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中的现代教育理念苏景春共32页
中国现代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
中国现代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在中国的现代教育体系中,素质教育一直被视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个人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中国现代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与实践,并分析其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素质教育理念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它不仅注重学生的学科知识学习,还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素质教育强调全面发展,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旨在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素质教育的实践策略1. 打破课程边界:在传统教育中,课程往往被划分为独立的学科,学生只注重学科知识的学习。
而素质教育实践中,学校会尝试打破课程边界,通过跨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引导自主学习:素质教育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学校将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
通过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提供实践机会: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会安排一定的实践活动,如社会实践、实验研究、社团活动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 注重综合评价:传统教育中,评价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素质教育实践中,学校会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包括综合测评、学业评价、品德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机会。
三、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1. 培养综合素质: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职业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这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个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 促进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引言现代教育理念是指在当今社会背景下,教育发展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合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
本文将探讨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特点和对教育的影响。
核心特点1. 学生中心现代教育理念把学生置于教育的核心,将学生视为活跃的学习者和主体。
传统的教育模式侧重于教师的教导,而现代教育理念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通过实践和合作来促进深度学习。
2.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法。
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提供答案为中心,而现代教育理念则鼓励学生探索问题、提出假设并找寻解决方案。
通过与他人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3. 跨学科综合学习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现代教育理念推动教育从传统学科的隔离中跳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培养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科技创新应用现代教育理念认识到科技对教育的积极影响,提倡利用科技创新手段来改善教育质量和效果。
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科技创新应用使教育变得更具个性化和灵活性,促进了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深度学习。
对教育的影响现代教育理念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培养。
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问题解决和团队项目,学会与他人合作、协商和解决冲突,培养跨学科合作和创新精神。
再次,科技创新应用给教育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
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在线化使学习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节奏进行学习。
现代教育理念[1]
现代教育新理念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它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打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健康为宗旨的基础教育。
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精英教育和选拔教育;同时它面向学生德智体美心(心理素质)等各个方面,而不是只训练学生怎样应试。
素质教育也要、而且应该提高学生应该的能力,但它不单纯以此为目的。
它要在提高学生应试能力,追求更多学生升学的同时,更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法制纪律、心理人格、意志品质、健全体魄、生活技能、适应环境、交往共处等等素质的锻炼培养。
其中,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求未知世界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
也就是我们说的教育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学校教育理念精彩人生从这里开始将教育延伸到出生的那一刻…….以人文情怀奠基孩子未来。
有了爱就有了教育。
以德辅幼,始基之矣启迪幼儿完美心。
用爱关注成长细节,用心捕捉教育瞬间。
梦想世界成就孩子灿烂一生。
守护孩子唯一的童年。
让孩子在关爱中健康和谐成长;让孩子在赏识中自主互动学习;让孩子在探索中主动把握未来。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开启孩子一生爱的旅程。
给孩子一种环境,让他去感受;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去体验;给孩子一些困难,让他去解决;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往前走。
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
全脑开发,全程关爱创意阅读,终生受益。
我们发现孩子孩子发现世界。
用爱启蒙生命,梦想缔造未来。
以大气成就大器。
以文化的高度,丈量成就的尺度。
我们相信,为孩子创造的每一个氛围都是孩子受教育的良机,错过任何一个机会都是非常遗憾的。
抓住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个机会并且善用它们来对孩子进行教育。
我们非常赞同卡尔.威特的观念:“幼儿一次最多可以学会4--6种语言,完全不用担心孩子混淆”。
阅读世界文学名著的好处?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认为,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现代教育理念
第01讲教师理念观本讲是我们这门课的导论,意在通过对理念的重要性、紧迫性、特征、实现途径等问题的论述,使广大师范生对教育理念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作为师范生,要明确什么是教育理念,要认识到:教育理念是教师立教的根基,是教师素质的灵魂,从而提高对教育理念学习的自觉性。
一、理念的作用二、理念的概述三、理念的实现理念的作用:(一)现实中对理念的感受1.最可怕的枷锁2.最致命的差距3.最遗憾的悲剧(二)理论中对理念的理解1.理念是行动的起点2.理念是素质的核心3.理念是改革的前提(三)教育中的理念认识1.教师的理念不能不清2.教师的理念关乎民族3.教师的理念立教之本二、理念的概述(一)理念的来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二)理念的定义《辞海》:理念是哲学名词,柏拉图哲学中的“观念”通常译为理念,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中的观念指理性领域内的概念,有时也作理念。
