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无答案)

合集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西安市第一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 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君王自命天子,君主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3.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

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这反映出A.国家间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 B.王权尚未完全确立C.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 D.私有制逐渐建立4、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5. 西汉后期大臣王嘉称赞汉文帝时,“吏居官者或长子孙,以官为氏,仓氏、库氏则仓库吏之后也。

其二千石长吏亦安官乐职,然后上下相望,莫有苟且之意。

”东汉初年大臣朱浮也赞叹其时的做法“吏皆积久,养老于官,至名子孙,因为氏姓。

”这主要体现了汉文帝时期( )A. 宗法与皇权结合促进了国力强盛B. 官僚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中央权威C. 官吏任用制度化形成良好的吏治D. 官员久任其职推动国家长治久安6. 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将原本隶属于门下省的谏官分离出来,于是,台官谏官成为“天子耳目之臣,宰执不当荐举,当出亲擢,立为定制”。

陕西省西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平行班)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平行班)试题-含答案

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平行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题2分,共6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才可能稳定。

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

”这里评述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2.下图为《唐律疏议》所列出道德原理图,这表明A.法律体系走向完备B.三教合一趋势明显C.德主刑辅治国理念D.儒学独尊受到冲击3.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

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

这A.进一步强化了小农经济B.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C.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D.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4. 图1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A.强调内外有别B.注重风水迷信C.侧重地理因素D.彰显教化功能5.宋代,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幻相,儒学家反对这种观点。

在宋代儒学家看,理解世界本原的核心概念应是A.善和德B.仁和礼C.理和气D.知和行6.1301年徐元瑞《吏学指南》称行省为“分镇方面”;但时至元末,柳贯则云“行省得画地统民”,与柳贯同仕于顺帝朝的湖广行省平章星吉也自称:“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非常完善C.行省逐渐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D.行省实际上成为割据一方藩镇7.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束缚在后先后被冲破。

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分别是在A.汉朝、唐朝B.明朝、春秋战国时期C.明朝、清朝D.唐朝、宋朝8.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亚洲季风强盛带充沛的降水,从而使国家粮食丰产和人口大增;但随后因为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农作物减产,引发战争和农民起义,从而导致北宋灭亡。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 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 B. 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 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 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2.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下表中历史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3.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4. 《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徐业以稽市物,物踊腾案(跃 ),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A. 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 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C. 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D. 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5. 《春秋繁露》中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心,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论其轻。

”由此可见,春秋决狱有利于A. 保证司法的公正性B. 确立法家思想统治地位C. 推动法律的儒家化D. 明确道德与法律的界限6 .唐代诸多新兴的庶族士人在讲到自己出身时往往上溯到久远的世系。

例如,李白自称出自陇右李氏,韩愈则声称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的韩氏,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也都去汉魏世家中寻亲认祖。

这表明当时A.科举制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B.儒家思想注重慎终追远C.九品中正制为选官主要方式D.士族政治仍有较大影响7.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

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实验班)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2道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

"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A.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B.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C.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D.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2.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C.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3.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

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4。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门下省审核后,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B.汉、宋、明C.秦、元、清D.秦、唐、明5.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A. 铁犁牛耕的出现B。

耕犁技术的成熟C。

精耕细作的开始D。

单位亩产量提高6. 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

陕西省西安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无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2016_2017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卷,无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期末试题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疏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 )A.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执行2.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贵族组织奴隶、平民进行农业生产;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这两种耕作方式( )A.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B.都引发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C.都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D.都实行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方式3.“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

”(《荀子•王制》)这里的“工师”是( )A.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负责管理工匠的官员C.私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D.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4. 18世纪,欧洲流行一句格言:只有他们中国人拥有双眼,欧洲人是独眼,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居民均是瞎子。

这句话强调的是 ( )A. 中国闭关锁国,中国人盲目自大B. 中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C. 世界各地彼此隔绝,了解困难D. 中国人素来有远见,长期领先世界5.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 ( )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官府鼓励经商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6.“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给非洲和美洲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主要因为是 ( )A.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B.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地的商品流通C.开始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D.刺激了美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7.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陕西省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陕西省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

