有机会来到萧红故乡。

心想一定到萧红故居看一看。

十六日傍晚,听到几位老师谈论萧红,要去寻访她的故居。

我便邀了鹤岗的同伴一同去了。

当时我们住在呼兰县城东门外的服务楼。

进了东门,街道两侧多半是新建的砖瓦房,但还保留着一些老式的民族风格的青色砖瓦房,显示着呼兰是一座古城。

我们走到县城中心十字路口又往南拐不远便走到萧红故居。

在大道右侧有一幢老式五间青色砖瓦房,这就是萧红故居唯一保留下来的正房,其它房屋均已倒塌,早已被别人盖起了房屋。

这幢房子并不太高大,伸手就可以摸到房檐。

房子后墙下半部分是青砖的,上半部分是拉和辫抹的黄泥。

房盖是鱼鳞瓦,长了一层厚厚的青苔。

房山挡风板已有点腐烂,还隐约看出上边雕刻的图案,不难看出房主人当年的殷实。

进了院子,已不是萧红记载的老样子。

院子里都是新住户垒砌的小棚子、猪圈。

邻居说:“现在房子里住着四户人家,都不是萧红的本家。

”我仔细观察这座房子,门窗占去了前墙的绝大部分。

门还是老式的两扇对开的木板门,窗还是那种老式窗棂的。

窗户大部分还是用纸糊的,只在中间镶了块玻璃。

在中间一个门的上侧有一个蓝色小牌子,上边写着——公产0113。

进了屋,屋地比院子低约半尺。

新主人是个五十岁上下的男人,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他是解放后搬到这里的,对萧红家的情况不太了解。

屋里除了一些陈设品外,基本都是原来的老样子。

萧红故里仙人掌优秀作文

萧红故里仙人掌优秀作文

萧红故里仙人掌优秀作文有一位老人,今年118岁,身子骨硬朗,腿绷直,腰不弯,精神矍铄。

有一位老人,历尽沧桑,面容童雅,严俨青春少女,活力四射,抚媚含情。

它生长在东北著名女作家萧红的故乡,它比萧红年纪还大四岁,萧红出走呼兰城后,它一直翘首在呼兰河旁等待萧红的归来。

它年轮里见证着古城百年历史的变化,它面容上洋溢着新旧社会的苦辣酸甜。

人们说它已经成仙得道,其实,它就是仙人的一只手,名字叫仙人掌。

辽阔的松嫩大地上,呼兰河如一条九曲十八弯彩色飘带,从小兴安岭山麓向南飘来,它一路上欢歌笑语,手舞足蹈地扑向松花江的怀抱。

在呼兰河和松花江即将汇合的的入口处,有一座椭圆形小山拔地而起,在平坦如砥的原野上显得特别的突兀、引人瞩目。

从空中俯瞰,它犹如一只延年益寿的神龟卧伏在呼兰河畔,一片祥云缭绕在半山腰上,这座小山就是呼兰城西北的团山子。

清朝光绪二十三年的春天,也就是公元1897年,在风景如画的团山子脚下的团山子屯,喝呼兰河水长大,沐浴团山子雨露花香的陈家二姑娘,坐上了出嫁花轿。

她没有要父母陪送的嫁妆,捧着一盆在娘家养的一盆仙人掌,嫁给呼兰城北二道街的大户老杨家。

那个时候,女人没有名字,她就是杨陈氏。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杨陈氏由杨家小媳妇,熬成了老杨太太,人变老了,她养的这株仙人掌也长高了。

这株仙人掌在他家生活了31年,根深叶茂,郁郁葱葱,越长越大,自己家的房子装不下,她又不忍心弄断每一个枝片,只好把它恋恋不舍地送给西岗公园花窖子里,这年是1927年。

仙人掌搬到西岗公园新家,尽管环境好了一些,但是,没有过几年,居住的空间又难以容下它的身体,满足不了它生长要求,曾经三次被割去头部,其中有一次更为严重的手术,把它从两米高的地方截断,重新插栽。

