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10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议论类
10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议论类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议论类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一)1.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即书.诗四句书:__________(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就:__________(3)稍稍..宾客其父稍稍:__________(4)泯然众人..矣众人: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中“父异焉”和“邑人奇之”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本文,你从中等到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专题二 言志议论类
2019-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复习专题二言志议论类【锁定考点】1.识记涉及的文学常识;2.掌握常见实词的含义;3.理解常见虚词的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5.掌握词类活用;6.理解作品的内容;7.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8.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作者观点;9.理解文章论证方法、思路与写法;10.谈阅读感悟。
【新题演练】一、《鱼我所欲也》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2)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 (2)故患.有所不辟也(3)万钟于我何加.焉 (4)今为妻妾之奉.为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呼尔而与.之(3)乡.为身死而不受 (4)是亦不可以已.乎3.翻译文中画线的文言句子。
(1)(2)(3)(4)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心”是以下哪种心?( )A.恻隐之心 B.羞恶之心 C.恭敬之心 D.是非之心5.本文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其主要作用是。
【答案】1.(1)苟且 (2)祸患,灾难 (3)好处 (4)侍奉 2.(1)可是,然而 (2)给予 (3)通“向”,从前 (4)停止 3.(1)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2)用脚踢给别人吃,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文言文主题阅读之哲理议论型 中考语文三轮冲刺
下喉咙了。仆人想抓住打它,
我说:“不要以为它平庸无能,
【承】故事发展,发现猫有吃鸡 这一弊病。从而得出观点:物之 有能者必有病。
有本事的必定有缺点,吃鸡, 这是它的缺点;它就没有捕鼠 的本事吗?”便放了它。
已而伈伈xǐn xǐn泯泯④,饥 哺饱嬉⑤,一无所为。群鼠复潜 视,以为彼将匿形致己也,犹屏 伏不敢出。既而鼠窥之益熟,觉 其无他异,遂历穴⑥相告云:“彼 无为也。”遂偕其类复出,为暴 如故。
4.请结合本文及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 然的关系。(4 分) 【链接材料】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sǒu而田, 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
【译文】把池水抽干去捕鱼,哪能捉不到呢பைடு நூலகம்只是第二年就没鱼了。 把沼泽烧光了去狩猎,哪能打不到呢,只是第二年就没兽了。
解析:“而”在本文是表转折,在“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一句
中表顺承。
2.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2 分)
A.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B.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C.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D.天之生材/不齐有能者必有病/舍其病/犹可用其能也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2 分)
A.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 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 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 谏》)中“以”的含义是一样 的,都是“拿”的意思。 D.“乃蹑寻得之”中的“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 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 踪”之义。
拓展三:议论说理类专项训练(原卷版)-2021-2022学年中考文言文题材分类对比型阅读专项
拓展三:议论说理类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原卷版)学校: 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一、对比阅读(2021-贵州黔东南•九年级)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j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虹牌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高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非学无以广才(使动用法,使……增长)B.非淡泊无以明志(介词,凭借)• •C.及卒,如其所言(名词,士兵)D.随身衣食,悉仰于官(副词,全、都)♦♦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B.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C.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有清廉的智慧:高风亮节,不谋私利。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新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点及答题技巧+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必考点及答题技巧课外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不少同学苦不堪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一理课外文言文怎么考怎么答!常考课外文言文主题有写人记事和讽谏劝说。
先来两道题感受下(文末附翻译):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写人记事类)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
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
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内修政教()(2)终申子之身()(3)申子尝请仕其从兄()(4)申子有怨色()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申不害者马之千里者B.以干昭侯皆以美于徐公C.我将奚听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申子乃辟舍请罪曰乃入见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
答:5.请简要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答: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讽谏劝说类)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
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
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
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
