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节 日 本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是本章本册以至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氧气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系统地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通过实验验证气体性质的开始,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氧气是学生熟悉的一种气体,虽有了一些了解,但对它的性质并未做过系统的研究。
实验基础:具备一定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认识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了解氧气的性质及用途.2.认识化合反应,知道化合反应的基本特征.了解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和联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气性质实验的探究,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2.通过对氧气的认识,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氧气在生活生产中重要用途的了解,感受学习化学的价值,领悟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意义.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理解。
教学难点: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区联,氧气的化学性质的掌握。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问题探究法及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方法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三瓶氧气(一瓶中留少量水)、木炭、铁丝、蜡烛、澄清石灰水、燃烧匙、火柴、镊子、坩埚钳、酒精灯板书设计一.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不易溶于水,有三态变化 二.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反应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铁 + 氧气四氧化三铁 镁 + 氧气氧化镁石蜡 + 氧气二氧化碳 + 水三.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气化反应 四.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教学反思本节课突出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正确分析,能较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并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生活指导-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三章-生活指导-第一节-幼儿园一日生活[单选题]1.为培养幼儿诚实.不说谎话的习惯(江南博哥),教师向幼儿讲述了《狼来了》的故事,这是运用了()。
A.渗透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评价激励法D.成果欣赏法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利用文艺作品中的鲜明人物形象,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是运用了榜样示范法。
[单选题]2.下列活动不属于幼儿园值日生内容的是()。
A.整理玩具B.整理图书C.自己洗手.洗脸D.照料自然角.记观察日记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幼儿园值日生的内容不包括自己洗手.洗脸,C选项属于自理能力。
[单选题]3.安排幼儿生活作息制度要(),不同类型的活动要交替进行。
A.动静结合B.循序渐进C.合理D.科学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合理安排各个生活环节的时间.顺序和次数,注意动静结合.组织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结合.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结合,不同形式的活动交替进行。
[单选题]4.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
A.一贯性、一致性和启蒙性的原则B.一贯性、一致性和综合性的原则C.一贯性、一致性和全面性的原则D.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在生活活动中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单选题]5.下列关于幼儿睡眠的说法正确的是()A.3至6岁的儿童白天睡眠时间平均3小时较为合理B.幼儿教师在睡觉前可以给儿童讲引起悬念的故事C.有些幼儿喜欢趴着睡觉,教师不能干预幼儿睡觉姿势的喜好D.睡眠时生长素的分泌有助于幼儿大脑皮层的发育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托幼机构和家庭要引导幼儿在睡眠时不趴卧.不跪卧.不蒙头,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安全和身体健康。
3至6岁儿童白天睡眠时间平均2至2.5小时较为合理。
幼儿教师在睡觉前给儿童讲引起悬念的故事,会引起儿童的好奇心而不能帮助幼儿入睡。
[单选题]6.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幼儿园教育活动比其他活动重要B.幼儿园保育员的地位低,因为他们的工作不是那么重要C.幼儿园的各项活动应有机联系在一起D.幼儿园里幼儿睡眠.盥洗等活动是次要活动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幼儿园教育活动和保育活动同等重要,不能彼此忽略。
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教材分析“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是初中生物八年级(下)第三章“生物的进化”中的第一节的内容。
谈到生物的进化,自然要先探讨有关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它应该是探讨生物进化问题的起点,可以说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但本节内容的教学与传统的已成定论的科学知识的传授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开放性和伸缩性,这无疑加大了教学的难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课程标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不同观点,并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搜集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教学内容,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
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甚清楚。
