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物理[中考冲刺:力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中考力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中考力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一、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或者改变其运动状态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F表示。
力是矢量量,它有大小和方向。
SI单位是牛顿(N)。
二、力的效果力的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使物体产生加速度2. 使物体改变运动状态3. 使物体产生形变4. 使物体产生转动三、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为惯性定律,它告诉我们: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数学表达式为:ΣF=0其中Σ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如果合力为零,则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又称为运动定律,它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表示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它告诉我们: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数学表达式为:F12=-F21其中F12表示物体1受到的由物体2施加的力,F21表示物体2受到的由物体1施加的力。
四、动能和动能定理1. 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运动时由于其速度而产生的能量,通常用符号K表示。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数学表达式为:K=1/2mv^2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2.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告诉我们: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数学表达式为:W=ΔK其中W表示外力所做的功,ΔK表示动能的变化。
五、势能和机械能1. 势能的概念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通常用符号U表示。
势能可以是重力势能、弹簧势能、化学势能等。
数学表达式为:U=mgh其中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2.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它在过程中守恒。
当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
数学表达式为:E=K+U其中E表示机械能,K表示动能,U表示势能。
人教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人教中考物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中考物理考试是对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的考察。
下面是关于人教版中考物理复习的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学部分1.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运动图象: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特点。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及其应用。
4.平抛运动:水平抛射和斜抛运动的特点及其图象。
5.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大小、方向和公式及其应用。
6.匀速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特点、周期和频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力学部分1.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合力、分力、平衡力和不平衡力。
2.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3.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计算。
4.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及其大小和方向的确定。
5.动量:动量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守恒定律。
6.动量的改变:冲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7.动能: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守恒定律。
8.力的做功:做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守恒定律。
9.功率: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应用。
三、热学部分1.温度和热量:温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温标;热量的传递和热平衡。
2.相变:固体、液体、气体在相变过程中温度和热量的变化。
3.热传导:热传导的概念、传热规律和应用。
4.热辐射:热辐射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5.热膨胀:热膨胀的概念、应用和材料的选择。
6.热量的计算:热容、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四、光学部分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规律。
2.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率和应用。
3.光的色散:光的颜色、原色和色散现象。
4.光的反射:光的反射定律和反射镜的特点。
5.光的折射:光的折射定律和透镜的特点。
6.光的成像: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公式。
五、电学部分1.电荷与电场:电荷的性质、电场的概念和电场线的特点。
2.电流与电路:电流的概念、方向和电流表的使用;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基本电器元件:电动势、电阻、电流强度的关系;电阻、电流和电压的计算。
中考物理基础力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清单
中考物理基础力学实验基础知识点清单力学实验是中考物理考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考察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核。
以下是中考物理力学实验的基础知识点清单,帮助同学们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
一、测量基础1. 长度的测量:使用游标卡尺、卷尺等工具测量长度,并熟悉长度单位换算;2. 时间的测量:使用秒表、时钟等工具测量时间,并熟悉时间单位换算;3. 质量的测量:使用天平、电子秤等工具测量质量,并熟悉质量单位换算。
二、直线运动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物体在直线运动过程中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变化规律,验证力学定律;2. 实验内容可包括:自由落体实验、匀速运动实验、加速运动实验等;3. 实验仪器:秒表、标准器材如直尺、直线轨道等;4. 实验步骤:制作实验记录表格,记录实验数据,绘制运动曲线,分析实验结果。
三、斜面运动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加速度与斜面角度、物体质量、斜面摩擦系数等因素之间的关系;2. 实验仪器:倾斜度可调的斜面、物块、测力计等;3. 实验步骤:调整斜面角度,放置物块,测量力的变化,绘制实验数据曲线,得出结论。
四、弹簧振子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弹簧振子在不同条件下的振动规律,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频率与弹簧劲度系数、质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2. 实验仪器:弹簧振子、计时器等;3. 实验步骤:调整弹簧振子的初始位置,记录振子的周期、频率等数据,并绘制实验数据曲线,分析得出结论。
五、牛顿第二定律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不同物体受力情况下的加速度、质量、力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2. 实验仪器:运动学装置、滑轮、测力计等;3. 实验步骤:调整实验装置,通过测力计测量力的变化,记录加速度和质量的对应数据,绘制实验数据曲线,得出结论。
