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冯骥才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 戳(chuo1) 瓢(piao2)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发怔:发呆。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二、导人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只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又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
读了两篇短文,相信你会受到启迪。
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 ),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20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问题设计:
1、首先是面对“ 海张五”的侮辱,“泥人张”漠不作声,他会怎么样呢?一般人会怎样呢?
2、只见他从鞋底抠出一块泥巴,飞快的捏出“满脸狂气”的海张五,但海张五并不服,道一句“贱卖都没人要”。故事并没有结束,“泥人张”又会怎样呢?没想到第二天街市上一排排地摆着泥人“海张五”,还旁批“贱卖”,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不得不佩服“泥人张”的智慧。
但是,在如今的商品经济社会里,这个观点未必都行得通,“适者生存,不进则退”,就生存而言还是要讲究技巧性,当然要在不丧失人格尊严的前提下,如今的社会,我们做事、做人除了靠真才实学外,还要讲求与别人合作、沟通。)
十、课堂小结
《泥人张》奇绝!妙绝!奇在人物,妙在情节、语言。个性奇特的泥人张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津味十足、本色朴素而又幽默传神的语言更是余音绕梁,历久不绝。读这样的作品,如夏日饮冰茶,爽口又爽心。
问题设计:
1、本文读来充满风趣,有些单口相声的味道。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文章主要写了那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
2、那么,下面我们带着一个问题“请以泥人张和海张五之间的交锋为中心”自由朗读文章。简要的复述故事的情节。(板书:海张五泥人张)
(海张五挑衅泥人张----泥人张捏泥像还击----海张五出口讥讽----泥人张贱卖海张五)
俗世奇人
课题
20俗世奇人
课型
教授课
授课时间
使用者
主备
课时序数
总第68、69
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
重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难点
同上
学法指导
自读课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20《俗世奇人》教案一. 教材分析《俗世奇人》是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天津卫的奇人异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本文语言幽默风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可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文中涉及到的天津地方文化、习俗等内容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跨越这些障碍,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津地方文化、习俗,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天津地方文化、习俗。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人物形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天津的风土人情。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表演教学法:分组表演课文中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天津地方文化等相关资料。
2.视频资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天津风土人情的视频资料。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表演场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天津的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对天津产生兴趣。
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选定一个表演场景。
教师提供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场景中的幽默元素。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4doc
《俗世奇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2、了解作家。
3、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4、熟读课文,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本色朴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难点: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1、朗读法。
知道学生朗读,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美读课文,读出声调、语气,读出情趣,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茂,并联系表情朗读。
2、讨论点拔法。
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教学中宜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究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品读法。
集中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可口头评析,也可联系写简短的评析文章。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位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的故事吧。
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刷子李、泥人张。
二、课前口头演讲,徽剧奇人绝技多媒体播放话剧《俗世奇人》片断。
学生讲述课前搜集的奇人高手的故事,教师也可介绍冯骥才《俗世奇人》中的其他任务,如:酒婆、张大力、青云楼主、牙医华大夫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循声低和,初步感知问意。
2、学生联系表情朗读,要求读出声调、预期,要读得活灵活现,声情并貌,读出单口相声的味道来。
3、学生自荐,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也可示范朗读文章片断,如“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者。
”顺势作朗读知道:朗读时对于“绝活”“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等词语则应该用降调,应读出没落、受窘的情状,还应该表现出“码头”对他们不屑一顾的神情;可辅以一定的手势动作以增强表达效果。
4、学生大声读课文,力求表现最佳水平。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20.《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 熟读课文,了解民俗文化;(2)体会作家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1) 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学习在故事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阔视野,了解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思考怎样为拯救潮汕乃至中华民间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中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按“导学案”预习课文,收集积累相关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重忆奇人,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亲近作者1.检查字词预习 2.学生简介作者三、感知情节,分析人物(一)学习《泥人张》1.自由朗读课文。
