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版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Ⅱ.热门押题3汲精华于传统造福祉于当下(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 (7)

2018届高考语文(江苏专版)三维二轮专题复习课件ppt (7)

结构方面2分,内容方面3分。 我来评分:________
[名师诊断 ]错在哪里 失分原因——情节手法类题因界定不准或分析不深而失分 题干告诉我们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 也就是以“渴”为 线索行文。回答线索这种情节技巧的作用,应当从结构 (组织材料, 贯串全文;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简洁;使行文富于变化)和内容 (表 达某种情感或思想;揭示主题;呈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两方面作答。 在结构 (情节安排 )上,“渴”作为试验队员的感受,反映出小说的情 节是在“试验队员深陷绝境”的背景下展开的, 略去陷入绝境前的内 容,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交代,使情节显得更加集中、简洁。在内容 上,“渴”是试验队员在风沙肆虐这样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和感受 (呈 现某种情景或状态 ),能衬托试验人员和送瓜蒙古人的高尚品德;能 更加集中而深刻地诠释小说的主题思想——“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 己”的人生道理。
蒙古族同胞利索地剖开西瓜。红红的汁水,顺着刀把滴 滴嗒嗒淌,馋人极了! 应该是平生吃过的最甜最美的西瓜,但谁也说不出味 来,谁都不知道,那几块西瓜是怎么落进肚子里去的。 至于送也听不懂蒙语。只好让它成为一个美好的 谜,永久地留在记忆中。 (有删改 )
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 某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 突转 性格的“急剧改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 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手 法
概念分析及作用阐释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 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 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 发展的关键。线索一般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寻找线索的途径有 小说标题、小说中的关键词(体现“人物出场、时空变化、事件 演变”的词语等)。 ①小说线索安排的作用 线 可使小说结构清晰,情节集中;可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 索 示主题。 ②小说的明线与暗线 明线:就是由人物活动或事件发展所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小 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暗线:就是未直接描 绘的人物活动或由事件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暗线能够在更广 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或斗争的焦点,使故 事情节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Ⅱ.热门押题3 汲精华于传统造福祉于当下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Ⅱ.热门押题3 汲精华于传统造福祉于当下
热门押题3汲精华于传统,造福祉于当下
(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分
【总评】文章审题准确,题旨鲜明。结构清晰,思路顺畅。文章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立意很有思想深度和高度。文章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运用娴熟,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经典语句的引用以及对名著的分析,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二类文:54分
【总评】本文主体部分能够紧扣“经典阅读的实用价值”进行论述,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表达尚顺畅。但是文章开头一段没有提及漫画内容,这样就使后面的论点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者为了突出“总分并列结构”的特点,强行凑出三个分论点,因而导致每个主体段的论述都不够充分。

【江苏版】2018版高考二轮语文教师用书全一套(Word版,含答案)

【江苏版】2018版高考二轮语文教师用书全一套(Word版,含答案)

考点一正确使用词语(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2017·江苏卷)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

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________的作品。

它们或如摄影般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________。

A.精益求精耳目一新美不胜收B.励精求治刮目相看美不胜收C.精益求精刮目相看数不胜数D.励精求治耳目一新数不胜数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重点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明确近义成语的区别,然后根据语境,分析句意,找到所给的句子中的重点词语,看哪个词语和它吻合。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形容皇帝或者国家领导者的行为和精神。

第一处,是说“绣娘”的“工匠精神”,应使用“精益求精”,排除B、D两项。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后者多指人,句中说“作品”,应使用“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数不胜数: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前者突出“美好”的东西多,后者只是强调多。

第三处,前面说“可谓争奇斗艳”,应是强调美好的东西多,应使用“美不胜收”。

因此本题应选A项。

一、去同析异,明确侧重近义词语的特点是“同中有异”,因此,辨析近义词语时,可以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选择符合语境意的词语。

语素全都不同的词语应从用法方面去考虑;语素相近的词语,要特别留心不同之处。

1.牢记搭配对象有的时候,两个近义词语之间的意义并无明显差别,但是搭配的对象稍有不同,甚至差异很大。

如“简洁”和“简捷”,“简洁”常与“说话”“行文”等搭配,“简捷”常与“方法”等搭配。

2.去除同类项,对区别项加以组词区分如2017年江苏卷中的“精益求精”和“励精求治”,可根据“求精”“求治”两个词语来辨析二者之间的差异。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5大题 Ⅱ.考点3 分析结构技巧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5大题 Ⅱ.考点3 分析结构技巧 Word版含解析

考点三分析结构技巧(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比邻而居》),完成后面的问题。

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线索及作用,也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技巧。

本文主要写了闻到的比邻而居的各家的气味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通篇都围绕“气味”着笔,所以“气味”为本文的线索。

围绕这条线索,将各家的气味贯穿起来,描写了比邻而居的各家或实打实、或浮华等不同的生活状态、生活风格,作者对此的感悟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表达出作者对各种生活状态的理解和包容。

【答案】(1)线索:气味。

(2分)(2)作用:以“气味”为线索,串联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状态呈现出来;(2分)以“气味”为线索,体现不同的生活风格,便于表达理解和包容各种生活状态的思想。

(2分)一、如何分析散文中的线索散文往往“形散”,笔墨似随意挥洒,为了做到“神不散”,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线索正是把文中各个部分的材料串起来的那根“红线”,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当然,也可以是人物。

可从如下角度抓线索:1.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以物喻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如《故乡的榕树》以“故乡的榕树”为线索;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如《荷塘月色》就是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叙事记人的散文一般以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如《记念刘和珍君》,以“悲愤”的情感为线索,一头挑着的是对烈士的沉痛悼念,而另一头挑着的则是对反动政府、反动文人的无比愤怒之情。

