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陕西经济竞争力的因素分析
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如何立足省情实际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陕西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组成课题组,从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导致近年区域发展分化的关键因素和领域中,选取工业投资、城市群建设、人才战略、平台经济、化工产业布局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推动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建议。
决策咨询推动工业投资增长重回上升通道,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一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但工业化任务远未完成。
对陕西省来说,工业既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实体经济的核心,也是创造高价值就业岗位的主要领域。
在全球经济和国内经济大调整大变化的背景下,工业在整体经济中的作用正由以往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向承载经济核心竞争能力转变。
从世界看,美国对我国挑起“贸易战”源于我国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表象在贸易,实质在工业升级,工业升级蕴含的增强经济核心竞争力成为遏制与反遏制的焦点。
从国内看,东部和南部新一轮工业发展与升级势头强劲,导致区域经济竞争力重新排列和发展分化,目前重新出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态势是2015年以来区域经济竞争力升降变化的直接体现。
国际国内经济所发生的复杂深刻变化,要求陕西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发挥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通过工业发展与升级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走出具有陕西特点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工业发展与升级的基石是强劲可持续的工业投资增长和投资结构优化。
在这些标志性指标上,陕西省近年来连续走低:一是工业投资增速大幅放缓,2014年至2017年的4年里,工业投资增速分别为8.1%、9.2%、1.1%和1.8%,除2015年增速略高于全国水平外,其余年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8-4.8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趋势性下滑,从2013年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4.5%下滑到2017年的24.2%,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也从2013年的7.2个百分点扩大到2017年的12.6个百分陕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车间WEST CHINA DEVELOPMENT点。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地区东部,部分集中在陕南地区中部。在数量变化上,低低类型的
区域由 2009 年的 5 个县域增加到 8 个县域。从地理位置上看,大
荔县、华阴市、蒲城县、潼关县等县域都位于西安都市圈的外围,
没有与西安直接毗邻,受西安高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比较小。其
136 2021年 11 期 总第 944 期
经济视野
随着研究的深化,研究对象逐渐从省域经济向县域经济转 变。相关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县域社会经济发展 评价指标与模型选择的不断创新。随着地理信息技术(GIS)的运 用,评价指标也变得越来越科学化。比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经验贝叶斯修正的 Moran’s I 指数、层次分析法(AHP)建立 的权重指标。除了指标的选择,分析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使用传 统的因子分析方法、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来对空间差异的机 制进行分析。许多学者通过回归分析探索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 李会等通过地理加权回归分析了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和空 间极化现象。近年来,修正传统引力模型也成为一种普遍的研究 手段。孟德友等借助结合 GIS 技术的引力模型分析江苏区域经 济联系强度与方向。赵雪雁等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分析城市间 经济联系并对修正模型进行了检验。
时间窗口为 2009 年 -2017 年。(由于白水县、富县、黄龙县、紫阳 经济的影响最为显著,其中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对经
陕西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
收稿日期:2020-10-10作者简介:赛云秀,男,甘肃平凉人,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
基金项目:陕西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加快我省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Z18205)。
陕西省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影响因素研究赛云秀 王孜璇(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摘 要:选取陕西省2009—2019年10个地级市的数据,首先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整体和区域的估算和分解;其次构建了Tobit回归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劳动投入、技术投入、资本投入、经济开放度和财政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产业占比对全要素生产率有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了提高陕西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建议。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TFP);DEA-Malmquist指数法;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21)02-0001-07 0 引 言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其背后的效率问题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要素推动型增长模式已无法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经济增长的唯一出路是推动生产率进步和技术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反映了技术、制度等无形要素促进的生产率,是有效度量经济增长源泉的核心指标。
陕西省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窗口和前沿区域,其丰裕的要素禀赋,得益于富集的能源资源和充足的劳动力,使陕西省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自2009年到2019年,陕西省生产总值从8169.80亿元上升到25793.17亿元。
但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下降,以及环境和资源的约束,使高要素投入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可持续经济增长的需要,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乏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陕西省急需转换经济增长方式。
