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社科学报区域性发展策略
路径选择:高校社科学报发展的困境
阅量 下降 ,使得 本来在 这两方 面就 处
于劣势的学报处境更为尴尬 。
第四 , 乏有效 的激励机 制安排 。 缺 许 多 高 校 学 报 仍 然 囿 于 “ 校 学 报 是 高 高 校 主 办 的 ,反 映 本 校 教 学 科 研 成 果 的 园 地 ” 将 大 部 分 版 面 用 来 刊 登 本 校 , 作 者 的 研 究 成 果 , 只要 是 本 校 老 师 写 的 , 论 好 坏 都 上 , 的 甚 至 占 到 了 一 无 有 期 学报 7 %~0 0 8 %的 版 面 , 没 有 真 正 “ 放 办刊” 开 。另 外 , 部 分 学 报 缺 乏科 大 学 合 理 的 审 稿 制 度 ,不 能 严 格 执 行 三
响 ,并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激 发 了 各 大 高 校 创 “ 刊 ” 办 “ 栏 ” 挖 掘 “ 色 栏 目” 名 、 名 、 特 的积 极 性 和 主动 性 。
从 当前我 国社科类 学术期 刊界整体 的
发 展 现 状 和 趋 势 来 看 ,各 省 市 地 方 社 科 院 、社 科 联 主 办 的 不 少 刊 物 学 术 质 量 相 对 较 高 。比如 《 术 月 刊 》 江 海 学 学 《
战 。 网络 的普 及 和 应 用 , 子 期 刊 的 快 电 速 与 便 捷 给 我 国传 统 纸 媒 的 发 展 带 来 了 前 所 未 有 的 冲击 和 挑 战 。 电 脑 技 术 和 复 印 设 备 的 高 度 普 及 和 成 本 的 低 廉 , 接 导 致 学 报 发 行 量 减 少 , 者 订 直 读
刊 、 足市场经济的根本 。 立
一
辑人 才寥寥无 几。另外 , 我国高校硕博
编辑 出 版 学 科 建 设 的 缺 位 也 成 为 制 约 学 术 期 刊 编 辑 队伍 优 化 的掣 肘 。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定位与发展对策研究
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定位与发展对策研究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中国的大学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被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本文旨在研究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定位与发展对策,探讨如何使这些学校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定位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定位是侧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地方应用型高校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的需求,为地方产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
这些学校通常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提升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地方应用型高校应该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发展方向,根据地方经济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
例如,在一个农业发达的地区,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发展农业相关专业,培养农业技术人才;而在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地方应用型高校可以发展工程和制造相关专业,培养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定位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的需求相匹配,可以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发展对策1. 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地方应用型高校应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紧密合作,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
政府可以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资助,推动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发展。
企业可以提供实践基地和实习机会,与学校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
高校可以为地方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与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合作。
2. 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地方应用型高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开设实践课程、实习实训和科研项目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行业协会或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实践项目,提供实用的解决方案。
3. 推进创新与创业教育地方应用型高校应加强创新与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通过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组织创新创业比赛和创新实践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潜力,提供创造性思维和实践的平台。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探索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探索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地方高校通过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而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地方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合作机会。
本文将探索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理论。
一、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价值地方高校是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