它不屈不挠,忍受身上痛苦乐观地成活下来,历经了太多的磨难,仍然没有阻挡住它生长的势头。

1958年是它60岁生日,正在“大跃进”的呼兰人首次看见仙人掌开出20多朵花,培养它的花师、公园的工作人员兴奋不已,立刻轰动整个呼兰小城。

有关萧红故居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有关萧红故居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

有关萧红故居观后感范文(精选3篇)萧红故居观后感1没去过萧红故居的时候,妈妈就常和我说起:萧红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女作家,而且还是一个非常爱国的女作家,她的一生只活了31岁,却写了很多书,最有名的就是《呼兰河传》和《生死场》。

这次去姥姥家--呼兰县,终于有机会参观萧红故居了,我别提多高兴了!一路上,我没心情看路旁的风景,心里一直在想:萧红故居会是什么样的呢?好不容易盼到站了,我第一个冲下车,拉着妈妈买了门票就直往里奔。

呀!萧红故居好大啊!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花坛中间的一座石雕:萧红奶奶梳着一条长辫子,右手托着腮坐在那里,好像还在思考问题呢!左边是萧红祖父母住的土炕,通过客厅、暗室仓房,是萧红的房间,有梳妆台,还有很多书,都是萧红奶奶写的书,还有和鲁迅先生的书信。

后边是菜园子、果园,还有磨房。

这些都是萧红奶奶小时候常玩的地方,还有呼兰河。

萧红奶奶写的作品可多了,一共有两个展台呢!鲁迅和茅盾先生曾评价萧红奶奶是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还听讲解员阿姨说,萧红奶奶写作的环境非常艰苦,经常生病,因为庸医误诊,萧红奶奶死时才年仅31岁。

我非常敬佩萧红奶奶,她把她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我一定要像萧红奶奶一样,热爱祖国、勤奋学习,做一名对祖国有用的人才!萧红故居观后感2萧红——我最敬佩的女作家。

阳光和煦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

刚走入红木大门,萧红的塑像映入眼帘,顿时闻到书香一阵阵,随着书香的味道走进了东阁门,看到她当时用的笔稿与画卷,展现出昏暗的油灯下,一杯浓茶陪她度过的整个夜晚,手不停地忙绿着,“我讲含着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人,怀着寂寞的心情……”我仿佛看到她正抚案想着,她那坚苦岁月里度过的那段幸福时光,写作留下真迹,得以明证。

我又随着“心书一页页”来到西阁门,看到萧红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父亲的合照,以及她乡村生活时所用的物品,“百宝盒”勾起她母亲先世,父亲逼婚的愁楚,心底的痛苦回忆。

也许,女作家有此经历才有此才思……我内心又不停地问,是不是女作家有此才思,更需厚重经历……后院呈现一片万紫千红,草长莺飞的景象。

我眼中的一幅画萧红故居作文

我眼中的一幅画萧红故居作文

我眼中的一幅画萧红故居作文
这是萧红故居。

这是一幅画,这幢房子是青砖黑瓦,有三间房子,窗户是木头的。

萧红小时候就在这儿和她的祖父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而且萧红也拥有了一个快乐而又金色的童年。

