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3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南水北调为例含解析鲁教版

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第3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__以南水北调为例含解析鲁教版

第3讲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基础练(2020·广东广州一模)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

如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

据此完成1~2题.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A.长江三角洲 B.重庆、四川C.珠江三角洲D.新疆、陕西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A.2002~2005年B.2005~2008年C.2008~2011年D.2011~2014年解析:第1题,图示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重心向西北大幅移动,说明西北地区增长快,故D正确.第2题,西气东输工程使东南部天然气消费增加,受其影响,天然气消费重心应向东南移动;图示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南移动幅度最大,故B正确。

其他时段重心移动距离小,或移动方向与西气东输方向不一致.答案:1。

D 2.B(2020·贵州黔东南一模)陕甘宁盐(盐池县)环(环县)定(定边县)扬黄工程是国家建设的大型电力扬水工程。

该工程源自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大多数设施分布在毛乌素沙漠边缘。

读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示意图,完成3~5题。

3.建设盐环定扬黄工程主要是为了()A.解决人畜饮水问题B.发展商品谷物农业C.缓解电力紧张趋势D.修复当地生态环境4.影响盐环定扬黄工程线路总干渠抽水泵站密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输水量B.人口密度C.线路长度D.地形起伏5.盐环定扬黄工程维护面临的最大问题可能是()A.资金不足B.技术难度大C.风沙灾害严重D.泥沙淤积严重解析:第3题,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是从青铜峡水利枢纽附近调水到毛乌素沙漠边缘,沿线地区都有县市、乡镇分布,因此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人畜饮水问题,A对。

该地区不发展商品谷物农业,B错。

扬黄工程并不能缓解电力紧张的趋势,C 错.仅靠调水无法修复当地生态环境,D错.第4题,抽水泵站在总干渠的分布密度主要受地形起伏影响,主要分布在海拔相对较高、地形起伏相对较大的区域,这样有利于水的输送,D对。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件
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包括工业化、污染、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满足其 需求。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
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
低碳环保生活
低碳环保生活的概念
低碳环保生活是指采取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消 耗的方式,保护环境和减缓气候变化。
低碳环保生活方式
步行、骑自行车、节约用水和能源、分别垃 圾回收等都是低碳环保生活的方式。
环境污染及其危害
环境污染的种类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和噪音污染是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的危害
环境污染会导致空气、水源和土壤变得不健康,危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
环境保护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保护的方法
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物多 样性和生态系统等是环境保护的方法。
环境保护组织及其作用
绿色和平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在环 境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可持用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可持续发展实践贡献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2
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法
推行绿色生产、提高能源效益、关注员工福利和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企业可持续 发展的实践方法。
结语
通过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我们能够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障我 们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共同关注环境、追求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PPT课件
这份PPT课件将带您了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对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所能采取的行动。
什么是环境?
环境的定义
环境是指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其中的自然资源和生物群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全球关注的重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其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和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指对自然环境进行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之得到合理的利用和永续发展。

环境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污染防治: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治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

2. 水资源保护:防止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水环境生物多样性。

3. 生态系统保护:保护自然生态系统,预防环境生态系统破坏和物种灭绝。

4. 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将垃圾分类、回收和利用,降低垃圾填埋和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前提下,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够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和模式。

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1. 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2.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教育水平。

总的来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需要通过综合性和协调性的手段来实现三者的平衡。

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三、中国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

在环境保护方面,中国实施了从源头到末端的治理,提高环境标准和执行力度,促进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行业绿色转型,促进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协调发展。

然而,当前中国还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解决环境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需要加强环境监测、提高监管力度,加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能力。

人教版初三科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初三科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初三科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世界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人教版初三科学课程中,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是教学的重点。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学习要点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来介绍人教版初三科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

一、课程内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人教版初三科学课程的一个重要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影响。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以及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2. 环境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教学内容包括各种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以及如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环境污染与治理。

学生将学习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种类、来源与危害,并了解环境治理的方法和技术。

4.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的维持,使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和概念,形成正确的环保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二、学习要点在学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 强化环保意识。

学生应该从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开始,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培养环保意识。

2. 培养可持续发展思维。

学生应该从整体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思考如何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学生需要学习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环境污染成因、环境治理技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等。

4. 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学生要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如参与植树活动、参观环保设施等。

三、实践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教版初三科学课程中设置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观察生态系统等。