(节选自冯梦龙《智囊·语智部·中牟令》)【注释】伶人:乐工,即现在以演戏为业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中牟令当马而谏()(2)数之曰()(3)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4)以供岁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舜发于畎亩之中B.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其真无马邪C.汝为县令山峦为晴雪所洗D.以待天子驰逐以告先帝之灵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议论说理类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题材议论说理类一、文言文阅读(共 2 分)六、【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隆中对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陈寿《隆中对》)【乙】高帝求贤诏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伯①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今天下贤者智能,岂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进?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
贤人已与我共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②者,吾能尊显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③下相国,相国酂侯④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⑤下郡守。
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⑥、年。
有而弗言,觉免。
年老癃⑦病,勿遣。
(选自《古文观止》)【注释】①伯:同“霸”。
②游:交游。
“从我游”即参加治理天下。
③昌:周昌,跟从刘邦入关破秦,建汉后为御史大夫,封汾阴侯。
④酂侯:即萧何。
曾为沛县吏,秦末佐刘邦起义。
在楚汉战争中有大功,官居丞相,封酂侯。
⑤御史中执法:即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的副手。
⑥义:同“仪”,指仪表,包括身材尺寸、肤色。
⑦癃(lóng)病:手足不灵活的病。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谓为信然..(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3)患在人主不交故.也(4)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绝也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2)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
专题10文言文阅读(知识串讲)-九年级语文上期中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内容与答题方法一、理解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文言实词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关键是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
命题人往往将考查范围锁定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方面。
(一)一词多义一般说来,一个文言实词诸多义项之间会有一定的联系,其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它的引申义、比喻义或假借义。
如“亡”的本义是“逃亡”。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中的“亡”,用的就是它的本义。
成语“亡羊补牢,犹未晚也”中的“亡”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丢失”。
文言文中,“亡”通“无”,读作wú,解释为“没有”,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
掌握一词多义,一靠学习课文时及时理解,二靠准确识记。
我们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来积累相关知识。
(二)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古今异义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
如“河”,古代专指“黄河”,现在则泛指大大小小的一切河流。
(2)词义缩小。
如“亲戚”,古代还包括内亲,即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嫂等,现在多指旁系亲属。
(3)词义转移。
如“媵人持汤沃灌”的“汤”,古代指热水、开水,现在多指菜汤。
(4)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见识浅陋,现在则成了贬义词,指品行恶劣。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的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如“地方”指土地方圆,“感激”指感动振奋,“可以”相当于“可以之”,翻译为“可凭借这个条件”。
(三)通假字通假,指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有点像我们今天说的别字。
我们在理解时,一定得找出其本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说”,按“说”的一般用法,在这里讲不通,原来本字应是“悦”,“高兴”的意思。
通假字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我们可逐课进行整理,先摘出原句,之后找出通假字,再写出本字,以便归纳记忆。
(四)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
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原卷版)- 备战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浙江专用)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一)(2023·浙江宁波·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二)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①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②,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世说新语·政事》)(三)遭父忧,每哀至,辄呕血绝气,虽衰服已除,而积毁消瘠,殆将灭性。
豫州刺史嘉其至行,表上尚书,图象百城,以厉风俗。
(《后汉书·陈纪③传》)[注释]①绥:安抚,体恤。
②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
③陈纪(129-199),字元方,以至德称。
1.文言词语积累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四处)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4.俄国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才华总是通过独立的活动才能成长起来的。
”请结合材料(三)里陈纪的具体活动,说说他成长了哪些“才华”。
(2023·浙江宁波·统考一模)班级开展“爱国人物故事会”活动。
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议论性文言文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斯论〔清〕鼐子瞻谓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
当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乱,然使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缺乏以中侈君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
嗟乎!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氏以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者,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斯事颇相类。
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
中考 _ 中考语文10篇文言文阅读常考题,大概率会考到
1.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2.陋室铭(刘禹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斯是陋室斯:这(4)惟吾德馨惟:只(5)谈笑有鸿儒鸿:大(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新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解释+文言文练习题
中考初中语文文言文所有解释1、《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1、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6、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7、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欲,想做的事情。
