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多勤奋:日阅读量超30万字

合集下载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1.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义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指史册,“青鸟”指信使,“征蓬”指出兵征伐,“阳”指山南水北。

B. 《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C.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D. 法国作家法布尔所著的《昆虫记》,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描写出来,如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 古诗文默写。

(1)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______ ,万古惟留楚客悲。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2) 戍鼓断人行,______ 。

(杜甫《月夜忆舍弟》)(3) 《小石潭记》中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4) 你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热爱祖国”主题演讲比赛,你准备在演讲中引用一句连续的诗文“______ ,______ ”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8.0分)3. 名著阅读。

小语所在的班级开展《简•爱》研读实践活动,设计了以下活动内容。

(1) 活动一:同学们以“出走”和“回归”为关键词,探究《简•爱》中的四次出走和两次回归的意义。

完成下面的表格。

地点出走的原因回归的意义③见______ (人物):学会自我审盖茨黑德府逃离生命成长中的恶意和压制视,放下仇恨罗沃德学校①______ /④拒绝______ (事件):重返生命桑菲尔德庄园②______的本真与初心沼泽居逃离宗教的蛊惑与神学的催眠/(2) 活动二:小语认为“自强让简•爱变得更优秀”,请你从《简•爱》一书中找到依据。

历史名师王磊:用段子吸引学生

历史名师王磊:用段子吸引学生

34从自己的过失中吸取教训是聪明,从别人的过失中吸取教训是智慧。

“历史就是和自己相处,把握自己的情绪。

智商决定你跑多快,情商决定你跑多远。

”“人生没有攻略,鸡汤别喝太饱。

命运在于选择,金句听听就好。

”如此有趣有内涵的段子,出自沈阳市教育研究院历史研究员、中学历史高级教师王磊之口。

王老师的历史课就像脱口秀,深受学生喜爱。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正途在一次课堂讨论中,有学生问:“古代有没有追星族?古人是如何追星的?”王磊说:“古人也追星,比我们疯狂多了。

例如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他本名司马犬子,长大读书以后,他对战国名相蔺相如特别崇拜,就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司马相如。

至于犬子,就成了他的小名。

再例如,李白最喜欢谢灵运,他在诗中提到谢灵运达100次之多,相当于发微博艾特他100次,最有名的是那句‘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和自己的爱豆穿同款登山鞋,像不像现在的追星族?很多粉丝会因为跟偶像穿同款而高兴不已,李白大概就是这种心理。

现代的人们追星大都是“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所谓的追星,该追的是什么?私生饭要不得,盲目追星不可取,应该是追寻偶像身上那个发光的地方,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正途,才是最正确的追星方式。

”王磊老师鉴古知今,以史育人。

他不仅用真实有趣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原来追星由来已久,古人追星也疯狂,而且能勾连古今,串联现实,告诫同学们要学会正确地追星,学习偶像身上的闪光点,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样适时的教育引导,最能让人刻骨铭心。

嬴政是个勤奋的“加班狗”讲完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王磊转而讲道:“秦始皇是个暴君,喜欢挖坑活埋儒生,残暴不仁,但同学们可知道,这位暴君其实是个勤奋的‘加班狗’。

嬴政13岁继承王位,22岁亲理朝政,39岁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其人生可谓是大写的牛!《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通俗点说,就是天下的事无论大小,都要由秦始皇裁决,而且他还要用衡石称文书,每天订好工作计划,如果完不成就不休息。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赏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赏析
7.挺出:杰出。立登要路津:很快就要得到重要的职位。
8.尧舜:传说中上古的圣君。这两句说,如果自己得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理想。
9.这两句说,想不到我的政治抱负竟然落空。我虽然也写些诗歌
,但却不是逃避现实的隐士。
所谓“磨破”,即熟读而致“书破”。孔子晚年读《周易》,竟使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多次磨断,即所谓“韦编三绝”。根据实际需要,先出一部分书籍反复阅读,深入理解,加深记忆,这是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苏东坡有诗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经验
之谈。有书不读,束之高阁,书无异于废纸;读书囫囵吞枣,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
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时杜甫37岁。韦左丞指韦济,时任尚书省左丞。他很赏识杜甫的诗,并曾表示过关怀。杜甫这时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想离京出游,于是就写了这首诗向韦济告别。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今存最早的杜集(如宋王洙本、九家注本、黄鹤补注本等)版本都把此诗置于第一首。虽然现在文学史家都认为这并非杜甫最早的作品,但却公认这是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杜臆》云:"此诗全篇陈情,……直书胸臆,如写尺牍,而纵横转折,感愤悲壮,缱绻踌躇,曲尽其妙。……末段愤激语,纡回婉转,无限深情。"
所谓“识破”,即精读而透彻理解书中之理。精读,一要抓住重点,宁精勿杂;二要深入钻研,务求精通。“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所以读书要善于选择,取其精华,不可滥读。先好了重点,确定了主攻方向,就要深入、刻苦钻研,直到真正弄懂弄通为止。宋代哲学家陆九渊说:“学必无所蔽而后可”。意思是说,学习一定要达到没有迷惑不解的地步才可以。如果读书不注意识理,漫无目的,一味多读,必然如郑板桥所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

秦始皇的阅读速度日览30万字.

秦始皇的阅读速度日览30万字.