《新现代汉语词典》把“理念”注释为“观念”;《汉语大词典》则把“理念”直解为“理性概念”。
教育理念的界定定义一: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
定义二:教育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
定义三:教育理念是关于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的、永恒的、精神性的范型。
什么是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人们对课程教学的理性认识,它既包括有关的观念,也包括某些核心的概念。
教学理念首先应该回答“教学活动应该达到哪些目的”、“怎样达到这些目的”等基本问题。
教学理念涉及许多方面,包括教学活动的任务、目标、内容、形式、媒体、方法与评价等等,形成指导教学实践活动的方针和原则。
正确的教学理念反映着搞好课程实施的客观规律。
因此,教学理念决定着课程如何实施,决定着课程实施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理念的分类1.宏观:如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
重审中国现代教育理念
重审中国现代教育理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有文化素养的人。
用亚里士多德的话来说,就是使人摆脱卑陋的习性,提升德行与操修,追求善的生活。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之腱和活力之源,是点燃现代文明的高贵火种。
鉴于近三十年来中国教育出现的诸多问题,对现代文明教育理念进行重审就日益显得迫切和重要。
现代教育理念的异位在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育首先是一个道德教化的过程,其根本问题不在于实用性和获取社会利益的多少,而在于传授的学识中有多少普泛性的内在伦理价值。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随着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科技探索步伐的加快,现代教育的理念却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异位,处于错乱状态。
经验大师洛克说,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侵犯。
然而实际上,中国当代基础规范教育已经偏离了人类自身发展规律,严重阻碍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应试教育大行其道,教育部推行的素质教育政策在绝大多数学校成了附庸风雅的口号而非实实在在的行动。
现代受教育者的焦虑精神涣散而无法获得安宁,似乎是成长在现代教育体制的阴影下每一个受教育者内心共同的焦虑症候。
不少学生在快节奏的应试生活中形成了庸俗肤浅的审美趣味,企图在流行快餐文化中寻找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空虚的出口,结果却被消费主义的狂欢所陶醉,成为商品文化的奴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而导致这一后果的原因恰恰在于我们推崇的实用性和实效精神。
或许在经济领域中,讲究实用性和实效精神可以使经济参与者在一场经济博弈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和最好的市场前景,但教育的过程是人类普遍性和终极性价值追求的承载过程,它不是一场单纯的经济博弈或一蹴而就的思想构筑工程。
价值承载过程中体现出的价值判断理性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价值更生的深刻化等价值演变都是将价值变成责任的持续时间过程,是由现实指向理想的向度,是一个人的精、气、神对于完美终极的思想价值的追求,它的价值在于可以产生无限的价值,而这一切不单单是用货币就可以兑换和衡量的。
教育商业价值的反思诚然,抛开功利性谈现代教育已不现实,但是现代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能与教育的教化功能,文化功能和社会功能相悖。
浅议教师为本
1985年《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
原因: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鼓励教师终身从事 教育工作,中国从1986年7月1日起,开始实行教龄津贴制度。 教龄津贴标准 : 教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每月3元;满10年不满 15年的,每月5元;满15年不满20年的,每月7元;满20年以上的, 每月10元。 现状:设定“教龄津贴”是党和国家尊师重教的重要举措,“教 龄津贴”当时占教师工资总额的1∕10左右,是一个不小的“数 目”。这一标准已执行三十余年了,现"教龄津贴"占教师工资多 少呢?1∕800左右。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但教师工资单上"教龄津 贴"的确分别是:3元,5元,7元,10元。"10元"是封顶额。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浅议教师为
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985年《中共中 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 决定》指出:“教育必 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必须依靠教 育。”1987年,党的十 三大进一步提出“百年 大计,教育为本。”
科 教 兴 国
1 995年5月6日颁布的《中
职 称 评 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六章 待 遇 第二十五条 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 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建立正 常晋级增薪制度,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六条 中小学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享受教龄 津贴和其他津贴,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 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八条 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 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 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 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 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 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 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 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中国教育史中的现代教育理念苏景春共34页文档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中国教育史中的现代教育理念苏景春
•
6、黄金时代是在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现代教育新理念》课件
06 结论
CHAPTER
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现代教育新理念强调创新、合作、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这些理念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需 求,有助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 变化和挑战。
现代教育的新理念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 出贡献。
在合作与交流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 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 誉感。
3.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4. 加强师生互动
学校可以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如国际交流项目、文化节等,以增加学生 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机会。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和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提供有 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现代教育新理念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现代教育的新理念 •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 现代教育的新评价方式 • 现代教育的新挑战与对策 • 结论
