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和谐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
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问题今天我主要讲一个主题---------和谐按照两条线讲和谐问题---------一条线是从传统的和谐文化到现代和谐文化,一条线是从和谐社会到和谐矿区。
关于和谐这个词,我做个说明。
和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兵法》里,是这样说的:“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
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
谐辑以悉,莫之能伤。
”这段话的意思是用道用兵,则人民和睦;用德养兵,则人民团结。
君臣,军民和睦团结就能同仇敌忾,行动协调,而全国普遍协调一致,那么敌人就不会贸然侵略。
中国人讲和谐,叫“安顺为和,协调为谐”。
中国文字非常高明,“和”字是禾苗的禾加一个口,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是言字旁一个皆,表示人人都能发言。
从这里可以推论出:和---人人有饭吃---民生问题---国家经济谐---人人能发言---民主问题---国家政治前一段中央台放了一部电视剧,叫《大和局》,很好看,其主题思想就是:对家和为兴,对友和为贵,对国和为天。
一、从传统和谐文化到现代和谐文化社会要和谐,文化是灵魂。
矿区要和谐,文化是前提。
1、传统和谐文化和是中华文化的内在精神和显著特征,和谐是中华文化的价值目标和最高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关于融和、和谐、和睦的思想和观念,内容十分丰富,概括的讲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天人和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观。
这是最基本的和谐观念。
这也就是人与自然法则一致,天人之和是人与自然间合作协调,如自然法则人要得以遵守,自然环境得以保护。
保合天和的意思是事物在发展变化中保持融合是最高的和谐。
二是合二而一、仇必和解的辩证法。
这句话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张载说的,原话是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这包含了一种辩证的和谐思想。
三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
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和而不同,重在求同存异。
和与同不一样,和是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做到和谐共存。
倡导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
倡导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和谐相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构建和谐文化的关键。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倡导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倡导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首先,要倡导和谐相处,就需要从自身做起。
每个人都应该树立尊重他人、包容他人的意识,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方式,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发生。
只有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相处。
其次,家庭是和谐相处的第一课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在家庭中,家长要做好表率,夫妻之间要相互尊重、理解、支持,父母要关爱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兄弟姐妹要和睦相处。
只有家庭和睦,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此外,教育是促进和谐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摇篮,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帮助,建立友谊,共同进步。
只有在和谐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才能全面发展,社会才能更加繁荣。
除了个人和家庭、教育机构,社会各个领域也需要倡导和谐相处。
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企业要尊重员工权益,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媒体要传播正能量,引导社会舆论向善;公益组织要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只有社会各个方面都能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在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和谐理念,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
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为和谐文化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倡导和谐相处、促进和谐文化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浅谈和谐文化及其建设
持 , 立市 、 、 建 区 乡镇 ( 道 、 校 ) 街 学 三级 图 书馆 工 作 协 作 网 , 建 立 相 关 制 度 , 定 并 不 期 地 组 织 各 级 图书 馆 馆 长 及 学 校 校 长 和
德 育 主 任 召 开 会 议 , 论研 究 新 农 村 、 讨 新 农 民读 书 需 求 等 事 宜 。协 作 网各 成 员 单
随着 市 场 经 济 的发 展 ,各 行 业 对 人 的要求越来 越高 , 面对着 日 月异 的现代 化 新 进程 , 每个 人 都需要更新 自己的知识 , 而作为 人类 知识文 化传播 与储 藏 的图书馆 是人 们 接受再教育和 自学成才的最佳场所。我们图 书馆应该 坚持以人为本 的原则 。 以服务群 众 尤其是广大农民为重点 . 以读书活动为载体 。 不 断拓宽服务 领 域 , 化 服 务 层 次 , 被 深 变 动 型 服 务 为 主 动型 服 务 .不 断 发 掘 图 书 馆 的 服务 潜 能 , 通过 丰 富 的馆 藏 、 种 媒 多 体 的 宣传 以及 举 办 各 种 丰 富 多 彩 的 活 动 来 吸 引社 会 各 阶层 的参 与 ) , 社会对 辅导群众 , 举办各 种形 式 的读 书活动的需要就 必然存在 着 .过 去 它 是 图 书 馆 的职 能 ( 统 的 社 会 教 育 职 传 能 )现 在 、 来仍 然 是 图 书 馆 的 职 能 。 , 将 而 且 我 们 根 据读 者需 求 为 读 者 点 书 、 书 、 选 购 书 , 挥 导 读 优 势 , 可 以 帮助 大 众 保 发 还 持 积 极 的 阅读 兴 趣 . 引导 读 者 阅读 兴 趣 逐 步 高 雅 化 ,因 此办 好 各 种 群 众 性 读 书 活 动 ,发 挥 导 读 优 势是 我们 拓展 传 统 职 能 的一 个 重 要 方 向 。 而将 读 者休 闲娱 乐 兴 趣 引 向高 层 次 .是我 们 的 又一 项 重 要 职 能 。我 们 要 抵 制 低下 、 健 康 文 化 ; 不 提 倡 高雅 、 进文 化 : 先 允许 通俗 、 闲 文 化 。 休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
