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6-7课时)-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6-7课时)-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2. 理解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小数点后的数位顺序。
3. 能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并能正确进行竖式计算。
4. 能根据情景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意义2. 小数的读写3. 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4. 一位小数的加减法5. 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读写,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 教学难点: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 利用教具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熟练掌握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
4.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购物、测量等,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小数?小数有什么作用?2. 探究小数的意义- 分组讨论:什么是小数?小数和整数有什么区别?-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并给出小数的定义。
3. 学习小数的读写- 教师示范小数的读写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 学生互相练习小数的读写,教师指导纠正。
4. 学习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 利用教具展示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
- 学生互相练习小数的数位和计数单位,教师指导纠正。
5. 学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教师讲解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学生跟随练习。
- 学生互相练习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教师指导纠正。
6. 实际问题解决-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教师点评并给出建议。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的读写和加减法计算。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记录下来并和同学分享。
小学四年级数学单元优秀教案(七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单元优秀教案(七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单元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属于“空间与图形”里的“图形与位置”。
它的内容是在第一学段学习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能从方位的角度,更全面的感知、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图形与位置”在实验教材中的编排结构如下:具体内容一下P1 第一单元位置上下前后左右位置(用两个条件确定)二上P67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简单的三视图(实物)三下P2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八个方向及描述线路图四下P17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位置及描述线路图五上第三单元观察物体三视图(规则图形)六上第一单元位置坐标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和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一些感性经验,已经能够根据上、下、左、右、前、后和东、南、西、北等八个方向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够通过第几行、第几列来确定物体在平面内的位置。
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和距离来认识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本单元让学生学习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使学生进一步从方位的角度认识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体验周围的事物,发展空间观念。
具体编排如下。
例1 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例2 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例3 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例4 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3、通过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空间能力、生活技能。
三、编写特点1.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材选取现实生活的素材,使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作用和价值。
例如,通过“公园定向越野赛”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知识,让学生知道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
(课件出示)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2、交流、反馈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
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28+85=113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统编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
统编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教案(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数的读法和认读两位数,数的大小- 学会简便计算相邻整十数的差教学重点- 数的读法和认读两位数- 相邻整十数的差的简便计算教学难点- 相邻整十数的差的简便计算教学准备- 教师:教案、教具(数位卡片、小黑板、粉笔等)- 学生:课本、练册、书包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2. 出示数位卡片上的两位数,让学生快速读出其数值。
探究(20分钟)1. 出示一些两位数的卡片,让学生自由组合这些卡片,读出每个数的读法,并将卡片上的数字与所读的数进行对应。
2. 引导学生观察两位数的大小规律,讨论数的大小与数字排列顺序的关系。
3.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相邻整十数的特点,例如:34和40之间的差值是多少,50和70之间的差值是多少。
4. 引导学生总结相邻整十数的差的计算规律。
操练(15分钟)1. 让学生拿出课本,找到练册相应的练,并进行个别或小组操练。
2. 实施一些简单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相邻整十数的差的计算方法。
归纳总结(5分钟)1. 结合课本中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总结数的读法和整十数的差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总结,并在小黑板上记录重点内容。
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应的练册作业。
2. 提醒学生复和记忆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的读法和认读两位数,以及简便计算相邻整十数的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并通过操练和游戏活动加深了学生的理解。
下节课将进一步巩固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教学效果良好。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导学教案(共5课时)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导学教案(共5课时)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内容:四则运算二、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对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三、重难点: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四、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
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师:为什么用加法呢?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出示加法的意义)2、理解减法的意义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三)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板书)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814=1956-11421142=1956-814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
