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跟踪训练精编版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知识点在高三历史学习的二轮专题中,我们将深入学习一些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的历史考试非常关键。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并给出相关的例子和案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一、中国近代史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中国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倡“三民主义”,追求中国的独立、民主与富强。
例如,辛亥革命期间爆发了南京光复,南京成为辛亥革命的政治中心。
2. 中共成立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之一。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并最终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例如,在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
二、世界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一场全球冲突。
它的爆发导致了全球各大国之间的战争,同时也为一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军事失败和国内政治动荡为纳粹党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2. 冷战与美苏两极格局二战后的世界分为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这种对抗关系被称为冷战。
冷战导致了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紧张局势。
例如,在冷战期间,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导致了美苏之间的全面核战争。
三、思想文化史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一场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瓦解和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
文艺复兴时期,许多重要的艺术家、科学家和学者涌现出来。
例如,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画家达·芬奇创作了《蒙娜丽莎》等众多杰作。
2. 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发生在16世纪到17世纪,是一场对传统科学观念的革命性突破。
科学革命的先驱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科学理论,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知识点高三历史课程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文化素养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在高三的复习阶段,学生需要回顾并巩固历史知识点,为高考做好准备。
下面将介绍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 战争爆发: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包括希特勒的侵略行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美国参战的导火索。
2. 主要战役:介绍波兰战役、法国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途岛海战和诺曼底登陆等主要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 战争结果:分析盟军最终获胜的原因和纳粹德国、日本的战败原因,并探讨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二、中国现代史1. 辛亥革命:回顾辛亥革命的背景和过程,重点关注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主要事件和取得的成果。
2. 抗日战争: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发展和胜利,突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精神和付出的巨大牺牲。
3. 解放战争:学习解放战争的战略部署、主要战役和取得的胜利,包括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介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中国的诞生和毛泽东的重要角色,理解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意义。
三、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解体: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挑战,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2. 东欧剧变和柏林墙倒塌:介绍东欧剧变的起因和过程,重点关注柏林墙倒塌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3.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探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和社会福利政策,了解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四、冷战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1. 冷战的起因和特点:回顾冷战的起因,包括意识形态的对立、核武器的威胁和军备竞赛的加剧。
2. 联合国的建立和作用:学习联合国的成立背景和宗旨,了解其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以及促进全球合作发展方面的作用。
3. 冷战局势的演变:分析冷战时期的重要事件,如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和苏联入侵阿富汗等,理解冷战局势的动态变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微专题
高三历史二轮微专题(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社会基层治理社会保障体系)一、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古今中外的官员选拔和管理是保证国家政治运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一环。
涉及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西方近代文官制度。
当前国家倡导反腐倡廉,加强干部队伍的选拔与监督,是增强国家治理能力的必要手段。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看,选官制度始终围绕着皇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加强而变化,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为才学(2)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为公开考试。
(3)选官原则: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客观。
(4)选官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的素质不断提高。
(5)主要启示:公开公正、德才兼备、考试录用。
2.西方的文官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1)特点①公开考试,择优录用。
②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
③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2)作用①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②确保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文官制度已成为西方社会的稳定器。
③“政治中立”原则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
④保证了文官队伍的优良素质,有利于官员管理的法制化和专业化,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二、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注意1:区分几个名词为(1)民族: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文化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认同自身的为一个团体的稳定共同体。
(2)民族主义即以自我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思想或运动,亦称国族主义或国家主义,是包含民族、种族与国家三种认同在内的意识形态。
民族主义亦特指民族独立运动之意识形态, 即以民族之名义做出文化与政治主张,民族主义也同时被称为凝聚民族共同体的学说。
(3)民族国家;即主权独立,人民有共同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的政治实体。
(4)民族关系是指民族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交往的关系;民族国家的交往就构成了国与国的关系,逐步形成了近现代的外交关系。
[推荐学习]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跟踪训练11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 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跟踪训练11.(2017·湖北荆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
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
(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观点: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
论证:(1)“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其表现包括:《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外反动势力汇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
(回答两点即可) (2)“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
其表现包括: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