会矛盾出现纷 繁复杂的局面 , 人们的思
一
项长期任 务 , 必须立 足 当前 、 眼长 新局面。 着 开展和谐创建 活动是大力加强 教育 内涵 , 广泛吸 引群众参与 , 建立 健
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 , 思想活动 远 , 把集 中性宣传教育与经 常性 教育结 和谐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 要突出思想 的独立性 、 选择性 、 多变性 、 差异性 明显 合起来 , 持之 以恒 、 不断推进 。
FzA ・ E UoG EG AH NX s zN HN U H
学 术 纵
横
经济 与社会 的协调 发展 , 是环境与社会 带。 必须坚持用马克思 主义 中国化的新 族精 神和 时代 精神 , 须把握 历史方 必 的协调发展 , 是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 成 果武装 全党 、 教育人 民 , 民族精 神 位 , 用 具有 世界眼光 , 既传 承历史 文化 的
径
中, 不断培育 、 累和形成 了以爱 国主 会形成 崇 尚和谐 、 积 追求 和谐 、 维护 和谐 勇敢 、 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 神 。进入 服务型社 区、 自 学习型社 区、 友好 型社 区 、
发展 , 现社会 的全面进 步 , 而促 进 泛开展公 民道德建设 , 实 从 推动形成 良好 的 论氛 围。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舆论 。 社会风尚和人 际关 系。第一 , 要加强宣 有效 引导社会舆论 , 形成积极健康 向上
( 建设币} 化有利于化解矛盾 、 传教育 , 三) Ⅱ 营造 良好 的舆论氛 围。要紧紧 的思想舆论环 境 , 关系人心 向背 、 事业
凝聚人 心 。和谐文化强 调 的是 求 同存 围绕树立社会 主义荣辱观 , 在营造浓厚 兴衰 、 社会和谐 。 首先 , 要坚持正确 的舆 异、 团结 友爱 、 睦相处 , 有 弘扬 正 舆论氛围上下 功夫 , 和 具 在深入普及上下功 论 导 向, 必须始终 坚持 团结稳 定 、 面 正 气 、 聚人心 , 凝 沟通感情 、 增进融合等 功 夫, 在进教材 、 进课 堂上下功夫 , 在创造 宣传 为主 , 使有 利于 国家 富强 、 民族振 能, 能够起 到化解矛 盾 、 理顺社 会关 系 良 文化 环境上下功夫 . 好 努力在全社会 兴 、 社会 和谐 、 民幸福 的思想 和精神 人 的作用。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 利益 冲突的 叫响“ 八荣八耻” 第二 , 。 要注重实践 , 使 成为时代 的最强音。其次 , 要充分发挥
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
同要 素 之 间调 和得 当 的 良好 关 系状 态 。 和谐 内涵 的 正 确 对
理 解 , 仅需 要 字 源 学 分 析 , 需 要 结 合 “ 而 不 同 ” 思 不 还 和 的
向 , 矛谐 社 会 建 设 提 供 强 大 的思 想 道 德 力 量 . 进 社 会 为 ¨ 促
和谐 、 有序 、 康发 展 。 健
[ 键 词 ] 和谐 文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关
价值现
创 新
文 化 问 题 从来 都 不 是 无 关社 会发 展 的抽 象 问题 , 总 它 是 和社 会 实 践 紧 密 相 关 。 因 此 , 实践 中理 性 地 对 文 化 投 在 以关 注 的 目光 , 会 给 人 自身 以及 社 会 的发 展 带 来 极 大 的 将 促进作用 。 目前 , 随着 和谐 社 会 的构 建 , 谐 文化 建设 也 随 和
间的 关 系。 坚持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的主 导 地 位 , 坚持 文 化 的 民族 主 体性 , 尊 重 、 解 传 统 文化 与异 质 文化 的基 础 上 , 足传 统 . 在 理 立 综合
创 新 。 和谐 文 化 建 设 必将 促 进 人 、 会和 世 界 的 健 康发 展 。 社
想 分 析 。在 中 国哲 学 中 ,和 ” 与 “ ” 对 的 一 个 哲 学 范 “ 是 同 相 畴 . 涵 义 是 指包 含 着差 异 、 盾 、 为 “ ” 的 对 立 面 在 其 矛 互 他 物
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思考
汤 海 艳
( 京大 学 南 江 苏南 京 209 ) 10 3 [ 摘 要 ] 和 谐 文 化 是指 一 个社 会 中的 崇 尚 和谐 、 追求 和 谐 的 价值 观 、 态度 、 向 的一 种 精 神 性存 在 。 取 和谐 文 化 建设 必 须 以和谐 的
试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经 济 增 长 和 物 质 生 活 提 高 , 至 不 惜 付 出环 境 污 染 、 态 失 甚 生 衡 等代 价 的做 法 ,是 与和 谐 文 化 所 倡 导 的 发展 背 道 而 驰 的 。 追 求全 面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目标 , 要 和谐 文 化 来 指 引 和 推 需
动 。 设 和 谐 文 化 , 助 于 帮助 人 们 牢 固树 立 科 学 发展 观 , 建 有 转
‘
13 3
时 ,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摆 在 更 加 突 出 的 地 位 , 现 经 把 实
济 建设 、 治 建设 、 政 文化 建设 与社 会建 设 协调 发展 、 互 促 进 。 相 二、 建设 和 谐 文 化 是 实 现 文化 自身 和谐 的需 要
规 范 的 约束 。思 想 文 化 、 德 规范 对 人 际关 系具 有 调解 , 可 能 实 现 社 会 和谐 ; 乡 、 域 、 济 不 城 区 经 社 会 发 展 失 衡 , 会 引 发 诸 多社 会 矛 盾 和 问 题 , 样 不 可 能 就 同 实 现社 会 和 谐 。 我 们 党 提 出科 学 发展 观 , 是要 坚 持 以人 为 就
社会 主义 现代化建设实践 , 继承 中华 民族 “ 和合 ” 文化传统 ,
汲 取 世 界 优 秀 文 明 成 果 . 力 发 展 与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要 求 大
本、 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和谐文化强调人类 、
社会 、 自然 的 共 生 与 和 谐 , 含 着 协 调 发 展 、 衡 发 展 的 理 包 均
j 1 } : . 赁2 /
文研 化究
试 论 和谐 文 化 建设 的重大 作 用和 意义
浅谈和谐文化建设
