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生物高考模拟题4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演练(四)(2021年整理)
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演练(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演练(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高考仿真模拟演练(四)(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高考仿真模拟演练(四)(分值:9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不参与生物膜系统的构成B.抗体蛋白在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都起作用C.人体蛋白类激素都可以起到信息分子的作用D.蛋白质进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2.下列实验材料的选择与该实验的目的不相符合的是( )A.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②③④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B.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C.由于环境污染,桦尺蠖的种群中黑色基因频率增大,所以产生了新物种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4.玉米植株茎秆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Pl(紫)和pl(绿)决定,其位于6号染色体长臂的外段。
如图是用X射线照射过的紫秆玉米花粉给绿秆玉米授粉杂交,F1中734株幼苗中出现2株绿苗。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F1中出现绿秆幼苗,原因是一条染色体结构缺失,使另一条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表达B.F1中的绿秆幼苗的形成与人类的猫叫综合征患者的致病机理一样,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C.若不对F1中绿秆幼苗进行细胞学检查,易误认为形成原因是显性突变D.该实验说明植物体内含有缺失染色体的雄配子大部分是败育的5.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弱碱性的水会大幅改变内环境的pHB.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成分可以交换,它们共同构成内环境6.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共39分)29.(9分)下图1为某植物细胞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①~③代表生理过程。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卷及答案
试题编制思路和依据2015年浙江省高考理综生物试题以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并结合浙江省的教学实际进行命制,体现了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助推浙江省课程深化改革。
与之前不同的是,2015年首次把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从理综生物试题部分剔除,改成了模块,这就导致2015年的高考试题与以往有了较大的不同。
必修三本书的分值都有增加,知识点的排布也有很大的变动。
总体看是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稳中有新,稳中有变,与教材相关度很高,难度系数逐年有所下降,体现了“轻负高质”的新课改理念。
研究高考试卷,结合考试说明,发现试卷中主要考查了:免疫、细胞周期、植物激素及应用、兴奋的产生与传导、种群与群落、光合作用的过程、遗传基本规律与育种等主干知识。
此份试卷的题型分布参照2015年浙江高考理综生物卷部分,依据考试说明和学生平时练习中的易错点,内容有原创,亦有改编多份模拟卷和练习卷。
试卷知识点分布细目表(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8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六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2016年温州一模卷改编)下列关于一些免疫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只能对抗嵌有相应抗原—MHC复合体的细胞B.免疫反应过程中T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都有特异性识别功能C.成熟B淋巴细胞的致敏必须有蛋白质类抗原与膜上抗体结合D.只有巨噬细胞才能呈递抗原—MHC复合体【命题意图】本题综合考查人体免疫相关知识,涉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等内容,难度中等。
2、(原创)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G1期较晚时候细胞已有一对中心体B.核膜解体形成的小泡在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都能用高倍镜看到C.干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产生完全相同的两个子细胞D.纺锤体是在分裂前期较晚的时候出现的【命题意图】此题考查细胞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属于识记理解层面,难度不大。
潍坊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训练(四)理综生物试题 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道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图是细胞中ATP反应过程,A、B为化合物,a、c为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物膜上均可发生c过程B。
酶a发挥作用时,一般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C。
物质B是组成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单体之一D。
被动运输过程使细胞内物质B的含量增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依题意可知:A、B分别为ATP、ADP,a、c分别为ATP 水解酶、ATP合成酶。
ATP的形成途径的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呼吸作用,其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ATP,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物膜上均可发生c 过程,A项正确;酶a发挥作用时,一般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B 项错误;组成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而物质B 是ADP,C项错误;被动运输过程不需要A(ATP)水解供能,因此不会使细胞内物质B(ADP)的含量增多,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ATP、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DNA的化学组成、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
植物体为避免过量的光能对光合作用保护装置的氧化性损伤,而产生了一种光保护蛋白Psb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Psbs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B. Psbs镶嵌在类囊体薄膜上,与光反应有关C。
光能经转化后存于ATP、中,用于暗反应D。
Psbs合成后由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到叶绿体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过酸、过碱和高温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而影响其活性,所以光保护蛋白Psbs的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A项正确;依题意“Psbs可避免过量的光能对光合作用保护装置的氧化性损伤”可推知:Psbs镶嵌在类囊体薄膜上,与光反应有关,B项正确;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能经转化后存于ATP、中,而ATP、可用于暗反应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项正确;Psbs为胞内蛋白,其合成后不经过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D项错误。
2016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高考生物四模试卷
2016年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20%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流动的【答案】C【解析】解:A、由于大象粪便是大象消化后没有吸收的能量,所以不属于大象同化的能量,所以一种专以大象粪为食蜣螂,不能从大象同化的能量中获取能量,其从大象粪便中获取的能量应该属于大象的上一营养级,A错误;B、食物链是从生产者开始的,所以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一定是生产者,而兔子应该属于第二营养级,所以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B错误;C、绿色植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从而使能量和碳元素进入了生物群落,C正确;D、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而能量是单向传递不循环的,D错误.故选: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下列有关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矿工中常见的“硅肺”是由肺泡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引起的②真核细胞中存在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它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③活细胞中时刻进行着ATP与ADP的相互转化④科研上鉴别细胞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凡是活的动物细胞都会被染成蓝色⑤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⑥机体已经感染细菌或病毒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的正常凋亡.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C【解析】解:①硅肺是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中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的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细胞死亡,最终导致肺功能受损引起,①错误;②真核细胞的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其与细胞运动、能量转换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②正确;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能够迅速的合成和分解,活细胞中时刻进行着ATP 与ADP的相互转化,③正确;④科研上鉴别细胞死活可用台盼蓝染色,凡是死的动物细胞由于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会被染成蓝色,④错误;⑤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正确;⑥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⑥正确.故选:C.1、溶酶体: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而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能无限增殖;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本题考查细胞器、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明确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识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识记细胞凋亡的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准备好含C a2+、M g2+和S i044-的培养液,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B.此过程中水稻没有吸收C a2+,但却正常吸水,所以结束时溶液中C a2+浓度比初始值大C.番茄与水稻相比,对C a2+、M g2+需要量大,而对S i O44-需要量小D.此实验证明不同植物对同一种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答案】B【解析】解:A、C a2+、M g2+和S i4-的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说明水稻和番茄对离子的吸收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并消耗能量,A正确;B、水稻培养液中的C a2+浓度增大是由于水稻吸收水的速率比吸收C a2+的速率快,B错误;C、水稻吸收的S i4+多,对C a2+、M 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 a2+和M g2+较多,对S i4+吸收量少,这说明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差异较大,C正确;D、水稻吸收的S i4+多,对C a2+、M 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 a2+和M g2+较多,对S i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不同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故选:B.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水稻吸收C a2+、M g2+、S i O44-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是:v (S i O44-)>v(M g2+)>v(C a2+);番茄吸收C a2+、M g2+、S i O44-这三类物质相对速度是:v(C a2+)>v(M g2+)>v(S i O44-).2、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这主要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3、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主动运输过程,对水分的吸收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本题以植物吸收矿质离子为核心,考查植物细胞对水分和无机盐吸收的知识,分析题图获取正确信息,明确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和水分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过程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为神经突触的示意图.某种毒素通过破坏膜上的N a+通道抑制神经冲动的传递,据图判断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A.突触后膜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D.突触小体【答案】A【解析】解:由题图可知,钠离子通道位于突触后膜上,所以该毒素作用的结构位于突触后膜上.故选:A.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含有突触小泡的为突触前膜,含有钠离子通道的为突触后膜.本题考查突触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下列关于柠檬酸循环和卡尔文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柠檬酸循环与卡尔文循环都无需O2直接参与B.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中进行,有CO2产生,无[H]释放C.三碳糖磷酸是CO2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D.卡尔文循环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答案】B【解析】解:A、O2直接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以柠檬酸循环与卡尔文循环都无需O2直接参与,A正确;B、柠檬酸循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CO2产生,有大量[H]产生和少量能量释放,B 错误;C、在暗反应阶段,三碳糖磷酸是CO2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C正确;D、卡尔文循环是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O2还原为糖的一系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D正确.故选:B.高等植物细胞中柠檬酸循环主要就是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即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还原性氢和少量ATP,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而卡尔文循环就是指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过程,关键就是二氧化碳的转移途径.本题以柠檬酸循环和卡尔文循环为载体,考查了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考生要明确两种循环的实质,并识记其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识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难度适中.6.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 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解:由以上分析可知,杂合子自交n代,F n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为[1-()n].杂合子(A a)连续自交1代,即n=1,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1]=;杂合子(A a)连续自交2代,即n=2,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2]=;杂合子(A a)连续自交3代,即n=3,代入即可计算出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1-()3]=.依此类推,杂合子(A a)连续自交n代,则F2中显性纯合子的比例接近.故选:B.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n].据此答题.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并能依次推断杂合子连续自交n代,子代中杂合子和纯合子的比例,再代入自交次数即可计算出子代显性纯合子的概率.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5.0分)7.图一示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示物种数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上图二.①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 .②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 m2.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 株/m2.(2)导致景观图中植物分层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 ,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群落具有复杂的______ 结构.【答案】样方法;物种数先增多,后达到最多保持稳定;S O ;;光照;垂直【解析】解:(1)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该调查方法是样方法;根据图二可知,在样方面积为S0时,生物种类数最多,因此S0是最好的样方面积;根据图二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先增多,然后保持不变;种群密度是每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即.(2)引起植物垂直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光照;由于森林的垂直结构比农田高,因此森林对阳光的利用率大于农田.故答案为:(1)①样方法②物种数先增多,后达到最多保持稳定S0③(2)光照垂直分析图二: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物种数越大,当样方面积为S0时,生物种类数最多,当样方面积超过S0时,生物种类数保持相对稳定.本题结合图解,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样方法的适用范围及相关计算;识记群落的空间结构,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8.回答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问题.(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器官.而磷酸转运器是叶绿体膜上的重要结构,通过磷酸转运器完成蔗糖合成(见如图1).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 .通过卡尔文循环,物质B转化为磷酸丙糖的过程发生在______ (场所)中.据图分析,磷酸丙糖既可以用于合成______ ;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经此转运器转运进叶绿体的磷酸会______ ;若合成磷酸丙糖的速率超过P 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______ (填“不利于”或“有利于”)淀粉的合成.(2)如图2是研究人员以某黄瓜品种为实验材料,在大棚中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的日变化曲线,实验期间分别于11时和15时打开和关闭通风口.据图分析:10时至11时限制各组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13时至14时,自然条件光照下和两层黑色遮阳网下的光合速率变化差异的原因分别是______ 、______ .(3)如表为用单层黑色遮阳网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以自然条件下光照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测定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情况,实验结果如表.由表可知,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幼苗产生的有利于提升其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有______ .与叶绿素a相比,叶绿素b在蓝紫光(弱光下占优势)区域有较高的吸收峰和较宽的吸收带,由此推测,实验组中叶绿素a:b含量的比值______ 对照组.【答案】水;叶绿体基质;蔗糖、淀粉;减少;有利于;CO2浓度;前者温度升高,气孔关闭,光合速率下降;后者经遮阳未影响光合速率;增大株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低于解:(1)据图1分析,A是光合作用利用的水,B为叶绿体吸收的CO2,其在暗反应中被利用,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据图分析,磷酸丙糖既可以用于合成蔗糖、淀粉;若磷酸转运器的活性受抑制,则经此转运器转运进叶绿体的磷酸会减少,若合成磷酸丙糖的速率超过P i转运进叶绿体的速率,则利于淀粉的合成.(2)图2中,10时至11时二氧化碳难度最低,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13时至14时,自然条件光照下温度升高,气孔关闭,光合速率下降,两层黑色遮阳网下的经遮阳未影响光合速率.(3)据表分析,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可以增大株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升其光能利用率.据表推测实验组中叶绿素a:b含量的比值低于对照组.故答案为:(1)水叶绿体基质蔗糖、淀粉减少有利于(2)CO2浓度前者温度升高,气孔关闭,光合速率下降后者经遮阳未影响光合速率(3)增大株叶面积和增加总叶绿素含量低于解答本题需结合图形和表格,因此分析图解和表格为解题关键.过程图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其中A为H2O,C为光反应中水光解产生的O2,B为叶绿体吸收的CO2.据此分析作答.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和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9.血糖平衡调节中既有神经调节,也有激素调节.如图为某同学绘出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指的是______ .(2)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作用于靶细胞,促进靶细胞______ ,从而降低血糖浓度.(3)图中①-④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的是______ .①和④均能作用于A,但效果不同,④过程说明血糖平衡调节中有______ 调节机制.(4)如果某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但却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患者症状,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有学者曾设想提取哺乳动物的胰岛素,但将绵羊的胰脏制成研磨液,却难以直接分离出胰岛素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胰岛B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①②③④;负反馈;胰岛素作用的信号通路受阻;胰岛素被胰蛋白酶消化【解析】解:(1)血糖升高是胰岛素分泌增多,而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此图中A 指的是胰岛B细胞.(2)胰岛素的作用机理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3)图中存在信息传递的过程有①②③④,其中④属于负反馈调节.(3)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不足引起的(Ⅰ型)和胰岛素和靶细胞信息交流障碍引起的(Ⅱ型).(4)胰脏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胰脏研磨液中的胰蛋白酶能分解成分是蛋白质的胰岛素.(1)胰岛B细胞(2)加速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3)①②③④负反馈(4)胰岛素作用的信号通路受阻(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如:胰岛素不能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5)胰岛素被胰蛋白酶消化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影响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因素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条途径.直接途径为:当血糖含量升高时,可直接促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间接途径为: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某一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使胰岛B细胞分泌激素.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因素主要是前者.图中A指的是胰岛B细胞.本题以血糖平衡调节为载体考查了激素调节的机理,胰岛素的作用机理等知识,考查了考生利用生物学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生命活动调节一直是高考命题中的热点,每年都有,而且在非选择题中所占比例较大.10.某二倍体动物体色(基因用A、a表示)、条纹的有无(基因用B、b表示)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如表是三组相关杂交试验情况,请分析回答:(l)两对性状中的隐性性状分别是______ .(2)第2组亲本中绿色有纹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______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期间,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有______ .(3)第3组杂交实验后代比例为2:1.请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根据这种判断,若第2组后代中绿色无纹个体自由交配,F2中绿色无纹的概率为______ .【答案】黄色有纹;A b或ab;1或2;A基因纯合致死;【解析】解:(1)第1组无纹×无纹→后代出现有纹,则无纹为显性性状;第3组绿色×绿色→后代出现黄色,则绿色为显性性状,这两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分别是无纹、绿色,隐性为黄色、有纹.(2)亲本中绿色有纹的基因型为A abb,其一个卵原细胞能够产生的配子基因型是A a 或ab.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有1个;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离,染色体数目增倍,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有2个.(3)第3组A abb×A abb,杂交实验后代比例为2:1,其原因最可能是A基因纯合致死.第二组后代呈现1:1:1:1,则是测交实验,亲本基因型为aa B b×A abb,后代中绿色无纹基因型A a B b,其自由交配,F2A a:aa=2:1,B_:bb=3:1,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应为绿色无纹:黄色无纹:绿色有纹:黄色有纹=6:3:2:1,即=.故答案为:(1)黄色有纹(2)A b或ab1或2(3)A基因纯合致死分析表格:第1组:无纹×无纹→无纹:有纹=3:1,出现性状分离,说明无纹为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B b;第3组:绿色×绿色→绿色:黄色=2:1,出现性状分离,说明绿色为显性性状,且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 a,但子代显性:隐性=2:1,说明A基因纯合致死.综合以上可知,第1组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 B b;第3组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 abb;第2组亲本的基因型为aa B b(黄色无纹)×A abb(绿色有纹).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采用后代分离比推断法推断出两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本的基因型,再根据题干要求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11.请回答下列与大肠杆菌有关的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大肠杆菌属于______ ;它的同化作用类型是______ .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L,根据用途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 培养基(选择、鉴别).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______ .(3)培养大肠杆菌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______ .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 .(4)现有一升水样,用无菌吸管吸取1m L水样至盛有9m 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103稀释度.各取0.1m 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______ .(5)以下微生物发酵生产特定产物时,所利用主要微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大肠杆菌相同的是______ .A.制作果酒B.由果酒制作果醋C.制作泡菜D.制作腐乳(6)利用培养基不仅可以分离培养微生物,也可以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用于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______ .【答案】分解者;异养型;鉴别;乳糖、蔗糖(蛋白胨);稀释涂布平板法;灭菌;5.6×108;B、C;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解析】解:(1)大肠杆菌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来合成组成自身的物质,属于异养型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分解有机物,属于分解者.(2)根据表中培养基的组成可看出,该培养基中的碳源是乳糖、蔗糖(蛋白胨),由于在培养基中添加了显色剂,可判断此培养基为鉴别培养基.(3)培养大肠杆菌等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灭菌.(4)根据公式计算: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55+56+57)÷3÷0.1×103×103=5.6×108.(5)制作果酒用到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制作果醋和制作泡菜分别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和乳酸菌,二者都是原核生物;制作腐乳用到的微生物是霉菌,属于真核生物;而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6)植物组织培养与微生物培养明显不同的是,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还需要加入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作用是诱导根、芽的分化.故答案为:(1)分解者异养型(2)鉴别乳糖、蔗糖(蛋白胨)(3)稀释涂布平板法灭菌(4)5.6×108(5)B、C(6)植物激素(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1、生物按同化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自养型和厌氧型,按异化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需氧型、厌氧型、兼性厌氧型.大多数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是分解者.2、微生物实验操作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防止外来杂菌的污染,因此实验中要做好消毒和灭菌.3、培养基按其特殊用途可分为加富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常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本题考查了培养基的成分和分类、大肠杆菌的代谢类型、常用的微生物的接种方法、估算样品中的菌落数的方法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微生物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的不同点,并对相关知识进行熟练识记,应用相关知识分析生物学问题.。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2016年高考生物四模
