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春八年级物理下册11.1杠杆教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1 杠杆1-教科版
§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动手实验,能得出杠杆和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1)、力臂的应用,并让学生会画力臂。
(2)、用实验让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问题讨论与实验探究相结合四、教学过程(一)杠杆的定义同学们,这里有一桶水,老师想请一个同学看能不能把它提起看来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提起。
我们人类最聪明的地方是为了生活方便而使用机械。
今天,老师今天准备了一跟神奇的棒,我们再来试试(女生直接用棒抬,抬不动)看来,还得有个小帮手——支架。
还是抬不动?没关系,这根棒的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伸长,我们再来试试。
我们发现这个神奇的装置能够通过伸长距离达到省力的效果,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杠杆。
在生活中,杠杆是一种简单,但用途十分广泛的机械。
我们来看下面这些工具,虽然形状不尽相同,但使用过程也是杠杆,如:抽水机的手柄、剪刀、夹子、缝纫机的踏板,他们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很多共同点,你们能找到吗?绕固定点转动、在力的作用下、材质都是坚硬的。
物理学中,为了更好的研究这类机械,忽略其形状的不同,把这些具体事物抽象为一根硬棒。
而这跟硬棒都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我们就把它称为杠杆。
(二)杠杆的动力、支点、阻力我们再来认识杠杆这种模型。
杠杆都能绕固定点转动这个固定点就叫做支点。
支点是很重要很特殊的点。
杠杆要想转动那我们就要给铁棒的一端施加力的作用,那这个使杠杆转动的力我们就把它称为动力。
因为力有三要素,我们描述一个力就要描述力的三要素:首先大家说说动力的作用点在哪里呢?一定在手和杠杆的接触的地方,那是在手上还是杠杆上呢?因为是杠杆受到动力的作用,所以我确定动力的作用点一定在杠杆上。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11.1杠杆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物理——11.1 杠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11章的第1节“杠杆”。
本节课主要介绍杠杆的概念、类型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a. 一端支点,另一端受力的杠杆(一类杠杆);b. 两边支点,中间受力的杠杆(二类杠杆);c. 两边受力,中间支点的杠杆(三类杠杆)。
2.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力的乘积相等,即力与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力臂)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1 L1 = F2 L2,其中F1和F2分别为作用在杠杆两侧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定义、类型及平衡条件,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类型及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力的演示仪、多媒体课件。
学具:杠杆模型、力的演示仪、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钳子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原理。
2. 讲解杠杆的定义与分类: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杠杆,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
3. 演示杠杆的平衡条件:利用力的演示仪,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杠杆平衡时的力与力臂的关系。
5.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两端的力的大小。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杠杆的定义、类型和平衡条件。
7. 布置作业:a. 撬棍;b. 剪刀;c. 鼠标。
题目2:某学生用5N的力提起一把剪刀,剪刀的总长度为0.5m,求剪刀的重心到提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答案:题目1:a. 是杠杆,因为撬棍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支点)转动;b. 是杠杆,因为剪刀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支点)转动;c. 不是杠杆,因为鼠标不能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支点)转动。
11.1《杠杆》参考教案
一、杠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实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1.通过实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实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铁架台、杠杆、钩码、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一根在力的作用下可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做杠杆。
二、认识杠杆木板、木块、图钉、羊脚锤、尖嘴钳、螺丝刀1、提出问题:(1)展示木板上的图钉,想出办法怎样可以将其把出来?(2)观察开瓶扳手、衣服夹子使用时的特点。
(3)指出用上述方法时,有什么共同之处?2、得出杠杆的定义:用同学上台拔图钉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用实物图,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如果将支点右移,观察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经验应该说能回答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参照教材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为什么要改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交流发言,最后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5.巩固与拓展(1)在上面实验中,如果将两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挂在右端8cm处,则在右端20cm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方向如何?(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教科版物理初中八年级下册教案-11.1 杠杆11
11.1《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体验建立杠杆概念,并能准确找出支点、动力、阻力。
2、理解力臂的概念,会画动力臂、阻力臂。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4、了解生活中的杠杆的分类,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知识形成过程,经历力臂概念的形成过程。
2、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
3、把杠杆和人类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有关杠杆的物理知识和实际应用,且能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力臂概念的理解及画法。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通过小猴和小兔子“分萝卜”谁占便宜谁吃亏的漫画导入,引导学生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凭感觉,要学会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带着疑问进去新知识的学习。
(二)展示学习任务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展开学习。
(三)新课教学第一环节:引导学生通过“体验+自学+领会”,构建物理观念。
让学生通过图片、体验等方式,学习杠杆的概念、并能正确找出支点,画出动力、阻力。
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实际中形成物理概念的过程,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
环节二:探究:动力、阻力,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还有什么?让学生经历“得结论——推翻结论——再得正确结论”的思维过程,锻炼科学思维。