秦始皇的阅读速度:日览30万字秦始皇忙于公务日览三十万字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文字:‚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说秦始皇专权独断,行政事务无论大事小事都亲自裁决,甚至用‚衡石‛计算处理的文书,每天有明确的定额,不完成定额不得休息。

按照‚秤取一石‛理解,‚石,百二十斤‛。

秦权一斤的单位量值在250克左右,确实可以说是‚秦一斤合今半市斤‛。

计量史家依据对有自重刻铭的秦权实物的实测数据,得知平均为257克,‚百二十斤‛则为30.8公斤。

参照邢义田先生对于书写《史记》竹简重量几种推算的平均数51.015公斤,如果秦始皇批阅的文书用同样的每简38字的形式书写,则‚石,百二十斤‛的篇幅可以书写31.79万字。

秦始皇‚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每天必须处理的‚书‛,竟然超过30万字。

这真是惊人的阅读量!张松:过目能诵一目十行曹操会见刘璋的使节张松,未予礼遇。

曹操属下高级文官杨修却深心器重张松的才华。

杨修将曹操撰写的兵书向张松展示,‚松晏饮之间一看便暗诵。

‛(《说郛》卷五八上陈寿《益都耆旧传》)这个故事,《太平御览》、《艺文类聚》这样的类书,都作为‚强记‛也就是记忆力奇好的典型。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据此称张松为‚世俗命强记者‛。

然而宴饮之间就能读完一部兵书,首先表现出的是阅读速度的优异。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又予以文学渲染。

罗贯中笔下,张松和杨修有这样的对话:‚修曰:‘公居边隅,安知丞相大才乎?吾试令公观之。

’呼左右于箧中取书一卷,以示张松。

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

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

松看毕,问曰:‘公以此为何书耶?’修曰:‘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

公欺丞相无才,此堪以传后世否?’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修曰:‘丞相秘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

假如我成为历史上的某一个人的作文

假如我成为历史上的某一个人的作文

假如我成为历史上的某一个人的作文示例文章篇一:《假如我成为秦始皇》嘿呀!要是我能成为历史上的某一个人,那我希望自己变成秦始皇!哇塞,秦始皇啊,那可是超级厉害的人物呢!你们想想,秦始皇统一六国,那得多牛啊!就好像我们班在拔河比赛中,一个人把其他六个班全都给赢了,这得需要多大的本事和勇气呀!我要是秦始皇,站在那高高的城楼上,看着自己广阔的疆土,心里肯定美得不行,“这天下都是我的,谁能比我厉害?”我会像他一样,有着坚定的决心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当面对六国的纷争和混乱,我会毫不犹豫地派出我的大军,“哼,谁不听话,就打谁!”就像在学校里,谁敢欺负我的小伙伴,我肯定第一个冲上去保护他们。

我会努力去改革,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就像我们老师努力改进教学方法,让我们能学得更轻松、更快乐。

我会废除那些不好的制度,建立新的、公平的规则。

我会大声地告诉所有人:“大家都要遵守规则,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好!”我还会去修建那些伟大的工程,比如长城。

虽然修长城很辛苦,但是它能保护我们的国家呀!这就好比我们努力学习,虽然过程很累,但是学到了知识就能让我们变得更强大。

我会对那些修建长城的百姓们说:“加油干,咱们一起努力,让这长城成为永远的骄傲!”我会重视文化和教育,让大家都能读书识字。

“知识就是力量,咱们可不能没文化!”就像我们现在,每天都能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多幸福啊!我也会有自己的烦恼呢。

大臣们会不会不听话?地方上会不会有叛乱?哎呀,想想都头疼。

但我可不会退缩,“我是秦始皇,我怕谁!”可是,成为秦始皇也不是完全没有坏处。

他太严厉了,有时候可能会让百姓们害怕。

我要是他,得好好想想怎么能既严格又让大家敬爱我。

这可不容易,就像走在钢丝上,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

不过,总体来说,如果我能成为秦始皇,那一定是一次超级刺激的经历!我会努力让国家强大,让百姓幸福,让历史记住我的名字!我相信,只要有决心和勇气,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你们说,对不对?示例文章篇二:《假如我成为秦始皇》嘿,你能想象吗?假如有一天,我竟然穿越时空,变成了秦始皇!哇塞,这可太神奇啦!秦始皇,那可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啊!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历史趣谈:秦始皇日览三十万字公文 汉武帝日阅读量不足七千

历史趣谈:秦始皇日览三十万字公文 汉武帝日阅读量不足七千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始皇日览三十万字公文汉武帝日阅读量不足七

导语:秦始皇忙于公务日览三十万字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文字:“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
秦始皇忙于公务日览三十万字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文字:“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说秦始皇专权独断,行政事务无论大事小事都亲自裁决,甚至用“衡石”计算处理的文书,每天有明确的定额,不完成定额不得休息。

按照“秤取一石”理解,“石,百二十斤”。

秦权一斤的单位量值在250克左右,确实可以说是“秦一斤合今半市斤”。

计量史家依据对有自重刻铭的秦权实物的实测数据,得知平均为257克,“百二十斤”则为30.8公斤。

参照邢义田先生对于书写《史记》竹简重量几种推算的平均数51.015公斤,如果秦始皇批阅的文书用同样的每简38字的形式书写,则“石,百二十斤”的篇幅可以书写31.79万字。

秦始皇“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每天必须处理的“书”,竟然超过30万字。

这真是惊人的阅读量!
张松:过目能诵一目十行
曹操会见刘璋的使节张松,未予礼遇。

曹操属下高级文官杨修却深心器重张松的才华。

杨修将曹操撰写的兵书向张松展示,“松晏饮之间一看便暗诵。

”这个故事,《太平御览》、《艺文类聚》这样的类书,都作为“强记”也就是记忆力奇好的典型。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据此称张松为“世俗命强记者”。

然而宴饮之间就能读完一部兵书,首先
生活常识分享。

始皇帝的一天

始皇帝的一天

始皇帝的一天作者: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17年第07期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间第一次统一了中国,并创设了“皇帝”的称号。

此后又推行郡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建了长城、秦直道等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一系列大工程。

但是,秦始皇的日常生活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惬意,即使贵为皇帝,他每天也要受到各种约束——甚至比普通人受到的约束还要多。

