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与探索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实践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实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逐渐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解决、知识应用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文以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实践为例,探讨其意义、方法、效果及反思。

一、项目式学习的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式学习能够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3.促进师生互动:项目式学习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解决问题,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二、项目设计与实践1.确定项目主题: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项目主题,如“家乡文化传承”、“校园环境整治”等。

2.分组与分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确定小组内成员的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有任务可做。

3.搜集资料与策划: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策划,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4.实施项目:按照策划方案,实施项目,如开展调查、采访、讨论、撰写报告等。

5.成果展示与评价:各小组展示项目成果,并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项目式学习提供参考。

以“家乡文化传承”这一项目为例,学生分组后,首先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了家乡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知识,然后制定了项目实施方案,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采访对象的确定、采访内容的安排等。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调查问卷、采访等方式了解了家乡文化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最终,各小组展示了各自的成果,包括调查报告、采访记录、建议书等,并进行了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三、效果与反思通过项目式学习的实践,学生们不仅掌握了语文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实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三个方面,分析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

一、教学理念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实践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教师讲授一些写作技巧和范文,学生只需要模仿即可。

而创新实践则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自主创作。

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探索和创造。

二、教学方法创新实践要求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作文讨论和互评,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同时,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互联网资源,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写作素材;还可以开展写作比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竞争意识。

三、教学案例分析下面以某中学语文课堂上的创新实践为例进行分析。

在该课堂上,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作文讨论。

首先,教师给学生们出示一幅图片,要求他们根据图片展开联想,并构思一个故事情节。

然后,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构思。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的构思和讨论结果。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展示,让每个小组选派一个学生讲述自己小组的构思和故事情节。

这个案例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积极思考和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图片的引导,学生们的构思更加直观和生动,写作的难度也有所降低。

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通过集思广益,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构思和写作素材。

总结起来,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实践对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创作,同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写作热情。

浅谈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
“ 真正 的英雄” 。 华东师大教授袁振 国认为教育需要 以
语文知识和技能、 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 向。它 在学习活动中表现 出来, 也在学 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
可 以成 为 学 习动 机 中最 现 实 、 最 活 跃 的 因素 。苏 霍 姆 林 斯
7 9
课堂 , 并将教学 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 , 将 文字 、 图像 、 动画、 视频 、 音频等融于一体, 把 学生的各种感 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从而拨动学生“ 趣” 的心弦, 使学生
兴 趣 盎 然 地 投入 语 文 学 习 , 这 是 传 统 教 学 中粉 笔加 黑 板 所
巩 固所 学知 识 和 掌 握基 本 技 能 的 目的 。
多媒体可以将无声 的语言和有声 的口头语言及文字、 图片、 声音 、 动画 、 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 , 不受时间和 空问的
限制 , 将 教 学 内容 中涉 及 的 事物 、 现象 或 过程 生 动地 再 现 于
2 .个 别指 导。这种模式模 拟个别化 的讲授型教学情 景, 即利用计算机扮演讲课教师 的角色。它将教学 内容分 成一系列教学单元 , 每一个单元介绍一个 概念或事实 。首 先计算机 向学生呈现一小段教学 内容, 包括正文及有关例 子, 然后 向学生提供有关 问题 , 以便检验他的理解情况 , 如 果回答正确 , 计算机将控制转入下一个单元, 否则将转 向相
种新型先进 的教学方式, 以其生动性充分 调动 了学生学 习语文的热情 , 勾起他们强烈的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欲 。我在教《 背影》 一
课时 , 精心 设计 了这样的新课导入 : 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 乐, 先是 《 游子吟》 一诗缓慢引入 , 然后是我设计 的“ 教师寄 语” ; “ 同学们 , 父母爱子女之心 , 无微不至 , 父母爱子女之 事, 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应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 《 游子吟》 就把母亲对 即将远行的儿子 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 情全部凝聚在 “ 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 间的情千万 种, 只有爱最崇高: 世 间的爱千万种, 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中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 采取请进来 的方式 , 一) 进行教学示范
要 培 养 学 生 的教 学 职 业 技 能 ,如 果 仅 仅 局 限 于语 文 教 学 法课 堂 教 学 的
( 树立“ 二) 以学习者为中心 ” 的主体教育观 《 语文课程标准》 出, 学生是学 习和发 展的主体 ”应“ 重培养学生 提 “ , 注 自主学 习的意识 和习惯 , 为学生创设 良好 的 自主学 习情境 ” 。因此, 在教学
( 采取走出去的方式 , 二) 进行教学实践
语文教学法课如果不走 出课堂, 不面向中学, 是没有生命力的。 因此 , 教 师要经常性地有计划、 目的地组织学生深人 中学课堂. 有 进行观摩和学习 , 感受和体会中学语文课堂 的真实氛 围。
念 。这一课程理念体现 了以学生发展为本 的学 习观、 教育观和学生观 。传授 这一新课程理念 , 教师可 以以研究性学习为主, 让学生在研究某一有关语文 的课题时 , 既理解掌握 了这一新理念, 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 自主意识和进取
装学生头脑 同时, 还应 贯穿这一新理念 , 既注 重培养学生 的教学职业技 能,
又 重 视 对 学 生 的人 文 教 育 。 学 生 进 行 人 文 教 育 , 师 应 紧 紧抓 ‘ 德 ” 对 教 师 这 个重点来展开。
三 、 取 请 进 来 走 出 去 的 方 式 , 学 生 营 造 实 践 活 动 的 真 实 空 采 为
四、 以学生发展为本 , 用新课程理念评价学生的学 习成果
( 在评价手段上 , 一) 注重 多样化和灵活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质性评价 , 倡导形式多样的评价 方法 , 将定性与定量评
精神 , 培养他们团结合作、 探究创新的精神 。
在 新 课程 背 景 下 , 中 学语 文 教 学 法 课 程 的 教学 改革 步 伐 已 明显 滞 后 于 生参 与 课 堂评 价可 分 为 学 生 的 自我 评 价 和 学 生 的相 互 评 价 。 自我 评 价 与 相