四川省内江市2016年高考生物四模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及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B.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均受基因和机体控制C.光反应是与ATP合成相关的放能反应D.细胞中大多数化学元素和无机盐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2.下列关于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B.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并具有抗菌消炎作用C.DNA指纹技术能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DNA不完全相同D.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3.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提取胡萝卜素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D.酵母菌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也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好材料4.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种群密度B.并非所有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就高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5.某男性基因型为Tt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他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子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式是A1=A2=B1+B2=C l+C2B.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并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1和A2C.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6.图甲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示意图;图乙表示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示意图,图中①一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的作用情况,a~c分别表示某种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中①表示促进细菌细胞壁的形成B.图乙中③④分别表示抑制细菌DNA复制和转录C.吞噬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均有图甲中过程①②③D.图甲中,与①相比②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T7.玉米(2N=20)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 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如图).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结构异常的染色体的变异来源属于基因重组B.玉米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1条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C.图中所示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可发生联会D.若图中所示的亲本杂交,F1有四种表现型且出现了表现型为无色蜡质的个体,说明亲代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二、非选择题8.图l表示在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入)绘制的曲线;图2是该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3表示某人研究不同大气C0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第年该生物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该生物种群数量将呈型曲线增长.(2)图2中若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2×l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l.3×l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调整到,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kg,人比原来增重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3)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由图3可以看出,土壤Cu污染和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脲酶的活性的影响分别是(4)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分离该类细菌的培养基应以为唯一氮源,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其原因是.一般说来,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等(至少答出两个方面).9.下面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图示植物细胞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则处于该过程中细胞的吸水力逐渐;图乙和图丁中的[H]将参与的具体生理过程分别为,丁过程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乙过程利用至少需要经过括层磷脂分子;完成图丙所示过程所需的A l A2通常是通过方式进入细胞.在上述甲、乙、丙、丁四个生理过程中,有水生成的过程是图.(2)上图所示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不包括(填番号),若将该植物细胞放人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中进行组织培养,所诱导形成的根细胞中,含3H标记的细胞器有.(3)上图所示植物细胞在夏季白天能进行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的.A.光合作用 B.细胞呼吸 C.细胞增殖 D.信息交流.10.图甲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 表示的器官有肾上腺和;当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由释放进入血液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调节.(2)图乙中,浆细胞可以来自,与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相关的具膜的细胞器是,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填数字).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11.紫罗兰花瓣的单瓣与重瓣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1)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实验一: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变得F2,一直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且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蕊、雄蕊发育不完善).实验二:取实验一 F1中单瓣紫罗兰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植株表现为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请回答: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罗兰的花瓣中为显性性状,F1中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②查阅资料得知: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等位基因(D、d)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染色体缺失仅导致(填“花粉”、“雌配子”)致死.如图是F1中单瓣紫罗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四分体的构象,请在下面的染色体上标出基因组成.(2)将紫罗兰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加温或用蛋白水解酶稍加处理,用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即出现横带,称为G带(富含A﹣T序列的核苷酸片段);如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做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就出现另一套横带,称为R带(富含G﹣C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一般情况下,对于碱基对数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而言,具带更丰富的那条染色体热稳定性更低.基因突变一般(填“会”、“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带型.(3)若只研究紫罗兰叶形这上相对性状,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及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B.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均受基因和机体控制C.光反应是与ATP合成相关的放能反应D.细胞中大多数化学元素和无机盐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分析】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后造成的.【解答】解:A、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A错误;B、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均受基因控制,但细胞癌变不受机体控制,B错误;C、整个光合作用过程为吸能反应,光反应是与ATP合成相关的放能反应,C正确;D、细胞中大多数化学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D错误.故选:C.2.下列关于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A.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B.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并具有抗菌消炎作用C.DNA指纹技术能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DNA不完全相同D.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考点】生态农业工程;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分析】1、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主要是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的.2、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3、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使得每个人的DNA 都不完全相同,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解答】解:A、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A正确;B、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并具有抗菌消炎作用,B正确;C、DNA指纹技术能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DNA不完全相同,C正确;D、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故选:D.3.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工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提取胡萝卜素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D.酵母菌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也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好材料【考点】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分析】1、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没有氧气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为出芽生殖.2、工业生产中,提取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3、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酵母菌既有细胞壁,又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适宜【解答】解:A、工业生产中,提取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A正确;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稀释液,然后让稀释液慢慢渗进,B 错误;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或嗅是否有酒精气味,C错误;D、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酵母菌是通过有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D错误.故选:A.4.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种群密度B.并非所有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就高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所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往往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生物的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通过生物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解答】解:A、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错误;B、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地恢复,说明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低,B正确;C、共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C错误;D、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D错误.故选:B.5.某男性基因型为Tt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他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子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式是A1=A2=B1+B2=C l+C2B.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并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1和A2C.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D.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1、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A1和A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形态也不同,但两者所含的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3、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C1和C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解答】解:A、人的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为46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为23,其中一个子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也是23,故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式是A1=A2=B1+B2=C l+C2,A正确;B、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含有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并具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两个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一个含有X染色体,一个含有Y 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两个细胞染色体形态相同,但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C、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C正确;D、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A1和A2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遗传信息也不相同,D错误.故选:D.6.图甲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示意图;图乙表示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示意图,图中①一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的作用情况,a~c分别表示某种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乙中①表示促进细菌细胞壁的形成B.图乙中③④分别表示抑制细菌DNA复制和转录C.吞噬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均有图甲中过程①②③D.图甲中,与①相比②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T【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分析】分析甲图: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④表示RNA的复制,⑤表示逆转录.分析乙图:F为拟核中的环状DNA分子;R为细胞质中的质粒;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c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解答】解:A、图乙中①表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A错误;B、图乙种,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因此,图乙中③④分别表示抑制细菌DNA复制和转录,B正确;C、吞噬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会发生①DNA的复制过程,C错误;D、图甲中,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T、T﹣A、C﹣G、G﹣C,②表示转录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因此,与①相比②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D错误.故选:B.7.玉米(2N=20)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 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如图).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结构异常的染色体的变异来源属于基因重组B.玉米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1条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C.图中所示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可发生联会D.若图中所示的亲本杂交,F1有四种表现型且出现了表现型为无色蜡质的个体,说明亲代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1、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片段转移到另外一条染色体上被称为染色体变异,并且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2、图2中的母本染色体上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只在两端稍微有所区别,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会发生配对,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部分染色体能发生联会.3、正常情况下,图2表示的类型杂交,由于母本有结构异常片段的存在,只能产生Wxc的配子,后代不会出现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但是如果出现的话,说明母本产生了wxc的配子,要产生这种配子,需要经过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产生wxc的配子.【解答】解:A、9号染色体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属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玉米不含性染色体,则玉米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0条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B错误;C、图2中的母本的2条9号染色体有相同的片段可联会,C正确;D、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双亲都能产生Cwx的配子,说明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8.图l表示在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入)绘制的曲线;图2是该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3表示某人研究不同大气C0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第10 年该生物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该生物种群数量将呈型曲线增长.(2)图2中若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2×l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l.3×l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 2.22×108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调整到,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kg,人比原来增重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3)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由图3可以看出,土壤Cu污染和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脲酶的活性的影响分别是抑制、促进(4)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分离该类细菌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 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其原因是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等(至少答出两个方面).【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1、据图1分析,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2、据图2分析:图中,草是生产者,其它都属于消费者.3、由图3可知:土壤Cu污染会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Cu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增强;CO2浓度升高会促进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Cu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减弱,据此答题.【解答】解:(1)由于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所以第10年种群密度最低.第16~⒛年时λ>1且不变,此时种群的增长率也不变,所以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2)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2×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6.2×109kJ×20%﹣1.3×108)×20%=2.22×108.由于草到人的食物链没改变,所以人与草的质量不变.所以题目中的蛇与人的质量关系就可以变为蛇与草的质量关系.当蛇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20%÷20%+÷20%÷20%÷20%=100份草.当蛇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20%÷20%+÷20%÷20%÷20%=75份草.食草昆虫和鼠就比原来少吃25份草,那么羊多吃25份草,故人增重为25×20%×20%=1kg.(3)分析图3可知,正常CO2组和高浓度CO2组,在铜污染时土壤脲酶活性均低于未被铜污染时,且铜污染程度越重,土壤脲酶活性越低,这说明土壤Cu污染会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比较无铜污染的土壤可知,高浓度CO2组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正常浓度CO2组,说明CO2浓度升高能促进土壤脲酶活性,当铜污染严重时,这种促进作用减弱.(4)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分离该类细菌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其原因是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性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故答案为:(1)10 J (2)抵抗力 2.22×108 1(3)抑制、促进(4)尿素 30﹣300 低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的性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9.下面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图示植物细胞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1)若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则处于该过程中细胞的吸水力逐渐增大;图乙和图丁中的[H]将参与的具体生理过程分别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暗反应C3的还原,丁过程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乙过程利用至少需要经过括12 层磷脂分。
吉林省吉林市2016年高考生物四模试卷 含解析