六、能量守恒实验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物体在不同条件下能量的转化和守恒情况,验证能量守恒定律;2. 实验仪器:实验台、弹珠、水平桌等;3. 实验步骤:调整实验装置,测量弹珠的高度、速度、反弹高度等参数,记录实验数据,绘制能量转化示意图,分析实验结果。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与题型解析
一、力学基础知识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推、拉、提、压等。
2.牛顿三定律:(1)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作用。
(2)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3)第三定律: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重力: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二、力学题型解析1.概念题:考查力学基本概念,如力、加速度、重力等。
例如:下列哪个选项中,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A.一个人推车B.车拉一个人C.一个人拉车D.车推一个人2.计算题:考查力学计算,如速度、加速度、力等。
例如:一辆车以60km/h的速度行驶,受到50N的阻力,求车的加速度。
3.应用题:考查力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一个书包重2kg,挂在电线上,书包受到的重力和电线对书包的拉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4.实验题:考查学生对力学实验原理、方法和数据处理的理解。
例如:某学生在实验中测量了弹簧测力计在不同拉力下的示数,请根据实验数据判断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1.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2.牛顿三定律3.重力及其应用4.摩擦力及其应用5.力学单位制和常见物理量力学,这个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分支,对于我们理解世界的运动规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简单的推拉,到复杂的机械运作,都离不开力学的基本原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再来梳理一下力学这部分的知识点,并探讨一下在中考中如何应对力学题型。
力的概念,可能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实则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
我们每天都在力和被力作用中度过,只是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而已。
中考力学实验常见考点
中考力学实验常见考点力学实验主要包括:测量物质的密度、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液体的压强、探究浮力的大小、测滑轮组或斜面的机械效率等。
下面对常考实验及常考点作个汇总,以备同学们复习使用。
一.测量物质的的密度物质密度的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其实验原理是ρ=m/v。
主要包括固体密度的测量和液体密度的测量,而固体密度的测量又分为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密度的测量和密度大于水的物体密度的测量。
常考知识点:(1)量筒的使用及读数;(2)天平的使用;(3)用公式法、排水法、坠沉(或压沉)法测体积;(4)无量筒时测液体的密度或不规则固体的密度应用到“转换法”;(5)密度的计算;(6)密度测量过程中的科学方法——转化法、累积法。
规律小结:在测量固体的密度时,应先测量固体的质量,后测固体的体积,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并且符合天平的正确使用规则。
如果先测体积就会因固体上沾有水而导致所测固体的质量偏大,且固体上带的水会弄湿天平的托盘。
测液体密度时,要先测出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并测出体积后,再测出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则被测液体的质量为m=m1 - m2,按照这样的测量步骤进行测量,可减小误差。
二.运动和力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受到非平衡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要发生改变。
在研究运动与力的关系中,主要的实验是: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2)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常考知识点:(1)实验装置的设计;(2)探究过程中控制变量与转换法的运用;(3)对平衡力的理解;(4)科学推理思想与理想实验法的综合运用。
方法指导:科学推理思想与理想实验法相结合,在研究物理规律时,以实验为基础进行合理的推测或推理得出物理规律,这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再如,研究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也是利用了这一方法。
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命题时常常涉及对其他因素的探究,通过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及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
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
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也是建立进一步物理学知识的关键。
本文将对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力的基本概念、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等内容。
一、力的基本概念1.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表示:力的大小用数值表示,力的方向用箭头表示,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等,不同的力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
二、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描述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1.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力的合力为零,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方向与合力方向相同。
3.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与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用力的合成法则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 力的分解:合力可以被分解为几个分力,分力的合力等于合力,分力的合成为合力。
四、摩擦力1. 摩擦力的概念:物体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其中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3.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可以通过摩擦力公式进行计算。
五、其他力学知识1. 弹力:物体由于受到压缩或拉伸而产生的恢复力称为弹力。
2. 重力:物体由于地球引力而产生的力称为重力,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斜面上的力: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分解力的方法求出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和速度。
以上就是人教版初中力学知识点的总结,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中考物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物理知识的一次全面检验,人教版教材覆盖了多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力学基础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力,与物体接触面的性质和压力有关。
4. 惯性:物体保持其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5.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力和加速度的关系)、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运动学1. 速度:物体运动的快慢,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2. 加速度:速度的变化率。
3.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直线运动。
