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12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合集下载

控矿构造成矿

控矿构造成矿
造 质,基质是泥状物质(粘土矿物 组成),可达12m厚。
.
26
与断裂有关的角砾岩筒
控 矿 特点:角砾岩形成于断裂带内,规模一
般很小。
构 形成作用:由断裂活动引起。 造 鉴别:蚀变、不规则充填、 造
.
28
控 矿 作用
浅成角砾岩筒: 斑岩型Cu, Cu-Mo,Cu-Au,
– 形态:如断裂带中矿体常呈透镜状、板状等 ;交汇部位

呈柱状、囊状等。

– 产状:走向、倾向、倾角与断裂一致。

侧伏是找矿中最关键的产状要素: 控矿空间的侧伏控制, 一般与断裂的运移方向为垂直关系; 交汇构造控矿时,

可用交汇线的侧伏来确定。
需要指出的是:在注意单个矿体侧伏的同时,还 要注意矿化富集带的侧伏,如金岭金矿。
Thrust plane
随着时间演化,由上至下,俯冲 板块随变质程度加深可发生脱水 作用(Dehydration)甚至是重熔。
.
17
构造控矿意义
成矿后构造对成矿的破坏和改造

有理论和实际意义,前者可恢复成矿作用,后者可 指导找矿。
剥蚀深度(erosion depth)

原生金矿,有可能被剥蚀掉,是否有砂金等。
不同的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控制了不同的矿床类型,
– 挤压环境:例如对脉状金矿(主要指晚太古代的绿岩型金矿)来

说,是在挤压汇聚增生构造体制下形成的。
早期:Fyfe and Kerrich (1985) :显生宙汇聚板块边界控矿

(convergent margin)
后来,Wyman et al (1988) : 扩展了F & K的概念,认为

主要金属矿成矿规律

主要金属矿成矿规律
主要地质特征 控矿因素及主要找矿标志 实 例 矿化围岩:花岗岩类为主,石英脉、石英细脉 控矿岩体为同熔型花岗岩类,产于大陆边缘活 毛 家 店 、 柏 杖 带、石英网脉带、蚀变破碎带。 动带内,多属侏罗—白垩纪多期次侵入,晚期 子 、 水 泉 、 二 酸性小岩株(岩枝)。明显线状分布,受岩石、 道沟、沙金沟、 硅镁层断裂控制区。岩浆来源深就位浅,分布 平房 在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盆地周边部。 岩 浆 — 热 液 重熔岩浆热液金矿床 矿化围岩:花岗岩类为主,石英脉。 控矿岩体为重熔岩浆岩类,大陆内部印支—燕 五 龙 、 下 大 堡 、 金矿床 山期建平—阜新、抚顺—新宾、鞍山—桓仁、 石 柱 子 、 长 皋 、 营口—宽甸、普兰店—丹东等岩浆活动带内。 石 庙 、 隈 子 、 井家沟 接解交代—热液金矿床 金多金属矿体,蚀立金矿体。 燕山期同熔型花岗岩株体与碳酸盐正接触带外 华铜、红石山 接触带不同岩层间、远接触带蚀变破碎带。金 矿化与钙矽卡岩带关系密切。 (次)火山—热液金矿床 石英网脉带、细脉带,金银矿为主,有明显垂 太古宙花岗—绿岩区,燕山期火山—岩浆活动 红 石 砬 子 、 孙 直,水平分带蚀变:矿体产在流纹斑岩、爆发 带,火山断陷盆地的边缘,与隆起区的过渡地 家 沟 、 大 石 沟 、 火山及次火 角砾岩体中上部,呈脉状、透镜状、囊状。 带;火山穹窿内,破火山周边的断裂系统中, 下 肥 地 、 东 地 、 山—热液金 火山口、火山管道的上部或周边部裂隙中浅 望宝山 矿床 成—超浅成次火山岩体上部接解带或隐爆角砾 岩体上部。中基性、基性和碱性火山岩分布区。 太古宙层状浸染型金矿床 分布在花岗—绿岩区绿岩地体、钙硷性火山岩 清原龙王庙 主要含金岩石:片理化条纹状黑云斜长变粒岩、 条带状绿泥黑云角闪片岩、磁铁角闪石英岩和 群“薄层互层带”中属海底火山喷发成因,晚 黑云浅粒岩。矿化分布呈似层状,与围岩产状 于锌—铜型块状硫化物伴生金矿的形成期,已 一致 知矿化带附近发育有剪切带 沉积—变质 元古宙铁镁碳酸盐系中的金 金矿体呈脉状、扁豆状、似层状,金矿石有褐 早元古宙裂谷带中发育的同生断裂是提供成矿 大安口 金矿床 矿床 铁矿型、硫化物型、石英脉型。自然金与毒砂、 物质的主要通道,矿体大多数赋存于磁铁菱铁 斜方砷铁矿关系密切。具有次生富集现象。 镁矿层中,金矿体的形态和规模严格地受含铁 岩层的控制。地表常有铁帽带: Au 、 Ag 、 As 、 Cu综合异常。 太古宙绿色岩系中的金矿床 斜长角闪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类,原岩属基性 主要受太古宙绿岩带控制,在城子坦组、石棚 分 水 、 东 五 家 、 火山岩类。矿体呈脉状,为含金石英脉或蚀变 子组、小塔子沟组,经区域变质作用,热液具 迷 力 、 营 子 、 破碎带,

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区和成矿带的形成和分布。
二、控矿构造条件
• (二)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第 一
– 中、小型控矿构造是区域性大型控矿构造的次级控 矿构造,其形成和演化受控于区域性大型控矿构造。

– 中、小型控矿构造包括矿田构造、矿床构造等。矿
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的形成和分布