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支撑,而地方高校在培养各类人才方面具有重要优势。
地方高校也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持和创新动力。
1. 人才培养机制地方高校通过教育培养本科和研究生人才,为区域经济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需求,开设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
地方高校还可以与企业、政府等机构合作,开展实训和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科技创新机制地方高校在科技研究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地方高校可以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持和创新动力。
地方高校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经济发展中。
3. 技术服务机制地方高校可以为区域经济提供技术服务。
地方高校可以根据区域经济的需求,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地方高校还可以开展技术培训和人才交流,提升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1. 南京大学和南京的发展南京大学作为中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为南京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南京大学与南京市政府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向南京的企业和政府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南京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南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1. 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地方高校与企业、政府等各界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和需求。
可以建立科技园、创新中心等平台,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论新时期地方高校学报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一
、
地 方 高校 学 报 的现 状 分 析
地方 高校 学报 的办 刊宗 旨是反 映本校 教学 和 科 研成 果 为 主的 学 术性 刊 物 . 在推 动 高 校科 研学 术水平 和教 学 质量 的提 高 、 进 国 内外 学术 传播 促 与交 流 、 地 方 经 济 发展 、 施 “ 教 兴 国 ” 略 为 实 科 战
等方面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从数量上看规模 庞大 , 几乎每 个高 校都 有 办学报 , 早在 2 0 02年 . 时 任教育 部副部 长 的袁贵 仁充分 肯定我 国高校学报 的成就 :随着 高等 教育 改革开 放 的不断 深人 和哲 “ 学社 会科 学 事业 的不 断发 展 . 校社 科 学 报 的事 高 业有 了 长足 的进步 学报 的数量 不断增加 . 质量 明 显提 高 . 一些 重 点 大学 的学 报 已经产 生 了较大 的 囝际影响 , 为 国 内外 教育界 、 成 学术 界和 相关方 面 了解 我 国哲 学社会 科学 研究动 态 和研 究 成果 的重 要信 息来源 ”1’ [ 3 5 但是 . 入 2 世纪 以来 . 方 高校学 报 的“ 进 1 地 同 质化” 问题已饱受学界诟病 . 也是地方高校学报发 展 的瓶 颈 , 中体 现 在 “ 、 、 、 ”低 水平 重 集 全 散 小 弱 ,
温优 华
( 山师 范 学 院学 报 编 辑 部 ,广 东 韩 潮州 5 14 ) 20 1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方高校学报特色研究
关键 词 : 方 高校 ; 地 学报 ; 区域 经济 中图分 类号 : 2 9 3 文献 标识 码 : F7. 2 A 文章 编 号 :0 5 9 3 2 1 )3 0 0 - 2 1 0 - 1X(0 0 0 - 1 3 o
当前 国 内各 高 校 正在 努 力推 进 服务 地 方 工作 , 比较理想 的途径 就是通 过 “ 高校与 地方 经济互 动 发 展 的模 式 ”实 现 “ 、 、 ” , 产 学 研 合作 , 地方 高 校学 报 可 以充 当集 中反映与本 地经 济有关 的科 研成 果 的展示 平 台。因此 , 托 区域 经济构建 地方 高校学报 特色成 依 为一个较 好 的选择 。 研 究现 状述评 ( )关 于高校 学报 与服 务 地 方 经 济之 间关 系 一
BEI FAN GJI NG M A
—
———— 方O ■ ———… 一 L ——— 北 经囱 ——— ——— V ● ●
—
基于区 域经济发展的 地方高 校学报特色研 究
殷 红 蕾
( 州 师 范学 院 学 报 编 辑 部 , 江 湖 州 3 3 0 ) 湖 浙 10 0
文摘编 号 :0 5 9 3 2 1 ) 3 0 0 - A 10 — 1X( 0 0 0 - 1 3 C 摘要 : 务地 方 经济 是地 方 高校 学报 的 立足 点 , 方 高 服 地
一
特色栏 目的研究较 多 。部分学 者认 为地 方 高校学 报 在与 核心期 刊 、重点 大学学报 竞争 时必 须立 足地 方 特色 , 以地 方文 化 为基 础 , 据 地方 历史 文 化 、 文 根 人 资源 和特色 文化等设 置 地方特 色栏 目。相关研 究 有 肖力华的《 地方特色与学报特色构建》惠州大学学 , 报( 社会 科学 版 )20 ( )孙 德存 的《 方高 校学 报 ,0 12 ; 地 的本地 化定 位 》 昌吉 学 院学报 ,024 ; , 20 ( )薛世 平 《 谈 地 方高校 学报 办 出特 色 的三条路 径 》 出版 发行研 究 , 2 0 ( )等 等 。 0 43 ; 综上 所述 ,现有 文献 对地方 高校 学报 必须 依托 地 方特色 文化 建设学 报特 色及 服务地 方经 济等 问题 进行 了有 较强 实践意 义 的探 讨 ,但是 现有 研究 没有 将服 务地方 经济与 学报特 色发展联 系起来 。因此 , 本 文将 立足 区域经 济 , 讨如何 打造 学报 特色 , 化学 探 强 报服务 地方经 济功 能 , 扩大学 报在 区域 内的影 响 。 二 、基 于 区域 经 济建设 地方 高校 学报认 为 , 服务 地方是 高校 在教 学 、 研 之外 科 的第三个 重要功 能 ,作 为本 校科研 成果 展示 的 主要 平 台 ,地方 高校学 报应该 在服 务地 方经 济方 面发挥 自己的作 用 , 并立 足 区域 经济打造 自己的特色 。 学报
论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学报质量的策略
资治文摘管理版论提升地方本科院校学报质量的策略谭 昆(曲靖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云南曲靖)地方高校学报应清醒地认识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层次,把握好办刊方向,给自己的刊物科学定位,紧紧围绕本校学科优势和所在区域地域优势,扬己所长,避己所短,才能使自己的学报办出特色并使其质量得以迅速提高。