陕西省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7高一上·包头期中) 下列制度与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相关联的是()A . 禅让制B . 宗法制C . 分封制D . 世袭制2. (2分) (2017高一上·阳东月考) 宋朝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

”此大臣主张()A . 建立一省制提高行政效率B . 废除宰相制以强化皇权C . 实行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D . 扩大宰相的权力3. (2分) (2019高二下·信阳期中) 北宋科举增加了取士数量,许多贫穷士人通过科举成功完成了身份的蜕变,这使后来者有理由相信,可以通过科举凭借自身实力获得光明前途,并跻身贵族。

据《宋史》记载,在有传的1953人中,布衣入仕者占55.12%。

这一现象有助于()A . 构建平等的政治管理体系B . 大幅提升政府行政效率C . 进—步完善科举选官程序D . 改变传统政治结构4. (2分)明太祖朱元璋曾作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明成祖朱棣设立了A . 枢密院B . 内阁C . 殿阁大学士D . 军机处5. (2分) (2019高一下·阜平月考) 民国时期的外交官员,几乎都被愤怒的青年学生殴打过。

1919年,外交总长曹汝霖家被烧,驻日公使章宗祥被打;1928年外交部长王正廷处理济南惨案,家被毁,1931年处理“九一八”事件被学生打得头破血流,随同人员蔡元培、顾维钧都一起被殴。

外交官员被打反映了()A . 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最主要矛盾B . 外交官员不注重维护民族利益C . 民众法治观念需要加强D . 民众的盲目排外思想6. (2分) (2019高二下·霞浦月考) 据严复年谱记载,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西学”课程有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航海术等,而对“中学”课程则未作严格规定。

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2021年整理)

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2021年整理)

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推荐文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2016-2017年高二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王素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共4页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D.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5.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经世致用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否定封建礼教传统 6.与西方启蒙思想相比,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没有发展成为改造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实验班)(解析版)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实验班)(解析版)

2016-2017学年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单选题:共36题1.“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

”下列是其原初含义的是A.进士B.“士、农、工、商”C.士大夫D.“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进士”是科举制的内容,与“武士”不符,排除A项;“士、农、工、商”是古代的四民,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士大夫”与“后来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相符,排除C项;夏朝建立,“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出现“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是为维护专制统治的结果,西周通过对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进行分封,逐渐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

2.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

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源于此。

这说明A.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史观问题。

“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的说法不科学,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西汉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已经确立,西晋和南朝时儒家思想的地位没有变化,排除C项;西晋陈寿和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的编撰者)所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因而对曹操看法不同,故D项正确。

3.唐朝“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八十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

这说明唐朝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统治者重孝道治天下D.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侍老”制度。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没有显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排除B项;“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4.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

陕西省西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陕西省西安市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1)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期末试卷注意:本试卷共7页,32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

该工具是A B C D2.“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乘机杼。

”诗句中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A.自我消费 B.对外出售 C.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3.六朝商人诗,只及富商,无视中小商人的存在;心羡商人财富,以欣赏的笔触述商人寻花问柳。

唐代商人诗既写富商,也写中小商人,对中小商人,则重在同情。

此现象表明当时A.抑制商业政策趋于严密 B.政府放松对商业的控制C.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D.豪门世族地位日益攀升4. 宋代大城市设有金银铺和兑房,专门买卖金银和兑换货币,都城出现了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宋代A.开始出现商业服务机构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D.官府鼓励经商5. 《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

其最主要原因是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 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6.1693年,康熙患疟疾,服御医药无效。

欧洲传教士献上原产美洲的金鸡纳,康熙服用后疟疾速愈。

这反映了A.地理大发现后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B.闭关锁国下的朝贡贸易繁荣C.殖民扩张使美洲社会遭到破坏 D.传统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转移7.下图反映了西欧部分国家商船队运载量变化情况,图中折线①所代表的国家是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英国8.下表中英国棉纱售价的变化反映出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1786年1790年1800年1807年1830年38 30 9.5 6.75 3A.经济危机发生导致产品滞销 B.国内市场饱和激化供求矛盾C.工业革命导致生产成本降低 D.政府加强调控降低商品价格9.据相关资料统计,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推荐】陕西省西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平行班)试题-含答案