假如给你一天时间,让你穿越回秦朝……好吧,你现在就是赢政,荡平乱世,统一六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你的一天会是怎样的呢?第一件事当然是起床穿衣。

揉揉惺忪的睡跟,你试图从满屋华丽的陈设中找到古装剧里那身亮眼的明黄色龙袍,结果肯定一无所获,因为那是明清皇帝的款式。

在你统一六国之前,也就是在你还叫“秦王”的时候,你的“龙袍”叫作“衮冕”:头上戴的冠叫“冕”,上身穿的是“玄衣”(玄是一种颜色,黑中微微透红);下身穿的是“纁裳”,也就是红色稍微透黄的下裳。

上面绣着日、月、星、山、龙等十二种花纹;头上戴的冕还配有十二串门帘那样垂在前后的“珠玉串旒”。

成为皇帝后,你的礼服反而没那么考究了。

你做什么事都求新求变,就连穿的衣服都要跟前人不一样,为此你废除了传承数百年之久的衮冕,换成了简洁的“袀玄”。

这是一种全黑色的深衣,款式简洁大方、厚重威严。

衣着穿戴整齐之后,你就可以去上朝了。

大臣们已在咸阳殿外等候多时,谒者(为你传达诏令的近侍)喊一声:“趋——”,首先出来的是你的卫队,接着,大臣们便来到了王座之下。

武将们按爵位官职的高低,依次排列于西侧,面向东;文官以丞相为首,依次排列于东侧,面向西。

九名礼宾官以“胪传”的方式接力传呼,这时就该你出场了。

你的专车是一种小型两轮车,名字叫做“辇”,你坐在上面,由几名内侍拉着来到大殿上,左右两旁的侍从都举起旗帜,齐声喊着:“警——”引领大臣们按次序一批批上来向你朝贺。

隆重而冗长的出场后,朝会正式开始——大臣们逐一上报各地情况:骊山修陵工程遇到难题了;前线粮草匮乏了;孟姜女把长城哭倒了…… 一项又一项国家大事先后被提出,大臣们开始了热烈的辩论,你听得昏昏欲睡,这才明白,原来真正有作为的皇帝很少有独断的机会,大部分事务都要他和大臣们开会达成共识,这被称为“廷议”,流程很像是辩论赛。

做事勤勉高效的历史案例

做事勤勉高效的历史案例

做事勤勉高效的历史案例历史上有许多勤勉高效的人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高效的工作方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人物和案例:1.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竹简多达30万字,必定看完为止,是非常勤勉的皇帝。

2.唐太宗:一生善于纳谏,也很勤勉,通过建立大唐盛世证明自己才是真正合适的继承者。

3.宋太宗:为了证明自己是明君,努力工作,向天下人证明自己的能力。

4. 明太祖:从登基到去世,每天都要批阅奏章200封,全年无休,堪称人形机器。

5.雍正皇帝:一生批阅奏章25万多份,每天工作16个小时,只有逢年过节才能休息一下,是所有皇帝中批阅奏章最多的。

6.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是一位马其顿国王,他在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他通过高效的组织和指挥,成功地征服了波斯帝国、埃及和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历史上最庞大的帝国之一。

7.诸葛亮: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通过勤奋工作和高效决策,成功地协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并通过北伐等战役,使蜀汉成为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8.富兰克林·罗斯福: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罗斯福在应对大萧条和二战中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工作效率。

他推行的“新政”政策,如建立社会保障、实行农业调整计划等,为美国经济的复苏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领导的盟军在二战中取得了胜利,为全球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9.埃隆·马斯克:现代科技界的奇才,同时也是勤勉和高效的典范。

作为特斯拉汽车公司、SpaceX航天公司等企业的创始人和CEO,马斯克不仅具备超凡的创新思维,还拥有高效的工作态度。

他经常每周工作超过80小时,并且对每一项任务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正是这种努力和高效,使得马斯克在科技、能源和交通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0. 玛丽·居里: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样,玛丽·居里也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

伟大秦始皇1000字作文

伟大秦始皇1000字作文

伟大秦始皇年级:五年级字数:1000字体裁:议论文--论秦始皇的功与过秦始皇是我国的第一位封建帝王,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他一生是有功也有过的。

秦始皇在位时期为统一中国创下了不朽的功绩,也有不少的过失。

有人说:“他功大于过,值万人尊敬。

”也有人说他过大于功,他在位时期,很残暴,说他是秦暴政,这就让我们来说说他们的功过吧!秦始皇年仅十三岁就登基了,以他稚嫩的肩膀过早地扛起了秦国统一天下的使命,责任使他变得更早熟,更坚强,也变得更沉默了。

他的处理果断是成就一切的基础,所以,果断令他创下了不少的功劳。

他的主要成就是在政治上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及为了统一和巩固统一而在军事上,交通上所做的贡献。

他的贡献分几件,详细来讲,也就是他在政治上统一六国,他在统一六国中,首先把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然后当机立断,作出了推进统一的重大决策。

从此事可以看出秦始皇非常有智谋和策略,所以他才能统一中国。

这是他的功劳之一。

他在统一中国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封建中央集权国的政体模式。

他首先创置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

其次,他创置了郡县制度,取消原来的封国,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设四郡;郡设郡守,郡以下辖县,县有县令,郡守县令都由中居任命,可以随时调动。

中央政府内设三公九卿,废除世袭特权。

中央及地方级官员实行流动,其任免升迁一切大权都操纵在皇帝手中。

赢政建立的这种政体模式,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秦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的政体模式虽然期间有小的变化,但基本上没有脱离赢政设计的这一窠臼。