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以“海.张五..”的口吻,复述《泥人张》的故事情节。
2. 泥人张“奇”在何处?请以“泥人张奇,奇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明确:技艺奇、行事奇、人品奇(二)学习《好嘴杨巴》1. 默读课文,一句话概括《好嘴杨巴》的主要故事情节。
2. 杨七和杨巴各自“奇“在哪里?明确:杨七:手艺好;杨巴:口才好,反应快四、品味语言,自主演绎学生选择文章中喜欢的句子或人物对话,自由品味,自主演绎,教师指导并加以归纳。
五、巧用对联,总结全文横批:俗世奇人。
上联:泥人高手逢海张五智斗传千古;下联:好嘴杨巴遇李中堂巧答扬美名。
六、寻奇探宝,传承文化潮汕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都是文化艺术的奇人。
如潮阳的剪纸,潮州木雕,潮绣等的奇人。
把你搜集到的奇人奇事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分享!七、课外作业,学以致用写写我们知道的“俗世奇人”。
注意: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特征,写出他们的奇处。
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技艺奇泥人张行事奇小人物奇人品奇大智慧好嘴杨巴口才好反应快。
八年级语文下册 20《俗世奇人》教案 新人教版 (2)
俗世奇人2.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课前学习(学生分组自学)自学任务:第一组: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相关资料,整理发言提纲。
第二组:利用课文的语言特点把“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改编成群口相声的形式,进行表演,要突出各自的“奇”妙之处。
第三组:品味语言,理解含义,推敲朗读。
第四组:展示你的一技之长。
如:画画;剪纸、折纸之类的小手工;口技、垫球等绝活……二、课堂学习(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点拨提升)(一)导入课文同学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冯骥才的短篇小说《俗世奇人》。
谁来谈谈对书名的理解?(符号后面的文字是问题的答案要点,老师根据学生答的情况,作适当的补充。
)大众的、百姓的生活世界;市井里巷中的奇人高手。
历来人们都喜欢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而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凡夫俗子呢?第一组的同学以“冯骥才与都市文化”为话题查找了许多资料,请他们来谈谈。
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
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
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俗世奇人》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是东南水路的门户,有守卫京都的意思。
即今天的塘沽码头。
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一强活不成,不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
”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二)整体把握课文1.请第二组同学用曲艺的形式给我们讲述“刷子李”“泥人张”的故事。
其他同学认真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各自“奇”在何处。
(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2.这些听起来神乎其神,实际上是存在的。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了解作者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背景资料。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好,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中所表现的市井百态,认识俗世中的奇人奇事。
(2)培养对民间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3)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民间习俗和手艺的理解。
(2)如何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冯骥才及《俗世奇人》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
(2)每组选取一个典型人物,进行深入剖析。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民间习俗和手艺。
(2)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引导学生正确评价人物。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培养正确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课后注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课文中涉及的民间习俗和手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的能力。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泥人张》:通过分析泥人张的创作过程和捏像技术,理解其艺术价值。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
关于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5篇他能把一个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供您参考。
篇一:俗世奇人一、导入1、浏览课文,请大家在“泥人张”前面加上一个修饰语:___________泥人张。
生:(镇定自若的,技艺精湛的,个性内敛的……)泥人张ppt展示(俗世奇人——泥人张)二、冯骥才及《俗世奇人》冯骥才,1942年生,当代作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作品有《神鞭》《三寸金莲》《雕花烟斗》《俗世奇人》等,均获全国文学奖。
(冯骥才简介)《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7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课文评点三、阅读活动完成三项活动:课文概说;手法欣赏;语言品味阅读活动一:课文概说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从“人物”的角度来概说;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说。
自选一个话题,用百字以内的文字,进行课文概说。
《俗世奇人》问题探究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挑衅,用“贱卖海张五”的方式加以回击。
“海张五”只有自食苦果,花大价钱买走了泥人儿,但这个故事却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2、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泥人张”技艺高超,在天庆馆偶遇“海张五”。
(开端)“海张五”拿“泥人张”取乐,“泥人张”用脚下泥捏“海张五”的头像“回报”他。
(发展)“海张五”继续斗嘴,“泥人张”成批生产“海张五”的头像,贱卖海张五。
(高潮)“海张五”只有花高价钱来买泥人。
(结局)3、从“人物”的角度来说“泥人张”是一个智勇双全、个性内敛、技艺精湛、镇定自若的人。
他技艺精湛,用鞋底的泥就可以捏出“海张五”,只有核桃那么小。
八年级语文下册《俗世奇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生字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相关背景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提高审美情趣。
(3)学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品对俗世奇人的赞美之情,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以貌取人,尊重他人的不同。