【推荐】陕西省西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平行班)试题-含答案

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平行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4小题,每题2分,共68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六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

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列起,才可能稳定。

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

”这里评述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2.下图为《唐律疏议》所列出道德原理图,这表明A.法律体系走向完备 B.三教合一趋势明显C.德主刑辅治国理念 D.儒学独尊受到冲击3.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张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

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载累见不鲜。

这A.进一步强化了小农经济 B.反映出社会动荡不安C.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D.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4. 图1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A.强调内外有别 B.注重风水迷信C.侧重地理因素 D.彰显教化功能5.宋代,佛教认为世界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幻相,儒学家反对这种观点。

在宋代儒学家看,理解世界本原的核心概念应是A.善和德 B.仁和礼 C.理和气 D.知和行6.1301年徐元瑞《吏学指南》称行省为“分镇方面”;但时至元末,柳贯则云“行省得画地统民”,与柳贯同仕于顺帝朝的湖广行省平章星吉也自称:“吾受天子命为藩大臣”。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元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非常完善C.行省逐渐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 D.行省实际上成为割据一方藩镇7. 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但其束缚在后先后被冲破。

私营手工业超越官营手工业,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分别是在A.汉朝、唐朝B.明朝、春秋战国时期C.明朝、清朝D.唐朝、宋朝8.有学者认为:北宋前期,亚洲季风强盛带充沛的降水,从而使国家粮食丰产和人口大增;但随后因为季风减弱、降水减少、农作物减产,引发战争和农民起义,从而导致北宋灭亡。

陕西省西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答案:(每小题1.5分,共45分)1.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

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下列对《老子》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

这一主张的解释合理的是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争斗 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尊尊” 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的制度2.《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何休注云:“是故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五口为一家……肥墒不得独乐,硗墒(质地差的土地)不得独苦,故三年一换土易居,财均力平,兵车素定,是谓均民力强国家.”材料说明井田制下A.出现土地兼并现象 B.农民拥有土地的支配权C.土地经营相对公平 D.私田争夺公田的劳动力3.汉儒称赞《诗经》能够“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而朱熹称《诗经》为“淫奔之诗”,认为《国风》“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互歌咏,各言其情者也”。

由此可知,朱熹A.把《诗经》的内容政教化B.歪曲了《诗经》的原始意义C.比汉儒的观点更接近事实D.否定了《诗经》的经典地位4.唐代的科举考试并不严格,多数的录取并不完全倚重考卷,还要看平时的文字高下,考生的声名、影响、家世、地位等;有时甚至完全不看考卷,未曾开考,名次已定。

据此可知,唐代的选官制度A.考生名望决定结果 B.主要受制于门阀 C.未得到平民的认可 D.继承了前代的遗风5.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的想法,神仙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

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

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6.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 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6_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54分)1. 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82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

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 周统治中心在随州B. 分封制遭破坏C.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D. 宗法等级森严【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周朝统治中心先在今天的陕西境内的镐京,后在今天河南境内的洛邑,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根据材料文字“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九鼎八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墓主僭越了周朝礼制,说明此时应为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B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题文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破坏,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和题意,均排除。

点睛:领会题意,抓住关键词。

关键词“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九鼎八簋”;考查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不是青铜器制作。

2.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A.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C.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和相关所学,九卿主要为皇帝、皇室服务。

分析各选项,AD 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C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本题选B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秦的政治特征3. 吕思勉指出:“汉代注释与阐述儒家经典的经学作为一门正统学问,成为知识分子关注的焦点。

如郑玄遍注群经,号称最博学的人。

而其经说,支离破碎,于理决不可通,以及自相矛盾之处,都不知凡已。

陕西省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陕西省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陕西省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17·丰台模拟) 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

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 . 统一的多民族围家建立B .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 .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 .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2. (2分) (2016高二上·怀仁月考) 他们这一派别认为“理”是水恒的、先于世界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

这一思想主张诞生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 . 君主专制统治不断加强B .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C . 儒学受到佛、道教思想的冲击并趋向融合D . 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3. (2分) (2018高二上·黑龙江月考) “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

……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据此记载可知,当时()A . 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B . 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C . 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 .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4. (2分) (2019高一下·温州期中) 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