从而说明秦始皇的功劳是非常大的,直至现在,也有不小的影响。

这是他的功劳之二。

第三件功劳是,他为了巩固新建立的统一王朝,下令以秦小篆为统一文字,以秦的圆形货币“秦半两”为统一货币,以秦的度量衡为全国统一的计量标准。

从而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还有他大兴土木工程,修建了长城、阿房宫。

写秦王嬴政的高考满分作文5篇

写秦王嬴政的高考满分作文5篇

秦始皇是古代一位伟大的君王,统一六国成为中国第一代皇帝。

他迫使百姓修建长城、修建自己皇陵、统一六国时发动战争……死了千千万万的人。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写秦始皇的高中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写秦始皇的高中作文篇1上一次我们了解了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皇陵——古埃及金字塔,今天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秦始皇陵。

通过阅读我知道了:秦始皇陵南边靠骊山,别边临渭水,景色优美,环境独秀。

陵园依照秦国都城咸阳建造,大体成回字形,整座陵区总面积为平方千米。

我还知道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

陵园陪葬分布众多,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六百余处,出土的文物多大十万余件。

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多意想不到的发现。

阅读本篇文章我了解了古代帝王是多么奢侈,耗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为自己建造了现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可见,那时的帝王是多么的残酷、残暴。

我们生活在一个这么幸福的时代,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压迫和剥削,我们要努力学习,为这个社会贡献出一份力量,为这个祖国添砖加瓦,把祖国变得更加强大,更加富饶,科技越来越发达,综合起来的科技胜过美国。

让我们国家的地位成为世界第一。

这些事情都会由我们晚一辈去完成,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认真学习,直到祖国真正强大的时候,并且要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要伤害到自己,也不要伤害到别人!要是不能“贵在坚持”那你只能唱“明日歌”了。

写秦始皇的高中作文篇2在历史的长卷中,我认识了您,秦始皇。

当我学习了关于您的历史后,心中有些话想对您说。

从公元前230前至前221年,您以锐不可当的势力陆续灭掉了“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您扫平了天下,连著名的诗人李白也赞叹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可见您是何等的雄武!当然,您也有智慧的一面。

我与嬴政对话作文600字

我与嬴政对话作文600字

我与嬴政对话作文600字《我与嬴政对话》有一天,我做了一个神奇的梦,在梦里我竟然见到了秦始皇嬴政!嬴政穿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王冠,威风凛凛地站在我面前。

我又紧张又兴奋,结结巴巴地说:“嬴政陛下,您好呀!”嬴政皱了皱眉头,大声说道:“来者何人?竟敢如此无礼!”我赶紧解释:“陛下,我是来自未来的小朋友,对您特别崇拜!”嬴政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问道:“未来?那是怎样的世界?”我兴奋地说:“陛下,未来可好了,有能在天上飞的大铁鸟,叫飞机;还有跑得飞快的铁盒子,叫汽车。

人们不用写信,用手机就能和很远的人说话。

”嬴政瞪大了眼睛,一脸的不可思议:“竟有如此神奇之事?”我接着说:“陛下,您统一六国,功劳巨大。

但您知道吗,现在的中国更加统一和强大,大家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嬴政微微点头,若有所思地说:“甚好,甚好。

若朕能看到这般景象,定当欣慰。

”突然,我从梦中醒来,可我永远也忘不了和嬴政的这次奇妙对话。

《我与嬴政对话》一天晚上,我正看着关于秦始皇嬴政的书,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迷迷糊糊中,我来到了一个古老的宫殿,只见嬴政坐在高高的宝座上。

我壮着胆子走上前说:“嬴政陛下,我可佩服您啦!”嬴政看了我一眼,说:“小娃娃,你为何佩服朕?”我连忙说:“您统一了六国,让大家不再打仗,这多了不起呀!”嬴政笑了笑,说:“这算不得什么,朕还要做更多大事。

”我好奇地问:“那您还想做什么呀?”嬴政站起来,大手一挥:“朕要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让国家变得更强大!”我想了想,说:“陛下,那您可要多听听百姓的想法,对他们好一些。

”嬴政摸着胡子说:“嗯,你这小娃娃说得有点道理。

”就在这时,我一下子醒了,原来是个梦呀,但我好像真的和嬴政说了好多话呢!。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预测密卷|2024年高考预测密卷一卷语文(新高考)【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有文字记载历史三千多年,古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的制度与实践,在今日仍具有启发意义。

其一,救灾无奇策,要在预防。

储备粮要用于救荒或人民消费。

《管子》指出,守国即守谷。

平籴法和常平仓制度,都是以积累收购和销售粮食备荒为目标,但是粮食要用于救荒或人民消费。

汉文帝汉景帝免租免税,后人称赞“汉家救荒大抵厚下”。

汉武帝时期,国库积累大量粮食,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积露溢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而贫民无衣无食。

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

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

隋朝富强而亡,粮仓虽多,百姓不得食,既不能救灾,又不能救国,徒然资敌。

后人指出,“自古盗贼之起,未尝不始于饥馑”,国家不惜财用,赈济得法,则庶几其少安,“不然,鲜有不殃及社稷者”。

其二,古人有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探索多种植物来替代五谷,以应对饥荒。

不少农书都记载多种植物,如枣、栗、芋、蔓菁、芝麻等,荒年可替代谷物。

唐时谚语云:“木奴千,无凶年”,果树千棵当千奴,可当口粮,可换钱交税。

多种蔬菜,平时助食,荒年救饥。

植物学家朱橚《救荒本草》记414种可食植物,叶、根、实、叶根、叶实、笋叶、根花、根实皆可食等,每种都绘图,如榉树叶、槿树叶、槐树芽等,荒年可食。

嘉靖、万历时多次刊刻,并传入日本。

第1课《秦始皇》

第1课《秦始皇》

统一因素: 统一因素:
(1)安定统一成为时代呼声 (1)安定统一成为时代呼声 (2)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 (3)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
秦国攻打六国的顺序
咸阳