这些实践活动旨在通过亲身参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了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环境保护指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维护生态平衡。

它涉及到对空气、水源、土壤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保护。

环境保护的目标是确保人类及其他生物能够在健康和幸福的环境中生活和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发展,以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永续性。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前提下,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社会福利和提升经济效益。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环境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可持续发展则依赖于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1. 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要求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过度开采。

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未来提供稳定的资源供给。

2. 生态平衡:环境保护致力于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破坏和物种灭绝。

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保护生态系统,保持生物多样性,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3. 社会稳定:环境污染和破坏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而可持续发展则要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然而,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以下是当前面临的一些挑战:1. 人类活动的增加: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人类活动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大量的污染物的排放和自然资源的消耗。

2.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气候变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第12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12章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第12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2.1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12.1.1 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保护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

要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12.1.2可持续发展需要协调三对关系我们需要同时调整好三对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关系以及当代人之间的关系。

首先,可持续发展希望建立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次,实现“代际平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目标。

最后,可持续发展战略除了要在人类与自然之间达成和谐以外,还希望促进人类之间的和谐共存。

12.1.3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各个国家在制定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时,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各个国家环境法律工作者在制定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时,必须密切注意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相互关系,力求使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在法律条文中得到良好的体现,同时兼顾社会经济效益和人类生存发展。

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也必须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

第二,在环境保护的落实方面,环境管理机构必须依照国家环境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各各法律制度,针对环境案件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处理方法,以使可持续发展能够有效运行下去。

可持续发展重在以保护自然为基础,包括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命支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第三,人类对于环境保护的传统观念还有待改变,应该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是一项短暂的间歇性工程,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建设工程,稍有不当,就会给子孙后代的生存带来不利后果。

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时必须先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观点,应该站在长远发展立场上改造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的环境保护。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但同时也越来越倚重于自然资源。

然而,人类长期以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消耗已经严重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态环境的质量,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能源的枯竭。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使用自然资源,以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同时保护和维护我们的环境。

本文将探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一部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一个不良的环境会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等问题都会对生态系统和环境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福祉。

这是因为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和地理系统,需要保持平衡和稳定,才能维持其生态功能。

环境的恶化和人类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影响生态平衡,并对人类和其他物种的生存造成威胁。

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可以为环境保护和恢复提供有益的帮助。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考虑了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因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益,同时满足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需要。

在加强环境保护和恢复方面,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措施,如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监管、加强环境教育等,以减轻环境压力和环境破坏,并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创造更好的条件。

第二部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包括技术、政策、经济和社会等。

下面列举一些关键措施:1. 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节能减排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我们必须尽管采取节能措施,推广清洁的能源形式,以减轻环境负担和保护生态系统。

同时,我们还必须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处理,提高垃圾的再利用效益。

这些措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合作。

2. 推行可持续的城市规划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进程限制了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因此,实现可持续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文与解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文与解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原文与解析在现代社会,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气候变化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其中,大气污染导致空气品质下降,许多地区出现雾霾;水污染使水资源供应受限,造成饮水困难;土地退化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威胁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破坏生态平衡。

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工业发展、能源消耗和人口增长。

工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弃物和排放物,加剧了大气、水和土地的污染。

能源消耗过度导致了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气候变化。

随着人口的增长,资源需求也不断增加,导致了水资源短缺、土地过度开发等问题。

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指以满足人类当前需求为基础,而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取得平衡,旨在实现长期的整体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环境,缓解环境问题。

通过改善工业生产方式,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其次,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通过创新技术和改善资源利用效率,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再次,可持续发展可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优化城市规划,建设更宜居的城市,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可以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最后,可持续发展可以推动国际合作和和平发展。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各国需要共同合作解决。

通过促进国际合作和共享经验,可以实现共同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三、解决环境问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要解决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和策略。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以及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发展。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确保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保障人类健康: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有助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3.促进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通过环保产业、绿色技术等手段,可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经济可持续发展: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2.社会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平、民生改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3.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环境,减少污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发展1.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环保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走绿色发展道路。

2.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研发绿色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3.公众参与: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鼓励公众参与环保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4.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

总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定义和分类2. 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3. 可持续发展概念和原则4. 中国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5. 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办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

3. 小组讨论法:探讨环保法律法规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 课件:环境问题图片、视频等3. 案例材料: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4. 活动器材:环保标语、垃圾分类桶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环境问题图片,引发学生思考。

