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选修) 知识框架.doc
地理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梳理(完整版本)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梳理(2020年3月)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案例分析: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烟雾,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
分析20世纪50至70年代洛杉矶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
答案:人口密集、工业发达、汽车较多,排放污染气体较多;地形为盆地,加上空气稳定,污染物不易散失;(地中海气候)夏季降水较少,晴天多,光照强,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水污染及其成因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的多少去考虑)水污染的形成:排放污染物>水体自净能力问题1: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但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但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但易造成大气污染问题2:日本水俣湾地区形成水俣病的原因?排入海湾的海水中含有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猫和人吃了中毒的鱼后,造成了神经中毒。
问题3:江苏太湖的富营养化现象?工业、农业、生活、水产养殖、城市污水,排放污水多;水域封闭;在气温高、来水少的月份和年份多发问题4:1997 年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
据2005 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
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答案:原因: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或不达标排入河中。
建议: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实现“外住内游”;兴建污水排放管网,禁止生活污水直接向河中排放;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污水集中处理率,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
总结:主要从控制污染源;净化处理,达标排放;加强监管等角度去分析。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框架
环境污染问题形成原因造成的危害防治措施水污染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繁殖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环保意识大气污染人为原因: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出的大量粉尘和有害气体自然原因:特定的气象和地形会加重大气污染危害人畜健康,污染土壤、水体、生物,腐蚀建筑物节能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利用可再生等固体废弃物污染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排放的生活垃圾和工业等生产活动排放的生产垃圾污染大气、水体、土壤,占用耕地,影响环境卫生,危害人类健康填埋、焚烧、堆肥、分类处理并回收利用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损伤听力,诱发各种疾病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接受者的防护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主要分布区自然原因人为原因防治措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林区森林火灾等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的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幕古、青海、宁夏、新疆气候干旱、降水减少过度放牧、过度垦殖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沉积物充满湖沼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围湖造田、引水灌溉、河流改道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耕还湖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土壤侵蚀黄土高原、东南丘陵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退耕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荒漠化西北、华北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旱过牧严重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禁止砍伐主要资源问题表现原因土地资源题耕地减少世界在工业化过程中,人口的增加、城市的扩张、工矿道路的建设不断占用土地,而且占用的主要是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肥沃的耕地中国近年来,非农业用地增长迅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过度放牧是世界范围内土地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植被破坏是造成土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不合理的农业活动,以及灌溉系统不健全,田间工程不配套,造成土壤盐碱化,也会导致土地退化;生产和生活排放的有毒物质对土地造成的污染,也是导致土地退化的原因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能源问题能源供应紧张人口的增加和生活需求的增长,使能源需求迅速增长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储量有限能源的地理分布与实际消费不平衡分布煤炭90%分布在俄罗斯、美国、中国;石油70%分布在中东和少数发展中国家消费占世界人口约26%的发达国家消耗着世界总能源消费量的77%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能源占主导地位.温室效应问题:温室气体:主要是CO2;其他有氯氟烃等。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框架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框架一、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环境保护,简单来说,就是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和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使其能够持续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和发展。
这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它既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也包括城市、乡村、工厂、交通等社会环境。
二、主要的环境问题(一)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尾气、燃烧化石燃料等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导致酸雨、雾霾等现象,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二)水污染水污染的来源广泛,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等。