谐 文 化 舆 论 氛 围; 开展 多 种途 径 丰 富 和谐 文化 生 活 。
【 关键 词】 和谐 ; 文化 ; 建设 ; 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 告中突出强调 了加强文 化建设 、 提高 国家文化 软实 和谐文化强调各种健康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 得益彰 , 相 主张在 坚持核心 力的极 端重要性 , 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 高潮 , 建设和 谐文化提 出 价值体 系的基础上 , 尊重文 化的多 样性 , 动不 同文化相 互学 习、 推 取长 了新的要求。构建社会 主义 和谐社 会 , 是我们 党从 中国特 色社会 主义 补短 , 实现弘扬 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 的有机 统~。建设和谐文 化 , 必须 事业总体 布局和 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 全局出发 提出 的重大战 咯任 务 , 反 在多元中立主导 , 在多样中谋共识 , 减少思想; 突 、 中 增进社会认 同, 有效 映 了建设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 的社会 主义现代 化国 家的内在 要求 , 体现 避免因认识差异引发社会 动荡。这样 才能形 成百花 齐放 、 家争 鸣的 百 了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的 共同愿望 。实现社会和 谐 , 既需要雄 厚的 物质 生动局面 , 使先进文化得到发 展 , 健康 文化得 到支 持, 落后文 化得到 改 基础 、 可靠的政治保障 , 也需 要有力 的精神支撑 、 良好 的文化 条件 即和 造 , 腐朽文化得到抵制 ; 使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 、 统文化与现代 文化、 传
范沟通思想感情、 调节人们 行为、 整合社 会关系的作 用。和 谐文化强调 和而不同、 以和为贵 , 主张人与人 之间相 互尊 重、 相互 信任 、 互帮助 , 相
反对 相互敌视 、 相互欺 诈、 相互对 抗。建设 和谐文 化 , 全社会大 力倡 在
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 精神 , 能够形成 解决社会 矛盾 的新认识 、 就 处理 社会关系的新方法 , 引导 人们 用和谐 的思想认 识事物 , 用和 谐的态度对
浅谈和谐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成员共 同认 定的价值 取向 、 道德准则 、 行为方式等舆 论氛围以及 良好 的人 际关 系。要构建起 良好的班级精神 文化 , 就必须要重点培养班级 的凝 聚力 和集体荣誉感 , 教
论 氛围。
己 的桌 腿 上 粘 一 个 造 型 独 特 的挂 钩 ,将 废 食 品 袋 挂 在 上 会 学生怎样做人 , 形成 良好的人际关系 , 构筑起 良好 的舆
下, 班级文化建设应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去实践 。
一
利用教室空 问布置班级生物角 ,引导学生 自种盆栽 花木 , 饲养生命 力强的小动物 , 让学生观察动植物 的生长 过程 , 丰富学生 的课余生活 。 生物角 的这些动植物或是学 生从家里带来 , 自己凑钱买来的。由学生 自愿轮流负责 或
惯, 陶冶 学生的情操 , 激发 学生热 பைடு நூலகம்班集体 的情感 , 增强
教 室 的环 境 布 置 。 班 级 物 质 文 化 建 设 方 面 , 在 主要 抓 住 以 下几块阵地 :
1给课桌“ 容” . 美
够起到那些枯燥单调的说教所无法奏效 的教育影响力和
班 级 的凝 聚 力 、 心 力 。因 此 , 级 文 化 建 设 首 先 要 抓 好 感 染 力 。 向 班
黑 板报 不 仅 是教 师传 授 知识 的 沃 土 ,更 是 指 引学 生
什么是班级文化 呢?它是指 班级 所有 成员在班主任 的引导下 , 朝着班级共同 目标不断迈进 的过程 中 , 在 用智 慧和实践所创造 出的物质财 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积极
良好 的班 级 文 化 具 有 无 形 的教 育 功 能 、 聚 功 能 、 励 功 凝 激
管 理 科 学
以人为本
科学管理
浅谈提 高教 师 工作积 极性 的几种 策略
建设和谐文化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个 字 。和谐 的理 念 同时也 包括 了对 全世 界 的,包括 西方 所
有 先进 的 、有 益 的价 值追 求 的汲取 ,包括 社会 主义 和共 产
谐 建设 的基础 。 中 国 , 前 进 的风 貌 日新 月 异 ,每 一 个 新 的变 化 , 都 显
社 会和 谐 的思想 灵魂 和精 神实 质 。没有和 谐 的文化 ,就 没 有 和谐 社会 的 思想根 基 ,也就 不可 能有 社会 和谐 发展 的实
践 追求 ,更 不可 能有 社会 和谐 的实现 。相应 地 ,追 求 社会 和 谐 的实践 又会 推动 和谐 文化 的发 展 ,和谐 文化 是社会 和 谐 的文 化升 华 ,也是 人们 追求 社会 和谐 的智 慧结 晶 。构 建 社 会主 义和 谐社 会 ,既包 含着 和谐 文化 建设 的 内容 ,同时 更 需要 和谐 文化 的 引导和 支撑 。和 谐文化 是 社会和 谐 的精 神 归依 ,也 是社 会和 谐所 必需 的凝 聚力 、 向心 力和 感 召力 的文化 源泉 。和 谐 社会越 发展 ,和 谐文 化 的地位 和作用 就
越 突 出、越 明显 。
示着物质 与精 神 的 巨大 提升 。构 建社 会主 义和谐 社 会 ,关
对于 和谐 文化 ,。和 谐文 化 的建设 与发 展 ,应 该 围绕构
建 和谐 社会做 出好 文章 、大 文章 。和谐 社 会必然 是文 化事 业 健康发 展 的社会 ,是 建筑在 健康 发 展的先 进文 化基 础上 的社会 ,建筑 在科 学和人 文文 化 昌明上 的社会 。
什么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意义
什么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意义和谐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而实现两者的全面对接有一个方法路径的问题,因为全面对接不是同时同步的对接。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和谐文化,欢迎阅读。
什么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和谐文化简介要创建和谐世界,就必须先创建、发展、提高与普及和谐文化。
和谐的内涵是和谐文化与其它文化相区别的本质属性。
和谐文化中的全部思想理念,如:真理、价值、发展、审美、道德、理想等,都是以和谐为前提,建立在和谐内涵的基础之上。
用和谐文化培养人,是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关键。
胡锦涛同志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一论述不仅涵盖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和谐,更在于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这就是说,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基础上实现的全面和谐,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可持续性。