的地质构造总和。矿床构造是指控制矿体的形态、
火山岩、侵入岩、深源包体等)地球化学丰度的对比研
第 一 节
究也发现,区域矿床类型与下地壳-上地幔元素丰度间 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近年来人们又注意到加拿大科迪 勒拉成矿带内不同构造单元中均有铜矿床产出,包括斑 岩铜矿、块状硫化物铜矿和层状铜矿。不同成因类型铜

矿床在同一成矿带内产出表明铜矿的形成并不只是受地

壳表层地质构造因素控制,其富铜的原因可能要归结于

该带内高铜丰度值的上地幔。
件 • 上述几个典型地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虽然还是初步的,
但已较明确地显示地壳中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主要是由
于上地幔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所引起。将地壳作用和上
地幔作用联系起来研究成矿物质来源,可以合理地解释
不同区域内成矿专属性问题。这类研究也是目前国际地
时代是石炭-二叠纪、侏罗-白垩纪、第三纪和第四纪;
在我国以石炭-二叠纪最为重要。铁矿主要产于前寒武
纪地层中,大部分条带状含铁建造形成在距今
2600~1800Ma的时段里。
五、岩性条件
• 岩石物理化学性质对于成矿作用方式、矿
化强度、矿体产状及矿床类型等均有明显
第 一
的控制作用。
节 • 岩石物理性质方面,岩石的孔隙度、裂隙
矿 规 律
生在某个或某些地质时期内。这样的矿 化比较集中的时期称为成矿时代。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纪和第四纪。

(1)震旦纪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

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成最早的时代。

(2)奥陶纪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海相薄层岩盐矿。

(3)石炭纪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二叠纪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三叠纪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当地用于熬盐)。

(6)侏罗纪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

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

(7)白垩纪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第四纪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在我国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区)形成为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各类矿床的形成条件

各类矿床的形成条件

一.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1.岩浆矿床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Cu、Ni易形成硫化物,Cr、V、Ti、Fe主要为氧化物,并且有较强的形成金属键的能力,可以形成多种自然金属和金属化合物。

Fe和Ni的地球化学性状接近Mg2+故Fe、Ni矿化常与含镁较低的镁铁岩有关, 特别是在含斜长石较多的辉长岩、斜长岩中有铁矿床形成。

铬的地球化学性状决定其在超镁铁岩中含量最高,通常与橄榄岩和纯橄岩有关。

铂族元素的性状各有不同,Ru、Os、Ir更具亲氧性常与铬铁矿共生;Pt相对亲硫,常常产于Cu、Ni硫化物中。

2.控制岩浆矿床形成的岩浆岩条件:岩浆是岩浆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和载体,岩浆岩即是成矿母岩。

含矿岩浆岩的性质和组成,对岩浆矿床的形成(矿床类型、规模、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1)岩浆岩成矿专属性与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有关的矿床纯橄榄岩-斜方辉橄岩-辉长岩组合:铬铁矿矿床。

单斜辉橄岩-单斜辉石岩-辉长岩组合,辉长岩-苏长岩组合:Cu-Ni硫化物矿床。

辉长岩斜长岩组合,斜长岩:V-Ti磁铁矿矿床与霞石正长岩、正长岩和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矿床多呈岩株状产出,岩体内不同成分的岩相带呈环状分布。

与其有关的矿床为霞石-烧绿石-稀土元素矿床(2)岩浆中挥发性组份的作用挥发组份的熔点低、挥发性高,特别是能与Ag、Au、Pt、Pd、W、Sn、Mo、Pb、Zn、Cu等多种金属元素组成易溶络合物,使这些金属得以保留在岩浆的残余溶液中并可能富集成矿。

挥发份对压力的变化特别敏感,富于流动性,故常将岩浆中某些成矿物质由深部带至浅部、由高压地段带至低压地段,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富集成矿(3)同化和混染作用对岩浆矿床成矿的影响岩浆向上部地壳运移过程中,熔化或溶解周围外来物质(如围岩碎块),从而使岩浆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同化作用;不完全的同化作用称混染作用。

有利的影响:围岩中某些有用组分的加入,使岩浆中成矿成矿元素更富集:如基性岩和含铁地层中的Fe。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矿山成矿规律研究吴远亮,刘镇华摘要:矿山床成因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沉积型,另一种为变质型,均属层控性矿床。

本区矿床就是沉积变质型矿床类型。

本文将结合实际针对矿山成矿规律展开深入研究。

关键词:矿山;成矿规律区内主要矿体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之上,地形较有利于自然排水,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弱,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区内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层岩性较单一,地质构造不发育,局部地带受风化作用影响,岩体的稳定性变差,露采边坡可沿不利结构面产生局部滑移。

矿区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区内附近无污染源,矿石及废石不易分解出有害组分。

为了确保采矿工程的顺利进行,针对矿山成矿规律展开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矿区地质1.1 区域地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夏板块(Ⅱ)东南加里东期造山带(Ⅲ)武功山隆起,北部为扬子陆块江南东部隆起带九岭逆冲隆起,南部为华南陆块北武夷云开—会稽山前沿褶冲带(Ⅲ1)和南侧的武功山逆冲推覆带(Ⅲ1),区域褶皱构造处于神山倒转褶皱南翼。

联圩组。

褐黄色黏土、亚黏土、含砾亚砂土,下部砂砾层及砾石层;佘田桥组。

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钙质粉砂岩、白云岩、硅质岩、泥硅质岩;牛角河组。

灰、深灰色高碳质板岩(石煤)、硅质板岩、石英岩、粉砂质板岩及变质砂岩组成的砂板岩互层;老虎塘组—坝里组(合并表示)。

灰色白云母石英片岩、二云母石英片岩夹粉砂岩、绢云千枚岩、厚层状变凝灰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夹硅质岩;下坊组。

绿泥千枚岩、绿泥绢云千枚岩、含黄铁矿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矿绢云千枚岩、含磁铁石英岩、磁铁石英岩;上施组。