公元前 230至前 至前221 230至前221 年,嬴政相 继兼并六国, 继兼并六国, 建立起东到 大海, 大海,西到 陇西, 陇西,南达 南海, 南海,北到 长城的大一 统封建帝国. 统封建帝国.
——《史记蒙恬列传》
北击匈奴
修筑万里长城
南征越族修灵渠
秦驰道遗址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 始于秦朝,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道",始于秦朝,是皇帝 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 的专用车道,皇帝下面的大臣,百姓,甚至皇亲国戚都是 没有权利走的.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 没有权利走的.秦汉时期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是五十步, 两旁种有树. 两旁种有树.
——《史记秦始皇本纪》 《史记 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本纪》
皇帝 中央机构 地 方 机 构 郡 县 乡 里 三公九卿 郡守,郡丞, 郡守,郡丞,郡尉 县令,县丞, 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 三老,啬夫,游徼 里典
北击匈奴筑长城
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统领) 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指河套地 区);筑长城,因地形,用(控)制险 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 是时蒙恬威振匈奴.
秦驰道遗址 驰道是中国历史上最 早的"国道" 始于秦朝, 早的"国道",始于秦朝, 是皇帝的专用车道. 是皇帝的专用车道.秦汉 时最为流行, 时最为流行,规定的宽度 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 是五十步,两旁种有树.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用)

04
这些措施为秦朝的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 有力的支持。
04
秦始皇的文化教育政策
书同文政策的实施及影响
统一文字
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文字,以小 篆为标准字体,结束了战国以来 文字异形的局面,便利了政令的
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
文化传播
书同文政策促进了秦朝文化的传 播,使得秦朝的文化、法律、制 度等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
教育目的
这种教育制度的目的在于 培养忠于秦朝、熟悉秦朝 法律和制度的官吏和人才, 为秦朝的统治服务。
焚书坑儒事件及其影响
事件经过
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和医药、卜筮、种 树以外的所有书籍,并坑杀了一批儒生和方士。
思想控制
焚书坑儒事件是秦始皇加强思想控制的重要手段,旨在消除异端思 想,树立秦朝的权威。
文化损失
该事件给中国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许多珍贵的典籍被毁,一批优 秀的知识分子被杀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的文化艺术成就
建筑艺术
秦始皇陵、阿房宫等建筑体现了秦朝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展现 了秦朝雄伟壮观的气魄。
雕塑艺术
秦朝的兵马俑等雕塑作品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展现了秦朝雕塑 艺术的精湛技艺。
和实施。
教育普及
统一文字为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基 础,使得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教育,
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教育制度
法制教育
秦始皇推行以法为教的教 育制度,将法律作为教育 的主要内容,培养人们的 法制观念。
吏师制度
秦朝实行以吏为师的教育 制度,由各级官吏担任教 师,传授法律知识和行政 技能。
感谢观看
统一度量衡为工商业的发展提 供了便利的条件,促进了经济 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比较
分封制
郡县制
实行依据
与宗法制联系,以 血缘关系为基础
在国家统一下,以 地域划分为基础
传承方式 官吏权利
世袭 世袭统治权
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 不得世袭
官吏有俸禄,无封地
与中央的关 系
诸侯国有很强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于中央
历史作用
利于巩固当时统治秩序; 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
但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中央集权,维护了国
(2)其他巩章③得 理固,太世 地统下尉袭 方一。达 :举其皇 管特帝 理征诏 全是令 国中, 的央军监垂直务察管,百(聚实官道居:地际。少)上数太民族
措经度思济量想:衡:统等统一 一尉车 文是轨 字虚、 、货 焚设币书的、,皇帝掌握最高兵权。
坑法儒律:颁布④法诸律卿、以分法掌为国教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 而守藩篱,却匈奴 七百余里。胡人不 敢南下而牧马,士 不敢弯弓而报怨。
西南:开辟 “五尺道” ,任命官吏
南方:南征百越,修灵渠, 置南海、桂林、象郡
地东至海暨 朝鲜,西至 临洮、羌中, 南至北向户, 北据河为塞, 并阴山至辽 东。
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 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 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专制主义是决策方 式。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 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 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集权 是管理形式。
政“七治国分之裂雄所,带秦来为的首阻强碍,皆赖商鞅计”强秦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吾。尊官,与 (3)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战之国分)土韩。 (非4子)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清《明史记》

夸秦始皇的句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夸秦始皇的句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夸秦始皇的句子1.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开创封建制度的皇帝,他的伟大事迹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

2.秦始皇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建立郡县制度等,为统一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秦始皇发动了对六国的征战,最终统一了中国,结束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局面,使得统一国家成为可能。

4.秦始皇以其非凡的才能和决心,领导着秦国走向了历史的巅峰,实现了统一天下的伟业。

5.秦始皇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秦始皇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水利设施,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使得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7.秦始皇实行了坚决的法制改革,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律,维护了社会秩序,减少了犯罪活动。

8.秦始皇修筑了万里长城,加强了对北方的防御,保护了国家的边疆安全,为后世绵延千年的边防建设奠定了基础。

9.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自己称为皇帝的君主,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0.秦始皇推行一系列的文化统一政策,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1.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宫殿、道路、运河等,为国家的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2.秦始皇对外交政策也具有开拓精神,积极开拓对外贸易,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增进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13.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扩张政策,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拓展了国土,扩大了国家的版图。

14.秦始皇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思想教育政策,提倡儒家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15.秦始皇颁布了《焚书坑儒令》,采取了严厉措施,改革了中国古代封建思想教育制度,为中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6.秦始皇统一了货币制度,制定了古代中国的第一种标准货币,促进了国内贸易和经济发展。

17.秦始皇采取了严厉的对外政策,加强了对外交往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安全和尊严,树立了中国历代外交政策的典范。

