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评价)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
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应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三)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与帮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能力的过程融为一体的,不应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接受祖国文化的熏陶和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2022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
2022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2022年新版语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教师要准确理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把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业质量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语文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教师应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为核心思想。
将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
引导学生在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从培养核心素养出发,把握四个方面整体交融的特点,设定教学目标时既有所侧重,又融为一体。
注意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避免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简单罗列。
2.体现语文研究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研究内容教师要明确研究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研究任务群的研究内容和教学提示。
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研究任务,依托研究任务整合研究情境、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
关注不同研究任务群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同一研究任务群在不同学段的连续性和差异性;关注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合理安排研究内容,把握研究难度,组织研究活动。
根据学生需求提供研究支持,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研究经验,发展未来研究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
注意减轻学生研究负担,避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研究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2022版语文新课标课程实施之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
2022版语文新课标课程实施之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一)教学建议1.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育目标及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
2.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3.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生活处处有语文)4.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生活的变化,探索语文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二)评价建议1.过程性评价:重点考察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应依据各学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质量要求,广泛收集课堂关键表现、典型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等数据,体现多元主体、多种方式的特点。
原则:(1)应有助于教与学的及时改进(2)应统筹安排评价内容(3)应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4)要拓宽评价视野,倡导学科融合1.1课堂教学评价建议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
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老师应设计评价表,告知学生评价标准,同学互评,老师对同学互评进行再评价,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评价。
课堂互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并及时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1.2作业评价建议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
老师要认真批改学生作业,及时反馈和讲述,同时要对学生作业进行跟踪评价,及时反馈不同阶段作业质量的整体情况。
1.3阶段性评价建议含义:是在教学关键节点开展的过程性评价,旨在考察班级整体学习情况和学生阶段性学习质量,是回顾、反思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
评价手段:阶段性评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选择评价手段,可以采取纸笔形式,也可以设计综合的学习任务。
纸笔测试:要注意与日常教学的融合,增强测评题目的科学性、多样性,发挥阶段性评价的诊断、调节功能。
非纸笔测试:要整体设计测评内容,科学制订评价标准,合理规划实施时间,并对学生个体作出及时反馈和有效指导。
应关注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评价,采用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会、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质量完成整本书的阅读;课通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评价学生跨学科学习的阶段性成果。
2023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23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全文概述2023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旨在指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开设、教学、评价等方面,为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包括字形、字义、字音、语法、修辞等,并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语文课程倡导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程应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文化自觉和民族自信。
三、课程内容1.主题与载体形式课程内容以主题为核心,结合载体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2.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课程内容组织以模块为单位,呈现方式多样,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课程实施1.教学建议(1)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倡导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2.评价建议(1)评价原则要客观、公正,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2)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包括平时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3)评价内容要全面,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资源种类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资源、校外资源、数字资源等,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