2.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1.算术加减法的初步应用。
2.认识和理解数据的表示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应用不同单位的数量比较。
2.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2.道具:数学教具、实物例题、黑板、彩色粉笔等。
3.课件:相关教学课件和PPT等辅助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单元1. 温故知新•复习四年级上册学过的加减法知识,让学生从简单到复杂地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入第一单元的主题,通过实例提出学生关心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第二单元1. 数据的理解•介绍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数据。
2. 分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进行数学游戏和实际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反馈1.设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及时纠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七、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拓展数学思维。
2.提供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学生在学习中越走越远,开启数学奇妙的世界。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第一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面积”的概念与作用。
2.掌握“平方米”的计量方法。
3.能够简单计算物体的面积,并进行简单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及计量方法掌握。
2.将面积的概念、计量方法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内容1. 面积的概念活动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一张彩纸和一张纸巾,比较两者的大小以及数量。
•引导学生发现两张纸巾的大小相等,但是颜色不同;两张彩纸的颜色相同,但是大小不同。
•定义:用来描述物体表面面积大小的物理量叫做“面积”。
•自主学习:老师将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放在黑板上,让学生一起感性认识各种形状的面积大小差异。
活动2•引导学生认识环境中各种场景中的面积差异,例如百货商场、家庭厨房、学校操场等。
•通过将物品按照尺寸分类,让学生学习“平方米”、“平方分米”等计量单位的概念。
2. 面积的计量方法活动1•学生观察一张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纸板,老师引导学生探究纸板的面积大小是多少。
•学生回答后,老师引导学生确定单位“平方米”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老师安排学生进行类似情境的游戏,深入理解“平方米”。
活动2•老师让学生围观范围,估计教室的面积并计算。
•引导学生发现,距离、角度和图形对计量面积的影响,并简要了解长、宽、周长和直角等基本概念。
3. 面积的应用活动1•老师让学生观察一台钢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钢琴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让学生推算钢琴的面积。
•根据推算结果,老师引导学生讨论钢琴制作的材料和工艺的问题。
活动2•在生活环境中,老师通过分类、整理,让学生了解不同面积大小的对象,并能总结出造成面积大小的原因。
•在实际生活中询问学生面积计算的简便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准确性。
总结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从感性认识入手,初步掌握了面积的概念、计量方法和简单应用。
在后续教学中,我们将帮助学生补充细节知识,深入了解面积计算中的关键点,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新版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材分析(一)教材说明:这一单元是这册书中一个重点单元。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
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
其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进行混合运算的基础;计算课的教学,学生相对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学时应创设具体生活情境,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理解运算顺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由于学生的逻辑思维不够强,理解表达能力有限,教学中应该注意依托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第1 页共174 页(四)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五)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六)教学建议:本单元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
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运算基础,因此建议:知识与技能:以应用题型为经,以运算顺序为纬。
视学生情况,各有侧重。
过程与方法:加强基础运算,保证计算的正确率。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创造的过程,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和小括号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自主的,学生的选择是开放的,学生的表述也是多样的。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有括号四则运算、有关0的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运用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建议1、整体把握,有效落实。
2、重视计算教学,夯实基础。
课时安排:6课时加、减法的定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对算式变换的比较,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在探索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的能力,进一步建立代数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表示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青藏铁路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走近青藏铁路。
(出示主题图)3.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1)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2)格力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3)西宁到格里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二)自主探究,加减定义1.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能够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请每个同学自己动手试一试。
2.学生独立解题3.汇报交流,展示解题过程:介绍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加数+加数=和)4.刚才同学们还提出了两个问题,他们能解决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
5.学生列式计算。
(2)1956-814=1142(3)1956-1142=8146、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7、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板书:减法定义)8、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么名字吗?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被减数-减数=差)(三)小组交流,明确关系1.师: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2.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4.整理总结:(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一、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的理解.
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
3.知识结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在复习已学过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进行概括.在学生已经掌握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归纳总结.这里第一次出现中括号,使四则混合运算方面的知识趋于完整.