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地认识生命的起源。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
三、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过程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科学方法。
(2)通过不同观点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讨,培养求知和敢于质疑的品质。
(2)在课堂渗透无神论的世界观,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关注关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难点:“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收集有关生命起源的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2.将学生分成4个大组预习教材内容,布置各组课前收集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以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报刊媒体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信息观点,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特别是最新的报道。
七下地理 第三章《日本》
日 本 (1)
日本
日本国的象征——富士山
樱花的最佳观赏日期是 3月15日——4月15日
日本的国花—樱花
日本的国旗—太阳旗
日本的首都——东京
日本的国技—相扑
日本的人种——黄色人种 日本的语言——日语
日本人的信仰——神道教和佛教
日本在世界的位置
东亚岛国
1.相对位置(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
大岛及3900多个小岛 九州 组成,其中_____岛 本州 面积最大。
A四大岛: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B周边海洋:日本海、太平洋、东海
C主要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
神户、北九州、长崎
北海道
神户
东京 名古屋 横滨 大 阪
北九州
东 海
长 崎
九 州
四国
填图比赛: ④
俄罗斯
中国 ③
朝鲜
A 北海道
亚洲 印度洋 大洋洲
太 平 洋
2.纬度位置
纬度:30° N——45° N(约15° ) 经度:130° E——145° E(约15° ) 日本主要位于北温带、中纬度
日本
3. 领土范围
看图回答
东亚岛国
北海道
1、日本领土主要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海道 本州
______和_____四个 四国 九州
富士山位于日本东 京西南,主峰海拔 3776米,是日本的 最高峰;山顶常年 积雪,山麓樱树成 林,是日本著名的 旅游胜地。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 山;日本火山众多、 地震频繁,是一个 多火山、地震的国 家,有“地震国” 和“火山博物馆” 之称,也被称为 “火山之国”、 “地震之邦”。
日本国的象征——富士山
说课稿 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第一节《概率的基本性质》
概率的基本性质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概率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频率和概率的基础上,与集合类比研究事件的关系、运算和概率的性质。
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频率和概率的理解,还能进一步认识集合,同时为后面“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学习概率知识的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过渡作用。
2. 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并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首先,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随机事件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掌握概率的几个基本性质,并会用其解决简单的概率问题。
其次,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在借助掷骰子试验探究事件的关系和运算的过程中,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研究概率的基本性质,发展分析和推理能力。
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世界的具体情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制定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事件的关系与运算;概率的加法公式及其应用。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二、说学情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以前,已经掌握了集合关系、运算,频率与概率的内在联系,对用频率估计概率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有所掌握,特别是学生进入高二以后,数学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观察探究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一般会出现的问题或困难是:概率加法公式的发现以及将其公式化的过程。
三、说教法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
它在学生获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于本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是以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讨论交流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
思修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案授课人所在部门思政部授课班级课题第三章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授课时间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2)充分挖掘多种教学资源,用丰富、贴近学生实际的各种资料辅助教学,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教学活动更加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
(4)从高职学生的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述。
2、正确认识人生目的对人生实践的重要作用。
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自觉抵制各种错误的人生观【能力目标】1、具备自主学习能力。
2、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
3、为科学而正确地解决人生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教学重点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学情分析这门课程的对象是高职大一的学生。