嬴政自律且勤于政事的例子

嬴政自律且勤于政事的例子

嬴政自律且勤于政事的例子中国历史上,从秦始皇到溥仪,经历了349个皇帝,其中有明君,也有昏君。

但是抛开这些对皇帝传统的道德评价,单纯从是否勤于政务的角度来看,中国历史上公认的勤政的皇帝有以下四位:秦始皇嬴政秦始皇乃千古一帝,尽管有人说他是暴君,但是他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绝对担的上千古一帝这个称号。

而且作为开创“皇帝”称号的第一人,秦始皇的的确确是一个勤政之君。

秦始皇专权独断,行政事务无论大小都亲自过问。

每天看文件都有明确的定额,不完成就不休息。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而且那时候纸张还没有发明出来,秦始皇看的文件都是竹简,秦始皇浏览文件每天的阅读量都在数十万字。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他确实是一位少有的勤政的典型。

隋文帝杨坚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亲民也是最深入基层了解民意的皇帝。

他勤于政事,史书记载: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

人间疾苦,无不留意。

除了每天从早到晚坐朝处理军国大事,更是经常下到基层民间,访查民间疾苦,遇到上书言事者,就驻马倾听。

而且还派人到各地暗中查访民情,了解吏治惩治腐败。

遇到灾荒之年,则与百姓同甘共苦,取消御膳中的酒肉之设。

并且想方设法筹粮赈灾。

隋文帝不仅是勤政,而且他的勤政中还有着慢慢的人情味儿。

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不仅是爱杀贪官,诛功臣的皇帝,还是个非常勤政的皇帝。

他曾经创造了八天之内,审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的辉煌纪录。

在在历代帝王中,难得一见。

而且朱元璋出身贫苦,因此非常节俭,在历代皇帝里也是登峰造极。

每天早饭就吃一道菜加个豆腐。

睡得床也不是什么“龙床”,就是跟普通人家的床一样。

他出行坐的轿子车子,凡是应该用金子的地方他都让用铜代替。

而且还在皇宫中命人开荒种菜!但是,朱元璋的勤政跟他废除丞相,加强皇权有很大的关系。

【全脑速读】千古始皇帝 速读第一人――速读史话之一

【全脑速读】千古始皇帝  速读第一人――速读史话之一

【全脑速读】千古始皇帝速读第一人――速读史话之一具有长达5000多年的有文字记载历史的中华民族,当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读书大国。

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读书大国,当然应该有非常丰富的、无穷无尽的读书理论、经验与方法值得我们研究和发扬。

可是,在现代阅读学的历史上,特别是快速阅读的理论和方法、推广与实践等方面,我们不幸落后了!落后的原因是大家都知道的,这里不再罗嗦了。

但是,我们却有着至少2200多年的快速阅读历史值得挖掘和研究。

在我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快速阅读能手不是别人,正是以“焚书坑儒”而遭到千古唾骂的秦始皇。

看到这里,朋友们可能会说:有没有搞错?!秦始皇焚书坑儒的行为不就是反对读书吗?他怎么还会是快速阅读的能手哪?真正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并不是烧掉所有的书籍和迫害所有的读书人。

同时,反对别人读某些书和反对某些读书人,和自己是否读书、自己读书的效率如何是没有关系的。

还是回到秦始皇的快速阅读能力上来吧。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中写到:“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天下的事情无论大小都得由秦始皇一个人决定,秦始皇竟然要求自己每天阅读量要达到一石(120斤)并用秤来称量自己阅读的文件和书籍,不论白天黑夜都必须达到这个限额,达不到限额就不许休息。

当时的书籍和文献都是用竹简或木简为载体的,比现在的纸张要沉重许多,上面的文字量肯定比120斤的纸张所承载的文字量要少好多倍。

但是,重达120斤的竹(木)简上面的文字量应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何况,无论是作为秦国国君的秦王赢政,还是统一六国之后的始皇帝,他每天要处理的事务都绝不仅仅是批阅奏章和读书吧?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他的繁忙程度,可能一点都不过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够做到每天阅读120斤的文书,其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肯定是平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学习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战国时期,有七个国家实力很强大,历史上称它们为“战国七雄”,战国时期处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别动荡的时期。

秦始皇读后感

秦始皇读后感

秦始皇读后感秦始皇读后感1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

奠定中华民族之根基,中国疆域之雏形。

开中国封建王朝之端,历两千年而不衰。

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开南越,固北疆,兴水利,重农桑,有利于巩国秦朝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有深远影响。

其功昭然。

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大兴土木,不恤民情;法令严苛,一罪三族;焚先秦书,开愚民之先河;为政残暴,动辄坑杀无辜百姓。

其过也大。

然纵观始皇一生,幼年凄苦,心怀仇恨;少年丧父,性格猜忌;英年劳苦,事必躬亲;盛年早逝,遗祸子孙。

可谓不幸、孤苦、糊涂之人。

时秦赵交恶,吕不韦贿赵人以巨资,携异人逃回秦国。

小赵正和母亲赵姬留在赵国,整日东躲西藏,担心性命不保;忍饥挨饿,衣不遮体,都是小事。

小赵正,体弱多病,史记说秦王相貌挚鸟膺,豺声,有学者以为,秦始皇鸡胸、气管炎;心怀仇恨,更为其日后残暴的性格埋下了种子。

十九年,王翦、羌瘣尽定取赵地东阳,得赵王。

引兵欲攻燕,屯中山。

秦王之邯郸,诸尝与王生赵时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

三十六年,荧惑守心。

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始皇闻之,遣御史逐问,莫服,尽取石旁居人诛之,因燔销其石。