地方本科院校学术质量改进措施近几年来,不少地方高校升格,随着学校的升格,不少地方高校的学报也由此而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刊号,告别了长期被冠以“内部资料”的寂寞,多年的的“媳妇熬成婆”,期盼和郁闷一瞬间得于释放,然而这并不是说自己的刊物一夜间其就可以跻身于本科院校学报的行列了,因为要办一份高质量的学报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提升刊物质量,必须消除浮躁和盲目,在以下几个方面狠下功夫,才能提升自己刊物的质量并办出特色。
一、科学定位,为学报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地方院校,要办出高质量的学报,必须首先应端正自己的办刊方向,明确办刊宗旨,科学地分析和确定自己在高校、特别有是同类高校学报中的所处的位置、层次,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定位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本校特色相适应,紧紧围绕本校学科优势和所在区域的地域优势,才能为学报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创设特色栏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地方高校,与所在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应尽己之能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
我们《曲靖师范学院学报》就非常重视这一点,它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区域优势,把学术研究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兼顾起来,根据区域经济文化特点,设立了“珠江上游经济文化发展研究”栏目。
该栏目的设置,立足曲靖经济发展,突出地方特色,对曲靖经济文化发展作认真理论探索,其所载文章备受省市领导关注。
学报升格,亦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只有把办刊同学校的学术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同当地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学报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才能赢得读者作者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使刊物越办越好。
(二)依托学科优势,打造品牌栏目经过多年的不懈探索,曲靖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文艺学”学科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其研究呈现三个鲜明的方向,即:“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学科体系及现实价值研究”;“文学创作规律和文学风格流派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与汉语审美文化研究”。
论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摘要 : 地 方高校学报是 学术期刊 的重要 组成部分 , 是传播 前沿知识和先进理念 的重要 阵地 。但 如今 , 越 来越 多 的地 方高校 学报 , 尤其是社科 学报 出现 了千篇 一律的现 象, 即稿件 内容缺乏新 意, 栏 目建设 毫无特 色. 未能彰显地 方 特 色和地方文化 , 相较于其他优 秀的学术期 刊而言 , 竞争力 明显 不足 。如何 才能走 出一条属 于 自己的特 色化 道路 . 并实现刊 物的可持 续发展 , 焕发 出璀璨 的生机 , 是今后地 方高校社科学报必须共 同面对 的挑 战。
学报 的品牌 效应 。
邹韬 奋 先生 说 过 : “ 没 有个 性 和特 色 的刊 物 , 生
存 已成 问题 , 发展 更 没有 希望 。 ” …然 而 当 前 , 地 方 高
、
改革学报 管理模式 , k l : 学 报 更 富 内容 更 具
特 色
校社科 学 报 呈现 出 的却 是 “ 千 刊一 面 ” 的局 面 , 这种 现状 是多 方 面原 因共 同作 用 的结 果 , 其 中 有 主 观 因 素, 也 有 客观 因素 。 客观因素 主要包括 : 学校资 金有 限、 知 名 度 不 高、 师 资力 量 不足 等 , 因 而 导 致 编 辑 队 伍 的 力 量 更 为 薄弱 , 这就 使 得选稿 、 组 稿 的 过 程 中 难 以 有 效 引 导 高 质 量 和前 瞻性 的稿 件 生 成 ; 学 报 知 名 度 较 低 无 法 吸 引校外 知 名专 家 、 学者 踊跃 投 稿 , 造 成 学 报 稿 件 资 源 有限 , 可供 选择 的范 围相对 较少 。此外 , 很 多 地 方 高 校在 发展 过程 中 因为 各 种 原 因而 发 生 了变 化 , 如规 模扩大 , 多校 合 并 等 。但 是 该 类 学 报 的质 量 并 没 有 因此 而有 所提 高 , 依 然 沿袭 着传 统 的办刊 模 式 , 编辑 风 格 也没 有转 变 过 来 , 始 终停 留在 旧 的 思 维模 式 之
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张晶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7期地方高校肩负着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撑的重任,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诸如为社会服务的意识不强、专业设置滞后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科技转化生产力不足、管理机制有缺陷等问题,应从服务意识、服务资源、服务平台、服务制度等方面创新,以实现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高校改革是综合性的改革,要从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地方高校要达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提供科技支撑的目标,就必须积极同地方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协同创新。
而服务创新则是地方高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
一、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一)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人才地方高校由于处于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区的特殊地理方位,非常了解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的设置和调整,及时响应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社会事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合格人才。
