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宇宙中的地球》【导语】进入到高一阶段,大家的学习压力都是呈直线上升的,因此平时的积存也显得尤为重要,作者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期望大家能谨记呦!!【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写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别的行星,知道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进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别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肯定的理由:是核心知识,是说明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
2.特别的行星的特别之处——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肯定的理由:是地球特别性的具体体现,地球有了生命和人类才有可能探讨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四大圈层环境的发展规律。
教学难点:1.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
肯定理由:学生易于从自然常识角度认识地球上为何有生命,而难以从地球的宇宙环境探索地球为何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进程一、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一)地心说——日心说——星系说——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讲述)从古代以托勒密为代表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到16世纪哥白尼提出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实际上把宇宙看成是太阳系;再到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作为宇宙的代名词;再到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
我们对宇宙认识不断深入。
二)现在人类认识的宇宙1、宇宙是形状多种多样的物质世界天体类型: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建议)教师结合课本图1.1分别介绍星云、行星、流星、彗星等天体的定义以及蟹状星云、土星、狮子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突出特点。
对彗星在运行轨道上不同位置彗尾的长短、方向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原因可作适当补充。
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宇宙和地球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地球运动对季节、昼夜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地理坐标系:介绍地球的形状、结构,讲解地理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地球表面位置的表达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宇宙中地球的地位和特点;
b.地球运动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c.地理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组织实地观察、天文科普讲座等活动,增加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真理。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绘制一张宇宙中地球的位置关系图,标注地球与太阳、月球等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方向,以此加深对地球宇宙环境的理解。
2.请学生撰写一篇小论文,探讨地球运动对生活中具体地理现象(如昼夜长短、四季更替等)的影响,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据充分,不少于500字。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地理坐标系等知识点。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主题:《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2. 掌握地球自转、公转和倾斜轴对季节变化的影响;3. 能够描述地球的层结构和地球上的生命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2. 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轴对季节变化的影响;3. 地球的层结构和地球上的生命现象。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知识通过引入问题的方式激起学生的思考,引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例如:地球是宇宙中的哪一个行星?地球与其他行星有什么关系?Step 2:知识讲解通过讲解PPT、展示宇宙的图片等方式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解释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轴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讲解地球的层结构和地球上的生命现象。
Step 3:实例展示通过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视频,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实际情况。
通过展示季节的变化和倾斜轴的角度变化的图片对季节变化的影响进行实例展示。
Step 4: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球上的生命现象,比如潮汐、日食、月食等,根据所选现象,探究地球的层结构对该现象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或观察收集数据。
Step 5: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探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
Step 6:知识回顾和总结总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轴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地球的层结构和地球上的生命现象。
Step 7: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地球自转的小论文、观察某个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并做实验报告等。
教学资源:1. PPT:包含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的自转、公转和倾斜轴对季节变化的影响、地球的层结构和地球上的生命现象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说明。
2. 视频:地球自转、公转的视频。
教学设计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二)讲授新知
1.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我会以图片和示意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宇宙的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并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层次结构。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我会详细讲解地球在太阳系、银河系以及宇宙中的位置,让学生认识到地球的渺小和独特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
4.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宇宙的壮丽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入本章节的学习内容。
教学设计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宇宙的概念、组成和结构,理解宇宙与地球的关系,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学习天文基础知识,认识恒星、行星、星系等天体,了解它们的分类、特征和运动规律。
3.掌握地球的基本运动,如自转、公转,以及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1.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以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语言降低宇宙知识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构建宇宙与地球的空间概念。
2.针对学生在观察、分析能力上的差异,设计梯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讨,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地观测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和地球观。
宇宙中的地球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地球的宇宙环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法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天体系统示意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行星的运行特征。
2.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归纳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的共同特征,利用资料证明地球的普遍性。
3.运用相关资料和知识,从温度,水,大气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推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归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建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观念,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欣赏宇宙美,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3. 通过欣赏天体的照片,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的宇宙环境。