环节四:生活中的杠杆的分类。
鱼。
提问:使用钓鱼竿有什么好处?引出费力杠杆及其特点。
2、教师举例介绍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的特点。
学生结合刚才的演示、观察图片,逐步了解各种杠杆的特点。
让学生真正了解不同种类杠杆的优缺点。
3、学生快速完成学案“任务三”内容,巩固新知识。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杠杆的定义及其分类。
2. 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3.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杠杆的分类:一类杠杆、二类杠杆、三类杠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定义及其分类。
2. 掌握杠杆的五要素,并能正确画出各种杠杆的五要素。
3. 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的分类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杠杆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翘板,来引入杠杆的概念。
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翘板的工作原理,引发学生对杠杆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杠杆的五要素(1)讲解支点: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讲解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讲解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讲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讲解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在讲解过程中,配合PPT和杠杆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五要素。
3. 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通过PPT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 讲解杠杆的分类(1)一类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如撬棍。
(2)二类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如天平。
(3)三类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如剪刀。
通过PPT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和记忆杠杆的分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五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
七、作业设计(1)撬棍(2)天平(3)剪刀答案:(1)一类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2)二类杠杆,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3)三类杠杆,因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2. 题目:一个学生用5N的力撬起一块重30N的石头,石头离支点1m,学生的手离支点0.5m。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杠杆学案(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 杠杆学案(新版)教科版姓名一、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二、重难点:重点:了解杠杆的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探究方法的设计难点:画出杠杆的力臂三、自学导航:1、“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这句话是说的,这句话可能实现吗?2、(视频)杠杆的定义是在力的作用下能够转动的坚实物体。
它是最简单的3、交流认识杠杆并在图中画出杠杆的五要素:(1)支点是杠杆点,符号(2)动力是使杠杆的力,符号(3)阻力是阻碍杠杆的力,符号(力的作用线是通过力的沿力的的直线;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4)阻力臂是从到的距离,符号(5)动力臂是从到的距离,符号4、结合图11-1-3及视频认识生活中的杠杆5、杠杆的的平衡条件(1)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的状态。
即当动力和阻力的转动效果相互时,杠杆平衡。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A结合图11-1-6交流分析,在实际操作中,应使杠杆在位置,才容易测出动力力臂和阻力臂。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就需要对杠杆进行调节。
B 杠杆的调平是指将调节杠杆的使杠杆在平衡。
分析:当杠杆不在水平位置时,则杠杆不平衡() C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实验次数动力(N)动力臂(m)动力动力臂(N、m)阻力(N)阻力臂(m)阻力阻力臂(N、m)12 D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公式是分析:杠杆平衡条件只有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才适用()练习:P77自我评价2、36、结合杠杆平衡条件及图11-1-9交流分析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特点是动力臂阻力臂;作用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通过的距离阻力通过的距离;即力距离。
举出生活中的省力杠杆(至少2种)(2)费力杠杆:特点是动力臂阻力臂;作用是当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通过的距离阻力通过的距离;即力距离。
举出生活中的省力杠杆(至少2种)(3)等臂杠杆:特点是动力臂阻力臂;作用是当杠杆平衡时,虽然动力阻力,但可以改变动力的;举出生活中的省力杠杆(至少2种)练习:P77自我评价1、7、结合图11-1-11认识古人的智慧四、交流本节课的收获:五、当堂检测:1、一根硬棒,在____________下能绕着_ _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支点是______;动力是______;阻力是_________________;阻力臂是 _________________、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的工具属于杠杆的有____ _、___ __、_____ 等、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如果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当杠杆平衡时,动力是阻力的__________ 倍、3、如果作用在杠杆上的动力是80 N,动力臂是40 cm,阻力臂是10 cm,杠杆平衡时,阻力是_____ _、4、在下列日常生活使用的工具中:省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__;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有__________、①撬棒②天平③筷子④铡刀⑤脚踏刹车⑥镊子⑦起子⑧钓鱼杆5、一条扁担长1、5 m,前端挂200 N重的货物,后端挂300 N重的货物,肩膀应离扁担的前端_____ m才能使其刚好平衡、6、人的前臂可视为杠杆,当曲肘将茶杯向上举起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臂是省力杠杆,阻力臂变大 B前臂是省力杠杆,阻力臂变小 C 前臂是费力杠杆,阻力臂变大 D前臂是费力杠杆,阻力臂变小7、两个小孩坐在跷跷板上,恰好处于平衡,此时()A、两个小孩重力一定相等B、两个小孩到支点的距离一定相等C、两个小孩质量一定相等D、两边的力臂与小孩重力的乘积相等8、在图中,杠杆有可能平衡的是()A、甲图的杠杆B、乙图的杠杆C、丙图的杠杆D、丁图的杠杆9、一个杠杆已经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这个杠杆上再施加一个作用力,则()A、杠杆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动力一边B、杠杆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加在阻力一边C、杠杆仍有可能平衡,只要这个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D、杠杆不可能平衡,因为多了一个力10、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A点上的力分别为F1 、F2 、F3 ,其中最小的力是()A、沿竖直方向的力F1最小B、沿垂直杠杆方向的力F2最小C、沿水平方向的力F3最小D、无论什么方向用力一样大11、如图所示,把一根均匀的米尺,在中点O支起,两端各挂四个钩码和两个钩码,恰好使米尺平衡,按下列方式增减钩码或移动钩码,下列几种方式仍能保持米尺平衡的是()A、两边各加一个钩码B、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C、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12、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A、始终是省力杠杆B、始终是费力杠杆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13、在以下两个图中,画出各力的力臂、14、如图所示,杠杆的B端挂一重物,在A点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衡在图中所示的位置上,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15、列车上有出售食品的手推车(如图),若货物在车内摆放均匀,当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视为杠杆,支点是______(写出字母);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这时支点是______,此时手推车可以视为______力杠杆、16、在左下图中画出杠杆平衡时作用在B点最小的力和这个力的力臂(O为支点)、17、有一均匀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右上图所示,靠在台阶边,为了使它滚上这个台阶,在圆柱体边缘上哪一点、沿什么方向施力才能用最小的力使圆柱体刚好离开地面?在图上标出这一点,并画出此力的方向和力臂、18、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总是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这是为了测量________________简便、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发现杠杆右端高,这时应调节使它向______移动,直到杠杆在位置平衡、在支点两边挂上钩码以后,若杠杆右端下沉,为使杠杆平衡应将向______移动、。
11-1杠杆教案: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师:观察这两幅图片中的杠杆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生:都处于平衡状态
师: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生:力和力臂
师:哪幅图方便测量力臂的大小呢?
生:A图,A图能直接读出力臂,B图的力臂需要计算师:讲解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 兔小白和兔小灰如何平分这根胡萝卜?
师:请两位同学说出方法. 生:从中间对半切开。 生:从中间横着刨开。
师:它们的朋友也有一个方法,大家觉得可行吗? 生:可行
师:是不是真的可行,学了这节课的内容就知道了.
(通过创设情境“小兔分萝卜”,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就会很乐意学习有关杠杆的知识.)二、画一画:
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会画力臂。
2.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可以对前面学过的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有所巩固和加深,又可以对其他简单机械以及功和能的学习打下基础。
师:如何改变力的大小和力臂的长短? 生:改变钩码的个数来改变力的大小 生:移动钩码的位置来改变力臂的大小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学生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生展示: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师生共同分析:萝卜是否可以平均分?
课题名称:杠杆
年级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科
八年级
教材版本
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包括:杠杆的概念、杠杆的五要素、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即便是科学知识知识的考察中,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在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筷子、镊子、指甲刀等物体,但仅仅是应用,没有深入研究过物体的特点。教材先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杠杆图标,让学生寻求他们的共性,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实验探究,寻求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提高学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杠杆-教案(2)
杠杆【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1.杠杆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1-1-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互相抵消时,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做杠杆平衡。
学生活动:观察杠杆平衡图11-1-6(a)是一个平衡的杠杆,移动一边钩码的悬挂点,会产生什么现象?如图11-1-6(b)所示,用带杆的滑轮向左(或向右)推动右边挂钩码的悬线,改变作用力的方向,这时又会产生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L1):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L2):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杠杆-教案设计
§11-1《杠杆》科教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杠杆。
(2)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杠杆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教材内容分析本章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重要一章,涉及前面所学的力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杠杆》这一节中,《课标》对杠杆平衡有新的要求,即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中既有实验探究的要求,又有知识方面的要求,而且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被列为学生必做实验。
而且杠杆这节课又作为简单机械的第一节课,杠杆平衡条件又是其余各简单机械的理论依据。
是贯穿于全部简单机械的主线,起到统领的作用。
同时杠杆又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所以讲好这节课非常重要。
学习者特征分析1、思维储备:八年级的学生正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型过渡时期,抽象思维是学习物理知识的一种重要思维形式。
2、知识储备:学生对平衡已有一定的认识。
能正确使用实验中的测量仪器。
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模型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教师要创设便于他们进行观察的物理环境,给他们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
本节课的主要设计思想的最大体现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探索者”,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体会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教学重点了解杠杆的五要素;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其探究方法的设计。
四、教学难点: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五、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属于杠杆的工具入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主动观察、分析,从而抽象出杠杆概念。
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得出平衡条件。
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杠杆 学案设计
杠杆【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知道有关杠杆的一些名词术语。
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学习重点】力臂的正确确定。
【学习难点】理解力臂的概念。