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地处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胶东半岛地区,为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尤其是威海市培养了一批素质较高的实用型人才,做出了地方高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应有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新形势下半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地方高校聚集了较多不同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有效的组织、引导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性、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政策研究、技术开发和学术研究中,形成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教师主持或者参与多项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和教改项目,其中《服务外包基础知识》培训教材被威海市7家职业院校作为服务外包普及课程。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地方高校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通过科研、人才培养、产业转化等多种方式,对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在科研方面。
地方高校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富的科研资源,能够进行前沿科技的研究和技术的创新。
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高校科研团队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某地的高校在新材料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高强度合金材料,该材料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通过与当地的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合作,高校成功将这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并在当地推动了汽车制造产业的发展。
可见,地方高校在科研领域的积极探索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人才培养方面。
高校作为人才的摇篮,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高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不仅能够为当地的企业和机构提供宝贵的人才支持,还能够为当地的创新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推动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如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这类人才在就业和创业中都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是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
高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都会紧密围绕当地的经济产业结构和需求,培养出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为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持。
地方高校对于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还体现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
高校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高校可以通过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科研团队和人才,引进国际先进的科研设备和技术,推动当地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地方高校学报职能定位及可持续发展路径
摘 要 : 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专业化学术期刊越来越多,数字化、网络化等传播方式越来越普遍,地方高
校 学报 的发展 面临新 的挑 战和机遇 。地方 高校 学报要 实现可持 续发展 ,必须找 准功 能定位 ,充分发挥 其 自身的价值 要 立足本校 ,整合优势 资源,主 编 、编辑履行 自身职责 ,利用数 字化 、 网络化环境 下表现 出的越来越 强的学术传 播能 力,
模化方 向发展 [,构建学术 期刊数 字平 台[,创 新地 出了积极 的贡献 。从这个 意义上 讲,高校学报 不仅是 】 】 2 】 方高校学报 出版机制 ,完 善学术 期刊质量评估标准 , 高校教学科研成果 的重要 载体,也是传播社会先进文
建立高校学报准入退 出机 制,国家主管部 门及高等学 化 的重要途径 ;不仅 是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也
较 多的稿件 ,既不能迁就 ,也不能一下 回绝 ;二要在 们增长知识 的摇篮 。同时编 辑与作者要建立一种互帮 稿件送 审、退回修改 、编辑加工等环节注意培养作者 互学、相互尊重的 良好关系,使他们在今后的科学研究
校根据发展变化Leabharlann 的高等教育 以及 学科发展的趋势 ,对 是优秀人才成长 的摇篮 ;不仅 是塑造学校形象、创造
地方高校学报进行分类指 导,分 层管理,促进高校学 学校 品牌 的重要途径 ,也 是我 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
报在 多样 化的格局下协调 发展[,等等 。但 是,地方 3 ]
高校学报是学术期 刊传播 载体中的特殊载体 ,与专业
二、结合 本校资源优势 ,履行地方高校学报职能
一
、
