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课堂同步精炼》初二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本课时主要内容是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掌握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对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和表现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

2.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3.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

2.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理差异案例资料。

2.制作PPT,展示中国地理差异的图像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的地理差异。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地理差异案例,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差异的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思考。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列举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加深对地理差异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饮食、服饰、建筑等方面的差异。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和主要表现。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以及板书设计共八个方面向各位评委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中国的地理差异》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的内容,本课内容由“地理差异显著”和“四大地理区域”组成,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掌握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的相关知识。

八年级的教材安排上册讲中国地理的总论,下册讲分区,而本章内容既是对总论部分的总结,又是对分区部分的引领,承上启下,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基本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有了一定的积累。

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阶段,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是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需要教师加强引导,以便学生顺利进行学习。

基于对教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在气温、降水、地势方面的差异和规律。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出其地理意义。

3.在地图上指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指出其分界线,说出区域间的主要影响因素(四)教学重难点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我国的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及其原因和分析归纳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考虑到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状况。

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我国地理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五)教法、学法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教学重难点的安排并联系教学实际,我将采用“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这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善于分析,乐于思考的品质。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地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理解我国地理特征和地理现象的差异性的重要章节。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差异的基本概念、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差异以及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我国地理差异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地理差异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地形、气候等地理因素对地理差异的影响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地理差异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差异,理解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差异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理差异的基本概念,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差异,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教学难点:地理差异的形成原因,地形、气候等地理因素对地理差异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直观展示我国的地理差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介绍地理差异的基本概念,分析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差异,讲解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人教版(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22张)

人教版地理人教版(八下)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22张)

人 教 版 地 理 八年级 下册第 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22张)
评价园地
6.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问题:
D
A
C
B
(3)四大地理区域中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是 C;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是 。D
人 教 版 地 理 八年级 下册第 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22张)
人 教 版 地 理 八年级 下册第 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22张) 人 教 版 地 理 八年级 下册第 五章中 国的地 理差异 (22张)
,自我国东地南势沿呈海阶向梯西北状内分陆布,,距逐海级越下来降越远。,降水越来越少。自西向东
• 2.人类活动差异:具有西 牧 东 耕 ,南 稻 北 麦 的分布特点
;表现为东密西疏 的分布特点; 东部 高, 西部 低。
读图5.3回答: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差异:.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农田多为
.5.秦旱岭地—淮,河以以种北植地小区麦的、交大通豆运为输主以,陆一路年运一输熟为或主两,年汽三车熟是经。常使

4.文 本 与 接 受 就呈 现出一 种相互 作用的 关系: 一方面 文本在 相当程 度上规 定了接 受者理 解的范 围、方 向,让 理解朝 它的本 义靠拢 ;另一 方面, 文本不 可能将 接受者 完全制 约住、 规范住 ,接受 者必然 会按照 自己的 方式去 理解作 品,于 是不可 避免地 就会出 现误读 或创造 。
评价园地
1.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与年均温0℃等温线基本一致 B.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C.与年平均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D.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2.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D )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包括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空间差异,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尚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难点: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我国地理特征的差异。

2.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认识。

4.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空间差异性和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特征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我国的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地理特征的差异,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各地理环境要素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针对各地理环境要素的差异,设计一些选择题或填空题,让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练习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点+练习

【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知识速记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地理差异(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多。

(3)地势差异: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地理差异(1)农业生产方式的差异: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的差异: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东部高,西部低。

(4)饮食习俗的地区差异: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的居民多喜辣,江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

饮食口味差异形成的原因:与当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3、划分地理差异的界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②大致相当于我国冬季1月0℃等温线;③是我国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通过的地方;④是我国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⑤是我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⑴划分依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

⑵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⑶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

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分界线是地势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三、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1、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2、北方与南方的人文差异同步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1~2题。

1.2014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新疆位于上图中的()A.①B.② C.③D.④2.③区域中典型的植被是()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草原D.针叶林读我国北方地区图,回答3~5题。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
方向差异
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差异
项目差异
农业具有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3、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项目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主要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主要农作物小麦、花生、甜菜等水稻、油菜、甘蔗等
作物熟制一年收获一次或两年收获三次一年收获二至三次
主要传统运输方式陆路运输水路运输
传统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巧学妙记:秦岭—淮河一线的部分地理意义
二、四大地理区域
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

教案:中国的地理差异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教案第五章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分析地理差异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2.难点: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2.教学资源:地图、统计数据、案例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中国地图,引导他们发现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提问:你们知道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吗?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

2.分组讨论:我国地理差异的成因。

三、课堂讲解1.讲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如:气候、地形、植被、水资源等。

2.分析我国地理差异的成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

四、案例分析1.以“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地理差异”为例,让学生分析两个流域的地理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分组讨论:如何合理利用地理差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

2.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有哪些影响?二、课堂讲解1.讲解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生产、生活习惯、经济发展等。

2.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如何克服地理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2.提醒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结合教材,绘制我国地理差异示意图。