从总体上说,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和谐。
建设和谐文化,需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和谐文化含义从哲学内涵看,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广泛使用的“文化”概念,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是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之总和,同时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符号的物化状态。
文化的基本存在形式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现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文化水准、精神气质和生活质量。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系统。
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和谐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从 文 化功 能 看 其在 社 会和 谐 发 展
同 ,但 涵义都 着 眼于文 化对人 的思想感 化和道德 养
成 。 化 之 所 以 能 起 到 教 化 的 作 用 , 因 为任 何 文 化 文 是
中的作用
人 类 历 史证 明 ,一 个 国 家 、 一 个 民 族 的 发 展 程
都是人们 在 自己 的生 产劳动和 社会生活 中积淀而 成
度, 往往是与文化 的发 展水 平相联系的 , 文化对 国家
和 民族 的发展具 有十分 重大的意义 。人类不仅必须
有 物 质 的 经 济 生 活 ,而 且 也 总 是 生 活 在 特 定 的 文 化
氛 围下 ,文化在人类社 会的历史演进 中起着重要 的
作用 。 人 类社会每一次 跃进 , 类文明每一次升华 , “ 人
可能 。 比如 , 语言 、 文字 、 画以 及现 代社会的报纸 、 绘
维普资讯
电影 、 电视 、 网络 等文化传播裁体 , 成为人f l 互认 lH ' ]
能 和 发 挥 自己 的 能 力 等 。 这 五 个 层 次 其 实 大 多需 要
识、 沟通情感 、 交换看法 、 讨论 问题 的基本 工具和主 要途径 。 一个 国家 内部 人与 人之 间需要交流沟通 , 一
1 l
。
用, 认知 、 传承功 能代表着知识 的传递 , 娱乐功能表 现着精神的释放 , 间接对社 会和谐起着润滑 的作用 。 社会和谐需要 各个层面提 供基础 ,而文化 特有的功 能则使它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个 民族与其 他民族之 间、一个国家与其他 国家之 间 也需要交流沟通 。 经验证明 , 文化越发达 , 社会沟通 就越 顺畅 ,先进的文化有 助于实现最有效 的社会沟 通, 庸俗的 、 不健康的落后 文化只H f 造社会沟通 的  ̄ I] 障碍 ,危害 国家和 民族的利 益。 第四 , 它具有凝聚功能 。 国家是整体性 的社会构 造, 分居不 同地域 的一个 个家庭、 有各 自主见的政 具
浅谈建设和谐文化
楚天主人2008年第8期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和谐文化的重要精神内涵,进一步明确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
建设和谐文化这个命题的提出,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认识,是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内含的价值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用“和谐”来界定文化,表明这种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是崇尚和谐理念、体现和谐精神的文化,其主要功能就是引导人们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因此,和谐文化建设肩负着为全体人民团结进步提供重要精神向导和支撑的伟大使命。
当前,建设和谐文化,既是一个重大的文化发展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文化发展观念,完善文化发展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努力构建和谐文化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强和谐文化建设,是我国当代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条件下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必须树立与和谐文化相适应的新的文化发展观,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样性、文化的先进性与广泛性、文化的传承性与创新性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多元统一、兼容共生、协调有序、充满活力和大众共享的文化。
这既是一种新的文化愿景和理念,也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转型和发展而必然进行的一种文化转型。
一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指导思想的一元化与思想观念多样性的关系,努力实现主导性与包容性的和谐统一。
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整合力量、凝聚人心、推动社会进步的旗帜和灵魂。
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导下,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整合和引领多样性的思想文化,减少思想冲突,增进社会认同,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文化的先进性与广泛性的关系,努力实现针对性与实效性的和谐统一。
浅谈和谐文化
浅谈和谐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理,文化也是单位的灵魂。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亦是和谐单位的精神向导和重要支撑。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单位的途径有多个,但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引领和谐社会、和谐单位的建设毫无疑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
目前,和谐文化还是个较新的课题,本文就和谐文化的概念、特性、结构、功能、意义及建设途径等问题作粗浅的探讨,重点是讨论单位和谐文化的建设意义及其实践途径。
一、和谐文化概念什么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由和谐与文化两个词素构成,形成偏正结构。