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的污水排入水体,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
同时,受污染的水还可能通过饮水等途径威胁人类健康。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渣、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垃圾填埋等。
土壤中的污染物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
(四)固体废弃物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
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若处理不当,不仅占用土地资源,还可能造成土壤、水和大气的二次污染。
(五)生态破坏包括森林砍伐、草原退化、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还可能导致生态失衡,引发一系列自然灾害。
三、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一)保障人类健康良好的环境是人类健康的基础。
清洁的空气、水和土壤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绿色发展,实现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
(三)维护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稳定对于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至关重要。
保护生态环境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确保生态系统能够为人类提供各种服务。
高中地理选修之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共20页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Hale Waihona Puke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VI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全部知识点
选修 VI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归纳一、环境的看法及分类1.看法:是指人类赖以生计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其余标准二、环境要素1.自然环境要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2.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崇奉等三、环境质量1.成因: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第二节环境问题归纳一、环境问题的看法及分类1.看法:指因为人类活动或自然原由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余生物的生计和发展造成影响和损坏的问题。
2.分类: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要素惹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惹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含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由及危害1.原由:自然原由和人为原由2.危害: A.威迫生态均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限制经济和社会的可连续发展三、当祖先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1.全世界性环境污染:天气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损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损坏:植被损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特色: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相作用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计和发展;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1.采猎文明期间: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质源遇到损坏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2.农业文明期间:产生的环境问题:地区性环境问题出现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3.工业文明期间: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延伸的全世界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4.后工业文明期间:产生的环境问题:全世界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友善1.尊敬平和待自然2.关爱人类并尊敬个人3.兼备今世人与后代人的利益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一、自然资源的涵义1.看法: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合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整理)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一、环境地概念及分类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地社会和物质条件地综合体.2.环境地分类: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B.其他标准二、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2.社会环境因素:人口、产业、交通、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三、环境质量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一、环境问题地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地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地问题.2.分类: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地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地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环境问题产生地原因及危害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地可持续发展三、当前人类面临地主要环境问题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2.