他们在高中的政治课上,也学到了一些相关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大一的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多了一份理性的思考,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是学情的有利因素。
然而,一部分学生对枯燥的公共基础课有厌烦情绪。
他们上政治课时,往往是只带耳朵来听,不带书本来记;他们能够理解老师的分析,但不愿意自己去思考。
因此,在讲授这一节时,教师要提出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比较简单的问题,从而和学生形成互动,设法提高学生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新学的原理联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学法分析学生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要掌握学习方法。
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逻辑推理,通过分析得到新的知识。
区域地理 第三章 亚非拉地区 第一节 东亚和日本(共31张PPT)
解析:第(1)题,根据题干“日本多山且河流众多”信息可知,日本水能资 源比较丰富,落差大,利于发电,D正确。第(2)题,“硅岛”即电子工业比 较发达的地区,影响电子工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是技术、交通运输条件 和环境,故①③⑤正确,④错误;电子产品不适合海运,故②错误。 答案:(1)D (2)B
教材图解
4.“三湾一海”工业带 (1)分布: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 和濑户内海沿岸。 (2)原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且多港湾,适合建设大港口;在海边, 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节省了陆上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和费用, 降低成本;且日本所需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 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即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4.东亚的季风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季节 风向 源地
东亚季风 冬季
西北风 亚洲内陆
夏季 东南风 太平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性质
比较
分布
气候类型
对农业生 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寒冷、干燥
炎热、湿润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
低温、旱涝等灾害
要点整合 1.东亚范围、位置
范围
临海国:中国 半岛国:朝鲜、韩国
内陆国:蒙古 岛国:日本
经纬度位置 4°N~53°N,73°E~145°E
海陆位置 地理位置
相对位置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北部邻北亚、西部邻中亚、南部邻东南亚,西 南部邻南亚
2.东亚地区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的自然和经济差异
范围
自 然 海陆位置
探究二 日本 情景导学 下面左图为日本山河分布示意图,右图为富山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分布 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日本经济入门-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安定经济成长期【课文翻译】日本经济从1970年代开始迎来了巨大的转换期。
长期以来的高增长率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而迅速下降。
石油危机给已经转换成为对石油依存度高的产业结构的日本带来了很大的损害。
然而,对于第一次经验的石油危机,日本企业根据减量经营和ME技术的利用等积极应对,很快地突破了困境。
因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以及出口剧增伴随的贸易黑字(贸易逆差)的积累,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债权国。
与此同时,与美国发生了激烈的摩擦,对此该如何应对,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大问题。
第一节第一次石油危机1.1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发生1973年11月,在第4次中东战争中,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采取了把原油价格上涨到原来的4倍,并且供给大幅度减产了25%这种果断的手段。
这个利用石油作为外交王牌的政治性的决定,使得世界各国一起陷入了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即所谓的滞胀危机。
像表3-1所示的那样,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下,美国、英国、西德国等都哪个国家都是低的经济增长率,消费者物价指数的上升率很高。
1960年开始到1973年领先的国家的实际GDP增长率平均是5.0%,1973年到1975年下降到了1.6%。
其他的国家,1973年到1975年的通货膨胀率较1964年到1973年平均的3.7%上升到了10.5%。
1.2 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由于第一次石油危机,日本的能源大多依赖进口,从而使得刚转换成高度依赖石油的产业结构的日本经济受到了极大的伤害。
以石油危机为转机,日本经济10%左右的高增长率到此为止,并在1974年成为和战后初期一样的负增长,从此,日本经济进入了安定经济成长期。
针对于石油危机给日本经济带来的影响,从一下的4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交易条件的恶化。
交易条件是用出口资金量一单位和进口资金量交换,以进口资金测出的出口资金一单位的价值来表示。
如果和出口价格相比,进口价格更贵的话,就意味着交易条件的恶化。
在1972年,日本的汽车的平均价格是每台1460美元,因此,相当于买了770桶石油。
(完整版)中国文化概论·第三章·第一节
第三章 阴阳发散 变动自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特征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富有 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阴阳不测之谓神。
——《周易》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 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清]金廷标:麻姑献寿图
1.人文化成——文明之初的创造精神;
2.刚柔相济——穷本探源的辩证精神;
3.究天人之际——天人关系的艰苦探索精神; 4.厚德载物——人格养成的道德人文精神;
5.和而不同——博采众家之长的文化会通精神; 6.经世致用——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精神;
7.生生不息——中华人文精神在近代的丰富与发展。