(3)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冯骥才及《俗世奇人》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俗世奇人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一些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奇人形象及其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感悟:(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幽默与讽刺,提高审美情趣。
(2)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5. 小结与拓展:(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积累并运用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3. 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现奇人异事,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
2. 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情况,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对奇人形象的分析及其特点的把握。
4. 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幽默与讽刺的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0课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积累“蔫、怵、抠”等词语,了解作家冯骥才。
2.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独特才华。
3.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
教学重难点1.了解刷子李和泥人张的高超技艺,独特才华。
2.赏析生动活泼的人物语言、叙事语言,品味巧妙的情节安排。
教学设想本文文字浅显,故事生动,阅读障碍不大,宜用学生自主活动、合作研讨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奇”入手理解课文基本内容,鉴赏本文独特的语言风格,揣摩语句的丰富意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冯骥才(1942~),原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浙江宁波人。
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著名民间文艺家,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明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他生于天津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切,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
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也是冯骥才的第一本小说。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故事生动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跃然纸上,令人赞叹不已。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在文中圈点勾画出有关描写“刷子李”“泥人张”的语句,用“一,二,……”标出意义段,用“1,2……”标出段内层,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20《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
第二十课俗世奇人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及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2.熟读课文,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3.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作出自己的评价。
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奇巧的雕刻家王叔远能把长不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再现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仅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就营造了一家人由梦中惊醒到渐入梦乡以及火场百相的纷繁情景。
真可谓奇绝!妙绝!今天,我们再来见识两位高人,他们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好嘴杨巴。
(板书文题、作者)一、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发蔫.(niān) 擅.长(shàn) 绰.号(chuò)刷浆.(jiānɡ) 难堪.(. kān) 发怔.(zhènɡ)褒贬.(biǎn) 犯怵. (chù) 抠.(kōu)戳.(chuō)(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发怔:发呆。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多指诗文、话语等)没有一点破绽。
大名鼎鼎:形容名声很大。
鼎鼎,盛大的样子。
2.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俗世奇人》所收文章:《刷子李》《死鸟》《蓝眼》《背头杨》《蔡二少爷》《青云楼主》《泥人张》《大回》《刘道元活出殡》《绝盗》《好嘴杨巴》《冯五爷》《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酒婆》《张大力》《认牙》《小达子》《苏七块》。
二、阅读课文.合作与探究【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质疑、讨论,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好嘴杨巴教案 新人教版
《好嘴杨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深入感受跌宕的情节和“津味”语言,咀嚼课文的人情事理,感受市井人生。
能力目标:1.合作探究,理解“好嘴”的含义,提高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
2.对“好”能有个性化的见解,提高根据人物所处的历史区间客观唯物的分析能力。
3.模仿课文,学会以方言俗语入作文,让自己的文字也生动鲜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指导学生品味祖国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的魅力。
2.激发学生对人情事理的思考,用历史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1.多角度分析杨巴的“好嘴”,学会用历史唯物的眼光看待人物的行为。
2.模仿课文,以家乡的乡土风物和方言俗语入作文,让自己的语言也鲜活生动起来。
难点:深入了解民俗文化的魅力,鼓励学生参与记录家乡的土语乡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竹板那个一打,别的咱不夸,夸一夸天津奇人好嘴杨巴。
咱们这课文,写的就是他,作者冯骥才,当代的作家。
天津的街头,大伙都认识他,见他就问:“大冯,来套煎饼果子吗?”天津,一座散发着独特魅力的老城。
一座有确切建成时间记录精确到天的城市,一块号称“九河下梢”的风水宝地。
各路人物都在这里聚首,演绎出了多少“俗世”中的传奇。
二、作者简介冯骥才,我们已经在上《泥人张》的时候做了简单的介绍,他是一位生在天津的当代作家,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有浓厚的兴趣。
据说在天津,不知道冯骥才的人可能很少,他那1米9多的大个子在街上一晃荡,便有人喊:大冯,忙嘛呢?来套煎饼馃子吧!”巧了,今天我们的课文里的茶汤和煎饼馃子差不多,也是天津的小吃之一。
三、简要介绍茶汤天津茶汤也是一绝。
茶汤不仅色香味俱佳,冲调的手艺也同样讲究,实际就是一种精妙的民间手艺绝活。
最惹人注意的还是那把大铜壶,壶中能盛水40公斤。
如果没点力气,是干不了这一行的。
这把大铜壶的壶身擦得锃亮, 铜壶的奥妙在于壶的底盘中心有一只碳火炉, 能保持壶水随时都呈滚开状态,这样茶汤才能一冲就熟。