2. 导学:讲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影响和解决办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环保技术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

4. 小组讨论:探讨环保法律法规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7.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讨论、提问和活动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合作态度等。

3. 实践活动评估:对学生参与环保活动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活动参与度、环保行为等。

4.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环境问题的理解、可持续发展观点的表达等。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等,增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直观认识。

2. 开展校园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知识竞赛、绿色校园行动计划等,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3.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分享环保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功案例。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现代社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是指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一系列行动。

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平衡的维护:环境保护可以防止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保持生态平衡的稳定。

2.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环境保护可以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自然资源,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其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并为未来提供保障。

3. 人类健康的维护:环境保护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提供良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未来世代也能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注重社会公平和人的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

3. 环境可持续发展:要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虽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实现它们面临着许多挑战:1. 经济压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给国家和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

2. 社会认知和意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需要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3. 技术创新: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依靠科技的支持,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途径:1. 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确保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环保知识和技能,参与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2.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3. 国家环保政策和法规4. 环保技术和方法5. 学生实践项目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问题的现状、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和解决方案。

4. 实践项目法:学生分组完成环保实践项目。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 案例资料:环境问题案例、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3. 网络资源:环保相关网站、视频资料4. 实践项目材料:如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3. 实践项目:学生完成实践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4. 课后作业:学生对环保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掌握程度。

教案示例:第一节: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影响1. 导入:通过展示环境问题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讲解:介绍环境问题的现状,如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

3. 分析:讨论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如健康问题、生态破坏等。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1. 讲解: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如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平衡。

2.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如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

第三节:国家环保政策和法规1. 讲解:介绍我国环保政策和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 讨论:让学生了解环保政策和法规的作用和执行情况。

第四节:环保技术和方法1. 讲解:介绍环保技术和方法,如太阳能、风能、垃圾分类等。

2. 实践项目:学生分组讨论和选择一个环保实践项目,如校园垃圾分类、节能减排等。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圣才出品】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考研真题精选-第十二章 持续发展与环境【圣才出品】

考研真题精选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一、名词解释可持续发展[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研;山东大学2018年研]答: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要遵循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二、简答题1.简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研]答: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当代与后代的需求、国际公平、国家主权、自然资源、生态承载力、环境和发展相结合等重要内容。

其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推动和实现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因为经济增长是提高当代人福利水平、增加社会财富、增强国家实力的必要条件。

但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还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益和质量,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上的经济增长。

(2)要求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过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

它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永续利用资源的条件下,进行经济建设,保证以可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和环境成本,使人类的发展控制在地球的承载力之内。

(3)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发展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单纯追求产值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体现发展的内涵。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和免受暴力威胁的社会环境。

(4)承认并要求在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中体现出自然资源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上。

(5)以适宜的政策和法律体系为条件,强调“综合决策”和“公众参与”应改变过去各个部门在制定和实施社会、经济、环境政策时各自为政的做法,提倡根据周密的社会、经济、环境考虑和科学的原则、全面的信息和综合的要求来制定政策并予以实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河南师大)1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河南师大)12

三.环境刑事责任
• 所谓环境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环境法, 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 构成犯罪时,应当依法承担的以刑法为处罚方 式的法律后果。构成环境犯罪是承担环境刑事 责任的前提条件。与其他犯罪一样,构成环境 犯罪、承担环境刑事责任的要件包括犯罪主体、 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客体和犯罪的客观法方 面。
二.环境法的目的、功能与地位
• 环境法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环境 问题的严重化以及强化国家环境管理职 能的需要,并因各个国家国情的不同耳 各具特色。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境保护法》(1989年)第一条规定: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 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 本法”。由于环境法保护对象系整个人 类环境和各种环境要素、自然资源,再 加上环境法本身不仅要符合技术、经济、 社会等方面的状况、要求,而且还必须 遵循自然客观规律,特别是生态规律。
第十二章 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
• 第一节 环境法的作用与地位 第二节 环境法律体系 第三节 环境法的体系与实施 第四节 环境法律责任 第五节 我国环境法律制度概要
本章重点
• 1. 在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重大行动 中,有关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占重要地位.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 本内容(重点:法律制度) 3. 环境资源单行法. 4. 环境标准. 5. 环境民事责任. 6. 环境刑事责任.
第四节 环境法律责任
• 一、 环境行政责任 • 二.环境民事责任
三.环境刑事责任
一、 环境行政责任
• 所谓环境法律责任,是指环境法主体因违反其 法律义务而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否定性法律 后果,按其性质分为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 责任和环境刑事责任三种。 一.环境行政责任 所谓环境行政责任,是指违反环境法和国家行 政法规中有关环境行政义务的规定者所应当承 担的法律责任。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重要性;2. 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培养学前儿童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4. 鼓励学前儿童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教学内容:1.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2. 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影响;3.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法;4. 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环境发现之旅活动描述: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和探索,引导他们关注环境的变化和问题。