江苏版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教师用书:高考第2大题考点4翻译句子(含解析)

江苏版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教师用书:高考第2大题考点4翻译句子(含解析)

考点四翻译句子(对应学生用书第20页)(2017·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阅读文本见考点一例1《汪容甫先生行状》),完成后面的问题。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注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特别要注意关键词的翻译。

第(1)句中“先”是动词,千万不要译作“先祖”;“以爵也”中的“以”和“也”,“以”是“凭借”,“也”表判断;“若以学”中的“以”亦是“凭借”之义,和“以爵”中的“以”一样,可互译;最后一句中的“北面”是文化常识,古指臣面(拜)君、弟子面(拜)师。

第(2)句中第一小句里的“于”是“对”之义,“知友故旧”是名词,是“殁后”的主语,“衰落”的主语应是“知友故旧的家道”,这里要体会得出;第二小句中的“相”指动作偏指一方,“存”即是“问”,“问”即是“存”,是“慰问”之义,“过”是“超过”之义;第三小句中的“然也”,不能将“然”认为是形容词词尾,最后一句可直译为:大概是因为他的本性忠实厚道使他成为这样的。

【答案】(1)我超过容甫,是凭借官位;如果论学问,那么我应以容甫为老师。

(4分)(2)他对那些老友旧交去世后家道衰落的,关心慰问超过朋友生前,因为他的本性就是这样忠实厚道啊。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Ⅱ.热门押题1 就业是一种艰难的取舍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Ⅱ.热门押题1 就业是一种艰难的取舍 Word版含解析
Ⅱ.高2页)
品读悟法两类标杆作文细读找差距
一类文:70分
【总评】作为考场作文,本文获得满分,可谓“实至名归”。全文结构完整,思路清晰:第一段引出中心,明确建议;第二段论述要坚持“创业梦想”;第三段论述坚持“创业梦想”要不惧艰难;第四段结合材料对比分析,再次明确中心;第五段收束全文,发出号召。本文最大的亮点是作者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极强,表现在:一,善用比喻,每个比喻都几乎形象新颖贴切,让人佩服;二,引用精当,每处引用既简短又贴切;三,警句迭出,作者理性思考能力强,常有言简意赅之句,醒人耳目;四,议论老辣,全文多处扣题生发议论,鞭辟入里,分析得当。
二类文:53分
【总评】本文结构思路还是较为明朗,紧贴现实来分析问题,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思维具有辩证性,这样的议论颇具厚度。但是文章不可回避的硬伤至少有两处:一是中心立意只是基本符合题意,“青春无悔,跟从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的立意未能切合题意,在给分档次方面只能给中档。请记住:高分作文的第一要求是切合题意。二是议论的集中度不够,有东拉西扯之嫌,议论文论证观点最主要是因果分析和价值分析,而本文在这两方面花的笔墨比较淡,这样的议论缺乏力度。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 小说阅读 训练二 叙事艺术赏析教案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三 小说阅读 训练二 叙事艺术赏析教案不分版本

(江苏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三小说阅读训练二叙事艺术赏析教案不分版本训练二叙事艺术赏析练前提醒赏析小说的叙事艺术是近几年小说考查的热点之一,赏析角度主要有表达人称、表达视角、表达顺序、叙事线索、结构安排等。

答题时一要准确判断表达的特点,尤其是判断故事的推进方式,如对话推进、虚实交织、抑扬手法、“欧·亨利式〞结尾等;二要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既要扣住表达本身效果,又要结合这种表达手法给全文情节、人物塑造、主旨表达及小说风格等带来的效果进行分析。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阅读文签:微型小说+传承传统文化百鸟朝凤(节选)肖江虹①晒花节刚过,土庄又热闹了。

人们槐花串似的往焦三爷的院子里跑,扛凳子搬桌子的,遇上闲逛的路人,就有人招呼:“焦三爷传声了!〞路上的人一听,一张脸就怒放了,随即融入队伍。

往焦三爷的院里迤逦而来。

②土庄人等这个盛况的日子已经很久了。

③无双镇的唢呐班每一代都有一个班主,上一代班主把位置腾给下一代是有仪式的,这个仪式叫“传声〞,不传别的,就传那首无双镇只有少数人有耳福听到过的《百鸟朝凤》。

接受传声的弟子从此就可以自立门户,纳徒受益了,而且从此就可以有自己的名号。

总之,那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种荣耀,它似乎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最有力的注脚。

④这个仪式最吸引人的还不是它的稀有,而是神秘,在仪式开始之前,没有人知道谁是下一代的唢呐王。

人实在太多了,师傅的院子都装不下了,于是屋子周围的树上都满满当当地挂满了人参果。

我和我的一班师兄弟坐在院子正中间,两边是我们的亲人,我父母还有两个妹妹都来了;我的师弟蓝玉坐在我的旁边,他的家人也来了,比我的父母还来得早些。

⑤师傅坐在八仙桌后面。

他一直在闷着头抽烟,很快,师傅的一张脸就不见了,他的半截身子都隐在一片雾障中,像一个踏云的神人。

我竟然生出一些隐约的幻意。

⑥良久,师傅才站起来,四平八稳地杵灭手里的烟袋,对着人群,平伸出双手往下压了压。

2018(江苏省)高考语文押题卷含答案

2018(江苏省)高考语文押题卷含答案

绝密★启封前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一、语言文字应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什么是读书的心态呢?其实它就是与人的灵魂律动▲的心理状态。

宦海激浪,商战奔突,急功近利,立见实惠等等,都是一种令人▲的高节奏▲。

至于那些为了应付考试而临阵磨枪的学生们,表象是在埋头读书,实为一种苦海心理的挣扎。

A.体戚相关心跳目眩律动B.息息相关心跳目眩躁动C.休戚相关目眩神迷躁动D.息息相关目眩神迷律动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记者5日从国家气象局获悉,3日以来我国北方出现了今年以来强度最大的一次沙尘暴天气过程,全国五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地区受到影响,多地PM10浓度爆表。