4.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三、能量和功1.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3.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4. 功:力在物体上移动的距离上的分量乘以力的大小。
四、压强和浮力1.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2. 液体压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力。
3. 浮力: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的向上的力。
五、简单机械1. 杠杆: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2.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的装置。
3. 斜面:一种简单机械,可以减少提升物体所需的力。
六、热学基础1.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2. 热量:物体吸收或放出的能量。
3. 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七、电学基础1.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分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3. 电压:推动电荷移动形成电流的力。
4.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5. 欧姆定律: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八、电磁学1.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2.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的现象。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人教版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中考物理中的重要考点。
力学主要包括力的概念、牛顿运动定律、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规律等内容。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是N。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当物体的质量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正比于作用于物体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相等的,方向相反。
运动的描述和运动的规律:运动的描述包括运动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
2.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
在中考物理中,光学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光的组成:光是由许多波长不同的光子组成的,光波的波长决定了光的颜色。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色散等现象。
光的反射: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时,在两介质的交界面上发生反射。
光的折射:当光在一种介质中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中时,会因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而改变传播方向。
3.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能和热现象的科学,也是中考物理的考试内容之一。
热能的传递:热能可以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等方式进行传递。
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热能的一种表现形式,温度是物体内能的一种表现形式。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又称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宇宙中的能量总量是恒定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区传递到高温区。
4. 电学电学是研究电荷、电场、电流和电磁现象的科学,也是中考物理的考试内容之一。
电荷:电荷是物质的一种基本性质,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与重点解析
物理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梳理与重点解析力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分支,它研究的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运动规律。
在中考物理考试中,力学是必考的内容,因此掌握好力学知识点对于取得良好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重点解析,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力的基本概念在物理力学中,力是引起物体运动、形变或者状态变化的原因。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受到的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两种。
常见的接触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等;而非接触力有电磁力、引力等。
二、牛顿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会保持下去,直到有外力作用才会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即F=ma,其中F为物体所受合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三、重力1. 重力是指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其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与地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重力的公式为:Fg = mg,其中Fg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 为重力加速度(在地球上约为9.8m/s²)。
3. 重力与物体所在位置无关,与物体所处的环境无关。
四、摩擦力1. 摩擦力是物体间接触并相互滑动或者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它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
2. 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两种。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没有相对滑动的情况下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在相对滑动时的摩擦力。
3. 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以及相互压力之间的乘积有关。
五、牛顿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弹簧弹力:弹性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恢复力,其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2. 载荷与张力:当物体被绳索或者线条悬挂时,张力是绳子或者线条对物体的拉力,其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3. 斜面运动:斜坡是一个常见的运动实例,应用牛顿定律和三角函数可以计算物体在斜坡上的加速度和速度。
初三物理复习力学知识点梳理
初三物理复习力学知识点梳理1 引言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在相互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效果。
在初三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核心内容,也是理解其他物理知识的基础。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力学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
2 力的基本概念2.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和变化的物理量。
2.2 力的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计量单位是牛顿(N)。
2.3 力的性质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力是矢量量,可以利用矢量的性质进行运算。
3 力的效果3.1 物体平衡条件物体平衡需要满足力的合力为零和力的力矩为零两个条件。
3.2 物体的运动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可以产生运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取决于作用力和物体的质量。