步骤:1.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附近的公园或花园进行观察。

2. 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自然景观、植物和动物。

3. 鼓励学生观察并记录他们看到的任何环境问题,如垃圾、空气污染等。

4.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环境问题的解决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探究活动:环境问题的影响活动描述:通过图片、故事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步骤:1. 展示一些环境问题的图片,如森林砍伐、河流污染等,并引导学生描述他们看到的问题。

2. 阅读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故事,让学生听故事并讨论故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对生活的影响。

3. 引导学生讨论环境问题对我们的生活、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性。

知识讲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法活动描述:通过图片、视频和小组讨论,向学生介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步骤:1. 展示几幅图片,描述了一些节约资源的方法,如关闭水龙头、节约用电等,并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方法的重要性。

2. 观看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相关的视频,了解更多有关这些方法的信息。

3.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列举出更多的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方法。

实践活动: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活动描述:通过实际行动,培养学前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和积极的环保意识。

步骤:1. 提供一些简单的环保任务给学生,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鼓励他们在家中实践并记录他们的行动。

2. 鼓励学生与家人一起制定一个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计划,并在学校分享他们的计划和行动。

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

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

便构成对环境的破坏。然而经济发展又是解决环
境问题的根本手段,经济发展可以为环境的改善
和治理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提高人类保护环
境的能力。
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
• (十三)资源与资源 • 首先,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有的
资源不仅是有限的,而且是有价的,它们的数量、质 量和价值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 其次,资源的种类繁多,它们都是共生、伴生、相 互依存的,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它们的数 量、质量、贮存方式、贮存位置决定着价值和可利用 程度的变化; • 第三,资源是和利用分不开的,一种资源的开发和 利用必然导致另一种资源数量、质量和价值的变化; • 第四,从经济学的观点来看,资源之间是可以相互 替代的,正是由于这种相互替代性使得人类才能持续 地利用资源,维持生存和发展。
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
• 1、生存能力 按照所制定的标准,将全国的县分成 五类:即富裕县,小康县,温饱县,贫困县,极贫县。 在具有一致标准的前提下,将温饱县的生存指数定为 中数0.5,向上分别为0.75(小康县)和1.0(富裕县), 向下分别为0.25(贫困县)和0.0(极贫县),由此得 到一个从0到1的生存能力谱。
• (五)社会与经济

社会与经济的关系极为复杂,经济发展不一定带来社会的全面进
步。社会的需求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增长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物
质基础,而社会在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进步又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
第十二章持续发展与环境
• (六)人口与人口
•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协调和处理好人与 人之间的关系。可持续发展处理人与人关系的 基本原则是“公平”,它强调人与人之间应有 公平的生存权利、公平的发展权利。
• 2、对于发展的贡献 规定从0.25起算,每“增长1个 百பைடு நூலகம்点”,对于发展的贡献为“2个百分点的发展能 力”。一直到小康县的生存能力0.75结束。超过0.75 的生存能力,对于发展的贡献达到100%,它意味着对 于发展不产生限制。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

以下是一些相关观点和建议:1. 加强环境意识和教育:推动全社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人们对环境的尊重和关注。

学校教育和社会宣传应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知识,培养环境友好意识的公民。

2. 减缓气候变化: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提倡节能减排,鼓励可持续交通方式,促进绿色建筑和城市规划。

3. 促进循环经济:推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加强废物分类和回收,鼓励循环经济模式的发展,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保护生态系统:积极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措施,推动生态修复项目,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5. 推动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倡导绿色消费和生产方式。

选择环境友好的产品,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提倡共享经济和循环经济模式,推动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理念的落地。

6.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促进各国之间的环境信息共享、技术转让和经验交流,加强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和落实,共同推动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政府、企业、公民等各个方面。

只有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推动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为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生态足迹的提出

