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复习

合集下载

政治学复习资料

政治学复习资料

政治学复习资料政治学复习资料前⾔:政治学是科学吗?⼀、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1.⼈们对政治学在认识上存在⼀定的误区2.中国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政治⽣活中的种种乱象,影响到⼈们对政治和政治学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感情。

3.在建国后的很长时间内,政治学被视为伪科学。

4.政治学⾃⾝的发展不尽⼈意(1)学科⾃⾝的原因;(2)政治科学的研究还存在⼀些客观的限制和风险。

⼆、为什么说政治学是科学?1.科学的含义2.科学的价值3.社会科学发展的特点:曲折性、累积性、渐进性、真理的相对性4.政治学的发展历程表明了政治学的科学性三、政治学能告诉我们什么公理?1.⼈类有共同的基本政治价值追求:对⼈权的尊重和保护,这是⼈类的根本利益所在。

2.良好的政治制度是⼈类实现根本利益的基本保证。

3.民主是迄今最好的政治制度。

4.评价民主政治有⼀套客观的标准。

四、政治学不应当是什么?1.政治学不应是政治上的说教;2.政治学不应是取悦于统治集团或政府的艺术;3.政治学不应是少数⼈的专利,它应成为在现代社会普通公民知识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五、我们应以何种⼼态对待政治学?1.政治学是进⾏政治分析的⼯具,是⼀副看政治世界的眼镜;2.政治科学的完善是⼀个长期的过程;3.理论联系实际;4.重视西⽅政治⽂明的成果。

六、学习与研究政治学的意义1.政治是⼈们⽆法回避的⼀个现实,⼈们必须对它有所认识,认识政治,需要政治学这⼀⼯具。

2.个体参与社会政治实践的需要,对于特殊的职业(公共部门)者更是如此。

3.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

4.维护⼈类社会根本利益的需要。

5.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的⼀门基础学科,也是公共管理、法学等专业的基础学科。

七、学习⽅法1、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的,正确认识学习和就业、学习和个⼈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关系;2、既要掌握基本知识,⼜要超越⾼中时代的学习模式和思维⽅式,进⾏研究性、开放性的学习;3、多看书、勤思考、常讨论。

课堂讨论1.政治课是政治学课吗,为什么?2.在政治研究中有没有普世价值?3.⼈类社会有没有共同的政治价值追求?4.评价民主有没有客观标准?5. 实现⼈类根本利益的基本保证是什么?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良好的政治制度,或者是其他因素?思考题:1.你认为应以何种⼼态对待政治学的学习?2.谈谈你对学习与研究政治学的意义的认识。

政治学考复习资料

政治学考复习资料

政治学考复习资料政治学是一门较为复杂的学科,涉及到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方面的内容,因此考生在备考政治学时需要注意参考的复习资料是否全面、准确、可靠。

在这里,本文将为考生推荐一些优秀的政治学考复习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一、政治学教材政治学教材是考生进行政治学学科学习的基础教材,因此在备考政治学时,必须要掌握好政治学教材。

考生可参考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的政治学教材,如《政治学概论》、《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等。

二、政治学论文集政治学论文集是对政治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总结和归纳,对于理解政治学学科的实际应用和理论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考生可参考国内外权威学术期刊、出版社等,如《政治学年鉴》、《政治学研究》、《政治学人文社会科学前沿》等。

三、名师政治学讲义名师政治学讲义是由一些具有权威性、经验丰富的政治学教授或研究员编写的政治学理论、实践、方法论等方面的复习资料,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读性。

考生可参考名师政治学讲义,如李文教授的《李文政治学》,刘汉元教授的《刘汉元政治学讲义》等。

四、政治学名著政治学名著是指那些被广泛阐述和评论,既是政治学研究经典,又是政治学学科文化遗产的经典著作。

政治学名著中的学术观点、理论框架、政治思想等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考生也应该掌握政治学名著,如韦伯的《政治学与社会学关系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霍布斯的《利维坦》等。

五、政治学网站和博客政治学网站和博客是我们获取政治学学科最新信息和见解的重要途径。

考生可以参考政治学权威网站,如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新浪新闻等,也可以参考有一定权威性和经验的政治学博客,如胡景晖的《胡景晖博客》、李银河的《嘻哈政治学》等。

总之,政治学考生在备考中需要获取全面、准确、可靠的考复习资料,同时也要关注最新的政治学学科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对政治学学科的理解和认识,加强对政治学与人类社会间的联系和反思。