2016年吉林省吉林市高考生物四模试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膜B.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C.细胞核是mRNA合成的主要场所D.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内质网一般不发达2.如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C.过程②中,H2O中的氧全部转化到(CH2O)中D.过程①和②中产生的[H]是同一种物质3.c﹣myc蛋白能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该物质在正常细胞中很不稳定,合成后很快就被降解,而在癌细胞中稳定性显著提高.研究者用分化诱导剂(PA)处理某种癌细胞,并检测c﹣myc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PA诱导剂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B.c﹣myc蛋白能促进细胞的增殖C.PA诱导剂可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D.c﹣myc基因表达增强抑制细胞癌变4.下列关于种群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样方法取样时应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C.“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适于害虫种群的防治D.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就一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5.某研究小组对“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进行实验,不正确的是()A.正式实验前要先做预实验,预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B.取生长状况相同的一年生月季枝条分成多个实验组,每组多根枝条C.用生长素类似物浸泡处理枝条时,最好在遮阴条件下进行D.不同浓度的2,4﹣D对同种植物生根结果的影响一定不同6.有关基因的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A.起始密码子是转录的起始位点B.在DNA复制过程中要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而翻译则不遵循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D.通常一个mRNA上只能连接一个核糖体,进行一条肽链的合成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39分)7.某生物兴趣小组学生利用藓类小叶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步骤二:在盖玻片一侧滴入0。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及答案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满分:80分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创)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结构、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A.小分子物质只能以跨膜运输的方式出入细胞B.癌细胞膜上存在抗原-MHC复合体,可被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C胰岛组织通过导管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平衡D.细胞凋亡过程无蛋白质合成,不能体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改编2016年安徽江南十校))科学家在癌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维生素c(实验组)以研究其对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培养过程中定时检测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百分比,得到如图曲线。
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癌细胞的出现是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变成原癌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 在l0-llh时,实验组细胞都正在进行DNA复制,而对照组细胞DNA复制已完成C.在l0h时,对照组细胞中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D. 由图可推测,维生素C对癌细胞分裂间期的抑制作用比对分裂期的抑制作用明显3.(改编自2014北京卷,29)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据图分析,GA3和IAA对茎的伸长具有协同作用B.IAA是高效有机物,在植物顶芽、幼叶处能大量合成,作用后被分解C.两种激素联合处理对茎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是GA3单独处理的3.6倍D.该实验的自变量是GA3和IAA,无关变量是时间、茎芽的长度等。
4.(改编自2016北京朝阳期末)下图为植物根尖某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a中碱基对缺失,会导致基因缺失B.a基因变为A基因,该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首端存在起始密码子D.a、b、c基因表达时,模板链可能不同5.(改编自2013海淀高三生物)传出神经可以支配肌肉运动.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兴奋型递质,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时,Ach与Ach受体结合,引起肌肉收缩(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当兴奋传导到①时,兴奋部位膜两侧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内正外负B.神经纤维①处给予一个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峰值越大C.神经冲动的传递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性D.神经元的特定基因决定②的运输方式6.(改编自2015海淀高三生物)下图表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能量值的单位均为1010J•m-2•a-1)。
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高考生物四模试卷
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C既以B为食,也以A为食,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D以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排泄物及遗体为食.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过A→C过程的供能比例为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A、B、C、D之间循环往复C.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a-90axD.A、B、C、D数量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答案】C【解析】解:A、题干所述生态系统中C不一定是最高营养级,所以食物链条数不确定,A错误;B、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A、B、C、D之间单向传递,B错误;C、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ax+10×10a(1-x),整理得y=100a-90ax,C正确;D、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D错误.故选:C.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还有部分能量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以及未被利用.本题着重考查了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明确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会单向流动,并逐级递减.2.某同学用某绿色苔藓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叶绿体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及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如图为质壁分离时观察到的某一视野,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取材料的不同部位观察到质壁分离程度一定会相同B.视野中A处呈无色B处呈绿色,并正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C.提取叶绿素时选用层析液的原因是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D.若提取色素时没有加碳酸钙,会使得四条色素带变窄【答案】B【解析】解:A、取材料的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A错误;B、视野中A处呈无色B处呈绿色,并正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B正确;C、提取叶绿素时选用无水乙醇(或丙酮)的原因是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C错误;D、碳酸钙能防止色素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若提取色素时没有加碳酸钙,会使得叶绿素a和叶绿素b2条色素带会变窄,D错误.1、据图分析,细胞正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A表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外界溶液,B表示细胞液.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4、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本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核复原、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3.有两个大麦纯系品种:一个是矮杆(br)但易感病(t),另一个是高杆(B r)抗病(T)的品种,每一个品种中控制两个性状的基因都连锁.已知交换值为12%,现用这两个大麦品种作为亲本杂交育种,则F2中纯种矮杆抗病的比率是()A.0.36%B.3.6%C.6%D.12%【答案】A【解析】解:两个大麦纯系品种的表现型为矮杆感病和高杆抗病,基因型为brbrtt和B r B r TT,杂交得子一代,表现型为高杆抗病,基因型为B rbr T t.F1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时,由于交换值为12%,所以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分别为B r T:brt:B rt:br T=42%:42%:6%:6%.因此,F2中纯种矮杆抗病的比率是6%×6%=0.36%.故选A.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依据交换值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描述做出判断.本题主要考查基因连锁基因之间交换值的计算问题,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通过如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生长素能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答案】B【解析】解: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应该发生在尖端,该图已经除去尖端,单侧光照不能引起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甲直立生长,A错误;B、甲乙的变量是有无生长素,甲生长,乙不生长,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C、该图并没有说明生长素能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C错误;D、该实验没有具有尖端的胚芽鞘做对照,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错误.故选:B.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并且生长素能够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由于幼苗去除尖端,又植物感光部位在尖端,琼脂小块不感光,因此生长素只发生极性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该实验的结果是甲直立生长,乙不生长.图中看出实验的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因变量为切段是否生长,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图解的能力和理解判断能力,难度适中.5.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表,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列对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A.病人乙是甲状腺功能缺陷,病人丙是垂体功能缺陷B.注射TRH后,病人乙和丙的甲状腺激素不能恢复正常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D.病人丙若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出现与表中相同的实验结果【答案】B【解析】解:A、病人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没有增加,说明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三个病人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题干中已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则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A错误;B、从根据表格数据看出,注射TRH后,病人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但是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不能恢复正常;病人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甲状腺激素浓度仍然偏低,B正确;C、病人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他在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正常值,在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更高,说明甲状腺功能缺陷,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正常值,而正常人不会出现,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偏高,体现了“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分解,失去作用,不会出现与表中相同的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B.1.切除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减少,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减少.2.切除垂体,首先是甲状腺缺少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下丘脑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中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3.切除甲状腺,首先是甲状腺激素减少,垂体与下丘脑受到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弱时,TRH与TSH的分泌就会增多.还有激素的增加或减少是切除某一器官后的连锁反应,所以,首先应考虑的是被切除的器官分泌的激素的减少,再考虑这种激素减少引起的后果.本题以图表为载体,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等相关基础知识.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图表)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不正确是()A.鳟鱼的黄体是显性性状B.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 BBC.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D.F2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3种【答案】D【解析】解:A、由于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一代只有黑眼黄体鳟鱼,说明黑眼与黄体都是显性性状,A正确;B、根据子二代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鳟鱼:黑眼黑体=9:3:4,所以亲本都是纯合子,且其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 BB,B正确;C、由于子二代中9:3:4是9:3:3:1的变式,所以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C正确;D、F2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AAB b、A a BB、A a B b,D错误.故选: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是核遗传;实验结果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本题结合遗传图解,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以“9:3:4”为突破口,结合题干信息推断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及亲本的基因型,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二、探究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5.0分)7.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毫升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图中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1)大草履虫所处的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______ 曲线增长.(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______ 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______ ,死亡率______ ,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______ .(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______ 曲线增长.【答案】J型;种群;下降;上升;下降;S型解:(1)由于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增长,只能按S型曲线增长.(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下降,按S型曲线增长.(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S型曲线增长.故答案为:(1)J型(2)种群密度下降上升下降(3)S型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在0~之间时,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种群数量在~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 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本题结合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要求考生掌握种群数量变化的“J”型和“S”型曲线,能根据曲线图,判断“S”型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规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8.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①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 、______ .②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鲁宾和卡门探明了O2的来源,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研究中都使用了______ 技术,请用箭头表示暗反应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14CO2→ ______ .(2)由图2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番茄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最可能是______ 、______ .(3)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若番茄长期处于图3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其能否正常生长?______ ,原因是______ .图3曲线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为______ (图中字母表示),含有机物最多的点为______ (图中字母表示).在图3的B→D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为______ .(4)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4),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则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______ g(用字母表示).【答案】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同位素标记法;14C3→(14CH2O);光照强度;C02浓度;能;一昼夜C02浓度降低,说明有有机物积累;BD;D;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b-a【解析】解:(1)①分析图1可知,甲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场所是叶绿体,乙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水,设立的一组对照实验:H218O和CO2,H2O和C18O2.,卡尔文通过同位素示踪法探究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14CO2→C3→(CH2O).(2)由图2可知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3)图中B点和D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D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吸收的CO2多于产生的CO2.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该二氧化碳用于合成有机物储存于植物体中,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D点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4)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但同时它们都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原重量+总光合作用-呼吸消耗,a=叶片原重量-呼吸消耗,因此b-a=总光合作用.故答案为:(1)①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同位素标记法14C3→(14CH2O)(2)光照强度C02浓度(3)能一昼夜C02浓度降低,说明有有机物积累BD D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4)b-a据图分析:图1中,甲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氧呼吸,①是暗反应,②是光反应,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图2中,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图3中,B点和D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图4中,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本题考查了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影响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从题目所给的图形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9.图甲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肾上腺和______ ;当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由______ 释放进入血液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______ 对水分的重吸收;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 调节.(2)图乙中,浆细胞可以来自______ ,与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相关的具膜的细胞器是______ ,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填数字).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 .【答案】甲状腺;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神经-体液;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解析】解:(1)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说明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浆细胞可以由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浆细胞产生抗体是分泌蛋白质,与该分泌蛋白质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其中具膜的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①②两种糖尿病的接受葡胰岛素的靶细胞正常,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血糖调节过程使胰岛素在细胞内含量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这种调节方式是反馈调节.故答案为:(1)甲状腺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神经-体液(2)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①、②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1、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图甲中腺体A是甲状腺.据此识图判断作答.2、据图乙分析,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本题考查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和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难度中等.10.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1)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过程如图所示:(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______ 定律,______ 为显性性状.(2)取上面实验中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______ 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______ 基因的花粉可育.(3)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①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______ 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______ 配子不育.②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b-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 ,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______ .(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BB、B b、bb、B_b、bb_等5种紫罗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______ 的亲本组合进行______ 实验.【答案】基因分离;单瓣;B(或显性);b(或隐性);雌;雄;B-:b=1:1;只有b一种配子;B-b和B b;正交和反交【解析】解:(1)根据题干信息:“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则遗传时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再根据图文信息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中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单瓣为显性性状.(2)F1的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说明其基因型为B b,取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理论上获得植株BB:bb=1:1,但题干中只表现为重瓣(bb),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B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基因b的花粉可育.(3)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 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根据花药离体培养实验,B基因的花粉不育,又根据题干单瓣紫罗兰自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以可以推断单瓣紫罗兰产生了可正常发育的B基因的雌配子和b基因的雌配子,且二者的比例为1:1,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雌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根据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可以判断b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无缺失,B基因在缺失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缺失对产生的雌配子无影响,所以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B_:b=1:1,产生的雄配子只(4)基因型分别为BB、B b、bb、B_b、bb_等5种紫罗兰,要通过实验验证(3)中的推断,选用的亲本中要有染色体部分缺失的亲本,同时染色体缺失对雌雄配子的育性影响不同,这样正反交结果不同,从而验证(3)中的推断.故答案为:(1)基因分离单瓣(2)B(或显性)b(或隐性)(3)①雌雄②B-:b=1:1只有b一种配子(4)B-b和B b正交和反交由题意知,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一对等位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定律;单瓣紫罗兰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有单瓣花和重瓣花,因此单瓣花对重瓣花是显性性状;且单瓣花是杂合子B b,重瓣花的基因型是bb,杂合子自交后代单瓣花:重瓣花=1:1,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B的花粉(卵细胞)不育,含有b花粉(卵细胞)可育;又知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bb),因此含有B基因不育的想花粉,不是卵细胞.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染色体结构变异,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题干信息进行推理、解答问题.11.回答下列问题:(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一般包括______ 、______ 、水和无机盐.(2)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外,还要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温度、______ 以及是否需要O2等.(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多采用______ 法,而对接种环或涂布器灭菌时则用______ 法.