生态足迹( Ecological Footprint),最早是由加拿大生 态经济学家威廉(William)等在 1992年提出的,并在1996 年由其 博士生瓦克纳戈尔(Wackernagel) 完善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 的方法,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基于 土地面积的可持续发展量化指标。 瓦克纳戈尔将生态足迹形象地比 喻为“一只承载着人类与人类所 创造的城市、工厂……的巨脚, 踏在地球上留下的脚印。”
续增长是可持续发展关注的首要问题。
1995年,世界银行(World
Bank)在其研究报告
《环境进展的监测》概念,即在考
虑一国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损害之后所得的
储蓄率。1997年,世界银行在其研究报告《扩展
衡量国家财富的手段——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 中,进一步完善了真实储蓄作为环境可持续发展 指标的衡量方法。
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虚拟 治理成本),占当年GDP的1.80%。而我国“十五期间”环境污染 投资仅占GDP的1.18%,差距很大。
2. 真实储蓄率
储蓄是宏观经济分析中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国民财
富和经济发展状况、潜力的指标。真实储蓄直接来 源于这一概念,但是加入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 现代经济分析的角度看,实现“可持续发展”本质 上就是一个保持并创造财富的过程。在保证下一代 拥有的财富至少与当代一样多的同时保持经济的持
(引自)

生态足迹这一形象化概念, 既反映了人类对地球环境的 影响,也包含了可持续性机 制。即,当地球所能提供的 土地面积再也容纳不下这只 巨足时,其上的城市、工厂 就会失去平衡。生态足迹是 一只环境的大脚,生态足迹 越大,环境破环就越严重。
(引自)

《2004年地球生态报告》也使用 “生态足迹” 来衡量148 个国家的环境状况。阿联酋以其高水平的物质生活和近乎疯 狂的石油开采“荣登榜首”——人均生态足迹达9.9公顷, 是全球平均水平(2.2公顷)的4.5倍;贫困的阿富汗则以人 均0.3公顷生态足迹位居最后。中国排名第75位,为1.5公顷, 低于2.2公顷的全球平均水平。报告显示,从平均数看,一 名北美人对地球造成的“冲击”是一名欧洲人的两倍,是一 名亚洲人或一名非洲人的7倍。报告还显示,美国、日本、 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韩国、西班牙和印度均是生态 赤字很大的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人均生态赤字高达 0.8公顷,而全球的人均生态赤字为0.4公顷。
绿色GDP在中国
中国首次发布绿色GDP报告---污染损失占GDP3.05%
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3.05%。 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占总成本的55.9%,大气污 染的环境成本为2198.0亿元,占总成本的42.9%;固体废物和污染事
这些数字再次证明了,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 故造成的经济损失57.4亿元,占总成本的1.2%。 经济发展。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不断增长的 GDP数字, 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 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的。 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的
目前形成的4大学科主流体系:
生态学指标体系 经济学指标体系 社会政治学指标体系 系统学指标体系
一、 生态学指标体系
生态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在维护自 然界生态平衡的动态过程中的发展。因此,生态学家 们在考查和评价可持续发展时,更多地专注于人类的 发展活动对自然界的自我平衡能力、生态服务能力、 自我修复能力的影响等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指标体 系有生态足迹、生态服务指标、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框 架、美国国家尺度生态指标、中国的生态环境能力评 价指标等等,这里仅介绍目前在国际上运用较多的生 态足迹指标。
真实储蓄率=真实储蓄除以GDP。
真实储蓄率能更加准确地评估一个国家真实财富的存量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现状。
例如,1997年发展中国家的国内总储蓄率(国内总储蓄除以
GDP)为25%,但国内真实储蓄率仅为14%,体现了在减去自然 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损失后,发展中国家积累的真实财富远远
低于国民生产总值显示的价值。
第十二章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自从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出版以来,可 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模式已逐渐为 世界各国所接受。但是,可持续发展如何从一个 概念进入可操作的实践,仍然是一个世界各国政 府、学术研究机构和企业界正在努力寻求解决的 问题。
第十 二章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产出(NDP)基础上,得出了石油、木材、地下水的耗减成
本和土地转移引起的损失成本。墨西哥绿色GDP体系对我国 建立自己的绿色GDP核算体系有着极大的参考价值。
绿色GDP在中国
中国首次发布绿色GDP报告---污染损失占GDP3.05%
2006年9月7日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中国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这是中国第一份经环境污 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 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0%。 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指出,这次核算的结果只是整个结果的 一部分。而且,在已经核算出的10项损失中还存在低估和缺项 的问题。
印 度 总储蓄率 真实储蓄率 21% 10% 尼日尼亚 22% -12% 俄罗斯 25% -1.6% 中 国 42% 32%
三、 社会政治学指标体系
社会学家认为:“经济效率与社会公正取 得合理的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判据和基本 手段,也是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社会目标和伦理 规则。 最具代表性的指标体系是联合国开发计划 署(UNDP) 于1990 年开发的人文发展指数 (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 HDI)、可持续经 济福利指数( 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 ISEW) 以及真实发展指数( 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 , GPI)。这里仅就HDI和 GPI作一简单的介绍。
2. 生态足迹的计算