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

其中“豪放雄壮”的代表人物是()A . 李清照B . 辛弃疾C . 柳永D . 关汉卿5. (2分) 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A . 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 . 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的支持C . 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 . 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6. (2分) (2017高一下·成都月考) 河南安阳汤阴县建有“宋岳忠武王庙”,以纪念被秦桧陷害致死的抗金英雄岳飞。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西安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答案)1. 西周时,周天子作为封国主权持有者以“册封”的形式“委任”诸侯作为地方封国统治的代理人,并非拥有独立主权的诸侯接受周王授权而进行代理统治。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A. 西周是主权统一的国家 B. 西周没有出现最高统治权威C. 诸侯在封国内独立实行统治D. 分封体制以宗法血缘为基础2.历史叙述一般分为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历史评价、历史解释等几种方式,下表中历史叙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3. 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家为道德极峰。

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4. 《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

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徐业以稽市物,物踊腾案(跃 ),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

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材料反映了A. 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B. 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C. 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D. 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5. 《春秋繁露》中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心,志邪者不待成,首恶者罪特重,本直者论其轻。

”由此可见,春秋决狱有利于A. 保证司法的公正性B. 确立法家思想统治地位C. 推动法律的儒家化D. 明确道德与法律的界限6 .唐代诸多新兴的庶族士人在讲到自己出身时往往上溯到久远的世系。

例如,李白自称出自陇右李氏,韩愈则声称出自春秋时期晋国的韩氏,白居易、刘禹锡等人也都去汉魏世家中寻亲认祖。

这表明当时A.科举制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B.儒家思想注重慎终追远C.九品中正制为选官主要方式D.士族政治仍有较大影响7. 宋代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陕西省西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实验班)-含答案

西安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实验班)试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

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最优选项。

)1.“士字原初指执干(盾)、戈、佩弓矢的武士,其后变成专指读书、议论的文人。

”下列是其原初含义的是A.进士B.“士、农、工、商”C.士大夫D.“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2.历史上曹操的形象多变。

西晋陈寿著《三国志》,称赞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而南朝笔记小说《世说新语》对曹操父子则多有贬损,曹操假谲、毒杀曹彰等皆于此。

这说明A.记述者的立场影响了历史评价B.人物形象随着时间推移而模糊C.儒学地位的变化混淆了评价标准D.正史比文学作品更接近历史真相3.唐朝“侍老”制度规定,对年龄在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赋役俱免;八十岁以上者,给予一名“侍丁”在其身边照顾,免其赋役。

这说明唐朝A.社会保障体系完善B.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C.统治者重孝道治天下D.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加强4.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遭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

这一做法有利于A.完善中央官制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5.张居正成为首辅后,“勇于任事,以天下为己任”。

他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给事中,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

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已经威胁到皇权B.拥有了独断之权C.具有了宰相之实D.正式统领了六部6.据古代文献记载:秦汉时期铁犁牛耕技术虽有进步,但尚未普及,占主导地位的起土、翻土农具仍以锸、锄为主。

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 小农经济的阻碍B. 精耕细作的需要C. 冶铁技术的落后D. 专制思想的束缚7.《吕氏春秋·上农》有言“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题A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

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

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

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B.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C.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D.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2.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

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A.郡县制的出现B.大一统局面的出现C.宗法制和分封制的破坏D.中国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期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B.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C.具有血缘政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D.西周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4.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曾提出“历史三峡论”,将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大阶段。

从封建到帝制的第一次转型是指()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君主立宪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5.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中写道“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材料中的“其专在下”是指()A.地方分权与制衡B.君主专制的加强C.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D.地方权势过大6.散在郡县的侯国尽可能地利用自己有限的职权,招徕流亡,增殖户口,奖励开荒,以图增加地税收入。

许多侯国的户口迅速增长,远远超过了侯国以外郡县直接控制地区的增长。

这说明()A.封国制度整体上要优于郡县制度B.强大的经济实力是王国问题形成的根源C.地方自主权的扩大有利于经济的发展D.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发生是必然的7.范仲淹在《答手诏条陈十事》中说:“国家乃专以辞赋取进士,以墨义取诸科,士皆舍大方而趋小道,虽济济盈庭,求有才有识者十无一二。