1 相关文献综述单要素生产率是学者们较早研究的课题,但单要素生产率无法全面反映经济增长中所有要素的贡献程度,于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学者们开始研究全要素生产率。
陕西经济高质量增长动力机制研究
陕西经济高质量增长动力机制研究陕西是一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省份。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陕西省推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陕西经济快速增长,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是,陕西经济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发展不平衡、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研究陕西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动力机制,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陕西省传统的经济支柱是煤炭、石油和化工等重工业,但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进、能源结构的调整以及煤炭等资源的枯竭,这些传统行业的增长乏力。
因此,需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陕西经济结构优化。
政府应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提升陕西经济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
二、加强区域间协调发展陕西省地理位置独特,是连接西北与西南、汉中丘陵与黄土高原的交通枢纽,具有极大的交通和区位优势。
但在区域发展中,陕西省与其他省份之间的协调发展还有待加强。
政府应大力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陕西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产业互动和协同发展能力。
三、提升品质和效益陕西是一个历史名城,素有“帝王之城”的美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政府应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产业的优势,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品质和效益,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注重工业产品和农产品的品质提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
综上所述,陕西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动力机制需要政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强区域间协调发展、提升品质和效益等多方面的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推动陕西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
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已经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陕西省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也积极探索县域经济的新路径。
本篇论文将从陕西省县域经济的现状出发,分析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
一、陕西省县域经济现状陕西省地处关中平原和陕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为落后。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为2.79万亿,人均GDP为7.96万元。
而在陕西省31个县市的经济发展中,大多数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以人均GDP为例,全省有10个县市的人均GDP低于陕西省平均水平。
同时,陕西省的城镇化水平较低,2019年城镇化率为49.56%。
在产业结构方面,陕西省的经济主要集中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和有色金属等重点行业。
其中,煤炭行业是陕西省的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但在国家能源转型的背景下,煤炭行业的发展趋势受到了限制。
而陕西省的新兴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光电信息等尚未形成规模。
此外,农业在陕西省的经济中也扮演重要角色。
但大多数农业企业经营规模较小,缺乏市场影响力。
二、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 产业结构不合理陕西省的经济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重化工业和煤炭行业,新兴产业尚未形成规模。
这导致陕西省在国家大背景下的竞争能力相对较弱。
同时,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陕西省的经济增长方式存在重度依赖于资源和补贴的因素。
这样的模式难以为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2. 面临城市化转型陕西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但随着城市化转型的加速,城市化进程呈现加速趋势。
但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资源稀缺、城市规划不合理、换届选举影响项目实施等多重问题。
这些问题都制约了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步伐。
3. 农业经营规模小陕西省的农业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大多数农业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制约了农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同时也限制了农业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盈利能力。
三、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战略1. 突破传统产业限制,培育多元化新兴产业传统产业逐渐被限制,尽管陕西省的新兴产业发展尚不完善,但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陕西社会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引言陕西是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作为西部省份,它具有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发展现状。
本报告将通过调查分析陕西社会的各个方面,对其现状进行全面评估和解读,以期了解陕西社会的特点和挑战。
人口与就业根据调查数据,陕西省人口总数在近年来有稳定的增长。
然而,陕西的人口结构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人口比例相对较低。
这对于陕西的未来发展意味着不容忽视的压力。
其次,由于人口流出和就业机会的有限,陕西的社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
许多年轻人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选择了外出打工或去其他发达地区就业,这对陕西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经济与产业陕西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导。
尽管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转型,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陕西缺乏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其次,陕西的产业结构仍然单一,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相对有限。