(4)平板划线时,为保证每次划线都从上次划线末端的微生物浓度开始,所以每次划线前都要______ ,平板划线结束后,最后一次划的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的线______ .(5)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NH3,从而使尿素溶液p H升高,这可用______ 试剂来检验.【答案】碳源;氮源;p H;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对接种环灼烧灭菌;相交(相接、相连、交叉等);酚红【解析】解:(1)微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2)微生物的培养需要考虑温度、p H和氧气等条件.(3)培养基由于含有微生物生活所必需的水,所以只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接种环或涂布器属于金属接种工具,可以用灼烧灭菌.(4)平板划线法接种时,为保证每次划线都不能有杂菌污染,每次划线前都要对接种环灼烧灭菌;平板划线结束后,最后一次划的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的线相交(相接、相连、交叉等).(5)酚红指示剂可以检验尿素分解菌.故答案为:(1)碳源氮源(2)p H(3)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4)对接种环灼烧灭菌相交(相接、相连、交叉等)(5)酚红微生物的营养成分主要有: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大多数微生物是异养生物,在。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四)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生物模拟试卷(四)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如图是细胞中ATP反应过程,A、B为化合物,a、c为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物膜上均可发生c过程B.酶a发挥作用时,一般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C.物质B是组成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单体之一D.被动运输过程使细胞内物质B的含量增多【答案】A【解析】解:A、c表示ATP的合成过程,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B、酶a在ATP的水解过程中发挥作用,而ATP的水解过程一般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B错误;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而物质B是ADP 分子,C错误;D、被动运输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会使细胞内物质B的含量增多,D错误.故选:A.1、ATP的合成和水解比较如下:本题考查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和ADP相互转化的具体过程,能正确分析题图,同时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植物体为避免过量的光能对光合作用保护装置的氧化性损伤,而产生了一种光保护蛋白P sb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 sbs的活性受温度、p H等因素的影响B.P sbs镶嵌在类囊体薄膜上,与光反应有关C.光能经转化后存于ATP、[H]中,用于暗反应D.P sbs合成后由高尔基体的囊泡运输到叶绿体内【答案】D【解析】解:A、P sbs蛋白质的活性受温度、p H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B、P sbs蛋白质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内膜和类囊体薄膜,B 正确;C、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光解产生[H]和O2,同时合成ATP.[H]和ATP都能用于暗反应,C正确;D、P sbs合成后通过囊泡由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再经囊泡运输运输到叶绿体膜,D 错误;故选:D.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发生场所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色素吸收光照,吸收光能、传递光能,并将一部分光能用于水的光解生成[H]和氧气,另一部分光能用于合成ATP.暗反应发生场所是叶绿体基质中,首先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即二氧化碳和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两分子的三碳化合物,三碳化合物利用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被还原.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是常考的考点,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3.有关人体内B淋巴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B.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受环境影响C.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都能识别抗原D.B淋巴细胞若因某些理化因素导致膜结构改变,则可能患自身免疫病【答案】C【解析】解:A、B淋巴细胞识别特异性外来抗原后发生细胞分化,但是分化产生的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因此,B淋巴细胞分化前后细胞膜表面的蛋白质成分发生变化,A正确;B、B淋巴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受环境影响,B正确;C、B淋巴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D、B淋巴细胞若因某些理化因素导致膜结构改变,则可能患自身免疫病,D正确.故选:C.体液免疫过程:其中,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其它细胞均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在用杀虫剂防治某种害虫时,敏感型个体容易被杀死,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害虫种群中出现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原材料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抗药基因的出现,对该害虫来说是有利的C.若停止使用杀虫剂,抗药基因频率会逐年下降,害虫种群在不断进化D.该实例说明杀虫剂和严寒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害虫进化的方向【答案】B【解析】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原材料,A正确;B、抗药基因在使用杀虫剂前已经存在,是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性状的有利和无利是相对的,在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抗药型个体易生存,但在越冬期,容易生存下来的却是敏感型个体,B错误;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了生物种群在不断进化,C正确;D、杀虫剂和严寒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5.一个基因型为A a X B Y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A.若某细胞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YY,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若产生的精于为AX B:ax B:AY:a 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C.若产生的精子为AX B:ax B:a Y=1:1:2,则可能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答案】C【解析】解:A、若某细胞无染色单体,基因组成为AAYY,说明该细胞也无同源染色体,则该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B、正常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4个共2种精子,若产生的精于为AX B:ax B:AY:a Y=1:1;1:1,则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B正确;C、正常情况下,这个基因型为A a X B Y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X B:a Y=1:1或a X B:AY=1:1,若产生的精子为AX B:a X B:a Y=1:1:2,则可能的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相同,且都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D正确.故选:C.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6.紫色洋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选用鳞片叶内表皮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呈现蓝绿色B.选用根尖分生随观察有丝分裂时,对根尖处理的顺序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C.选用鳞片叶外表皮观察质壁分离时,液泡颜色变浅,高倍显微镜视野应调暗观察D.选用鳞片叶的内表皮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用酒精处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答案】A【解析】解:A、健那绿染液为活体染色剂,可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故选用鳞片叶内表皮观察线粒体时,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呈现蓝绿色,A正确;B、选用根尖分生随观察有丝分裂时,对根尖处理的顺序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B错误;C、选用鳞片叶外表皮观察质壁分离时,液泡体积减小,颜色变深,高倍显微镜视野变暗,故应调亮观察,C错误;D、选用鳞片叶的内表皮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用盐酸处理使DNA和蛋白质分离,D错误.故选:A.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2、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扁平的椭球形.可以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形态和分布.3、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其步骤是取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所用的染色试剂为醋酸洋红(龙胆紫染液改良的苯酚品红染液等).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线粒体和叶绿体等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是否合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9.0分)7.最新研究发现,干细胞分化依赖于细胞内由葡萄糖生成的新脂肪酸和脂质,该过程中的关键酶是脂肪酸合成酶(F ans).神经干细胞中一种称作S pot14的蛋白质可以抑制脂质合成,从而防止神经干细胞持续分化.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S pot l4蛋白最可能分布在______ (细胞器)中,阻断脂质的合成.当F ans被阻断时,神经干细胞会丧失______ 能力.(2)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后,分化形成神经细胞、胶质细胞等,其实质是______ .该过程______ (填“能”或“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原因是______ .(3)用同位素18O标记O2,与干细胞中生成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形成水.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______ 的酶无法合成ATP.若将DNP加入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______ (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答案】内质网;分裂、分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能;要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最终需要形成新个体,而该过程只是形成细胞,并未形成完整的个体;线粒体内膜;能【解析】解:(1)S pot l4蛋白可以抑制脂质的合成,而脂质合成的场所是内质网,因此S pot l4蛋白最可能分布在内质网中,阻断脂质的合成.干细胞分化依赖于细胞内由葡萄糖生成的新脂肪酸和脂质,该过程中的关键酶是脂肪酸合成酶(F ans).因此,当F ans被阻断时,神经干细胞会丧失分裂、分化能力.(2)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该过程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因为要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最终需要形成新个体,而该过程只是形成细胞,并未形成完整的个体.(3)O2与[H]反应生成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2,4-二硝基苯酚(DNP)对该氧化过程没有影响,但使该过程所释放的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表明DNP使分布在线粒体内膜的酶无法合成ATP.由此可知,将DNP加入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不受影响,仍能继续进行.故答案为:(1)内质网分裂、分化(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能要体现细胞的全能性,最终需要形成新个体,而该过程只是形成细胞,并未形成完整的个体(3)线粒体内膜能1、脂质的合成场所是内质网.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分化、细胞呼吸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识记细胞有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及场所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如图是正常成人血液中化合物X的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图象,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则ab段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时,与之相关的______ (激素)分泌减少,以降低甲状腺激索的含量,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特点是______ .(2)若X代表抗利尿激素,则当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 (填“升高”或“降低”)时,cd段该激素分泌增加,在该时间段内,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 (填“增强”或“降低”),导致血浆渗透压______ (填“增强”或“降低”).(3)若X代表血糖浓度.则饭后bc段血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一段时间后,cd段血糖浓度的变化可能与______ (激素)有关.【答案】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升高;增强;降低;血糖的氧化分解;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解析】解:(1)若X代表甲状腺激素,根据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特点,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以降低甲状腺激索的含量,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特点是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2)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此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即对水的通透性增强,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3)饭后由于食物被消化吸收,导致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含量升高,来降低血糖,即此时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的氧化分解,导致血糖含量下降;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又开始上升,这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含量上升有关.故答案为:(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2)升高增强降低(3)血糖的氧化分解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和反馈调节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C、甲状腺激素2、水盐平衡调节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考查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水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相关稳态调节的过程,能够结合曲线中变化趋势进行准确分析.9.某兴趣小组利用某二倍体植物进行了一组杂交实验,统计子代表现型发现:黄子叶:绿子叶=3:1,高茎:矮茎=3:1.白花:红花=1:1.已知子叶颜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茎的高矮受等位基因B、b控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该植物子叶颜色、茎的高矮的基因______ (填“遵循”“不遵循”或“不一定遵循”)分离定律,______ (填“遵循”“不遵循”或“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若将基因为B b的植株连续自交n次,则子n代的高茎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用分数表示).(3)该植物的花色只有红色、蓝色、黄色和白色4种,受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控制情况为:T A控制红色素的合成,T B控制黄色素的合成,T C控制蓝色素的合成.T D控制白色紊的合成,含有相应色素植株开相应颜色的花.①不含T D基因的植株对应的基因型有______ 种可能性.②现有4种纯合植株(每种均有若干株),如何确定这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请写出一种准确关系用“>”表示,下同)③若用基因型为T A T B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T C T D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只有两种表现型,则这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______ .【答案】遵循;不一定;;6;T A>T D>T C或T D>T C>T A【解析】解:(1)由题意知,杂交子代黄子叶:绿子叶=3:1,说明黄色对绿色是显性性状,且遵循分离定律;高茎:矮茎=3:1,说明高茎对矮茎是显性,且遵循分离定律;控制子叶颜色的等位基因和控制茎高度的等位基因不一定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不一定遵循自由组合定律.(2)按照分离定律,B b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B:b=1:1,自交n次,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BB=bb=-,B b=,其中BB、B b是高茎,高茎中杂合子的比例是.(3)①不含有T D基因的植株对应的基因型有T A T A、T B T B、T C T C、T A T B、T A T C、T B T C 共6种.②四种纯合植株的基因型是T A T A、T B T B、T C T C、T D T D,四种纯合植株相互杂交进行6组杂交实验,如果3组开红花、2组开黄花、1组开蓝花,则复等位基因的显性关系是T A>T B>T C>T D.③基因型为T A T B的红花植株与基因型为T C T D的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是T A T C、T A T D、T B T C、T B T D,如果只表现两种性状,则这组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为T A>T D>T C或T D>T C>T A.故答案为:(1)遵循不一定(2)(3)①6②T A>T B>T C>T D③T A>T D>T C或T D>T C>T A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自由组合.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和条件,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遗传规律进行推理、解答遗传问题.10.正常神经细胞内的CBP蛋白能够促进DNA形成RNA.而H病是由神经细胞内的一个变异型基因引起的,该基因内CAG序列异常扩张重复(重复次数与发病程度、发病早晚呈正相关),导致HT蛋白的形状发生改变,形成异常HT蛋白,后者通过“绑架”CBP蛋白来阻断神经细胞内信号的传导,从而导致特有的协调力丧失和智能障碍.请回答下列问题.(1)H病为______ (填“显性”或“隐性”)遗传病.(2)异常HT蛋白通过“绑架”CBP蛋白影响了______ 过程,进而阻断神经细胞生存细胞的传导,该过程需要______ 酶催化.在氨基酸序列上,异常HT蛋白相对于正常蛋白的最大特点是______ .(3)蛋白质可通过相似的氨基酸序列相互识别.研究发现CBP也包含一段较短的多聚氨基酸序列,由此推测异常HT蛋白“绑架”CBP蛋白机理是______ .【答案】显性;转录;RNA聚合;某一个氨基酸重复次数增加;二者具有相似的多聚氨基酸序列,通过该序列相互识别而结合【解析】解:(1)根据题意可知,“H病是由神经细胞内的一个变异型基因引起的”,即一个基因突变就能改变表现型,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2)根据题意可知,“CBP蛋白能够促进DNA形成RNA”,即催化转录过程,而异常HT蛋白通过“绑架”CBP蛋白来阻断神经细胞内信号的传导,说明异常HT蛋白影响了转录过程,进而阻断神经细胞生存细胞的传导,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催化.题干中提出“该基因内CAG序列异常扩张重复”,这会导致密码子GUC重复次数增多,因此在氨基酸序列上,异常HT蛋白相对于正常蛋白的最大特点是某一个氨基酸重复次数增加.(3)蛋白质可通过相似的氨基酸序列相互识别.研究发现CBP也包含一段较短的多聚氨基酸序列,由此推测异常HT蛋白“绑架”CBP蛋白机理是二者具有相似的多聚氨基酸序列,通过该序列相互识别而结合.故答案为:(1)显性(2)转录RNA聚合某一个氨基酸重复次数增加(3)二者具有相似的多聚氨基酸序列,通过该序列相互识别而结合1、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是指以m 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了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根据题干信息准确分析各小题,难度适中.11.蛋白质的分离与提纯技术是研究蛋白质的重要技术,DNA的提取和分离及PCR技术是研究DNA的重要技术.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要用______ 反复冲洗、离心.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2)分离蛋白质时,用凝胶色谱法将样品纯化的目的是______ .(3)DNA粗提取时,常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______ .实验前中,以通过______ 两种上法使鸡血细胞沉淀与试管底部,以便除去血清.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使用的目的是______ .(4)PCR反应过程中的延伸是指______ ,在PCR技术中所需要的引物实质上是一种______ .【答案】生理盐水;加大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去除相对分子量较大的杂质;鸡血细胞中红细胞数目较多且有细胞核,可以提供丰富的DNA;离心和静置;使血细胞吸水膨胀胀破;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新的DNA单链;单链DNA或RNA分子【解析】解:(1)样品处理,红细胞的洗涤要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离心.血红蛋白粗分离阶段,若要尽快达到理想的透析效果,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加大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2)分离蛋白质时,用凝胶色谱法将样品纯化的目的是去除相对分子量较大的杂质.(3)DNA粗提取时,常用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鸡血细胞中红细胞数目较多且有细胞核,可以提供丰富的DNA.实验前中,以通过离心和静置两种上法使鸡血细胞沉淀与试管底部,以便除去血清.实验中有两次使用蒸馏水,第一次使用的目的是使血细胞吸水膨胀胀破.(4)PCR反应过程中的延伸是指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新的DNA单链,在PCR技术中所需要的引物实质上是一种单链DNA或RNA分子.故答案为:(1)生理盐水加大缓冲液的量或及时更换缓冲液(2)去除相对分子量较大的杂质(3)鸡血细胞中红细胞数目较多且有细胞核,可以提供丰富的DNA离心和静置使血细胞吸水膨胀胀破(4)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脱氧核苷酸聚合形成新的DNA单链单链DNA或RNA分子血红蛋白的提取与分离的实验步骤主要有:(1)样品处理:①红细胞的洗涤,②血红蛋白的释放,③分离血红蛋白溶液.(2)粗分离:①分离血红蛋白溶液,②透析.(3)纯化:调节缓冲液面→加入蛋白质样品→调节缓冲液面→洗脱→收集分装蛋白质.(4)纯度鉴定--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本题考查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和鉴定、PCR技术等知识,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2.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有关问题.(1)湿地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 价值.(2)某湿地因过度排放工业废水、生活污水而遭到破坏,这是因为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的______ ,使其______ 稳定性减弱.(3)若将(2)中的湿地改为湿地公园则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 .改造时,要适当增加生物的种类,这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 原理;此外,还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其目的是______ .(4)改造后的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为甲(w1)→乙(w2)→丙(w3),括号内为该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间接;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使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乙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解析】解:(1)间接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2)由于人类活动排放过多的污染物,超过了湖泊净化能力,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抵抗力稳定性减弱.(3)改造成湿地公园属于次生演替,改造时要适当增加生物种类,遵循了生物多样性原理.为了使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还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4)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改造后的湿地中,有一条食物链为甲(w1)→乙(w2)→丙(w3),括号内为该生物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其主要原因是: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故答案为:(1)间接(2)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3)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使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生态系统的失衡和破坏(4)甲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乙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2、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在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试题卷
2016年高考模拟试卷生物试题卷本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4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改编)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质网膜折叠成囊腔和细管状,有些膜上有氧化酒精的酶B.核被膜具有选择透性,核孔复合体能控制生物大分子如脱氧核糖核酸出入细胞核C.高尔基体的作用是把集中在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拣,并送到细胞外的目的地。
D.愈伤组织细胞和浆细胞(效应B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2.(原创)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野生型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中青蒿素的含量很低,且受地域性种植影响较大。
研究人员已知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青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蒿的核基因可以边转录边翻译,并且在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有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翻译B.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即可获得四倍体青蒿C.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7,高度不育,为单倍体D.正常青蒿细胞中mRNA、tRNA、rRNA都是基因区段转录的产物3.(原创)妊娠期糖尿病(GDM)为妊娠前糖代谢正常或有潜在糖耐量减退、妊娠期才出现或确诊的糖尿病。
他是由于到妊娠中、晚期,孕妇体内胎盘分泌的抗胰岛素物质增加,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
对于胰岛素分泌受限的孕妇,妊娠期不能代偿这一生理变化而使血糖升高,出现GDM。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随妊娠进展,抗胰岛索样物质增加,胰岛素用量需要不断增加。
B.产后胎盘排出体外,胎盘分泌的抗胰岛素物质迅速消失,胰岛素用量应立即减少。
C.妊娠期有三多症状(多饮、多食、多尿),的症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D.多数GDM患者经合理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治疗,均能控制血糖在满意范围。
4.(改编)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对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
2016年高考模拟题生物(答案)解析
2016年高考模拟题生物(答案)、选择题 1.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 HIV 病毒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A. C 、H 、O P 、S B . C 、H 、0、N K C. C 、H 、O N PD. C 、H 、ON S1. C 解析:HIV 的成分是RNA 和蛋白质,RNA 的元素组成是 C 、H 、O N 、P ,蛋白质的C 、H O N,有的还有S 等其他元素。