4 力的分类4.1 接触力和非接触力接触力是指物体间直接接触产生的力,如摩擦力、弹力等;非接触力是指物体间通过介质传递的力,如万有引力等。
4.2 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4.3 弹力当物体受到压缩或拉伸时,会产生弹力,其大小与物体的压缩或伸长量有关。
4.4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的阻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4.5 引力引力是物体间的万有引力,与物体质量和距离有关,是地面物体的重力的特殊情况。
5 弹性力学5.1 牛顿弹性定律牛顿弹性定律描述了弹性形变物体恢复原状的规律。
5.2 弹性势能弹性势能是物体在弹性形变过程中储存的能量,可以通过变形量来计算。
6 动力学6.1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规定了物体的平衡和静止状态。
6.2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到作用力时的运动状态,力和物体加速度成正比。
6.3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规定了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力的性质。
7 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7.1 引力与质量万有引力是谢尔盖·科罗廖夫在1687年提出的,描述了物体间的引力规律。
2024年中考物理核心知识点考点归纳—力学部分
2024年中考物理核心知识点考点归纳—力学部分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一:长度(1)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长度单位:○1基本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3单位换算:(3)常考长度估测:○1普通中学生的身高大约是1.6 m,腿长大约是80 cm;○2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3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4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3 cm;○5一百元人民币的长度约为15 cm;○6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 m;○7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知识点二: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1.量程: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刻度尺的量程为0~10m.2.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如图所示,常见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3.使用(1)看:看量程、看分度值、看零刻度线.(2)放:零刻度线要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3)读:视线要垂直刻度线,若零刻度线已经磨损,测量时可使待测物体的一端对准某一整刻度线,待测物体的长度等于末端所对应的刻度值减去初始端所对应的刻度值。
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知识点三:时间及其测量1.国际单位:秒(s).其他常用单位:分钟(min),小时(h)等.2.单位换算:1 h=60min=360s.3.常用测量工具:秒表、电子表、机械表、钟表;在操场和实验室,经常用秒表来测量时间.4测量:看清停表的量程与分度值。
停表的读数=分针读数+秒针读数。
知识点四:错误和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是不能避免的,只能通过提高测量水平、改进测量手段就能尽量减小误差;但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中考物理冲刺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冲刺知识点总结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基本要素位置、运动速度、运动加速度是研究运动的基本要素。
2.位置、位移和路径的关系物体在运动中的位置是它相对于既定坐标系的位置。
“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位置差。
“路径”是物体运动轨迹。
3.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速度的平均值是相邻两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4.加速度和加速度的平均值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加速度的平均值是物体在相邻两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5.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在相等时间间隔内所通过的位移和速度相等的运动。
6.变速直线运动在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不仅有速度,还有加速度。
7.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受重力作用的运动。
重力加速度g在地球上的近似数值是9.8m/s2。
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轨迹是一段抛物线。
二、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它的内容是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要保持下去,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3.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即运动定律。
它的内容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即F=ma。
4.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的内容是对于两个作用于不同物体上的相互作用力,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5.惯性、质量和力的关系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特性。
质量是物体具有惯性的量度。
力是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动能和动能定理1.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运动状态和质量的函数,它的表达式是:E=12mv22.动能定理动能定理表明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作用下,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
3.势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物体受到外力,做功,而势能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表明了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初三物理实验知识点
初三物理实验知识点初三物理实验是学生对物理概念和原理进行实践操作和验证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以下是一些初三物理实验的知识点:1. 力学实验:- 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进行测量,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测量重力:通过弹簧秤测量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 摩擦力的测量:探究不同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
- 力的合成与分解:通过实验了解力的矢量性质,如何将多个力合成或分解。
2. 热学实验:- 温度的测量: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或液体的温度。
- 热膨胀实验:观察物体在受热时体积的变化。
- 热传导实验:探究不同材料的热传导性能。
3. 光学实验:- 光的反射:通过平面镜和曲面镜观察光的反射现象。
- 光的折射:通过透镜观察光的折射现象,了解折射率的概念。
- 光的色散:通过棱镜观察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4. 电学实验:- 电路的连接:学习如何安全地连接电路,包括串联和并联。
- 电流和电压的测量: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 电阻的测量: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阻值。
- 电功率的测量:了解功率的概念,并通过实验测量电器的功率。
5. 磁学实验:- 磁铁的性质:观察磁铁对铁磁性物质的吸引和排斥。
- 磁场的描绘:使用铁粉或小磁针描绘磁场的分布。
6. 声学实验:- 声音的产生:通过敲击物体产生声音,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 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效果。