政治学复习资料

政治学复习资料

政治学一、简答题1.简述狭义的政治学研究内容P5-6答:狭义上的政治学就是政治学基本原理。

政治学基本原理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政治现象及其一般发展规律。

政治学基本原理的研究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本质、政治主体、政治关系、政治活动、政治条件、政治发展。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具有哪些特征P11-12答:阶级性、革命性、实践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P28-30答:(一)政治活动的基础是经济活动,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二)政治是与阶级联系在一起的特定的社会关系,是一种阶级关系。

(三)政治是与国家紧密联系的公共权力现象,国家政治是政治的主要的和根本的问题。

(四)政治有特定的发展规律,政治是一门科学,政治是一门艺术。

4.政治具有哪些特点P31-32答:(一)政治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且为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服务的。

(二)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权力。

5.简述政治关系的特征P40-41答:1.政治关系是政治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2.政治关系是政治实体在政治生活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3.政治关系发生的直接动因是政治利益。

4.政治关系主要是阶级关系。

6.公民与人民概念的联系与区别P72-73答: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国家政治过程中的主体,相互之间存在基本上的重合关系,并且与“社会全体成员”这一范畴趋于一致。

区别在于,第一,反应的关系不同。

第二,活动的政治过程不同。

第三,概念的外延不同。

第四,存在的历史阶段不同。

7.社团有哪些分类P120-121答:第一:利益类型的区分。

第二:社会特征类型的区分。

第三:自主程度的区分。

第四:合法性的区分。

8.社团对政治发展有哪些作用P123答:1.影响利益的综合和确定过程。

2.影响利益的实现过程。

3.运用利益维护的手段影响政治过程。

除此之外,社团还可以用影响选票、影响舆论、捐款、示威、罢工等多种手段对国家政治生活进行影响。

9.简要概述政治制度的特征P126-128答:1.政治制度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政治表现形式。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

政治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学基本理论1. 政治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权力、国家和政府,研究任务是揭示政治规律、解释政治现象、探讨政治问题,并为政治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 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是社会的政治组织形式,由领土、人民和主权三要素构成。

国家的起源有社会契约说、部落联盟说、征服说等多种理论。

3. 国家政权的性质国家政权是一种权力形式,其性质有统治性、全面性、最高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4. 政府的职能和结构政府的职能包括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利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

政府的结构包括国家元首、政府行政机构和政府部门等。

5.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性质政治权力的来源有合法性、信任和能力等基础,其性质表现为独立性、决定性和相对性等特点。

6. 政治权力的运作政治权力的运作包括决策、实施、监督和调控等环节,其中政治决策是政治权力运作的核心环节。

7. 政治制度的属性与功能政治制度是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形成的规范性安排,其属性包括合法性、权威性和稳定性等,其功能包括权力分立、利益协调和社会控制等。

8. 政治文明的演进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各种政治形式和政治制度的演进,形成了多元化、等级化和世界化的特征。

二、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1. 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选举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其特点有普遍性、平等性和直接性等。

政党制度是实现政治集团竞争的机制,其特点有多党制、多元化和自由竞争等。

2. 共和政体与君主政体共和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主、平等和法治等。

君主政体是一种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专制、集权和威权等。

3. 法治国家与行政国家法治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宪法权威、法定权力和法律约束等。

行政国家是一种国家治理模式,其特点有行政权威、行政主导和行政效率等。

4. 民族国家与多民族国家民族国家是由一个民族主导的国家政体形式,其特点有民族统一、文化传承和国家认同等。

2023年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2023年自考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导论1.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解释(简答、论述)★★(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各社会关系的总和。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单选、名词解析)★★★(1)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是国家政权。

政治学应当抓住政治中最本质、最主要、最根本的东西,即国家政权问题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

(3)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有两个层次:(4)狭义上:政治学要以国家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国家的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等。

(5)广义上:政治学以公共权力为研究对象,研究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的内容和规律,研究同国家密切相关的政治现象和政治问题。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单选、简答、论述)★★《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奠定了马克思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思想开始形成。

具体内容:(1)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2)明确指出了有文字记载以来,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3)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4)系统地阐发了国家的历史类型问题;(5)系统地阐述了无产阶级的政党学说。

(1)国家起源问题是各类国家学说的基础性问题,不同的国家学说对国家起源的解释不同,重视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2)氏族:就是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

