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垣听课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观摩了市里的讲课比赛,各有特色。
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收获也很多。
这次听课最大的感受就是,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学习效率、行为习惯的养成,制作了精致的课件。
华丽惹眼的课件被几张简单的幻灯片代替;五花八门的活动被扎实的读书练习所代替,真正彰显了课堂本色。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当我听着老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深入到听课老师和学生的心灵深处。
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
又如,一段优美的范读,不仅起到了示范作用,还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感受到老师的语言太美了,我也要这样去读,从而唤醒了学生读的欲望。
这一方面更值得我去学习。
教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
每节课都非常注重对预习的落实。
上课直接解决字词,没有拖沓;导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深入品读文本时有同学就能够谈得深刻、全面甚至语出惊人。
所以,这也提醒我们切切实实把课前预习落实好,逐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自主预习、抓住导学目标的好习惯,上起课来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指导他们细读品味。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
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自己正确丰富的理解。
可见,字斟句酌是感悟的需要。
这一点,所有上课的老师都做到了,能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重点词,重点句反复品味。
让学生去读这篇文章,让学生从读中去体会文中蕴含的意义。
尤其是河东段老师讲的坐井观天,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多种形式品味阅读,板书清晰漂亮,教学效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课堂中孩子们充满了激情,学生在诗性的课堂里浸润,收获的是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了生命发展的动力。
教师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达到教学中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
而我有时在课堂中,总担心学生理解不了,读又占很多时间,恐怕课时完成不了,于是老师的问和讲占用了大部分时间。
这方面应该好好学一学,得转变转变。
语文到底是教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语文应该是品语言,习得优秀语言的写法,学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语文应该是修养性情,体悟人生,所以语文应是教学生动情去读去感受。
语文应是培养一种语文思维习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感动,善于反省和领悟人生。
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
每一次学习对于我都是一种反思和激励,听了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
总之,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
本次盛会共有24位老师献课,我只听了前14位老师的课。
14位不同风格的老师演绎着各自的精彩课堂,使我们在听课活动中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到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感受到了新课改春风下课堂教学的强势发展。
为期两天的听课,节奏紧凑,一直端坐在一个地方是辛苦的、枯燥乏味的。
然而事实上,我却没有感到一丝疲劳和烦躁。
因为聆听每一节课都像是在享受一场精美绝伦的语言盛会,思绪伴随着作者、老师和学生漂流、涌动。
两天在不知不觉中一晃而过,本来按照大会日程还有一天半的听课安排,中途却因为学校有事,听课中止,起身离去时,是那么的依依不舍!听完课,沉淀激动的思绪,翻阅着听课笔记,经过几天的梳理,我总结了本次优质课所倡导的几点优秀做法,与大家共享。
一、课堂模式多种多样,百花齐放。
无论是哪种模式,都体现着“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理念,好多教师钻研教材能力高深,切入课文的视角独特,真正把语文课上成一种文化,使语文课显得充实、丰厚、有趣。
有的像韩兴娥老师那样以一篇带多篇,一节课学三四篇相关文章,拓展阅读的量,而且注重积累,通过口头填空,背诵积累优美词句。
也有的学习何克抗的211模式,20分钟学一篇课文,10分钟再读一篇相关文章,10分钟练笔,读写结合,还有的汲取几位大师的精华,兼收并蓄,呈现出自己的风格等等。
总之,课堂模式各式各样,精彩纷呈。
二、重诵读、重积累、重运用。
本次优质课倡导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熟读成诵,第三是内化运用。
提倡以读带讲、以读促写,指导学生多读,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读中答疑解惑,读中品味积累,读中揣摩言语形式,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中“读”是最基本、最重要、最经济、收效最好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而且读是感悟的基本方法,学生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课堂上,老师们非常重视朗读的训练和指导。
读的形式多:自读、引读、指名读、配乐朗读。
读的时间多,读的人数多。
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动心动情的朗读中读出形象、读出意境、读出情感、读出神韵,读出感觉,进而体会、感悟语言文字背后藏着的意思,挖掘出文本的精髓和内涵,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之美,感受作者内心充沛而细腻的情感。
达到叶燮所说的“呈于象,感于目,会于心”的效果。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之一是“重积累”,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读和背,按照学习语文的规律教学。
当然,熟读和背诵不是“读死书”,语文学习的规律是死去活来。
先死后活。
犹太人叫:生吞之功。
通过读、背,使学生走近课文,走近先哲,使其言如出吾口,使其意如出吾心,从而积累素材,变化气质。
对那些“不必解”或目前“不可解”的东西,坚决做到"不饶舌";对那些对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不但要求熟记,而且要想办法让他们记得快、记得牢。
这样,学生尽可能多地、愉快地记下他们应该记住的"精品",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底子。
于永正“五重”教学法中还强调“重迁移”。