卖茶汤的人用这壶还要有些技巧,壶把在壶身的一侧,壶的肚大底小,要利用杠杆原理,在壶把上稍加用力,壶身就可以倾斜,滚开的水就从壶嘴冲人茶汤碗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 俗世奇人教案 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川省广元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俗世奇人[创意说明]本文塑造了两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两个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
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介绍作者作品中国历代的史书,大多是给帝王将相、伟人名人立传,其实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凡夫俗子中间也不乏奇人高手,他们何尝不值得大书特书呢.当代作家冯骥才就被他们的故事所打动,而写就了一部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两篇《刷子李》《泥人张》.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人物。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两个问题:(1)刷子李与泥人张称呼的由来?(2)读了刷子李与泥人张的故事,你对这两个人物的总体印象如何?各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刷子李是一个的人。
泥人张是一个的人。
三、品读课文,结合语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
1、采用跳读的方式,将文中的体现两位奇人高超手艺的语句勾划出来。
2、结合文中的词句体会他们手艺之神奇.要求学生抓住文章中进行细节描写的字词感受。
四、再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活动中思考。
1、设置“面对面”情景,深入思考作者带给读者的话题.请同学们任选一位奇人,再读他的故事,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讲述出来。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 新人教版
第20课《俗世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他们“奇”在哪里;3、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在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结合旁批、明确问题、自主阅读,合作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品味语言特色【教学难点】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2、品味语言教学方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冯骥才的资料,结合批注和“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想挑战吗”,你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有用耳朵拉汽车的,有空手掰铁锅的……他们都来自民间,都有着自己拿手的绝活。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天津卫的有奇特本领的平常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他们“奇”在哪里;3、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着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着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2、体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抠kōu 戳chuō 绰号chuò 怵chù 撂liào 气最冲chòng大名鼎鼎dǐng 模样mú 模子mú 横冲直撞héng 谁有钱谁横hèng小撮cuō 咯牙gè 啪pā 擀面gǎn 黏软nián 秫米shú吓懵měng 内疚jiù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怵:惧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俗世奇人》泥人张教案 新人教版
《泥人张》设计思想《泥人张》是一篇自读课文,抓住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会赏析精彩句子及对文化遗产的爱护。
本文塑造了一位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都刻画得形神兼备。
课文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
教学时,采用多种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把握人物的形象,理解“俗世奇人”的大本领大智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几个字词:阔绰撂怵抠戳(蛮)横2.赏析几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3.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4.通过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与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抓住文章的关键。
2.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爱护无形的民间文化遗产的责任,为文化大厦添砖加瓦,为文化巨轮保驾护航。
2.了解我国民间艺人--泥人张的高超技艺及过人的智慧,激发创作欲望。
教学重点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教学难点1.理解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对文章的表现力。
2.学习曲折有致安排情节的结构方法。
教学准备1.查找一些民间奇人的故事。
2.预习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3.幻灯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盈寸的桃核雕刻成舟,形象地再现了苏轼月夜泛舟赤壁的故事,奇绝!妙绝!请同学展示搜集到的民间奇人的故事说一说。
(学生活动,师适时点评)今天,我们来见识一位俗世奇人,他就是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
(板书课题)冯骥才,当代优秀作家、画家、文化活动家。
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珍珠鸟》。
他长于天津,近年来,他为保存中华民族地域文化而奔走呼号,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的《泥人张》也是其中的一种行动。
二、预习检查1.画出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注音。
放声朗读。
2.出示投影,检查字词。
阔绰(chuò)撂(liào)怵(chù)蛮横(hèng)抠(kōu)戳(chuō)3.指名朗读,师纠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新人教版
《俗世奇人》向我们展示了天津底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为我们塑造了有着独特技艺和性格的民间奇人的形象,人物刻画形神兼备。本文要点有二:一写“俗世”中的人,二写“奇人”,一“俗”一“奇”,便是小说的要领。泥人张、杨七、杨巴均是一等一的高手,但又不是世外之人;他们有才能、有个性,喜怒哀乐样样俱全,但行事言语又高于常人,所以用“俗世奇人”称之最为恰当不过。本文的语言幽默风趣,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极富表现力。
(教师可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质疑引出:如何评价好嘴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作者对杨巴的圆滑、精于人情世故大加褒扬,并不是出于纯粹的道德判断。旧社会民间艺人处于社会的底层,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这种生存环境,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杨巴的圆滑、见风使舵、八面玲珑等性格与其说是性格上的弱点,不如说是应对生存环境的特殊策略。)师:文中说杨巴是“好嘴”,其实作者就让他说了一句话,那么杨巴的“好嘴”好在何处?