中学语文教学论实践报告(3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中学语文教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积极学习现代教育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努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下是我对中学语文教学论实践的一些总结与反思。

二、实践内容1. 教学目标的确立在语文教学中,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我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例如,在《背影》一课的教学中,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事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背影”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父子情深,树立孝敬父母的意识,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2. 教学内容的处理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教材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以《背影》一课为例,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1)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朱自清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背影”的含义。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体验父子之间的情感。

3. 教学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教学方法的运用:(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以《背影》一课为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背影”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父子之间的情感。

教师教育语文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新探——以《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为例

教师教育语文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新探——以《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为例
体 的 、 定 的 , 且 是 受 环 境 影 响 的 ” 因 此 , 践 性 教 学 特 并 。 实
为 此 更 名 为 《 学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 同 时 , 了加 快 教 师 中 。 为
的专 业成 长 , 养 学 生 的 中学语 文 教 学 的 专业 技 能 . 更 培 将 加 重视 与课程 同步运 行 的课程综 合实 践活 动 。 程在 设置 课 安 排 和 实 践 内 容 的 组 织 方 面 , 目前 都 处 在 实 践 探 讨 阶 段 . 本 文 拟 结 合 南 京 师 范 大 学 教 师 专 业 化 成 长 的 课 程 计 划 和
了理 论 知识 并 不 意 味着 一 定就 有 实 践 能 力 。实 践性 知识 是 包 括 技 术 规 则 、 验 、 境 知 识 、 断 力 知 识 等 在 内 的 经 情 判
实 践 化 了 的 学 问 知 识 ,实 践 过 程 即 是 一 个 在 实 践 化 的 学
关 键 词 : 师 教 育 语 文 专 业 方 向 《 学 语 文 课 程 教 中 与 教 学》 课 程 实 践 教 学 教 师 教育 专 业方 向课程 是 实践 性 很 强 的专 业 理论 课
方 法 ” l 此 , 为 专 门 培 养 师 范 生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能 力 的 。 2 I 因 作
《 学 语 文 课 程 与 教 学 中 ,
2实 践 性 课 程 的 教 学 实 施 应 当 突 出 实 践 性 教 学 。 以 . 实 践 性 知 识 为 核 心 的 实 践 性 课 程 的 教 学 实 施 应 是 基 于 问
化 了对 中学 语 文 课 程 理 论 与 实 践 方 法 的 理 论 学 习 和 认 知 .
题情 境 、 解 决 真 实 问题 为 核 心 的实 践 性 教 学 , 践 性教 以 实 学 不 同 于 理 论 教 学 ,理 论 的 研 究 对 象 被 认 为 是 一 般 的 、 “ 普遍 的 , 不 会 ‘ 过 境 迁 ’ 。 … 而实 践 的 内容 总 是具 是 时 的 …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典 型 的情 节 、 特 的结 构 、 独 口语 化 的语 言 以及 它在
谨 慎 、聪 明的杨 志为 什 么最终 还是 丢失 了生辰 纲? 学 生 阅读课 文后 . 过学 生小组 的讨 论一 般 能总结 经 出如 下原 因 : 客 观原 因 。 括 天气 、 理环 境 等 , 有 包 地 有 人 为因素 . 括杨 志这 一行人 由于种种 原 因使 内 包 部 矛 盾 不断 深 化 , 后上 当被 劫 , 包 括吴 用 这 一 最 还 方, 他们 团结 、 慧地 骗过 了杨 志精 明 的眼 睛 , 智 最终 智 取 了生辰 纲 。学生 的讨 论也 未 必全 面 . 师可 以 教 进 行 引导 . 志失 陷生辰 纲 的根本 原 因是社会 阶级 杨 对 立矛 盾 。除 了 内容 。 文情 节安排 也值 得学 生 了 课 解 . 文主要 是从 杨 志一伙 的角 度 写他们 押送 到被 课 劫 的 经过 。 是 课 文 的标 题 却 是 “ 取 生辰 纲 ” 引 但 智 . 发 学生 思考 。 明杨 志一 伙 的精 明和谨 慎主要 是为 写 了反衬 吴用 一行 人 的智 慧 . 把吴 用 等人安 排 为暗线 主要是 为 了造成 悬念 。小 说 明暗两 线 的巧妙 安排 . 笔 墨 的经济 。 可见 一斑 。 课文 中的这 些 信息 , 学生必 须 明确 . 不存 在个性 化 的理解 问题 。但 是作 为名 而 著 选 文 的教 学 。 只是 刚开 了个 头 。 还