地方高校学报的职 能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2.09.13•【文号】教社政[2002]10号•【施行日期】2002.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的意见(2002年9月13日教社政[2002]10号)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快速发展,不仅数量有较大增加,而且整体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不少刊物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在及时反映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成果,促进学科建设和学术人才的成长,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和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经济社会和科技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挑战,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总揽全局,于2001年8月7日、2002年4月28日和7月16日先后三次就哲学社会科学发表了重要讲话,内涵丰富,论述精辟,是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7.1”重要讲话和“5.31”重要精神,以及关于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8.7”、“4.28”、“7.16”三次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工作,不断提高学报的办刊水平,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三次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刊方向和宗旨;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出版方针政策,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办刊要有新思路,工作要有新局面。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加强对重大现实理论问题的研究,努力组发具有创新价值的理论成果。
新时代地方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新时代地方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麻彩凤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0)5
【摘要】地方高校学报在提升学术交流水平、增强学校声誉以及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实现地方高校学报的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理解其理论框架与发展模式,清晰办刊思路,调整办刊定位,并增强开放性办刊意识,从而坚定不移地迈向品质化发展的道路。
然而在具体办刊中,部分高校却普遍面临着媒体融合不足、队伍建设滞后及学报特色不突出等问题,需要学校依托优势学科打造特色栏目,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积极运用微博、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助推学报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地方高校学报的社会效益。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麻彩凤
【作者单位】佳木斯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0
【相关文献】
1.新时代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调查与发展研究
——以湖南省10种地方高校社科学报为例2.新时代地方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策略
3.地方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高质量发展研究——以10种地方高校社科学报为例
4.校政合作视域下甘肃地方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高校学报的现实困境与发展策略探究
着 岗位认定 的偏 失 、 职称 晋升 困难 、 待遇 低下种 种 问题 , 这使 得部 分学报 编辑 基 于 自身发展 的考 虑 ,
纷纷 离开 编辑 岗位重 回教 学 一 线 , 最 终 导致 编 辑
岗位 人员 的缺 失 , 工 作效 率受 到极 大影 响 。 ( 四) 体制 改革 背景 下 , 学报 办刊前 景堪 忧 高校 学报 自诞 生与 发展 过程 中 , 历 经辉煌 , 承
一
此外 , 由于长期 以来 , 我 国高校 、 科研机构都 以在期刊上发表论文作 为科研评审、 职称评级 的
材料和门槛 , 其 中对 以在核心期 刊上发表的论文
更 是 另眼 相待 , 同时 , 改 革开 放加 速 了我 国学 术界
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 , 国际学术期刊及数据库 收 录标 准成 为各个 地方 高 校评 价本 校教 师科研 水平 高低的参照系。这直接导致地方高校学报在成长
地方高校 学报 的现实 困境 与发 展策略 探究
寸晓非
( 荆楚 理工学院 期刊社 , 湖北  ̄ l t ' - I 4 4 8 0 0 0 ) 摘要 : 体制改革背景 下, 地方高校 学报的 生存 与发展 面临着严峻 的挑 战 , 学报 本 身也 处 于期 刊同质化 、 办 刊成本 高、 编辑队伍流失 的现 实困境 中。文章对此提 出 了相 应的解决之道 , 探 究 了学报 的发展 策略 , 为地方 高 校 学报 的改革 与发展提供 参考。 关键词 : 体制改革 ; 高校学报 ; 地 方; 困境 ; 策略
过 程 中处 于一个 非 常尴 尬 的地 步 , 一 方 面本 校 教
师高质量高水平 学术成果论文纷纷外流, 另一方 面由于地方高校学报 的知名度不高 , 难以吸引到 优质的外稿 。上述 的种种 因素 , 也 间接导致 了当 前“ 一稿多投” 的问题 凸显 。由于学术评价需要 定 的周期 , 从 编辑部收稿到 编辑初审、 专家二 审、 主 编终 审 , 此 过程 需要 学报 编 辑 、 审 稿专家 、 作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推动区域经
济发展方面,地方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地方高校是科研创新的重要基地。
地方高校拥有一流的科研团队和研究设施,能够为
地方产业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支持。
通过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地方高校可以帮助地方
企业提升产品品质和技术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
地方高校是高等人才培养的培养基地。
地方高校具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和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培养出各个领域的高素质人才。
这些人才通过就业创业等方式进入到地方企业和
政府部门,能够为地方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和动力,提升地方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地方高校还能够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地方高校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业知识,能够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和政策建议。
通过与地方政府的合作,地方高校能够更好地
发挥智力优势,推动地方经济的科学发展。
地方高校还可以促进区域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地方高校与地方产业的合作,可以促进