A. 2 B . 3 C. 4 D. 5 2. C解析:动物细胞无叶绿体, 图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标注颠倒了, 且图中标注为染色质的结构为核仁。
3•把带有叶子的枝条插在水中,放置于暗室里两天。
用打孔器在取下的叶子上打圆孔。
把 所得的叶子圆片分为两等份,一份放在水中,另一份放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让叶片背面朝液面,漂浮在液面上,继续放置于暗室里两天, 然后把这些叶片放入温水中几分钟后取 出,再放入70C 的酒精中浸泡1h 以上。
取出叶片放入水中漂洗,再浸入稀碘液中几秒钟后 取出,用蒸馏水洗去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浮在水面上的叶片呈白色或浅黄色, 而浮在葡萄糖溶液面上的叶片呈蓝色。
推断其原因可能是 A. 实验前,叶子已储藏了淀粉 B. 实验前,叶子已储藏了葡萄糖C. 实验前,叶子已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 .实脸时,叶片吸收了葡萄糖,并使之转变为淀粉 3. D解析:实验前,叶子已储藏了淀粉和葡萄糖,但经过暗室处理,已将淀粉和葡萄糖等消耗完毕。
实验过程中继续置于暗室, 所以不可能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最终浮在葡萄糖溶液面上的 叶片呈蓝色,只能是实脸时,叶片吸收了葡萄糖,并使之转变为淀粉 4.将玉米种子置于25C 、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 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 一半直接烘干称重, 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
萌发过程中胚乳的部分营养物质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其最大转化速率为■1 ・1A . 73. 6mg 粒 d B. 43 . 6mg •粒-1 d -1■1 -1C. 22mg •粒 dD. 26. 5mg-粒 d 4. C2.右图所示的申心M 侔细I 胞膜解析:需要根据对图中“萌发种子直接烘干称重”和“萌发种子切取胚乳烘干称重”两条曲线各时间段的数据,结合呼吸作用所消耗的有机物量=胚乳减少的干重量-转化成幼苗的组成物质,计算出:72-96 小时转化为43. 6—26. 5=17 . 1mg,96—120 小时为27—5=22mg,最大转化速率为22mg。
江苏省扬州市2016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扬州市2015-2016学年度高三第四次模拟测试生物试卷2016.05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
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号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上。
2.将选择题的答案填涂在机读答题卡中。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C、H、O、N、P是核苷酸、ATP、染色质、核糖体共有的化学元素B.糖蛋白、抗体、限制酶、载体都是具有特异性作用的物质C.甲状腺激素受体和溶菌酶可在人体同一个细胞中产生D.淀粉、肝糖原、纤维素和蔗糖彻底水解后得到的产物相同2.关于病毒和细菌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都有核糖体 B.遗传物质都是DNA或RNAC.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都是分解者 D.可遗传的变异来源都没有染色体变异3.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或RNA,其作用是催化、传递遗传信息、转运物质等B.酶浓度和底物浓度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同一物质D.叶肉细胞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表面形成了树突和轴突,前者可以增大接收信息分子的面积B.浆细胞表面形成的突起,增强了浆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能力C.线粒体内膜内折形成嵴,增大了酶的附着面积和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面积D.叶绿体的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增大了色素附着面积和光反应面积5.右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处于G 0期的细胞属于暂不分裂的细胞。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G0、G1、S、G2、MB.S期是染色体复制及加倍的时期C.M期细胞不能进行转录和翻译D.记忆B细胞和记忆T细胞所处时期为G0期6.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与研究方法的创新。
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2016年高考生物四模试卷 Word版含
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高考生物四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C既以B为食,也以A为食,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D以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排泄物及遗体为食.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 经过A→C过程的供能比例为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A、B、C、D之间循环往复C.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a﹣90axD.A、B、C、D数量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2.某同学用某绿色苔藓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叶绿体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及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如图为质壁分离时观察到的某一视野,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取材料的不同部位观察到质壁分离程度一定会相同B.视野中A处呈无色B处呈绿色,并正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C.提取叶绿素时选用层析液的原因是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D.若提取色素时没有加碳酸钙,会使得四条色素带变窄3.有两个大麦纯系品种:一个是矮杆(br)但易感病(t),另一个是高杆(Br)抗病(T)的品种,每一个品种中控制两个性状的基因都连锁.已知交换值为12%,现用这两个大麦品种作为亲本杂交育种,则F2中纯种矮杆抗病的比率是()A.0.36% B.3.6% C.6% D.12%4.通过如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生长素能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5.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 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表,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B.注射TRH后,病人乙和丙的甲状腺激素不能恢复正常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D.病人丙若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出现与表中相同的实验结果6.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不正确是()A.鳟鱼的黄体是显性性状B.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C.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D.F2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3种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4分)7.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毫升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图中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1)大草履虫所处的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曲线增长.(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死亡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曲线增长.8.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①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②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鲁宾和卡门探明了O2的来源,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研究中都使用了技术,请用箭头表示暗反应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14CO2→.(2)由图2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番茄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最可能是、.(3)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若番茄长期处于图3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其能否正常生长?,原因是.图3曲线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为(图中字母表示),含有机物最多的点为(图中字母表示).在图3的B→D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为.(4)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4),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g(用字母表示).9.图甲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 表示的器官有肾上腺和;当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由释放进入血液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调节.(2)图乙中,浆细胞可以来自,与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相关的具膜的细胞器是,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填数字).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10.紫罗兰花瓣形态的单瓣和重瓣是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的相对性状,自然界中紫罗兰大多为单瓣花,偶见更美丽的重瓣花.研究人员做了如下研究:(1)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交得F2,如此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重瓣紫罗兰,所有的重瓣紫罗兰都不育(雌、雄蕊发育不完善).过程如图所示:(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测:紫罗兰花瓣单瓣和重瓣的遗传遵循定律,为显性性状.(2)取上面实验中F1的单瓣紫罗兰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继续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植株只表现为重瓣,说明:亲代单瓣紫罗兰中含有基因的花粉不育,而含有基因的花粉可育.(3)研究发现,引起某种配子不育是由于等位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造成的(B基因和b基因不缺失).①综合上述实验推断:染色体缺失的配子可育,而染色体缺失的配子不育.②若B、b表示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上,B﹣、b﹣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F1单瓣紫罗兰产生的雌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及其比例是.(4)现有基因型分别为BB、Bb、bb、B_b、bb_等5种紫罗兰,欲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3)中的推断,需选择基因型为的亲本组合进行实验.【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11.回答下列问题:(1)微生物所需的营养成分一般包括、、水和无机盐.(2)培养微生物时,除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外,还要考虑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温度、以及是否需要O2等.(3)对培养基进行灭菌时,多采用法,而对接种环或涂布器灭菌时则用法.(4)平板划线时,为保证每次划线都从上次划线末端的微生物浓度开始,所以每次划线前都要,平板划线结束后,最后一次划的线不能与第一次划的线.(5)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为NH3,从而使尿素溶液pH升高,这可用试剂来检验.2016年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C既以B为食,也以A为食,A是生产者,B是初级消费者,D以植物的残枝败叶、动物的排泄物及遗体为食.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 经过A→C过程的供能比例为x.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A、B、C、D之间循环往复C.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0a﹣90axD.A、B、C、D数量越多,生态系统就越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原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过程中,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能量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还有部分能量呼吸作用消耗,流向分解者,以及未被利用.【解答】解:A、题干所述生态系统中C不一定是最高营养级,所以食物链条数不确定,A 错误;B、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A、B、C、D之间单向传递,B错误;C、按能量最低传递效率计算,如果C同化的总能量为a,所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0ax+10×10a(1﹣x),整理得y=100a﹣90ax,C正确;D、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就越稳定,D错误.故选:C.2.某同学用某绿色苔藓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叶绿体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及光合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如图为质壁分离时观察到的某一视野,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取材料的不同部位观察到质壁分离程度一定会相同B.视野中A处呈无色B处呈绿色,并正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C.提取叶绿素时选用层析液的原因是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D.若提取色素时没有加碳酸钙,会使得四条色素带变窄【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分析】1、据图分析,细胞正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A表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外界溶液,B表示细胞液.2、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叶绿体中的色素都能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如:丙酮(酒精)等,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4、叶绿体中色素分离的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解答】解:A、取材料的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A错误;B、视野中A处呈无色B处呈绿色,并正发生质壁分离或复原,B正确;C、提取叶绿素时选用无水乙醇(或丙酮)的原因是色素可溶于有机溶剂,C错误;D、碳酸钙能防止色素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若提取色素时没有加碳酸钙,会使得叶绿素a和叶绿素b2条色素带会变窄,D错误.故选:B.3.有两个大麦纯系品种:一个是矮杆(br)但易感病(t),另一个是高杆(Br)抗病(T)的品种,每一个品种中控制两个性状的基因都连锁.已知交换值为12%,现用这两个大麦品种作为亲本杂交育种,则F2中纯种矮杆抗病的比率是()A.0.36% B.3.6% C.6% D.12%【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连锁与互换规律,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依据交换值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描述做出判断.【解答】解:两个大麦纯系品种的表现型为矮杆感病和高杆抗病,基因型为brbrtt和BrBrTT,杂交得子一代,表现型为高杆抗病,基因型为BrbrTt.F1减数分裂产生4种配子时,由于交换值为12%,所以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分别为BrT:brt:Brt:brT=42%:42%:6%:6%.因此,F2中纯种矮杆抗病的比率是6%×6%=0.36%.故选A.4.通过如图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C.生长素能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分析】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并且生长素能够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由于幼苗去除尖端,又植物感光部位在尖端,琼脂小块不感光,因此生长素只发生极性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该实验的结果是甲直立生长,乙不生长.【解答】解:A、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应该发生在尖端,该图已经除去尖端,单侧光照不能引起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甲直立生长,A错误;B、甲乙的变量是有无生长素,甲生长,乙不生长,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B正确;C、该图并没有说明生长素能由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C错误;D、该实验没有具有尖端的胚芽鞘做对照,不能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D错误.故选:B.5.有三个均表现为低甲状腺激素的病人,他们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给这些病人及健康人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 分别测定每个人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结果如表,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下B.注射TRH后,病人乙和丙的甲状腺激素不能恢复正常C.表中数据不能说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D.病人丙若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出现与表中相同的实验结果【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1.切除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减少,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TSH)减少,导致甲状腺释放甲状腺激素减少.2.切除垂体,首先是甲状腺缺少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下丘脑受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中的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3.切除甲状腺,首先是甲状腺激素减少,垂体与下丘脑受到抑制作用减弱,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这里要注意的是,下丘脑与垂体上有甲状腺激素的受体,当甲状腺激素对它们的刺激减弱时,TRH与TSH的分泌就会增多.还有激素的增加或减少是切除某一器官后的连锁反应,所以,首先应考虑的是被切除的器官分泌的激素的减少,再考虑这种激素减少引起的后果.【解答】解:A、病人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后,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没有增加,说明病人乙是垂体功能缺陷.三个病人分别患有甲状腺、垂体和下丘脑功能缺陷病,题干中已经诊断甲为下丘脑功能缺陷,则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A错误;B、从根据表格数据看出,注射TRH后,病人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但是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不能恢复正常;病人乙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偏低,甲状腺激素浓度仍然偏低,B正确;C、病人丙为甲状腺功能缺陷,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他在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前,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正常值,在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更高,说明甲状腺功能缺陷,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TSH)高于正常值,而正常人不会出现,促甲状腺激素浓度偏高,体现了“下丘脑一腺垂体一甲状腺”之间存在反馈调节,C错误.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蛋白质类激素,口服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在消化道中被蛋白酶分解,失去作用,不会出现与表中相同的实验结果.D错误.故选:B.6.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分析不正确是()A.鳟鱼的黄体是显性性状B.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C.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D.F2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3种【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说明是核遗传;实验结果为9:3:4,是9:3:3:1的特殊情况,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答】解:A、由于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一代只有黑眼黄体鳟鱼,说明黑眼与黄体都是显性性状,A正确;B、根据子二代中黑眼黄体:红眼黄体鳟鱼:黑眼黑体=9:3:4,所以亲本都是纯合子,且其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是aaBB,B正确;C、由于子二代中9:3:4是9:3:3:1的变式,所以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C正确;D、F2中的黑眼黄体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D错误.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4分)7.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毫升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图中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1)大草履虫所处的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增长.(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下降.(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S型曲线增长.【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在0~之间时,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种群数量在~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K值).【解答】解:(1)由于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增长,只能按S型曲线增长.(2)在有限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下降,按S型曲线增长.(3)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S型曲线增长.故答案为:(1)J 型(2)种群密度下降上升下降(3)S型8.对农作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可以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下面是某研究小组以番茄为材料所做的相关实验及其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表示植物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①图中甲、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中,鲁宾和卡门探明了O2的来源,卡尔文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研究中都使用了同位素标记法技术,请用箭头表示暗反应过程中14C 的转移途径:14CO2→14C3→(14CH2O).(2)由图2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番茄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最可能是光照强度、C02浓度.(3)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如图3所示.若番茄长期处于图3所示的环境条件下,其能否正常生长?能,原因是一昼夜C02浓度降低,说明有有机物积累.图3曲线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为BD(图中字母表示),含有机物最多的点为D(图中字母表示).在图3的B→D段,叶绿体内ADP的移动方向为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4)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图4),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g).则12小时内右侧截取部分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b﹣a g(用字母表示).【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分析】据图分析:图1中,甲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氧呼吸,①是暗反应,②是光反应,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④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图2中,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图3中,B点和D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图4中,可视为一组对照实验,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解答】解:(1)①分析图1 可知,甲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场所是叶绿体,乙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源水,设立的一组对照实验:H218O和CO2,H2O和C18O2.,卡尔文通过同位素示踪法探究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为14CO2→C3→(CH2O).(2)由图2可知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与P点比,限制Q点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光照、CO2浓度.(3)图中B点和D点为二氧化碳的平衡点,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BD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在6~18h之间二氧化碳之所以不断下降,是因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导致吸收的CO2多于产生的CO2.比较图中的A点和E点,可以看出一昼夜后即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该二氧化碳用于合成有机物储存于植物体中,因此表现出生长现象.D点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说明呼吸强度大于光合强度,故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4)照光与不照光部分的生理过程中差别是光合作用是否进行,但同时它们都进行呼吸作用,b=叶片原重量+总光合作用﹣呼吸消耗,a=叶片原重量﹣呼吸消耗,因此b﹣a=总光合作用.故答案为:(1)①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同位素标记法14C3→(14CH2O)(2)光照强度C02浓度(3)能一昼夜C02浓度降低,说明有有机物积累BD D 从叶绿体基质到类囊体薄膜(4)b﹣a9.图甲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中,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 表示的器官有肾上腺和甲状腺;当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图乙中,浆细胞可以来自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与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相关的具膜的细胞器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填数字).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枢纽,其主要功能有:感受兴奋、传导兴奋、作为血糖、体温、水盐平衡的中枢及内分泌功能.图甲中腺体A是甲状腺.据此识图判断作答.2、据图乙分析,图中抗体Y1能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葡萄糖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使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减少,从而使血糖升高.抗体Y2能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影响胰岛B细胞的分泌,导致胰岛素减少,从而血糖升高.Y3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的结合,从而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血糖升高.【解答】解:(1)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提高细胞的代谢水平,增加产热量,说明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相关激素.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2)浆细胞可以由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浆细胞产生抗体是分泌蛋白质,与该分泌蛋白质直接相关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其中具膜的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①②两种糖尿病的接受葡胰岛素的靶细胞正常,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血糖调节过程使胰岛素在细胞内含量维持相对稳定的过程,这种调节方式是反馈调节.故答案为:(1)甲状腺垂体肾小管和集合管神经﹣体液(2)B(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①、②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高考生物四模试卷