B.中华书局在经过论证与调研后,认为原教材所承载的中华文化内容乃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内容,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和普适性。

C.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有助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D.海绵城市指的是降雨时能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

3.下列诗句都与梅有关,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与其它三项不同..的-项是( )(3分)A.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墨梅》)C.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林通《山园小梅》)D.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刘过《柳梢青·送卢梅坡》)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真,构成了隐逸文人表现自然的审美核心。

真,指自然而不失本性。

,。

,。

①陶诗对于审美客体客观的表现②隐逸文人对自然的真实切入与真情投入③陶诗中荒墟草屋、榆柳桃李构成了最平凡又最真切的自然景致④这是世俗人生中无法体察到的⑤形象准确再现了人与自然的精神与真实风貌⑥使自然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A.①⑤④③②⑥B.③⑥④①②⑤C.②⑤③④①⑥D.②⑥④③①⑤5.下列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借用书法元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完整版)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完整版)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摇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 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 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 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 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答案】C特立独行普遍形容人的志向高洁,不同流俗。

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

一般作谓语、定语。

中古古代的儒家经典应该是经过古圣人身体体验,努力实行的。

所以第一空选用“身体力行”,排除A、B项。

“耳提命面”,意思是不但当面教导他,而且提着耳朵叮嘱他。

后用以形容对人教诲恳切,要求严格。

“耳濡目染”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根据语境“说教”,第二空应选“耳提命面”。

排除D项,因此答案选C。

“顿悟”,指猛然醒悟。

“领悟”,就是体会,解悟。

根据语境“躬亲实践”,“心得”也应选“领悟”。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

第二,要辨析感情,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还是贬义。

第三,要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解答词语题,(1)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2)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3)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5)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江苏版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Ⅰ.提分攻略2“材料+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含解析)

江苏版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Ⅰ.提分攻略2“材料+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含解析)

提分攻略2 “材料+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材料+命题”作文是高考作文所采用的基本作文样式之一,如2017年全国卷Ⅲ、2011、2012年江苏卷。

“材料+命题”作文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作文材料与作文命题。

作文材料与作文命题之间往往存在解说关系、导入关系、限制关系等,写作时要二者兼顾,弄清关系;审视材料,明确写作方向;把握命题,准确界定写作内容。

“材料+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一、两者兼顾,弄清关系在“材料+命题”式作文中,“材料”与“命题”两个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如下几种关系:1.解说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加以必要的阐释说明,一般是借助材料来阐释命题所包括的内涵或命题所涉及的范围。

如2017年全国卷Ⅲ,试题中材料的内容对命题“我看高考”“我的高考”进行了解说,提供了写作背景。

材料意在从以下几点引导考生思考命题中“高考”的意义和作用: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成长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发生等。

又如2011年江苏卷,作文材料的内容对命题“拒绝平庸”作了解说,“平庸则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

材料阐释了命题所包括的内涵和所涉及的范围。

2.导入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的指向,一步步引出命题本身。

如2012年江苏卷,试题中的作文材料是古今中外有内在联系的三则名言,这三则名言都包含有“忧”与“爱”的内容,从而引出命题“忧与爱”。

这三则名言也对写作具有明显的提示和引导作用。

3.限制关系:即命题人通过材料对命题的内涵或外延适当加以限制,以避免命题过大或过宽泛。

例如: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Ⅱ.热门押题6 点亮价值明灯泅渡人生之河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Ⅱ.热门押题6 点亮价值明灯泅渡人生之河 Word版含解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类文:54 分
【总评】 文章紧扣“理财”展开论述。首先文章的题目就很有吸引力。正 文从引用材料出发, 引出话题; 然后先说“花钱”与“赚钱”, 再阐述具体的“理 财”措施,最后以理财的重要性结尾。但文章也有明显的缺陷:中心论点明确前 的文字太绕,文章内容深度不够,语言比较平淡,缺少文采。
热门押题 6
点亮价值明灯,泅渡人生之河
(对应学生用书第 93 页)
品读悟法 一类文:68 分
两类标杆作文细读找差距
【总评】 文章思路清晰,思维严谨,层次分明,说理一贯而终,读来 一气呵成。全文综合材料内容、联系事件的相关方充分论证,结合社会现实,直 指当代年轻人对待金钱和生活价值观的问题,现实感较强, 凸显作者对生活的深 入思考,有启发意义。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精练三 三大翻译

(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精练三 三大翻译

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
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123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
(1)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 答案 我私下里曾经将他的文章与古人的诗文相比,认
李白的诗歌和他的文章差不多相似。
解析 得分点:补充主语“我”;“私”,私下里;“
123
夫求乐而得所乐,乐在物也;乐所乐而忘所乐,乐 石门子于酒视醉乡诸贤托以自广焉者,何如也?
(选自丘云霄 (1)时轩盖造之,求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 答案 当时权贵拜访他,向他求书画却不能(得到),是因 用自己擅长的书画取媚他们。 解析 得分点:“轩盖”“造”“盖”“所能”,句意对
123
(选自方孝孺《
123
(1)乡闾有忿争不辩,县吏相与诣门质诸叟。 答案 乡亲有忿怒相争不能辩明(对错)的,县吏(就会)与 雷峰樵叟询问这事。 解析 得分点:“乡闾”,乡里;“相与”“质”及句 (2)法律之莫谙,爵号之莫晓,辄岸然以古之良臣自处。 答案 不熟悉法度律令,不懂得爵位名号,就骄傲地以 自居。 解析 得分点:“谙”,“岸然”,严正,一本正经;“
(二)虚实义兼有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 有一部分虚词,主要以结构或语气助词用法为主,如“ “乎”等,其结构、语气助词一般情况下可不译,但有 可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焉:作为句 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 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 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 不必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中尤其要仔细辨 译,或不当译而硬译。
123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世之慕旷达者皆谓嵇、阮诸贤得醉乡之乐,为能养 丘子曰:醉乡之徒,乃负其不羁以俯仰于时,不得直其 自广焉耳。愚谓醉乡之徒,非真乐也。 晋安石门子早善属词,不乐进士业,善画,善隶草 贫,性嗜酒,日以饮为事。由是孤洁一世,知名海内。 其所能则不得,盖不欲以所能媚也。及醉,则虽寻常人 然挥墨,任意纵横,而结构峻古,意态突兀;醒则虽工 逮。盖其适在酒而神在醉故邪。