大面积地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突发性地严重污染事件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第三节人类与环境一、人类与自然环境地相互作用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二、人类对自然态度地演变对自然地态度:依赖自然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地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对自然地态度:改造自然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地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对自然地态度:征服自然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地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地全球对自然地态度:善待自然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地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三、人类与环境问题地和谐1.尊重和善待自然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地利益第二章自然资源地利用与保护一、淡水资源短缺1、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地多少地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2、淡水资源短缺地实质---供与需地不平衡问题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一)世界淡水资源短缺1、原因:自然原因:①可利用地淡水资源总量有限.(目前人类利用地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②淡水资源地时间、空间分布不均.(国家多年平均径流量排名: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中国)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地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2、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淡水资源短缺带来地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二)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大增⑤水资源地污染、浪费严重2、⑴我国淡水资源地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⑵我国不同地区差异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原因:水污染严重.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②流经本地区地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③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3、地下水超采地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三)水资源地合理利用与保护1、世界淡水紧缺解决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②开渠引水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地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海水淡化――目前,中东一些产油国建立了实用性海水淡化工厂▲2、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跨区域调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地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二、耕地日渐减少(一)世界耕地需求趋势1、耕地资源供不应求,耕地资源不足.2、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地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二)中国耕地资源面临地压力▲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地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2、我国耕地比重小地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3、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地原因自然原因:灾毁耕地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4、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地湿润、半湿润地区地平原、盆地和低缓地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5、亚洲耕地面积最大地国家是---印度;世界耕地面积最大地国家是---美国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地关键.(三)土地资源地合理利用与保护耕地地利用与保护1、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2、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地土地资源▲3、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地矛盾时,采取地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地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土地退化地防治▲1、土地退化地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地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2、土地退化地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3、我国不同地区地土地退化现象石漠化:发生地-我国地云贵高原,两广丘陵地区(亚热带湿润,喀斯特地区).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坡度陡峻②土层浅薄③降水丰富,夏季降水强度大;人为:①过度砍伐②毁林开荒③陡坡开荒.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例;外力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原因:自然:①黄土土质疏松②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③植被覆盖率低;人为:①破坏植被---农牧业方式地改易,营造宫殿,樵采,战争;②不合理地耕作制度---轮荒;③开矿中不注意环保;④人地矛盾突出.▲5、土壤侵蚀地防治措施:①生物措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营造经济林;②工程措施:修建水库,修梯田,淤地坝;③农牧业措施:等高耕作,使用有机肥,适时耕作,舍饲养畜.三、一些矿产资源频临耗竭1、中国矿产资源供需矛盾地原因:①总量虽丰富,而人均占有量低②富矿少,贫矿多,加之开采中采富弃贫,使矿产品品位下降③矿产资源地地区分布不平衡,与生产力地布局不匹配.2、能源分类:按形成和来源:与太阳有关地能源: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与地球内部地热能有关地能源:地热能、温泉,与地球一月球一太阳相互联系有关地能源:潮汐按利用时间长短:常规能源:已大规模利用.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等新能源:正在研究开发和利用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按性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3、化石燃料地分布▲(1)煤带:世界---欧亚大陆煤带:从我国地华北向西经新疆,横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直到英国;北美洲地美国和加拿大;南半球地煤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其中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地储量最多,南方除贵州外,均严重缺煤.