情感态度
价值观
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我国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培养学生重视、抢救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与
难点
重点
1.体会作者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2.品味词句,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及练习人物速写,体现人物的“奇”“绝”。
难点
1.体会作者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语言,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今天就让我们来看看天津卫这个地方有什么奇人绝技。
二、朗读课文——说奇人
1.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奇人。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也可播放录音让学生仿读,标出难以认读的字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俗世奇人》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品味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2、学习巧妙的情节安排,整体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3、了解民间艺人的状况,体会小人物的大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的村里或其他地方听说过“奇人”吗?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的情况。
《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冯骥才创作的同名小说集。
全书由19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各篇文字极精短,半文半白,带有“三言两拍”笔意,作品的风格也接近古典传奇色彩,取话本文学旨趣。
书中所讲之事,又多以清末民初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每篇专讲一个传奇人物生平事迹,素材均收集于长期流传津门的民间传说,人物之奇特闻所未闻,故事之精妙叹为观止。
《俗世奇人》共有18篇作品,每篇记述一个奇人趣事,各自独立。
内容虽互不相关,但“读起来正好是天津本土的‘集体性格’”。
《俗世奇人》包括苏七块、刷子李、酒婆、死鸟、张大力、冯五爷、蓝眼、好嘴杨巴等。
冯骥才,当代作家、画家。
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均获全国优秀作品奖)。
4. “俗世”是什么意思?“奇人”是什么意思?“俗世”是民间社会,多指下层百姓生活的民间。
“奇人”是指那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或工匠。
三、学习《泥人张》1.泥人张介绍:原名张明山(1826-1906),自幼随父亲从事泥塑制作,练就一手绝技。
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
他只须和人对面坐谈,搏土于手,不动声色,瞬息而成。
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须眉俗动。
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后经张玉亭等四代人的传承,“泥人张”成为中国深得百姓喜爱的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
被民间、宫廷、乃至世界认可。
2. 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俗世奇人》教案内容预览:20.俗世奇人冯骥才教学目的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hu4)抠(kou1)戳(chuo1) 瓢(piao2)2.解释下列词语。
发蔫:表现出精神不振。
擅长:在某方面有特长。
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滋味。
三、阅读课文。
整体感知提问:刷子李和泥人张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刷子李和泥人张都是俗世奇人,他们都拿手擅长的行当,可以说是有大本领大智慧。
四、学习课文(一)诵读。
学生自由朗读,并做适当圈画、批点,或复述故事。
(二)表演。
两篇短文情节性较强。
具有浓厚的戏剧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或小品进行表演。
学生演出后,评选出最佳剧本和最佳演员。
提示:课本剧中要突出主要人物,安排好地点,设计好舞台提示,处理好台词。
(三)品词语。
文中有一些传神的字句,教师要引导学生品味其韵味。
提问:品味下面的语句。
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有绝活的,吃荤,亮堂,站在大街中央;没能耐的,吃素,发蔫,靠边站着。
(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突出了作者什么观点?)2.这一套可不是谁家定的,它地地道道是码头上的一种活法。
(“码头上的一种活法”是什么意思?“地地道道”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3.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4.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这些话在他手里的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俗世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把握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他们“奇”在哪里;3、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在略读中把握主要内容,结合旁批、明确问题、自主阅读,合作提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热爱祖的民间文化;了解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