2.思考:如何合理利用我国地理差异,促进家乡经济发展?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地理差异的理解是否深刻?3.课堂活动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4.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地理差异,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设计《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类型及分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地域差异的表现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地理差异这一概念,以及地域差异的表现,可能还需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地理差异的概念,掌握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能分析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认识地域差异的表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地理环境,增强保护地理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概念,中国地理环境的分类,自然地理差异、人文地理差异及地域差异的表现。

2.难点:地域差异的原因和表现,以及如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地理差异,提高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掌握本章内容,了解学生学情,准备相关教学案例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本章内容,了解基本概念,搜集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理差异的概念,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地理差异的含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主要包括四节内容: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以及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差异。

本章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针对本章内容,部分学生可能对地理差异的概念、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理解新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地理差异的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能运用地理差异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家乡、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理差异的类型、成因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对比分析法:通过对比东部与西部、沿海与内陆、南方与北方、西北与青藏地区的地理差异,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差异的特点。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差异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理差异的案例材料、图片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突出重点内容。

3.准备好地图,方便学生查找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认为我国地理环境有哪些差异?”让学生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并提出地理差异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差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的差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的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分析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文资料,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以及不同地区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区域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中国的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关注和引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不同地区的差异有一定的感知,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区域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2.难点:分析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地理差异。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地区为例,分析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文资料,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准备教案和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问:“请大家来说说我国地理差异的原因和表现。

”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地区的生活习惯、经济发展水平等图文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理差异。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1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1张)

课后回顾:
• 1.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 。
• 2.自 势呈
向 ,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
状分布,逐级

。自西向东,我国地
• 3.具有西

,南

的分布特点;表现为

的分布特点;
高,
低。
• 读图5.3回答:
4.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农田多为
年一熟或

,以种植
为主,一
• 5.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的交通运输以
• 5.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 6.每个大的地理区域都有显著的 显,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
特征,但区域内地理差异仍然明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1张)
课前预习
• 不同的地理区域: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如长江三角洲属于 自然 区,京津唐工业基地属于 经济 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1张)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水分)因素
C
A
B
200mm 400mm 800mm
为主,
的交通工具。其民居屋顶 ,墙体厚。
是经常使用
• 6.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农田多为 ,以种植
年两熟或

为主,一
• 7.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交通运输以
为主,
的交通工具。民居屋顶高,墙体

是经常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共41张)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5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后,对我国地理环境进行深入探究的一章。

本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地理差异的体现,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我国各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我国地理差异的系统认识还不够,对于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对比等方法,深入理解我国地理差异的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掌握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地理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2.教学难点:对于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差异。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讲解我国地理差异的主要表现,分析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3.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地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地理差异的表现和影响。

4.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各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国地理差异的内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_33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_33

间的相互影响,注意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同时,要经常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各种区域的比较学习,如我
们可以把长江三角洲和东北三省进行比较学习,把黄土高原和三江源进行比较学习等等。
(由学生谈本
课的收获,最后归纳到地理知识的学习要注重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要进行区域间的比较等等)
[板书设计 ]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和农业之比较
能力,但由于地理要素太多,要掌握的地理区域较多,学生在答题时经常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因此采 用比较学习法,弄清各个区域的异同就显得特别重要。本课旨在通过对四大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进行 比较,让学生掌握比较学习法并使之成为地理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必备地图 ] 中国四大区域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区图,中国气候图,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和
主要农产品
农业发展的有 利条件
农业发展的不 利条件和对策
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采取同桌互助的方式,参考教材的相应内容,完成下列填表题)
主要牧区和类 型
代表性的牲畜
主要耕作业和 分布
耕作业发展的 有利条件及不
利条件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六、从上述练习可以看出,农业分布受
影响。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
中国四大地区自然环境和农业之比较
[学习目标 ] 1、能够较系统地描述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2、运用地图,采用比较的方法,归纳不同区域间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异同。 3、理解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关系,说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情和学法分析 ] 经过初中二年的地理学习,大部分学生掌握了地理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一、 四 大地理区域及划分的依据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八年级地理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 第五章
第五章 单元知识点复习
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
单元解读
中国是疆域辽阔的国家,在广袤的地理区域中,各地区的景观差异很大。
地理差异显著
四大地理区域
地理差异显著—自然差异
中国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气温、降水和地势分布有规律的变化上。
自然 气温
差异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自南向 北气温逐渐降低
D.一年三熟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纬度位置
5.图上序号代表的各城市中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
B 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中考真题再现
(2021·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古诗所反映的景观,与图中序号所在区域对
A 应正确的是( )
A.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A.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B.暖温带与中温带分界线
C.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 D.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
旅游,发现汉江没有结冰高,于分析原
(3)读因图是可汉知中,一西月安平的均年气降温水量 小于0℃。800mm,耕地以旱地为主。(4)汉中位于秦岭
以南,属于
流域。 长江
四大地理区域
4B..(②202-2-·黑孤龙帆江远·统影考中碧考空真尽题),我惟国见四大长地江理天区域际中流,划分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分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纬度位置
C.③-—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D.④---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D 7.下列地理现象与我国北方地区有关的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学习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的表现。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明确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