科技与产业的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地方高校的技术支持和人才
培养能够为地方企业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帮助企业实现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智力支持和
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合作,地方高校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地方经济实现高
质量发展。
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
更大贡献。
区域发展视野下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
的 同时 , 要 重视其 应用 性和 社会性 , 持科 研 的持 还 保 续 性 和稳 定 性 。把 重 点 放 在 科 学 技 术 研 究 开 发 长 链 的 中下 游 , 出 应 用 研 究 和 技 术 推 广 与 服 务 工 作 ; 突 解
从 事 理 论 创 新 、 术 创 新 以 及 培 养 创 新 型 人 才 的 能 技 力相对较 弱 的劣 势 , 这 并 不 意 味着 地 方 高 校 就 没 但
化与地方政府 及企业的联 系, 三要加强校 内各 专业 的协调联合 , 强化多学科联合攻关 , 四是努 力培 育 中介机 构, 促进
科研成果的转化。
关键 词 :区域发展 ;地方高校 ; 科研管理 ; 果转化 ; 成 专业协调
中 图 分类 号 : 3 1 Gl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0 1 9—72 ( OO O 0 8 1 2 L )3—05 0 0 0— 5
那 么 , 方 高 校 科 研 管 理 的 定 位 是 什处 ? 这 是 地 方 高 校 科 研 管
理 的一个 亟待 引起关 注 和有效解 决 的重大 问题 。 地方 高校 的科 研 定 位 应 当 根 据 学 校 的 实 际 情 况 , 晰 自身 的 优 势 和 劣 势 , 长 避 短 , 能 有 效 地 明 扬 才 促 进 科 学 研 究 的 良J 持 续 和 谐 发 展 。 地 方 高 校 比起 陛 国家 级 重 点 院 校 , 在 着 一 般 软 硬 件 水 平 相 对 较 低 , 存
收稿 日期 : 0 0— 4—1 21 0 1 基 金项 目 :福建 省教 育 厅 社 科 项 目(B 00 8 JS89) 作者简介 :杨凤 菊(9 0一) 女 ,辽宁大连人 ,闽江 学院科研处 副研 究员。 16 ,
地方大学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战略分析.doc
地方大学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战略分析作者:张朔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4期[摘要]文章以三峡大学合并后与区域的互动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分析了三峡大学与区域“互动发展”战略的形成依据与运行机制,同时对“互动发展”战略在地方高校中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地方大学三峡大学区域互动 SWOT[作者简介]张朔(1959- ),男,湖北枝江人,三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湖北宜昌443002)[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计划资助项目“地方合并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06y142)[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043-02地方大学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与区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方大学与所在区域的关系状况直接影响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发挥,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影响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本文以三峡大学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为案例,运用SWOT战略分析法,对三峡大学与区域“互动发展”战略的形成与运行进行分析,对三峡大学合并七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合理解释,同时对“互动发展”战略在合并高校中的推广及其应用进行了反思。
一、基于SWOT分析的学校与区域“互动发展”的战略选择SWOT分析分别是对组织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
其中优势与劣势是对组织内部条件的分析,机遇与威胁是对组织外部环境的分析,前者的分析在于揭示组织自身的能力及其核心竞争力,以发挥优势、克服弱点,后者的分析在于展现组织的外部条件和发展方向,以利用机遇,化解威胁。
这种分析方法在管理上常用于制定组织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
运用这个方法分析三峡大学的情况,可以揭示学校与区域“互动发展”战略形成的条件环境与学理基础。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推进探讨
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推进探讨地方高校作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中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地方高校不仅要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更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地方高校的特色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些特性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标识,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首先,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产业基础和社会需求,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体系。
例如,在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重点发展以环境科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为主的学科;而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可以加强工程、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这种学科设置不仅契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更能够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专业化发展是地方高校特色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相较于综合性大学,地方高校通常在某些特定领域具备较强的优势,通过专业化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