氏族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社会单位,以氏族为核心。

氏族是国家产生以前人类社会普遍的社会组织形式。

(3)原始社会的氏族制度的基本特点:①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根本规则)②氏族议事会是决定氏族事务的管理机构;③氏族成员的根本利益一致,彼此之间互相帮助和保护。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一、政治含义1、非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道德说2)法律说3)神学说4)权力说5)管理说6)分配说社会需要进行资源分配。

分配必须是权威性的。

权威性的分配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政治观: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3、政治的定义:在特定社会经济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利益关系基础上,社会成员通过社会公共权力确认和保障其权利并实现其利益的一种社会关系。

政治现象的新变化1)国家职能发生重大变化2)非阶级的社会矛盾突出3)利益集团兴起对社会的影响4)各种权力对政治的影响愈来愈显著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政治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1)、古希腊时期创立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2)中世纪神学政治奥古斯丁《神之都》奥古斯丁“双城论”托马斯阿奎那《神学大全》3)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政治学形成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布丹《共和六论》4)17、18世纪近代政治学繁荣时期洛克、孟德斯鸠、汉密尔顿、天赋人权、分权制衡5)19世纪后期趋向庸俗6)20世纪形成独立学科7)20世纪50-70年代行为主义政治学盛行2、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和现状:一战之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1848 《共产党宣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国家既有阶级职能又有社会管理职能民主和专政都是统治的形式;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原则从资产阶级共和国到社会共和国再到自由人联合体是人类实现从政治解放到社会解放的必经之路。

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方法1)历史分析方法2)经济分析方法3)阶级分析方法4)利益分析法2、西方政治学研究方法:博弈论1)经典案例2)政治博弈的要素A 参加者:个人、团体、国家 B 资源:财富、威望、职位、人数、说服技巧C 对策(核心)D 规则:宪法、法律、行政机关的决定、习惯与传统E 目标:财富、权力、社会地位、民族利益、经济利益、宗教利益、公正、平等、自由3)政治博弈的类型A 零和博弈积极的非零和博弈B非零和博弈消极的非零和博弈第二章政治关系第一节利益与政治1、利益的含义:是人们在物质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好处2、利益的划分:按照不同的构成内容把利益划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按照不同的领域把利益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利益;按照实现时间的远近把利益划分为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按照不同的范围把利益划分为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按照不同的重要程度划分为一般利益和根本利益。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复习重点..

政治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政治:政治是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的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2、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又称公共权力或(狭义的政治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并作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3、政体:政体是“政权构成形式”(或阶级统治形式,是指“一定的社会阶级取何种形式去组织那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

4、政党: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所组成,具有共同的理论主张和政治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取得、维护或参与政权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政党制度: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或习惯形式的统称。

6、政治团体:政治团体是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政治过程和影响政府决策的社会利益群体。

7、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它是政治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反映着公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选择范围,体现着政治关系的内容。

1.从政治参与的主体来看,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的政治行为。

2.从政治参与的内容来看,政治参与是公民对于利益的主张行为,因此,政治参与实际是公民的政治权利行为,是政治权利以公民政治行为为载体的体现。

8、政治社会化:是指政治文化的社会化过程,也即一个社会中的政治文化通过某种方式而得以传播、普及和延续的过程。

9、政治发展:政治发展是指政治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上升变化过程,它包括政治行为性质、方向和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政治体系基本性质、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和完善,政治文化价值取向、认知情感、态度动机、思想理论的变化和演进。

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政治发展有两种基本形态和方式: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 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一、政治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它关注政治权力、政府组织、政治制度以及政治决策等方面的问题。

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政治行为、政治制度、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等。

二、政治学的基本概念1. 政治:指的是社会中关于权力的分配和运用的活动。

2.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学科。

3. 政治权力:指的是在一定范围内对他人行为产生影响的能力。

4. 政府:是指执掌政治权力的组织机构。

5. 政治制度:是指政府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和程序。

6.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关于政治的价值观念、信仰和行为模式。

7. 政治行为: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

三、政治学的主要理论流派1. 传统政治学:主要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的规范性和制度性。

2. 行为政治学:强调对政治行为的实证研究,关注个体和群体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3. 制度政治学:重点研究政治制度对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的影响。

4. 文化政治学:关注政治文化对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影响。

5. 批判政治学:强调对现有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批判和改革。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1. 历史研究法:通过研究政治现象的历史演变来理解其本质和规律。

