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字词整编
(完整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可编辑修改word版)
《游褒禅ft记》知识点完整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②所谓华ft洞者,以其乃华ft之阳名之也。
(……者,……也)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者,……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二)倒装句1.状语后置句①古人之观于天地、ft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语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②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重点语句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原文、注释及翻译原文: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云”。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注释:1. 褒禅山:位于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今名华岩山。
2. 浮图:梵语(巴利语)Buddha的音译,也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
3. 慧褒:唐代高僧。
4. 华实:即“华而不实”,比喻外表好看,内容空虚。
5. 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
6. 穷:穷尽,走到尽头。
7. 记游者:在洞壁上题诗刻字的人。
8. 前洞:即华山洞,因其是褒禅山的南面,故称前洞。
9. 后洞:即华山南面的山洞。
10. 力尚足以入:体力还足够前进。
11. 火尚足以明: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12. 幽暗昏惑:指洞内昏暗模糊,叫人迷乱看不清楚。
13. 无物以相之:没有外力帮助他。
14. 仆碑:倒在地上的石碑。
15. 谬其传:错误地流传。
翻译:褒禅山也被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最初在这里筑室居住,后来去世并安葬在这里;因此,后来的人称这座山为“褒禅山”。
现在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生前的居所和死后的墓地。
距离禅院东边五里,有个地方叫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所以这样命名。
游褒禅山记字词梳理
叹息、感慨
主谓之间
使……错误 说出名字
尽。
说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 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的原因 求学的人 谨慎取舍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慨那古代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把那些有关的传说弄 错于是不能说出真名,怎么能说得完呢?这就是求学的人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 取舍的原因。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筑舍居住 最终 因为这个缘故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 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也。 表停顿 所说的 墓旁庐舍 表判断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这里筑舍居住,并且最终葬在那里;因为这 个缘故,这之后就称呼此山为褒禅山。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墓旁庐 舍。 因为 是(在) 山南水北 倒伏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 同“纹”图案和 文 花纹 漫灭,因风化剥落而模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 糊不清 只 念 之“华”者,盖音谬也。 大概,发语词 错误 距离那禅院向东五里,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是在华山南面而命名它。距离山洞一百 多步,有一座碑倒在路上,上面的花纹因风化剥落而模糊不清,碑上只有那字还认得 出来,就是“花山”。现在将“华”念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声音读错了。
表顺承 介词,向 从旁边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 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形作动,走 幽深的样子 形作名,深度 到尽头 这之下那个山洞平坦而空旷,有山泉从侧面涌出,于是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 这就是所说的“前洞”。从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 十分寒冷,询问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即使喜欢游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称它是 “后洞”。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
12年后(1070年)罢相。
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
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原文:游褒禅山记北宋-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翻译: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10游褒禅山记文言字词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体王安石唐宋八大家:韩柳欧阳王,三苏加曾巩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山麓),而卒.(死后)葬之【崩(驾崩)[帝王、太后去世],山陵崩[天子去世],薨[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卒[大夫及以上官员去世],不禄[士之死],死[庶人,平明百姓之死],没(殁)[嫔妃之死],殇[shāng,未成年人死亡],殒[yǔn,泛指死亡],缢[上吊或绞杀而死],殪[yì,被射死],殂[cú,泛指死亡],圆寂、示寂、坐化[和尚之死],涅槃[喇嘛之死],羽化、登仙[道士之死],牺牲、捐躯[英雄壮士],云终、告终、夭亡[青壮年死亡],寿终[老年人死亡],正寝[男长辈之死],内寝[女长辈之死],归主[基督教徒之死],无常[回民伊斯兰教徒之死]。
】;以.(因为)故其后名.(称,命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所说的)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丁忧、丁艰、夺情、起复】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因为)其乃.(是、为)华山之阳(南面)【助记:画图理解“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碑文)漫灭,独其为文.(残存的文字)犹可识.(辨认),曰“花山”。