先析文化这个词。
文化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的词。
据说有二百多种定义。
据《辞海》解释,广义地说,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地说,指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应的制度与组织机构。
在中国的文字学中,“文”指线条的交错,象征万物互相融合。
“化”字则是“人”和“七”的会义,即回首从人,意为引导人从善。
“文化”的本义就是“物纵横而无亥,引导人从善”。
有人还从文化的拉丁词写法溯求词意,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物质求索的“耕作”,精神修养的“耕作”。
归纳种种说法,“文化”大致含有如下思想,是人类在耕作物质财富、精神财富中创造的,是人与社会发生交往中形成的,被体现在“人工制品”中,体现在精神、意识中。
再析和谐这个词。
中国文字中,“和”、“谐”二字,本字应为“龢”、“龤”。
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龢”字,而在二千多年前通行的典籍中也有“龤”字,汉许慎《说文解字》云:“龢,调也。
”又云:“龤,乐龢也。
”(“龢”的字义古人亦解释为人们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在庄稼旁边听听音乐看看书,过上安定康乐的生活)另有《广韵》对“和”的解释是:“和,和顺也,谐也,不坚不柔也。
”由上可以看出,“龢”、“龤”或“和”、“谐”单用时是同义词,“和谐”一词是由同义语素联合构成的合成词。
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因此在先秦文献中,尚未见“和谐”一词。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笔谈(三篇)——和谐文化论纲
节, 逐步消除阶级之 间 、 乡之间 、 力劳动 和体力 劳动 城 脑
之 间的对 立和差 别 , 终达 到人 与 自然 之 间 、 最 人与人 之
间、 身心 之间的高度和谐也即每个 人 自由而全 面发展 的
“ 自由王国” 。这 是“ 和谐 文化 ” 的最深刻的实践 基础。 ( 和谐文化 的理论 基础 。“ 四) 和谐” 人类 进入文 是
维普资讯
20 0 6年 8月
学 习论 坛
TRⅡl UNE TUDY oF S
Au 2 06 g. 0
第2 2卷
第 8期
Vo. 2 N . 12 o 8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笔谈( 三篇)
编者按 1 胡锦 涛 同志 20 06年 5月在云南考察时首次提 出了建设 和谐 文化 的战略思想 。以人为本 是和谐 文化 的核
设, 本刊特组 织刊发 一组笔谈 。
[ 中图分类号 ] 0 C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 3— 6 8 2 0 )8— 0 5— 8 10 70 (0 6 0 00 0
和 谐 文 化 论 纲
张 西 立
( 求是 杂志社 , 北京 10 2 ) 07 7
动 的规 律 , 过大 力发展 社会 生产力 , 通 不断 改革 生产关 系和上层建筑 领域 与生 产力 发展 不相 适应 的 因素和 环
断满足最 广大人 民 的精 神 文化 生活需 求 为根本 出发点 和落脚 点 , 实保 障最广 大人 民 的文 化权 益 , 文化发 切 使 展 成果惠及全体人 民, 努力促进人 的全面发展 。
其次 , 科 学 发 展 观 中鲜 明地 提 出 “ 持 以人 为 在 坚
本 矛盾运 动 的性 质 , 反映 了现实社 会 主义制 度 、 体制 和 机制运行 的基本 态势 , 表了生活 于社会 主义社会 的人 代
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校园文化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校园和谐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成长的重要任务,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1. 建设文明礼仪学校应组织各项活动,如开展主题班会、校园文化周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行为习惯,使学生养成文明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设立心理辅导中心,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培训,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与生活中的困扰。
同时,定期组织心理健康知识宣讲,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三、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1. 建设师生关系平等的教育环境学校应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互动、相互尊重的关系。
2. 定期组织师生交流活动学校可开展一些富有创意的师生交流活动,如趣味竞赛、团队建设等,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互信。
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1. 创设丰富的艺术体验学校创设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体验课程,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艺术表现舞台,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兴趣。
2. 开展体育竞赛与运动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各项体育比赛和运动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构建友善关爱的校园环境1. 强化爱心与公益教育学校开设公益志愿者服务课程,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责任感,组织一些公益活动,让学生实践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理念。
2. 加强同学友谊建设鼓励学生组织各类兴趣社团、俱乐部,提供一个志同道合、互帮互助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友谊意识。
六、培养和践行 core values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
2. 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科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勇于实践,敢于创造。
营造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区