01 引言
CHAPTER
现代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促进智力、情感、社交和身体等多方 面的发展。
现代教育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培 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人才 ,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提高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强调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培 养创新精神。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教育理念的转变
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需求 ,而传统教育则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
现代教育观
经济的儿子 文化的孙子 政治的佣人
人类最大的危机是教育危机
人类存在的各种危机都可 以在教育里面找到其根源, 而教育危机根本上是教育 价值的危机。
9.11恐怖袭击 埃及政变 森林破坏 雷曼兄弟银行倒闭
中国在办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公平的 贫困教育。什么贫困? 灵魂贫困,价值贫困,素质贫困, 创造力贫困。
养目标。
中观管理的核心职责是服务,服务学校、服务学生。 学校微观管理应坚持民主管理、依法管理、科学管 理,建立基础管理、系统管理、全程管理、精致管理的 机制。
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
应对现行的考试制度进行一 次革命,特别是对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考试制度进行革命性的变革。
中央教科院的调查结果:
“我们调查了恢复高考以来的 33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 为行业领袖”(见《上海教育》2011
应改革和调整教育所有制结构
民办教育 公办教育 私立学校
平等竞争 共同发展
公立学校
股份制学校
中国教育的腾飞还缺少两支翅膀
一支是民办教育 一支是国际化教育
公办教育、民办教育都是国家的教育,公 立学校、私立学校都是民族的学校。公办教育 与民办教育的教育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培养目 标是一致的。 我们应从教育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教
要构建教育的外化价值,即人 类共同生存和发展的价值:民主、 自由、平等、人权、博爱、诚信、 正义、法制、和谐、幸福的价值观。
培养富有自由意志、独立人 格、大爱情怀、社会责任、创造 能力、幸福生活的代代新人。
价值主义教育思想以人为目的,敬畏价值, 崇尚智慧,惊赞宇宙,促进共生的教育思想。
在价值主义教育的学校 教育实践中,应注重几个方 面: 一是培养和实现学生的主体 价值; 二是建构教育时空价值; 三是注重能力价值的培养; 四是注重制度价值建设; 五是建设有灵魂的教师队伍; 六是提高学校管理价值。
现代教育理念ppt
现代教育理念
四、教师师德和学识的典范
第一、教师对教育事业要有赤诚之心 第二、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滿天下 第三、教师要友爱同事,团结合作 第四、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呢? 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陶行知要求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都在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教师自己应能做到。 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创造精神;教师要使学 生成为热爱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自己就应当有“真知灼见”、“敢说真 话,敢驳假话,不说诳话”;要使学生成为“人中人”,教师就不应当自视 清高、离群索居,而应当“与三百六十行为伍”、“跟三百六十行学乖”; 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 处严以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 关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必须发扬民主作风,在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关系, 共同合作,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体现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学、共事、 共修养”。用这种方法就能渐渐地培养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第五、教师要勤奋好学,富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现代教育理念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 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儿童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 才能的儿童。 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行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 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 斗争。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 单上的第三名。他一面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 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终因“劳累过度, 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 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 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 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 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现代教育原理
1、教育优先发展:两个内涵:其一是社会用于发展教育的投资要适当超越于现有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超前投入;其二是教育发展要先于或优于社会上其他行业和部门而先行发展。
2、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狭义的社会教育:狭义的社会教育,是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的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4、教师教育与师范教育: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师范教育是指按照教师的规范、标准培养训练教师的教育,主要是指教师的职前教育;教师教育则是统合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两个概念的新概念。
5、教师职业专业化:所谓“教师职业专业化”是说:教师职业是专业性职业;要按照专业标准,使教师职业成为专业性职业;教师职业成为专业,需要一个过程。
6、广义的教育:是自有人类以来就产生的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广泛地说,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7、狭义的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8、教育思想:泛指人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是指人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教育实践而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认识、观点和看法。
9、教育观念:是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教育工作者或其他社会成员头脑中的直接影响人们的教育行为的教育主张、教育观点和教育评价标准等。
10、教育理论:是指人们在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来、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有一系列理论范畴所构成的较为系统和严密的教育思想。
11、教育流派:是指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第一研究领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派别。
中国学前教育史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公育机关的老师应是“由专家担任,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经 验,热爱孩子、负责、严谨精细的人