浅灰色绢云千枚岩、黑云母绿泥绢云千枚岩;库里组。

黑色碳质绢云千枚岩、砂质千枚岩;板坑单元。

中粗粒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新余式”铁矿;矿区范围。

区域上已知矿产有。

铁矿、硅质岩矿,钾长石矿;武功山腹地一带有雅山锂铌钽矿、下桐岭钨钼矿、新坊钨矿,及煤炭、瓷土矿、石灰岩、白云岩、镁质黏土、锰等矿。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

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总结1.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概论1.成矿规律学:是应用地学理论来研究矿床的形成、时空分布及其演化规律的学科,是指导矿床勘查,进行成矿预测的基础.2.成矿预测是根据成矿规律或矿化信息,按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不同规模的矿化单元(矿带\矿田\矿体)的产出位置、矿化类型、资源量等的预测。

成矿预测通常包括(1)定性预测:概念预测:利用矿床分布的概念模式预测矿床。

(2)定量预测:矿床统计预测:根据矿床分布的统计规律预测矿床。

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者的定量化表达。

以成矿规律为基础的成矿预测工作,是矿床勘查工作创新的基本途径。

2.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地质因素分析1.成矿地质背景形成矿床的各种地质作用(事件)、成矿条件和控矿因素的总和。

最基本的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2)构造:褶皱:背斜和向斜断裂:压\张\扭性断裂(3)岩浆岩: (a)超基性(科马提岩/橄榄岩):Ni\Cu\Cr\PGE(b)基性岩(玄武岩/辉长岩):Fe\V\Ti(c)中性岩(安山岩/闪长岩):Fe、Cu、Pb、Zn、Au(d)酸性岩(流纹岩/花岗岩):W、Sn、Bi、Mo、Li、Be、Nb、Ta(e)碱性岩(正长岩):Au、Cu、Mo不同类型的矿床具有不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组合。

2.地质异常(1)由地质异常事件形成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成因序次与围岩具有显著差别的地质体;(2)小概率事件形成的稀有地质体,服从统计规律;(3)矿床是典型的地质异常体。

3.控矿因素(1)地层(岩性)控矿(2)构造(褶皱+断裂)控矿(3)岩浆岩控矿:成矿专属性(4)地球化学(元素丰度+挥发分)3.成矿时空分布规律1.成矿期\成矿域一定的成矿物质在一定地质时期的某些地区或一定地区的某些地质时期内的富集规律。

(1)这种有利于某种矿产或多种矿产富集的地质时间区间称为成矿期。

(2)有利于成矿的区域成为成矿省(带\矿集区) .2.研究意义在研究成矿规律时,采用成矿期、成矿省、矿化分带性等概念。

矿床学 名词解释

矿床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二章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正岩浆矿床):指岩浆在分异、结晶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在成因上主要与来自地幔的基性、超基性岩和部分碱性岩有密切联系。

岩浆成矿作用: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通过各种分异结晶作用致使成矿元素富集形成有工业价值的矿床的作用,称为岩浆成矿作用;又分为三类:结晶分异作用、熔离作用和残余熔融作用。

结晶分异作用:指在岩浆分异演化过程中,不同成分矿物先后分别结晶,并导致成矿物质富集的作用。

由这类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凝)矿床。

在岩浆分异演化早期由岩浆分异形成的矿床称之早期岩浆矿床。

岩浆熔离作用:在岩浆演化过程中,当物理化学变化时,一种岩浆分离成二种或二种以上互不混熔的熔融体的作用称为岩浆熔离作用。

如果熔离出一种金属硫化物或氧化物的溶体,这种熔体称为“矿浆”,由矿浆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离矿床;Cu-Ni硫化物矿床最为典型。

残余熔融作用:岩浆中有些成矿物质在部分矿化剂,如H2O、CO2以及碱金属的影响下,使其结晶温度降低,因而在各种硅酸盐矿物结晶过程中,以及在局部熔离作用下,逐渐在岩体的内部形成成矿物质较富的残余含矿熔体或矿浆的作用,称残余熔融作用,所形成的矿床称晚期岩浆矿床。

第三章热液矿床热液矿床:又称气化——热液矿床,指由含矿流体或成矿溶液(包括气相、液相、超临界流体)与围岩相互作用而生成的后生矿床称为热液矿床。

热液成矿作用:由流体作用而形成矿床的过程称热液成矿作用。

热液成矿作用的方式:充填作用和交代作用充填作用:成矿溶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因物理化学条件改变,使溶液中的成矿物质沉淀在各种裂隙和空隙中形成矿床的过程叫充填成矿作用,所形成的矿床叫充填矿床。

交代作用:当流体在岩石中运动时,由于物理化学条件改变,致使岩石与流体发生水岩反应,使围岩中原来的某些矿物消失,而产生新的矿物组合,这种作用称交代作用,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称之为交代矿床。

中国金矿的分布规律

中国金矿的分布规律

中国金矿的分布规律2008-03-23 12:53:32| 分类:中国资源|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一)岩金矿床1.我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

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 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