过去,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往往重读轻写。
尤其是新课改后,个别老师对像“多读少讲”、“以读代讲”、“重读重悟”等一些理念的理解有所偏颇,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反反复复的朗读活动。
整堂课是热热闹闹,“书声朗朗”。
然而这些朗读活动,都是让学生为“读”而“读”。
没有读中感悟,没有评读提升,更是把语文的工具性“冷落”一旁,更谈不上什么“读写结合”、“读中
悟写”了。
本次优质课,好多教师能做到阅读教学精讲点拨,引导学生领悟文章的写作方法,感悟文本的表达方式,然后“从课文内容入手”来选取着笔点,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比如:长岛的赵苗老师在执教《燕子专列》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品读完第四自然段后,安排了写的训练:你想对贝蒂说什么呢?请写下来,用上本课的词更棒。
这样的设计,为学生抒发情感搭建了平台,情动辞发,感情自然流露,将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语言的表达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达到读写双赢。
三、教给方法,培养习惯。
在本次优质课中贯穿了这样的理念,注重教给学生读书识字、理解词句、概括主要内容、阅读写作等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两种语文习惯,一是学习习惯,二是运用语言的习惯。
学习习惯主要指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圈圈点点,作批注等),听课记笔记的习惯等。
比如:龙口的孙茜老师执教《月是故乡明》一课,在引导学生赏析《荷塘月色》一文时,孙老师拿出阅读材料,看到学生理解有困难,于是就告诉学生,读不懂时看材料上的注释是一种学习的好办法。
品读完此文,又引导学生品读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然后问:为什么作者先写他乡月的美丽,后写家乡月?引导学生回答:作者是用对比的手法告诉我们,虽然朗润园是赏月胜地,但是他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小月亮,借月抒发对故乡的情感。
学生回答完毕,孙老师马上提醒:你把这种想法写在材料上了吗?写上“对比”二字,留下学习的痕迹。
像这样,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主动摄取自己所需的知识,培养独立自学的能力,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将来在知识上引起的连锁反应是无穷的。
所以,叶圣陶先生教导我们:“教,是为了达到今后不需要教”、“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生以之的习惯”。
关于运用语言的习惯,就是上文提到的“感悟”、“积累”和“迁移”,让学生在语文的实践中拥有语言和熟练地运用语言,最后形成运用语言的习惯。
使学生逐步达到“不用教而自能阅读、自能学习”的境界。
四、语文课体现了四个“维度”:温度、广度、深度、效度。
语文课有温度。
在课堂上,不少教师把教材的情感思想挖掘得很到位,结合自己的风格,恰当地把握和释放。
于是,课堂充满了张力,呈现出流淌的状态。
语文课有广度。
课堂丰满、厚重,强调积累。
即教师有“大语文观”,选取相关文章,在同构点或者异构点中延伸或对比,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扩大学生阅读的量。
同时让学生把课本中优美的、经典的语句背诵下来,使教材的文字更有分量。
语文课有深度。
课堂不再只是热闹和浮躁,有了真正的幽默、笑声和深沉。
进行主题阅读的拓展或相关的语文实践,使学生既有信息资源的获得,又有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还有价值取向的形成,学生的思考更多维、更深入,思想更加深刻,孩子的精神之树真正成长起来。
语文课有效度。
做好语文课的加减法:一是减少形式上的花样,减少冗长的分析、枯燥的讲解,深化阅读感悟。
即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既有双基的夯实,又能让学生得到文化的浸润,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平淡而不平庸”。
减少是为了增加,增加学生对重点的、经典的文本的推敲、感悟、体验和言语实践。
本次优质课多数老师对文本的把握取舍得当,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真真切切教语文,从而体现语文的本色,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高效地学习。
五、教师的语言有“语文”味,充满激情,富于感染力。
语文老师要有一张语文的嘴。
这张嘴,能言善辩,热情洋溢,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
课堂上,娓娓道来,旁征博引,使学生如临其境,陶醉其中。
这张嘴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发音正确,吐字清晰,给人美的享受。
总体上达到“当行则行,当止则止”的行云流水的境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六、积极倡导情境体验,走进文本。
老师们能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通过一句句饱含着情感与智慧的话语、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通过恰如其分的音乐烘托,创设各种生动、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课堂上构建起一个浓郁的情感场,拉近语言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师主导着情感力量,学生在其间感受,在情境中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解读语言、运用语言,自然地、真实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创造生活,感受生命的意义。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情感性肝胆相照,相得益彰。
七、教会学生质疑。
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胜过一个精彩的回答。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教育家赞科夫也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本次优质课好多教师注意到了这一点,比如:龙口的初静宜老师在执教《陶罐和铁罐》时,读完课题启发学生:学贵有疑,你想知道什么?在引导品析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时,又提示学生:读书能读出问题来最聪明,初老师多次用诸如此类的话语启发引导学生发问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地探求新知,促使其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两天的听课活动,欣赏着,体验着,感悟着,思考着,让我收获很多很多。
这次优质课盛宴,可以说是我市实施新课程以来语文教改吹出的又一次清新之风,为语文教育搭建了一个可以广泛研讨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我们能够看到语文教学在实施新课程中前进的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今后语文教学的航程。
愿我们每一位有志教改的同仁借着这次东风,在语文伊甸园里,扬帆起航,尽情放歌!