2.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不同政治系统和政治行为的比较来揭示其异同和规律。

3. 实证研究法:通过对政治现象进行观察、实证和统计分析来验证理论假设。

4. 理论研究法:通过对政治理论的构建和推理来解释和理解政治现象。

5. 模型构建法:通过建立数学或逻辑模型来研究政治行为和政策结果。

五、政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政治理论:研究政治权力、政府组织和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2. 政治制度:研究政府组织和运作的规范和程序。

3. 政治行为:研究个体和群体在政治领域中的行为动机和决策过程。

4. 国际关系:研究各国之间的政治互动和国际组织的角色。

5. 公共政策:研究政府决策和政策实施的过程和结果。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的含义:国家的活动。

2.政治的实质和含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A.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B.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C.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国家政权问题是政治的根本问题。

国家是政治权力的最终载体。

D.政治活动室科学,是艺术。

3.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的科学。

第二节政治学的历史发展1.孔孟—儒家政治思想;老庄—道家政治思想(无为之治);韩非—法家政治思想;2.儒家主要典籍《论语》、《孟子》。

法家与儒家相对立。

3.西方的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得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4.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

5.神学政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

6.文艺复兴是西方政治学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阶段。

7.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的是马基雅维里,著有《君主论》、《共和六论》8.17-18世纪,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如荷兰(格劳秀斯、斯宾诺莎),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美国(杰弗逊、潘恩、汉密尔顿),他们的学说构成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原则的理论基础。

9.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政治研究即是对于权力及拥有权力者的研究。

10.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简答或论述题11.《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A.它提出了国家是阶级组织的观点;B.明确指出了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的核心是政权问题;‘C.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D.指出无产阶级在政治上不是用共和制来代替君主制,不是简单地要求国家形式的改变,而是要“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

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政治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政治的解释(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孔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

代表人物:凯尔逊(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利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古代的韩非子、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

(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

代表人物: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实现“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

2、马克思主义对于政治的论断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我们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第二,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第三,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

第四,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3、政治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4、中国古代政治学儒学的主要典籍是《论语》和《孟子》,它的政治原则为:“礼治”“德治”和“王道”。

法家的代表作《韩非子》,主张“法治”和“霸道”。

道家的代表作《老子》,主张“无为而治”。

5、西方政治学1、西方政治学最早发端于古希腊社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代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提出并论证了“神创等级论”、“正义国家论”的政治理想和主张,他所设想了《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第一个试图将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加以区别的思想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被公认为是西方政治学的真正开山之作,他本人也由此而成为西方政治学的奠基者。