李人澎(1996)认为,“成矿系统可定义为特定时空域中从矿源到矿 质到矿质定位全过程所形成的工业与非工业矿化,与矿化生成有联 系的中间产物,反映成矿作用的各种指示物,以及卷入成矿系统空 间的自然体系的总和”。
翟裕生等(1999)提出,“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一空域中,控制 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动力过程,以及所形成 的矿床系列、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 统”。
对成矿系统的 不同定义 asques (1994)提出,“成矿系统可定义为控制矿床的形成
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着重在以下作用:成矿物质从源区 的活化、运移,并以高度富集的形式堆积,以及在以后地 质历史中将它们保存下来的作用”。
砖崇文(1994,1998)则从成矿动力学的角度,认为“成矿系统
是一个多组成祸合和多过程藕合的动力学系统,多组成包 括„多组分‟和„多个体‟的双重含义。
陈毓川(1998)指出, “成矿系列是具有成 因联系的矿床所组成 程裕淇等1975年提出铁 的自然体.是四维幸间 矿类型组和铁矿成矿系列的 中有内在联系的矿床 概念,1979年提出并论述 组合”。
20世纪60年代,前 苏联学者论述了矿 床的共生和伴生关 系,并且强调矿床 与构造环境下的岩 石建造之间的密切 关系
1.成矿时代的划分
内生矿床成矿时代一般以地史上重要的构造事件为划分依据。 外生矿床成矿时代因其与地层关系密切,一般按地质年代来划分,
根据地质历史中成矿环境的变化和构造、岩浆、沉积活动 的特征,划分为5个主要成矿期:太古宙,古元古代,中、 新元古代,古生代, 可将全球成矿作用划分为中、新生代.。
(1)太古宙:
与火山岩有关的矿床类型有: ①与晚古生代裂谷洋盆型火山岩有关的块状硫化物银多金属矿床 (如老厂); ②产于晚古生代洋脊蛇绿岩套与中新生代浅成一超浅成侵人活动有关的 金矿床(如哀牢山区); ③与晚只叠世岛弧酸性火山岩有关的黑矿型矿床(如呷村);④新生 代斑岩型铜一钥一金矿床(如玉龙)及浅成低温热液金、银、汞、锑矿床。

矿床学第十五章成矿控制和成矿规律

矿床学第十五章成矿控制和成矿规律
Ⅳ侵入体构造 19)原生流动构造中的矿体; 20)原生破裂构造中的矿体; 21)整合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2)斜切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3)复杂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4)多次侵入接触带中的矿体; 25)岩体后期破碎带中的矿体;
Ⅴ火山构造 26)火山颈中的矿体; 27)破火山口中的矿体; 28)爆发角砾岩筒中的矿体; 29)环状裂隙中的矿体; 30)放射状裂隙中的矿体;
Ⅵ成层构造(或层状构造) 31)层间及层内破碎带和角砾岩带中的矿体; 32)不透水遮盖层下的矿体; 33)在有利岩层中的矿体; 34)不整合面和假整合面中的矿体; 35)喀斯特溶洞中的矿体;
Ⅶ复合构造 36)断裂、裂隙与有利岩层交错处的矿体; 37)断裂交切背斜处的矿体; 38)岩体接触带与有利层位交切处的矿体。
Ⅱ断层构造 6)正断层中的矿体; 7)逆断层中的矿体; 8)平移断层中的矿体; 9)断层交叉处的矿体; 10)断层弯曲处的矿体;
Ⅲ裂隙构造 11)张裂隙中的矿体; 12)一组剪裂隙中的矿体; 13)二组剪裂隙中的矿体; 14)二组剪裂隙及张裂隙中的矿体; 15)羽状裂隙中的矿体; 16)裂隙交叉处的矿体; 17)裂隙带中的矿体; 18)片理带中的矿体;
4)火山(次火山)构造:它是在火山爆发、岩浆及气液喷溢以及伴随
火山爆发在超浅部位侵入作用而产生的各种构造形式,有其独特的形成机制。其 中的破火山口、火山穹窿、火山管道以及伴生的环状断裂和放射状断裂等,常能 构成热液成矿的空间,因而对火山-次火山热液矿床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中生 代到新生代的陆相火山岩区,火山-次火山构造一般是保存得较好的。例如在我 国宁芜陆相火山岩(J3K1)盆地,多组深断裂(主要是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 交叉部位经常是火山爆发的中心,也是含矿次火山岩体侵入的构造部位。而次火 山岩体的原生及次生裂隙,尤其是钟状构造和角砾岩筒构造则是很有特色的含矿 构造。

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

(四)岩相和建造控制
控矿的地层条件和岩相条件既有联系,又有区 别。地层条件代表时间条件,而岩相和建造则 是地层条件在一定的大地构造、古地理和古气 候条件下的具体表现,对成矿有直接的控制作 用。大多数矿床都产在一定的岩相和一定的岩 石建造中的某一特定部位。 如:PbZn多金属矿床-沉积碳酸盐建造(地槽活 动带边缘及邻近地台外围) 贱金属块状硫化物矿床-含碧玉的火山-沉积建造 (前寒武纪优地槽中,位于地槽凹陷部位)
(六)岩性控制
岩石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于成矿作用方式, 矿化强度,矿体产状,以及矿床类型等,有明 显的控制作用。 如:湖南瑶岗仙钨矿:花岗岩体-碳酸盐岩接触 带,夕卡岩型白钨矿;围岩砂岩中裂隙充填黑 钨矿石英脉。 含铍矿物:铝硅酸岩-绿柱石;碳酸盐岩-香花 石,日光榴石 膏盐层对内生金属成矿的重要控制作用。
在地壳中一定范围内,成矿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可能与上地幔的组分不均一有关: 科迪勒拉铜矿带(加)-不同构造单元中均有铜矿产 出,不只受地壳表层构造控制。 美国西部金属省(Hg、Cu、Au、Ag、Pb、Zn、W、 Mo等)-形状简单,呈线状分布,与地壳表层构造无 关,代表一种深成控制作用;地球物理资料(地震 波速、重力值、热流值等)吻合。 地幔异常区,在间隔很长的地质时期内不断提供了 成矿物质。 研究意义:指导找矿;战略意义。
(一)区域地球化学
成矿元素在地壳各部分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 地而异。即成矿元素的分布具有区域性的特点, 往往一些元素集中于一个地区,而另一些元素 则集中于另一个地区——“地球化学省(区、 带)”。在一个地区,某成矿元素的富集所表 现出来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是控制该区中矿 床形成和分布的重要基础因素。 如:南岭地区W、Sn、Pb、Zn等丰度较高—— 有色金属矿产重要产地。