听了高老师的《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感受很多,现总结说以下
几个方面:
一、抓住本文的重点句段进行学习,是高老师教学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
如: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围绕着“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
”这个中心句来展开学习,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及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
最后又回归到课文最后一段:“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还是甜的。
”感受和田维吾尔人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整节课的教学比较有条理,容量也比较大。
学生对课文理解得也比较透彻。
二、从重点词语入手来理解句子。
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指导学生运用了多种方法:联系课文注释,结合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
10月17日,我有幸参加民盟温州市委“农村教育烛光行动” 莅临巨屿镇校进行全县的教育教学活动,其中省教坛新秀、省特级名师黄定富、周璐老师给与会人员上了《小小推销员》、《小柳树与小枣树》两堂示范课。
两位优秀教师上的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
文教学有了更深刻地了解,让我受益匪浅,现将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语言有魅力。
当我听着两位教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它能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周璐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与热爱,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黄定富老师课堂语言幽默,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带着学生感受作文的乐趣。
两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也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二、积极倡导“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
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
”我想,黄定富老师所执教的《小小推销员》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三、实现了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真正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
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和选择,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新观念。
这两堂课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得也很好。
1、教学的民主性。
语文教学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现代教学过程。
如,我们在《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课堂上,就看到了老师每次朗读指导扎实有效,相当到位,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学生真的是学有所的。
2、教学的体验性。
语文教学的体验性是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的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的活动过程。
这两节课,老师都在不同程度上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
总之,这次外出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
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寻找通向语文自由世界的路径
———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心得
灌云实验小学陈君德
作为工作室成员,我有幸参加了“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此次会议,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似乎找到了“通向语文自由世界的路径”。
5
月17-18日,第六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在金坛市广电中心隆重举行。
著名教育家、国家督学、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北京新学校研究院院长陈勇,
常州、金坛教育局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多所学校的500余名专家、教师参
加了此次活动。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李希贵校长作了题为“语文阅读教学的感悟”的学术报告;全国目标教学特等奖获得者李虹霞及该市金城镇中心小学的四位教师就识字、寓言、主题单元、小古文等学习内容,进行了现场课堂教学展示;山东省潍坊奎文区实验小学、吉林省抚松县教师进修学校、深圳市福田区上沙小学、金坛市金城镇中心小学分别介绍了学校开展“语文主题学习”的推进情况。
研讨会还邀请了全国著名教育策划人、《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执行主编李振村为与会者作了《寻找通向语文自由世界的路径》的专题讲座。
期间,该市金城镇中心小学以音乐、舞蹈、书法、舞台剧等形式展演了主题为“笑约书香”的学生经典诗文诵读节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参加此次活动,使我耳目一新。
“语文主题学习”是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的实验项目。
该课题由李希贵领衔主持,以语文教材及单元“主题”实验教材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内大量阅读为主要特征,是在普通的学校、普通的师资、普通的生源条件下实施的一项语文教学改革。
目标是改变当前“一学期学一本语文书”的语文教学模式,来改变中小学语文教学“脱离语文之道”的现状。
实验在山东、吉林、广东、江苏等地两千多所学校实施六年来,语文教育质量得到了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的文学素养只有在作品中才能汲取营养。
通过这次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的观摩会,我深深的感觉海量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主题阅读学习中要向更多的优秀教师学习,改进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法,注重读写结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六节课的观摩,初步总结出“主题学习”的一般模式:
一、围绕主题、自主预习1.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结合预习提示读课文,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可在空白处简要写出自己的体会,在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提出自己的疑问。
3.搜集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文本、图片、音像)以及跟课文主题、体裁相同,思想内容相近的文章。
二、合作交流,探究文本1.交流预习,提炼疑难问题。
(1)交流读文情况,主要是正音正读。
(可指名读、接读、竞赛读等)(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提出疑难问题。
教师通过巡视,参与学生讨论,了解学情,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方案。
2.带题自学,小组合作研读。
(1)首先引导学生带着前面提炼出的问题,直奔课文重点,研读课文。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展开研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自学研讨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研讨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这一小环节从表面上看往往是静的,看似一段空白,实则是充满了学生整个思维过程的一段宝贵时空。
学生只有有了自读自悟后的独特感受,才能更好的参与合作小组的讨论,倾听和评价他人的发言,接纳别人的合理见解。
②小组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有针对性地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研讨。
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
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如:“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
教师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4.适度拓展,想像创新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
王虹霞老师进行的行续编故事、仿写片段、编演课本剧等活动。
自然亲切,不着痕迹,娓娓道来,让人如痴如醉。
三、拓展阅读,精讲与博览结合。
以原教材中的精读课文为依托,确定教学主题,然后围绕主题对教材进行重组、删减或补充,选编与单元教材同一题材的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