今言.(说、念)“华”如“华实”之“华”者,盖.(大概,解释原因)音谬.(错误)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名作状,从旁边)出,而记游(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深远幽暗的样子),入之甚寒,问其深(形作名,深度),则其(哪些)好游者不能穷.(形作动走到尽头)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拿,持。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总结王春光一.生字词:⑴庐冢.(zhǒng)青冢⑵谬.(miù)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谬种流传⑶窈.然(yǎo)窈窕(yǎo tiǎo)⑷咎.(jiù)既往不咎咎由自取⑸瑰.怪(guī)二.通假字:1.长乐王回深父.父→甫三.词类活用: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名→动筑屋定居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名→动命名3.有泉侧.出侧:名→状从侧面4.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名→动向上走5.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名深度穷:形→动走到尽头6.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见:动→名见到的景象7.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名到达的人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动照明9.往往有得.得:动→名心得,收获10.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名艰险偏远的地方11.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幽暗昏惑:形→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1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尽:形→动用尽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使动使……错,弄错传:动→名流传的文字名:名→动指识其本名四.古今异义词: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古:十分之一今:数字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非常古:不寻常,不平凡今:程度副词,很,十分3.于是..余有叹焉于是古: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今:顺承连词,表示后一件事紧接着前一件事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所以古:……的原因学者古:研究学问的人今:因果连词,表结果今: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⑴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⑵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⑶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⑷此余之所得也⑸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2.介宾短语后置句:⑴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⑵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2.省略句:⑴有碑仆(于)道⑵而余亦悔其随之(出)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⑶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⑷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六.一词多义:1.其:⑴代词:①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如: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第一人称代词自己如: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③指示代词那如: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⑵语气副词:①推测语气大概如:其.皆出于此乎②反诘语气难道如:其.孰能讥之乎③婉商语气还是如:吾其.还也④期望语气一定如: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⑶助词:无意义如: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2.胜:⑴shēng ①尽如:何可胜.道也哉/刑人如恐不胜.②禁得住,能承受如:沛公不胜.杯杓⑵shèng ①胜利如: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②胜过、超过如:日出江花红胜.火③优美的如: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3.道:⑴道路如:有碑仆道.⑶方法如:策之不以其道.⑷说、讲如:何可胜道.也哉⑸取道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完整word版)《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docx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一、通假字1. 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 男子的美称。
二、 活用1. .始舍于其址。
舍:名 活用 ,筑舍定居。
2. .名之曰褒禅。
名:名 活用 ,命名,称呼。
3. .有泉 出。
:名 作状 ,在一 。
.4. 其深, 其好游者不能 也。
深:形容 用作名 ,深度。
.5. 好游者亦不能 也。
:形容 活用 。
尽,走到 。
6. .而其 愈奇。
. : 作名 , 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 其 至又加少矣。
至: 用作名 ,到达的人。
8. .火尚足以 明也。
明:形容 用作 ,照明。
9. .不得极夫游之 也。
极:形容 作 ,尽情享受。
..10. 而世之奇 、瑰怪、非常之 ,常在于。
:形容 用作名 , 的地方。
. .. 11. 世之 其 而莫能名者,何可 道也哉。
:形容 的使 用法,弄 ,使⋯⋯ 。
: 作名 ,流 的文字。
名:名 作 , 明白。
三、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今所 慧空禅院者,褒之 冢也。
( ⋯⋯ 者, ⋯⋯ 也: “者 ”表停 气, “也”表判断 气)②所 山洞者,以其乃 山之阳名之也。
( ⋯⋯ 者, ⋯⋯ 也)③今言 “ ”如“ ”之“ ”者,盖音 也。
( ⋯⋯ 者, ⋯⋯ 也)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 “此”是主 , “所以 ”相当于 代的“⋯⋯的原因 ”,“也” 气助 ,表判断)⑤此余之所得也(此 ⋯⋯ 也)(二)倒装句1.状 后置句①古人之 于天地、山川、虫 、 ,往往有得。
②唐浮 慧褒始舍于其址2.定 后置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 之不存。
(省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 )(四)文言固定句式①其孰能 之乎?( 道 ⋯⋯ ?)②何可 道也哉! (哪里 ⋯⋯ 呢!)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就是 ⋯⋯ 的 故。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1.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量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文言文《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整理《游褒禅山记》(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二)词类活用1. 始舍于其址。