就在房子的前面有一块绿油油的草坪,草坪上有许许多多艳丽的花朵,花朵有红色,黄色,紫色……,各种各样的颜色,仿佛我的眼前出现了一道亮丽的彩虹。

草坪上还有许多树木,绿色中带着一丝对大自然的赞叹。

春天之时树木都焕然一新,当我走过去用手抚着树木,我感觉到我好像与树木沟通似的。

房子两旁长着挺拔的大榆树,好似两把可以遮风挡雨的雨伞。

就在房子后面有一个特大的﹑特漂亮的`大花园。

里面有玫瑰花﹑郁金香﹑向日葵﹑水仙花……我最喜欢向日葵,因为每当太阳升起之时,金黄色的花朵就像一张张笑脸一般在那儿笑着。

花园里还有蜻蜓﹑蝴蝶﹑蜜蜂﹑蚂蚱……夏天,蜻蜓在水池中轻盈地跳着舞,而蝴蝶就成了蜻蜓的舞伴。

蜜蜂圆嘟嘟的,像一个毛绒绒的毛球似的,在花朵中采花蜜辛勤的劳动着。

我还听到树上的鸟儿在唱歌,抚摸着犹如婴儿般娇嫩的皮肤,让我也迫不及待得想跟它们说话
故居中“装”着她金色的童年,深刻的回忆,使我们也想在萧红得故居中度过我们的童年,享受那种自由的感觉!!。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在萧红的青丝冢前

初中语文文化美文在萧红的青丝冢前

在萧红的青丝冢前在萧红的青丝冢前年初。

农历腊八。

零下二十四度。

萧红去世68年忌日。

早晨集合,我们一行人驱车去呼兰,去祭奠这位给故乡带来声名和荣誉、身世苦楚、作品却恒久动人的女作家。

天真冷啊。

“腊七腊八,冻掉下巴”。

凛冽之气弥漫着,好像就是专为这句民谚佐证。

我想起前年,也这般寒冷的一天,也是去祭奠她,我的手脚都冻僵了。

萧红凄然辞世,是在南国的异乡,可她告别人间的日子,却是故乡最冷的时候。

我不记得去过多少次呼兰了。

每次去的路上,心思都不知不觉间沉郁起来。

向呼兰而去的道路,好像设定了一个让人难过的程序。

望着窗外常见的北方风物,我总是能看见一个女子单薄疾行的身影——心比天高的萧红,从故乡小城跑出来,怀揣着对远方的梦想和憧憬,去外面的世界闯荡。

当她如树叶飘浮在命运的秋风里,经历了那么多伤害和坎坷时,她对故乡有过怎样的回望和怀想?再没回来过的萧红,一定没有想到,此生最后,只是把一缕青丝,留在了故乡的墓园里。

我想起萧红留下的那些老照片——几乎没有一张是带着笑容的。

一双大眼睛里,装的是深深的忧郁。

颠沛与流离,战争与苦难,污辱与损害,疾病与逃亡。

国土被蚕食,爱情被损害。

她哪里还有由衷的快乐!这个才华出众的北国女儿,用柔弱的身躯抵御着饥饿、寒冷、背弃、病魔、战火——在远离家乡的香港,年仅31岁的萧红在弥留之际,已不能说话,她只能用笔在纸上写道:“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得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我常常想起这几句话就心酸。

寥寥数语,写尽了苦楚与疼痛、挣扎与无奈。

要强的萧红,野花和清风一样的萧红,多么让人心疼!以至于,每到祭奠她的时候,连天都悲伤得这么寒凉。

同行者中有作家、学者和编辑,都是一些平素谈得来的朋友。

对于我们来说,萧红是文学前辈,也是我们一个心理情结。

阅读她和阅读一般作家的感觉不同。

她是我们黑土地上的家乡人,是我们感觉上亲近的人。

这个早逝的天才,定格在年轻的岁月里,更像一个让人牵挂的姐妹。

萧红故居研学作文

萧红故居研学作文

萧红故居研学作文
哎哟喂,今儿咱们来聊聊萧红故居研学这点儿事,我得用咱们大中国的几种方言来摆摆龙门阵,让你们听听这不一样的味儿!
咱们先从四川话开始嘛。

说起萧红故居,那可真是有点儿历史哟。

四川话来说,那就是“安逸得很”,走进那故居,仿佛就能闻到一股子老成都的味道,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四川人嘛,就是懂得享受生活,这萧红故居研学,不就是一种生活的享受嘛!
接下来咱们聊聊贵州话。