名 著 知 识 的教 学
“ 名著 知识 ” 的教 学 , 由两 个 层 面组 成 , 是 从 一 抽 象 的层 面 进行 “ 名著 知 识 ” 的教 学 . 让 学 生 了 如 解“ 名著 ” 的特征 、 成 、 形 意义 , 知道 怎样 去 阅读名 著 等 等 : 是 从 具体 地层 面上 进 行 “ 著 知 识 ” 二 名 的教 学。 即具 体某 一部 名著 的情 节结 构 、 物特 点 、 作 人 创 风 格 、影 响 地位 以及 如何去 阅读 这一 部名 著等 等 。 从 名著知 识存 在 的状况 来看 . 不仅 存在 于名 著教 材 的附 录 、 元 知识 短 文 、 读 文 字甚 至 某 些选 文 之 单 导 中 . 存在 于 原 著 的序 、 、 言 或后 记 之 中 。 存 也 跋 前 还 在 于老 师和 学生个 性化 的经 验知 识之 中 。因此 . 名 著 知 识教 学 一方 面 要依 赖 名 著 教材 或 名 著 导读 本 等 . 书本上 显性 的名 著知识 同化为 师生个 人 的隐 将 性 名 著知 识 : 一 方 面 , 为教 师 要 结 合 “ 著 选 另 作 名 文 ” 学来 渗透 “ 教 名著 知识 ” 的教 学 , 培养 学生解 读 、 鉴赏 、 质疑 、 探究 名著 的能 力 。 首先是 关 于《 水浒 传 》 主要 人物 的绰 号与性 格 、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 改革 ,探索 有利 于培养学生 创新精 神和实践 能力 的
课 堂 教 学 模 式 ,具 有 重 要 的 价 值 。 课 堂 是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主 阵 地 ,课 堂 教 学 是 实 施 素 质
参考文献 :
f】 燕华.体育 与健 康课 程标 准》 1 苏 《 实施 策略研 究【 . J 】 体 育教学, 0 , ) 2 2f . 0 3 【】 2李健 , 王荣 民等. 中学体 育教 师对 教学 自主 性认 识 的研究【 . 体育大学学报 , 0 ,) j北京 】 2 4( . 0 5 【】 3曹淑忠 等. 育新 课程 实施 中存在 的 问题 及应 对 体 策略[. 育教 学, 0 , ) J体 】 2 5( . 0 6 [l ̄ 4 a 淑芳 . 新课 程标 准下 体育 教学 中 师生 行 为方 式
己该 做 什 么 ,教 师 只 需 对 他 们 的 做 法 进 行 引 导 。 第 三 ,转 变 了 学 生 锻 炼 的 习 惯 。该 模 式 的 教 学 ,改 变 了学 生 被 动 接 受 锻 炼 的 方 式 ,有 一 定 自
主 性 ,可 以选 择 自 己 感 兴 趣 或 在 力 所 能 及 的 范 围
守 旧 ,有 意 或 无 意 地 扼 杀 了 学 生 的 创 新 萌 芽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只 是 纸 上 谈 兵 。二 是 当前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一 般 较 弱 ,他 们 习 惯 于 老 师 讲 、 自己 听 ,满 足 于 听 懂 课 、