2. 地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本插图课件讲义和补充材料【教学过程与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辩论法、自主学习法。
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图片展示师:仰望星空,繁星点点,宇宙中的浩瀚,给人无限的遐想。
首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个图片,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
并且思考一个问题“宇宙空间里到底有哪些天体”生:星星、月亮·······一、天体和天体系统师:接下来我们继续欣赏,在晴朗的夜空,我们用肉眼或者借助望远镜观察太空,又能看到什么呢?生:········师:现在我们看图片中出示的天体到底是什么?以及它的外表形态?它就是星云,星云是指外表轮廓模糊,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看图片里的太阳,它是一个本身能够发光发热的一类天体,叫做恒星。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1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三篇(附导学案)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天体和天体系统的概念2.了解宇宙的主要组成物质、天体及其类型3.了解宇宙中一些天体的特征和区别,初步认识各类天体系统之间的层次关系,从而加深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理解4.理解地球上存在生物的原因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教材,使学生具有归纳整理知识、提取重点和找出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自学能力。
2.通过阅读图片、画图和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从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宇宙的物质组成,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正确的宇宙观,并注意识别和抵制伪科学。
【教学重难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2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的含义3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教学媒体与教具】:地球仪、地球的卫星照片,星云和星系幻灯片,天文挂图,多媒体、“太阳系模式图”挂图,录像机及自行剪辑九大行星概况、彗星录像节目,投影片或月貌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通过我们初中地理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对其只是作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们高中阶段继续对其作进一步的介绍。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初中地理的研究范围还只是地球表面,再加上太阳。
不过我们知道,我们的世界却不仅限于此。
现在我们就面向整个宇宙,来介绍地球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二、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介绍】人们对宇宙的探索早在人类文明初期就开始了。
那时人们用肉眼进行观天,看到日月星辰,而星星又各有不同,有看起来不动的,人称其为恒星;有移动的行星;还有彗星、流星等。
后来,人们借助于光学天文望远镜,又发现了星云和星系。
再后来,加上射电望远镜,人们还发现了中子星、类星体和黑洞等。
所有这些都是宇宙中存在的物质形式,人们通称天体。
【讨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阅读材料,并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生活所见,谈谈你在天空中可以看到的星星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总结讲解】天体的主要类型:星光闪烁的恒星、在星空中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轮廓模糊的星云、一闪即逝的流星、拖着长尾的彗星、气体和尘埃(备注: 1此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手段演示各种天体的主要特点及各种天体的视形状和特点;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图1.1“部分天体”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及图片,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图1.2“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图1.3“太阳系模式图”和表1.1“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并依据思考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
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宇宙环境及地球本身的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并以此推测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和运动的科学宇宙观。
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
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多媒体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策略:(一)外在教学资源运用: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图象、表格字据等材料。
2.各种天体彩色图片课件。
地理《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图表分析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1.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这是我们进入高中以来的第一节地理课。
我知道大家在初中学过地理,也许你对地理很有兴趣,也许你不曾重视地理,但只要你学过地理,你应该体会到地理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给你很多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的地理与初中时有了许多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学习某个地理事物在什么地方。
人们总是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形容某人知识的渊博,今天就先带你到浩瀚的宇宙去遨游一番,从宇宙的深处看看我们的地球。
(板书)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推进(新知识传授)[教师精讲]师:何谓宇宙?我国战国时期的《淮南子·原道训》中指出:“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其实宇宙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无始无终,无边无际,而各种天体则是宇宙中物质的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学习目标:1.运用图像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天体及天体系统,并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认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运用太阳系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与体积等数据的对比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3.结合资料,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等方面说明地球是一颗存在生命的特殊行星。
教学方法:讲授法、图表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学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7分钟)1检查学案自学部分完成情况——找学生报答案(2分钟)基础巩固检测(5分钟)①天体类型提问:年月日,我国航天飞行员在“神舟十号”飞船上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太空课,同学们说“神舟十号”飞船是天体吗?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进行概念辨析。
(人造天体包括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但是需要区别:地球作为整体是一个天体,但地球的一部分或者附属物就不能叫作天体。
例如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发射架上的人造卫星、天上的云、地上的汽车等。
)②天体系统通过老教材自学,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一下个问题:1.宇宙中的天体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相互吸引、相互绕转)2.天体系统的规模相差悬殊,按大小可以划分为几个级别?(划分为四个级别)3.请你设计框图,正确表示天体系统不同级别之间的关系。
任何天体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同学们通过认识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以正确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导学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8分钟)1.太阳系的组成教师活动一一(展示教材图1太阳系模式图)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恒星太阳,周围由八颗大行星、众多小行星及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组成。