这些因素制约了陕西经济的全面发展,并带来了一定的发展压力。
教育与文化陕西是中国优秀的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然而,教育和文化事业在陕西省仍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特别是在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不少学生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其次,陕西省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导致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些问题对于陕西的人才培养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构成了制约。
社会保障与医疗卫生陕西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完善,涵盖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领域。
然而,在医疗卫生方面,陕西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发展不够平衡。
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紧缺,群众难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次,医疗费用相对较高,负担较重,特别是一些高端医疗服务。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的医疗保障水平。
环境与生态保护陕西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但也面临一些环境和生态保护问题。
首先,陕西的工业化进程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空气和水质受到较大影响。
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经济建设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经济建设的优势及劣势分析陕西省西咸新区作为陕西省的新兴经济增长极,其核心区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优势:西咸新区位于中国中西部地区的核心位置,与国内外重要经济中心城市距离较近,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其临近首都北京,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有较好的联系,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合作和资源的对接。
2. 政策优势:西咸新区是陕西省着力打造的国家级新区,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各类税收优惠政策、贷款支持、人才引进等政策将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
3. 产业转型优势:西咸新区着力建设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新区内拥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可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落户发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公共设施优势:西咸新区在发展中注重公共设施建设,例如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建设,为企业和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生产和生活质量。
1. 基础设施不完善:尽管新区注重公共设施建设,但由于起步较晚,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
交通设施相对薄弱,对企业发展和人员流动产生不利影响。
2. 人才短缺:西咸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
由于西咸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当地的人才培养和吸引力还相对较低,缺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3. 产业结构单一:西咸新区在经济建设中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以制造业为主,其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缺乏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使得经济脆弱性较大,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较为敏感。
4. 竞争压力:西咸新区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同时也面临来自周边地区的竞争压力。
陕西省和周边区域也在积极发展经济,尤其是西北地区,相关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存在激烈竞争,对西咸新区造成一定影响。
西咸新区核心区经济建设在地理优势、政策优势以及产业转型优势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也要面对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短缺、产业结构单一和竞争压力等劣势。
论陕西发展枢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论陕西发展枢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陕西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省份,一直致力于发展枢纽经济,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和连接点。
在这一过程中,陕西面临着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一:区位优势陕西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位置,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节点。
它既是“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也是以西安为中心的中欧班列的起点或终点。
这个区位优势为陕西发展枢纽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会,使陕西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通枢纽。
机遇二:资源禀赋陕西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
这些资源的丰富为陕西发展枢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通过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促进陕西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其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
机遇三:人才优势陕西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为陕西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持,也为构建枢纽经济提供了人才基础。
通过引进、培养和吸引人才,可以进一步提升陕西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其向高端产业转型和智能经济转型。
机遇四:产业升级陕西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如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等。