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中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40.0分)1.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A.中心法则B.分离定律C.进化学说D.细胞学说【答案】D【解析】解:A、中心法则是由克里克提出的,A错误;B、分离定律是由孟德尔提出的,B错误;C、进化学说是达尔文等人提出的,C错误;D、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的,D正确.故选:D.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内容包括: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细胞学说的发现者.2.下列化合物与其功能表述相符的是()A.结合水--细胞中的良好溶剂B.脂肪--生物膜的基本支架C.葡萄糖--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D.蛋白质--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答案】C【解析】解:A、作为细胞中的良好溶剂的是自由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A错误;B、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不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B错误;C、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是葡萄糖,C正确;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D错误.故选:C.1、细胞中的水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还参与细胞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运输;2、脂质分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膜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3、葡萄糖是细胞内重要的能源物质,是细胞呼吸的主要物质;4、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本题考查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脂肪的分类和功能,糖类的分类和功能,蛋白质和核酸的作用,对于基础知识点的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控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的物质是()D【解析】解:A、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不能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A错误;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不能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B错误;C、脂质不能控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C错误;D、核酸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能控制细胞的活动,并且决定细胞和整个生物体遗传特性,D正确.故选: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本题的知识点是核酸的功能,对于核酸功能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4.被喻为植物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的是()A.叶绿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答案】B【解析】解: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不是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A错误;B、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被喻为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B正确;C、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不是细胞内“生产蛋白质的机器”,C 错误;D、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不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D错误.故选:B.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2、核糖体:能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3、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在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3、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内质网能有效地增加细胞内的膜面积,其外连细胞膜,内连核膜,将细胞中的各种结构连成一个整体,具有承担细胞内物质运输的作用.根据内质网膜上有没有附着核糖体,将内质网分为滑面型内质网和粗面型内质网两种.滑面内质网上没有核糖体附着,这种内质网所占比例较少,但功能较复杂,它与脂类、糖类代谢有关;粗面内质网上附着有核糖体,其排列也较滑面内质网规则,功能主要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构成生物膜的()A.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B.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C.磷脂与蛋白质分子是静止的D.磷脂与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答案】D【解析】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1、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2、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本题考查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6.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将细胞内合成加工的分泌蛋白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吐【答案】D【解析】解:分泌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所以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故选:D.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本题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应注意分泌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7.蔬菜和水果长时间储存、保鲜应保持()A.低温、高氧B.低温、低氧C.高温、高氧D.高温、低氧【答案】B【解析】解:1、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零上低温下储存蔬菜和水果,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同时避免将蔬菜或水果的组织细胞冻伤.2、生产中常利用降低氧气浓度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这一原理来延长水果保鲜时间.但是在完全无氧的情况下,无氧呼吸强,分解的有机物也较多,同时产生酒精,一样不利于蔬菜和水果的保质、保鲜,所以一般采用低氧保存,此时有氧呼吸较弱,而无氧呼吸又受到抑制.3、水果、蔬菜储藏需要(零上)低温、低氧、湿度适中,这样可以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达到长时间储藏、保鲜的效果.故选:B.蔬菜和水果贮藏保鲜时的条件:零上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低氧(抑制无氧呼吸)、高CO2浓度(抑制有氧呼吸);零下低温使得水果细胞因结冰而冻坏;无氧时,水果无氧呼吸积累较多的酒精而损害细胞,使水果品质下降.本题考查存储蔬菜和水果的方法,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储藏粮食、水果和蔬菜时,要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影响酶的活性)、氧气浓度、水分等.【答案】A【解析】解:ABCD、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的水解,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A正确;BCD错误.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ATP的有关知识.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ATP来源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9.卡尔文用14C的二氧化碳来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A.14C02→五碳化合物→糖类B.14C02→叶绿体→ATPC.14C02→三碳化合物→糖类D.14C02→叶绿体→ADP【答案】C【解析】解:A.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14C02与五碳化合物在相应酶的作用下被固定形成C3分化物,A错误.B.14C02在叶绿体中被固定形成C3化合物后,消耗ATP生成有机物,而不能转化为ATP,B错误.C.14C02在暗反应阶段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进而在ATP和[H]的作用下生成糖类等有机物,C正确.D.14C02在叶绿体中被固定形成C3化合物后,消耗ATP,产生有机物的同时生成ADP,D错误.故选:C.光合作用过程中的物质变化: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水在光反应阶段分解释放氧气,同时生成ATP和[H].二氧化碳在暗反应阶段先与五碳化合物(C3)结合生成三碳化合物(C3),然后还原为有机物(CH2O),同时有一部分C3还原为五碳化合物和水.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各种物质的变化.分析这些物质的变化,必须把光反应与暗反应联系起来考虑,同时分析该物质的来源和去路,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10.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A.丙酮酸B.ATPC.酒精D.乳酸【答案】C【解析】解:人体细胞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并释放少量能量.因此,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有丙酮酸、ATP和乳酸,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酒精.1、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2、无氧呼吸:C6H12O6(葡萄糖)酶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C6H12O6(葡萄糖)酶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方程式的识记,对于不同细胞呼吸方式的产物的比较记忆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1.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分辨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为()A.前期B.中期C.后期D.末期【答案】B【解析】解: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而分裂期又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有丝分裂的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染色体的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故选:B.有丝分裂记忆口诀: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本题考查有丝分裂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2.老年人皮肤上常出现“老年斑”,主要原因是皮肤细胞的()A.含水量增多B.色素积累增多C.分裂能力增强D.分化能力增强【答案】B【解析】解:A、细胞衰老后,含水量减少,A错误;B、细胞衰老后,色素逐渐积累增多,B正确;C、衰老细胞分裂能力减弱,C错误;D、衰老细胞不再分化,D错误.故选:B.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据此答题.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要求考生识记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13.生物体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是这样.对人体来说,个体发育过程中非正常的细胞变化是()A.细胞分化B.细胞衰老C.细胞癌变D.细胞凋亡【答案】C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正常变化,A错误;B、细胞衰老属于生命历程中正常变化,B错误;C、细胞癌变是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导致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而恶性增殖的细胞,属于非正常变化,C正确;D、细胞凋亡是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生命历程中正常变化,D错误.故选:C.正常情况下,细胞的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生长、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等.细胞分化是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衰老是由基因控制的,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的生命过程.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细胞坏死被认为是因病理而产生的被动死亡,如物理性或化学性的损害因子及缺氧与营养不良等均导致细胞坏死.本题考查了细胞生命历程中的正常变化和非正常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之间的区别.14.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人的身高与体重B.兔的长毛与短毛C.猫的白毛与蓝眼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答案】B【解析】解:A、人的身高与体重,不是同一性状,A错误;B、兔的长毛与短毛,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B正确;C、猫的白毛与蓝眼,毛与眼不是同一性状,C错误;D、棉花的细绒与长绒,细绒指绒的粗细,长绒指绒的长短,不是同一性状,D错误.故选:B.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称为相对性状;例如,豌豆的花色有白色和红色,绵羊的毛色有白毛与黑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和性状的概念.15.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女孩,这对夫妇可能的基因型组合是()A.aa×aaB.AA×AAC.A a×A aD.A a×aa【答案】C【解析】解:白化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夫妇正常说明该夫妇都含有一个正常的基因,所以可以假设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_,由于后代有一个患病女儿的基因型是aa,所以双亲都含有致病基因a,所以双亲的基因型为A a×A a,相关的遗传图解为:故答案为:C.判断白化病的遗传方式:1、判断显隐性:假设该病属于显性遗传病,则后代女儿患病,则亲本肯定有患者,所以该病不会是显性遗传病,该病属于隐性遗传病;2、假如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则女儿患病,她的父亲肯定是患者,与题干相矛盾,所以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题结合白化病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考查基因型的判断,解题的关键是熟记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图解,并理解亲本的基因型和后代的基因型,并准确的解答.16.同源染色体是指()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C.形态、特征相似的两条染色体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答案】B【解析】解:A、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而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错误;B、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B正确;C、形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 错误;D、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D错误;故选:B.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本题考查同源色体的概念,解答本题除了识记同源染色体的概念,还需理解同源染色体的来源,如D选项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虽然与概念中说法相同,但还有明确同源染色体是来自父方和母方的同一号染色体.1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A.保持不变B.减少一半C.减少一条D.增加一条【答案】B【解析】解:减数分裂时遗传物质只复制一次,但细胞连续分裂了两次,故同体细胞相比,最后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8.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经复制后的子链是()A.…-T-A-G-…B.…-U-A-G-…C.…-T-A-C-…D.…-T-U-G-…【答案】A【解析】解:在DNA复制过程中,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酶和能量的作用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子代DNA分子.由于模板链为…-A-T-C-…,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C与G配对,所以经复制后的子链是…-T-A-G-….故选:A.DNA复制是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DNA复制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DNA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DNA复制特点:半保留复制.本题考查DNA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时,转录进行的场所是()A.核糖体B.细胞核C.线粒体D.内质网【答案】B【解析】解:A、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A错误;B、胰岛素基因位于细胞核的DNA分子上,其控制合成胰岛素时,转录进行的场所是细胞核,B正确;C、线粒体中含少量DNA分子,但不含胰岛素基因,C错误;D、内质网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不含DNA分子,所以不是转录进行的场所,D错误.故选:B.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此外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可进行;翻译是以m 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0.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的主要的酶是()A.DNA连接酶B.DNA酶C.DNA解旋酶D.DNA聚合酶【答案】D【解析】C、DNA解旋酶用于DNA分子复制和转录时,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解开并使氢键断裂,C错误;D、在DNA分子复制时,DNA聚合酶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形成新的DNA分子,D正确;故选:D.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本题考查DNA的结构和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A.RNA是遗传物质B.DNA是遗传物质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多糖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故选:B.1、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22.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这种变异属于()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染色体数目变异D.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移接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的,说明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故选:D.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和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基础题.23.诱变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A.基因自由组合B.基因突变C.染色体交叉互换D.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B【解析】解:诱变育种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物理和化学两类:如射线照射、亚硝酸等.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故选:B.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本题考查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4.下列细胞中最可能是单倍体体细胞的是()A. B. C. D.【答案】D【解析】解:A、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可能是单倍体,也可能是四倍体,A错误;B、细胞内有3个染色体组,可能是单倍体,也可能是三倍体,B错误;C、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可能是单倍体,也可能是二倍体,C错误;D、仅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所以D图细胞最可能是单倍体体细胞,D正确.故选:D.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该生物性状的全套基因.2、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方法: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X、Y视为同种形态染色体),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3、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不管有几个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体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4、判断题图中各体细胞内的染色体组数:A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B细胞内有3个染色体组,C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D细胞内有1个染色体组.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组数目的判别、生物体倍性的判断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考生识记染色体组的概念、掌握染色体组数和生物体倍性的判断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此题选项B时考生须明确:只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一定是单倍体细胞,但单倍体细胞不一定只具有一个染色体组.25.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出现了新的基因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C.改变了基因频率D.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D【解析】解:A、基因突变会出现新的基因,A错误;B、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错误;C、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是物种发生进化的标志,C错误;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D正确.故选:D.本题是对新物种形成的考查,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6.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解:A、自然选择仍在起作用,A错误;B、生物在生存斗争中进化,B错误;C、双方在斗争中都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错误;D、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说明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D.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本题考查生物共同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了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生物仿真试卷(4月份)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高考生物仿真试卷(4月份)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O、N、PB.膜成分相互转化的基础是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动植物细胞都以DNA为主要遗传物质D.酵母菌细胞内[H]与O2的结合发生在生物膜上【答案】C【解析】解:A、细胞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磷脂和DNA中均含有C、H、O、N、P元素,A正确;B、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使得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性,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膜成分能够相互转化的基础,B正确;C、动植物细胞都以DNA为遗传物质,C错误;D、酵母菌细胞内[H]与O2的结合发生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场所是线粒体内膜,线粒体膜属于生物膜,D正确.故选:C.1、几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①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②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③脂质是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④糖类是由C、H、O构成.2、生物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3、细胞生物(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其中DNA是遗传物质,非细胞生物(病毒)中含有DNA或RNA一种核酸、其遗传物质是DNA或RNA.4、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知识,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种类、明确呼吸作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2.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A.将糖尿病病人的尿液加入斐林试剂,呈现砖红色沉淀B.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观察染色体的形态C.分离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D.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黄再变绿【答案】C解:A、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性糖时需要水浴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A错误;B、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属于成熟的植物细胞,无法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C、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即橙黄色的色素距离滤液最远,C正确;D、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故选:C.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 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 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2、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本题考查检测还原糖实验、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需要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取一个精原细胞(2n=16),用15N标记细胞核中的DNA,然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细胞含15N的染色体和含14N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A.8、16B.16、16C.16、8D.8、8【答案】A【解析】解:(1)将含16条染色体的精原细胞进行培养,由于开始所有染色体DNA都含15N标记,之后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进行一次有丝分裂,DNA复制一次.由于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因此其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中都含有16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所含的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含有14N,一条链含有15N.(2)经有丝分裂后,每个细胞中含16条染色体,其DNA都是一条链为15N,一条链含14N.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中,一个是一条链含有15N,一条链含14N,另一个DNA只含14N.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次级精母细胞中只含8条染色体,且都带15N标记.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其中含有15N的染色体数目只有8条,但含有14N的染色体数目有16条.故选:A.