2、中世纪是西欧社会的黑暗时代,当时的主题是人与上帝以及教会之间的关系,其主导思想是神学世界观。

政治学复习资料

政治学复习资料

一;非马的五种代表性观点;1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道德政治观)2认为政治是一种法律现象,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法律政治观)3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权力政治观)马基雅维里《君主论》4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管理观)孙中山5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权威性分配的活动”(政策观)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政治的论述,可以将政治的实质和含义归纳为以下4点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3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利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三;国家政权是所有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四;政治学归属于社会科学五;儒家思想;1礼治2德治六,道家思想;1小国寡民2无为而治七;西方政治学的发展脉络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马基雅维里(君主论)布丹(共和六论)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八;行为主义方法是20世界以来西方政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三种研究方法;1现代社会学2心理学3文化人类学九;人类最古老,最原始的的家庭关系是群婚,其后发展为普那路亚家庭十;氏族;具有血缘亲属关系,同族内部禁止通婚的人们的集团十一;氏族制度的三个特点;1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2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3氏族成员具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十二;国家根本区别于氏族组织的两点主要特征;1国家是按地区划分居民,氏族组织是以血缘关系区分居民2公共权利的设立十三;神权论;神权论也称君权神授伦,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利来源于神,即上天活上帝十四;契约论;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活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十五;暴力论;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十六;国家的本质问题,是国家学说的核心问题十七;对国家本质问题的不同理解,是区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和非马的分水岭和出发点十八;国家;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十九;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的三种具体含义1国家是阶级社会的组织2国家是阶级统治3国家是机器二十;国家权力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强制力的垄断性2普遍的约束力3主权行二一;国家三要素;国家主权,领土,居民二二;以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数多少为标准;把国家分为三类;君主国,贵族国,民主国二三;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决定的二四;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基本方式和途径是政治革命二五;封建这会土地所有制四种形式;地主占有制,领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自耕农占有制二六;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式;地主占有制(购买)二七;西方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的形式;领主占有制(分封)二八;中国和西方封建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国家权力方面,中国是中央集权制,西方是分封割据制2在权力结构方面,中国是官僚等级制,西方是地产权力等级制3在统治思想方面,中国侧重于宗法伦理道德,西方主要借助于宗教信仰二九;中国封建官僚的三个特点1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2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3封建官僚享有特权,特权成为管理制的核心三十;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特征1资本主义国家是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经济基础2资本主义国家以维护和服务于整个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目标3资本主义国家是对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治三一;资本主义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和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三二;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是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国家形态,也就是列宁所指的“正常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三三;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从19世纪末开始,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也随着从自由资本主义国家阶段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三四;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特征;1以所谓是公民政治自由,政治权利和政治平等为政治生活的基础2以选举制,代议制和政党政作为资产阶级自由和民主的制度体现3在职能方面,以最低限度国家和消极国家体现,即“守夜人”的角色三五,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两种形态;法西斯国家(德意日)福利国家三六;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整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经济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式三七;社会主义国家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1体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基础的历史性否定2体现为无产阶级统治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3无产阶级统治对资产阶级统治的否定主要体现在国家政权上4社会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否定还体现在在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否定三八;民主的定义;本意是指人民的权力,活民主的原意是多数人的统治,列宁说,民主是国家形式,是国家形态的一种三九;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的基本特点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象上,也有自己的特点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一大特点四十;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全新是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区别就像邓小平指出的那样,“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四一;社会主义国家具有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五个特征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2社会主义国家以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以工农联盟作为国家的阶级基础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度,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4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5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四二;国家形态;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是组织,管理和控制国家机器的制度和体制的总和四二;国家形式的具体内容上分析,包含三方面1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尤其是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2国家的结构形式,主义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和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他是中央权力关系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3国家机关权力的具体运作方式和具体制度,在中国的政治术语中,他们通常被统称为“政治体制”四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辩证统一2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四四;最早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政体类型的学者是希罗多德四五;第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政体问题提出政体划分标准的是亚里士多德四六;君主制;在实行君主制的剥削国家,是以一名君主作为实际上的或名义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政权组织形式四七;二元君主制,这是君主仍能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四八;议会君主制;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四九;共和制;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五十;总体共和制;凡是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总统共和制五一;委员会制;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也称“合议制”。

政治学复习资料

政治学复习资料

政党政治第一节政党基本理论一、政党的概念1. 政党的产生与发展:17世纪的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19世纪选举权的扩大导致政党政治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政党普遍增多——60、70年代一度回落——90年代民主化浪潮下重新蓬勃发展2. 政党的定义:①西方政治学的基本观点:政党是为谋取权力和控制政府而形成的组织。

政党是通过赢得大选的方式来影响政府为目标的组织。

——罗斯金②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政党是阶级利益的代表。

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王浦劬二、政党的特征1.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政党为什么在近代才开始出现物质条件:现代交通、通讯等技术手段的发展制度条件:民主共和制度2.政党由阶级中一部分先进人物组成萨托利:政党不是派系;整体中的部分;表达渠道。

3.政党的组织性纪律性——政党的社会动员能力强弱取决于其组织性和纪律性。

4.政党都有自己的政治纲领——通过政治纲领来作为行动目标,获取支持。

5.政党与政权密不可分——夺取、巩固或影响政权与政府活动。

三、政党的分类四、政党的功能1.争取和影响群众:社会化和动员2.集中阶级意志:代表、制定目标、利益表达和聚合3.行使国家权力:组织政府4.培养领导干部:培养和录用政治精英第二节资本主义政党及政党制度一、资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原因1. 价值观念:自由、平等价值的深入人心2. 社会制度:宪政、代议制、普选制的发展3. 政治社会化: 传统人际关系的衰落和政治社会化途径的转变二、资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1.超阶级性:弱化意识形态和阶级立场(选举中间人定理)2.围绕议会和选举开展活动:获取选票的多少决定政党的兴衰存亡。