这些产业的发展为陕西构建枢纽经济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通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可以提升陕西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挑战一:交通基础设施虽然陕西在交通方面具有区位优势,但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其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陕西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输能力,为枢纽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挑战二:专业化人才缺乏虽然陕西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但在构建枢纽经济过程中,还存在着专业化人才缺乏的问题。
陕西需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与枢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提高陕西在枢纽经济中的竞争力。
挑战三:产业结构调整困难陕西在产业结构上仍然存在着传统重工业比重较高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陕西构建枢纽经济的进程。
论陕西发展枢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论陕西发展枢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陕西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陕西发展枢纽经济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陕西发展枢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机遇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机遇1.地理位置优势2.政策支持为了促进陕西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来支持陕西发展枢纽经济。
陕西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将获得更多的财政支持和政策倾斜。
陕西还将发挥自贸试验区的优势,吸引更多的外资和项目投资。
3.资源丰富陕西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还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等。
利用这些资源,陕西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4.人力资源优势陕西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包括高等教育资源和科研机构。
陕西有多所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陕西省科学院等。
这些人力资源可以提供支持和保障,促进陕西发展枢纽经济。
二、挑战1.经济转型困难陕西目前的经济主要依赖资源型产业,如煤炭和石油等。
经济结构单一,产业链较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相对较弱。
陕西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以适应枢纽经济发展的需要。
2.交通运输限制陕西目前的交通运输设施和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制。
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网络相对不完善,物流成本较高。
陕西离海较远,对外贸易存在一定的不便利性。
陕西需要加大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交通运输限制问题。
3.环境压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的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压力。
尤其是资源类产业,如煤炭和石油等,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陕西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4.人才流失问题由于陕西的发展相对滞后,很多优秀的人才都流失到了发达地区。
这给陕西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陕西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力度,提高人才的留住率和使用效率。
陕西省第一产业竞争力评价
陕西省第一产业竞争力评价摘要:“十一五”以来陕西省第一产业以年均4.84%的速度不断上涨,其内部结构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11个区域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进行的shift-share分析发现在此期间陕西省整体而言第一产业表现出了很强的竞争力,杨凌示范区和榆林市第一产业竞争力提升最快,而安康市和西安市因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竞争力出现了下滑。
关键词:结构;竞争力;ss分析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陕西省作为第一产业竞争力的强弱将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对陕西省第一产业竞争力结构进行评价是产业结构科学调整的依据,也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前提。
文章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analysis,以下简称ss分析)对陕西省下辖11个区域的第一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得出各区域产业竞争优势所在和产业调整面临的关键问题。
一、理论模型国内外对农业产业的竞争力的评价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生产结果为基础构建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例如因子分析、生产率指标分析等;一类是以竞争环境为基础构建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如波特的“国家钻石理论模型”、世界经济论坛(wef)等机构提出的竞争力因素模型等。
本文通过ss分析对陕西省第一产业竞争力是建立在农林牧渔总产值基础上的,因而是基于生产结果的竞争力评价研究。
ss方法最早由daniel.b.kramer最早提出,后经过dunn和hoover的完善,在经济学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基本原理是在动态性变化中,通过定义区域所在整体为基本参考点,寻找各区域发展与参考点之间的增长差距,并将这一差距分解为份额分量、结构偏离分量以及竞争力偏离分量,使人们比较清楚地了解该区域某行业经济的增长或减少多大程度上是来源于自身的结构优势、劣势及其竞争力的强弱,从而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以此来说明研究区域中经济的发展和衰退的原因。
影响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
影响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分析万元元;雷福民【摘要】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从17项反映陕西经济的指标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0个指标,再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影响各地区综合发展水平的三个因子,包括收入水平、基础设施和生活质量。
研究结果表明:西安和榆林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延安、渭南、宝鸡,咸阳等地区综合得分居中;商洛、铜川等地区综合得分偏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此分析旨在能为陕西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评价依据。