成矿规律的主要内容及实例

成矿规律的主要内容及实例

成矿规律的主要内容及实例[摘要]本文在叙述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主要内容基础上,笔者提出成矿规律主要包括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和区域成矿规律。

列举了成矿规律实例。

【关键词】成矿规律;地质矿产研究;德兴斑岩铜矿;长江中下游成矿带1、地质矿产研究的主要内容地质矿产研究专业(学科)以“成矿研究”为主要内容,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成矿环境、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成矿模式及成矿预测等问题。

地质矿产研究基础研究的核心是矿床成因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因类型、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成矿环境问题。

地质矿产应用研究的核心是成矿预测研究,主要研究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控矿因素、成矿系列、成矿系统及成矿模式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属于应用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找靶区、找矿方向、找矿前景及找矿远景。

2、成矿规律的主要内容成矿规律是矿床形成和分布的空间、时间、物质共生关系以及内在成因联系的总和(卢作祥等,1989)。

矿床的成矿机制、成矿机理、形成机理、形成机制是矿床成因研究的主要内容,不是成矿规律的主要内容。

笔者认为成矿规律主要包括矿体空间分布规律和区域成矿规律。

3、成矿规律实例3.1 实例1:江西德兴斑岩铜矿矿体空间分布规律(1)主要铜钼矿体都产于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岩体顶部和上部的内外接触带。

铜厂、富家坞两矿床各三分之二,朱砂红矿床有二分之一铜矿体在外接触带的变质岩中,斑岩中的铜矿体小于围岩中的铜矿体,且外带矿石铜钼平均品位高于内带斑岩矿石的平均品位。

(2)斑岩体上盘接触带铜矿体的规模一般大于下盘接触带矿体。

上盘接触带矿体主要产在外带,含铜偏高;下接触带矿体主要产在内带,含钼偏高。

产状倾斜的斑岩体的上接触带深部和下接触带浅部,有利于铜矿化富集;下接触带的深部有利于钼矿化富集。

矿产勘查复习资料及答案

矿产勘查复习资料及答案

绪论1、矿产勘查的概念矿产勘查:是在区域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运用地质科学理论,使用多种地质勘探理论和方法,对矿床地质进行的系统调查研究工作。

2、矿产勘查的任务和意义基本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及地质条件的可能,寻找和查明具有经济价值的工业矿床,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矿产资源依据,为矿山企业建设提供矿物原料基地和矿产储量。

矿产勘查的意义主要取决于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两个方面。

1)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矿产勘查工作是对地质、矿产资源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目的在于发现、探明矿产资源,保证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2)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矿产勘查所服务的方向及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它既为基础产业服务又为基础建设服务,既为矿业、农业、工业也为高技术产业服务,它是基础产业的基础,也是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行。

3、矿产勘查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2)循序渐进原则3)全面研究原则4)综台评价原则5)经济合理原则4、矿产勘查的基本程序立项论证、设计编审、组织实施和报告编审5、矿产勘查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是:1、地质观察研究2、勘查统计分析法3、勘查模型类比法4、技术经济评价法第一章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1、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矿产勘查的地质基础包括哪些内容?矿产勘查的理论基础: 地质基础数学基础经济基础技术基础1、矿产与地质背景的关联性包括:1)裂谷环境2)海构环境3)岛弧环境4)大陆边缘海环境5)地缝合线型成矿环境6)板块内部环境2、矿产的共生性包括:1)矿种共生2)矿床类型共生3、矿产的分带性包括:1)全球分带2)区域分带3)矿区分带4、矿产分布的不均匀性包括:1)矿产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2)矿产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5、矿化的不均一性2、什么是结构水平?矿化的不均一性,可以在不同的规模上表现出来,称为结构水平。

第二章矿产勘查程序和阶段划分1、与矿山建设程序相适应,矿产勘查一般划分为那几个阶段?矿产勘查分为资源勘查与开发勘探两大阶段。

矿床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矿床控矿条件和成矿规律

2 区域岩浆岩地球化学
例:安徽庐枞地区岩浆岩与成矿系列 研究表明,庐枞地区燕山期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是形成于同一 深部过程(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拆沉)、不同源区的两个岩浆系列: (1)源自地幔、属于橄榄玄(安)粗岩系的火山-次火山岩或类似 侵入岩(图 A); (2)源自底侵玄武质下地壳、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钙碱性侵入岩 (图 B)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涉及成矿的根本前提:物质最基本形式的化学 运动。如:成矿物质的来源、输运和浓集机制以及成矿环境等问题。 因此区域地球化学是区域成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区域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 区域地层地球化学
例: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的成矿意义 (1)系统统计湘南地区出露地层(震旦系至侏罗系)各类岩石成矿 元索丰度、总体平均含量、浓集克拉克值和叠加强度参数; (2)结合湘南地区成矿特点,分析了W.、Sn.、Pb.、Zn和Sb等元 素的成矿作用; (3)认为在湘南地区仅沉积作用、海底火山作用及热卤水作用难以 形成上述元素的大型矿床,但通过沉积改造、热液叠加作用有可能 形成层控型铅、锌矿床和锑矿床。
特点: a 规模大,一般都延伸几十公里,可达几百或上千公里; b 切割深;
c 贯通性强; d 一般具有长期活动的历史。
决定区域地质构造基本格局的根本因素之一; 导致各类成矿物质大规模分异和富集,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基 本条件; 控制区域成矿区的成矿带的形成与空间分布。 (2)中、小型控矿构造 区域大型控矿构造的次级控矿构造,形成和演化受区域大型控矿构 造控制。 矿田构造: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总合。 矿床构造:控制矿体形态、产状和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总合。 控制矿床、矿体的主要构造类型: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侵入体内 部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的接触带构造、火山构造、成层构造、复 合构造。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国幅员广大,领土辽阔,地质情况复杂,地壳活动交错出现,海进、海退频繁,各个地质时代都有干旱气候带分布,作为成盐盆地封闭要素的屏障广泛存在,成盐的地质条件良好,因此盐矿资源丰富,分布面广。