2.(2017·河北衡水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解析:依据表格可以选取不同的主题:以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为主题,选取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补充抗日战争,反映出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又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主题,选取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补充五四运动,反映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以及十月革命后以俄为师的变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全国版)第2部分热考主题(2)全球治理,大国担当
(二)全球治理,大国担当当今时代,世界走到了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迫切需要找到答案。
人类面临百年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空前考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更加凸显。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勇立时代之潮头,发思想之先声,唱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强音,为世界清晰擘画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五位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路线图。
这既是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也是时代之问的中国回答。
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1)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分析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2)通过分析新时期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体会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责任与担当,感悟家国情怀。
(3)对比中外外交史实,得出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世界需要中国并倾听中国声音。
1.下表摘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
这些活动的举办反映出() 时间地点外交活动2016年杭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2018年青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1年北京(视频方式) 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2022年北京(视频方式)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得到落实B.新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C.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D.经济全球化下各国主动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答案 C解析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可知,中国积极参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等外交活动,得出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C项正确。
2.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中国昆明举行;同年10月,“缩小限制全球变暖的财政和技术差距”成为第76届联合国大会辩论的焦点问题之一;2021年11月,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英国格拉斯哥举行。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2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2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20xx·湖北孝感统考)19世纪末德国学者李希霍芬首次将中国西域与希腊、罗马的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
现在也有学者根据研究试图将这条交通路线称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佛教之路”等。
这些从根本上说明在古代丝绸之路上( ) A.交通十分发达B.商业贸易繁荣C.各种文明相互交流D.中国丝绸出口地位不断下降解析:选C。
“丝绸之路”“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等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的发达、商业贸易的繁荣,成为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通道;“佛教之路”的称呼反映出这条交通路线成为东西方宗教文化交流的通道,故A、B两项不够全面,C项正确;丝绸一直是中国出口的重要商品,D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20xx·山东烟台联考)有学者认为: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
……在1800年以前,欧洲肯定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按这一观点,18世纪末世界贸易中心最有可能是( )A.长安B.北京C.上海D.广州解析:选D。
18世纪中国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允许广州十三行对外贸易,故答案选D。
3.(20xx·山东济宁五校联考)全球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传统中国被全球化击败,却也从全球化中崛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材料二1870—1914年世界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通常称之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多个工业国家的崛起打破了英国独霸世界市场的局面,市场竞争空前激烈,世界市场走向成熟。
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社会热点专项练2 含解析
社会热点专项练(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
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
以上现象说明上海() 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D[根据材料“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可知,西式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故D 项正确。
]2.下图为近代中国两个时期的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C.外商企业压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D.20世纪前后民族企业发展迅速D[在近代中国,外商企业依仗着不平等条约长期保持着对民族企业的压制状态,二者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始于1924年,与图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通过图中数据不难看出,与1872—1894年相比,民族企业在1895—1913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增幅甚至大于外商创办的企业的增幅,故C项错误;通过图中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民族企业在20世纪前后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
]3.(2019·南通二模)下图时事漫画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
漫画作者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着()A.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过急B.农轻重产业比例严重失调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C[“一夜风吹一尺长”反映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人民渴望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的愿望,故选C项;寓意不反映讽刺,故排除A项;改造不涉及产业比例,故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排除D项。
] 4.(2019·乌鲁木齐一模)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
【2019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61
【2019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611.(2017·山东潍坊联考)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
在欧洲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愈来愈高,人口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小农经济发展B .新航路开辟C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答案:C2.(2017·山东莱芜联考)下图是新成立后四大城市群的城市数增加曲线图,其中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数在1980年以后增加迅速,主要原因是()A .历史原因B .地理因素C .政策因素D .国际环境解析:选C 。
从图表中可分析出,珠江三角洲的城市数在1980年以后增加迅速,这与国家政策密不可分。
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其中深圳、珠海均位于珠江三角洲。
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故选C 。
3.(2017·广东潮州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
……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近代欧洲城市化进程表——据(英)的长期表现:公元960-2030年》材料三1949—2009年新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根据《统计年鉴2009》、《城市统计年鉴2009》整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城市的发展有何特点?(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原因。
同一时期,古代城市为什么没能实现转型?(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城市化三个主要阶段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分析相关特点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的很多内容能够反映问题。