%Cluster analysis may be shown that 10 indicators chosen from 17 indicators reflecting the size of its economy ,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we can find three factors reflecting area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of Shaanxi province, income level, basic facilities and quality of life. The research res ults show that the city of Xi ’an and the city of YuLin have a high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and Yan’an, the city of Weinan , thecity of Baoji and the city of Xianyang come second. The city of Shangluo and the city of Tongchuan are in poor living conditions. The developmentof different areas is uneven, aiming at provid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or Shaanxi area e-conomy development.【期刊名称】《陕西行政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127-128)【关键词】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作者】万元元;雷福民【作者单位】陕西省行政学院,西安 710068;西安体育学院,西安 7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陕西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是大西北的门户,具有承东启西、联结南北的区位优势。
陕西省经济增长加快的因素分析
二、 第二产业增 幅全 国回落较大, 陕西省上 升幅度较大。 全国第二产业增长 1 . 同比回 1 %, 3
西 省经 济 增 长 加快 与 全 国 对 比分 析
落 24 .个百分点 , 影响全 国 G P 幅同比回落 D增
1 个百分点 , - 2 比一季度 回落增幅 02 .个百分
响 比一 季度 增 幅 提 升 0 . 百分点 。 是 陕西 8个 这
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省经济增长比上年 同期 和今年一季度加
快而全国增长回落 的主要原 因。 三、 第三产业陕西省 比上年同期加 快。 但均 比一季度增幅有所 回落。 上半 年, 陕西省第三产业增长 1.%, 2 8 比上年 同期加快 1 . 3个百分点 , 影响陕西省 G P D
影响, 民生命财产遭受 巨大损失 , 人 加之今年我 度加快 00 . 6个百分点 。 我省第一产增长 59 .%,
国实行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 ,快速发展 的经济 同比回落 0 _ 4个百分点 , 比一季度加快 1 个百 . 9 开始 出现放缓 的迹象 , 一季度和上半年 , 国经 分点 , 全 比全 国上升幅度高 1 . 2个百分点 , 影响我
震对我省房地产业 和旅游业影响较 大, 其中房地产业增加值 增幅比一季度 回落 1 .个百分点 , 1 3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比上年 头, 呈现加快发展 、 好于预期 的良好发展局面。 二、 从主观 面上看 。 陕西省 主导产 业增势迅猛 。 投资拉动
效 应 进 一 步 凸 显 。 济 增 长 基 础 坚 实 经
增长 的外部需求减弱 ,输入 型通货膨胀压力加
一
、
第一 产 业 全 国和 陕西 省 增 长 均 比上 年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陕西省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古代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自建国以来,陕西省的经济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2年到1978年的初级建设时期,陕西省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农业和重工业;第二阶段是1979年到2002年的改革开放时期,陕西省开始转向发展轻工业和服务业;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的现代化时期,陕西省发展战略转型,以推动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主。
在初级建设时期,陕西省的经济主要依靠重工业和农业。
1958年大跃进期间,陕西省的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产量相对较高,但由于计划经济的限制,陕西省工业生产的效率和科技水平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同时农业部门同样缺少科技支持和创新,耕作方式和生产效率都落后于当时的形势,粮食产量低,农民生活水平也不能实现持续稳步上升。
部分省份试图通过农田水利和土地改革来促进农业生产,但陕西省改革步伐缓慢,影响了农业生产能力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时期初期,陕西省继续保持了重工业的生产方式,但也开始发展轻工业和服务业。
1980年代,陕西省的经济主要依靠机电、化工、建材等传统重工业生产,但依然需要引进外资和改善工业体系建设。
此时陕西省的农业生产逐步加强,出现了粮食生产连年增长。
1980年代末期,陕西省逐渐走出计划经济的束缚,开始引进外资、引进新技术改进传统产品的生产水平,同时也推动了城市和乡村经济整体升级换代。
而且此时陕西省外向型经济加速发展,成为国内外合作的重要领域,并占领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一带一路的支点位置。
进入现代化时期以来,陕西省跳跃性地发展,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新型经济体系。
此时陕西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带动数控机床、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
其中,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石油和化工等领域不断崛起,促进了区域经济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同时陕西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使农业转型获得成功。
此外,陕西省还通过加强文化和旅游产业、夜间经济以及城市综合改造等领域的发展,使得城乡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升。
陕西可行性分析报告
陕西可行性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陕西省进行可行性分析,以评估该地区的发展潜力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通过对陕西省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政府决策者、投资者和研究者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二、经济分析1. 经济发展概况陕西省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同时,陕西还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如秦始皇兵马俑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2. 优势产业分析陕西省的优势产业主要包括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等领域。
该地区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陕西省还拥有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如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3. 市场潜力分析陕西省地处中国西部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陕西省的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该地区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这为各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社会分析1. 人口概况陕西省是中国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人口规模庞大。
该地区的人口结构相对年轻,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 教育水平陕西省拥有一批高水平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等。