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8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含答案和解析2016年江苏语文高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2018江苏语文高考真题+详解

2018江苏语文高考真题+详解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I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及解析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在卜而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而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而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3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更倾向于哲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保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D④②B.③®®®D.3.(3分)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任翻飞。

②芸毂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卜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国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雪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3分)对卜.而-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南,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 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2018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8年语文真题及解析_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8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00分)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

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

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2.(3.00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

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A.③⑥⑤①④②B.③⑥⑤④②①C.⑤⑥③①④②D.⑤⑥③④②①3.(3.00分)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

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4.(3.00分)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

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

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Ⅱ.热门押题2 孝心是生命与生命交接的链条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Ⅱ.热门押题2 孝心是生命与生命交接的链条
热门押题2孝心是生命与生命交接的链条
(对应学生用书第84页)
品读悟法两类标杆点有三:一是论点明确。在这个开放空间较大的作文题中,作者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加以展开论述,做到中心突出,首尾点题,很好。二是行文逻辑较为严密。考场作文的思路或逻辑往往不是依赖读者的推理来获得的,而是更依赖段落语句来获得的,本文的写作则体现了这一点,上下文之间,连贯合理。三是语言朴实流畅。一般而言,精彩有表现力的语言,更容易征服读者。本文的语言回归平淡,风格质朴,没有华丽辞藻,连引用也少之又少。这种文风在清晰的卷面中还是有优势的。但还可以增加语言的文采。
二类文:53分
【总评】文章基本能够结合材料展开论述,能够围绕材料的核心事件—聂老汉父子因赡养费问题对簿公堂——进行阐发和论述,观点明确,但却没有很好地理解材料的内涵。“连续半年不支付赡养费”,说明前面有赡养,“借钱支付了有关赡养费”说明小聂无力支付赡养费。因此将他们矛盾的原因归结为缺乏沟通,是审题上出现了偏差,没有综合理解材料的含意。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Ⅱ.热门押题4 对曾经感谢为未来努力 Word版含解析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Ⅱ.热门押题4 对曾经感谢为未来努力 Word版含解析
文章以逻辑思维推进为脉络,将七个文段精巧架构,转述材料继而抛出疑问,坚定地回答疑问接着申明观点,由小王个例联系现实事例,追溯原因进而剖析本质,提出措施从而发出号召,作者思维步步推进,段落衔接流畅,整篇文章章法严谨,转合自如。
更为可贵的是,文章虽是说理,却处处有“我”,读来有温度。作者的笔墨中始终有“我”,有“读者”,让内我与外物在情感与逻辑思维的碰撞中交流,营造了很好的共鸣场域。
文章另一个令人爱读的地方,是语言的灵动活泼。在句式上,时而对偶,时而排比,在整句中又间以散句,在长句中错落着短句,显得灵动;在句型上,因果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等复句的运用理性阐述中暗藏情感的潮水,读来既有气势,又有情韵。
二类文:52分
热门押题4对曾经感谢,为未来努力
(对应学生用书第89页)
品读悟法两类标杆作文细读找差距
一类文:68分
【总评】这篇文章最动人之处在于说理中融入了诗意,使文章富有了理趣。文题巧妙化用闻一多名句,用呼告的语气,让中心论点融入了动人之情,富有感染力。行文中,作者也自然地引用了七堇年、尼采的名句,使得文章自始至终文气流淌,诗意盎然。
【总评】这篇文章最大的问题是脱离材料进行分析,全文只有第一段提及材料,后面的四段只是反复出现“学会肯定自己”,未免有套作嫌疑。在这样情景型+社会热点现象讨论+隐性任务驱动式的作文中,考生必须学会就事论事,就事说理。首先要读透材料,此则材料的核心是结合小王的困惑与后悔谈谈自己的看法,因此“小王的困惑与后悔”绝不能丢。而且,举例时要避免例证过长,也要围绕材料探讨其背后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