(一) 矿床在时间上的分布我国盐矿床的主要成盐时代为震旦纪、三叠纪、白垩纪和第三纪,其次是中奥陶世、早二叠世、侏罗纪和第四纪。

(1)震旦纪海水侵入上扬子盆地,形成广阔的浅海区,局部呈半封闭状态,加之气候干旱,故在四川盆地西南部次一级构造——长宁凹陷灯影组中沉积了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

这是世界目前已知盐矿床形成最早的时代。

(2)奥陶纪海侵广泛,气候干旱,在华北“准地台”上形成若干次一级凹陷,其中在临汾凹陷内的山西临汾县中奥陶统马家沟组和陕西延长县中奥陶统峰峰组中沉积了海相薄层岩盐矿。

(3)石炭纪在宁夏自治区中卫县云台山下石炭统赋存有一定层位的石盐及次生石盐;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南缘和西北缘分布有岩盐矿床和地下卤水。

(4)二叠纪仅在新疆皮山赋存有早二叠世的地下卤水。

(5)三叠纪早、中三叠世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由于气候干旱,在上扬子盆地内许多封闭条件较好的次一级凹陷中,沉积了嘉陵江组和雷口坡组规模巨大的海相岩盐矿床;并且在多数凹陷内赋存有矿化度高,富含钾、溴、碘、硼、锂等元素的地下卤水矿床。

西藏芒康县、盐井县一带的三叠纪甲丕拉组含盐段广泛出露盐泉(当地用于熬盐)。

(6)侏罗纪在滇西、滇南和西藏见有零星分布的早、中侏罗世盐泉。

在云南安宁、富民、禄劝等县发现中、上侏罗世的钙芒硝-岩盐矿床。

(7)白垩纪至第三纪气候以干燥为主,是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在我国形成了许多断陷盆地,沉积了大量岩盐矿床,以陆相为主,海相和海陆交替相占少数。

(8)第四纪为我国主要成盐时期之一。

在我国青海、内蒙古、新疆、西藏、宁夏、山西等省(区)形成为数众多的现代湖盐矿床;也有次生、变形岩盐矿床和滨海地下卤水矿床形成。

成矿规律

成矿规律

4)成矿的方向性
成矿演化的方向性是指成矿特征随时间的变化 以一定的趋势向前发展的不可逆性。
上述成矿演化虽然具有多旋回性和继承性,但并 不是相同的重现,而是一螺旋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下 述四方面:
(1)在地壳的演化中,地槽的面积逐渐缩小,但成矿作用的 规模并没有相应缩小,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有增大趋势。 从太古代至元古代,从早里菲至晚里菲,从加里东至海西, 矿化强度都是由弱到强,弱强交替。欧洲和亚洲海西期金属 成矿省广泛发育,非、美、澳三洲也有部分发育,环太平洋 构造带和特提斯构造带则中、新生代成矿期广泛发育。
矿产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通常用划分成矿期 的方式来表述:凡产生特定矿产组合的一段地质 时期(代)就称之为成矿期。
1.我国主要的成矿期
划分成矿期是研究矿床在时间上的发展、演化和 分布规律性的有效途径。地史中一定类型的矿床 及其组合的出现往往和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有关。据我国地壳发展的主要构造运动及成矿特 征,将我国的成矿期划分为如下六个:
(2)每一时代地槽系的发展,开始是亲玄武岩类矿化占优 势,晚期是亲花岗岩类矿化占优势。这种成矿演化的方 向性是由岩浆活动演化的方向性所决定的。但地洼区的 岩浆演化顺序在大多数情况下和地槽区相反,一般趋势 是由酸到基,并控制了相应的成矿演化的方向;
(3)在继承性成矿中同一种元素的成矿特点随时间演化 而有所变化,亦表现了成矿演化的方向性。例如SiO2, 太古代时主要形成火山沉积型碧玉矿床;古生代则主要 形成化学沉积型燧石矿床;到新生代则由生物作用而形 成硅藻土;又如铁的成矿,20Ga前以条带状含铁石英岩 为主;20Ga年后,以鲕状赤铁矿为主;到中生代则以菱 铁矿为主;
矿床的丛聚性分布是指矿床在平面的 分布上往往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出现,构成 矿化集中区或特定的成矿区域的现象 1)矿化集中区 矿化集中区是指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内, 某些矿产或成矿组合特别丰富,形成具有 一套固定的标型矿产或矿床组合的地区。

几种主要类型铁矿床的控矿条件

几种主要类型铁矿床的控矿条件

几种主要类型铁矿床的控矿条件目前,晋冀北缘-辽西铁矿重要成矿带内已探明具有工业意义的铁矿床主要为沉积变质型、岩浆型、接触交代型、沉积型等主要成矿类型,其中以沉积变质型最为重要。

不同类型的铁矿,通常都受特定的地质构造和成矿环境等所控制,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沉积变质型铁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太古宇、古元古界)古老的区域变质岩系中,铁矿层、火山岩和沉积岩具有明显的空间共生关系,铁矿的产出受原岩建造和火山旋回的控制比较明显,主要赋存在火山岩和火山岩比较发育的沉积岩系中,铁矿主要形成于火山活动的间隙期。

沉积变质型铁矿的主要控矿条件有层位、构造、火山岩、混合岩等。

1.层位控矿已知该类型铁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迁西群、遵化群、滦县群、密云群、五台群等变质岩系中的不同层位,特别是前寒武纪火山活动的间隙期、在火山岩周围形成的沉积层中产出的铁矿床往往大而富,因此该类型铁矿明显受地层时代及层位的控制。