这些学府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四、环境分析1. 自然环境陕西省的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
因此,陕西省需要加大环保力度,保护好自然环境。
2. 政策环境陕西省积极推行各项政策,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投资兴业。
这些政策为陕西省的可行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五、可行性分析综合以上分析,陕西省具备较高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市场,人口结构良好,教育水平较高。
同时,陕西省的政策环境也比较优越。
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经济建设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经济建设的优势及劣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区也纷纷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备受关注。
陕西省西咸新区作为陕西省政府确定的国家级新区,承载着西部大开发的使命,其核心区的经济建设备受重视。
本文将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来分析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经济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优势分析1. 地理位置优越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位于西咸新区的中心地带,毗邻西安市,地理位置优越。
该地区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是连接关中平原和陇东高原的重要纽带,交通便利,交通网络发达,对外交通四通八达。
区域内京昆高速、宝成铁路、成渝铁路等国家干线交汇,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
2. 资源丰富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土地肥沃。
该地区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铁矿、铝土矿等,为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政策支持作为国家级新区,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国家对新区的发展给予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扶持、产业规划等多层面的支持政策,为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4. 产业优势明显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其中以新能源产业、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核心区的光伏产业、风能产业等新能源产业逐渐壮大,成为当地经济的新增长点。
5. 城市化水平较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基础设施完善,人口迁入较多。
这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充分的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1. 交通压力较大虽然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的地理位置优越,但随之而来的是交通压力较大。
由于交通网络发达,交通拥堵的问题也相对突出,成为经济建设的一大瓶颈。
2. 生态环境脆弱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愈加突出。
特别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态修复和环保工作迫在眉睫。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
历史发展背景下陕西的经济变迁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陕西位于中国西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众多的省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陕西的经济发展受到历史发展背景的影响,经历了清朝时期的封建经济、近现代的殖民统治和内战时期的混乱局面,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清朝时期,陕西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传统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陕西开始有了一定规模的商业和手工业,但整体经济水平仍较低,人民生活水平也较为贫困。
近现代以来,陕西经历了殖民统治和内战的动荡时期,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陕西的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发展水平较为落后。
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了陕西的经济转型。
陕西也加快了城镇化进程,推动了现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未来,陕西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粮食和棉花是陕西的主要农产品。
在农业方面,陕西人口众多,土地肥沃,种植业发达,尤其以种植小麦和苹果最为著名。
陕西还以养殖业和渔业为辅助,养鸡、养羊、养牛等业也相当发达。
除农业之外,清朝时期的陕西还有一定的手工业和商业发展。
手工业以纺织业、皮革业和陶瓷业为主要代表,其中以纺织业最为繁荣。
陕西的商业发达主要体现在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吸引了大量商贾,形成了繁荣的商品交易市场。
在清朝时期,陕西经济相对独立,自给自足,区域特色鲜明。
但由于交通限制和科技水平落后,陕西经济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慢。
清朝时期的陕西经济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缺乏系统的产业结构和现代化发展思路。
2.2 近现代陕西的经济发展近现代陕西的经济发展经历了明清时期的封建经济逐步转变为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过程。
清朝时期,陕西经济受到封建统治的制约,农业生产主要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缓慢。
陕西三个中等城市的竞争力初探
内
排 名
95 5
18 9
B 一
一
3 42 9 5
6 8
A
一
02 5 9
9 8
A 一
一
1
宝 鸡
延
1 % 58
18 5
B
一
07 2 8
07 8 4
8 4
11 1
A一一
B ++
2
延 安 45 6 23 4 C 3 52 44 9 6 A
中图分类 号 : 2 0 F 9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 0 9 2 7 - ( 0 1 1 — 0 1 0 10 - 34 2 1 ) 2 00 - 4
城 市 竞 争 力 指 一 个 城 市在 一 定 区 域 范 围 内集 散 资 源 、提 供 产 品和 服 务 的能 力 ,是 城 市 经 济 、社 会 、科 技 、环 境 等 综 合 发 展 能 力 的集 中体 现 。它 是 在 社 会 、
—
O2 6 8
9 4
A 一
一
2
安
1 5%
13 6
B
一
3
成阳 48 31 8 6 A一
一
2 73 5 3
17 4
B
02 3 4
19 2
B +
4
威
阳
1% 6
20 3
C +
05 3 8
29 4
C
7
●
2 0 年 陕 西 城 市 平 均 综 合 增 长 竞 争 力 指 数 是 9 0 06 5 . 5 ,排 名 全 国第 1 名 。 榆林 2 0 年 增 长 2% 6 09 4 ,排 名
西安城市竞争力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1 9卷第 2 期 2o 0 6年 4月
西 安 财 经 学 院 学 报
J u f ’ l n tu eo Fn n e n c n mi o ma o Xi l Isi t f ia c dE o o c i f t a s
Vl . 9 No 2 0 1 1 . Ap .0 6 r2 0
将西安建设成 为西部 的“ 硅谷” 。
2 基 础设 施优 势 .
如果 说经济 实力是反 映城 市经济竞 争某一 时点 的状 态
4 科技创 新优 势 .