——《中华人文精神》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向上、蓬勃发 展的动力。就民族的进步和发展而 言,是士子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和 人生情怀,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的英雄气概,“海县清一,寰区大定” 的宏伟抱负,“请君暂上凌烟阁,若 个书生万户侯”的豪迈气势;就个体 人格的独立和人生价值的实现而 言,则表现为志士仁人坚持正义, 不畏强暴,独善其身,面对挫
——《白虎通·天地》
【天人合一】
石涛:黄山八胜图
人们从敬崇自然、顺应自然,适时地耕作收获,解决衣食住行等问题开 始,进而联想到有序地管理国家、整合人事,指导人们的实践和行为,具有积 极性的意义:一是依据自然的变化推及人世,考虑了自然与人密切的同质关 系,具有有积极唯物的因素;二是考虑了自然与社会紧密的共生关系,明兴 替知得失,在集权程度高而民主意识淡的时代,不啻为一种积极有效的依循 方式;三是从关注自然出发,将思索的触角伸向无边的宇宙和周遭的社会, 推动了古代天文、地质、物候、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了 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是 传统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第三章第一节(第2课时) 铁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第三节铁及其化合物教师提问:铁的单质能和很多物质产生反应产生铁的化合物,那么铁的重要化合物有哪些呢?教师:引出本节课学习内容在问题中引出本节课内容。
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的注入。
讲授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新课讲解】铁的氧化物教师:铁元素可以形成三种氧化物,分别是氧化亚铁(FeO)、氧化铁(Fe2O3)和四氧化三铁(Fe3O4)。
教师:通过表格展示各种氧化物的异同:教师:铁的氧化物都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反应。
氧化铁和氧化亚铁是碱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与酸发生反应,分别生成铁盐和亚铁盐。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通过书写和口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记忆。
【思考讨论】教师:你知道氧化铁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式吗?答案: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2FeCl3 + 3H2O氧化铁和稀硫酸反应:Fe2O3+ 3H2SO4——Fe2(SO4)3 + 3H2O教师:氧化铁和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你会写吗?答案:离子反应式:Fe2O3 + 6H+——2Fe3+ + 3H2O 【思考讨论】教师:你知道氧化亚铁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式吗?答案:氧化亚铁和稀盐酸反应:FeO + 2HCl ——FeCl2 + H2O氧化亚铁和稀硫酸反应:FeO + H2SO4——FeSO4 + H2O教师:氧化铁和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你会写吗?答案:离子反应式:FeO + 2H+——Fe2+ + H2O 【新课讲解】铁的氢氧化物教师:铁有两种氢氧化物,氢氧化铁(Fe(OH)3)和氢氧化亚铁(Fe(OH)2)它们可以分别由相对的可溶性盐与碱溶液反应而制得。
注:Fe(OH)3和Fe(OH)2都是不溶性碱,它们都能与酸发生反应。
【思考讨论】教师: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FeCl3溶液,然后滴入NaOH溶液。
观察并描述发生的现象。
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思考问题。
记录笔记,认真倾听。
老师和同学一起观察实验现象,思考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板书设计要求:
1.简洁明了:使用简单明了的文字和符号,突出重点,准确精炼。
2.结构清晰: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进行布局,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3.艺术性和趣味性:采用生动的形象、颜色和布局,增加板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突出重点:将重要的概念和知识点用加粗、颜色等方式突出显示,加深学生的印象。
讲解内容4: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雨、风、雾等。”
探究活动5:
“请同学们观察教室外的天气现象,并描述一下。”
学生观察并描述教室外的天气现象,如“现在太阳很大,气温很高”。
第五环节:实践活动
户外观察:
“请同学们带上温度计、雨伞等工具,我们去户外观察一下天气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记录气温、降水等数据,并观察天气现象。
第三环节:天气的测量指标
讲解内容3:
“为了描述和测量天气,我们需要一些指标。常用的天气测量指标认为哪个指标最重要,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他们认识到不同指标的重要性,如气温影响我们的穿着,降水量影响农业产量等。
第四环节:常见的天气现象
5.概括性强:能够准确概括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在开始本节课之前,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如地图阅读、地理位置的基本概念等。他们可能已经接触过天气和气候的初步概念,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天气现象有基本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的学生通常对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内容感兴趣,因此,将天气现象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可能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可能需要教师的引导来进一步深化对天气现象的理解。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可能偏爱互动和参与式学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课件(共29张PPT)
甲烷的分子构型为 正四面体形。
4个C-H键的键长和强 度相等,夹角相等。
探究二:甲烷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0.717g/L(S.T.P) 密度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思考:甲烷如何收集?
探究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高 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 碱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问题: 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什么现 象?
探究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2.甲烷的氧化反应
实验:把甲烷经导管通出点燃, 观察火焰颜色, 然后用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取下 烧杯正放,向烧杯内滴入澄清的石灰水 。
实验视频
问题:你能描述看到的实验现象吗?