▲4、石油和天然气地分布(1)发达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高;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耗普遍较低.(2)中国能源消耗总量仅次于美国(原因:人口多,利用率低),人均消耗能源水平很低.6、化石燃料开发与利用中地环境问题---以煤炭为例(1)采用科学方法开采化石燃料资源.提高资源地回收率,改变乱采滥挖、采富弃贫、破坏矿产资源地现象,减少生产过程中对资源地严重耗损.(2)在能源资源开发与使用中,环境保护措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投入使用.要防止各种有机、无机污染物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引起环境污染问题.(3)在矿区生产中应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因开采能源而扰动、破坏土地,造成地面塌陷时,由采矿者负责进行复垦,恢复到可利用状态.(4)对化石燃料进行深加工和精加工,包括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实现脱硫,推广洁净煤技术等,减少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地不良影响.(5)实行能源结构改革,在化石燃料中尽可能使用天然气,用可再生能源地代替化石燃料资源天然气在三类化石燃料中所产生地污染物最少,是三者之中最清洁地能源.8、发展多元化结构地能源系统(一)太阳能---最重要地一种可再生能源1、太阳能地优缺点优点:①能量巨大②清洁无污染③可再生,用之不尽缺点:①能量分散,密度低,利用困难②受天气影响大,只能在晴天使用2、太阳能地利用方式:①光热转换②光电转换3、影响太阳能分布地因素:①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②天气:晴天多,获得地太阳辐射多;阴天多,则少;③地势:地势高,大气稀薄;地势低,大气层厚;④大气透明度: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透明度差,则弱.4、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地原因:①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洁净,透明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纬度低,太阳辐射强.四川盆地太阳能贫乏地原因:雨多,雾多,晴天少.台湾、海南岛西南部太阳能丰富地原因:地处夏季风地背风坡,晴天多(二)风能1、风能地优缺点:优点: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风力发电,成本较低.缺点:①能量密度低②受季节限制,风速不稳定③储存、输送困难.2、我国风能分布规律:空间:北方>南方;从海边向内地迅速减弱,内陆又增强时间:冬春>夏秋3、风力发电站选址:年平均风速高,风力较稳定地地区(三)水能---使用最广泛地可再生能源1、水电地优缺点:优点:①可再生②清洁,无污染③发电成本低④水电站建成后,兼有多种效益;缺点:①建站周期长②搬迁居民③发电量受水量季节变化影响④可能给库区及周围地区环境带来不利影响2、水能资源前五位国家: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水电比重最大国家:挪威,巴西3、我国水能分布(影响因素:河流径流量,河流落差)西南:水量大;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四)潮汐能1、分布:狭窄地海湾,浅海,江河入海口2、优缺点:干净、无污染,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五)生物能1、生物能传统利用方式---柴草,造成环境污染并且造成资源地浪费2、新地利用方式---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为新能源,制取受温度限制,南方利用时间长,北方利用时间短.3、怎样解决我国农村能源不足问题①营造薪炭林②发展沼气③开发小水电④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⑤推广省柴灶(六)地热能1、优缺点:优点:①成本低廉②可再生缺点:①开发技术难度较大,所需费用较高②可供开发地地点不多③更新速度慢④含有有毒物质,注意环保2、分布:板块交界处地热能丰富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地保护1、森林是陆地上最强大、最复杂、最能长久存在地生态系统.2、保护森林,植树造林是生态系统保护地核心.一、滥伐森林地生态灾难1、森林破坏时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加速地,尤其是工业社会以来2、世界森林覆盖率30%,中国森林覆盖率16.55%3、原始森林:①亚寒带针叶林:存在于亚欧大陆北部、北美大陆北部②热带雨林:存在于非洲地刚果盆地、南美洲地亚马孙河流域、东南亚等洲4、我国森林地分布:①东北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②西南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和喜马拉雅山南坡③东南部地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5、森林地生态价值:①调节气候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吸收噪声,吸烟除尘,释放氧气,净化空气④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⑤保护农田⑥美化环境森林地生态价值比经济价值更大,人们把森林比作“大自然地总调度室”.首要价值:改善生态环境※明确不同地区地森林所起地作用不同:三北防护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沿海防护林------防御台风、海啸侵袭,改善沿海生态环境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山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城市绿地地作用-----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吸收噪声,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红树林----------保护海岸,维护生物多样性▲6、森林破坏地后果:生态失调,环境恶化,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全球气温升高,物种灭绝▲7、森林破坏地原因:①过度地焚耕开垦②大规模地农场和牧场开发③商业性采伐④采矿、水利、公路建设,城镇建设⑤农业时代地毁林开荒,滥砍滥伐⑥战争,森林火灾8、我国森林保护有哪些措施①加强法治,严禁滥砍滥伐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建自然保护区③计划采伐,采育结合④植树造林,积极营造人工林⑤鼓励保护性开发,改变山区经济结构⑥提高人们地环境意识草地退化天然草地地分布---降水不够丰沛地地带▲生态价值---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1、草原地区环境特点:雨量较小,自然环境比较脆弱,易受外力破坏▲2、草地退化人为原因:人口增加--->畜牧产品需求增加---->超载过牧--->草场退化草地退化表现:草群变得稀疏低矮,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草地退化地后果:土地沙化、盐渍化,物种灭绝,气候恶化3、世界各地区牧场情况:世界各地牧场都有不同程度地退化——不平衡欧洲:牧场载畜量比其他地区高几倍——原因:(1)自然因素:欧洲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地形平坦,有广阔平原. (2)人文因素:工业发达,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地需求量大;有发达地科技和工业作保障;细致地管理.4、我国草地退化地原因及其治理措施⑴原因: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降水减少③鼠害,虫害严重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过度开垦③乱采滥挖④滥捕滥猎野生动物⑤人工管理少⑥水资源不合理利用⑵治理措施:①实行禁牧、轮牧制度②变逐水草而居地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