会画杠杆的力臂。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和有关。
2.力的示意图:从力的作用点画一条,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表示力的大小,表示力的作用点。
3.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保持状态或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4.点到直线的距离:几何学中作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是,即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二、探究(一)聚焦目标1:杠杆。
问题1:现象探究:什么是杠杆。
看书归纳:一根硬棒,在下能绕着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注意:1.一个物体要能看作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①要有力的作用;②能绕某固定点转动。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2.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可以是弯的,可以是圆的,也可以是方的,但必须是坚硬的。
问题2:杠杆的五要素。
支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力臂的正确作法。
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步骤可简记为:“一点二线三标臂”。
(二)聚焦目标2:杠杆的平衡条件。
问题4:杠杆的平衡:杠杆静止不运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注意:静止可以是水平的,也可以是倾斜的,不论怎样静止,都可以理解成平衡状态。
问题5: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看书及进行实验,归纳: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如果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5倍,当杠杆平衡时,动力是阻力的________倍。
注意: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更方便测力臂及消除杠杆自重的影响。
如果杠杆在倾斜位置也可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只是测力臂时比较麻烦。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杠杆教案(新版)教科版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
4. 培养学生养成安全意识,注意实验操作中的安全事项,遵循实验规程。
- 教师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如杠杆制作方法、实验注意事项等,帮助学生顺利进行自主学习。
-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解答并提供帮助。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成果,开展课堂交流,共同提高对杠杆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简单机械(如滑轮组)等基础知识,这为理解杠杆原理提供了必要的预备知识。
- 视频资源:《杠杆原理与应用》系列视频,展示杠杆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如工程、机械、航天等。
- 实践活动:学生可在家中寻找或制作简易杠杆,进行实际操作,观察并记录杠杆的使用效果。
2. 拓展要求:
- 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阅读推荐材料,深入了解杠杆原理的发展历程和实际应用。
-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资源,直观感受杠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2. 作业评价:
- 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在作业中体现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
- 点评学生的作业,强调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改进。
- 在作业批改中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 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总结,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作业在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方面的重要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1.杠杆教学设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1. 杠杆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的第一节《杠杆》。
本节主要讲述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杠杆是一种硬棒,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根据力与力臂的关系,杠杆分为三类:一类是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省力杠杆,如撬棍;一类是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等臂杠杆,如天平;一类是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费力杠杆,如筷子。
2. 杠杆的特点:杠杆具有转动的特点,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
杠杆的两端分别受到力的作用,称为动力和阻力。
动力和阻力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称为力臂。
3.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即 F1 L1 = F2 L2。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杠杆。
2. 让学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撬棍、天平、筷子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天平和筷子,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分类和特点,以及杠杆的平衡条件。
3. 演示: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杠杆:定义:硬棒,能在力的作用下绕某一固定点转动。
分类:省力杠杆、等臂杠杆、费力杠杆。
特点:具有转动的特点,有两端受力的动力和阻力,力臂是力的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
平衡条件:F1 L1 = F2 L2。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a) 撬棍b) 天平c) 筷子a) 一根杠杆,左边受到10N的力,力臂为2m,右边受到多少力的作用?b) 一根杠杆,右边受到15N的力,力臂为3m,左边受到多少力的作用?答案:1. a) 省力杠杆,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b) 等臂杠杆,因为动力臂等于阻力臂c) 费力杠杆,因为动力臂小于阻力臂2. a) 右边受到20N的作用力b) 左边受到45N的作用力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然后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杠杆》教案 (新版)教科版-(新版)教科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教案
杠杆
word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满足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杠杆两边挂上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记录F1,L1,F2,L2;(3)改变数据,再做几次实验,记录数据。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提醒:每个钩码重,本次实验统一认为左边动力,右边阻力。
实验表格:
实验次数动力
F1
动力臂
L1
动力×动力臂F1·L1阻力F2阻力臂L2
阻力×阻力臂
F2·L2
1 1N
2
3
4
5、得出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6、评估与交流
(1)为什么该探究活动要求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平衡呢?
(2)该实验还有什么注意事项?
(3)用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向上拉能否使杠杆平衡呢?