教学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的主导因素。

【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一:地理差异显著
1、地理差异表现
(1)自然环境差异
①地势:我国地势呈分布。

②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主要原因是位置的影响。

③气温:由南向北逐渐,主要原因是位置的影响。

(2)人类活动差异
①农业:东西,南北,主要原因。

②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西部。

③经济发展水平:东部,西部。

2、运用各类地图资料,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任务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我国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区、
区、区等。

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综合地理位置、、的特点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图中A是地区,B是_______地区,A、B两区以秦岭、_______河为界。

A、B两区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A和D两区域的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C和其他三个地区分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

(3)图中C是______地区,在C、D两区的交界线处有_______山脉、_______山脉;C、B 两区交界处有_______山脉。

【合作探究】
读教材图5.2思考广东人和哈尔滨人的生活作息时间差异巨大的原因。

【拓展延伸】
最美景观大道
318国道起于上海,终于西藏樟木镇,建于1950年,全长5 476千米,途径江苏、浙
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

因其横跨中国东、中、西部,从最东边的繁华上海,到最西端的西藏樟木镇,一路经过无数或奇绝或秀美的风光,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高原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的惊、险、绝、美、雄、壮的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等多种文化形态。

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2006年第10期评为中国的景观大道。

线路串联城市及主推景点:上海((AAAAA东方明珠)-湖州-宣城(AAAAA绩溪龙川景区)-武汉(AAAAA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宜昌(AAAAA三峡大坝)-重庆-南充-成都-雅安-康定-理塘-巴塘-林芝-拉萨(AAAAA布达拉宫)-友谊桥
【当堂达标】
1. 寒假期间,家住海口的畅畅一家去“冰城”哈尔滨观看冰雕艺术节。

到达哈尔滨时,他们的衣服由凉爽的夏装换成了厚厚的羽绒服。

王刚一家的服饰变化反映了我国( )
A. 南北气温差异大
B. 南北降水差异大
C. 东西跨经度广
D. 天气变化剧烈
2. 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但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 )
A. 季风强弱不同
B. 湿润程度不同
C. 热量的南北差异
D. 海拔高低悬殊
3. 北纬30°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这里既有青藏高原的连绵雪峰,也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鱼塘稻田。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 东西经度差异
B. 纬度差异
C. 海陆位置差异
D. 地形差异
4. 造成我国农业“西牧东耕”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
B. 地形
C. 气温
D. 土壤
5. 以下描述,与我国东部地区相符的是( )
A. 城市、人口密集
B. 饮食以牛、羊肉为主
C. 传统民居中多毡房
D. 以畜牧业为主
6.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A区和B区的分界线大致沿(山脉一河流)一线分布,这条线大致与我国1月℃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B区的植被以为主。

(3)C区是,该区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

C与A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4)D区与其他三大地区划分界线经过、祁连山和,相当于,划分的主导因素是。

【学后反思】
参考答案
学习活动一:
1、(1)西高东低阶梯状;减少海陆;降低纬度
(2)耕牧稻麦气候;密集稀疏;发展水平高发展水平低2、填表比较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
学习活动二:
1、自然经济文化
2、(1)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2)北方南方淮气候降水地势
(3)青藏昆仑祁连山横断
【当堂达标】
1.【答案】A
【解析】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1月份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冬季最冷的地方是漠河。

寒假期间,家住海口的畅畅一家到达哈尔滨时,他们的衣服由凉爽的夏装换成了厚厚的羽绒服,说明此时位于北方地区的哈尔滨气温低,要穿厚厚的羽绒服,位于南方地区的海口气温高,故王刚一家的服饰变化反映了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大,故选A。

2.【答案】C
【解析】珠江三角洲位于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东北平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由于热量的南北差异,地理环境存在显著差异;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平原都位于我国东部,都位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都属于季风区,故选C。

3.【答案】D
【解析】北纬30°一线穿过了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也穿过了我国的青藏高原,说明两地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雪山连绵;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湖众多,有许多的鱼塘稻田,故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地形因素。

4.【答案】A
【解析】我国降水总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地区降水多,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西部地区降水少,农业以牧业为主。

5.【答案】A
【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城市、人口密集;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位于秦岭—淮河以北的东部地区主食以面食为主,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东部地区的主食以大米为主;毡房是哈萨克族人的,故选A。

6.【答案】(1)地理位置(2)秦岭—淮河0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西北地区低于400毫米降水量
(4)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地形与地势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等相关知识,需要识记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和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以及植被类型等相关知识。

(1)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故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读图可知:A是北方地区,B是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B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故A区和B区的分界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这条线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B 区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3)读图可知:C区是我国的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低于400毫米,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大致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最接近,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降水量。

(4)读图可知:D区是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区的划分界线经过昆仑山—祁连
山—横断山脉,相当于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地形与地势,青藏地区是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