科 技创新实力对城市价值 收益有决定性 的影响 , 一方面
使企业 生产技术 、 工艺 水平 得 以提高 , 而使 劳动生产 率得 从 以提高, 产品成本得 以节约 ; 一方 面科 技应用 可 以使 城市 另 企业获得具有垄 断优势 的资源和产品 , 同时也扩大 了城市产 品的市场 占有率 。西安 是 国家航 天 、 空 、 航 兵器等 方面 的重 要科 研、 生产基地 , 国防科技 产业 在 国内城 市中最具竞 争力 ; 科技综合实力在 全国大中城市中居第 3 , 位 科技对 经济的贡 献率达到 4 %。2 0 5 0 3年 , 西安 高新 技术企 业 8 4家 , 9 工业总
中国西部的通讯 、 通枢 纽 ; 处我 国两大经 济 区域 的结 合 交 地
部, 既是西部大开发 的桥 头堡 , 是新亚 欧大 陆桥 中 国段 陇 又 海兰新线上最大的 中心城市 。
结构的合理性也反映在增长极的培育状况上, 而西安基于 自
身的智力优势 , 择 了高新 技术产 业作 为支 柱产业 , 提出 选 并
一
、
西安城市竞争力 的 S T分析 WO
( ) 安城市 发展 的优 势 一 西
陕西省城市收缩格局及影响因素
城市收缩可能影响当地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改变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和归属感。
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收缩可能导 Nhomakorabea土地利用变化,如工业用地向居住用地、商业 用地等转变。
空间布局优化
城市收缩可能促使城市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和高效,如交通拥堵减少 、公共设施布局更加均衡等。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
陕西省城市收缩的时空特征
从时间上看,陕西省的城市收缩主要集中在近 五年内,尤其是2016年至2020年期间。
从空间上看,陕西省的城市收缩呈现出由中心 城区向周边区域扩散的特点,其中西安市的中 心城区人口规模下降幅度尤为明显。
受地形和交通等因素影响,陕西省的城市收缩 在地域上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陕北地区的 榆林市和延安市等城市的收缩情况较为突出。
城市收缩标准
一般认为,当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连 续三年出现下降,或者一个城市的人 口规模在五年内下降超过10%,则认 为该城市出现了收缩。
陕西省城市收缩的总体情况
01
陕西省共有10个城市出现了不同 程度的收缩,其中西安、宝鸡、 咸阳等城市的人口规模下降幅度 较大。
02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陕西省 的城市收缩情况较为突出,其中 西安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7.3万 人。
新型城镇化战略
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以人为本、注重质量、绿色发展等理念。这使得部分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 发展方式,注重提高城镇化质量,从而影响了城市的扩张和发展。
04
陕西省城市收缩对城市 发展的影响
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1 2
产业结构调整
城市收缩可能导致产业结构调整,由第一产业向 第二、三产业转型,促进服务业、制造业等其他 产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 曾经是全 国的经济 、 政治 、 化中心 。解放 后 , 文 分
布 了大 量 的重化 工业 和军 工企 业 , “ 在 三线 ” 设 时 建 期, 又内迁 到陕西 一批 大型企 业 , 为我 国的现代 化建
设 做 出了重要 贡献 。 但改 革 开 放后 , 许 多其 他 省 在
市经济 飞速发 展 的 同 时 , 陕西 经 济 的发 展 却 比较 缓
影 响陕 西经 济 竞 争 力 的 因素分 析
闽 宗陶 史有 军
( 西安 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 学院, 胰西 西安 706 ) 10 1
[ 关键词 ] 经济竞争力 ; 比较优 势; 市场化 [ 摘 要 ] 陕西 曾为我 国现代化建设做 出了重要 的贡献 , 改革 开放后 , 但 陕西的经济发展 却 一直比较缓慢 , 竞争 力
[ 文献识别码] A
[ 文章编 号] 10 —36 (o2 o 一i0 —0 0 7 2 420 )2 f 5 6 ?