【江苏版】2018年二轮语文训练试卷 高考押题卷1 含解析

【江苏版】2018年二轮语文训练试卷 高考押题卷1 含解析

高考原创押题卷(一)(对应学生用书第165页)语文Ⅰ(试题)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瓦尔登湖》是一本不会消失的书.不是因为它有什么华美的文辞和________的意境,也不是因为它构设了________的故事.它的不可磨灭,是因为作者透过文字所表现出的那种怪谲异常的思路,那种________的不愿苟同性,那种认真而非矫情的实验精神.A.深刻危言耸听矜持B.深邃危言耸听矜持C.深刻耸人听闻执拗D.深邃耸人听闻执拗D[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深邃:深;深奥.深刻: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危言耸听: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执拗:固执任性,不听从别人的意见.矜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芈月传》开播一周多时间仍能维持超高收视率,并创下多项收视纪录,足以说明剧目本身品质不俗.B.近年来,多位艺人涉毒被捕,其中凡是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公众谅解的,无不是不热衷公益的艺人.C.互联网兴起后,各种怪诞、恶搞、粗口、泼皮、另类、粗鄙的语言被贴上来自生活的标签广为流传.D.新政策出台以后,想要“二孩”的家庭不仅有了政策保障,独生子女家庭和广大流动人口也将享有服务红利.A[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多重否定失当,应删除“无不是不”中的第二个“不”.C项,搭配不当,“粗口”和“泼皮”不能修饰“语言”.D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将“不仅”提到“想要”之前.]3.下列诗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导学号:76934127】A.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C.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D.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B[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皓月银辉下的洞庭湖面比作银盘,把洞庭山比作青螺.其他三项运用的都是拟人手法,从A项中的“有心”“惜别”“垂泪”可以看出,从C 项中的“嫌”字可以看出,从D项中的“送”字可以看出.]4.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最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A.“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长江之所以波澜壮阔是因为溪流不断汇入,学习也是如此,广泛汲取知识才能丰富自己.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病树逢春恢复生机在于它有执着的信念,如果人们执着追求持之以恒,同样会收获成功.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山中总是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有时深陷生命泥沼是因为对困境缺少清醒认识.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览名岳大川时,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美,数不胜数的自然风景就会不时映入我们的眼帘.C[A项所引诗谈的是“源”与“流”的关系,句境说的是“小”与“大”、“少”与“多”的积累关系.B项所引诗句无“执着”内容.D项语境内容与所引诗的哲理不符.]5.以下是几位学者探讨“文学怎样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经验”话题时的发言,最契合论题的一项是(3分)()A.在精神上站立起来,将中华民族几千年凝聚而成的精神遗产继承下去,同时,在当代中国故事中提炼当代精神核心,构筑中国文艺的内在支撑.B.不了解中国当下发生的一切,没有把握中国问题的思想能力,我们的作家就不能算作一个优秀的作家.C.历史的风起云涌、传统的塌陷和人伦的巨大改变,便是中国文学讲述的中国大故事,这样的大故事对世界文学做出了独特的贡献.D.今天的作家,有责任、有使命让世界听到、读到、看到中国故事,让凸显东方智慧的中国故事滋养和修复曾偏斜、西化的人类文明.A[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题干中的“怎样讲述”强调的是方法和途径,只有A项是最契合该论题的.B项从了解和把握中国问题的角度提出了优秀作家的标准,C项阐明了什么才是“中国故事”,D项阐明了作家的责任和“中国故事”对于人类文明的重大意义.]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亡姊王夫人墓志铭苏辙伯父大中大夫生女子四人,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独享上寿,年七十有五.从其子肄为梓州铜山尉,官满而归,没于乡闾,实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也.前一岁,辙与兄子瞻皆自岭南蒙恩北还,将归扫先墓.是时兄弟惟仲姊在耳,而子瞻舟行至毗陵,复以疾不起.辙既哭之,则讣.于乡曰:“天伦之爱,惟仲姊一人矣,东西相望,将谁诉者?”讣未达而仲姊又亡,盖哭之恸曰:“已矣,手足尽矣,何以立于世!”惟夫人幼敏而静,四岁而知丝纩,十岁而知馈膳,父母以为能.既长,奉己以法,不妄言笑.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舅秘书丞兼,没于耀州,贫不能归,夫人劝其家尽所有以归葬.未几而姑亡,器之亦即世.生事不给,人不堪其忧,夫人处之,哀而不伤;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与亲族交,虽贫不傲,虽富不屈;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曰:“使尔自悟则善,勉强从我无益也.”春秋祠事,必亲视涤濯,执庖爨,夜以达旦,以此终其身.尝梦一老人,旁有赞拜者.既觉,犹拜未已,旦求其家绘像,则四代祖母也.自是并祭四代.肄及元祐九年进士第,时辙备位政府,以亲祀圜丘,恩赐冠帔,使肄以归奉夫人.肄迎养铜山,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及其疾病,肄剔股以具膳.既执丧,水浆不入口者累日,哀毁殆不能胜,乡人称之.将以崇宁元年十月六日袱于器之之墓.(选自《栾城集》卷二十四,有删改)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则讣.于乡曰讣:报丧B.被服饮食,虽窭必修.修:置办C.夫人常称内外祖父从政之方以敕.之敕:命令D.仲姊适.进士王君东美器之适:出嫁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结合语境可知,“敕”在文中的意思应为“告诫”.]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姐王夫人与哥哥苏子瞻的先后离世,使苏辙无比哀伤和痛苦,兄弟姐妹都已离世,他几乎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B.王夫人的公婆和丈夫相继去世,家人沉浸在哀伤之中,王夫人在贫困中处之有度,艰难地支撑着这个家.C.王肄对母亲非常孝顺,在母亲生病时剜肉来给她做药膳,母亲去世后,王肄几天滴水不进,极尽哀伤之情.D.