F2
F1。
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机械与功第一节杠杆(一)
教案:新教科版物理教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机械与功第一节杠杆(一)一、教学内容1. 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理解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 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 掌握杠杆的分类,包括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4. 学习杠杆的实例,如剪刀、钳子、撬棍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杠杆的五要素。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3. 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杠杆,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分类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运用。
2. 教学重点:杠杆的五要素和杠杆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剪刀、钳子、撬棍等实际杠杆物品。
2. 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根木棒,用作实验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剪刀、钳子、撬棍等实际杠杆物品,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定义和分类,强调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3. 演示:教师演示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木棒作为杠杆,练习判断杠杆的平衡情况。
5. 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如剪刀剪东西时的杠杆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杠杆的分类:1. 一级杠杆2. 二级杠杆3. 三级杠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根据下列物品,判断它们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并说明原因。
例子:剪刀、钳子、撬棍例子:一根杠杆,一边挂着一个10N的物体,另一边挂着一个20N 的物体,如果杠杆保持平衡,那么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比例是多少?2. 作业答案:(1)剪刀、钳子、撬棍分别属于一级杠杆、二级杠杆和三级杠杆。
八年级物理下册11.1杠杆(实验活动)教案(新版)教科版
【学习目标】:1、知道杠杆的特色,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地点。
能正确画出动力臂与阻力臂。
2、会研究杠杆的均衡条件【学习要点、难点】:要点:杠杆的五因素画力臂研究杠杆的均衡条件难点:把实物抽象成杠杆理解力臂的观点[ 教课过程 ]一、课题引入(讲)人有一双灵便的手,可是人力是有限的。
(出示)钉有图钉的木块。
请学生试试用手拔出图钉。
(讲)假如我们有一些工具可能操作起来就比较方便了。
(出示)螺丝刀、垫木、老虎钳、羊角锤。
让学生选择器械试试操作。
二、认识杠杆(问题 1)螺丝刀在撬图钉时做何种运动?(问题 2)生活中还有近似的工具吗?(PPT演示)用撬棒撬石头、跷跷板、压水井。
(讲)在物理学中,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作杠杆。
这个固定点叫做杠杆的支点。
(问题 3)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的作用成效是使杠杆发生转动。
这类成效可能同哪些因素相关呢?(出示)撬棒撬石头。
(讲)以撬石头为例,石头对杠杆产生的阻挡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 的大小;人对杠杆施加的使杠杆转动的力动力F1 的大小。
(问题 4)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撬棒转动成效呢?(实验)图中 F1、F2 均能使杠杆处于均衡状态,(问题 5)认真找寻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概括)支点 O到 F1 和 F2 的垂直距离相等。
在物理学中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力臂。
(问题 6)请画出跷跷板、压水井中力臂图示(问题 7)压水井中动力F1 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猜想:动力臂 L1;阻力F2,阻力臂 L2。
(讲)使用机械时,我们常常需要定量的计算。
为了便于获取定量的规律,我们让杠杆处于静止状时进行研究。
当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时,我们就说杠杆处于均衡状态。
(出示)实验器械。
钩码、杠杆、弹簧测力计、铁架台。
如图。
思虑题:为了便于读取力臂,图中杠杆应当在地点均衡(讲)实验中,我们在杠杆的左端挂上钩码,在杠杆的右端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动,使杠杆保持水平均衡;实验中将钩码施加的力定为阻力,将弹簧测力计施加的力定为动力。
2019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 杠杆 第2课时 杠杆的类型及应用教案 (新版)教科版.doc
2019年(春)八年级物理下册 11.1 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类型及应用教案(新版)教科版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杠杆的使用、特点以及作用效果等进行分类.2.知道生活中杠杆的一些应用,进一步巩固学习杠杆的相关知识.二、过程与方法能从常见的工具和机器中识别杠杆的种类,了解杠杆的应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生活生产及自然现象中杠杆的使用,乐于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培养利用杠杆方便自己工作的意识.【教学重点】杠杆的分类与识别.【教学难点】能正确地在周围生活中发现和分析各种杠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播放古代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如图甲)、古埃及人修建金字塔(如图乙)的画面,播放现代机械表、电焊机器人的画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修建万里长城、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时都利用了杠杆,这些杠杆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积极讨论并发言:它们可以省力.师大家先不要着急,等我们学完这节课后,你就知道了.【进行新课】教学探究点1 杠杆的分类教师实物演示:①用开瓶器开瓶盖;②用指甲剪剪指甲;③用羊角锤拔钉子;④用镊子夹砝码;⑤用天平测质量.