舍:2. 名之曰褒禅。
名:3. 有泉侧出。
侧: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6. 而其见愈奇。
见: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8. 火尚足以明也。
明: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l 谬:l 传:l 名:(三)文言固定句式1. 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2. 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3.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四)文言句式:1.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2.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五)重点翻译句1.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六)多义词1. 乃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③良乃人,具告沛公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2. 道①有碑仆道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④何可胜道也哉⑤策之不以其道3. 盖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4. 文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文过饰非5. 然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②吴广以为然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6. 其⑴始舍于其址。
⑵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距其院东五里。
⑷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字词整理
《游褒禅山记》文言文字词整理
穷:恒、清苦、乏、偏、贫极、贫困、衰败、末梢、俭约、日乏、夭矫、少穷、地衰衍:寡言、寂寞、空虚、闲寂、破落、深藏、凋零、宁静、尘寰、苍穹、幽谷、稀疏幽:空幽、忘忧、回静、壑险、竹坡、松村、云水、枝林、影微、去稀、放远、山川秀:映彩、日照、芳菲、灿若、空谷、白雪、河山、逶迤、云霞、风景、乔迁、融美风:海风、山韵、雨晴、龙吟、曲径、烟云、云雾、洞穴、林立、仙境、明快、碧瓦静:安心、清冷、幽谧、痴梦、早暮、夜月、宛如、澄澈、静谧、失神、苍凉、飘荡远:深处、离别、远接、荒芜、空旷、悬隔、念起、浩荡、惆怅、忧伤、空留、憧憬深:多愁、渊远、如此、无际、何处、浩渺、历尽、寂寥、夜色、归山、问津、去梦险:昂扬、险峻、崔嵬、蹊径、登岩、入幽、险处、缓坡、艰辛、迷山、悬崖、九霄。
游褒禅山记详细字词版
河 洞 华阳洞: 洞 上 中 深1600米,有10大 泛 有 景区、 102 个景点。 舟 洞 洞群分前洞、后洞、 , , 洞洞 天 洞 、 地 洞 。 洞里 前洞有“华阳”、 相 有 “万象皆空”等石 通 河 刻文字。后洞又称 。 。
“碑洞”,即王安 石当年游览路线。
初读课文
朗读正音
1、庐冢 2、盖音谬3、窈然 4、咎5、无物以相之 6、何可胜道 7、王回深父 8、今言“华”如“华实”之 “华”者
名作状从旁边
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
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
深远幽暗的样子
那些 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形作名 深度
形作动, 走到尽头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
而,修饰
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代游洞者 懈怠 动作名 见到的景色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 火且尽。”遂与之俱出。
全文从褒禅山写起,说山,识碑, 记游,感事,补记。三个部分,重点在 第二部分,即事见理。
翻过一座小山 东行2-3里
后洞
慧空禅院
前洞
空间方位图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虽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 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 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 后洞。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 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 后洞 而记游者甚众, ── 所谓 可识曰“花山”。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 前洞也。 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 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 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 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 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 (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 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 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 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之欧阳美创编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1.2.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量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游褒禅山记》完整版(含逐字逐句翻译)
• 第一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
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
特殊句式
• 始舍于其址 • 而卒葬之 • 有碑仆道
• 第一个句子是状语后置句。
• 第二、三个句子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 险远: 形容词作名词,艰险的地方;僻 远的地方。
• 至于: 古今异义。古:到达。今:表示另 提一事的连词。
•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 迷乱的地方。
特殊句式
• 变式句(介词结构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虫鱼、鸟兽 • 省略句
不随以止也
结构
深
古人求思
余之 所得
无不在
有志
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古音写的今字,
仍然应读“huā”,而不应该读成
“huá”。
文章第一段为 什么从洞的名称和 仆碑及仆碑上的文 字写起?