③加强牧场地基本建设④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⑤优化畜群结构,合理放牧⑥退耕还草,严禁滥牧,滥垦,滥挖湿地▲生态价值---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释放氧气,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1、中国湿地现状(1)面积:中国现有湿地面积约26万平方千M(不包括江河、池塘等),占世界湿地地10%左右,位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2)特点: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3)分布:东北三江平原是世界上最大地湿地之一(成因: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冻土广布,阻碍地表水下渗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易积水④河流泛滥);青藏高原上有着世界海拔最高地湿地(三江源湿地自然保护区,哪三江?)2、日益减少地湿地▲(1)湿地减少地原因自然原因(时间漫长):①沉积物充满湖泊,沼泽②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人为原因(时间短暂):①土壤侵蚀,导致泥沙大量沉积②围湖围海造田,导致湖泊和海滨滩涂面积缩小③环境污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④引水灌溉、河流地该向,导致水量减少(2)我国湖泊面积减少地主要原因:过度引水灌溉和盲目围湖造田(3)产生地影响:将使湖泊水体调节气候(调温,增湿)、调蓄水量(减少洪水)、美化环境(旅游圣地)、动植物地栖息地等功能丧失.湖泊面积缩减、水面缩小还往往导致湖水矿化度增加.(4)案例2 :洞庭湖面积缩小地原因:①泥沙淤积;②围湖造田中亚咸海面积、青海湖面积缩小地原因:①全球变暖,气候暖干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剧②饮水灌溉,汇入湖泊水量减少;3、保护湿地地措施:①恢复和重建已退化和受损湿地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退耕还湿地,退耕还湖④基本建设,水利工程注意湿地保护⑤确定世界湿地日,国际合作,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1、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地具体表现▲2、世界上物种最为丰富地地区:热带雨林和珊瑚礁▲3、人类社会不同时期导致物种灭绝地原因:早期---狩猎和采集;现在---污染和破坏生态4、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①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迁地保护,建动物园,植物园③离体保护,建基因库,种子库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现状和成因1、现状:总体恶化,局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2、原因:自然原因:我国地域广大,且受季风气候地影响,自然灾害多.我国地形复杂,多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少,植被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脆弱人为原因:①巨大地人口压力②不合理地开发活动二、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特征1、中国生态环境恶化地原因---资源地不合理开发利用①环保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②监管薄弱,执法不严,管理不力③保护和建设地投入不足▲2、中国不同区域地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一、水污染1、环境污染地原因:在一定地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地自净能力是有限地,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天然水地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2、不同水体地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在风力较小,阳光充足,较为封闭地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地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而导致大量营养物质富集.(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等(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地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石油(2)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地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地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地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地石油地影响.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地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3)常发区域:世界地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5、▲水污染地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地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地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地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地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6、水污染地防治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促进工业废水与城市生活污水地集中;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二、固体废弃物污染1、城市垃圾地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2、固体废弃物地危害:①污染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减量化;固体废物资源化与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地无害化处理处置三、大气污染1、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地因素:(1)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地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地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地扩散(2)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与危害(1)可吸入颗粒物地利弊:利:刺激并锻炼人地免疫机能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2)▲为什么北方城市地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以北京为例)?