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用15N标记的精原细胞在只供给含14N的原料中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则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含15N,一条链含14N.两个子细胞再各自进行减数分裂,都是以14N的原料进行复制,所以每个DNA分子中都含有14N.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和细胞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识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特点,能结合两者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4.以下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因为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所以生物一定会进化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C.种群中控制某性状的全部等位基因称为种群的基因库D.生物变异的有利性是相对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解析】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一定发生进化,A正确;B、生物多样性是通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导致的,B正确;C、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C错误;D、生物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变异有利性是相对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而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生物的全部个体的综合.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理解和熟练掌握.5.调查某种遗传病得到如图系谱图,经分析,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A/a和B/b)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假若没有突变发生,I-1和I-4婚配、I-2和I-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概率均为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Ⅱ-2的基因型可为AABBC.III-1的基因型为A a B bD.Ⅱ-2与Ⅱ-5婚配,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答案】D【解析】解:A、由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号、Ⅰ3和Ⅰ4号均正常,他们均有一个患病女儿,由此可见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A正确;B、由于I-1和I-4婚配、I-2和I-3婚配,所生后代患病概率均为0,因此第Ⅰ代个体的两对基因中均至少有一对基因是纯合的,则Ⅰ-1和Ⅰ-2号的基因型为AAB b,因此Ⅱ-2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 b,B正确;C、如果Ⅱ-3的基因型为AA bb,则Ⅱ-4的基因型为aa BB,进一步可推知Ⅲ-1的基因型为A a B b,C正确;D、Ⅱ-2的基因型是AABB、AAB b,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 b,同理可知Ⅱ-5的基因型是AABB、A a BB,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B、a B,因此Ⅱ-2与Ⅱ-5婚配,后代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1-,D错误.故选:D.分析系谱图:Ⅰ1和Ⅰ2号均正常,他们有一个患病女儿,而Ⅱ3和Ⅱ4号均患病,他们的子女均正常,说明该病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双显性个体正常,而单显性和双隐性个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系谱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运用逐对分析法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6.如图是为理解某些生物学问题时建立的数学模型,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促进,则图中曲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B.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促进,则曲线AB段出现抑制现象C.若x表示时间,y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则B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D.若x表示时间,y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则曲线AB段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答案】C【解析】解:A、生长素的两重性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促进,则图中曲线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不能体现两重性,A错误;B、若x表示生长素浓度,y表示促进,则曲线AB段是促进生长作用逐渐减弱,B错误;C、只要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若x表示时间,y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则B点之前,种群数量一直增加,B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C正确;D、若x表示时间,y表示种群增长速率.则曲线AB段种群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错误.故选:C.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若横坐标是时间,因变量为种群的增长速率,只要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数量就在增加,B点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为S型曲线.本题借助于曲线图考查了生长素的两重性、S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意在考查考生对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难度适中.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9.0分)7.图1为25℃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在一定光照强度下温度对图1中一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影响情况[单位:mg/(m2•h)].请回答:(1)图2中植物为图l中的______ ;在图1A、B点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______ ,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__ .(2)叶肉细胞内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______ ,光强减弱,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______ 减少.(4)图2中当环境温度刚超过25℃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______ (填“增加”“不变”或“减少”),a点时此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 ______ .【答案】甲;线粒体、叶绿体;CO2浓度和温度;叶绿体基质;[H]、ATP;减少;增加;2【解析】解:(1)图2中植物在25℃黑暗环境中的呼吸速率为2,对应图l中的甲植物.在图1A、B点时,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C点表示甲植物的光饱和点.因此当光照强度达到C点后,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CO2浓度和温度.(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固定CO2,故叶肉细胞内固定CO2的具体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光强减弱,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H]、ATP减少.(3)如果在图1中C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被还原的C3减少,生成的C5减少,而CO2被C5固定的过程不变,故短期内叶绿体中C5化合物的含量将减少.(4)图2中当环境温度刚超过25℃时,净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故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会增加.a点时此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而净光合速率等于=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因此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的2倍.故答案为:(1)甲线粒体、叶绿体CO2浓度和温度(2)叶绿体基质[H]、ATP(3)减少(4)增加2分析图1,表示25℃环境中甲、乙两种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曲线.A点表示乙植物的光补偿点,B点表示甲植物的光补偿点,C点表示甲植物的光饱和点.分析图2,图中虚线表示光照下CO2的吸收量,应理解为净光合速率,光照下CO2的消耗量才能代表总光合速率.图中实线表示黑暗中CO2的释放量,即呼吸作用速率.本题结合图示,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难度适中.8.某种两性花植物的花色受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现将某纯合的紫花植株与纯合的红花植株杂交,F1全开紫花,自交后代F2表现为12紫花:3红花:1白花.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花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______ .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 .(2)将F2中的红花和白花植物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只收获红花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单独种植得一株系,则该株系中开白花植株占______ .(3)若表现型为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和比例为4紫花:3红花:1白花,则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4)在一个纯合紫花(AABB)株系中偶然发现一株开黄花的植株,有人推测可能是由于一个基因A显性突变为A+所致.若推测成立,且基因型为aa BB的植株开红花,用该突变株与基因型为aa BB的红花植株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为1黄花:l紫花,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F1随机授粉,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 .【答案】是;AA bb×aa BB;;A a B b×aa B b或A a B b×A abb;紫花:黄花:红花=3:3:2;黄花:紫花:红花=7:5:4解:(1)由分析可知,该植物花色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是AA bb×aa BB.(2)F2中的红花的基因型是aa BB、aa B b,白花植的基因型是aabb,红花植株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 B:ab=2:1,红花植株可能是自花授粉,也可能是异花授粉,概率各占,如果是异花授粉,精子的基因型是aa,因此F2中的红花和白花植物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只收获红花植株上所结的种子,单独种植得一株系,则该株系中开白花植株的比例是aabb==.(3)如果表现型为紫花和红花的两个亲本杂交,子代有白花(aabb)个体,紫花植株同时含有a、b基因,红花植株也同时含有a、b基因,aabb=,可以改写成×,因此是一对等位基因测交,另一对等位基因是杂合子自交,基因型可能是A a B b×aa B b或A aB b×A abb.(4)如果黄花植株是由一个基因A显性突变为A+所致,则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与基因型为aa BB的红花植株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 a BB(紫花):A+a BB(黄花)=1:1,A a BB自交后代是A_BB(紫花):aa BB(红花)=3:1,A+a BB自交A+_BB(黄花):aa BB(红花)=3:1,因此子一代自交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紫花:黄花:红花=3:3:2;如果F1随机授粉,产生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 B=1:1:2,由于雌雄配子结合是随机的,因此子二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 BB:AABB:A a BB:aa BB=1:2:4:1:4:4,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花:紫花:红花=7:5:4.故答案为:(1)是AA bb×aa BB(2)(3)A a B b×aa B b或A a B b×A abb(4)紫花:黄花:红花=3:3:2黄花:紫花:红花=7:5:41、由题干信息可知,F2表现为12紫花:3红花:1白花,符合9:3:3:1,说明该植物花色受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 a B b,亲本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 bb,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 BB.2、F2中的红花和白花植物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求单独种植得一株系该株系中开白花植株的比例,实质是求红花植株上所结种子基因型为aabb的比例,由于该植物的授粉是随机的,即既可以进行自花授粉,也可以进行异花授粉,红花植株上所结种子的基因型是由红花植株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与精子的基因型决定.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分自交和自由交配方式及计算方法,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综合解答问题.9.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内环境的稳态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前提.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请回答相关问题:(1)维持机体稳态离不开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的信号分子为______ ,此信号分子的受体位于______ 上.(2)大量饮水后,______ 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______ 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______ 分泌胰岛素增多,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 调节.(3)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分泌______ 激素作用于垂体,最终甲状腺激素增多使(4)若出现伤口感染,首先通过______ 免疫抵御病原体攻击.未被清除的病原体侵入细胞后,T细胞分化形成的______ 去接触、裂解靶细胞.【答案】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垂体;下丘脑;胰岛B细胞;神经-体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非特异性;效应T细胞【解析】解:(1)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依赖突触,其信号分子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此信号分子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上.(2)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故大量饮水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会增加.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3)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更多的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其分泌更多的甲状腺激素,最终甲状腺激素增多使代谢产热增加.(4)若出现伤口感染,首先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抵御病原体攻击.未被清除的病原体侵入细胞后,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去接触、裂解靶细胞.故答案为:(1)神经递质突触后膜(2)垂体下丘脑胰岛B细胞神经-体液(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4)非特异性效应T细胞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 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水盐平衡调节的感受器和中枢均位于下丘脑,饮水过多时的调节为: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多次陷入严重雾霾之中,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不良排放.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B1→B2→B3构成了______ ,该生态系统的______ 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碳元素通过① ______ 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______ 作用.为防止雾霾天(3)图中B1、B2、B3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 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______ 调节机制来实现.(4)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 .【答案】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呼吸;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解:(1)据图分析,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A→B1→B2→B3构成了食物链,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2)碳元素通过①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呼吸作用.为防止雾霾天气,减缓温室效应,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3)图中B1、B2、B3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负)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4)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答案为:(1)食物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2)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呼吸大量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改善化石燃料的品质(3)自我调节(负)反馈(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据图分析: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它们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图中有一条食物链A→B1→B2→B3.①为光合作用(如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如硝化细菌),②为生物的呼吸作用,③为化石燃料的燃烧.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并提取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表明,青蒿素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及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1)应采用______ 法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其中的挥发性油应采用______ 提取.(2)选用青蒿芽等运用______ 技术可获得大量用于提炼青蒿素的幼苗,该过程的原理是______ ,该过程所需的MS培养基含有______ 、______ 和有机物等,此外还需要加入______ .(3)在MS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物,用蔗糖作为碳源,若换用葡萄糖会导致植物细胞______ 而生长不良好,同时葡萄糖可作为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碳源,而蔗糖可以______ .【答案】萃取;水蒸气蒸馏;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植物激素;失水;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微生物污染【解析】解:(1)由于青蒿素易溶于丙酮、乙酸乙酯、氯仿、苯及冰醋酸,可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及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应采用萃取法从植物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其中的挥发性油应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细胞的全能性,该过程所需的MS培养基含有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和有机物等,此外还需要加入植物激素.(3)在MS培养基中添加有机物,用蔗糖作为碳源,若换用葡萄糖会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而生长不良好,同时葡萄糖可作为微生物直接利用的碳源,而蔗糖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微生物污染.故答案为:(1)萃取水蒸气蒸馏(2)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型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植物激素(3)失水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微生物污染1、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蒸馏法、压榨法和萃取等.(1)蒸馏法:芳香油具有挥发性.把含有芳香油的花、叶等放入水中加热,水蒸气能将挥发性较强的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油水混合物又会重新分成油层和水层,除去水层便得到芳香油,这种提取方法叫蒸馏法.根据蒸馏过程中原料放置的位置的标准,将水蒸气蒸馏法划分为水中蒸馏、水上蒸馏和水气蒸馏.(2)萃取法:这种方法需要将新鲜的香花等植物材料浸泡在乙醚、石油醚等低沸点的有机溶剂中,是芳香油充分溶解,然后蒸去低沸点的溶剂,剩下的就是芳香油.(3)压榨法:在橘子、柠檬、甜橙等植物的果皮中,芳香油的含量较多,可以用机械压力直接榨出,这种提取方法叫压榨法.2、MS培养基含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机物,有机物包括甘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肌醇、蔗糖、琼脂等,特别包括植物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其中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是固体培养基,其中通常含有蔗糖、氨基酸、无机盐和植物激素等.12.我国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和生产发展迅猛.目前科学家已在牛和羊等动物的乳腺生物反应器中表达出了抗凝血酶、血清白蛋白、生长激素等重要药品,大致过程如图所示:(1)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a] ______ 、[b] ______ 和受精等几个主要步骤.若要充分发挥优良母畜的繁殖潜能,可给供体注射______ ,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2)在过程C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有______ .要使人的药用蛋白基因在奶牛乳腺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完整的基因表达载体要包括目的基因、______ 、标记基因等部分.(3)d过程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e过程的名称为______ .(4)若要一次获得多只完全相同的转基因牛,应采用______ 技术,通常选择______ 的桑椹胚或囊胚.(5)早期胚胎发育的几个阶段:受精卵→ ______ 期→桑椹胚→囊胚→ ______ .【答案】精子的获取;卵母细胞的采集;促性腺激素;限制酶、DNA连接酶;启动子、终止子;显微注射法;胚胎移植;胚胎分割;发育良好、形态正常;卵裂;原肠胚【解析】解:(1)哺乳动物的体外受精主要包括精子的获取、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受精等几个主要。
2016年贵州省铜仁市高考生物四模试卷
2016年贵州省铜仁市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6.0分)1.下列关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分子中氮原子的数目与肽键的数目相等B.核糖也能氧化分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ATP中的“A”指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含有碱基对的RNA分子能够转运氨基酸【答案】D【解析】解:A、蛋白质中N原子数目=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目,A错误;B、核糖为结构物质,不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主要能量,B错误;C、ATP中的“A”指的是腺苷,C错误;D、转运RNA中有碱基配对,D正确.故选:D.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特点是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再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在蛋白质分子合成过程中:①失去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②一个肽链中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在肽链内部的R 基中可能也有氨基和羧基.本题综合考察蛋白质、核酸、ATP的相关的知识点,考查的范围较广泛,需要扎实的基础,准确的记忆相关的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2.取经过编号的5支试管分别加入2m L0.5mol/L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1组与3组的实验结果B.3组与4组的对照能说明酶活性大小与温度的关系C.1组与3组对照能说明不同酶催化的底物是不同的D.1组与5组对照能说明酶在酸性条件下结构会改变【答案】C【解析】解:A、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3号和2号实验,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比具有高效性,A错误;B、3组与4组实验只能说明酶遇高温会失活,不能清楚地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B 错误;C、唾液中只有唾液淀粉酶,不含过氧化氢酶,所以几乎无气泡,而生土豆块中含过氧化氢酶,所以产生大量气泡,因此1号和3号对照能说明说明不同酶催化的底物是不同的,酶有专一性,C正确;D、l组与5组存在多个不同变量,不能构成对照实验,D错误.故选: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酶的生理作用是催化,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的是2号和3号实验;1号和3号对照能说明酶有专一性;3号和4号体现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3号和5号对照可以说明酶的活性受p H的影响.本题考查酶特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某正常男性(X B Y)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与某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X B X b)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相比(不考虑基因突变),正确的是()A.X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 B.B基因数目之比是1:1C.染色单体数目之比是4:1D.子细胞核内DNA数目之比是2:1【答案】B【解析】解:A、男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染色体数目是1,女性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4,所以X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4,A错误;B、男性(X B Y)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基因数目是2个,女性有丝分裂后期B基因数目也是2个,所以B基因数目之比是1:1,B正确;C、男性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是92,女性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C错误;D、男性产生的次级精细胞中核内DNA数目是46.女性产生的子细胞核内DNA数目是46.核内DNA之比是1:1,D错误.故选:B.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正常男性(X B Y)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X与Y 染色体分离,但仍处于同一细胞中,且着丝点没有分离,所以含有2个B基因.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X B X b)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含有2个B基因、2个b基因.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4.从某种霉菌中分离出的环孢霉素是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该物质能抑制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医学上常将其用作免疫抑制剂.下列有关环孢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霉菌由拟核DNA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环孢霉素B.不考虑R基上的氧原子,一个环孢霉素分子含有12个氧原子C.只有受到特定抗原刺激后,该霉菌才能合成淋巴因子D.合成环孢霉素的过程中,转运RNA与相应氨基酸结合后进入核糖体【答案】D【解析】解:A、霉菌(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其细胞中含有细胞核而非拟核,此霉菌由细胞核DNA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环孢霉素,A错误;B、环孢霉素是含有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该多肽中含有的肽键数=氨基酸数=11个,若不考虑R基上的氧原子,1个环抱霉素分子含有的氧原子数=肽键数=11个,B错误;C、霉菌不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合成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T细胞产生并分泌的,C错误;D、每种转运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转运RNA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相应氨基酸结合后进入核糖体参与翻译过程,D正确.