矿体形态、矿石类型及结构,在不同的地层层位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如司家营大型铁矿床,铁矿赋存于滦县群中,其特点是铁矿层与变粒岩(黑云变粒岩为主,少量角闪变粒岩)互层,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假象赤铁矿、赤铁矿等;矿石主要为贫铁矿石、TFe品位30%,少量为致密块状及砂状矿石组成富矿,TFe品位一般为45%~55%,最高达60%,平均为50%;矿石构造以细条纹、条纹状为主,条带状少见;矿石类型有两类,即磁铁石英岩类和赤铁石英岩类。

水厂大型铁矿床,铁矿赋存于迁西群三屯营组二段中,其特点是铁矿层与紫苏黑云斜长片麻岩及辉石斜长片麻岩互层,分上、下两个铁矿层,上主矿层厚为20~200m,下主矿层厚为20~150m;矿石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假象赤铁矿次之,次生矿物有褐铁矿等;矿石主要为贫铁矿石,TFe含量为20%~35%,平均为28%;矿石类型有磁铁石英岩、透辉磁铁石英岩、磁铁辉石岩和赤铁石英岩等4种;矿石构造以条纹状、条带状为主,少量片麻状及块状矿石;磁铁矿颗粒一般较粗,常在0.1~0.7m m 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图2、图3): 1 岩石化学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i02≥54%,为中酸性高钾钙碱性-中钾钙碱性岩石(图3,a);
高A1203(≥14.5%;图3,b); 富钠(Na20≥3.0%;图3,c); Mg0=1.52%~2.91 %,Mg#=37~53; 与玄武岩高温、高压试验比较,基本都落在高压高温熔体的成分 范围内(图3,a~d)。
第十二章 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矿床是一种特殊的地质体,与一定地质时期的特定地质条件有关, 在地壳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 成矿规律:指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 内在成因关系等的总合。 一、控矿条件 概念:控制矿床形成与分布的有利的地质条件。 (一)区域地球化学条件 1.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专门研究一个区域中化学元素的丰度、分布和分配状态,该区域
地质演化过程中,元素的迁移活动历史以及区域地球化学系统的成
分、作用与演化。
区域地球化学研究涉及成矿的根本前提:物质最基本形式的化学 运动。如:成矿物质的来源、输运和浓集机制以及成矿环境等问题。 因此区域地球化学是区域成矿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 区域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1 区域地层地球化学
例:湘南区域地层地球化学特征的成矿意义
143
Nd/ Nd)i >0.5130, ( Sr/ Sr)i<0.7040
144
(3)因此,扬子地块东部的这些岩石由俯冲的玄武质洋壳熔融形成 的可能性较小;很可能由增厚(≥40km)的玄武质下地壳熔融形成,
主要证据有:
同位素组成与MORB的同位素组成存在差异; 图3(a)示出,这些岩石比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质岩石更
2 区域岩浆岩地球化学 例:安徽庐枞地区岩浆岩与成矿系列 研究表明,庐枞地区燕山期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是形成于同一 深部过程(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拆沉)、不同源区的两个岩浆系列: (1)源自地幔、属于橄榄玄(安)粗岩系的火山-次火山岩或类似 侵入岩(图 A); (2)源自底侵玄武质下地壳、具有埃达克质特征的钙碱性侵入岩 (图 B)
成矿专属性不如岩浆矿床,矿质既可来自岩浆,也可来自围岩。
小侵入体与成矿关系密切。 岩体侵位深度影响矿床类型:深部--云英岩型、中深部--矽卡岩或
绢英岩型、浅部--浅成低温热液型。
专题: 埃达克岩与成矿
一.中国的埃达克质岩与成矿 中国与埃达克质岩有关的矿床可分为产于造山带和产于陆块内两 大类(图1): 1 造山带成矿作用 大体可划分为古亚洲洋、秦祁昆洋、环太平洋和新特提斯4个成矿 带;这些造山带内的埃达克岩大多与板块消减作用有关,个别可能是 板块碰撞地壳加厚形成(如西天山阿吾拉勒埃达克质岩)。 2 陆内成矿作用 一类与板块碰撞带的地壳加厚有关,多处于板块边缘地带,如扬 子与华北板块碰撞带(北秦岭)、华北与古亚洲洋碰撞带(华北北缘)、 古特提斯碰撞带(滇西一川西一藏东南)等;另一类与高原的整体隆升
亏损重稀土元素:La/Yb=25~42,(图4,a);
微量元素Nb、Ta、Zr、Hf、Ti亏损,无明显的Sr异常或正Sr异 常(图4,b);
高Sr(≥400xl0-6,最高可达2800x10-6,图5(a));
低Y(总体≤18×l0-6 ,图5(b))和低Yb(总体≤1.9×l0-6 ,图5(c)) 在Sr/Y-Y图解(图5(b))中,除铜陵地区的部分侵人岩位于埃达
图2
华中地区一些燕山期埃达克质岩体
图3
火成岩与玄武岩熔融形成的熔体成分对比
(压力1.0-4.0 GPa,温度850-1150C)
2 稀土、微量元素特征
稀土总量:∑REE =(84.09~228.32)x10-6,分配曲线陡倾,无 明显铕异常或正铕异常(δEu=0.751.06),富集轻稀土元素,但强烈
Cu 、Pb 、( Zn) 、( Mo)地球化学省,在基本上属于扬子地台大 陆边缘的南秦岭就成为重要的海底热卤水同生沉积-变质成因层控
型Pb、Zn矿带,同时在长江中、下游扬子地台北缘也形成我国重要
的Cu矿带。 3.地球化学分区 根据元素分布具有的区域性特征,划分与地质构造特点和地质演化 历史相关的地球化学省。 地球化学省:定义为在地壳一个较大片段内,化学组分与地壳的平 均值有显著的不同。 地球化学省是地壳中地球化学异常区,而这种异常区有大有小,从 局部异常到区域异常直至地球化学洲,可以构成一个套合的地球化 学模式。见下表:
TDM 最大。
4 成因分析 (1)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REE显示出与埃达克岩类似的特征;
(2)同位素组成与MORB的同位素组成存在较大差异:
扬子地块东部成矿侵入体(
87 86
143