况天下危困,乏人如此,将何以救?”从材料来看,范仲淹认为()①应对科举制考试内容进行改革②应强化儒家思想的地位③科举制几乎失去了选拔人才的作用④科举制导致天下危困A.①④B.②③C.①③D.③④8.有学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可以调动一切能够调动的力量,在需要的时候,它以绝对真理的面目向少数派和少数意见呼啸着压过去,轰然一声,连呻吟都一并理在尘土之中。

”下列不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A.雅典民主是奴隶主内部民主 B.雅典民主易导致权力的误用C.雅典民主易使政客裹挟民意D.雅典民主易造成多数人暴政9.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指出,人民是指“聚合在一起并且基于他们对法的合意和对公共利益的一致性而转化为社会的大众”。

其意在强调()A.民主是法律的保障B.平等是自然法核心C.法律就是社会契约D.法要体现公共意志10. “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

材料“这力量”来自()A.马其顿B.德意志C.意大利D.古罗马11.历史学家马克·汤普森指出,除了决定王位继承人,《权利法案》“只是陈述了已经存在的法律条款,仅仅维护了英国人民已经合法取得的权利”。

材料表明该法案()A.是英国首部成文宪法B.未解决王权的限制问题C.具有浓厚的保守色彩D.阻碍英国的民主化进程12.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和麦迪逊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出于支配地位。

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

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A.立法权控制司法和行政权力B.立法、司法和行政三者权力制衡C.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D.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合理分配权力13.白之浩将英国政治制度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尊严的部分”,一是“效率的部分”。

“尊严的部分”具有激发和保留人们崇敬之心的功能,它使政治制度获得了权威和动力,而“效率的部分”是对这种权威的现代运用。

“尊严的部分”“效率的部分”分别指的是()A.立宪制和共和制B.君主制和议会制C.君主制和共和制D.立宪制和议会制14.1865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经济时写到:“普鲁士的的资产阶级很清楚地知道,他们在自己的工业活动的领域中依赖政府到什么程度。

租让权及行政上的控制像噩梦一样压迫他们。

”恩格斯的这一分析()A.找到了德国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B.对威权政府在工业化中的作用认识不足C.强调了普鲁士应该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D.为德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指明了方向15.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

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B.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C.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D.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16. “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

”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A.甲午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B.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17.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红军较为活跃的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在不触动地主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推广“温和的土地革命”,即“合作制”,使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

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A.抵制中共领导的土地革命B.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C.积极贯彻执行新三民主义D.工作重心转向了农村18.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

”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19.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义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

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

”作者强调的是()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20.有学者认为:“在种族观念上,以汉族的‘我者’打起驱除满族的‘他者’,可是又以西方宗教为口号,挑战中国的儒佛道三家,却又是颠倒了‘我者’与‘他者’的相对地位。

”体现这一观点的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洋务运动21.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

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A.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B.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22.1978年春我国修订的《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前12条都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改变了以往先规定公民义务,再规定公民权利本末倒置的做法。

但宪法在增加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同时,也规定公民有“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权利。

这反映了()A.民主法治建设在曲折中前进B.依法治国方略得到正式确立C.民主集中制原则还需要恢复D.思想路线拨乱反正全面展开23.朝鲜战争爆发,美国通过向日本“特需订货”促进了其经济发展。

越南战争爆发时,日本已经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第二位,美国深陷越战不能自拔,又为日本发展提供了契机。

这表明()A.冷战改变了日本的命运B.世界经济中心开始转移C.国际格局发生重大改变D.日本重获政治大国地位24.那时候,“人们很容易把全球政治理解为包含了美国及其盟国、苏联及其盟国,以及在其中发生了大量冷战斗争的不结盟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

这种理解()A.夸大了美苏两国对世界的影响力B.忽视了欧洲逐渐崛起的事实C.主要依据政治意识形态来界定D.认为两极格局有利于世界稳定25.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 “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

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B.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D.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二、非选择题:(50分)26.(16分)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

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

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1)说出两项隋唐时期中国“自根自生”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意义。

(6分)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役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

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2)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2分)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3分)材料三“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