王夫人曾经梦到一个老人,醒后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老人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A[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原文中找出每个选项对应的内容,然后将每个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比对中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文章第一段中说苏子瞻去世后,讣告还未到家,二姐王夫人就去世了,故苏子瞻是先于王夫人去世的.]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二十而归王氏,早莫不懈,舅姑亦贤之.(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训导诸子不失家法,遇其有过,未尝见声色.(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关键词“归”“莫”“舅姑”各1分,句子大意1分)(2)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关键词“过”“尝”“声色”各1分,句子大意1分)9.从文中看,王夫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注意两点:一是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答题时,要从王夫人的事迹入手,王夫人的生平事迹主要在选文的第二段.王夫人力主公公归葬,可见其孝顺知礼;与亲族相处,“虽贫不傲,虽富不屈”,可见其不卑不亢;为祭祀劳神费思,可见其吃苦耐劳;教育孩子“不失家法”,可见其教子有方.【答案】孝顺知礼;不卑不亢;吃苦耐劳;教子有方.(每点1分)【参考译文】伯父大中大夫生了四个女儿,二姐嫁给进士王东美(字器之),独享高寿,享年七十五岁.她的儿子王肄到梓州担任铜山尉,她跟了过去,儿子任期满后她回到家乡,在乡里去世,时间是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庚寅日.前一年,我和哥哥苏子瞻都蒙受皇恩,从岭南回到北方,将要回乡祭扫祖先的墓.这时(其他)兄弟姐妹中只有二姐还在世,而苏子瞻乘船到了毗陵,又因为生病而不起.我哭完了他,就向家乡报丧说:“天伦之爱,只有二姐一个人了,我们东西相望,将跟谁诉说呢?”讣告还没有送到,而二姐又去世,我伤心地哭诉:“完了,兄弟姐妹都死了,我靠什么活在世上呢!”王夫人幼时聪敏沉静,四岁的时候就认识丝绵,十岁的时候就懂得烹调膳食,父母认为她很能干.她长大后,用礼法约束自己,不乱说笑.(王夫人)二十岁时嫁到王家,早晚勤勉不懈,公婆也认为她贤淑.她的公公秘书丞王兼,死于耀州,家贫不能归葬,她劝夫家倾其所有来使公公归葬.不久婆婆去世,王器之也去世.办理丧事不能供应所需,家人不能承受忧伤,她处理这些事,悲哀而不过分;虽然穷,但是被褥衣服饮食这些她都会置办好;和亲戚交往,对待贫穷的,她不傲慢,对待富裕的,她不自卑;教育训导几个孩子,她不偏离家法,遇到孩子有过错,不曾见她有过疾言厉色.她说:“让你们自己觉悟就好,勉强听从我没有益处.”春秋两季的祭祀,她必定亲自查看洗涮,烧火做饭,通宵达旦,她一直这样做直到去世.她曾经梦到一个老人,旁边有唱礼的人.她醒后还不停地拜,早晨找来夫家先辈的画像一看,原来是四代祖母.从此,她一并祭祀四代祖先.王肄考中元祐九年的进士,当时我在政府任职,得以亲自到圜丘祭祀,朝廷恩赐帽子、披肩,让王肄带回去献给王夫人.王肄把王夫人迎接到铜山奉养,王夫人常常称赞祖父和外祖父执政的方法来告诫他.等到她生病了,王肄剜取大腿上的肉来做药膳给她治病.等到(王夫人去世,)王肄奉行丧礼,几天滴水不进,哀伤得几乎不能承受,乡里人称赞他.将王夫人在崇宁元年十月六日合葬到王器之的墓里.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故人昔有凌云①赋,何意陆沉黄绶②间.头白眼花行作吏,儿婚女嫁望还山.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寄语诸公肯湔祓③,割鸡④令得近乡关.【注】①凌云:据《史记》记载,司马相如所作《大人赋》“飘飘有凌云之气”.②黄绶:黄色的印绶,低级官吏的标志.③湔祓(jiān fú):举荐提拔.④割鸡:用作治理一县的代称.10.首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诗人首先用典:“凌云”,借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陆沉”比喻生活在人世间而实际过着避世的生活,常用来称“市隐”之类的处世态度.再者运用对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将高才与低职相对比.【答案】首联运用了用典、对比的表现手法.(2分)第一句用司马相如的典故不仅盛赞朋友才华横溢,还与下一句形成对比,突出了朋友高才华(高志向)与低职位之间的强烈反差.(3分)11.诗人在尾联向执政“诸公”发出“寄语”,其中蕴含着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尾联出语婉转,但仍包含怨愤不平之意;“割鸡”呼应首联的才高位卑.【答案】①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与关切;(2分)②对统治者重用人才的渴望;(2分)③对埋没人才这种现实的不平与愤懑.(2分)【诗歌鉴赏】本诗首联“故人昔有凌云赋”一句,借司马相如的故事来写老友的才华横溢.但接下来笔锋一转,“何意陆沉黄绶间”,如此才士,为何沉沦为下僚呢?这一句以疑问形式出之,更能表现愤懑之情,它是慨叹,但更是责问,是对执政者的谴责.这一句既写出了人才的遭受埋没,也是暗写友人的亦官亦隐.此联将高才与低职相对比,一是“凌云”,一是“陆沉”,有转折跌宕之势.颔联写友人的为官,实是迫于生计,非其本愿,表现出他不慕荣利的品格.颈联又是一个转跌,在豪放旷达中含无限感慨,即以“心犹未死”一句而论,貌似放达,内心却有种种牢骚抑郁.尾联则为友人向执政诸公吁请,希望他们从中斡旋,让他能在近乡之处做一个地方官.诗中人物的贫贱自守、兀傲奇崛、放旷不羁、愤世嫉俗,也正是黄庭坚的自我写照.诗人为其坎坷遭遇大鸣不平,抗议世道的不公,实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导学号:76934128】(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2)________________,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欧阳修《醉翁亭记》)(3)__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苏轼《赤壁赋》)(4)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5)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6)小楼昨夜又东风,________________.(李煜《虞美人》)(7)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8)________________,洒去犹能化碧涛.(秋瑾《对酒》) 【答案】(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苍颜白发(3)舳舻千里(4)艰难苦恨繁霜鬓(5)千里共婵娟(6)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7)曲肱而枕之(8)一腔热血勤珍重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竹排嫂刘心武制竹排的原料,一是竹子.大货车运来竹子,卸下,先要破开,再截成一定的长度,然后在截好的竹板上打孔.再就是比较细的钢筋,用来将打好眼的竹板串起.固定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用能套住钢筋头的扳子,将露出竹排两边的钢筋头掰弯,箍定竹排;另一种是钢筋段两端有螺纹,将螺母旋进去箍紧.这并不是轻松的体力活儿,本应由男子汉来干,但是如今镇子附近的村里,留守的男子多是老弱病残,于是,形成了竹排嫂大军.