以一所地方工科学校为例,通过设置与本地产业密切相关的工程技术课程,不仅能够为本地企业输送合适的人才,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当地企业和行业发展的关注和参与。
这种双向互动促进了高校和区域经济的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是地方高校特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
地方高校依托自身科研资源和人才优势,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在合作与交流方面,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政府机构建立紧密联系,形成产学研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鼓励科研团队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所需,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这样的合作不仅提升了高校的研究水平,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推进,地方高校需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区域服务体系,加深与地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联系。
这种联系包括建立定期的交流机制、行业咨询平台等,确保高校在人才培训、科研创新、技术服务等方面与地方经济需求相契合。
同时,应积极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发挥智库作用。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地方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更是科研成果的孵化器和创新力量的源泉。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地方高校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科研创新和区域服务三个方面探讨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一、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地方高校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地方高校与当地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可以促进校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地方高校通过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可以将校内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力量与当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结合起来,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企业的人才需求。
地方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教师团队。
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解决用人难题,还能够提升地方高校的就业率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产教融合可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地方高校通常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技术实力,而这些科研成果往往需要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
地方高校可以积极与当地企业进行技术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加速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步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和创新动力。
产教融合可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
地方高校可以通过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创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不仅可以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还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二、科研创新科研创新可以推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
地方高校在进行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科研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潜力。
科研团队的建设也可以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智力资源。
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发展对策研究
理工类高校学报人文社科版发展对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理工类高校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理工类高校中,以科技为核心的学术研究是其主要的发展方向。
然而,近年来,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社科发展受到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探讨了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现状和对策,希望能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发展空间受到限制理工类高校的学科设置一般偏向于理工科,人文社科学科的设置相对较少,导致了该领域的发展空间相对受限。
同时,由于学科交叉性的不足,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社科学科之间缺乏交流和合作,难以形成有力的研究团队和学术平台。