Nd/ Nd)i = 0.5120~0.5125,
87 86
144
( Sr/ Sr)i=0.7043~0.7076; MORB (
为了表述这种具有立体结构和多层套合的大规模地球化学模式,谢
学锦院士提出了地球化学块体概念,用以概括地球化学省以上规模
的所有地球化学模式。 地球化学块体:指地壳上具有元素高含量的巨大异常体。
地球化学块体对成矿作用的控制:很明显,如华南地区的钨锡矿与 胶东地区的金矿。从地球化学块体到矿床的一般演变路径:
4 区域化探 (1)区域化探的取样介质问题; (2)区域化探的研究意义
例:1:20万区域化探资料对资源量的定量预测
5 区域典型矿床地球化学
Cu
Mo
Pb
Zn
Ag
武山铜矿岩石原生晕
6 区域地球化学综合研究
2.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1)地球化学场背景:一定地区元素的丰度和分布特征。
元素在地壳中分布具有不均匀性,如:华南的W,广西北部 的Sn,澳大利亚西部的Au,美国西部的Cu等,这些地区分别构成 相应元素的重要成矿带。 元素分布不均匀性的深部控制作用:下地壳或上地幔的化学 成分不均匀性--目前国际地学重要的前沿课题。 (2)上地幔元素丰度对成矿的一定专属性
(三)控矿岩浆岩条件
岩浆活动是形成内生矿床重要因素(成矿物质、热流体、热源)。 1.岩浆矿床 成矿具有明显的专属性,如: 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杂岩体--镁质铬铁矿矿床; 酸性花岗岩—W、Sn、Mo、Bi等矿床; 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金刚石矿床。 2.岩浆热液矿床 岩浆岩成分、产状、规模、形态、侵位方式、岩浆物理化学性质等 与成矿有一定关系。
富钾,这种差异与大陆玄武质下地壳富钾有关;
这些岩石Mg ≤53,远低于一些由俯冲洋壳熔融形成的典型的埃达 克岩Mg (58~72),表明可能主要与地壳熔融有关;
# #
这些岩石与下地壳成分玄武岩的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体成分比较
一致。
5 埃达克质岩与成矿作用 (1)成矿动力学背景 扬子地块东部燕山期Cu、Au等矿床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一直有争 议:是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或隆起区?还是形成于裂谷环境或凹 陷带? 确认与成矿有关的火成岩为埃达克质岩,并且这些岩石可能主 要与增厚(≥40km)下地壳的熔融有关,扬子地块东部的Cu、Au等 矿床可能主要形成于一个增厚的大陆地壳环境。
3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 (1)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或者同一单元的不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 都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 (2)利用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可以有效地揭示区域地质构造 总轮廓.
例: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准噶尔板块的碰撞带, 利用区域化探资料探讨该区板块构造的区域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深 大断裂和板块缝合线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为研究板块成矿提 供了有意义标志。
区域大型控矿构造的次级控矿构造,形成和演化受区域大型控矿构
造控制。 矿田构造: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总合。 矿床构造:控制矿体形态、产状和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总合。 控制矿床、矿体的主要构造类型:褶皱构造、断裂构造、侵入体内 部构造、侵入体与围岩的的接触带构造、火山构造、成层构造、复 合构造。
对东秦岭范围内的华北地台南缘和扬子地台北缘地壳及上地幔元
素丰度(表)研究,华北地台南缘幔壳相对富Mo 、Pb、Zn、Au 而贫Cu。该区正是超大型的斑岩型Mo矿带和我国的重要Au矿带之
一,但具有规模的Cu矿迄今尚无发现。
中国某些区域地壳上地幔某些元素丰度(10-6)
扬子地台北缘上地幔以明显富Cu 、Pb,略富Zn和Mo为特征,应为
图12-1
胶东半岛金矿省地质简图
图12-3 中国大陆构造与锑矿床分布图
热源:构造运动产生的热量、地幔流体对地壳的作用、软流层上
涌或热点、地壳变厚增温等。 物理化学条件:岩层静压力与地温梯度、构造运动对应力场与地 温的改变、流体与挥发分的分压等。 动力学条件:板块离散与俯冲速率、构造应力的拉伸或挤压及其 速率、俯冲和底劈作用形成的动力学因素。 2.构造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克岩与“正常的”弧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分界线附近外,其余都落
入埃达克岩区。
图4
与成矿有关侵入体稀土配分曲线及洋中脊玄武岩标准化不相容元素图解
图5
与成矿有关侵入体微量元素图解
3 同位素特征 扬子地块东部与成矿有关侵入岩的Sm-Nd、Rb-Sr同位素为:
εNd(t)=-11.92~1.96

143
(2)成矿控制因素
高温 一些热液和斑岩铜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化 温度可达到600~900℃,暗示这些矿床形成于高温环境,在高温条
件下形成的埃达克质岩浆,可能有利于Cu、Au等成矿元素的活化与
迁移。
高压
实验表明,压力越高,成矿金属元素越容易在熔体而

是流体中存在;由于埃达克质岩浆形成于高压(1.2~4.0 GPa) 的 条件下,因此,埃达克质岩浆不仅有很强的携带成矿物质的能力, 而且很容易将其从深部运送到浅处。 流体 流体在Cu、Au等金属矿床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下地壳环境中,埃达克质岩浆将通过下列方式产生:
Nd/144Nd)i = 0.5120~0.5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