故选:D.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2、氨基酸在核糖体中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链状肽链数,氧原子数=肽键数+2×链状肽链数+R基上的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3、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本题以某种霉菌(真菌)中分离出的环孢霉素为素材,考查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及相关计算、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的知识,考生识记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明确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是解题的关键.5.神经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骨骼肌兴奋但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心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乙酰胆碱受体B.乙酰胆碱引起的肌细胞膜电位变化均可传播C.神经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由内环境扩散至肌细胞膜D.乙酰胆碱使N a+通过主动运输快速进入骨骼细胞中【答案】C【解析】解:A、根据题意可知,乙酰胆碱能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说明心肌细胞的细胞膜上有乙酰胆碱受体,A错误;B、由于乙酰胆碱能抑制心肌细胞的兴奋,而抑制性的膜电位变化不能传导,B错误;C、神经末稍释放的乙酰胆碱由组织液(内环境)扩散至肌细胞膜,C正确;D、细胞兴奋时,钠离子进入细胞属于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C.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液可以防止柑橘未经采摘而提前脱落B.可向未完成受粉的水稻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以减少损失C.若病毒抑制了玉米植株中赤霉素的合成,则可能出现矮化植株D.向培养基中加入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离体组织细胞的分裂和生长【答案】B【解析】解:A、生长素对果实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来防止落花落果,A正确;B、对于水稻收获的是种子,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能通过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提高未能完成正常授粉的水稻的产量,B错误.C、感染矮化病毒的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受到明显抑制,C正确;D、同时使用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时,两者用量的比例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生长素用量比细胞分裂素用量,比值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比值低时,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比值适中时,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D正确.故选:B.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激素的使用:对于不同植物激素的作用是区别记忆及植物激素之间作用关系的理解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中的应用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二、探究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59.0分)7.翠云草又名蓝地柏,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具有清热利湿,止血,止咳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为翠云草某叶肉细胞中发生的生理过程,c物质是______ .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翠云草的干重______ (填“增加”、“减少”或“无法确定”).(2)图1中物质a是______ ,a既能参与有氧呼吸的______ 阶段,也能参与光合作用的______ 阶段.(3)图2是将生长状况相近的翠云草均分为若干组,置于不同的温度下黑暗处理1小时,其干物质的质量变化(用葡萄糖量表示)如甲曲线所示,再光照处理l小时,体内干物质量变化如乙曲线所示,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______ ,B点对应温度的光合速率是______ (用葡萄糖的合成速率表示).【答案】葡萄糖;无法确定;水;第二;光反应;29℃;9g/h【解析】解:(1)图1所示生理状态为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图中的c表示葡萄糖.因为不明确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故翠云草的干重无法确定(2)图1中物质a是水,a既能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能参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3)由曲线甲表示呼吸作用速率,曲线乙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所以可知:小麦叶肉细胞内光合酶的最适温度为29℃.B点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物3+3+3=9g,光合作用速率为9g/h.故答案为:(1)葡萄糖无法确定(2)水第二光反应(3)29℃9g/h1、呼吸作用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淀粉等有机物.本题以图形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和呼吸作用过程的联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和难点,可以通过流程图分析,表格比较,典型练习分析强化学生的理解.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和水.8.下丘脑与人体内许多生理活动的调节密切相关.图中甲、乙、丙表示下丘脑的某些区域,A、B、C表示不同的调节途径.请据图作答:(1)当血糖升高时,下丘脑通过______ (填图中字母)途径释放作用于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2)有时人体免疫系统会被过度激活,特异性地攻击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使其裂解死亡,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从免疫学角度分析,此病属于______ .另一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不低于正常值但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推测此种糖尿病的致病机理可能是______ .(3)人在炎热环境中汗腺分泌增强,这是下丘脑通过______ (填图中字母)途径调节的.请写出该调节过程的反射弧:温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汗腺.(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C途径可代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该激素在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是因为______ .【答案】A;自身免疫;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A;由于激素起作用后被立即分解【解析】解:(1)血糖浓度高时,下丘脑相关区域兴奋并传导到迷走神经,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通过A途径可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2)T细胞受抗原刺激,会增殖并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激活胰岛B细胞中溶酶体酶,使其裂解死亡.机体免疫功能过强,导致胰岛B细胞裂解,使得机体不能分泌胰岛素,属于自身免疫病.另一种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正常,可能是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相关激素,导致血糖的去路发生障碍而出现高血糖.(3)高温→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舒张,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这是下丘脑通过A途径调节的.其中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4)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同时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垂体分泌促激素能促进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这个过程体现了激素分级调节.可该过程进行的内分泌腺有甲状腺、肾上腺等.由于激素起作用后被立即分解,因此人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故答案为:(1)A(2)自身免疫靶细胞受体异常,不能识别胰岛素(3)A(4)由于激素起作用后被立即分解1、下丘脑分泌的促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激素,垂体分泌促激素能促进内分泌腺分泌相应的激素.这个过程体现了激素分级调节.2、人体对低温的调节:低温→皮肤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收缩、皮肤表层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同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多,体内物质氧化加快,产热增多.人体对高温的调节:高温→皮肤温觉感受器兴奋→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立毛肌舒张,皮肤表层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散热增加.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下丘脑的生理功能,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识记和理解能力.9.某研究小组对柑橘园中的蚯蚓进行了专题研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 ,与其功能相同的主要生物类群有______ .若要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应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处理,以排除土壤中其他生物对实验的影响.(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法进行采集.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______,前者一般适用于的群落.(3)该柑橘园中有一条食物链为:柑橘(W1)→(蚜虫(W2)→七星瓢虫(W3),括号内为该生物每年的同化量,正常情况下测算,发现W2远小于W1,其原因是______ .【答案】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目测估计法;果树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蚜虫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解析】解:(1)蚯蚓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分解者还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等.若要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应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处理,以排除土壤中其他生物对实验的影响.(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前者一般适用于的群落.(3)果树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蚜虫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所以W2远小于10%W1.故答案为:(1)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2)目测估计法(3)果树的同化量中有部分被自身消耗,还有一部分流入与蚜虫同营养级的其他种群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物种丰富度和物种数目相关;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趋湿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样中的小动物;计数时,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需要记录它们的特征.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物种丰富度调查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10.兔子的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E和e分别控制灰色和白色,并且知道当F存在时,E基因不能表达,兔子的毛色表现为白色.某人将两只白兔进行杂交,F1均为白色.F1自由交配得F2,灰兔约占.回答下列问题:(1)兔子毛色基因的遗传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只亲本白兔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 ,F1的基因型为______ .(2)若F2中灰色个体中的雌雄个体数量相同,现让F2灰色个体随机交配,则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 ,灰色个体占的比例为______ .(3)现有一灰色雄性个体和两个基因型已知的分别为eeff(甲)、ee FF(乙)的雌性个体,要确定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请设计杂交实验,并预测实验的结果和结论:①设计杂交实验:______ .②预测实验的结果和结论:______ .【答案】遵循;EEFF、eeff;E e F f;;;灰色雄性个体与甲多次杂交;若后代全为灰色个体,则亲本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 ff;若后代中既有灰色个体(E eff),也有白色个体(eeff),则亲本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 eff【解析】解:(1)由分析可知,兔子毛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两只亲本白兔的基因型分别为EEFF、eeff,F1的基因型为E e F f.(2)F2灰色个体的基因型为EE ff、E eff,故随机交配,E配子的概率=,e配子的概率=,则产生的后代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由于后代中白色个体只有一种基因型eeff,其概率=,灰色个体占的比例为.(3)要确定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让灰色雄性个体与甲多次杂交,若后代全为灰色个体,则亲本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 ff,若后代中既有灰色个体(E eff),也有白色个体(eeff).则亲本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 eff.故答案为:(1)遵循EEFF、eeff E e F f(2)(3)①让灰色雄性个体与甲多次杂交②若后代全为灰色个体,则亲本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E ff;若后代中既有灰色个体(E eff),也有白色个体(eeff),则亲本灰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E eff毛色由两对等位基因E、e和F、f控制,E和e分别控制灰色和白色,并且知道当F存在时,E基因不能表达,兔子的毛色表现为白色,故灰色的基因型为E_ff,其余全为白色,又因为将两只白兔进行杂交,F1均为白色.F1自由交配得F2,灰兔约占,可将其拆分成,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白色的基因型为EEFF、eeff,F1为白色的基因型为E e F f.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1.农作物秸秆除了作为动物饲料,还可用于微生物发酵,获得燃料乙醇.回答下列问题:(1)纤维素分解菌能分泌纤维素酶,因此常用于作物秸秆的初期处理.纤维素酶主要包括的三种组分是______ ,其中能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的是______ .(2)通常在的地方采集土样,用于实验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常采用______ 法,这种方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3)若要对用于后期发酵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可在显微镜下用直接计数;若要测定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 法进行计数.某同学用0.1m L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12,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是______ 个.【答案】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刚果红染色;稀释涂布平板法;1.12×108【解析】解:(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其中的C1酶和C x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葡萄糖苷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的红色复合物在纤维素被分解后将不再形成,则在培养基上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因此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常采用刚果红染色法.(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某同学用0.1m L稀释液在稀释倍数为105的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12,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是112×105×10=1.12×108个.故答案为:(1)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2)刚果红染色(3)稀释涂布平板法 1.12×1081、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含有三种组分,即C1酶、C x酶、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可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红色复合物不能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从而可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统计菌落数目的方法(1)显微镜直接计数法①原理:利用特定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的样品中微生物数量;②方法:用计数板计数;③缺点: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2)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①原理: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菌.②操作a、设置重复组,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与准确性.b、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③计算公式:每克样品中的菌株数=(c÷V)×M,其中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m L),M代表稀释倍数.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纤维素酶的组成及功能;识记筛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方法;识记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12.回答下列有关现代生物科技的问题:(1)科研小组通过转基因技术培育抗旱水稻品种,该技术的核心步骤是______ ;从分子水平上检测抗旱基因是否在水稻细胞中成功表达,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2)为获取更多的卵(母)细胞,要对供体母羊注射______ ,使其超数排卵.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到______ 期才能受精.(3)若要获得遗传物质完全相同的两个新个体,可对发育______ 到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同时,可以通过取样进行分子水平的早期胚胎性别鉴定;也可以在细胞水平上通过对______ 的分析进行性别鉴定.【答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抗原-抗体杂交;促性腺激素;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桑椹胚或囊胚;性染色体【解析】解:(1)分析题意可知,科研小组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细胞,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而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从分子水平上检测抗旱基因是否在水稻细胞中成功表达,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2)给母畜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促使其超数排卵;获得的卵母细胞需要发育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受精.(3)胚胎分割时,可选择形态正常、发育良好的桑椹胚或囊胚进行;鉴定性别时,可以在细胞水平上通过对性染色体的分析进行性别鉴定.故答案为:(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抗原-抗体杂交(2)促性腺激素减数第二次分裂中(3)桑椹胚或囊胚性染色体1、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 RNA--分子杂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生物高考模拟试题
1.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细胞的ATP均在生物膜中产生
B.甲状腺细胞与神经细胞上的膜蛋白种类和含量不同
C.根尖细胞核膜上的核孔可以让DNA和RNA自由进出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都是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2.卡介苗是一种减毒的活性牛型结核杆菌疫苗,接种人体后通过引起轻微感染而产生对人型结核杆菌的免疫力。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牛型结核杆菌与人型结核杆菌具有相同的抗原
B.结核杆菌侵入人体细胞后通过体液免疫清除
C.注射疫苗的作用是刺激体内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D.感染结核杆菌时浆细胞增殖分化产生了抗体
3.以下是对生物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将大蒜根尖制成装片后再进行低温处理
B.高倍镜下可见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缓慢移向两极
C.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使用过氧化氢酶不能得到预期实验效果
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实验都需随机取样
4.红圆蚧是美国加州南部的一种柑桔害虫,蔷薇轮蚧小蜂能寄生红圆蚧而抑制其爆发。
但在引入岭南蚜小蜂的十年后,岭南蚜小蜂几乎在整个区域完全取代了蔷薇轮蚧小蜂。
下
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岭南蚜小蜂与蔷薇轮蚧小蜂是竞争关系
B.岭南蚜小蜂能够摄取红圆蚧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C.岭南蚜小蜂可以改变红圆蚧和蔷薇轮蚧小蜂相互作用的结果
D.岭南蚜小蜂的引入使该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5.豌豆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Y或y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基因Y和基因y的本质区别是核糖核苷酸序列不同
C.基因Y和y的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D.在豌豆的叶肉细胞中可检测到基因Y或y,但检测不到对应mRNA
6.科学家对豌豆进行了不同处理,如下图所示,然后检测豌豆植株节间的赤霉素(GA)含
量(由柱高表示)。
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不确切的是
A.去除顶端后,节间生长变快
B.赤霉素通过促进植物细胞伸长,而引起植株增高
C.外源生长素可代替顶芽的作用,促进赤霉素的合成
D.顶端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29.(10分)研究人员利用一定量的紫外线(UV)辐射和加倍的C02浓度处理番茄幼苗,直至果实成熟,测定了番茄株高及光合作用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如下表。
请回答:
(1)据表分析,C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高于A组,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_______________,促进暗反应;另一方面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增加,促进了光反应。
(2)表中数据表明,C02浓度倍增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增强/减弱)UV辐射增强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C02浓度倍增能促进番茄植株生长。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与C02促进了植物生长素的
合成有关。
要检验此假设,还需要测定A、C组植株中__________的含量,若检测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支持假设。
30.(14分)图1、图2表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请分析回答:
(1)图1中,寒冷环境下激素(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作用结果是,同时机体还通过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当人处在高温作业情况下,因失水过多导致,促使下丘脑分泌增加,减少尿量。
此调节过程中当兴奋通过如图2的B图中
的突触结构时,信号的变化情况是。
(3)餐后血糖浓度升高时,会使图2中A图所示的生理活动,图中所示激素的合成到分泌所经过的具膜细胞器有。
(4)科学家正研究利用胚胎干细胞转变成胰岛B细胞来治疗糖尿病,而胚胎干细胞是否具有胰岛B细胞的生理功能,需要通过胰岛素释放实验来检验:控制培养液中葡萄
糖的浓度,检测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量。
图3表示所得实验结果,据此分析干细胞
诱导(成功或失败),得到此结论的依据是。
31.(9分)下面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方向。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四种组成成分中,图中尚缺。
(2)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个营养级。
(3)图中E为,其代谢过程可为A生产者提供的物质主要有
和。
(4)在能量流动过程中,⑦的生理过程是;B粪便中的能量主要属于(填字母)部分的能量;
(5)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原食物链间能量传递的数值,若该地区发生地质灾害导致植被大量死亡,为保证B和C的同化量稳定,需人工向B和C分别输入能量X和Y,这时计算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选用公式×100%。
32.(9分)果蝇的甲性状(长翅与残翅)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V与v控制,乙性状(野生型与突变型)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H与h控制。
果蝇经过辐射处理后会导致基因突变,出现隐性纯合致死现象,致死情况如下表。
现有一只纯合长翅野生型雄果蝇幼体(基因型为VVX H Y)经过了辐射处理,为探究该果蝇上述两对等位基因的突变情况,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每对基因只有一个会发生突变)(1)实验步骤:
步骤一:将该果蝇发育后的成体与纯合长翅野生型雌果蝇交配,得到F1。
步骤二:将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
步骤三: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①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是由许多连接而成。
②若突变位点仅在常染色体上,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残翅野生型= 。
③若突变位点仅在X染色体上,则F2表现型及比例为:长翅野生型雌蝇:长翅野生型雄蝇= 。
(2)以上实验说明,基因突变具有的特点。
40.(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苦荞是一种有名的经济植物,其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血脂等功效。
CHS 是合成黄酮类化合物的关键酶。
有人把经修饰的CHS基因导入苦荞细胞中,培育高产黄酮
苦荞品系。
按如下图示回答:
(1)过程①中将修饰后的CHS 基因与Ti 质粒连接成重组Ti 质粒的酶称为 。
这种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从T4噬菌体中分离得到的,另一类是从大肠杆菌中分离得
到的,称为 。
这两类酶都能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
间的 键。
(2)图中将修饰后的CHS 基因导入苦荞体细胞的方法称为 ,除此外还
可以利用的方法有 。
对过程②操作前,需先用Ca 2+
处理农杆菌,
使其成为 细胞。
(3)检测转基因苦荞培育是否成功,不能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进行检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可以比较转基因苦荞与普通苦荞的 含量或测定细
胞中CHS 含量进行鉴定。
修饰后的CHS 基因
Ti 质粒重组Ti 质粒含重组Ti 质粒的农杆菌转基因苦荞植株苦荞体细胞培育①②③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B 6.A
29.(10分,每空2分)
(1)CO2浓度倍增叶绿素
(2)减弱
(3)生长素 C组生长素含量高于A组
30.(12分;除注明外,每空各1分)
(1)ABC 增强代谢活动,以增加产热皮肤血管收缩。
(2)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分)(3)加强内质网、高尔基体
(4)成功在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多;在糖浓度低时,胰岛素分泌少(2分)31(9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四
(3)分解者 CO2矿质元素(无机盐)
(4)呼吸作用 A (每空1分)
(5) ③/(②+X) (2分)
32.(9分,除说明外每空2分)
(1)①相对性状(1分)脱氧核苷酸② 15:1 ③ 2:1
(2)随机性
40.(15分,除标明外,每空2分)
(1)DNA连接酶(1分) E.coliDNA连接酶磷酸二酯
(2)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写对1个即给2分)感受态(3)转基因苦荞植株与普通苦荞植株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