实验现象
安静燃烧,淡蓝色火焰,烧杯 内壁有水滴,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的气体,放热。 反应方程式:CH4 + 2O2 点燃CO2 + 2H2O
甲烷取代反应的反应原理:
H
H
H-C-H + Cl-Cl -→ H-C-Cl + H-Cl
H
H
一氯甲烷
H
H
动画
H-C-Cl + Cl-Cl -→ H-C-Cl + H-Cl
H
Cl
二氯甲烷
H
Cl
H-C-Cl + Cl-Cl -→ H-C-Cl + H-Cl
Cl
Cl
三氯甲烷
Cl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l
H-C-Cl + Cl-Cl -→ Cl-C-Cl + H-Cl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课时)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包含内容较多,分别是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成分探索历程、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这节内容既是对前面两章知识的承接,也为后面第三章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甚至是选修一打下基础。
这四方面内容前后连贯,体现出从功能到结构的结构功能相适应观,也呈现出探索过程中的“提出假设”这一科学研究方法。
因此,本节将分为两个课时展开教学。
第一课时内容将讲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细胞膜成分探索历程。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前两章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种类等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细胞基本结构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本节内容从细胞膜功能出发到细胞膜成分探究,再到细胞膜结构的探索,最后到流动镶嵌模型的认识。
充分展现出生命观念中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观点。
2.科学探究本节中有两个科学探究历程的教学内容,并且在高中第一次提出“提出假设”这一科学方法。
这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认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1.通过中国地图国界、校园围墙、人皮肤的观察,从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角度,阐述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所具有的功能。
2.通过分析细胞膜成分探索历程,能基于事实和证据进行推理、论证,提出或者否定假说,感悟科学在质疑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的功能。
(2)细胞膜成分的探索历程。
2.教学难点对细胞膜成分探索历程的认识。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本章导入引用翟中和院士的话“我确信哪怕一个最简单的细胞,也比迄今为止设计出的任何智能电脑更精巧”,说明细胞中物质必须形成特定的结构才能发挥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空间需要协调配合才能有序、高效地完成生命活动。
幼儿园班级管理 第三章 幼儿园班级一日常规的管理
第一节 班级一日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二、幼儿园班级一日常规的要求与实施 (四)游戏活动的基本要求与实施要点
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
专用室游戏
自由活动
第一节 班级一日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基本要求如下: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经验和兴趣,选择幼儿游戏内容,保证 游戏的时间和空间; 2.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提供安全、卫生、可 变、具有多种教育价值的游戏材料,保证幼儿自主游戏的条件; 3. 平衡一周内的各类型游戏; 4. 加强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做到观察在前,指导在后,指导方式恰当。
小贴士:物归原处小妙招—图标暗示
二、 对号入座,建立规则 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只有自己动手收纳整理,才能理解、内化“归位”规则,
才能日趋独立。面对小班幼儿,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我们从幼儿的需 要和兴趣入手。在生活中,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对号入座的习惯。如,组织幼 儿玩“找朋友”和“回家”游戏,找到自己的照片,然后找到对应水杯等日常用品 的位置,同时明确提出“对号入座”的要求:喝完水一定把水杯放回贴有自己照片 的水杯架上。有的教师还会设置“玩具妈妈出来找玩具宝宝”的情景:“我的宝宝 怎么还没回家呀?我好想他们呀!”这样可以引起幼儿的关注,提醒幼儿将玩具送 到有图标的固定位置上……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的规则并不是生硬无趣的,而是好玩 有趣的,就能逐渐理解并愿意遵守。
第一节 班级一日常规的内容与要求
运动活动常规
运动常规主要指师幼在幼儿体操、器械运动和自然锻炼等 活动中有关时间、内容和程序的相关规定。
建立科学的运动常规,有利于幼儿在适宜的运动强度、密 度和时间中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动作协调能力和环境适应 能力,为获得健康的体质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学设计(二)一、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内容。
本节包含内容较多,分别是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成分探索历程、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这节内容既是对前面两章知识的承接,也为后面第三章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甚至是选修一打下基础。
这四方面内容前后连贯,体现出从功能到结构的结构功能相适应观,也呈现出探索过程中的“提出假设”这一科学研究方法。