2.资源利用教师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2023年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目标和要求,对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总体目标与内容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二、学段目标(1)阅读1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具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和意义。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能够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位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5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三、实施建议(1)教学建议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②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阅读教学①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③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④各个学段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
⑤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方法(1)讲授法向学生系统的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陶冶学生性情的活动方式。
优点: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作用,使教师系统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知识,培养学生在听讲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五)具体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语文课程的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需求和发展趋势。
为了更好地实施语文课程标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
语文基础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基,包括识字、词语、语法、修辞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通过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同时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让他们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各种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强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多写作,多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他们能够用准确、生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多参与各种语文活动,如朗诵比赛、作文比赛、语文知识竞赛等,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竞争意识。
综上所述,实施语文课程标准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各位教师和学校能够重视语文课程的实施,共同努力,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 • • •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 (一)识字与写字 •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 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左右。 •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 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 度。 •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课程性质
•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 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 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 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 • • •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
第一部分前言
•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 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 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 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 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 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 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 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 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 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 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 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 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 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 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能力。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语文课程应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同时尊重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是语文实践,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语文课程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学生是研究和发展的主体。
因此,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研究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研究需求。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同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语文综合性研究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这也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同时,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课程具体评价建议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课程具体评价建议解读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课程具体评价建议解读胡兰雪语文新课标是教师招聘考试考查的重点部分,上一篇为大家解读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标实施建议中评价建议的整体建议部分,本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方面展开,为大家解读语文新课标的具体评价建议.与“实验稿”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评价建议部分,都是针对具体内容,分学段提出具体的评价建议.这种细化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课程评价的可操作性.一、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认识汉字、书写汉字是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主要项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从拼音、识字、写字三方面给出了评价建议.学生学习汉字以前,要先学习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是认读汉字的最好方法.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根据课程目标对于拼音的设定,评价学生的汉语拼音学习,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让学生认读或写拼音,拼音练习,读声调练习,认字母表,对易混淆的声母或韵母的比较;也可以要求学生听音节,阅读纯拼音读物,按照其听读正确率判断学生学习水平;还可以采用拼音识字法,找一些字形相近的独体字.让给学生标注汉语拼音.如:白-自,王-玉-主,刀-力等.识字的评价,主要考察三个方面:学生对汉字形、音、义的掌握情况,以及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还有借助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注意区分学段要求:第一、二学段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四学段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c}{c}1.{c}{c}认清字形.汉字是方块字,字形方面有偏旁、部首、笔画和结构特点,对于学生的感知和分析综合来说有难度.因此,教师要交给学生汉字的结构规律,让学生掌握分析字形的方法.要评价学生能否正确感知字形结构和空间配置,精确辨认字形的细微差别,可采用以下评价方法:独体字与合体字的比较,音近字、形近字、形声字、多音字的比较,常用或易混偏旁的归类与比较,错别字纠正等.