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其各自对应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动力臂与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例题1下列简单机械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A.筷子B.理发剪C.羊角锤D.钓鱼竿解析:A.筷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B.理发剪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C.羊角锤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D.钓鱼竿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答案:C教学探究点2 杠杆的应用1.天平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当天平横梁平衡时m物=m码?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是因为天平杠杆的特点是l左=l右(等臂).由杠杆平衡条件F左×l左=F右×l右知:G物=G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注意:生活中的其他质量工具虽然有的利用了杠杆原理,但却不是等臂杠杆,如杆秤和台秤,若把秤砣的重力产生的拉力作为动力,则它的横梁是一个省力杠杆.秤砣本身的质量一定小于砣面上标出的质量.2.其他应用例题 2 三个和尚挑水吃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详,甲图中和尚们商量出新的挑水方案,胖和尚一人挑两小桶,瘦和尚和小和尚两人合抬一大桶,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B.乙图中水桶B向下沉,为保持水平平衡,胖和尚可以将后面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C.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D.丙图中小和尚为减轻瘦和尚的负担,可以将水桶往前移动一点距离解析:从图乙可知,右边水桶B向下沉,从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L A=F B L B可知,水平时右边的力与力臂乘积较大,应减小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或增大左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A.胖和尚将他的肩往后移动一点距离,从而可以减小L B,使F B L B减小,即减小了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胖和尚将后面水桶B往前移动一点距离,从而可以减小L B,使F B L B减小,即减小了右边的力与力臂的乘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从丙图中可看出,以小和尚的肩膀为支点O,水桶为阻力,瘦和尚的肩膀施加的力是动力,L2是阻力臂,L1是动力臂,若让瘦和尚往前移动一点距离,则瘦和尚那边的力臂L1就变大,而F2L2的乘积不变,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可知:为了维持平衡,那么瘦和尚那边的力F1要变小,所以减轻了瘦和尚的负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若水桶向瘦和尚移动,则阻力臂L2就变大,而阻力F2和动力臂L1不变,根据杠杆原理F1L1=F2L2可知:为了维持平衡,那么瘦和尚那边的力F1要变大,所以增大了瘦和尚的负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例题3 (安徽中考)身高相同的兄弟二人用一根重力不计的均匀扁担抬起一个900N 的重物.已知扁担长为1.8m,重物悬挂点与哥哥的肩之间的距离OA=0.8m,如图所示.则()A.以哥哥的肩A为支点,可计算出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NB.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4:9C.以O为支点,可计算出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9:5D.以弟弟的肩B为支点,可计算处哥哥承担的压力为600N解析:A、以哥哥的肩A为支点,由F1L1=F2L2可知,弟弟对杠杆的支持力:由于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弟弟承担的压力为400N,故A正确;BC、以O 为支点,由F1L1=F2L2可知,兄弟二人对杠杆支持力之比为:由于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兄弟二人承担的压力之比为4:5或5:4;故BC错误;D.以弟弟的肩B为支点,由F1L1=F2L2可知,哥哥对杠杆的支持力:由于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因此哥哥承担的压力为500N,故D错误.答案:A例题4 小聪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估测书包重量,图中器材有细绳、重量可忽略的长硬棒、刻度尺、一瓶500mL的水(空瓶的质量忽略不计,g=10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这瓶水的质量为5kgB.若连接水瓶的绳拉硬棒的力为动力,此杠杆为费力杠杆C.手提细绳,若感触棒顺时针转动,则使棒顺时针转动的力是水瓶的重力D.手提细绳硬棒水平静止时,量出OA=10cm、OB=60cm,书包重量为30N解析:A.水的质量m=ρ水V=1g/cm3×500cm3=500g=0.5kg;故A错误;B.若连接水瓶的绳拉硬棒的力为动力,由图可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此杠杆为省力杠杆,故B错误;C.手提细绳,若感触棒顺时针转动,即G瓶L1>G包L2,所以使棒顺时针转动的力是由于水瓶的重力而产生的对棒的拉力,故C错误;D.手提细绳硬棒水平静止时,则量出L2=10cm、L1=60cm,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G瓶L1>G包L2,∵G瓶=G水=mg=0.5kg×10N/kg=5N;答案:D例题5 人体内也存在杠杆.当人踮脚时是靠腓肠肌收缩,骨骼和腓肠肌状况如图所示,若某人重为500N且AO=2BO,则双脚同时踮起时,两只脚的腓肠肌的作用力是 N.解析:本题考查人体结构中的杠杆,人踮脚时,重力位于力与支点0之间,小腿的腓肠肌是提起人体重的力,足的大部分形成杠杆,跖趾关节起支点的作用.本题的杠杆可简化为下图所示.由于人是双脚同时踮起,则每只脚需要承担250N的重力,由于AO=2BO,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答案:125【教师结束语】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杠杆可以分成三种:①省力杠杆(l1>l2,F1<F2,可以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l1<l2,F1>F2,不能省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杆(l1=l2,F1=F2,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我们也熟悉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杠杆,并对它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它们的广泛应用,最后我们还学习了杠杆的应用,并做了相关练习,解决了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好,谢谢大家!