会 做 题 。这 种 被 动 的 学 习 方 式 , 阻 碍 了 学 生 思 维 的 发
问 题 的 教 学 情 景 . 来自 么 能 培 养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呢 ? 因 此 .课 程 标 准 要 求 发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具 有 正 本 清 源 的 意 义 。 目前 ,语 文 学 科 教 学 中 尚 存 在 着 很 多 不 利 于 学 生 创 新 性 培 养 的 问 题 :一 是 绝 大 部 分 老 师 对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议. 规律 让学 生找 , 结 论让学 生得 . 错误让 学生 析 . 小 结 让 学 生 描 述 和 判 断 : 既 要 看 到学 生 的 智 力 发 展 的~ 面 . 也 要 看 到 他 们 的 做, 让 学 生 勇 于发 表 不 同 的 见 解 , 敢 于 提 问 质 疑 。过 去 的语 文课 动 机 、 兴趣 、 情感 、 态度 、 意志 、 性 格 等 非 智 力 因 素作 用 的 一 面 。在 常 常 是 学 生 被 老 师 的 一 连 串 问题 牵 来 扯 去 .完 全 失 去 学 习 的 主 评价 手 段 上 注 重 多 样 化 和灵 活性 。 注 意将 教 师 的评 价 与 学 生 的 自 动性 。其 不 知 . “ 学起 于思 , 思源 于疑 ” 。思 维 常 常 由 疑 问 开始 。 课 堂 f 提 出 问 题 .分 析 问 题 到 解 决 问 题 是 训 练 学 生 思 维 的重 要 手 段 和 过程 。同样 问 题 , 冉教 师 提 还 是 南学 生 自 己提 ? 绝不一样 , 往 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相结合 . 在 评 价 中鼓 励 发 展 学 生 的 闪 光 点 . 激
念、 疑虑 ; 恰 当的问题 , 能使学生展 开联想 ; 合适 的问题情 境 , 能 触动学生反思 . 触 发 学 生 开展 讨 论 。 学 习 习 惯 的养 成 . 关 键 要 让 学生多实践 . 教 师 要 为 学 生 提供 足 够 的机 会 和 时 间保 证 在 这 一 方面 , 开 展 专 题 性 学 习 为学 生 自主探 索 和 实 践 提供 了机 会 。在 专 题性 学 习 中 . 教 师 要 坚 持 把 提 出 问 题 的 权 力 让 给 学 生 把 自主 实 践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 . 让 学 生 在 实 践 中发 现 问题 . 在 互 相 探 讨 过 程 中质 疑 问难 。让 学 生 通 过 搜 集 材 料 , 观察 特 征 , 具 体 地 进 行思考 , 分 析和探究 , 并 发 扬 同学 之 间 、 师生 之间的合作关系 , 以 解 决 问题 。研 究性 课 程 的开 设 . 使 我 们 培 养 学 生 的学 习惯 从 课 堂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