施,施加。
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口技(七年级下册)一、解释加点的词答案1、京口有善口技者擅长2、会宾客大宴会:适逢。
宴:举行宴会3、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4、少顷少顷:一会儿5、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只闻:听见6、其夫呓语呓语:说梦话7、满坐寂然“坐”同“座”8、妇抚儿乳抚:抚摸。
乳:喂奶9、众妙毕备毕:全10、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意:心情。
少:稍微。
舒:松弛。
稍稍:渐渐1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夹杂12、虽人有百手虽:即使1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14、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股:大腿。
走:跑15、群响毕绝毕:全。
绝:尽、消失3、桃花源记(八年级上册)一、词语解释缘溪行沿着落英缤纷落花甚异之诧异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俨然整齐的样子阡陌交通交错相通黄发垂髫老人小孩怡然喜悦的样子具答之详尽咸来问讯都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复出焉再无论魏晋更不必说延至其家邀请处处志之作标记欣然前往高兴的样子无问津者渡口4、三峡(八年级上册)一、解释答案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上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急流的水5、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属引:接连不断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即使11、良多趣味良:真,实在5、陋室铭(八年级上册)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安顺市10.(17分)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下列各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用“/”标示下列语句的语义停顿。
(每句标一处)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通“熟”,仔细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④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受蒙蔽而不明(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②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4)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怎样的道理?(5)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我们能从齐王身上学到什么?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分析】译文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①句意为: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主谓之间停顿为:吾妻/之美我者;②句意为: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句意之间停顿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①句意为: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及:比得上.②句意为:邹忌仔细地看着他.孰:通“熟”,仔细.③句意为:是偏爱我.私:偏爱.④句意为: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蔽:受蒙蔽而不明.(3)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①中重点词语有昳丽:光艳美丽;句意为: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②中重点词语有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句意为: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即可,面对妻、妾、客的赞美,邹忌悟出了这样的道理: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5)此题考查的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的.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设想合理即可.答案:(1)①吾妻/之美我者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2)①比得上②通“熟”,仔细③偏爱④受蒙蔽而不明(3)①邹忌身高八尺,形体容貌光艳美丽②能够在公共场合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都我的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4)面对复杂的社会,人很容易受蒙蔽,要辨别真伪,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判断.(5)一个人要正确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赞美或批评,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点评】词义积累:诚帝感其诚(诚心)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毕节市(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6题。
2020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言志议论类》
2020年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言志议论类》【锁定考点】1.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3.理解并翻译句子;4.断句;5.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掌握作者观点;6.概括文章中心,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情感;7.评价人物形象;8.品析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9.联系实际写出个性感悟。
【新题演练】一、《爱莲说》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文略,见课本)【乙】竹似贤①,何哉?竹本②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建善不拔③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④者。
竹心空,空以体⑤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⑥者。
竹节贞⑦;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⑧为庭实⑨焉。
(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贤:贤者。
②本:根。
③:建善不拔:意志坚定不移。
④中立不倚:处事正直,不偏不倚。
⑤体:体悟。
⑥虚受:虚心接受。
⑦贞:坚贞,坚定不变。
⑧之:代词,指竹子。
⑨实:充实。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宜.乎众矣(3)固.以树德(4)陶后鲜.有闻2.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
(限断一处)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3.翻译下列句子。
(1)濯清涟而不妖。
(2)竹性直,直以立身。
4.【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四个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是由竹的本固、性直、节贞四个方面联想到君子之德。
5.【甲】、【乙】两文在表现手法上都运用了的手法。
二、《出师表》阅读【甲】亲贤臣,远小人……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文略,见课本)【乙】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徙知端州,迁殿中丞。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①,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拯命制者才足贡数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③,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曾不推以忠恕也。