贵州话里头,喜欢说“爽得很”,就像走进萧红故居,那种文化氛围扑面而来,简直爽到心坎儿里去了。

贵州的山山水水都透着灵气,这萧红故居也不例外,让人在研学的过程中,仿佛能听到那些历史的回声,真是美哉美哉!
再来说说陕西方言。

陕西话里常说“美得很”,这萧红故居研学,就像是一碗热腾腾的油泼面,让人吃得津津有味。

陕西人讲究个实在,这研学也是一样,得实实在在地学到点儿东西,才对得起这趟行程。

最后咱们来点儿北京味儿。

北京话里喜欢说“得劲儿”,这萧红故居研学,就是让人心里特得劲儿的一件事儿。

北京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萧红故居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这里研学,就像是跟历史对话,让人心里特舒坦,特带劲儿!
总而言之,这萧红故居研学,不管是用哪种方言来说,都是一件让人心里舒坦、得劲儿的事儿。

咱们得好好珍惜这样的机会,好好研学,好好感受这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萧红故居
本文是关于初中作文的游萧红故居,感谢您的阅读!
萧红——我最敬佩的女作家。

阳光和煦的那天,我去了位于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

刚走入红木大门,萧红的塑像映入眼帘,顿时闻到书香一阵阵,随着书香的味道走进了东阁门,看到她当时用的笔稿与画卷,展现出昏暗的油灯下,一杯浓茶陪她度过的整个夜晚,手不停地忙绿着,“我讲含着泪的微笑回忆这寂寞的人,怀着寂寞的心情……”我仿佛看到她正抚案想着,她那坚苦岁月里度过的那段幸福时光,写作留下真迹,得以明证。

我又随着“心书一页页”来到西阁门,看到萧红小时候与母亲的合照,父亲的合照,以及她乡村生活时所用的物品,“百宝盒”勾起她母亲先世,父亲逼婚的愁楚,心底的痛苦回忆。

也许,女作家有此经历才有此才思……我内心又不停地问,是不是女作家有此才思,更需厚重经历……
后院呈现一片万紫千红,草长莺飞的景象。

我慢慢走在小路上,语文课文《祖父的园子》的景象呈现出来,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样样都有的“大花园”,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明晃晃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如果此时活在世上的她又在回忆起什么呢?她忆起小时候与亲爱的爷爷度过的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吗?看着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吗?一起背古诗,品词析句……当我吹落一朵蒲公英的时候,仿佛感知到女作家如何积淀了写作素材;当我追赶一只从花丛中飞过的花蝴蝶时,仿佛感触到女作家文学的思绪如何自然地飘逸而奔放起来。

在她童年的乐园里,我也找到了欢
乐,悄悄许下了心愿,愿不同时代的我也同样有才华,文采飞扬。

她昔日的成就,往往又伴随着刻骨铭心的爱与恨。

在重重困难下,走投无路时,萧红还是坚持着坚持着自己的梦想,经历苦难的生涯。

从此,离开了挚爱的亲人、朋友,几度去北京求学、写作,“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一支笔陪我走天下。

”“萧红坚苦奋斗出来的结果——鲁迅眼中最优秀的女作家。

”萧红的人生是悲剧,31岁病死香港。

她用笔写尽人生的“死路”与“活路”。

《生死场》、《呼兰河传》是她最经典的两部悲剧小说,她的深度,她的才华,令人折服。

我带着《萧红研究》、《萧红评传》等五本书,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我感悟到敬佩萧红,更应研究萧红性格、精神、意志。

融合贯通,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教师评语:这是一篇文采优美的散文。

小作者从课本中走到了课外,追索课文原著。

习作分三条线索展开,一是按游览顺序,一步一景,触景生情;一是按小作者从课文延伸的情感,穿越时代,感触女作家的飘逸文采;一是从原著中探索、把握萧红的作品情感,以及命运走向,不仅有自我情感的抒发,也有对萧红悲剧命运的深层伤感。

既折服于命运断送了文采,又惋惜作者不能见证如今的美好时刻。

此篇散文融入多种写作手法,带着希冀与憧憬,展现当代“小文艺”的形象,不失清新而婉丽。

指导教师:王庆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