愿地学习, 并且还会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各种器官, 很好地运用 有意注意规律 进行学习,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可 以掌握学生学习认知 的特 点, 充分运用各种教学 方法 , 不断激发 学生兴趣。教师在引入课文之前可 以用相似 的乐 曲开篇, 以诉说方式引起学
生 联 想 。在 教学 中, 许 多课 文 能够 激 发 学 生 的 感 情 共 鸣 。如 讲 《 塘 月 色》 有 荷
诵 比赛, 培养学生喜爱诗 歌的兴趣等多种方法。 问题, 本没有创造性可 言。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任意驰骋的天空, 根 发挥他们
关键 词 :中学语文 教 学方法
字 , 这个单位上出了问题 。 我们如能切切 实实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对提高 语文是个工具性学科 , 是我们学好其他 学科的工具, 以说语文对于其 “ ’ 可 词语的误 用常 常也 同字义 ( 语素义) 有关。 他各 门功课的学 习起到非常重要 的指导 和提高作用。 比如学 生在做一道数 学生的语文素养肯定会大有裨益 。 语文教学要讲求科 学性, 讲清字 的形音义也 是其 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学 学证明题 时,如果他没有很好的理解能力—— 读的能力的话,他就会走弯
然后通过朗读可 以 声入 心通 ”不仅培养 了学生的语感, “ , 培养 了学生 朗读兴
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答案应 不应该算错呢? 该鼓励还 是该指责呢? 是 培养与扼
趣, 而且增强了学生理解课文 中朱 自清是怎样描写心情、 环境的。 此外, 还有 杀仅一步之遥 , 不注意便会 收到不 同的效果 。 稍 阅读教学中切忌教师跳 出来 学生 自编、 自导、 自演课本剧, 当开设欣 赏课, 高鉴赏能 力, 适 提 进行诗歌 朗 将 自己的想法 见解和盘托 出, 这样学 生会 有依赖性, 懒得 思考 、 想办法解决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实践性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例如投影仪、电脑等,将语文教学内容呈现给学生。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影片、动画、听音频等方式感受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组织实地考察活动实地考察活动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语文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书法展览、文化遗址等,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艺术与人文精神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例如走进社区,采访了解当地的文化传统等。

通过实地考察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

三、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写作、演讲、辩论、朗诵等活动。

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锻炼语文表达和沟通能力。

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建立情境化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情境化教学的方式,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例如,在教授诗歌时,教师可以通过模拟诗歌背景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到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并且提高他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注重任务型教学任务型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任务,让学生进行问题解决、文本阅读和写作等活动。

通过这种任务型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六、合理利用课外资源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外资源进行语文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传统的重点教学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所以,引入活动教学法,成为现代中学语文教学重点。

本文将从研究和实践的角度来探讨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活动教学理论基础活动教学法是指将学生置于具体的活动环境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该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有以下几个方面: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和思考,逐步建立对环境的认知和理解;是人们通过交互和探究,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而实现自己的认知目标。

活动教学法正是按照这个认知过程来进行设计和实施的。

2.融合学习理论融合学习理论认为,人们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领域学习时是无缝衔接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任务,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活动教学法将多种学习方法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教育环境下,积极探究、自主学习、互动合作。

3.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思维活动是基于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进行的。

活动教学法倡导让学生通过自我发现、分析和归纳,激活自己的思维潜力,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二、中学语文课堂活动教学的具体实践1.游戏活动教学游戏是一种非常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形式,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的学生中更是如此。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认知效果。

例如,用“猜谜语”或“成语接龙”这类游戏来让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易于理解的讲解,从而激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教学小组合作教学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组内互相讨论、协作,在外部目标的引导下,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