她们生产出的竹排,隔几天就有大货车来装走,老板望着满载的货车远去,笑逐颜开,竹排嫂们则盼着运竹子的货车到来,那样,她们就可以继续挣钱了.她们挣的是计件工资.每天东方发亮她们就来,露天干活,中午不回村,自带馒头,就着花生米,喝老板供应的开水,吃完喝完,稍稍说笑一阵,再接着干,直到天光模糊.收工时当着老板的面点数,算下来,每个竹排嫂平均每天能挣80元,一个月下来,能有2 000多元的收入.这收入于她们至关重要,在城里务工的男人虽然每天的工资比她们高许多,但是要等到春节前,才能领足工资,若是大小老板拖欠,还得抗争一番才能把钱带回家,因此,竹排嫂们每月一结的收入,便是家中老小生活的切实支撑.羊群有头羊,竹排嫂里有“头嫂”,她男人恰好姓祝,包括老板在内大家就都叫她竹嫂.竹嫂五官端正,身体健壮,皮肤黧黑,嗓门特大.她男人在北京建筑工地做钢筋工.往往是,下小雨了,竹嫂带领姐妹们退进简陋的檐棚下,继续制造竹排;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她套个雨披,还干,直到瓢泼大雨倾泻而来,她才罢休.她儿子上小学,放了学,就来工地找她,她让孩子趴在制造好的竹排垛上写作业,后来,另几位竹排嫂也让自己的孩子放学过来,几个孩子一起写作业.竹嫂有时会去院外小店,买来小瓶的奶发给孩子们吃.有次老板进的竹子,破开后飞出粉尘,显然那竹子是让虫子啃过了,老板还让制成建筑工地用于蹬踩的竹排,竹嫂就抗议:“不行!建筑工人踩上去不安全!”老板说:“知道你男人是干那个的,可哪能那么巧,偏赶上他去踩呢?再说,这样的竹片也不至于就会踩折!”竹排嫂们的男人都是在建筑工地干活的,听了老板这话,一窝蜂反驳,一个说:“她男人没踩上,我男人踩折了摔下来你偿命!”一个说:“谁踩上也是个地雷!”竹嫂就跟老板说:“我们还给你拿它做竹排,不过不是做建筑工地用的,做成养羊用的那种!”养羊的竹排承重不用那么讲究,而且,竹片之间要留缝,好让羊屎蛋漏下去,当然,批发价也就低许多.老板不愿意:“最近哪有来要那个货的啊!”竹嫂就做主:“姐妹们,这批竹子咱们就给他弄成养羊用的!”又对老板说:“你不能赚黑心钱,你要有良心!做成的羊排给你码得齐齐的,早晚能销出去!”老板退让了:“好吧好吧,你个竹嫂,还真惹不起你!”来了个新手,原来是在鞋厂打工的,鞋厂生意不好,被裁了,来做竹排.为了计件多得,她串竹排的时候,本该在上好螺母以后,用锉子把露出的螺纹锉花,以防螺母在运送、摆放过程中震松,她却省略了那道工序,直到收工前,才被竹嫂发现.竹嫂不依,那新手说:“你倒比老板还狠,哪有那么巧的事,偏我做的就散架!”吵到老板那里,老板对那新手说:“你的男人,是在城里收废品吧?你要不跟竹嫂她们一条心,我也不敢用你了.我出的竹排为什么供不应求,口碑那么好?就因为在我这里干活的媳妇们,男人全在城里建筑工地干活,她们的心思,是质量的保证.你想干下去,就得听竹嫂的,连我也得让她三分!”结果,那天竹排嫂们加班,把那新手做的竹排一个个找出来再加工,她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有删改) 13.小说第一段详细介绍竹排的制作原料和方法有何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作用类试题,一要点出情节的具体内容,并将其与人物形象、主旨等联系起来思考,明确其在内容上的作用;二要联系上下文,分析情节与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答案】①说明制作竹排的活儿并不轻松,衬托竹排嫂们的吃苦耐劳.②为下文叙写竹排嫂们保证竹排质量的情节做铺垫.(每点2分)14.小说最后两段中老板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小说最后两段中,老板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文中老板的话一共有四处,第一处,老板为自己使用被虫子啃过的劣质竹子制作建筑工地用的竹排而狡辩;第二处,老板的态度没有明显变化;第三处,“好吧好吧”“惹不起你”表明老板向竹排嫂们妥协了;第四处,老板向新手大力夸赞竹排嫂们的工作态度和产品的质量.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答案】①老板先是为了利益不顾质量,要用被虫啃过的竹子生产竹排,并且狡辩;后来妥协,不情愿地接受了用被虫啃过的竹子生产养羊用的竹排的决定;最后竹排优良的质量赢得了口碑,老板立场鲜明地盛赞竹排嫂们的质量意识.(4分)②老板的态度变化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衬托出竹排嫂们强烈的责任意识.(2分)15.竹嫂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题干要求分析“竹嫂”这一个体的性格特征,而不是“竹排嫂们”这一群体的形象特征.其次要从文中筛选出竹嫂的言行,如雨下大了,别人不干活了她还干,她有时会去小店买小瓶的奶给孩子们吃,她首先反对用被虫啃过的竹子制作建筑工地用的竹排,等等,从这些行为中可以概括出竹嫂的性格特点.【答案】①勤劳善良.雨下大了,有的人不干了,她还接着干;买小瓶的奶发给孩子们吃.②有强烈的责任心.她首先抗议老板使用被虫啃过的竹子制作建筑工地用的竹排,为建筑工人的安全着想.③泼辣勇敢.与老板争论未果,竹嫂就做主将被虫啃过的竹子做成养羊用的竹排.④聪慧.把被虫啃过的竹子做成养羊用的竹排,既保证了安全又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老板的利益.(每点1分)16.请探究小说结尾竹排嫂们“不再争吵,而是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的丰富意蕴.(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和探究文本意蕴的能力.此题要求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结尾句的丰富意蕴,要多角度思考,既要分析其表面意思,又要挖掘其深层含意.具体分析时,一要联系上下文,二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如“不再争吵”说明竹排嫂们和新手团结在了一起,隔阂消失.她们为什么“不再争吵”?这要从上文中寻找答案.上文写竹排嫂们加班帮新手加工不合格的竹排,新手被竹排嫂们的善良感染.“一起唱起了流行歌曲”表现了竹排嫂们愉悦的心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她们为何心情愉悦?不仅是因为和新手消除了隔阂,还因为老板肯定了她们的工作态度.那么作者写这句话的目的何在?很显然是要表现和赞扬竹排嫂们的心灵之美.【答案】①新手被竹排嫂们的真善美感染,她们团结在一起,快乐地劳动.②竹排嫂们的付出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她们难抑愉悦之情.③展现了竹排嫂们对生活的热忱,表现了她们心灵的淳朴之美.(每点2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导学号:76934129】污名与冲突:时代夹缝中的广场舞王芊霓“广场舞”在今天的中国已成为一个充满争议的文化焦点.它流行的原因通常被解读为廉价和低门槛,或者是集体主义时代传统的回潮.伴随着这种解读,“广场舞”和广场舞者被接连不断的负面新闻淹没,似乎整个社会以“噪音污染”和“空间占用”为主要战场,开始了对“广场舞”的讨伐.然而围绕着噪音和空间来讨论“广场舞”的问题显然是流于表面的.对广场舞者来说,跳舞是一种重要的生活情趣,大大小小的舞队已然成为现代中国中老年女性排遣孤独、沟通情感的团体.与“广场舞”赋予其参与者的正能量相对比的,则是这一群体所蒙受的社会污名.人们把参加“广场舞”的这些并不年轻的女性称为“大妈”,这个词在北方方言中带有贬义,而现如今它俨然成了大嗓门儿、有些发福、不再性感的中老年女性形象的代名词.不仅如此,“广场舞”和“广场舞大妈”已经成为不少脱口秀和笑话节目的固定“包袱”和笑料,日常生活中人们谈论大妈和引用广场舞的方式,也都说明了广场舞大妈蒙受污名之实.根据戈夫曼对“污名”的洞见,招致污名的原因往往是蒙受污名者的某些特征与社会对它的期望不同.基于此,人们对“广场舞”或含蓄或明确的消极态度就容易被理解了.“广场舞”的污名,其实裹挟了社会期待,对它的主要参与者——中高龄女性行为的社会期望.。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Ⅰ.提分攻略3 漫画型材料作文