前一课时已经完成细胞膜功能和细胞膜成分探索的学习,这一课时将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和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开展学习。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前两章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细胞种类等知识,这为进一步学习细胞基本结构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讲解内容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三、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本节内容从细胞膜功能出发到细胞膜成分探究,再到细胞膜结构的探索,最后到流动镶嵌模型的认识。
充分展现出生命观念中功能与结构相适应的观点。
2.科学探究本节中有两个科学探究历程的教学内容,并且在高中第一次提出“提出假设”这一科学方法。
这是对学生科学探究认识的培养。
四、教学目标1.通过概括、比较不同细胞膜结构模型,说出不同模型的要点,阐述流动镶嵌模型。
2.通过分析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能基于事实和证据进行推理、论证,提出或者否定假说,感悟科学在质疑与创新中不断发展。
五、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
2.教学难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
【提问】1.细胞膜的功能有哪些?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之《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服务社会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身价值。
2.运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采用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脆弱,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本节课以自然界的水循环为主题,通过分析河流的补给类型和水文特征,使学生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2.教学方法多样化:本节课采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师还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织小组汇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进步和努力。
在实际教学中,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教师应以人性化的语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日本
展示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单说出日本多火山、
地震的主要原因。
3、举例说明东西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4、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的交通特点和主要城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学生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重点:
日本经济发展的特征;日本的工业布局。
难点:
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
自学领会:
1、日本位于亚洲———部,————洋北部,领土由——、————、—
———、————及其附近3900多个岛屿组成。
居民主要是————
族。
2、日本是一个多————的岛国,国土的四分之三为山地丘陵,——平原
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日本位于——————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
该处为——
——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
4、日本主要属于——————气候和——————气候。
四季分明,降水
————,冬季较为————,夏季较为————,气候的————特
征明显。
5、二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资源和————资源优势,积极引进
先进科技,努力开拓———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国,排世界第二。
6、日本的———、———、———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7、日本的城市人口比重——,首都是————,为世界特大城市,———
为新兴的科学城,著名的港口有————、—————。
合作探究:
1、日本的气候南北差异大不大?
2、日本的河流短小湍急,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反馈提高:
一、读图:
1、海洋①————
2、国家②————
3、港口③————④——————
4、日本的最高峰是—————,请在图上标出
5、图中阴影部分是什么工业区?请你简要分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二、选择:
1、日本自然资源中,比较丰富的是
A、水能和森林
B、石油和煤炭
C、铁矿和水能
D、森林和
石油
2、日本农业的特点是
A、采用大型农业机械
B、发展规模较大的企业化种植园
C、精耕细作,以生产棉花为主
D、精耕细作,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
3、日本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A、海岸线曲折,多港湾
B、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
C、岛国、海上交通便利
D、矿产资源贫乏
4、关于日本文化叙述错误的是
A、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B、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C、日本文化严重排外
D、日本是个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特点
5、日本大量出口的产品是
A、石油
B、铁矿
C、工业制成品
D、稻米
6、下列行业中,日本并不发达的是
A、铁路交通
B、航海业
C、汽车制造
D、采矿业
7、日本北海道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主要原因是
A、这里是寒暖流交汇处
B、该海域水温较高
C、该海域只有暖流经过
D、该海域仅有寒流经过
8、日本的经济特色是
A、出口型经济
B、进口型经济
C、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D、以上都不是
日本
明确目标:
1、说明日本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理解其工业、城市分布的特点。