策论 , 认为 影 响陕西 经 济 衰 的主 要 因素 是 国家 的
1 引言
陕西 是我 国的重要 省份 之一 , 地跨南北 , 承东启 西 , 中华 民族 的发 祥 地 之 一 。历 史上 有 过汉 唐 盛 是
持续下降。本文通过将 中 国经济置 于 WT O框架之下, 把胰西的发展 置 于全 国的 比较优势格局 当 中, 通 过与全国平均水平厦发 达省 份进行纵 向 和横 向 比较 , 图发现 陕 西经济竞 争力 的变化规 律和影 响 因 以
素 , 提 出相 应 的 时篡 建 议 。 并
[ 中围分类号 ] F 2 .1 174
计 划经 济体 制 回潮 , 场 化受 阻 , 陕 西 的 G P增 市 而 D 长速 度反 而高于全 国水 平 , 明在 计划经 济 条件下 , 说 陕西 享有 一定 的经 济特 权 。从另 一个 角度 说明 了市
-
个 地 区 产值 占全 国 的 比例 , 映该 地 区在 全 反
国经 济 中的地位 高 低 及重 要 程 度 18 年 , 西 工 91 陕 农业 总产值 占全 国总产 值 的 比重 为 2 0 %,9 6年 7 18 变 为 1 8 % ; 西 G P总 量 占全 国 G P 的 比重 从 .5 陕 D D 19 92年 到 19 9 8年 分 别 为 : .5 l7 % , .7 1 8 %, 4 1 8 %, 1 7 % , .3 , 7 % , .0 可见 陕 西 在全 国 .1 17 % l 0 1 7 %。 经济 中的地位呈 现 出持续 下降 的局 面 。从 陕西人 均 G P 占 全 国 G P 人 均 百 分 比 分 析 , 9 1年 为 D D 18 7 .% ,95年 为 7 . %。 可 见 陕 西人 均 G P占 42 19 35 D 全 国平 均的百 分 比也呈 现下 降 的趋 势 。说明陕西 经 济 发展 中经济效 益 的相对下 降 , 意 味着 陕西经 济 也
)男 . , 北京人 ,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 , 博士生导 师 究方向 : 场与流通 。 研 市
维普资讯
6
西
蛋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均水平 及有 关发 达 省 份进 行 横 向和 纵 向 的 比较 , 以 图发 现陕 西经济 兴 衰 的规 律性及 影 响 因素。
宏 观区域 政策 。三 是 体 制论 , 为 经 济 体制 是 制 约 认 陕西 经济 发展 的 主要 因 素 。如 政企 不 分 , 府 职 能 政 错位 、 缺位 和越 位 , 民营 经济 发 展 不 足 , 对外 开 放 力
度不够 等 。 四是 资 金论 , 为 资金 匮 乏 是 陕西 经 济 认 发展 的主 要约 束条 件 。 五 是人 力 资本 论 , 为 人 才 认 缺乏 、 人力 资本 积 累不 足 是影 响陕 西 经 济 的 主要 原 因。还有 人把 陕西作 为西部 大 开发 的“ 桥头 堡” 研 来 究, 但是 “ 桥头堡 ” 是建 立在 实力 基础 上的 , 是竞争 的 结果 , 而不 是 自封的 。笔者 认为 , 在我 国已经启动 西 部大 开发 并且 已经成 为 w' r o正式 成员方 的条 件下 , 把 中 国经 济放在 w' r o的框 架 下 , 把陕西 经济 的发 展
慢 , 现在产 品竞 争力 和总体 经济 竞争力 的下 降 。 表
针对 陕西 经 济 发展 的现状 和趋 势 , 过许 多研 有 究 。归纳起 来主要 有 以下几 种观 点 : 一是 观念论 , 认 为陕西 人 的观 念文 化 带 有 浓厚 的 自然 经 济、 业 文 农 明的 特点 , 分知 足 、 安 重土 恋 家 、 冒风 险 二 是 政 怕
[ 收稿 1期 ] 02 —2 5 t 20 —2 1 [ 作者简 介]闵宗陶(9 1驺
与 中国的整 体发 展 规律 相联 系 , 以西 部 大开 发 为 背 景分析 陕西 经 济 , 是一 种 有 用 的正 确 的方 法 。本 文
意在将 陕 西置 于决定 陕西发 展 的大背 景下 与全 国平
维普资讯
20 0 2年 4月
西
安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ap . 0LOFⅪ ’ H s胍 OU  ̄ N AN l
O 咖 F
A E E MMUN C I NS ND T L CO IAT O
7 Nn 2
2 陕 西经 济 实力 的变 动
2 1 值 占全 国的 比重 .产
一
过研 究笔 者 发现 , 改革 开放 伊 始 到 19 从 95年 , 除过 18 、90 19 三 年治 理 整 顿 时期 , 西 的 G P增 9919 、9 1 陕 D 长速 度都低 于全 国平 均水 平 。三 年 治理 整 顿 时期 ,
竞 争 力的降 低 。 2 2G P 长速 度 D 增 G P增 长速 度反 映一 个地 区的经 济繁 荣程度 及 D 其 活 力 的 大 小 。表 一 是 陕 西 及 全 国 改 革 开 放 后 18 9 1年到 2 ( 00年太 多数 年 份 G P的增 长 速度 。通 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