其中八大行星,按照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题目: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内部结构。
3. 了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并认识到地球的独特性。
教学内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a. 宇宙的概念及宇宙的大小。
b.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c. 相邻的行星和其他天体。
2. 地球的构造和内部结构:a. 地球的表面:大陆、海洋和大气层。
b.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c. 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以及它们对地球造成的影响。
3.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a. 地球和太阳的关系:日地距离、地球的公转和自转。
b. 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比较:大小、温度、适宜生命等。
c. 地球的特殊性:有水、有大气层、适宜生命存在。
教学方法:1. 观察与实验:通过地图、图片和模型等展示地球的位置和构造,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
2. 探究和发现:通过小组讨论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地球的特点和内部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讲解和讨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讨论,传授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教学资源:1. 地图、图片和模型:展示地球的位置和构造。
2. 实验器材:进行地震和火山模拟实验。
3. 多媒体设备:播放太阳系和宇宙的动画视频。
教学评估:1. 参与观察和实验的活动,记录并汇报发现的结果。
2. 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中积极参与并提出问题。
3. 完成小组或个人展示,展示对地球所在宇宙位置和特点的理解。
拓展活动:1. 观察夜空中的星星和行星。
2. 研究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系统。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宇宙中的地球》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材内容及分析】:课程标准对学习本章内容的要求: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教材通过三部分内容阐述该标准 , 一是介绍了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要求能够用天体系统的层次来说明地球的宇宙环境。
二是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的行星,从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质量、体积等方面来说明。
三是介绍了地球的特殊性 ,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分析了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三部分联系密切 , 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先讲宇宙环境,然后提供资料,让学习者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最后从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说明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教材重点分析了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的原因。
通过提供了阅读材料“ 探索地外文明” ,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供活动题让学习者探究,需要到什么样条件的外星球去寻找外星人,从而学会分析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同时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通过分析给学生这样的价值体验:在太阳系中目前还找不到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星球,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在其他星球建立起庞大的人类生活基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 要保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完整详细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准备●教学分析✧学习者分析:本节是学生进入高中后学习新的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学生的思维特点既有初中的活跃的特点,也拥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并且本节教学内容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天文宇宙知识。
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适当增加趣味性,为学生的地理知识搭建一个从初中向高中过渡的平台。
✧教学内容分析:本章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第一章,是自然地理知识的开端。
本节是这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本节的重点是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难点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本节课的德育目标是希望学生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并且培育学生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表1-1 教学内容分解表✧教学目标的确定及描述课标要求: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课标分析: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的重点要求。
要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颗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 (2) 教学设计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课程标准•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标准解读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是指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环境,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理解。
宏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天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即地月系一太阳系一银河系一总星系;微观层面上是指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
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目的不是要系统学习天文知识,而是要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乂特殊的行星打基础。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方面看,地球只是其中的普通一员,但是,存在生命尤其是高级智慧生命又使地球成为太阳系中特殊的一员。
很显然,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是本条“标准” 的重点要求。
从本条“标准”的设计来看,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地球自身条件和行星际空间条件分析,还要从恒星际空间条件分析。
“标准”将地球的特殊性限定在太阳系范围之内,隐含着在太阳系之外可能有存在生命的星球。
实际上,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
根据本条“标准”的要求,学生在分析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时,要会运用有关资料加以说明。
这些资料如太阳系八大行星的比较数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地球本身的条件等。
(2)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适宜于生命存在和繁衍。
(3)教学目标能用自己绘制的示意图说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能选用一定的资料(数据、图表等)说明地球行星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在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探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搜集的资料,表达自己的观点; 尝试运用已学知识,写一段文字,表达宇宙环境认识方面的一个观点。
(4)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图表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二、教学过程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板书)【引导、讲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在人类发展的初期,由于人们的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把天空看做是好像倒扣在平坦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于是,便有了“天圆地方”的说法。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天体系统的层次。
掌握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的表现及原因。