二、本单元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数学思考
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
让学生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本单元要采取的教学措施
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
四、课时安排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课时
3.有关0的运算1课时
4.小括号1课时
5.解决问题1课时
6.四则运算练习课1课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 买菜-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买菜-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概念,掌握货币单位之间的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元、角、分。
2. 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3. 认识人民币。
4. 买菜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元、角、分之间的换算,认识人民币。
2.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理财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人民币样张、计算器。
2. 学具:购物清单、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谈论日常生活中购物的经历,引导学生关注货币单位,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认识元、角、分通过展示人民币样张,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然后讲解元、角、分的概念。
(2)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利用计算器进行元、角、分之间的换算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换算方法。
(3)认识人民币让学生观察人民币样张,了解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学会识别真假人民币。
3. 实践活动:买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张购物清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购物任务。
购物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货币换算,并学会与商家沟通、砍价。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购物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所学知识。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强调理财意识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拓展作业:与家长一起进行一次购物,记录购物过程中的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教学评价1. 课后练习题的正确率。
2. 学生在购物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货币单位及换算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财意识,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活动:买菜”。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数的顺序和升序、降序的概念。
2. 掌握使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3. 能够正确运用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 数的顺序、升序和降序的概念。
2. 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方法。
3. 简单问题的解决思路。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黑板、彩色粉笔和数的卡片。
2. 学生准备好练册。
教学过程
导入
1. 引导学生回顾数的顺序,并提问他们是否知道数的升序和降序是什么。
讲解
1. 通过示例,向学生讲解数的升序和降序的概念。
2. 强调升序即从小到大的顺序,降序即从大到小的顺序。
实践
1. 分发数的卡片,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的方法自行排序。
2. 纠正学生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给予指导。
总结
1. 进行一次简短的复,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数的顺序、升序和降序的概念是什么?
- 如何使用“比较大小”的方法进行数字的比较和排序?
拓展
1.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数字排序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数的比较和排序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作业
1. 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pdf 1. 教学目标
1.掌握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2.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
2. 教学重点
1.理解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能够准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3.能够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
1.对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进行深入理解;
2.能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过程
4.1. 复习和导入
1.复习三年级的加减法知识;
2.引入四位数的加减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4.2. 讲解和练习
1.讲解四位数的进位和退位运算方法;
2.练习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
3.模仿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练习。
4.3. 总结和拓展
1.总结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拓展到大数的加减法运算;
3.拓展到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5. 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的听课表现、课堂问答、个人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2.得出教学效果,指导后续的教学工作。
6.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必做:P1-P3页练习题;
3.选做:P4的实际问题和活动。
7. 教学体会
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导入,讲解和练习,总结和拓展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通过丰富的实际问题和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兴趣,并且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也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和兴趣。
(完整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看谁的速度快。
7.学生列式计算。
( 1) 1956-814=1142 ( 2) 1956-1142=814
8.同学们计算的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参考加法算式解可以。)
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因为知道了两段的和求一段就可以减去另一段。)
9.你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吗?
10.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
减法, 还需要
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加、减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根据黑板上的三个算式和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能发现加、减法
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吗?
4.小组讨论并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汇报
6.整理总结:
(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 =加数 +加数 加数 =和 - 另一个加数
7.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板书:乘法定义)
8. 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都叫什么名字吗?
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因数×因数 =积)
9. 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 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
算式。今天你能结合情景和这个乘法算式也改写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
Xx 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数学
单元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