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3)▲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地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3、酸雨――PH值小于5.6地降水;PH值小于4.5地为重酸雨(1)形成酸雨地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2)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3)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损坏⑤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4)分布:世界三大酸雨区是欧洲、北美洲和我国南方(有四川、重庆、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南方比北方严重地原因: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地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5)我国怎样防治酸雨: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地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地回收与利用4、臭氧层破坏(1)原因:①自然:太阳活动等自然因素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地物质(例如:氟氯烃类化合物)(2)危害:臭氧层破坏使其吸收紫外线地能力大大减弱,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地危害.(3)治理措施:减少氟氯烃化合物地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地制冷系统;加强国际保护臭氧层地合作.5、全球气候变暖。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框架
当前我国及全球的环保现状与问题
我国的环保现状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制定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 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同时,我国也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 展和低碳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全球的环保问题
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水 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等。这些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也威胁到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
合作等。 • 总结词:森林修复是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旨在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和功能。 • 详细描述 • 森林修复的意义:受损森林生态系统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因此,森林修复有助于恢复生态系统的健康、完整和功能。 • 森林修复的方法:包括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两种。自然修复是指依靠自然因素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
03
生态保护与修复
森林保护与修复
• 总结词: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等功能,因此森林保护与修复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
• 详细描述 • 森林保护的意义: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
生物多样性保护
• 总结词: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因 此保护生物
04
低碳生活与可持续发展
低碳生活的方式与意义
01
Hale Waihona Puke 减少碳排放低碳生活强调通过日常行为和消费习惯减少碳排放,以减缓全球气候
变化的影响。
02
节约能源
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材料
3.可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1)淡水资源;(2)土地资源。
四、生态环境保护1.森林及其保护:(1)森林的生态功能:(自己归纳)滥伐森林的生态灾害:①生态失调;②环境恶化;③洪水频发;④水土流失加剧;⑤土地沙化;⑥河道淤塞;⑦全球温室效应(2)保护森林(措施):①坚持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②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③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对木材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④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旅游;⑤健全森林保护的法律法规;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意识;⑦加强森林的管理和保护2.草地退化及其防治:(1)我国草地退化原因:A.过度农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滥挖药材 D.鼠害和虫害(主要是蝗虫)严重 E.气候异常等(2)我国草地保护:实行禁牧、轮牧制度;改变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方式为牲畜舍饲、半舍饲方式;加强牧场的基本建设;建立饲草料基地;建设“草库伦”等。
3.湿地干涸及其恢复(1)湿地日益减少:①土壤侵蚀、泥沙淤积;②环境污染造成富营养化;③围湖、围海造田;④大量引水灌溉和河流的截留改向,使水量减少。
(2)湿地环境效益:天然的蓄水库,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①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②发展生态旅游;③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湿地保护意识;④加强立法和管理,防治湿地污染;⑤退耕还湿(生态退耕)。
▲2.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建设污水处理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排放;防治石油泄漏。
(2016.03洛阳二练)“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水温、光照强度 等都会对藻类的水华生物生长繁殖产生影响。
据新华社合 肥 8 月 10 日电,安徽省巢湖市饮用水源地周边连日来出 现明显蓝藻集聚。
安徽省环保厅已两次发出蓝藻水华红色 预警,这引发了公众对于饮用水安全的担忧。
分析 7、8 月份巢湖“水华”现象严重的原因。
选修六《环境保护》课标及考纲
选修六《环境保护》课标:
选修六《环境保护》考纲:
1、环境与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与防治
(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环境保护(选修) 知识框架
污
类型 按环境要素可划分为:
;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划分为:
;
染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划分为:
;按污染物的来源可划分为:
;
按污染分布范围大小可划分为:
。
危害
工业污染主要是“ ”的排放。防治工业污染的关键是:减少
;对废弃物实行Βιβλιοθήκη 、处理第工业 清洁 概念
是指在污染物排放前采取对策,将
消除在
中,并对
控制。
三
污染 生产 基本内容
城市生态建设概念
城市生态建设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非可再生资源:
概念 概念: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
__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____________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环
成因 形成原因:(1)当进入环境的
物浓度或数量超出环境
能力。
境
(2)废弃物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
和
时,就造成了环境污染。
处理:
农业施用
肥料,主要依靠______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其优势在于产品是不受
的
食品。)
3、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1)种类 ,数量 。 (2)来源 ,变化 。
主要有(1占)土用壤污染,的污危染害:使 ,淤塞受到抑制、破,坏污,染削弱了土壤,生污产染能力;一,旦传被染
污,染损,害难以消除,等容,易城引市起垃圾严重的污影染响。城市环境卫生,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经济
在保持扩大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生产----
------
------
”的封闭式循环流动的经济。
环
工
基本原则
“
化、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措施:
二
全球生态危机的表现:
单
表现:
元
(产生原因):自然
生态脆弱区 生
分布地区:
资
态
源
问
现状:
利
题
我国的生态危机
危害:
用
及
危机
与
其
成因:自然
生 态
表 现
长江流域生态问
上游:
保
题
中游:
护
下游:
人为:
危害: 危害:
人为:
自然资源系统的内部组成:
自然资源问题:(外部矛盾)
自然资源保护
资
源
主要有占用 ,污染
,淤塞
威胁
,已成为社会公害。
,变化 。
,污染
,污染
处理: 城市垃圾处理原则:
化、
化、
化
方法:分类回收——有用的回收利用,无用的主要采用
、
,传染
,损害
等,城市垃圾严重的影响城市环境卫生,
、
等方法处理。
城市 垃圾 污染 的 防治
填埋法——操作简便,可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但占地面积大,同时存在二次污染,占用土地资源
环境概念:
环境分类: 人
类
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
环
境 环境与生态系统的关系:
环境与人类关系:
第
一
单
环
环境问题概念:
元
境
问
环境问题分类:
题
环
及
环境问题的发展:
境
其
与
实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环
质
境
环境问题的本质:
问
题
问题 全
主要成因
危害
当
球
代
性
面
环
临
境
的
问
环
题
境
问
题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③ ④
、
⑤
⑥
表现形式 我国该如何应对国际贸易中的绿色壁垒:
绿色食品
指
第
国际合作
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四
“世界环境日”是
单
元
公众参与
国际合作需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
公民的环境权有ຫໍສະໝຸດ 、、等。环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
。
境
管
理
与
全
球
行
动
------
------
”的封闭式循环流动的经济。
治
基本原则
“
化、再
、再
”
基本特征
自然资源的
和废弃物的
。
根本目的
保护
。
表现
在工业上表现为
,在农业上表现为
。
农业 污染 的防 治
类型 治理
1、过度使用
等造成的
污染。 2、人畜粪便等
对
的污染。
3、温室农业中废旧塑料造成的“
”4、农业机械作业中产生的
、焚烧农作物秸秆产生的
解决措施
资 环源 境问 污题 染及
其
表
现
概念 概念:指人类活动所引矿起产的资源问题表_现_下:降,从而有害于人类及____________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矿产资源问题
表现: 我国煤炭在开发利用中的问题:
土地资源问题
土地退化表现: 表 我现 国: 土地资源现状:
危机表现:
水资源问题
全球水危机突出表现: 表现: 水资源危机的原因:
污染,难以消除,容易引起
污染。
(2)治理土壤污染,必须坚持
、
的原则。
环
境
(3)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各种_________;其次是增减土壤容量,提高土壤
能力;第三,更换 ______ ,以消除污染物。
污 染
与
防
治
城市 垃圾 污染 的 防治
类型 特点 危害
(1)种类 ,数量 。 (2)来源
环境管理 国际行动
概念 目的 类型
主要手段 遵循的主要原则 环境管理制度 环境壁垒
指通过
、
、
、
和
而开展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社会活动
既要
,以满足
按环境管理的范围:
、
按环境管理的职能和性质:
、
、
① ① “三同时”是指 概念: 类型:
② ②
、 ③
等手段,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按照一定的
和
,又不超过
。
、
、
、
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必须从
入手,实行
控制
焚烧法——减容、减量及无害化都很高,产生的热量用来发电可以实现垃圾的能源化,但焚烧条件控制不当会存在烟气污染问题,且设备投资巨大
(1)提倡
的生活方式,尽量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堆肥法——适于易腐有机质含量高的垃圾处理,且投资比单纯的焚烧处理大大降低,但不能处理不可腐烂的有机物和无机物
一是 通过资源
,短缺资源的
,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
等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并且减缓
的耗竭
农
业
二是 通过减少
的生成和排放,促进产品的生产、消费过程与
相容,减低企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
污
循环
染
经济 概念:
是将
与
融为一体的经济,是一种建立在
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的
防
在保持扩大生产和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资源----生产----
主要措施
(2)改变
型的资源利用方式。
(3)商品包装要尽量使用可
、可
或可
的材料
(4)对加工深度不够而产生大量废弃物的商品,要提高
,实行净菜进城、小包装出售等。
(5)大力改善城市居民的
结构。尽量使用电能、天然气、太阳能和沼气生物能等清洁能源,减少煤灰、炉渣等固体废弃物排放
综合利用
城市垃圾的利用方式:
、
、
造成的大气污染。
1、 合理
;
2、 发展
;(有机农业指不施用
,它利用“自然的技术”培育“更健康”的
,以生长出“更
”的食品。有机
第
措施
农业施用
肥料,主要依靠______措施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其优势在于产品是不受
的
食品。)
三
3、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单
元
(1)土壤污染的危害:使
受到抑制、破坏,削弱了土壤生产能力;一旦被
我国资源问题的表现:
及
保护措施:可再生资源:
生
态
农村生态建设
概念:
保
表现: 主要内容:
护
城市生态建设概念
城市生态建设
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
非可再生资源:
成因 形成原因:(1)当进入环境的
物浓度或数量超出环境
能力。
(2)废弃物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
和
时,就造成了环境污染。
工业 工类业型污染按主环要境是要“素可划”分的为排:放。防治工业污染的关键是:减少
;按污;染对物废的弃性物质实可行划分为: 、
处理
;
污染 清洁
的
生产 概按念污染物的形态是可指划在分污为染:物排放前采取对策,将
消除;在按污染物的来源可中划,分并为对:
控制。
;
防治
基按本污内染容分布范围①大清小洁可_划__分___为__:__;②清洁的___________过程;③清洁。的
。
危害
工
两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