3.组织上的两极化倾向:上紧下松4.党内派系斗争合法化、公开化5.奉行公平竞争原则三、资产阶级政党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1.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石:西方民主政治三大支柱:选举制、议会制、政党制度2.协调民主制度的运作:民主与分权的低效率通过政党可以适当弥补3.西方政治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保证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中的问题而不断调适与变革四、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迪维尔热的政党分类:(标准:竞取权力的政党数目)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三个政党以上)①概念:国家政权被国内唯一合法的政党所垄断,在法律上或在事实上都不允许其他政党存在的一种政党制度。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政治学原理复题课程代码)一、名词解释1、政治权利2、国家3、政治权力4、政党5、政治文化6、两党制7、政治统治8、联邦制9、政治管理二、简答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XXX,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国家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XXX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一、名词解释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

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

(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

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气力比力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限制能力。

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气力限制关系,最高方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会合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气力中的领导气力,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争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俗规范的庞大综合。

(完整版)专升本大学政治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专升本大学政治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专升本大学政治学复习资料一、政治学概述- 政治学的定义: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政治力量与政治关系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国家、政府、政权、政党、选举、宪法等。

- 政治学的基本学科:政治学分为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思想史等基本学科。

二、国家与政权- 国家的定义:国家是人口、领土和主权的有机统一体,是现代政治的核心和基本单元。

- 国家的特征:国家具有领土、人口、主权和政权四个核心特征。

- 政权的概念:政权是国家政治组织的核心,是实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的权力机关。

- 政权的类型:政权可以分为民主政权、专制政权、威权政权等多种类型。

三、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的定义: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的总称。

- 政治制度的分类:政治制度可以分为民主制度、集权制度、分权制度等多种类型。

- 民主制度的特点:民主制度具有普遍选举、多党制、平等保护等特点。

- 集权制度的特点:集权制度具有权力集中、垂直管理等特点。

- 分权制度的特点:分权制度具有权力分散、权责分明等特点。

四、政治行为- 政治行为的定义:政治行为是指公民、政治组织和政府在政治生活中的各种行动和活动。

- 选举与投票:选举与投票是民主政治的核心环节,是公民直接参与政治的重要途径。

- 游说与示威:游说与示威是公民表达诉求和争取权益的非正式政治行为。

- 参与与监督: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是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五、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的定义:政治思想是人们对政治问题所持的观点、理论和价值判断。

- 孔子与孟子:孔子强调仁义道德,孟子主张为政以民为本。

-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的科学体系,具有强烈的革命性和批判精神。

六、宪法与法律- 宪法的定义: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规定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权力组织的法律文件。

- 法律的作用:法律是国家权力的表现,是社会秩序与公平正义的基础保障。

政治学 复习资料

政治学 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一、政治的含义1.“政治”最初的含义:是指古希腊成邦,即城市国家,我国古代“政治”的含义是:统治的意思,也即“治国平天下”的含义。

2.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的政治观。

(1)从道德的角度,用道德观点解释政治,把政治等同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认为政治的最高目的为了使人类社会达到道德至善的境界;代表人物:(1)中国的“孔子”;(2)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3)德国的康德和黑格尔。

(2)从法律的角度,将政治说成是立法和执法的过程;代表人物:凯尔逊。

(3)从权力的角度,将政治视为争夺权力以及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即认为政治就是统治者对法、势、术的掌握和运用。

典型代表:①《韩非子。

定法》;②意大利思想家马基雅维里,他的代表作《君主论》又称为《霸术》,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③德意志首相卑斯麦,把政治说成是当政者的统治艺术;④美国“拉斯韦尔”,认为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⑤)德国社会学家“韦伯”,认为政治意指力求分享权力或力求影响权力的分配。

(4)从管理的角度,将政治看作是《管理众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代表人物:①孙中山,他认为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有管理众人之事的力量,便是政权,标志着我国近代政治观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②英国政治学家麦肯齐认为政治是“参与一个社会的全面的管理进程”。

(5)从政策的角度,把政治解释为围绕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而进行的活动。

代表人物:美国政治学者戴维。

伊斯顿提出了“权威性分配说”,在《政治体系》书中提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执行权威性分配(具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或相互交往”。

3.马克思把政治解释以下四个方面:(1)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政治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2)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

即包括①统治阶级与被统级的关系;②领导阶级与同盟者的关系;③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政治学原理一、填空题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济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力的界定权力:主体基于特定资源的支配而使相对人服从,并使相对人的不服从丧失正当性的作用力。

第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是主体对相对人的作用力。

第二,权力并不以相对人在精神上的认同为满足甚至无意于此,而是迫使相对人服从为目标,在直观上是对相对人的行为控制。

第三,权力源于主体对特定资源的支配。

第四,权力通过相对人的行为控制以避免不同的行为人各行其是从而使社会有序1.1.1相关概念厘定权力、暴力与权威权力与权威共同点,要求服从,具有支配性质。

权威不是某些具体的或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是一种正当性,权威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错。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