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
中考文言词语考点归纳训练(十)(附参考答案)
中考文言词语考点归纳训练(十)(附参考答案)一、何用法及意义归纳:①问事物可译为“什么”例句:(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爱莲说》解析:“人”是名词,位于名词前,组成名词短语,“何人”可译为“什么人”(2)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解析:作“时”的定语,理解为“什么时候。
”②多么例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观沧海》)解析:用在“澹澹”前,充当状语,可解释为“多么”,句意为:海水多么宽阔浩荡。
巩固训练:解释下列句中的“何”字(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2)孔子云,何.陋之有二、焉用法及意义归纳:①表示疑问,“哪里”“怎么”例句: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相当于“于之”“于此”,可译为“在那(这)里”例句:二石兽并沉焉(《河中石兽》)③不译,或译为“啊”“呀”例句:有子存焉(《愚公移山》)④表反问,相当于“呢”例句:又何间焉(《曹刿论战》)巩固训练:解释下列句中的“焉”字(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三、异用法及意义归纳:①惊异,诧异。
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②奇异;③不同。
巩固训练:解释下列句中的“异”字(1)奇山异.水(《与朱元思书》) (2)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3)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4)异.想天开(5)异.口同声四、名用法及意义归纳:①名字;②取名,命名;③出名,有名;④名贵的。
巩固训练:解释下列句中的“名”字(1)有仙则名.(《陋室铭》) (2)故虽有名.马(《马说》)(3)其名.为鲲(《北冥有鱼》) (4)卷卷有爷名.(《木兰诗》)(5)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6)大名.鼎鼎(7)名.列前茅五、就用法及意义归纳:①完成;②靠近;③到…去;④从事⑤即,便巩固训练:解释下列句中的“就”字(1)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2)功成名就.(3)避难就.易(4)行将就.木(5)持就.火炀之(《活板》) (6)瞬息可就.(《活板》)六、日用法及意义归纳:①每天;②太阳;③岁月;④日子,某一时间。
初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及议论类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类阅读一文言文关于人物性格、品质评价词语集锦1.耿介:正直;孤高,不趋时。
例如,独~而慕古兮,岂时人之所喜。
《后汉书·冯衍传》2.谄谗:献媚,奉承3.聪、慧:聪明,有才智4.刚毅:刚强、果断。
刚急:刚直,急躁。
刚介:刚直,耿介。
例如(翟鹏)性刚介,历官以清操闻。
5.谲:欺骗;诈骗6.敏:聪慧7.木讷:质朴,少言8.奸、佞:奸邪,谗佞9.宽厚:宽容,厚道。
另“宽柔”:宽缓,和柔10.静悫(jìnɡquè):沉静,恭谨,诚实11.周密:周到,细密12.冲虚:淡泊,虚静冲默:淡泊,恬静。
例如(孟嘉)冲默有远量,弱冠,俦类成敬之。
13.深刻:严峻,苛刻;刻薄,不厚道14.刻薄:冷酷,不厚道,不宽容15.刻害:苛责,尖刻。
例如“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为人尖刻,好揭人隐私)16.廉介无私:廉洁正直,没有私利廉直:廉洁,正直17.任侠,使气:见义勇为,意气用事18.恺悌(kǎi tì):和乐平易。
例如“故其状皆言严能鹰扬有督察之才,不言安静宽仁有恺悌之德也”《三国志·贾逵传》(都说刚正不阿的人有为官的才能,不说庸碌不为的人可以让治下安乐)19.仁厚:仁爱,宽厚20.清廉:公正廉洁21.清厉:清高耿介。
例如“吕雅清厉有文才”22.贪浊:贪求,污浊23.桀黠:凶暴狡猾。
例如“(罗)艺性桀黠,刚愎不仁,勇于攻战,善射”《旧唐书·罗艺传》24.刚愎不仁:倔强固执,不仁厚。
例同上25.孝友:孝顺,友爱。
例如(张文瓘)幼孤,侍母兄,以孝友闻。
26.苦节:坚守节操。
例如(宋)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27.胆气过人:胆量、气度超过常人。
例如(朱)汉宾少有膂力,···形神壮伟,胆气过人。
28.操履劲正:操守严明,刚正不阿。
例如御史中丞廖刚荐(何)铸……,可备拾遗补阙之选。
29.刚不苟合:刚直,不随便附和别人。
例如(薛)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议论类文言文
九年级语文学习材料教学内容--议论类文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文言文答题技巧的掌握(2)过程与方法:学会分析课外文言(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言翻译技巧(2)难点:准确翻译文言,了解文章内容回顾学习:你知道还有哪些议论类的文言吗?知识梳理议论性文言文是作者针对某种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表明观点、阐述道理的文言文。
在这类文言文中,作者提出观点,运用事例从不同方面论证,体现一定的感情倾向。
议论性文言文有别于其他类型文言文的考点主要是在分析综合部分。
这一考点要求学生在埋解文意的基础上对作者所阐述的道理进行綜合分析、推理;要求能找到某个论点的论据,论点的起因,作者的态度、愿望;能对所阅读的材料进行分析和推理等。
议论性文言文的阅读要求为: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型:一是表明作者某种观点的句子有哪些。
二是对全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查的是学生的归纳。
概括能力。
品题上既有对原文观点、论证方法的较为直观的叙述的题,又有对原文的观点或论证方法加以转达,评论的题。
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筛选出来:(1)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证明观点的?(3)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4)作者的感情倾向如何?可以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运用速读法和跳读法,快速明确文中与题日要求有关的关键信息。
其次,审清题干,明确要求。
学生在通读全文、了解文意的基础上,要审清题日要求,明确筛选的对象与角度。
例题:文言文阅读《原弊》"作者认为,休战以来的士卒已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来做。
“原文中说“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其骄如此_而其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由此可见,背军粮的任务请他人来做并非因为土车老迈,而是健壮的土卒骄纵怠精造成的。
中考议论类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
中考议论类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命题猜想1.因为议论事理的能力是高中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的一个重点,所以选择议论性的文言短文作为中考命题的材料已引起命题者足够的重视,这类题目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考语文试卷上。
2.文言文议论类阅读材料将仍然以初中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为主,可能作为单一材料选入试卷,也可能以课文内外结合的比较阅读形式出现。
3.对文言文材料的处理将仍然坚持“浅易”的原则,以有利于命题、易于考生阅读理解。
4.题型一般采用解释题、翻译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
一般4小题,分值12~16分,以主观题为主,选择题为辅。
课内语段精练(一)口技林嗣环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满坐寂然(2)妇抚儿乳(3)众妙毕备(4)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于”与“于厅事之东北角”中“于”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C.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解析版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过关测试一、(2021·西藏·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乖乖,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文正公,苏州人,平生好施与①,择其亲而贫、疏②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③皆有赡。
(选自钱公辅《义田记》,有删改)[注]①施与:帮助。
②疏:疏远。