第二节
01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生平及教育实践
生平
陶行知(1891—1946), 安徽歙县人,原名文浚,因欣 赏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改 名为“知行”,v后认为“行是 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改 名为“行知”。
教育实践
1923年春,陈鹤琴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开创了 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之先河。此后,他还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创办我国最早的幼稚 教育研究刊物《幼稚教育》、《儿童教育》。 1940年10月1日,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陈鹤琴出任校长,全面进行“活教育” 实验,并创办《活教育》月刊,任主编。 1945年9月,任上海市立幼稚师范学校并校长,继续实验活教育,建立了活教育的理论体 系。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
CONTENT
目 录
01 中国近现代学前教育思想概述 02 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03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04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思想 05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思想
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近现代在学前教育方面做出贡献的思想家 的成长和教育实践经历。 掌握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的主要学 前教育思想。
主要学前教育思想
(四)注重儿童创造力的培养 要真正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六大解放” (1)解放儿童的眼睛 (2)解放儿童的头脑 (3)解放儿童的双手 (4)解放儿童的嘴巴 (5)解放儿童的空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第三节
01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生平及教育实践
生平
陈鹤琴(1892—1982),浙江 上虞人。幼年丧父,读了几年私塾 后靠亲友资助进入基督教浸礼会办 的杭州蕙兰中学,1v 911年2月,考 入上海圣约翰大学,秋季又转考入 清华学堂高等科。1914年8月,他 前往美国留学。
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学理论
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育理念与现代教学理论21世纪是中国根底教育全面、彻底变革的时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成为根底教育开展的目标与主旋律。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已有的根底教育开展水平与现代社会开展对教育的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是根底教育变革的根源与动力。
主体局部主题1:现代教育技术与根底教育改革〔一〕根底教育改革的背景分析21世纪的现代社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知识经济将成为经济开展的主流和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消费〕为最重要的因素的经济时代〞。
即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相对于依赖土地的农业经济和依赖于自然资源与资本的工业经济而言,摆脱了资源稀缺与效益递减的限制,具有无限增生的利润空间与尖端制控的优势,因而成为表达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经济形态。
知识经济所依赖的是知识生产、分配、使用,其核心的特征是知识创新,而知识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民族开展知识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二是进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科学的开展,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开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借助于信息技术,人们可以更多、更快、更准确地承受、析出、反响信息,并且依赖于信息的传输,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等多种领域开展的节奏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承受和吸收处理信息已成为社会开展对社会成员的根本要求。
反思我国根底教育的现状,其与现代社会开展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
应试教育的体制与价值取向上的缺陷,系统知识的传授与掌握的教学指导思想和评价标准上的缺陷,独立、封闭、单一、深奥的课程设置与学科并列的缺陷,记忆、训练的承受学习等缺陷导致学生个性扬缺乏,创新思维欠缺,应用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群体分化严重等痼疾,已完全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开展对教育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
什么是“现代教育”的真正内涵
什么是“现代教育”的真正内涵什么是“现代教育”的真正内涵?“现代教育”、“教育现代化”,这是现在人们谈教育时每每提及的话题。
但“现代教育”或“教育现代化”究竟是什么?它的内涵是怎样的?恐怕明白的人就没有几个了。
其实,探究清楚“现代教育”或“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对于认识我们今天教育的问题,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都是很有意义的。
那么什么是“现代教育”呢?国内教育界权威顾明远担任主编、其他数十位国内著名教育专家担任编委、由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的12卷本的《教育大辞典》,对“现代教育”是这样解释的(第1卷第12页):1、建立在现代大工业生产基础上的教育。
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至现在,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这一时期的根本特点是科学、技术和生产相结合,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开展,生产工艺的不断变革。
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信息革命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不断地改变着传统工业的面貌,促成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使社会日趋现代化。
反映上述特点的现代教育具有以下特征:⑴普及义务教育的实施和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大工业生产需要有文化技术的工人,同时在无产阶级的斗争下,资本主义国家在19世纪后半叶相继实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到20世纪,普及义务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
大工业生产还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工程教育的开展,从而逐步建立了包括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的各级各类教育体系。
⑵教育内容极大地丰富,一改古代教育偏重人文古典学科的传统,自然科学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科学的分化,建立了各学科的科学体系。
各级学校都设置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完整课程。
⑶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别离到逐步的结合。
高等教育逐渐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
⑷教育方法摒弃呆读死记,注重开展学生的智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⑸成人教育迅速开展,传统的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开展。
成人教育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为每个充分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全面了解现代教育理念