营造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文化是指一种和谐共生的文化状态,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互相支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和谐社区。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营造和谐文化并构建和谐社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我将分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首先,要营造和谐文化,就要注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积淀了千百年的智慧和经验,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引导人们弘扬传统美德,如孝顺、诚信、友善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际关系观,进一步促进社区成员之间的和谐互动。
其次,要给予市民以更多参与社区建设的机会。
社区居民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主体,他们应该主动参与社区的规划和管理,共同决策。
可以通过举行社区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采纳居民的意见,并根据居民的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支持。
此外,要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沟通是解决矛盾、化解纷争的重要手段,也是增进互信、促进和谐的关键。
社区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如社区聚会、庆典、文艺演出等,为居民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促进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减少误解和分歧的发生。
最后,要加强社区法治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法律可以作为一个公平公正的标准,规范社区居民行为,维护社区的公共秩序。
同时,要加强社区警务工作,提供安全保障,创建安全有序的社区环境。
总之,要营造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区,需要倡导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机会,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关注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加强社区法治建设。
只有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构建和谐社区的目标。
论新形势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的具 体体 现 , 它既是一个教育 环境 , 又是一个文化 环境。加 强校 园 文 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 进一步搞好学校的各项管理 工作 , 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 德育 、 全面提高 大学生综合素 质具 有 极其重要 的意义 。科学发展观为高校校 园文化建设指 明了方 向, 明 确 了任务 , 同时 , 和谐校园文化建 设也 是落实科学 发展观 的必然 要 求, 建设 和谐校 园文化 , 就是要 以人为本 , 营造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 物质 和精神环境 , 促进师生员工 的全面健康发展 。
建 设
校园精神文 化建设 是校园文 化建设 的核心 内容 , 也是校园文化 的最高层 次。它主要包括 校园历史传统和 被全体 师生员工认 同的 共 同文化观念 、 价值观念 、 生活观念等意识形 态 , 是一个学校本质 、
展 的根本途径 , 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 , 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 根本 目 的。科学发展观把 以人为本作 为价值理念 、发展理念战略理 念, 作为最高理念确立起来 , 这是人 的观念的一次历史性进步。高校 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 毫无疑义, 高校要把 以人为本作 为最高教育 理念 。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就是 以人为中心突出人 的发展。 人是 教育 的中心 , 也是教育 的 目 ; 的 人是教育的出发点 , 也是教育 的归宿 ; 人是教育的基础 , 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 , 这是现 代教育的基本 价值。 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 以人为本是对人性 的不断 唤醒和尊重现代教育逻辑 支点的核心是不 断提升人 的 自身建设水 准, 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思维原点和价值理想。 落实到具体工作 中,以人 为本首先就 是要 以学生为本 ,这个
具有 长久生 命力 的, 为学校 可持续发展提供 了前提保障。制度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2)
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2)强调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我们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大力研究、倡导和宣传和谐文化的价值取向,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引导人们正确处理社会中的复杂矛盾,鼓励一切有助于促进和谐的思想和行为,不断增加社会生活中的和谐因素,并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和谐的法律和道德规范体系,努力使我们的社会形成一种既充满活力又团结和谐的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 [篇2]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内在地需要而且必将催生出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
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