新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热考主题练2
热考主题练(二)一、选择题1.(2022·重庆市二模)1922年6月,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提出,解决时局问题的关键是用革命手段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民主政治。
文件还提出,为了完成无产阶级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B )A.认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B.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国情C.完全摆脱共产国际对自身的影响D.正式提出成熟的民主革命纲领【解析】根据材料“共同反抗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压迫”,可知当时中国共产党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故选B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才逐步意识到掌握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是当时共产国际的支部,并未完全摆脱共产国际对自身的影响,排除C项;中共二大正式提出了成熟的民主革命纲领,排除D项。
2.(2022·济南市高三三模)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决议提出,“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及其中央政府宣告,把自己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
在此,中共主张( C )A.促成国共合作,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南京国民政府C.联合不同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加强民主建设,巩固抗日根据地【解析】据材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分子,苏维埃愿意给予以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富农的财产不没收,富农的土地,除封建剥削之部分外,不问自耕的与雇人耕的,均不没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此时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材料中共产党的上述举措有利于联合小资产阶极和富农,共同反对外来侵略,故选C项,排除A、B、D三项。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51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511.(2017·江苏南京名校调研)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这反映了孙中山(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B.扩张国营经济,发展民族工业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据关键信息“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可知D项符合题意。
2.(2017·山东曲师附中月考)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中指出:“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当时政府帮助农民克服困难的措施是( )A.增加对农业的投入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解析:选B。
据材料信息“1953年4月”可知,当时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故B项符合题意。
3.“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材料二北戴河会议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
没有经过试验,只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
——胡绳《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三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
【教育学习】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31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 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31.(2017·河北衡水学情检测)宋代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
”由此可见,通判( )A.单独掌握地方行政权B.掌握地方军政财权C.行使对地方的监察权D.兼有监察和行政权解析:选D。
材料中“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可知行政事务必须由通判和守臣(知州)共同掌握,故A项错误;B项通判并不掌握军权,故错误;C项表述不全面,仅对后半部分进行总结,故错误;D项完整的概括了材料信息,前句讲述了通判掌握有行政权,后句“刺举以闻”讲述了通判可以监察地方官,故正确。
2.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指出:“政治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
”为此,国家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的新尝试是( )A.实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B.加强立法,完善国家法律体系C.恢复完善政治协商制度D.平反冤假错案,重塑法律尊严解析:选A。
注意“新尝试”这一信息。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答案为A。
B、C、D三项与题干要求不符。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而这个政府则应当按工人代表苏维埃的方式组织起来。
苏维埃不仅把立法权和对执行法律的监督权集中在自己的手里,而且通过苏维埃全体委员把直接执行法律的职能集中在自己的手里,以便逐步过渡到全体劳动居民人人履行立法和管理国家的职能。
——摘自《列宁选集》材料三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推荐学习]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跟踪训练21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 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跟踪训练21.(2017·河北邢台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北地区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关键词表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阐释。
(要求:提炼主题鲜明;阐释准确清晰。
)解析:将所有关键词按历史影响归类,选出三个按类别提炼出主题,结合关键词之间的共性联系进行阐释说明。
答案:(示例)主题:西北见证了中国近代救国的历程关键词:西安事变,延安,七大阐释: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枢,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2.(2017·河北衡水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海见证中国近代社会历程”关键词表阅读材料,提炼一个主题,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
答案:(示例一)主题:上海见证中国近代救国历程关键词:五四运动,中共一大,淞沪会战简要解释:在十月革命、“一战”及其巴黎和会等影响之下,1919年中国爆发了五四运动。
在五四运动期间,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将五四运动推向高潮,取得初步胜利。
在苏俄的帮助之下,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的梦想。
(示例二)主题:上海见证中国近代化历程关键词:江南制造总局,《时务报》,《青年杂志》简要解释:英法联军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彻底打破了清政府唯我独尊的天朝帝国的迷梦。
主张向西方学习军事的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设备,组建江南制造总局等,开启了中国器物层面的近代化;随着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洋务运动的破产,以《时务报》为宣传媒介的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这是制度层面近代化的尝试;随着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的先后失败,加之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以《青年杂志》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促进了思想解放,将制度层面的近代化推进到了思想层面的近代化。
【2019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41
【2019最新】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411.(2017·安徽阜阳检测)“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实行改革开放D.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解析:选C。
本题材料表达了我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积极作用,而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我国自身的因素,故C项正确。
2.(2017·山东德州名校联考)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
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
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
“它”是指( )A.布雷顿森林体系B.雅尔塔体系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欧洲经济共同体解析:选C。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二战后就开始充当国际“商务法庭”。
所以本题的答案选C。
3.(2017·山东潍坊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
”——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材料二关贸总协定从未得到成员国立法机构的批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机构,其中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条款。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