【教学重点】1、了解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3、品味语言特色【教学难点】1、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梳理故事情节;2、品味语言教学方法:品读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冯骥才的资料,结合批注和“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想挑战吗”,你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一定有令你难忘的具有特殊本领的人,有用耳朵拉汽车的,有空手掰铁锅的……他们都来自民间,都有着自己拿手的绝活。
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个天津卫的有奇特本领的平常人。
二、出示学习目标1、把握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他们“奇”在哪里;3、揣摩、品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学们展示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1、介绍作者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
着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
着名民间文艺家。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2、体裁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抠kōu 戳chuō 绰号chuò 怵chù 撂liào 气最冲chòng大名鼎鼎dǐng 模样mú 模子mú 横冲直撞héng 谁有钱谁横hèng小撮cuō 咯牙gè 啪pā 擀面gǎn 黏软nián 秫米shú吓懵měng 内疚jiù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怵:惧怕。
抠:吝啬。
逢场作戏:原指旧时走江湖的艺人遇到适合的场合就表演。
后指遇到机会,偶尔凑凑热闹。
八面玲珑:本指窗户明亮轩敞。
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看风使舵:看风向转发动舵柄。
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
孤陋寡闻:形容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人情练达:指通晓待人处世的经验。
《泥人张》四、聆听智者声音,感受作者观点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根据课文内容划分结构第一部分:(1-2)泥人张的生活环境及名声第二部分:(3-5)开端第三部分:(6-11)发展:泥人张被海张五羞辱(小回击)第四部分:(12-14)高潮:贱卖海张五有力回击2、中心《泥人张》描写了泥人张与海张五的较量,塑造了泥人张技艺超群、维护尊严的智慧形象。
五、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略读课文,结合课文的旁批、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完成下面的自主探究问题,探究梁启超先生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我们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评选自学小能手。
略读方法指导: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全班进行知识抢答赛,理解自主探究的问题:1、说奇事(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来表现“泥人张”是个“俗世奇人”呢?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
“泥人张”智斗“海张五”。
(2)海张五是什么人?人怎样?用文中的话回答。
海大人义子。
狂妄、嚣张、骄横、飞扬跋扈的暴发户。
(3)泥人张为什么敢和他斗?用文中的话回答。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2、识奇人(1)泥人张“奇”在哪里?何以见得?“奇”在手艺高超。
文章第1段就说他手艺无与伦比。
“奇”在行事奇特。
表现在冷静对付海张五的挑衅、侮辱上。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让他自作自受、自取其辱。
“奇”在品性奇特。
应付从容、自尊沉稳、内敛干练。
3、品奇语泥人张智斗海张五,奇人奇事,情节简单却悬念迭生,曲折引人。
人物形象逼真,这些都不能不说是作者下笔有神、奇语描摩的功效。
我们来看作者用语有哪些独到之处。
1、天津风味:嘛样、砍过去、撂高的、牛2、用语传神:对话描写。
3、用词凝练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评选自学小能手。
六、细细品味,体会语言风格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语气、语调和重音,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1、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
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样理解这种夸张的作用?)作者确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这是民间文学中十分常用的手法。
这种夸张其实是在突出“泥人张”的技艺超凡绝伦,远远超出同行中人。
但是如果只写“技艺高超,众人莫能望其项背”,文字就过于平板。
而作者运用这样强烈的夸张后,就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2、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哪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