全面了解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理念是指适应当代社会需求和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方法论。
全面了解现代教育理念对于教育工作者、学生和家长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现代教育理念的内涵和实施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教育理念。
一、培养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现代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与传统教育注重知识传授不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沟通与合作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只有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实施途径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实施途径之一。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兴趣、才能和学习风格。
个性化教育注重发掘和激发学生的潜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学习需求。
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得到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实现个人发展的最大化。
三、学生主体地位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原则现代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和主动性,倡导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学校应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保障和支持。
四、社会实践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教育理念倡导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经验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会实践可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担当的公民。
五、教师的角色转变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方面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实施,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教师是授予者和权威者,而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世界中国最新教育教学理念39条教育新理念
39条教育新理念厦门教育学院章立早同志专门从事教育干部的培训工作,在和基层教育一线的教师和干部接触中,他发现大家在思想上有许多困惑。
于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依据自己对教育的研究和对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判断,有针对性地记录下自己对教育问题的感悟,日积月累,形成这39条教育理念。
现刊发如下,以期望和广大读者朋友共同探寻解决我们思想困惑的更多新理念。
希望读者朋友积极投稿,把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体悟到的新理念提炼出来,与大家分享。
教育1、知识教育靠“灌输”,人文教育靠熏陶。
2、我国教育的一些优势(学生的计算能力强等),现代技术是可以代替的,而我们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弱等),却是现代技术无法代替的。
这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迫切需要改革的主要原因。
3、我们教师要牢记:没有医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医治教育百病的灵丹妙药,永远不可能从某一位成功教师那里克隆相同的教育艺术或方法来对自己的学生实行成功教育。
如果真的能够那样,世界将是只有领袖、政治家、科学家、诗人、银行家、企业家和大富翁的世界,世界也将变得无法存在。
4、教育不能只面向少数学生,也不能只面向多数学生,而要面向每一个学生。
学校5、我们不应该片面理解学校只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师发展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放弃教师发展而追求学生发展,最终学生的发展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教师6、演员,靠演技征服观众;球员,靠球技留住球迷;教师,靠综合素质引领学生奔向美好的未来。
7、不称职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应自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则是让自己去适应学生,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前者是授人以鱼,后者是授人以渔。
8、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9、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一、新的教学观1、教学目的的新演变——新的教学目的观(1)双基观:传授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
(2)智能观: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3)素质观:加强基础,增强能力,发展个性,提高素质。
2、教学本质的新定义——新的教学本质观(1)将“教学”当作一种行为,即相当于老师的“教”,是教学实践中教师这一方的行为。
(2)将“教学”看成是一个联合词组,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组成的活动,并且两者不可分割。
(3)华东师大施良方教授指出,从关注教师的行为的角度来说,“教学(教)就是教师引起、维持与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现代的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组织学生主动学习,实现学生的某些内在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
3、教学价值的新内涵——新的教学价值观(1)重外在价值轻内在价值。
教学的外在价值,即教学服务于社会的价值。
教学的内在价值,即教学具有完善人的精神世界的价值。
(2)内外价值并举。
教学不能仅仅只注重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还应关注人的情感智慧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完善人的精神世界。
4、教师角色的新定位——新的教师观(1)教师的职责定位:传授文化知识;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传授者、课堂纪律的管理员、社会的代表人等。
(2)教师角色的新定位为: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新生一代灵魂的塑造者;学生心理的保健医生;学习者和学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教学的领导和管理者。
教师职责的新定位: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发展。
5、对学生的新认识——新的学生观(1)潜能观——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人人的潜能分为生理潜能和心理潜能。
心理潜能又分为智慧潜能、情感潜能和创造潜能。
教师所要做的,就在于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我们要相信每个人都具有潜能。
(2)发展观——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①乐观地估计学生的天性。
坚持性善论,反对性恶论。
性善论注重自省和内在力量的挖掘,性恶论注重外在规范的约束和行为的矫正。
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理念一、以人为本的理念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
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
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
二、全面发展的理念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
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
三、素质教育的理念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
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