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因其成员已经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而且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71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71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1.(20xx·山东菏泽联考)到20xx年底,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14 500多人次。
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合作。
这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特征之一是( )A.多边外交日益丰富多彩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C.经济外交取得丰硕成果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解析:选A。
依据材料中“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300多项多边条约”、“联合国维和”的信息归纳可知,这是多边外交的成就,故A项正确;材料中“130多个”“300多项”表明,外交涉及的不可能都是世界大国,故B项错误;“联合国维和”、“反恐”不是经济方面,概念错误,故C项错误;以上外交对象应该包括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国际组织等,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2.(20xx·山东菏泽联考)有专家认为,“中国梦”概念能够揭示出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遭遇后的必然结果。
中国的现代化注定了既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又是非常特殊的一部分,因为它的历史起点不是西方现代化的起点,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史观包括( )①文明史观②全球史观③现代化史观④革命史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A。
材料中“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遭遇后”表明是两种文明相遇,故①正确;依“中国的现代化注定了既是世界现代化的一部分”的信息可知,是站在世界整体与部分的角度看问题,故②正确;材料中反复出现的“现代化”表明了现代化的视角,故③正确;材料中的“中国梦”可以理解成今天的建设与发展,没有涉及近现代中国革命,故④错误;故A项符合题意。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主题6 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 热点4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 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热点41.(2017·安徽阜阳检测)“中国已不再是旧式‘中央帝国’或游离于国际社会之外的‘孤独的革命者形象’,而是‘今日地球村’里维护整体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的一个重要成员。
”这一变化缘于( )A.两极格局的形成B.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D.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解析:选C。
本题材料表达了我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积极作用,而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我国自身的因素,故C项正确。
2.(2017·山东德州名校联考)它的签订,至少体现了三方面的意义,首先,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
其次,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
最后,充当国际“商务法庭”,发挥贸易仲裁作用。
“它”是指( )A.布雷顿森林体系B.雅尔塔体系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欧洲经济共同体解析:选C。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制定了国际贸易活动的“行为准则”使国际贸易行为规范化、国际市场秩序化,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通过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限制非关税壁垒,奠定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基础,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在二战后就开始充当国际“商务法庭”。
所以本题的答案选C。
3.(2017·山东潍坊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有秩序的方法来决定国家货币单位的价值,……我们希望把国际货币体系从大规模投机活动的负面影响中解脱出来。
”——1943年美国前财政部长助理怀特材料二关贸总协定从未得到成员国立法机构的批准,它是一个临时性的多边贸易机构,其中也没有建立组织的条款。
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协议是永久性的。
作为一个国际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具有良好的法律基础,因其成员已经批准世界贸易组织协议,而且协议本身规定了世界贸易组织如何运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领航】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部分主题6 2017备考不可忽视的8大时政微热点跟踪训练1
1.(2017·湖北荆州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研究近代中国历史的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历史,就是“沉沦”;半资本主义的存在,就是“上升”。
1901年到1920年间二十年的历史,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黑暗到黎明的转折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选取中国近代1901—1920年间的主要史实,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
(说明:可以对上述材料结论进行论证;也可以提出新的结论并进行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
答案:观点:1901—1920年是近代中国“沉沦”到谷底的时期,也是由“沉沦”到“上升”的过渡和转折期。
论证:(1)“沉沦”是指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原因在于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不断加剧并与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
其表现包括:《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中外反动势力汇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复辟帝制,革命党人维护民主共和斗争失败;军阀割据混战,对内独裁,民众生活困苦等。
(回答两点即可) (2)“上升”是指中国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方向发展,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思想文化日益近代化,其原因在于西方近代文明的刺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主革命的影响。
其表现包括: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进一步动摇封建思想,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广泛传播等。
2.(2017·河北衡水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主题明确;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
解析:依据表格可以选取不同的主题:以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为主题,选取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补充抗日战争,反映出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又是如何实现民族复兴的;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为主题,选取洋务运
动、维新变法、新文化运动,补充五四运动,反映出中国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思想文化逐步深入,以及十月革命后以俄为师的变化。
答案:主题:如反侵略战争、西学东渐、近代中国经济结构。
(示例一)主题: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
表格中的历史事件: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
补充的历史事件:抗日战争。
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世纪9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签署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19世纪末,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中国再次战败,《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世纪30年代,全民族抗战爆发,中华民族经过八年浴血奋战,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百年来抗击外国侵略的完全胜利。
综上,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发展经历了开始战败—跌入谷底—最终完全胜利的发展过程。
(示例二)主题: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
表格中的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补充的历史事件:五四运动。
19世纪6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等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掀起戊戌变法运动,效仿西方,要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政体,中国西学东渐深入。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否定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科学、文化。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综上,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发展经历了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以俄为师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