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还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选取一个课文或者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达到提高学生对问题分析的思维效果和整合语言表达的能力的教学目的。

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探索

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探索

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探索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

”语文的这一基本特征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语文课程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

引导学生经历语文探究的过程是一项长期的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要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学习资源。

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探索中,我在以下几个环节做了尝试:一、课前演讲活动充分利用好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的一种较好途径,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收获最大效益的活动。

课前演讲的选材范围紧扣每个单元训练的主题。

例如七年级第五单元阅读专题为亲情,综合性学习为“我爱我家”。

在学习本单元课程的时候,课前演讲就以“我爱我家”为话题进行说话训练。

要求一名学生演讲(依次循环),其他学生作记录。

记录内容为演讲人姓名、时间、题目、精彩语段,最后写出自己的评论。

一个单元以后进行一次评比活动,各评选出一名最佳演讲者、最佳速记员和最佳评论员。

短短的三分钟,不是一名学生得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是全员参与,活动互助,达到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积累素材和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正做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会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

二、课堂实践活动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个大胆的尝试,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备课、上课和评课活动。

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引好路,每一个单元有五篇阅读课文,教师在上完一篇课文后组织学生给老师评课,探索更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此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

其次是组织学生开展备课、上课和评课活动。

第一步,备课。

把全班学生平分为四个活动小组,有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其他四篇课文进行集体备课,做到分工协作,人人有事。

活动布置下去以后,学生们就忙活开了,有的查阅资料、有的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有的撰写过渡语……第二步,上课。

中学语文课堂理想教学境界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语文课堂理想教学境界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 语 文 课 堂理 想教 学境 界 的探 索 与 实 践
●邱 洪 娟

要 : 新课程 改革 大潮 中, 何找 出科 学有效 的理 想教 学 在 如
题, 最后老 师赞扬 一番 , 学生掌 声阵阵 ; 又或者 动不动 就合 作 , 量 大 展 示课件 的语 文课 堂 , 只能是 华而不 实的泡沫 语文课 。 堂上热 热 课 闹闹 , 堂后一 片空 白。 课 浪费 时 间, 耗费精 力 , 用资源 。 滥 求实 的语
培养学 生的科 学世界观 和正确 人生观 ,激 发学 生 为现 代化 而 创造 的动机 。 中外杰 出的物理 学家在 科学 的崎岖道 路上 登攀 , 为祖 国为人民作 出贡献 的思想 和行 为是 青年 学生 的光辉 榜样 ,通过 介
绍这 些科学 家的业 绩 , 激发 学生 为祖 国而 创造 的热情 。 传授物 理 在 基础 知识 、 基本 技能 的同 时 , 充分利 用物理 知识 的文化 价值 和教 育 价值 , 以促进 学生素 质的全 面提 高和智慧 、 潜能 的充分 开发 。把 知 识能 力同社会 需要结 合起来 , 去创 造财 富 , 产生价 值 。 如 , 用物 例 利 理科 学的社会 价值激 发学生 想象力 和创造 力 ,加深 对物理 知识 理
文课 应 多一些 朗读 品味 , 一些 拓展 延伸 ; 少 多一些 潜心 会文 , 一 少
境界? 这是我 们每位 老师 梦寐 以求的事情 。 者从语 文课 堂教学应 作
力求做 到 自然、 实求真 , 到 明白 、 务 做 简洁, 到 大胆求 “ ” 做 活 等三 方
面谈 了 自己的探 索与 实践 。
甚至做 出新 的发现 。 以, 实验 的每一步 都要 启发学 生进 行创 所 物理

中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探索

中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探索

中学语文教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探索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此,本文将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的教案设计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引导兴趣,启发思考】初次接触一个新的课文或话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好奇心。

同时,在引发学生兴趣的背后,教师也要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如果教授《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孙悟空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物,他有哪些特点?你认为他的形象和你身边的人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开展讨论。

【探究问题,激发思辨】在阅读课文或讲解知识点后,教师可以针对某个问题或观点,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和思辨讨论。

例如,当教师讲解《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时,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认为林黛玉的命运是命中注定的还是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展开辩证思考的能力。