对权威的服从,基于对宗教、习俗和传统在心灵中的敬畏和膜拜。

权力与权威的区别(1)对权威的服从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权威通常是不可变更的,朝令夕改、变动不居就无权威可言;权力则要基于具体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

权力一旦僵化,就会走向极端,对权力双方都产生威胁。

(3)权威的服从不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为后盾。

权力与暴力二者都具有强制性,都对被支配者的自由意志构成威胁和压制。

权力需要以暴力作后盾,谁垄断了暴力,谁就占优势。

区别:(1)权力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无论如何运作,都要以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为基本要求,但暴力相反,它以彻底摧毁社会关系报目的,总是企图从肉体上折磨或消灭对方。

(屠杀犹太人,;七擒孟获)权力与暴力(2)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支配关系,这种制度化依赖于对权威的运用,争取被支配者的认同。

暴力则与权威无关,也不需要认同,暴力的基础是身体、技术、武器和设备等工具。

(3)权力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且最终要形成一定的秩序。

暴力相反,特征-即时的打击(正当防卫也是如此),暴力要打破秩序,单靠暴力不可能建立秩序,迷信暴力只能建立朝不保夕的暴政。

国家权力、政治权力和公共权力国家权力是一个国家共同体中作为统治组织的国家所掌控和行使的以暴力为后盾,以合法性为基础的政治权力和公共权力。

国家权力公共权力权力属于社会公众姓公不姓私涉及公共事物,公共领域。

公共权威的化身政治权力以暴力为军事后盾以税收为财政支配性、强制性不能完全诉诸暴力要获得合法性、正当性具有权威性政治权力与政治相关的权力意识形态权力(借助宗教、文化、传统等存在于各种制度中;各种主义,一个集团的意识形态)军事权力法律权力(立法、司法)行政权力(对社会管制和治理等)财税权一方面,政府汲取税收资源涉及的是财政收入的政治;无处不在的税许多人都没有去税务局交过税,但每个人都交过税。

比如:早餐卖一袋牛奶一个面包,花了5元钱。

其中就有0.85元的增值税。

买一袋盐2元,含0.29元增值税和0.03元城建税。

买一瓶啤酒3元,含0.44元增值税,0.06元城建税,0.12元消费税。

去餐厅吃饭,餐费中含有5.5%的营业税、城建税等。

我国实行的是价内税,就是把税打到价格里去。

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价格是含税价。

无处不在的税那么我什么也不买,把钱存进银行吃利息。

但要交20%利息税。

我国的税收构成是: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56.3%,所得税26%,其他税17.7%。

无处不在的税财政部的财政收入超过95%来自税收。

2009年福布斯对65个国家和地区调查了税负痛苦指数。

中国是159,排名第二。

法国是第一。

税收的来源是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8.5%,税收增长20几%。

税收是超常增长。

是以牺牲税负为代价的。

流通税的增长造成了零售价格的增长。

1.12 政治的“权力说”和“国家说”政治以国家权力为轴心,政治家们提出了两种互相关联的政治观,形成了界定政治的“权力说”和“国家说”国家说政治以国家权力出发,以国家权力、国家政权或者以作为统治系统的国家为视角来界定政治,即国家政权或国家统治系统的建立、争夺、控制和运作的活动过程。

政治就是国事。

(立国与治国)1.3 政治的功能从纵向维度¡ª¡ª统治与支配维度看,政治首要功能是确立统治关系,进行政治统治,以确保被统治者对统治者的服从、支持。

具体内容:国家统治组织对社会大众的支配、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对公共资源于公共财政的分配等。

典型:支配论、管理论和分配论。

从横向维度¡ª¡ª对话与治理维度看,政治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及公民团体与政党、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之间,围绕公共权力的运作,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公共事务的管理等而展开的活动或过程(强调平等对话、协商治理)。

典型:公民政治观、治理纵向维度¡ª¡ª支配论政治是国家统治组织或政府对民众的统治、支配、领导活动。

韦伯《政治作为一种伟业》如果没有权力支配,没有为了追求支配权力引发的一切现象(如竞选、政变、革命、卡位、谋略、斗争),那就等于没有政治。

纵向维度¡ª¡ª分配论权威性分配:一方面,进行分配活动的主体是享有权力和权威的国家统治机关;另一方面,国家统治机关作出的分配对社会成员具有权威性。

横向维度¡ª¡ª治理治理的基本含义英语中的治理(governance),原意是控制、引导和操纵。

长期以来它与统治(goverment)交叉使用,主要用于与国家的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和政治活动中。