2.缺乏优秀人才由于受到学科研究方向和就业热点的影响,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学科的吸引力相对较低,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优秀人才的支持,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社科发展面临着团队建设和科研能力的巨大压力。
3.研究内容滞后当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理工类高校的人文社科研究内容却相对滞后。
这主要是由于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认识不足。
因此,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不高,无法真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1.加大投入力度成立科研平台和优化师资力量是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发展的一项重要对策。
通过优化师资力量,可以招聘优秀的人才加盟,搭建良好的人文社科学科研究团队和学术平台。
同时,加大对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研究的投资力度,增加团队的研究经费,提高研究的效果和质量。
2.加强学科交叉性通过加强学科交叉性的培养,可以解决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学科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的问题。
在专业教学和科研方面,可以增加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
例如,可以培养跨学科研究团队,建立学术交流机制等,提高人文社科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
3.引导研究内容向前沿和热点方向发展针对理工类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内容滞后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导研究内容向前沿和热点方向发展来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名栏” 工程 , 有力地推动 了全国高校学报的健康发
展 。地 方高校 社 科 学 报 只 要从 本校 实 际 出发 , 找 寻 和发 掘适合 自身 生 存 发展 的学 术 空 间 , 力 占有 独 尽
特 的学 术资 源 , 形成 在特 定 区域 内 、 域 中的优 势地 领 位, 就有 可能 成为 名刊 , 成 名栏 。正如 中国期 刊学 办
与编辑 出版 《 帆玉 林 : 设 区域 性 现 代 化 中心 城 扬 建
价 值和 发展前 景 , 得研究 和探讨 。 值
一
、
依托 区域优 势
地 方高校 社科 学报 区域性 发展 必 须依 托 区域优 势 。《 育部关 于 加 强 和 改进 高 等 学 校 哲学 社 会 科 教 学 学报 的意见 》 出 , 指 高校 社科学 报要 “ 立足 本地 、 本
的知名 度 。
( ) 史文化优 势。中国的历史 文化源远 流长 , 二 历
势 、 对学 科优 势等方 面去 求得 自身之 异 , 而扬 长 相 从
避短 , 形成 自己的学术 特色 , 立 自家 的独 特风格 。 树 [ 收稿 日期 】 0 1 0 —2 21 — 5 1
博大精深 , 内容 丰 富 , 异彩 纷 呈 。地 方 高校 由于所 处 的地理环境和人文 环境 的差异 , 都各有 自己独特 的名
地 方 高 校 社 科 学 报 区域 性 发 展 策 略
吴庆 丰
( 玉林师 范学 院学报 》 《 编辑部 , 广西 玉林 570 ) 300
[ 摘要 ] 地 方 高校 社科 学报 在 打 造 “ 刊 ” “ 名 、 名栏 ” 牌 中, 有 自己的 区域 性发 展 策略 : 托 区域优 品 应 依 势 , 服务 地方优 势 、 史文化优 势 、 对学科优 势等 方 面去 求得 自身之 异 , 而扬 长避短 , 从 历 相 从 形成 自己的学术特 色; 发掘 独特 资源 , 所选取 的研 究课 题 独特 而有价值 , 为别人 所 没 有或 少 有研 究 , 必将 受到 社 会 和 学术界 的重 视; 打造特 色栏 目, 心策 划特 色选题 , 精 不断提 高特 色栏 目的质量 , 将会 为刊物 增光 添彩 。
校 , 挥 各 自的 学 术 优 势 , 出 学 报 的 个 性 和 特 发 办 色 州 。 各类 期 刊之 间 、 各家 学报 之 间 存在 着 相 同之
处, 即所 谓 共性 , 应 避 免 “ 但 千人 一 面 , 干部 一 腔 ” 的 办 刊模 式 。各类 期 刊 、 各家 学报 都 应 依托 区域 优 势 ,
学府。由于社会经济、 文化发展不平衡 , 当前 出现了 许 多具 有 区域 特征 的新 的经 济 、 化 现象 , “× × 文 如 经济圈” “ 、 ×× 文化带” , 等 这些都是值得学报关注 和研究 的社会 热点 问题 。在服 务地 方 经 济社 会 发展
方面 , 方高 校社科 学报 具有 独特 的优势 , 当 在为 地 应 地方服 务 中打 造 自己的学 术 特 色 。近年 来 , 广西 北 部 湾经 济 区 开 放 开 发 提 升 到 了 国家 发 展 战 略 的层
面, 玉林 市作 为其 中的 “ 2 城 市 , 临着 前所 未有 4+ ” 面
会名誉 会长 张 伯海 先 生所 说 , 学 报 要 以 自己 独特 办 的优势 打开局 面 , 善于 以“ 要 优势 ” 开局 , 凸显 自己所 占有 而别人 所 不足 的学 术 优 势 , 样 才 容 易 为 自己 这
2 1 年第 8期 01 ( 总第 14期 ) 9
广西社会 科学
GUANGXIS HEHUI KEXUE
N0. 2 4 C m l ie N .9 ) t y
[ 献 编 码 ] o:03 6 /. s .0 4— 97 2 1.8 07 文 di1 .99 ji n 10 6 1 .0 10 .3 s
[ 作者简 介 ] 吴庆 丰( 9 8 ) 男 , 西陆川人 , 玉林 师 范学 院学报 》 15 一 , 广 《 编辑部 主任 , 副编 审 。
14 4
的学报 打开一 个醒 目而 红火 的新 局 面 ¨ 。如 何 在 区 域 性发 展 中形 成 自己 的学 术 特 色 , 现 自己 的办 刊 体
的历史 发展机 遇 , 期待 着积 聚智 慧 。《 也 玉林 师 范学 院学报 》 编辑 部有 关 编 辑 积极 参 与 地 方 经济 文化 建 设, 每年 在举办 中小 企业博 览 ( 中国 ・ 玉林 ) 间 , 期 参
[ 关键 词 ] 地方 高校社 科 学报 区域优 势 独特 资 源 特 色栏 目 学术特 色
[ 图分类号 ] G 3 [ 献标 识码 ] A [ 中 2 文 文章 编号 ] 10 6 1 (o 10 ~04 0 04— 9 7 2 i )8 14— 3 在 相 当 长 的时期 , 国高 校 学 报 大 多是 一 个模 我 式 , 乏个性 和 特 色 。近年 来 , 育 部 实施 “ 刊 ” 缺 教 名 、 ( ) 务地 方优 势。地方 高校 主要是 为地 方经 一 服 济社会服务的 , 许多地方高校甚至是该地区的最 高
善 于在求 同的基 础上 , 服务地 方 优 势 、 史 文化 优 从 历
市》 玉林 : 《 泛北部湾 中小企业名城》 等书刊和参与撰 写“ 文化玉林” 等浮雕 长廊文字稿 , 得到地方政府 的 肯定 和好 评 。同时 ,玉林 师范学 院学报 》 哲学 社会 《 ( 科 学版 ) 立足 于 现实 , 立足 于 泛 北 部 湾 的地 域 特 征 , 依托并服务 于地方经济社会 的发展 , 设置 “ 泛北部 湾论 坛 ” 专栏 , 到 了较 好 的社 会效 果 , 大 了 刊物 收 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