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科学发展的需要。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经济不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就会引发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同样不可能实现社会和谐。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和谐文化强调人类、社会、自然的共生与和谐,包含着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理念,蕴含着科学发展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实践逻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和谐文化建设
作者:贾玲
来源:《学理论·学术版》2009年第01期
摘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和谐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
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所以,我们要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创建和谐的舆论环境,培育和谐的精神风貌,坚持以人为本,在求真务实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关键词:和谐;和谐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02—24—02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核心的文化。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和谐文化是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为一体,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谐文化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推进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
一、充分认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意义
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法规制度于一体的一种文化形态,反映着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更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一)建设和谐文化是顺乎时代发展潮流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与此相伴随,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实践表明,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强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正确把握时代发展大势、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方位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思想文化问题上的历史自觉。
(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和谐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价值,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助于我们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教育人民、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巩固和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助于培育协调发展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
作为执政党,我们治国理政的所有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都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指导下形成和实施的。
通过和谐文化建设,我们可以在更广的领域和更深的层次上倡导和传播和谐理念,并渗透、转化、体现到一切执政行为、执政方式当中,从而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在实施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时,更加自觉地体现和谐精神,追求和谐目标,实施和谐举措,使人们在关注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
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就是要使我们更加注重并且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调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变动的社会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和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
建设和谐文化,可以发挥文化的调节和整合作用,帮助人们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社会,尤其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社会、人与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减少思想认识上的片面性和极端化;能够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自觉遵守社会的法律、道德等规范,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风尚,使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形成人人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局面。
二、扎实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和谐文化,重在建设。
当前我国文化建设正处于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面临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和谐文化建设作为持续推进的过程,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全社会培育和谐精神、倡导和谐理念、营造和谐氛围,筑牢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
(一)形成良好的和谐文化氛围