13岁继位秦王。

母赵姬乱宫闱,幸嫪毐。

秦王以为羞耻,从此对女性生恨、生疑,及长不立皇后。

吕不韦虽全心事秦,却遭秦王忌专权。

22岁加冠、带剑、亲理朝政。

车嫪毐、杀二弟、禁赵姬、迁不韦,方显秦王专断。

始皇帝居约、勤政、识人、用才。

秦始皇衣食同常人,每日批阅奏章简牍60斤,用李斯为相,大梁人缭为尉,王翦、桓齮、王贲、蒙骜、蒙恬等为将。

39岁毕六国,一四海。

自恃功高,泰山封禅,琅琊勒石;刚愎自用,不听忠言,办事糊涂;为政残虐,大兴土木,百姓困苦;信任方士,耗资巨万,长生不果;重用赵高,指鹿为马,遗祸二世;贬谪扶苏,国基不稳,灭秦之道。

四年级叙事作文:秦始皇的功绩_250字

四年级叙事作文:秦始皇的功绩_250字

三一文库()四年级叙事作文
秦始皇的功绩_250字
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秦始皇的真名叫嬴政。

他有许多的功绩,但是他还有许多的恶毒
行为。

秦始皇的功绩:他打败了六个诸侯国,统
一了整个的中国,后来他觉得文字,钱币和度
量衡,又修建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很多的外敌,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还为西汉的开放打下了基础。

秦始皇的恶毒行为:在修建万里长城的过
程中,死的人甚至上千上万,人就算死了,也
抛下山崖不管,如果有违抗命令的就被丑死或
被烫死的,修建完成后,秦始皇还不服,就用
他的权威恐吓百姓们,让他们不闲着,终于有
一天,百姓们忍不住了,就一起抗议,最后,
秦王朝被推翻了。

这就是秦始皇的事情了。

最后,我送你们一句老话:善有善报,恶
有恶报。

一定要学秦始皇的好,不要学他的坏呦。

20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始皇多勤奋:日阅读量超30万字2007年11月在台北举办的“2007中国简帛学国际论坛”上,台湾学者邢义田教授发表了题为《汉代简牍的体积、重量和使用――以中研院史语所藏居延汉简为例》的高水准的论文。

邢义田教授独辟蹊径,从新的视角考察汉简形制,开拓了简牍学研究的新思路。

他以实验的方式测定了汉代竹木简的体积和重量,进而讨论简册的书写姿态、编联方式、保存制度等等,提出了不少新的认识。

按照邢义田教授的测算,如果司马迁的《史记》一如江苏东海尹湾汉简《神乌赋》和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的书写形式,每简38字左右,则全书130篇,52.65万字,需要竹简13855枚。

“以木简的重量计,则达43.7~48.1公斤,甚至55.9公斤。

如以新鲜的竹简计,则达58.33公斤;用新鲜红柳简则更重达101.62公斤。

”在纸发明和普及之前,简牍作为主要书写材料,其体积和重量造成的书写、阅读和保存的不便,是人们可以想象得到的,然而其具体情形,研究者以往未曾充分注意。

邢义田教授的工作,使我们对文化史的一些重要细节有了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文字:“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说秦始皇专权独断,行政事务无论大事小事都亲自裁决,甚至用“衡石”计算处理的文书,每天有明确的定额,不完成定额不得休息。

“衡石”,唐代学者裴?《史记集解》的解释是:“石,百二十斤。

”张守节《史记正义》则说:“衡,秤衡也。

言表笺奏请,秤取一石,日夜有程期,不满不休息。

”衡,是当时的计重装置,形式一如后来的天平。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秦王朝的铜权、铁权等,其实是用于“衡石量”的。

这种“权”,不可以误解为秤砣。

它们其实类似于用于天平的砝码。

“衡”的使用形式,正类似于天平。

秦始皇每天处理文书的“呈”或者“程”,也就是定额,按照张守节《史记正义》的理解,是“秤取一石”。

后来的人们大都认同这样的分析。

范文澜先生就此写道:“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中国通史》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6月版,第4页)其实,“以衡石量书”,应当理解为用“衡石”为文书测重,“书”的重量,可以是一石,当然也可能是二石、三石。

即使按照“秤取一石”理解,“石,百二十斤”。

秦权一斤的单位量值在250克左右(巫鸿:《秦权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4期),确实可以说是“秦一斤合今半市斤”。

计量史家依据对有自重刻铭的秦权实物的实测数据,得知平均为257克(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版,第394页)。

“百二十斤”则为30.8公斤。

参照邢义田先生对于书写《史记》竹简重量几种推算的平均数51.015公斤,如果秦始皇批阅的文书用同样的每简38字的形式书写,则“石,百二十斤”的篇幅可以书写31.79万字。

秦始皇“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每天必须处理的“书”,竟然超过30万字。

这真是惊人的阅读量!秦汉时期有关神奇的阅读速度的记录,还有张松故事。

曹操会见刘璋的使节张松,未予礼遇。

曹操属下高级文官杨修却深心器重张松的才华。

杨修将曹操撰写的兵书向张松展示,“松晏饮之间一看便暗诵。

”(《说郛》卷五八上陈寿《益都耆旧传》)这个故事在《太平御览》《艺文类聚》这样的类书中都作为“强记”,也就是记忆力奇好的典型。

宋人周密《癸辛杂识》续集卷下据此称张松为“世俗命强记者”。

然而晏饮之间就能读完一部兵书,首先表现出的是阅读速度的优异。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张永年反难杨修,庞士元议取西蜀》又予以文学渲染。

罗贯中笔下,张松和杨修有这样的对话:“修曰:‘公居边隅,安知丞相大才乎?吾试令公观之。

’呼左右于箧中取书一卷,以示张松。

松观其题曰《孟德新书》。

从头至尾,看了一遍,共十三篇,皆用兵之要法。

松看毕,问曰:‘公以此为何书耶?’修曰:‘此是丞相酌古准今,仿《孙子》十三篇而作。

公欺丞相无才,此堪以传后世否?’松大笑曰:‘此书吾蜀中三尺小童,亦能暗诵,何为《新书》?此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盗窃以为己能,止好瞒足下耳!’修曰:‘丞相秘藏之书,虽已成帙,未传于世。