【让学生成为导师,开展合作探究】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成为彼此之间的导师,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例如,在学习一篇名人传记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名人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一个关于该名人的简报。

除了调查和整理名人的生平事迹外,学生还需要分析该名人的成功因素、对社会的影响等。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学生既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也可以提升他们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锻炼思维能力】设计角色扮演活动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学习小说、戏剧或历史文献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进行扮演,让他们立足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去思考问题。

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总结(3篇)

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语文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中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二、教学目标与原则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教学原则(1)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2)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互动教学: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课堂氛围。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1. 教学策略(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通过讲解、练习、检测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速度、理解和鉴赏能力。

(3)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4)加强口语表达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比赛、演讲等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针对基础知识,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游戏教学法:将语文知识融入游戏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实践与反思1. 教学实践(1)课堂氛围: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3)作业布置: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学语文教育中文学经典的教学探索

中学语文教育中文学经典的教学探索

中学语文教育中文学经典的教学探索导论中学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中文学经典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发挥中文学经典的教育价值,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中学语文教育中文学经典的教学探索。

一、文学经典的选取与解读1.1 文学经典的选取中学语文教育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文学经典的选取,以确保所选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和适应性。

首先,应重视经典作品的时间性和思想性。

经典作品应该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能够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文化背景,同时也要反映出作家文学思想的独特之处。

其次,经典作品应该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触及人类的共同问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道德价值。

最后,选择的经典作品应当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可读性,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1.2 文学经典的解读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解读文学经典作品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经典作品的内涵。

首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和历史背景的解读来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其次,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计等手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二、中文学经典的创新教学方法2.1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中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引入文学作品的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全方位地感受文学的魅力。

比如,在解读古代文学作品时,可以通过音频播放古风音乐、配上相关图片,营造出古代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视频讲解、动画解说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呈现作品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探索

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与探索【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有效整合:立足主体、体现综合、凸显语文。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确实很有必要,它让小课堂与大世界真正对接起来了,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念,真正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了!【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良药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语文教材涉及其他学科知识极其丰富广泛,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

从这个意义来说,语文是一门极有意思极能吸引学生的学科。

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似乎不太感兴趣,甚至不太受重视。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曾一度为此心情郁闷,不知如何是好。

但是经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觉得得到了一剂良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起来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提高,我教语文的心情也随之阳光起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经过实践与反思,我觉得要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有效整合:立足主体、体现综合、凸显语文。

一、立足主体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儿童对于活动的需要几乎比对食物的需要更为强烈,对于一个可能使出他全部精力的活动,他将感到一种本能的冲动。

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之所以倍受学生的欢迎,是因为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主动实践的机会,使他们能“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充分享受做学习主人的权利与快乐。

所以,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技能、能力的主动获得者。

如何立足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做:(一)调动积极性在开展综合性学习之前,我向同学们介绍钟志贤教授《深呼吸》中有关21世纪人才的标准,谋生的素质,优秀员工素质,创新人才的个性等内容;介绍黄全愈博士在《素质教育在美国》中有关美国中小学生做研究的内容;介绍几个综合性学习案例……这些工作不仅让学生了解了综合性学习,更激发了学生参与综合性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单元“三段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平川区红会学校吴天枢
一、“三段五步式”的理论基础和目标指向
我们知道,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来看,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都是他们在多次听、说、读、写,反复实践中形成的,老师只能是个引路的人。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就是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

那么怎样才能用不着教呢?他说:“学生入了门,上了路,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

我想这里的“入门”和“上路”就是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我认为,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是一种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三段五步式”单元教学模式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和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为指导,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实践活动。

其单元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构建是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中概括出的基本原理即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反馈原理为理论依据。

构建“三段五步式”单元教学模式的宗旨,在于改变教学无序和低效状态,在于优化教学过程。

其目标指向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基矗
二、“三段五步式”的结构程序和教学方法
“三段五步”就是把一个教学单元分成三个阶段,五个步骤。

第一阶段是导入阶段,也是迁移过程。

目的是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准备,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有四点:
1.归纳迁移。