治理的基本含义20世纪 90 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治理(governance)作出了许多新的界定和解释。

治理理论的创始人詹姆斯²罗西瑙在代表作《没有政府的治理》中指出: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治理既包括政府机制,也包括非正式的、非政府的机制。

治理的基本含义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的研究报告中对治理作出了如下界定: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制度安排。

治理的基本含义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4.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统治、治理与善治统治与治理相同点:治理作为一种政治管理过程,也像政府统治一样需要权威和权力,最终目的也是为了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

不同点:1.管理的主体不同。

统治是政府垄断公共事务管理的活动。

治理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共同处理公共事务的活动。

2.管理的客体不同。

治理的对象多,范围广。

小到一个具体组织,大到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都可以是治理理论应用的范围。

统治、治理与善治3.管理的机制不同。

统治的权力运行方向总是自上而下的,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向度的管理。

治理的权力运作向度由单一的官僚制所设计的自上而下转向自组织网络式的多元互动的模式。

在治理过程中,它所依靠的是合作网络的一种权威,而不单是政府和公共组织的权威。

统治的基础是控制,治理的基础是信任。

统治、治理与善治4.管理的手段不同。

统治的手段主要是强制性方式。

治理则开发出了新的管理工具,如合同外包等。

5.管理的重点不同。

统治以满足统治阶级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强调国家的作用。

治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私域与公域的合作。

治理与善治治理与善治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

从全社会的范围看,善治离不开政府,但更离不开公民。

从某个小范围的社群来看,可以没有政府统治,但却不能没有公共管理。

善治六要素1.合法性(legitimacy)。

它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

它与法律规范没有直接的关系,从法律的角度看是合法的东西,并不必然具有合法性。

反之,具有合法性的东西,也不见得一定符合法律的条文。

只有那些被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内心所体认的权威和秩序,才具有政治学中所说的合法性。

合法性越大,善治的程度便越高。

2.透明性(transparency)。

它指的是政治信息的公开性。

每一个公民都有权获得与自己的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包括立法活动、政策制定、法律条款、政策实施、行政预算、公共开支以及其他有关的政治信息。

透明性要求上述这些政治信息能够及时通过各种传媒为公民所知,以便公民能够有效地参与公共决策过程,并且对公共管理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

透明程度愈高,善治的程度也愈高。

3.责任性(accountability)。

它指的是人们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公共管理中,它特别地指与某一特定职位或机构相连的职责及相应的义务。

公众,尤其是公职人员和管理机构的责任性越大,表明善治的程度越高。

4.法治性(ruleoflaw)。

法治是善治的基本要求,没有健全的法制,没有对法律的充分尊重,没有建立在法律之上的社会秩序,就没有善治。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政府亦然。

5.回应性(responsiveness)。

公共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必须对公民的要求作出及时的和负责的反应。

在必要时还应当定期地、主动地向公民征询意见、解释政策和回答问题。

回应程度越高,善治的程度也就越高。

6.有效性(effectiveness)。

这主要指管理的效率。

它有两方面的基本意义,一是管理机构设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学,管理活动灵活;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善治程度越高,管理的有效性也就越高。

“善治”的精神1、自愿(主体参与的平等-自愿的认同与参与、政府的有限性)2、一致同意(公正的规则必须是一致同意的)3、责任性(人员和机构承担与职位和机构相连的职责4、公开性或透明性(有权获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政府政策的信息)帕累托效率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历史局限性1.理论必须与现实相结合才能产生作用。

首先,我国的政府角色错位和观念滞后。

没有实现从“划桨”到“掌舵”的职能转变,全能政府色彩很浓,服务意识淡薄。

官本位思想严重,习惯于自上而下的集权方式,较少采取合作、互动的方式。

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缺少透明性和回应性,责任不明,法律和其他监督体制很难对其产生有效的制约,特别是自由裁量权的过大甚至乱用,等等。

2.民间组织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较弱。

我国的民间组织实质是一种政府主导下的准政府组织,这种组织无法真正实现与政府之间的平等合作或博弈,更不用说实现一种没有政府统治的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