③嫁娶凶葬:婚嫁丧葬。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以养济/群族之人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属.予作文以记之()(2)连月不开.(.).(3)沙鸥翔集.(.).(4)日.有食()3.将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黄冈中考必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议论篇
2012黄冈中考必考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议论篇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略乙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终灭吴。
(选自《史记》)24、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
(1分)舜发于畎亩之中2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分)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③吴既赦.越( ) ④与百姓同其劳.( )26.翻译下列句子。
(2分)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27.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
(3分)28.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
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
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
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
欲学为兵,则老矣。
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
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
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
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入则无法家拂.士拂: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6分)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译:②旱斯具舟,热斯具裘。
译: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分)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共同特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而死于安乐也。
11.下列句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A.舜发.于畎亩之中发.于声,而后喻B.国恒.亡人恒.过,然后能改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D.入则无法家拂.士行拂.乱其所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文言文考点对应训练——中考议论类1.选择议论类文本来命制题目的省市会越来越多,因为议论事理的能力是高中阶段将重点训练培养的能力2.文言文议论类阅读材料将仍然以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的文言文为主,可能作为单一材料选入试卷,也可能以课内外结合的比较阅读形式出现。
3.对文言材料的处理将仍然坚持“浅易”的原则,以有利于命题、方便考生阅读理解。
4.题型仍然比较常规,即运用解释题、填空题、填表题、选择题、问答题、简要阐述题等,量在4小题左右。
分值将保持在10~16分之间,以主观题为主,客观题分值仍将偏低。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一)(2005·新疆乌鲁木齐)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答案] C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3.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
叙事部分按照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________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________”,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答案] 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4.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
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二)(2009·湖北襄樊)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其文理..皆有可观者________________(2)贤.于材人远矣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文采和道理(2)胜过、超过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答案] C7.将下面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8.课文内容理解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受于人者不至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9.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二、(2005·四川资阳)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________[答案] (1)啊,表感叹语气(2)以宾客之礼相待11.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
12.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怎么明白这件事这么晚啊!(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13.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点提示:围绕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来分析即可。
一、(2009·山东潍坊)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人非上智,其孰无过。
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
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
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
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
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
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
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
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
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
(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 【注释】①跂圣:向圣人看齐。
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
③恤:担心、忧虑。
④攸:所。
1.写出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________(2)己过不改则累德.________[答案] (1)有过错(或犯错误) (2)累:连累,损害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中( )A.人非上智,其.孰无过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惰慢则.骄,孝敬衰焉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C.以.善小而忽之不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D.戒于.小恶,终无大戾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答案] C3.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象(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象(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
(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4.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