便于下文写游洞的 感想以及对仆碑的感想, 为后面的议论埋下伏笔。
游 人 游 览 褒 禅 山
褒 禅 山 洞 口
第二自然段
记游华山 洞的经过
略述前洞 后洞概况
详记游后 洞的经过
褒
褒禅山(华山)
禅
山
示
华山洞
意
慧空禅院
石碑
图
本名→别名由来及证明→华山洞名来由 →从仆碑看出本名→指出音谬。
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名字的来由)
为什么说“华(hua)山”是“音
谬”? 汉字最初无“花”字,“花”小
篆中写成
,像花形;“花”是
后起字,有此字后“花”与“华”分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
《游褒禅山记》重点字词及翻译翻译褒禅山也称为华山。
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
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旁庐舍。
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阳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
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上,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
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
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
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
”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
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
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
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跟他出来,未能尽情享受游山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
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没有不探究、思考到的。
那(路)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路)不平坦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
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贵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虽然)有了意志,也不随从别人而停止(不前),然而量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有了意志与力量,也不盲从别人而有所懈怠,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重点实词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有碑仆道 5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6盖音谬也 7其穷也 10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11而其见愈奇 12有怠而欲出者 13不出,火且尽 14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5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17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18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也 20往往有得 21以其求思之深 2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24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2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26于人为可讥
27其孰能讥之乎 28此余之所得也 29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30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1何可胜道也哉 3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也
特殊句式
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4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化常识
王安石,字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世称________,谥号______ ,又称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本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词类活用
A名词作状语
1.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从旁边。
)
B名词活用为动词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居住)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
)
3.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名:名词作动词,说出名字。
)
4. 由山以上五六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走)
C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
2.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形容词作名词,幽深黑暗(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
D动词活用为名词
1.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
2.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
3.往往有得。
(得:动词作名词,收获)
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
胜道也哉。
(传:有关传说。
动词作名词)
E、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尽头。
)
2、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
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把……弄错)
F、其他
1.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
乐也。
(极:副词活用为动词,享受尽)
】
三、古今异义
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十一】古义:十分之一。
今义:数词。
2.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非常】古义:非同寻常。
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学者】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特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也。
【所以】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
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5.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悲】古义:“悲”,感叹今义:悲伤。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提及某一件事。
三、特殊句式
1、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
吗?)
(3).何可胜道也哉!(怎么……呢!)(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原因。
)2、省略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于)之
(2).距洞百余步,有碑仆(于)道(3).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4).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5).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宾语)
(6).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宾语)
(7).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3、判断句: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此余之所得也
(4).所谓华(huā)山洞者,以其乃华(huā)山之阳名之也
(5)今言“华(huā)”如“华(hu 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
4、倒装句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介宾短语后置,被动,省略)(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状语后置)(3)有穴窈然(定后)
(4)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省略)(5)有碑仆道(省略)
四、一词多义:
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却)
③观于大海,乃知尔丑。
(才)
2. 道
①有碑仆道(路,道路)
②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③从郦山下,道芷阳而行。
(动词,取道)
3. 然
①有穴窈然(……的样子)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
4. 舍
①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筑舍居住)
②不舍昼夜(停留)
③上下交朴,以道为舍(归宿)
④南北百里,东西一舍(长度单位)
5、以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介词)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连词,表并列)
③余与四人拥火以入(连词,表修饰)
④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因为,连词)
⑸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来,表目的)
6. 观
(1)古人之观与天地、山川......(观察)
(2)而世之雄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