良好的和谐文化氛围是指和谐文化存在、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气氛,它要求容许多元文化共同存在,要求各种文化和谐相处、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良好的和谐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应是一个庞大的、健康向上的、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应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中心,有许许多多的具体文化形态。
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关爱文化、家庭文化、礼仪文化、生态文化、现代企业文化、现代政治文化等具体的文化形态,来引导人们妥善处理人与人、人与家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来促进良好的和谐文化氛围的形成。
此外,在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还应深入挖掘和继承我国传统和谐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精华,使优秀的传统和谐文化得以传承,优秀的民族和谐文化得以新生,并以此来增强人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同时,也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充分借鉴一切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充分吸收一切有利于增强人们和谐精神的文化成果,使和谐文化不仅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以此促进良好和谐文化氛围的形成。
(二)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和谐的舆论环境应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执导,坚持正确导向,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旋律,有着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的舆论环境。
在这个前提下,统合所有的舆论,将它们都引导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轨道上来。
我们要针对舆论的特点来营造和谐的舆论环境。
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类媒体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群众情绪、进行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巩固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使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成为时代最强音。
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激励人们见贤思齐,营造和谐舆论,倡导和谐精神,形成万众一心、共创和谐的强大力量。
(三)培育和谐精神,形成和谐风尚
和谐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观,也是其价值理想。
培育和谐精神,有利于人们养成和谐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有利于和谐社会风尚的形成。
和谐社会风尚是指社会上流行和谐的风气及和谐的习惯,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内容之一。
为此,我们应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促进和谐社会风尚的形成。
首先,应发挥文化的教化功能和道德激励约束机制,来促进和谐社会风尚的形成。
我们应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
其次,我们也可以通过电影、电视、戏剧、等各种文化形式来宣扬和谐精神,使人们受到和谐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养成和谐的习惯,从而使整个社会形成和谐的风气。
再次,要大力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促进和谐社会风尚的形成。
(四)坚持以人为本,在求真务实中建设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文化,也是由人民群众共享的文化。
所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来建设和谐文化,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
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努力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创造”上各尽所能,使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成为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既是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又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努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我们要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认识,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理论导向、舆论导向、政策导向、利益导向和法制保障,并且使这项历史性任务贯穿和落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随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迈向新胜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将深入人心,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
[2]张立文.和合学概论——二十一世纪文化战略的构想[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6.
[3]李延文.培养和谐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首要任务[J].广西社会科学,2007,(2).
[4]严昭柱.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意义研究[J].江西社会科
学,2007,(2).
[5]李龙锦.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J].宁夏社会科学,2006,(6).
(责任编辑/刘惠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