生态足迹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计算在一定的人口与经 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物消纳所必需的生物 生产面积(Bi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包括陆 地和水域。 生态足迹测量了真实的生物生产面积。将其同区域所能 提供的生物生产面积相比较,就能够判断一个区域的生 产消费活动是否处于当地的生态系统承载力范围之内, 若超出了当地最大的生态系统承载力,就会出现生态赤 字。生态赤字可通过3条途径来减少:①增加土地的产 出率;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③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 方式。
芬兰建立了自然资源核算框架体系。其资源环境核算
的内容有三项:森林资源核算,环境保护支出费用统计
和空气排放调查。其中最重要的是森林资源核算。
绿色GDP的采用
发展中国家墨西哥,在1990年率先实行了绿色GDP。
在联合国支持下,墨西哥将石油、土地、水、空气、土壤
和森林列入环境经济核算范围,将其变化编制成实物指标 数据,最后通过估价转化为货币数据。在传统国内生产净
1. 人文发展指数(HDI)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于1990年5月在第一份 《人类发展报告》中,首次公布了人文发展指数,是 将反映人类生活质量的三大要素指标——“收入、寿 命、教育”合成为一个复合指数,以此衡量一个国家 的进步程度。 “收入”通过估算实际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的购买力来测算,“寿命”根据人口的平均预期 寿命来测算,“教育”通过成人识字率(占2/3权数) 和大、中、小学综合入学率(占1/3权数)的加权平 均数来衡量。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两个关键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从抽象的概念
出发,何为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
建立一个定量化工具来测量和评价一个
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

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实践中如何做
到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目前,世界上不同国际组织机构、不同学 者提出了很多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其定量 评价模型,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公认的标 准体系及其评价方法。

《2005年人文发展报告》依据人文发展指数,将 纳入统计的177个国家和地区分为三类: (1)高人文发展水平(HDI值为0.800及以上) (2)中等人文发展水平(HDI值为0.500-0.799) (3)低人文发展水平(HDI值为0.500及以下)。

2. 真实发展指数(GPI)

真实发展指数(GPI)是衡量国家经济福利 的一个指标。但是它扩展了传统的国民经济 核算框架,把家庭和社区领域及自然环境的
真实储蓄的基本思路如下:
总储蓄=GDP-社会消费、私人消费和国外借款 净储蓄=总储蓄-产品资本的折旧。净储蓄所关注的问
题局限于产品资本,不能真正代表发展的可持续性。
真实储蓄=净储蓄-自然资源开发所产生的折旧-污染对
国民经济所造成的损害-长期环境影响造成的损失。它
代表了一个国家真正有能力对外借出和对生产性资产进 行投资的产品的总量。
经济贡献和传统上所衡量的经济生产的贡献
都包括在内。GPI向公民和政策制定者提供
更为准确的信息,显示经济的全面健康程度
和国家的发展状况随时间的变化。
2. 真实发展指数(GPI)

真实发展指数(GPI)融入了GDP所忽略的一些重要经济社会 指标,包括:①家庭和社会劳动,②犯罪,③其他的防御性支 出,④收入分配,⑤资源耗竭和生态退化,⑥休闲损失。该指 标从个人消费数据(也是GDP的基础)开始,但对传统的国民 经济核算账户做了重大调整。它修正了一些因子(如收入不均 指数),增加了一部份价值(如家务劳动的价值),减去了一 部分成本(如犯罪和污染的成本)。由于GDP和GPI都是通过 货币形式来衡量的,所以它们可以在同一尺度上进行比较。调 整后的真实发展指数( GPI) 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它包含 社会、经济和环境3 个账户的核算,分析各自的效益和成本, 从而衡量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