- 音调与响度:通过改变音叉的振动频率和振幅,了解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7. 能量转换实验:- 机械能与热能的转换:通过摩擦生热实验了解能量转换的过程。
- 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通过电动机和发电机了解电能和机械能的相互转换。
8. 实验误差分析:- 学习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并尝试减小误差。
9. 科学探究方法:-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
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2力学实验含解析
专题12力学实验力学是初中物理重要的组成部分,力学实验是中考中各省市中考的必考实验。
力学实验包含的较多,常考的主要实验有: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及影响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时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大小的因素等也偶尔会考查。
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实验装置图:2、实验原理:二力平衡。
3、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①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的大小(如甲、乙两次实验);②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如甲、丙两次实验)。
(2)转换法:通过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来反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4、实验注意事项:①实验中要缓慢匀速拉动木块,因为只有匀速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才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5、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接触面上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当接触面上的压力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
6、交流与反思:(1)实验中,实验中,很难保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将装置做如下改进:如图,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拉动物体下面的长木板,这样不需要匀速拉动长木板,便于准确地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更为准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将长方体木块平放、侧放或立放可以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在甲图实验的基础上,将木块沿竖直方向切下一半,不能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于接触面面积的关系,因为切去一半,接触面积减小一半,同时压力也减小一半,即没有控制压力不变。
(3)改变拉动测力计的速度大小,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2024中考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2024中考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2024中考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1.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转化的科学。
实验和观察是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2.尺度和量纲:物理量包括尺度和量纲两个方面。
尺度是指事物发生变化时所经过的比例和时间,量纲是指度量事物的尺寸或状态。
3.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在其中一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位移,加速度是指物体速度的变化率。
4.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改变,否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5.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6.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7.弹力和摩擦力:弹力是指物体受到变形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摩擦力是指物体相对运动时受到的阻碍力。
8.重力和重力势能:重力是指地球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重力势能是指物体由于在重力作用下被抬高具有的能量。
9.动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机械能守恒定律指的是在不受摩擦力和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机械能总和保持不变。
10.机械功和功率:机械功是指力对物体做的持续的功,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11.斜面和滑动:当物体沿着斜面下滑时,弹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使物体具有加速度。
12.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滑动摩擦是指物体表面之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滚动摩擦是指物体在滚动时表面之间产生的阻碍力。
13.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相互转化,但总能量守恒。
14.振动和波动:振动是物体围绕平衡位置上下或左右摆动的运动形式,波动是振动在空间中传播的现象。
15.传声和介质的传导: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介质的传导是指声音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分子传递的过程。
这些是初中物理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 核心考点解析 必考实验专题02 力学实验
核心考点解析必考实验专题02 力学实验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上。
图所示为质量分布均匀但形状不规则带有小孔的薄木板,请用细棉线、刻度尺、笔和铁架台来确定它的重心。
(1)操作方法:。
(2)判断方法:即为薄木板的重心。
(3)实验中没有利用到的物理知识:(填写序号)①二力平衡的条件②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③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成正比2.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判断重力方向”和“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1)该组同学在探究重力方向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操作如下。
①将该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后,逐渐改变木板M与桌面的夹角a,会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变化/不变);剪断悬线OA,小球(竖直/垂直)下落。
②从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
(2)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表:实测物体物体质量m(kg)重力G(N)G与m的比值(N/kg)物体10.1 1.0物体20.25 2.5物体30.31物体40.55 5.5①在探究过程中,除了如图乙所示的测力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②如图乙所示,表格中的物体3的重力应该是N。
③老师认为表格中有一组数据是人为编造的,你认为是物体(1/2/3/4)的这组,理由是。
④分析表中有效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3.小秋为探究“运动与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的斜面实验。
让同一小车滑到接触面分别为毛巾、棉布和木板的水平面上,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为了使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实验时应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滑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法(选填“微小量放大”、“模型”或“控制变量”)。