(你怎么理解句中加点的“找”字,试着将它换成其他的动词,看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这一个“找”字源于海张五的“找乐子”,“找”者,寻觅是也。
海张五拿“泥人张”取笑找乐,“泥人张”便“找到”他“找乐”时的丑态并捏进了“泥人”中。
一个“找”字,看出了“泥人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机智,还看出了“海张五”自作自受的可笑。
如果换成“捏、揉、做”等字眼,就只有“泥人张”一方的行为,就不易看出他的“被迫还击”和“机智应对”了。
七、写作手法1、对比手法吃饭时人们的表现---------泥人张的表现海张五嚣张的性格---------泥人张沉稳的性格海张五出场时3个人------泥人张独自一人海张五粗俗放肆的话语---泥人张自始至终不发一言2、细节描写第八段中的动词“叭”“戳”用动作写心理,写出了泥人张内心的愤怒、鄙夷和不屑。
第九自然段中的“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也是对海张五的外貌进行的细节描写。
3、伏笔照应下雨天,泥人张从鞋底抠下一块泥巴。
两处肖像描写相照应。
第十段中“贱卖都没人要”与后面他自己花大价钱买泥人埋下了伏笔,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泥人张常去的地方有两处,一处是饭馆天庆馆,与后面故事发生的地方在天庆馆埋下伏笔。
4.悬念设置第一段中“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他的手艺到底有多高超,为下文设置了悬念。
第七段中人们的猜测:“一个泥团砍过去?”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设置了悬念。
第十一段中“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下面的故事到底如何,设置了悬念。
5.侧面表现手法第三段中通过店小二的话侧面表现出其飞扬跋扈,不可一世的形象。
第四段中通过众食客的反应写出了海张五远近闻名,不凡的身份。
第十段中,“海张五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从侧面写出了泥人张技艺的高超绝伦。
6.空白艺术举例十一段和十二段之间省去了,泥人张当晚回家怎样刻制泥模,怎样送给工厂,怎样给杂货摊,怎样写“贱卖海张五”等。
十三段和十四段之间省去了海张五看到贱卖海张五的泥人后是如何的愤怒,如何派人去买,如何定价钱等。
板书设计:技艺奇泥人张个性奇行事奇《好嘴杨巴》四、整体感知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1、请大家来简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兄弟生意火——中堂发怒——巧答中堂——名声远扬2、中心描述了天津卫名吃杨巴茶汤成名的过程,赞誉了两位茶汤传奇人物,杨七的精湛技艺和杨巴的聪明智慧,展示了旧天津码头人才济济,龙蛇混杂的市井风俗。
五、合作探究请同学们略读课文,结合课文的旁批、阅读提示自主阅读,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做批注,完成下面的自主探究问题,探究梁启超先生对责任与苦乐关系的辩证认识。
我们根据回答问题的情况,评选自学小能手。
略读方法指导:略读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全班进行知识抢答赛,理解自主探究的问题:1、熟读课文,想一想“杨七”“杨巴”各自“奇”在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杨七”之奇就在手艺奇。
他的茶汤制作手艺无人能比、独行天下的手艺令人称奇。
“杨巴”之奇在心灵嘴巧、机敏过人。
2.小说的文题是“好嘴杨巴”,但小说开头却用大量的文字来描述杨七,而描写杨巴时,却用了很少的篇幅,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①描述杨七的手艺是为了衬托杨巴的才能。
②是作者在情节上的安排,详写杨七,而有意把杨巴放在千钧一发之际的风头浪尖上去表现,收到了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效果。
这样写详略得当,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3.小说中的杨巴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分析。
杨巴是旧社会津门卖茶汤的一个普通的小人物。
说他是“奇人”,是因为他为了适应社会,而学会了圆滑世故、逢场作戏、见风使舵,并练就了一张好嘴,生活的历练使他能够随机应变、处乱不惊。
而当他面对他人羞辱时仍能够镇定自若、胸有成竹。
杨巴是封建社会中小人物的一个缩影,这些小人物在封建时代的社会地位较为低下,在谋生过程中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轻视、排斥、剥削和挤压。
这种生存压力,也促成了小人物特殊的生存策略。
杨巴的这种机灵是生存空间遭到挤压之后的人格扭曲,是面对生存困境时的顺时应变,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为代价的。
4.小说中主人公杨巴在文中只说了一句话,充分表现了他“好嘴”的本领,请依据全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句话“好”在哪里。
①这句话好在说得及时。
这句话是在中堂大怒,官员吓懵的千钧一发之际说出的,而且是赶在中堂说话之间说出的,说迟了就要掉脑袋。
②这句话说得巧妙。
这句话有两个关键词:一是“不知道”:前文明明说“猜到”,这儿却说“不知道”;二是“不爱吃”:前文明明说中堂大人“不知道”,这儿却说“不爱吃”。
这样说,有两大妙处:一是明确告诉李中堂这是“压碎的芝麻粒”,不是脏东西;二是给李中堂留足了面子。
既没说是芝麻,也没有说不是芝麻,一个“不知道”、“不爱吃”,使紧张的情势顿时化解。
③这句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句话不但使所有人转危为安,而且李中堂对杨巴“心生喜欢”“赏银百两”,从而使杨巴“威名大振”。
5、作者在出自同书的《刷子李》中说:“手艺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绝活。
”在《泥人张》中也说“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但在《好嘴杨巴》中却称赞了一个手上没有绝活,只是巧言辞令的杨巴,而忽略了真正有绝活的杨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