根据单元文体特点,以知识短文为线索启发学生复习以往学过的与本单元有关的语文知识,做为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和迁移。

比如散文单元,初中教材中有,高中教材中有,诸册教材中均有。

这样就要使学生在每次循环中都能有个新的飞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

2.明确目标。

向学生讲清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学习重点、训练目的和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确新单元学习要达到的目标。

3.教给方法。

启发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教给学生阅读、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就象一个老教师指导一个新教师备课、写教案一样,主要是把方法教给他。

4.举一示范。

是引导学生“入门”、“上路”的过程。

从单元中选出一篇课文,以教师精讲为主,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探讨自学方法、步骤,找出规律。

其目的在于指导实践,使学生在实践课中有样子可循,不走弯路。

第一阶段的四项任务分两步来完成。

第一步是迁移课(或叫导入课),用一节时间完成三项任务即归纳迁移、明确目标、教给方法。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是以旧的知识和已有的技能为基础的。

因此在学习每个单元新知识之前,必须通过上述的迁移课,先调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使已有的知识通过新的结构与未知的新知识发生联系,从而达到对新知识认识理解的目的。

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温故中知新,又能为学生在本单元将要获得的新知识系统化打下基矗。

第二步举一示范。

在完成第一步的基础上,拿出一篇较有难度有代表性的课文作为例子进行讲读分析。

这一步骤犹如教练员的示范动作。

第二阶段(即全程第三步)是实践阶段。

目的是坚实旧知识,获得新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

我们知道,任何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独立思考的结果,尤其是语文这一学科,无论是阅读能力,还是写作能力,无不是学生经过千百次自身实践获得的。

因此,实践课必须贯穿一条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独立实践的主线。

具体作法:把单元中除用作示范篇目而外的篇目分作两类:(1)自学篇;(2)研讨篇。

(1)自学篇。

让学生在课外独立自学,写成汇报或自学讲稿,然后在课内进行交流,交流的最好形式是轮流到前面讲读。

这一环节是语文教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2)研讨篇。

这部分课文教师要根据单元训练重点提出问题,事先印发预习研讨提纲,学生课外预习、课内研究讨论,每篇重点解决一两个问题。

在整个实践阶段要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一)教师设疑和学生提问相结合。

老师设疑要少而精,要有启发性。

不可面面俱到,要引导学生多提问题,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独立自学和共同研讨相结合。

自学篇以课外自学为主,课内交流为辅,研讨篇以课内研讨为重点,以课外预习思考为铺垫。

(三)学生归纳与老师小结相结合。

归纳小结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引导启发,不可代替。

(四)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教学单元是一个综合的教学单位,阅读、写作以及语文知识在教学单元中是互相结合的综合体。

语文知识只有在阅读训练中才能更加坚实,而阅读训练又是最好的作文指导方式。

因此阅读训练与作文训练一定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五)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果仅仅依靠第一课堂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第二课堂相配合。

目的就是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补充课内的不足。

总之,实践阶段要以学生自觉实践为主线,以讨论式为主要课堂活动方式。

教师只能创造条件加以引导,绝不能包办代替。

第三阶段是总结考查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步。

第四步是单元总结,是在整个单元的实践课结束以后,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复习巩固。

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的新的零散的感性知识系统化、概括化,使之成为理性认识。

对单元进行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而达到的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机械记住或一般了解教材中所罗列的知识水平上,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突破重点和难点,深刻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地将新知识有机地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

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概括化,从而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有效的经常更新和深化的知识体系,达到从知识的本质上掌握知识的目的。

这一环节仍以学生活动为主,其方法可采用比较法、点面结合法等。

第五步是单元考查。

考查课是培养学生独立地将所学的新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促进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过程。

这一环节主要由教师根据单元训练重点,设计有一定深度的检测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可采用多种形式检查,无论用什么形式老师必须掌握情况,写出单元教后记,主要是查找不足。

其目的一是向学生反馈不足,二是以备教师作下一单元教学计划的参考。

采用三段五步式单元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知识结构的系统性、能力训练的连续性。

整个过程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采用“三段五步式”有利于学法指导,有利于优化教与学的各个环节,有利于博采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