(2)比较甲、乙、丙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选填“快”或“慢”)。
(3)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中考物理复习冲刺必考知识点
中考物理复习冲刺必考知识点中考物理复习冲刺必考知识点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理冲刺知识点总结
物理冲刺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物理学的定义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运动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2.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1) 物质: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2) 运动: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3) 力:改变物体状态的作用力。
(4) 能量:物体的运动和变形能力。
(5) 功:力对物体造成的影响。
(6) 动量: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
(7) 作用与反作用:一切作用都会有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
二、力学1. 牛顿运动定律(1) 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行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3) 第三定律: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力学(1) 动力学:研究物体运动和其原因。
(2) 静力学:研究物体静止和受力情况。
3. 简单机械(1) 杠杆:利用杆的力臂和力的大小来实现力的乘积和分配。
(2) 滑轮:将力的方向改变或者使力作用的方向相反。
4. 动能和势能(1) 动能:表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势能:表示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三、热学1. 热力学定律(1)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内能的增减等于热和功的代数和。
(2) 第二定律:不可能从一个封闭系统中提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功。
2. 热力学过程(1) 等温过程:系统的温度保持不变。
(2) 绝热过程:系统和外界无任何热交换。
(3) 等容过程:系统的体积保持不变。
(4) 绝热过程:系统和外界无任何热交换。
3. 热力学循环(1) 卡诺循环:由等温膨胀、绝热膨胀、等温压缩和绝热压缩组成。
(2) 鲁姆克螺线循环:由等容、等压、等温、绝热四个过程组成。
四、电磁学1. 静电学(1) 静电场:点电荷周围存在的电场。
(2) 高斯定理:电场线密度的产生量与所包围的电荷量成正比。
2. 电磁感应(1) 洛伦兹定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场的变化率和线圈的匝数成正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中考冲刺:力学实验(基础)【中考展望】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的学习能力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重要的是它能再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验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
1、测量型实验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正确操作,是考查其他实验的基础。
熟悉各种仪器及仪表的操作规则是解决这类测量型实验的基础。
2、实验考查中对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实验现象的分析及实验操作顺序的考查是当前中考考点之一。
要快速准确地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明确各实验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各实验操作顺序,当然,要在平时真正做过实验,而不是背实验,才能把这类习题回答好。
3、熟练地操作书本上的每一个演示实验是实验复习中的重点,只有这样方能真正提高动手能力。
4、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一些“探索性”“设计性”实验,这类实验不仅能充分反映教师在平时物理教学中对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而且也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这种题型仍是今后中考的热点。
在扎实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的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平时要多加练习。
【方法点拨】实验题解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验原理定方向正确解答物理实验题必须坚持以实验原理为依据的操作过程,实验原理是整个实验的指导方向,而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必须做到:(1)要结合课本中学过的物理知识加深理解实验原理;(2)要从实验原理中理解实验成立的条件;(3)弄清一个实验原理可以做不同的类似实验;(4)理解原理设计替代性实验。
2、实验步骤要有科学性实验步骤是否合理、完善直接影响着物理实验的质量,因此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弄懂,理解和熟悉实验步骤对做好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1)保证实验步骤的完整性和合理性。
(2)保证实验步骤的必要性。
3、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等值性这种方法常用于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取值问题,就是对于一个实验中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可以通过这个物理量对周围的影响或与别的物理量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确定这个物理量的大小,然后用相应的公式计算出待测物理量的值。
4、实验的设计性这种方法是灵活应用物理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具体情况设计出简单、合理、便于操作的实验过程,然后应用物理公式和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出待测物理量的表达式。
5、实验的开放性这种方法是多向思维、全面考虑、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
把各种可能的方法都考虑到。
能够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掌握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典型例题】类型一、质量密度1、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0刻度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橡皮,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数值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橡皮的质量是 g,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0刻度,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
【思路点拨】(1)调节天平时,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哪一侧,说明哪一侧的质量偏大,应将平衡螺母向相反的方向移;(2)读取天平数值时,要先将砝码的质量相加,再加上游码的示数;(3)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拨到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就相当于在左盘中已经早加上了一个小物体,故测量值偏大。
【答案】左;33.2;大【解析】(1)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因此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2)图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的示数为3.2g,故物体的质量为20g+10g+3.2g=33.2g;(3)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忘记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相当于零刻度改变了位置,零刻度右移到一定值,用它测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总结升华】用天平测量物质质量,要严格遵守天平的使用规则:水平放稳,游码归零,左偏右调,右偏左调,左右一样,天平平衡。