比如,学习“吹”字,有学生说,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个“欠”字;有学生说,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歌”字的右半边;还有学生说,左边是口字旁,右边上方是撇、横钩,下边是“人”字.老师可以评论前两个学生的识记方法好,因为能用部件来记的字形,最好别用一笔一画的零件来记,以简化与缩短学生识记过程.2.读准字音.我国有八大方言区,不同地区的人们读音差别很大,只有读准字音,才能克服方言音,推广普通话.教师教学生读拼音,应该先声母后韵母,读韵母时要直接读出本字的声调,而不可将韵母全部按照阴平调读出来后再加上这个字的本调.如“巧”字,不可拼读成“q-iāo-qiǎo(期腰巧)”,而应该按照韵母上声调直接拼读成“q-iǎo-qiǎo(期摇巧)”.评价学生的字音掌握情况,还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启发学生从词义的使用对象、词的搭配上辨认比较.如:zuò做(做工)(做事)(做操)坐(请坐)(坐下)(坐位)座(就座)(讲座)(让座)在同音字辨析中,加强了汉字拼音与字之间、字与字之间、字词之间、词句之间的联系,学生的识字质量自然会得到逐步提高.3.理解字义.理解字义,要按照“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语文规律教学生识字,让学生学会在一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字词意义.可以通过查字典使学生初步掌握理解字义的工具,评价学生查字典的速度、判断词义的能力.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概括来说,就是对、好、快!“对”就是正确规范,这是写字的最基本要求,写出来的字字形上没有缺笔画、添笔画、改变字形等错误.“好”是指端正、整洁,字写得横平竖直,间架结构安排匀称,笔画粗细长短合理,干净美观.“快”指迅速,流利.对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写字的速度要越来越快,但写字快不等于写字潦草,潦草是写字态度问题,迅速是写字速度问题.评价学生是否达到写字要求,要根据学段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对学生写字学习情况的评价,当以本标准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字表一”为依据.写字能力的评价方式,有三种类型:结合识字学习的评价.低年级的写字能力评价要与识字结合起来.每节课都有书写练习的机会,就有评价写字能力的机会.先评价学生能否认清写的字形,特别是分析字的间架结构的能力,再考查书写练习情况,然后检查学生的写字坐姿、执笔的姿势是否符合要求,最后考查写出来的字的整体情况.在语文作业中进行写字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各种书面作业,评价学生是否按照写字的要求完成写字,书写是否规范正确.在写字课中进行写字能力评价.教师可以在专门的写字课中,按照不同年级的评价内容检查学生的写字能力.一般先要评价学生能否准备齐全写字用具;再评价该次作业情况,指出其优缺点,讲评优秀作业;考查此次学习任务规定的范字,学生能否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学生书写练习,教师巡视指导,评价其优劣.注意充分发挥写字能力评价的激励功能.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采取鼓励的方式,在写得好的字上打圈儿.不要以自己的爱好或理想的标准要求学生,要以学生写字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评价.教学经验证明,初学写字的儿童,最喜欢打圈儿.大圈,可以打给全字结构比例恰当,每一笔都写得合乎要求的字;双圈,可以打给特别值得赞许的字;小圈,打给结构安排基本得当,某些笔画(新学的重点笔画或难写的笔画)写得比较好的字.总之,写字能力评价要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写规范字的习惯,减少错别字.通过识字与写字评价,要能够促使学生随着年级的升高,更加喜欢识字写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写字的姿势正确,能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用毛笔书写的兴趣,具有一定的书法审美观.二、关于阅读的评价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要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以及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评价可从语音、语调和语气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类似:你读得很正确,没有一个错别字!你读得非常流利,对课文很熟悉!读得真有感情,太让人感动了等等.这些评价是课堂上常常听到和用到的,但对于指导学生的朗读空洞乏力,不能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因此,对于朗读的评价要做到几个方面:一、赏识评价.比如:“你读得真有感情,如果能把字音读准就更好了”,“你读得很流利,速度放慢一些情感就能更好地表达”,“你读得很好,若是声音能再响亮点,会比现在好很多”.这些充满赏识鼓励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知道朗读要做到声音响亮、快慢适度、读音准确、语言流畅,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朗读水平才会提高.二、诱导评价.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课时,老师要求学生用朗读来表现小路的美丽.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老师这样评价:“你读得很响亮,可老师还没欣赏到美丽的小路呢!”第二个学生有进步了,老师评道:“呀,这下,我看到美丽的小路啦!路上铺着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路旁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在评价学生的同时,特意把最能表现小路美丽的语句依着学生的样子重复朗读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实际在强化朗读要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诱导下,每个学生都能心领意会,读得趣味盎然.朗读评价还可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价,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分层次读:初读强调正确、流利;品读要坚持能品味、感悟语言、读出感情.三、关于写作的评价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需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新课程标准呼唤人性化的写作评价,批改作文是作文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教师认为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其实,批改不能仅仅局限于作文文本本身,更要关注文本背后的人——学生.因此,评价学生写作时,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体会学生心理,理解并学会用学生的眼光观察生活,尊重学生原作的完整性,尽量不随意改动.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教师要把作文评价看做是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尽量多批少改,鼓励进步,在和学生的讨论中委婉指出学生的不足.写作的评价,要淡化统一的目标,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鼓励有创意的表达.个性化的写作评价,正视学生的差异,采用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捕捉学生个性化的写作行为及写作心理的投射表现,通过习作、日记、小练笔等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和心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个性写作档案,为个性化的写作评价提供依据.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写作评价应淡化结果的评价,关注材料获得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学会从生活中选取作文材料,并逐渐学会捕捉生活中有趣、有感、印象深刻或者新奇的人、物、事、景,提供学生交流所听、所闻、所思、所感的时空.对积极地通过观察、实践、调查等获得真实材料的学生给予好的评价.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四、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应按照不同学段的要求,综合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和表达能力.过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评价往往强调考试测验等形式,但纸笔测验只能对口语交际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评价,比如播放录音,考查学生的听力和对内容要点的辨析能力.而口语交际要运用多种评价方式进行综合的评价.可以采用的方法有:情境测验法.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语言情境,一般是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际情境.例如,假设今天学校来了一位客人,然该学生带领客人参观校园,向客人介绍我们的学校.通过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口语交际的能力水平.口试法.教师和学生面对面交谈,并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可以用问答法、复述法、转述法、看图说话等方法面对面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观察记录法.将学生平时的口语交际能力及表现简洁地记录下来,并且有利于统计分析.