2、能体会日本的国情及相关资料,分析其加工贸易型经济及向外发展生产与销售基地的特点。
自学领会: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优势,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努力开拓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日本的贸易对象有、和。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沿岸和沿岸。
3、日本农业的三大部门是、、。
4、日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日本最大的渔场位于岛附近。
5、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是世界经济大国,
目前其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位。
(2)该国发展经济优越的自然条件有:
海岸线,港口,
海运便利。
不利条件是:贫乏,大部
分依赖进口,耕地面积。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工业城市名称:
A B
C D
E
(4)从图中可以看出,日本的工业中心
集中分布在沿岸和
沿岸,请你简要分析形成
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读课本69页图3—6,“日本进口能源和矿产示意”,回答下列问题:
(1)日本是一个岛国,发展工业所需的石油和铁矿石等工业原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必须大力发展业。
(2)从图中运输路线可知,日本石油主要来自地区和地区;铁矿石来自(国家)、(国家)、(国家)和印度。
(3)日本从中国进口的矿产主要是和。
(4)日本发展工业的原料绝大部分需要进口,主要是因为日本国内矿产;日本的工业产品大部分销往国外,主要是因为日本国内,从这两方面看,日本发展工业对外性较强。
合作探究:
1、日本是一个经济强国,同时也很脆弱,说说自己的观点。
2、日本工业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反馈提高:
1、下列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丰富,科技发达,是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B、人口众多,市场开阔
C、农业发达,为工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D、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2、日本的主要贸易对象是:
A、美国、俄罗斯和中国
B、美国、欧洲和韩国
C、美国、中国和欧洲
D、美国、中国和韩国
3、目前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仅次于:
A、美国
B、俄罗斯
C、德国
D、中国
4、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及濑户内海沿岸一带的原因是:
A、可以就近获得淡水资源
B、有适合的气候条件
C、有优良的港口、利用便捷的交通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
D、受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小
5、日本是世界上著名的渔业生产大国,北海道附近形成渔场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温暖湿润,海水温度适宜鱼类生长
B、有大河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
C、有寒流和暖流交汇,海水发生搅动,底层的营养物质上泛
D、大陆架广阔,使得海底的光线充足
6、日本新兴的科学城是:
A、广岛
B、横滨
C、神户
D、筑波
7、日本两个著名的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是:
A、东京、大阪
B、神户、名古屋
C、横滨、广岛
D、京都、奈良
1、日本位于洲东部,洋西北部。
2、日本主要属于气候和气候,冬暖夏凉,气候的
特征明显。
3、山和花是日本的象征。
4、日本民族构成单一,民族占绝对优势,通用语言是。
5、读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洋:A
B
国家:C
D
E
F
海峡:G
H
内海:J
(2)日本的主要岛屿:位置最北的是:
,图中号码是;
最大的是,图中号码是
;最小的是,图中号码是;纬度最低的是,图中号码是。
(3)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最高的山a是,平原狭小,最大的平原b是,首都c是
(4)日本的气候性特征明显,夏季盛行来自洋的东南季风。
6、在近现代,欧美文化广泛影响到日本社会,尤其是在和等,日本文化既保留有的传统内容,又兼有——————的特色。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山是,从成因上看,它是一座,日本多这种类型的山是
因为日本位于上。
(2)此山东面的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平原,该平原座落着世界大都市之称的日本首都。
(3)此山所在的岛屿是日本最大的岛,该岛东南临洋,西北临海。
(4)图中显示的日本的国花是,
若想观赏日本国花盛开的美景,最佳季节是。
(5)图中山顶常年积雪,主要原因是。
合作探究: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
反馈提高:
1、下列有关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火山、地震 B.多优良港湾、海岸线曲折C.多大江、大河,流速急 D.地峡人稠
2、关于日本地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山地丘陵为3/4
B.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是一座活火山
C.平原面积广大
D.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日本民居多以便于拆装的轻质材料修建,主要目的是:
A.防风御寒 B.防震抗灾
C.防潮避暑 D.节约环保
4、对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日本是东亚的群岛国家,位于太平洋东岸
B.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多火山、地震
C.气候冬暖夏凉,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D.森林、水力、矿产资源丰富
5、日本著名的濑户内海位于哪两个岛之间
A.北海道岛、本州岛 B.本州岛、九州岛
C.本州岛、四国岛 D.九州岛、北海道岛
教学反思:
1、组织学生做填图游戏,内容主要是四大岛、富士山、关东平原、著名港口、其它较大城市等,寓教于乐,效果良好。
2、日本南北气候差异大,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借助樱花开放的时间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