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单元 教学 目标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及基本运算符号;2.能够运用四则运算进行简单的计算;3.掌握运算顺序,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重点1.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2.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运算规则;3.熟练运用四则运算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教材:四年级数学下册;2.教具: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将四则运算的概念及基本运算符号写在黑板上,然后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四则运算?•四则运算有哪些基本运算符号?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给出正确的答案。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则运算的概念。
步骤二:讲解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详细介绍四则运算的基本运算规则:1.加法:用+表示,将两个数相加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数;2.减法:用-表示,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数;3.乘法:用×表示,将两个数相乘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数;4.除法:用÷表示,将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数。
步骤三:练习教师给学生出示一些简单的四则运算练习题,并要求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解题过程。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并互相讨论解题方法。
示例练习题:1.17 + 9 = ?2.25 - 8 = ?3.6 × 4 = ?4.24 ÷ 6 = ?步骤四:运算顺序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师可以使用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等符号来说明运算的顺序。
教师解释运算顺序的规则:1.先计算括号里面的运算;2.然后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3.最后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师给出一些运算顺序的例子,并让学生自行计算结果。
步骤五:巩固练习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巩固练习题,并进行讲解和订正。
示例练习题:1.12 + 8 × 2 = ?2.(15 - 7) × 3 = ?3.14 ÷ (6 - 2) = ?4.10 × 2 + 15 ÷ 3 = ?步骤六: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四则运算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要灵活运用四则运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精选10篇〕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1学习目的: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小黑板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呈现目的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绘吗?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1.把1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
非常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
2.把1元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其中的37份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
3. 1.11表示〔〕元〔〕角〔〕分。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1. 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局部?〔课本第2页第2题〕2. 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3. 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0.1、0.5、0.6?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展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2.自我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以后我会在______________ 方面更加努力的。
板书设计:小数的意义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课本58页例1和做一做,59页例2,例3和做一做以及64页练习十的第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小数的性质,1,2,3题。
教学目的:学会运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些小数化简或进展改写;2.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才能以及合作精神、理论才能和创新意识;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络。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性质的含义。
教学难点:小数性质归纳的过程。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第一课时:小数的意义【教学内容】数的意义(第2-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2、小组交流: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学一、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基本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理解并掌握整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读、写、比较和排序整数。
理解并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准确进行整数的加减计算,并理解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理解并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初步概念,能够正确进行简单的乘除计算,并理解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数的认识与比较: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整数,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掌握整数的读、写和比较方法。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实际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乘法和除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实例和具体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初步概念,掌握简单的乘除计算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直观教学: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整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的初步概念。
互动教学: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实际情境和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游戏化教学: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旧知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整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和乘除法的初步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和运算顺序。
巩固练习: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学习内容:1、优化思想2、排队论3、对策论学习目标: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化方案的意识。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逐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形成寻找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
教学难点:(1)让学生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2)使学生初步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学习策略: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运筹思想和对策论的理论都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事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和对策论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3、创设情景,充分利用生活实例。
4、加强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课时安排:优化思想 2课时排队论 1课时对策论 1课时第七单元知识结构图例:1 通过论论烙饼是怎样安排最节省时间,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优化思想。
一、优化 例:2 以家里来客人要沏茶的实际素材为背景,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最优化的思想选择合理、快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3 通过创设三艘船怎样卸货等候时间总和最少二、排队论 这个情景,使学生初步了解随 机服务系统中有关 排队论的理论依据。