天平的调节和读数是我们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
举一反三:【变式】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这时应该()A.将游码向左移动B.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左旋进一些C.将游码向右移动D.将右端平衡螺母向右旋出一些【答案】D2、小明的邻居阿姨是经销调味品的。
一天,阿姨拿着几瓶新进的酱油让小明帮忙检测一下密度,以确定酱油的优劣。
(1)小明决定用物理课上学到的“天平、量筒测密度”的方法测酱油的密度。
小明的实验有如下步骤:A.用天平称出盛有酱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B .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C .把酱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 ;D .用天平称出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 2;E .算出酱油的密度。
小明的测量步骤已被打乱,正确的测量步骤顺序应该是 。
(2)如图是小明画出的三种酱油的密度图象,其中密度最大的是 。
【思路点拨】(1)先测烧杯与酱油总质量,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酱油后,再测剩余酱油与烧杯的质量,这样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和它的质量就比较准确,然后利用密度公式算出酱油的密度。
(2)图象所示的是三种酱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当体积相同时,根据三种酱油的质量关系。
可以得到三种酱油的密度大小关系。
【答案】(1)B 、A 、C 、D 、E (2)a【解析】(1)正确的测量步骤顺序:①(B )小明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②(A )用天平称出盛有酱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 1,天平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质量为物体质量。
③(C )把酱油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酱油的体积V④(D )用天平称出剩余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 2;则量筒内酱油的质量m=m 1-m 2⑤(E )然后利用密度公式算出酱油的密度(2)由图象知,在三种酱油体积相同时,a 的质量较大,由公式Vm =ρ可以得到:a 酱油的密度较大。
【总结升华】(1)由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是最基本的测量,是初中的重点内容,并且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理解记忆。
(2)本题还考查了应用数学函数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做题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图象的纵坐标是V 还是m举一反三:【变式】(2016•郎溪县模拟)小亮想测出小木块的密度(其密度比水小,表面经处理后不吸水),老师给他提供了如下器材:小木块、细铁丝、足够大的量筒和足量的水(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①向量筒内加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 0;②将木块轻轻放入量筒的水中,带木块静止时处于 状态,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为V 1; ③用细铁丝将木块按入水中浸没,记下水面对应的刻度值为V 2;由此可得:木块质量的表达式 ,木块体积的表达式 ,木块密度的表达式 。
(要求:上述表达式用已知量和所测量表示)【答案】(1)漂浮;(2);(3);(4)【解析】(1)将木块轻轻放入量筒中,静止时木块处于漂浮状态;(2)当木块漂浮时,水面对应的刻度V1,则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 排=V 1-V 0,则木块受到的浮力F 浮=ρ水gV 排=ρ水g (V 1-V 0);因为木块漂浮,所以木块重力G 木=F 浮=ρ水g (V 1-V 0);木块的质量:m 木=G 木/g=ρ水g (V 1-V 0)/g=ρ水(V 1-V 0);用细铁丝将木块浸没于水中,量筒的示数V 2,则小木块的体积V 木=V 2-V 0,木块的密度:。
类型二、运动和力3、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让小车每次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
(2)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就越,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
(3)根据实验结果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
(4)三次试验中,都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
【思路点拨】(1)首先读出小车的起始位置,后读出小车的终止位置,两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小车移动的距离。
(2)掌握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越大。
(3)若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则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注意控制变量法在此实验中的应用,为判断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首先使小车具有相同的初速度,而小车要从同一高度滑下。
【答案】(1)63.20(2)小;远(3)做匀速直线运动(4)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初速度相等【解析】(1)小车原来在0cm处,停止时在63.20cm处,所以小车运动的距离为s=63.20cm-0cm=63.20cm。
(2)运动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则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
(3)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则小车在水平方向不受摩擦力,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4)要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则需使小车具有相同的初速度,所以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
【总结升华】牛顿第一定律用科学的语言准确的总结出了力与运动的具体关系,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都具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惯性。
此题考查了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同时考查了接触面对摩擦力的影响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类型三、压强浮力4、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2)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3)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分析评估他的实验结论。
【思路点拨】(1)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大小关系时,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受力面积大小,分析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关系,控制受力面积大小不变,改变压力大小,分析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的关系。
(2)当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同时改变时,不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1)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2)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3)小明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小明同时改变了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不能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
【总结升华】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各因素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