观察记录表的使用有赖于教师的细心观察和精心记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全面而客观的评价.五、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在评价学生综合性学习时,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考查学生所选项目和内容涉及是否具有学习价值和可探索性;看其资源利用是否具有最优性,如“关于月球奥秘的研究”,可供选择的资料很多,介绍月球特点的,介绍月球研究价值的等等,学生能否选出最优资料进行参考,是综合性学习评价的重要指标;看学习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即看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策略是否科学,如学生研究瀑布诗,把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现代诗《瀑布》对比起来分析,就应该充分肯定;看学生学习事件是否具有全员参与性,就是看是否人人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每个学生都经历实践、领悟、探索和创新的全过程;看学习结果是否具有深刻性和广泛性,就是说学生所提出的简介有没有一定的深度,看问题是否全面,是否有独到之处,所形成的学习成果怎样;看学生提出的简介是否符合人类的基本道义和规范,如果有违人类基本道义,思想不健康,应予以正确引导.总之,综合性学习的评价要坚持宜粗不宜细,宜多鼓励少批评,多启发少代替,充分调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
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2. 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打通语文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创设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逐渐积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经验。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写作、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3. 课程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4. 课程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
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5. 实施建议:在新的理念下,语文教学应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目标与内容、情境与活动、过程与评价、资源与技术支持等相关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
同时,注重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避免知识点、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以及学科知识的逐点解析和学科技能的逐项训练。
6. 评价建议:评价应以核心素养为依据,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评价应关注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典型表现,以体现评价的激励作用。
同时,评价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注重量化指标和质性评价的结合。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强调听说读写的有机联系和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性。
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应注重情境创设、学习任务设计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和特长发展的关注。
同时,评价应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依据,注重多元评价和激励作用。
义务教育 语文 课程 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这本书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其目的是规范和指导义务教育的语文学科教学。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等,同时还提出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教材编写建议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义务教育的三个学段划分: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
每个学段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义务教育的语文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对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五)具体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
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8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年级)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科书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三、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四、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语文课程应该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认真学习和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主要内容,把握新变化,明确新要求,是指导我们准确把握教材,落实语文教学目标任务的关键。
1、主要变化“课程目标”中新增了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课程内容”全部更新。
(1)新增主题与载体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课程,增强课程思想性。
(2)新增6个语文学习任务群,具体为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课程实施”中,新增了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
“评价建议”中,新增了学业水平考试相关要求。
“学段要求”中,每学段的“阅读”改为“阅读与鉴赏”,“写作”“口语交际”合并为“表达与交流”,体现了口语输出和写作输出的一致性。
“综合性学习”改为“梳理与探究”,具体内容有整合、增加。
新课标提出了“梳理与探究”的目标要求,体现了对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增强学习内驱力的重视。
2、重点内容: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3、语文课程内容。
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主题与载体形式,二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
学习任务群有三个阶段,一是基础学习任务群,包括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二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是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包括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
4、亮点所在:“跨学科学习”。
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里,“整本书阅读”跟之前倡导阅读的思路没有变化,而“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则是综合了科学课和大语文的一些内容,主要是体现在“研学”活动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就当前语文课程评价中存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就当前语文课程评价中存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就当前语文课程评价中存的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评价目的片面、评价范围狭窄、评价标准单一、评价主体局限;在实施评 价的具体过程中,简单化、封闭性。
(1)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 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课程方案优劣的唯一指标把考试与评价等同起来
《语文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具体建议
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关于阅读的评价 关于写作的评价 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关于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2)过分的强调定化量化的评价,忽视定性评价造成评价者选择的方式越 来越少,得到评价的内容也越来越少
(3)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无法参与评价过程,试题设计、阅卷评 分、试卷分析等均是教师参与的单向评价活动。
改进评价的建议(略)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