三、对策论 例:4 从田忌赛马的故事引入对策论的应用问题,让学生体会对策论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数 学 广 角第 1课时《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课本113页例2和114页做一做第2题教学时间1课时学情分析例题是选用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使通过合理安排操作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交给学生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教给学生设计方案的具体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优化的思想。
2、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PPT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活动2教学例2出示家里客人要沏查茶的情境图。
小明,帮妈妈浇壶水,给李阿姨沏杯茶,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观察理解情境图。
如果你是小明,你怎样安排?需要多长时间?和同学讨论一下,看看谁的方案比较合理。
分小组设计方案,思考讨论:这些工序中哪些事情要先做?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比较:谁的方案所需的时间最少?谁的方案最合理?教学活动3巩固练习1、课本114页做一做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安排的?并说说理由。
2、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这样安排?并自己设计出一套合理的方案,在小组内交流。
教学活动4拓展练习。
第 2课时《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课本105页,105页做一做第2题。
教学时间1课时学情分析例题是选用了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素材,使通过合理安排操作节省时间,让学生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交给学生用流程图的方式表示解决问题的顺序或方案,教给学生设计方案的具体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优化的思想2、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PPT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情境导入:1、同学们喜欢吃烙饼吗?谁烙过饼,或看家长烙过?能给大家说说烙烙饼的过程吗?2、烙烙饼中也有数学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到数学广角中去学习有关烙烙饼的知识。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教学活动教学例12 1)出示情境图片:妈妈正在烙饼,每次只能烙两张饼,每面都要烙,每面3分钟。
小女孩说:爸爸、妈妈和我每人一张,问:怎样才能尽快吃上饼?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安排的?自己的方案一共需要多长时间烙完?问:烙一张饼需要几分钟?烙两张呢?一共要烙3张饼,怎样烙花费的时间最少?问:还可以怎样烙?哪种方法比较合理?启发引导:在用第二种方法烙第3张饼的时候,本来一次可以烙两张饼的锅现在只烙了一张,这里可能就浪费了时间。
想一想,会不会还有更好的方法呢?启发学生发现:如果锅里每次都烙两张饼,就不会浪费时间了,问:一张饼正反面分别要烙3分钟,怎样安排才能每次都是烙的两张饼呢?学生自由汇报观察理解情境图的内容找出题中的信息总共要烙3张饼。
学生讨论汇报:可以一张一张的烙;烙一张饼要6分钟,烙3张饼要18分钟。
可以先烙两张,再烙一张,这样只用12分钟,节省6分钟。
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的反面,有9分钟。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准备。
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学生动手用硬币、课本来代表饼进行实验。
动手实验,并记录。
讨论交流,说自己的发现问:如果要烙的是4张饼,5张饼……10张饼呢?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
2、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并想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还可以这样安排?巩固新知教学活动3书后做一做第2题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用过程图表示出自己的方案。
学生选出最佳方案。
教学活动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做一做的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自己的理由。
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第 3课时《数学广角-优化》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教材第106页例3及做一做习题教学时间1课时学情分析本节课结合插图,让学生先理解题意,然后将所有的方案设计出来,从中找出总和时间最少的一种方案。
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分析,三艘船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应如何理解?怎样才能做到等候的时间最少?这是学生不好理解的地方,让学生理解了要使等候的时间总和最少,必须每艘船等的时间最少后,让学生分别写出每艘船等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清晰一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优化的思想2、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PPT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情境导入:1、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情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提高效率?2、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学广角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教学活动2探究新知教学例31)出示情境图片:码头上现在同时有3艘货船需要卸货,但是只能一条一条地卸货,并且每艘船卸货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那么按照怎样的顺序卸货能使3艘货船等候的总时间最少呢?2)观察图,说说可以得到哪些信息?问: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即怎样才能做到等候的时间最少?学生讨论3)可以有哪些卸货的顺序?每种方案总的等候时间是多少?列出表格,问:从表中你有什么发现吗?如果先卸船1的货,那么3艘船都要等候8小时;而如果先卸船3的货,那么每艘船只等候1小时。
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船开始卸货,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引导学生思考汇报 4)找出最优方案。
教学活动3巩固新知:1、书后做一做小名、小亮、小叶同时来到学校医务室。
要使三人的等候时间的总和最少,应该怎样安排他们的就诊顺序?学生自由汇报观察情境图,找出题中的信息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生汇报方案,算出每种方案等候的时间2、有210人选举大队长,有三位候选人甲、乙、丙,每人只能选之中1人,不能弃权。
前190张票中甲得75张,乙得65张,丙得50张,规定谁的票最多谁当选。
若甲要当选,最少还需要多少张票?教学活动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4 课时《数学广角-对策论》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课本106页例3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体会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优化的思想2、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 PPT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情境导入:1、你们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吗?田忌是怎样赢了齐王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2、问:田忌的马都不如齐王的马,但他却赢了?这是为什么呢?3、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
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教学活动2探究新知1、把田忌在赛马中使用的方法在给出的表格中补充完整。
出示表格齐王田忌本场胜者第一场上等马下等马齐王第二场中等马上等马田忌第三场下等马中等马田忌2、思考:田忌所用的这种策略是不是唯一能赢秦王的方法?讨论3、引导学生:看一看田忌一共有多少种可采用的应对策略?把田忌所有的可以采用的策略都找出来,填如表中。
4、展示各组汇报的结果田忌可采用的策略一共有6种,但只有一种是唯一可以获胜的。
5、说一说:田忌的这种策略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结合实际说一说。
教学活动3巩固新知1、数学游戏:两人轮流报数,每次只能报1或2,把两人报的所有数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谁就获胜。
想一想: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确保获胜,你第一次应该报几?接下来应该怎么报?说明游戏规则思考问题学生将表格填写完整学生分组讨论学玩游戏学生通过对照表找到答案汇报讨论结果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乓球团体比赛等2、两人轮流报数,必须报不大于5的自然数,把两人报的数依次加起来,谁报数后和是100,谁获胜。
如果让你先报数,为了获胜,你第一次报几?以后怎么报?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结果教学活动4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第课时《》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教学时间1课时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