【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练习教材习题解答家庭实验室指甲剪是由三个杠杆组成的,如图所示,ABC杠杆中,B是支点,由图中不难看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故为省力杠杆;对OBD杠杆,O是支点,阻力作用于D点,动力作用于B点,故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对OED杠杆,O是支点,阻力作用于D点,动力作用于E点,故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自我评价1.三把剪刀的支点均在中轴上,普通剪刀前后等距,所以它是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铁匠剪刀是前短后长,是省力杠杆,但费距离;理发剪刀是前长后短,是费力杠杆,省距离.2.1.5 N 【解析】由题图知,动力臂为2个单位长度,阻力臂为6个单位长度,阻力为0.5 N,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F×2=0.5 N×5,所以F=1.5 N.3.大孩力臂短,小孩力臂长.大孩要向后坐,增大力臂才能把跷跷板压下去.【解析】通过观察题图,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作答.教学反思1.在对杠杆进行分类时,教师可以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三种类型杠杆,如省力杠杆:钢丝钳;费力杠杆:筷子等;臂杠杆:天平.画出它们的示意图并让学生指出这三种杠杆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作杠杆示意图时,应该要求学生画得规整,力和力臂尽量按实际比例,标明杠杆的五要素,养成良好的作图习惯.2.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会说省力杠杆是最好的杠杆,费力杠杆不好,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用钓鱼竿钓鱼、缝纫机踏板、筷子等,让学生知道费力杠杆费了力却省了距离,使工作方便;而省力杠杆虽然省力但费了距离等.板书设计。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1杠杆教案设计
研究杠杆的均衡条件一、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认识杠杆的构造,知道杠杆的均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经过察看和实验,认识杠杆的构造,经过研究,找寻到杠杆均衡的条件。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生活中的杠杆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2〕经过学生的研究实验活动,增强学生间互相协作的精神。
培育学生勇于着手参加科学实验的修养。
二、教课的要点和难点教课要点:经过实验研究总结杠杆的均衡条件。
教课难点:设计研究杠杆均衡的方案。
三、教课器具杠杆、钩码等杠杆均衡仪器一套〔21组〕,弹簧测力计,模拟小象四、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激趣导入1、从阿基米德的名言曾说,“给我一个支杠杆,我能够撬起整个地球。
〞今日张老师说“给我一个弹簧测力计,我能够测出大象!〞同学们信吗?2、激趣实验,引入新课1〕教师演示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模拟小象高出量程,当将小象借助杠杆挂在杠杆的一侧,用弹簧测力计在另一侧拉发现示数不再超量程。
2〕此中借助了一个奇特的原理?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杠杆的均衡条件。
3〕铺垫学习明确杠杆的均衡状态〔2种〕:静止和匀速转动。
判断均衡状态,并画出水平均衡和倾斜均衡是的动力臂阻力臂,并请同学们试着找出它们的差别?〔二〕实验研究互动沟通1、提出问题教师演示杠杆的均衡与什么要素相关?这些要素之间又知足什么关系?2、猜想与假定指引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3、设计实验方案组织学生议论实验方案,让学生用所供给的实验器械设计实验并考证自己的猜想。
学生自学课本77页出示实验步骤,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及要点步骤的思虑。
指引学生思虑与议论1〕调理杠杆两头的均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地点均衡的目的?实验中,在杠杆两头挂上不一样数目的钩码,调理钩码的地点,使杠杆在水平地点从头均衡的目的是什么?3〕为何要频频实验?4、学生实验研究实验步骤以下:〔1〕调理杠杆两头的均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地点均衡。
〔2〕在杠杆两头挂上不一样数目的钩码,调理钩码的地点,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从头均衡〔3〕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并把所得数据填入78页表格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3.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4.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2.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教学难点会画力臂。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
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 你认为这可能吗?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时利用简单机械搬动巨大石块;我国古代利用桔槔在井上汲水;在现代建筑工地上,人们利用挖土机、起重机、吊车、钳子等工具进行劳动;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通过这些实例,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一、杠杆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72,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如图11-1-3所示。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学生分析、讨论,举例。
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二、杠杆的平衡条件出示杆秤,对杆秤进行分析,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使用杆秤称水果,要求称不等量的水果,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示。
置疑:你为什么要这样称?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1.杠杆平衡。
当动力和阻力对杠杆的转动效果相互抵消时,杠杆将处于平衡状态,这种状态叫作杠杆平衡。
阅读教材P73,观察:杠杆平衡。
如图11-1-6。
(1)如图(a)是一个平衡的杠杆,移动一边钩码的悬挂点,会产生什么现象?(2)如图(b)所示,用带杆的滑轮向左或向右推动右边挂钩码的悬线,改变作用力的方向,这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结论:杠杆的平衡不仅与动力和阻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力的作用点及力的作用方向有关。