2018版二轮语文(江苏版)教师用书:高考第7大题 Ⅰ.提分攻略3 漫画型材料作文

提分攻略3 漫画型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对应学生用书第76页)漫画是一种带有讽刺性、批评性或幽默性的图画。

画家从生活现象中取材,通过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批评或表扬某些人和事。

漫画多取材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漫画型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第一步:弄清漫画要素。

审题之初要弄清漫画有哪些构成要素,漫画中所涉及的所有的人、物,哪怕是一棵小草、一枚图章,都不要放过。

要观察主要人物的特征,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其心理特点等。

第二步:理清人物关系。

弄清了漫画里都有哪些人、哪些物之后,我们还需要从整体着眼,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

漫画中若人物众多,要注意理清关系,先给人物分类,再根据人物的类型探求他们之间的关系。

第三步:把握漫画寓意。

漫画的寓意是立意的前提。

把握寓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握人物、事件的比喻意义、象征意义;二是从人物的关系中把握漫画寓意;三是根据漫画中人物的语言、解说性的文字或漫画的标题把握漫画寓意。

漫画中的文字,往往是理解寓意的关键,甚至起到画龙点睛、点明主旨的作用。

第四步:多角度思考,与现实对接确定立意。

漫画的寓意是考生确定立意的前提,要注意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探究,寻找漫画寓意与社会人生的对接点。

漫画的本质就是想歌颂或讽刺揭露社会人生的真善美或假恶丑,因此留心生活,关注时代热点,注重积累,观察完漫画后想着与社会人生相对接,揭示社会现实寓意。

[典例剖析]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让座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名师析题】第一步:弄清漫画要素。

漫画共两部分内容,左边是一个厂家代表的人和一个商家代表的人在一拉一推一个消费者代表的人;右边是一把椅子,上面写着“3·15”。

第二步:理清人物关系。

从人物的动作可以看出,厂家和商家是被消费方,中间的人是消费方。

第三步:思考寓意。

通过“3·15”、漫画上方的文字和漫画题目“让座”,漫画寓意不言而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门押题3汲精华于传统,造福祉于当下
(对应学生用书第86页)
品读悟法两类标杆作文细读找差距
一类文:68分
【总评】文章审题准确,题旨鲜明。结构清晰,思路顺畅。文章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立意很有思想深度和高度。文章精妙之处,还在其语言文字运用娴熟,畅达准确,严谨冷静的分析远远超出了一般的考生,极富有说服力。经典语句的引用以及对名著的分析,更能表现出该考生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比较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二类文:54分
【总评】本文主体部分能够紧扣“经典阅读的实用价值”进行论述,内容充实,层次清楚,语言表达尚顺畅。但是文章开头一段没有提及漫画内容,这样就使后面的论点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者为了突出“总分并列结构”的特点,强行凑出三个分论点,因而导致每个主体段的论述都不够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