公言蜀中小儿暗诵如流,何相欺乎?’松曰:‘公如不信,吾试诵之。

’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

修大惊曰:‘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后人有诗赞曰: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

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后来曹操得知此事,说:“莫非古人与我暗合否?”于是“令扯碎其书烧之。

”《三国演义》淡化了“晏饮之间”的情节,也削弱了张松才能的感染力。

不过,赞诗中所谓“目视十行书”,却是直接肯定了张松的阅读速度的。

试想一顿饭的工夫能够将一部“十三篇”的军事学著作“从头至尾,看了一遍”,阅读速度确实非同一般。

张松读《孟德新书》的效率,也许和秦始皇“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的情形有所类同。

二十世纪一位以自己的政治实践影响中国历史的伟人,在他的诗词名句中说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讨论秦始皇的“文采”,资料尚不充备,这里和秦始皇并列的汉武帝,实际上是自有“文采”的。

班固《汉书武帝纪》称赞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但是批评他没有继承“文景之恭俭”。

对于他的武功,除了“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句中的“立功”二字可以理解为一种暗示以外,似乎不愿评价。

按照赵翼的说法,“是专赞武帝之文事,而武功则不置一词。

”汉武帝不仅在文化建设方面确实有特别显著的功绩,他本人的“文采”,历代也多有学者加以赞扬。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四有“汉帝多自作诏”一条,其中说到“汉诏最可观,至今犹诵述”,文辞“可观”,古今“诵述”的诏书中,有的是“天子自作”。

他举的第一个例子就是汉武帝。

这或许也是班固所说“号令文章,焕焉可述”的表现之一。

《文选》中列有多种文体的作品,其中“诏”一类只收录了两篇,都是汉武帝所作。

此外,他“深陈既往之悔”(《汉书西域传下》),沉痛检讨政治过失的著名的“轮台诏”,显然也是绝不可能由别人代笔的。

《汉书艺文志》关于赋的记录中,有“上所自造赋二篇”。

唐代学者颜师古以为这里所说的“上”,就是汉武帝。

《隋书经籍志四》著录“《汉武帝集》一卷”,《旧唐书经籍志下》和《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汉武帝集》二卷”,更是历经了六七百年时代检验仍得以保留的文化遗存,自有值得肯定的价值。

自先秦至于两汉诸多帝王,只有汉武帝一人有这样的光荣。

《文选》卷四五收录了署名“汉武帝”的《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携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秋风辞》字句之中楚风饱满,因此有人说“汉武帝《秋风辞》足迹骚人”(《渔洋诗话》卷下)。

又有人说“至汉武帝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唐〕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七言起于汉武《柏梁》诗”(〔元〕吴皋:《吾吾类稿原叙》),从另一个方面指出了汉武帝开创一种新诗体的功绩。

这位颇有“文采”的汉武帝,也有一个涉及他阅读速度的故事。

《史记滑稽列传》写道:“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

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

”汉武帝连续多日阅读这“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即两个人才能勉强抬得动的“奏牍”,每天中止之处,都认真作了记号,随后再从标识记号的地方接着读,一直读了“二月”方才结束。

东方朔上书“用三千奏牍”,邢义田先生分析说,“如果东方朔不用牍而用简,三千简大约重9491.825公克,或9.5公斤左右。

”“如果东方朔是用较简为宽的木牍,三千牍的重量更要多上好几倍。

”假设东方朔上书用简,重9.5公斤,依然参照邢义田先生测算书写《史记》竹简重量51.015公斤这一平均数,东方朔上书字数应大略为《史记》的18.62%,也就是9.8万字左右。

汉武帝读这些文字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平均的阅读量不足1.7千字。

这自然与这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政务繁忙与兴趣广泛有关。

看来,仅仅就东方朔上书“读之二月乃尽”的故事,是不可以讨论汉武帝的阅读速度的。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同样“雄才大略”,同样日理万机的秦始皇,每天处理公文的数量定额竟然超过30万字。

进行这样的比较,其实应当注意到如下事实:秦始皇“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正是履行军政管理的常规性的工作。

而汉武帝的日常生活也会有这样的办公内容的。

他阅读东方朔“奏牍”,其实可以理解为“业余”在读“闲书”。

此外,汉武帝对于东方朔上书,看来是在一字一句仔细地读,“读之,止,辄乙其处”。

而秦始皇处理公务,一定是有主与次、重与轻、详与略的区别的。

作为最高执政者,即使“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上奏文牍一一详尽研读。

另外,人们还会想到,司马迁的记录,是不是能够完全确信呢?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这番话,是出自反对派方士之口。

司马迁是这样记述的:“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

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

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

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

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

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于是乃亡去。

”涉及秦始皇公文阅读速度的关于这位帝王工作作风的评论,是和对暴政酷刑的批评一同发表的。

随后侯生、卢生逃亡。

方士的背叛激起秦始皇暴怒。

他说:“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言以乱黔首。

”随后竟然引起了坑儒这一文化史上的著名事件,“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侯生、卢生关于“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的议论,究竟是不是“诽谤”之辞呢?秦始皇所谓“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应当指的是“专任狱吏”,“乐以刑杀为威”,“不闻过而日骄”一类指责。

就现有资料分析,没有理由判定“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这样的未必可以归结为“不德”的批评是“诽谤”性语言。

侯生、卢生只是自方士的立场出发,从神秘主义文化的视角,以为“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所谓“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很可能只是对秦始皇行政风格的客观性的描述。

这一情形,其实和秦始皇琅邪刻石自我标榜诸言辞中所谓“皇帝之功,勤劳本事”,“忧恤黔首,朝夕不懈”,“细大尽力,莫敢怠荒”的说法大体一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