2.杠杆五要素。
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1)支点( O )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 F1 ) :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 F2 )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 L1 ) :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5)阻力臂( L2 ) :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1)找准支点;(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4)标出力臂。
教师列举杠杆撬石块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石块中的各种物理量。
如图所示。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
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O点是不动的,所以O点就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A点起沿F1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O向动力F1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从支点O向阻力F2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了。
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不能把OA和OB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3.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我们把刚才杠杆所处的状态叫杠杆的平衡,所谓杠杆的平衡就是杠杆处于静止状态,那么杠杆的平衡跟哪些因素有关呢?阅读教材P74,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如图11-1-8。
(1)猜想:(2)设计实验:(3)进行实验:①把杠杆用细线挂在铁架台上,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不挂钩码时在水平位置平衡(便于测量力臂)。
②给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平衡。
这时杠杆两端受到的作用力等于各自钩码的重量。
把支点右边的钩码重量当作动力F1,支点左边的钩码重量当作阻力F2;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相应的数值填入表中。
③改变力和力臂的数值,再做两次实验。
实验次数动力F1/N动力臂L1/m阻力F2/N阻力臂L2/m123(4除等运算,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成:F1L1=F2L2它的含义: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那么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三、杠杆的分类根据支点相对于动力和阻力作用线的位置关系,杠杆可以分为省力杠杆、费力杠杆和等臂杠杆。
请同学们分析、讨论它们的特点。
1.省力杠杆。
多媒体展示:撬棒撬石头示意图。
请同学们根据杠杆示意图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归纳总结: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省力但费距离。
请同学们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省力杠杆?出示省力杠杆:铡刀(图)、瓶盖起子(图)、独轮车(图)等。
2.费力杠杆。
多媒体展示:铁锹挖土。
请同学们根据杠杆示意图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再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一下?归纳总结: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费力但省距离。
请同学们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费力杠杆?出示费力杠杆:筷子、镊子等。
简介筷子:筷子,被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
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它的使用,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的进步。
美国哈佛大学一位人类学家认为,中国最古老的筷子的出现,大约是在公元前1200多年以前,比西方人使用刀叉要早几百年。
3.等臂杠杆。
多媒体展示:跷跷板。
特点: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
等臂杠杆最重要的应用是天平,还有跷跷板等。
天平、跷跷板是支点在中间的等臂杠杆。
多媒体展示:人体内许多地方的骨骼、关节构成的杠杆。
教师结合一些具体的动作(例如举、拿、抬、踢等)来讲解这些杠杆是如何工作的。
由杠杆的平衡关系,杠杆的类别可概括为:杠杆类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力臂的大小关系L1>L2L1<L2L1=L2力的大小关系F1<F2F1>F2F1=F2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s1>s2费距离s1<s2省距离s1=s2分析中提出相关问题:省力、费力是谁相对谁而言?省距离、费距离的含义是什么?举例分析:从撬棒撬石头分析费距离的含义。
所谓省距离或费距离指的是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1,相对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2 而言的。
杠杆平衡条件说明,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
如图所示,当动力作用点移动s1 距离时,阻力作用点移动s2 距离,且s1 >s2 ,因此使用撬棒撬石头省力而费距离。
要求学生举例,并进行分类。
阅读教材P76,讨论交流:研究杆秤。
如图11-1-10。
杆秤曾是我国应用最广泛的称重工具,这是一种典型的杠杆。
试分析它的工作原理,并比较它和天平的优缺点。
学生分析、讨论。
教师纠正、总结。
教师介绍我国2000多年前《墨经》中对杠杆原理的利用——捣谷的舂和井上汲水的桔槔(如图11-1-11)。
让学生产生国家认同感,为我国这样悠久的文化历史感到自豪,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感到骄傲。
板书设计1.杠杆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领悟到杠杆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且让他们知道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地应用,大约在三千多年前就有用来捣谷的舂,用来井上汲水的桔槔,还有能够做精确称量的天平和杆秤。
在古书《墨经》就有相关记载,这样的记载在世界物理学史上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同学们应该为我国这样悠久的文化历史感到自豪。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