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的观察和分析,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精神。
增强学生对地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天体系统的层次。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2、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
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宇宙、天体、天体系统等基本概念,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宇宙中的天体和天体系统,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如其他行星的环境与地球的比较,加深学生对地球特殊性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宇宙的精彩视频,如浩瀚的星空、美丽的星系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在这广袤的宇宙中,我们的地球处于怎样的位置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宇宙中的地球。
2、讲授新课(1)宇宙介绍宇宙的概念,强调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
列举常见的天体类型,如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等,并展示相应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不同天体的特征。
(2)天体系统讲解天体系统的概念,即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的系统。
以太阳系为例,展示太阳系的示意图,介绍太阳系中的主要天体,如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带等,让学生明确太阳系中天体的位置关系。
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的层次关系,通过绘制简单的层次图,帮助学生记忆。
(3)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明确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强调其是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第三颗行星。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宇宙中的地球》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生学习能 了好奇。通过初中的学习和日常科普知识的学习基本了
力分析 解星云、恒星、行星和卫星等天体的概念。对地球上能
够存在生命的原因也有所了解。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天体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教学策略选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结构图向学生阐明天体系统之
择与设计 间的层级关系以及地球在各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通过 图表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师:首先让我们看一个短片,简单的了解一下地球 的宇宙环境。 师:看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生:地球很小,宇宙很大;与宇宙比起来人类真的 微不足道。 师:这个视频从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向我们表达了 不同的讯息。感性的层面是,在宇宙面前人类真的是微 乎其微,正所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所以 无论你在经历什么苦难都不值一提。而理性层面则告诉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高中地理
教学课例名
《宇宙中的地球》
称
本节课程从“谈天”说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说
地”。通过天体及天体系统的介绍向学生呈现地球所属
的宇宙位置和宇宙环境,为地球是一颗普通又特殊的行 教材分析
星打下基础。本节课程的重点是从地球的外部宇宙环境
和自身因素去解释生命的产生和演化,教学难点是地球
反馈学生的掌握程度。
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 1 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即高中地理的开篇章节,教学中需要教师应用图表信
息,以及相关学科知识,分析、探讨、认识宇宙中的地
课例研究综 球。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培养学
述
生动脑、动手能力,教师的引导启发,有助于学生全面、
正确认识地球。教师的鼓励帮助,使学生从多角度展示
教学过程 我们,整个宇宙是由无数的天体组成的。那么,什么是 天体?天体有哪些类型呢?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第一自 然段和图 1.1,快速阅览书面文字,和图 1.1 说出天体 的概念和集中基本的类型。(快速了解下天体的概念和 不同类型天体的特征。) 师:看完阅读材料后请同学说下什么是天体? 师: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都有哪些? 生: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生:卫星、恒星、星云,彗星等。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说课稿高一地理上学期大单元教学系列(人教必修第一册)
3.学生在互动节可能出现参与度不均的现象。
应对措施:
1.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宇宙尺度。
2.通过实例讲解和图示,使抽象概念具体化。
3.设计多样化的互动环节,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关注个体差异。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课后作业和练习的正确率。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宇宙的壮丽景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习兴趣。
2.设计有趣的课堂小游戏,如“宇宙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3.结合时事,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动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可能具备以下前置知识或技能:对地球、太阳等基本天体的认识,简单的地理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宇宙尺度、天体距离的理解困难,导致空间想象能力不足。
2.对恒星、行星、卫星等概念的混淆,难以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
3.缺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的能力,导致知识迁移困难。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以一段宇宙探索的视频作为开场,展示宇宙的浩瀚和神秘,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2.结合视频内容,提出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宇宙中的其他天体有哪些奥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通过简短的引导语,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期待。
2.学生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3.学生反馈意见。
反思和改进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板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用图示说明天体系统的层次以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3. 分析地球的宇宙位置及自身条件,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运用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行星,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
2. 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不同的天体和九大行星的特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和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2.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通过天体系统的层次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
殊的行星,其中从数据中比较三大类行星的特点是难点。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从繁星到天体,展示图片,讨论问题,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教材
[ 展示主要天体系统图片 ] 让学生判断天体系统的名称和不同的级别。
[ 学生活动 ] 同桌讨论,完成天体系统的层次框图。
太阳系的成员有哪些?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有哪几颗大行星?你能够描述地球的位置吗?
八大行星公转运动的方向相同吗?它们的轨道倾角相差大吗?是不是近乎在同一个平面上?轨道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与其他行星比较,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 学生活动 ] 学生分组讨论。
八大行星按其特征分为哪几类?各包括哪几颗大行星?
各类行星分别具有哪些特征?
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有没有特殊的地方?
从以上材料的分析,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 学生活动 ] 学生将分组讨论的结果与全班分享。
( 分组合作,既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
三、阅读资料,探索深化
表格分析:揭示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