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纳西族妇女服饰与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简介东巴文化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特有的文化。
纳西族仅24万人左右,居住在云南丽江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有大约17万纳西族。
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这已成为当今一些文化人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东巴文化其实是一个体系,它包含有:东巴象形文字、服饰、舞蹈、东巴音乐、东巴绘画、东巴仪式、东巴艺术品几大类。
1、东巴象形文字据专家考证,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是由很多简单抽象的图画组成。
最早是写、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有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
由于只有东巴——纳西族祭司——才掌握这种文字,所以又称这种象形文字为东巴文。
据说,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而现在,凡是冠以“东巴饰品”的民族工艺品,其标志性的符号之一就是都带有“东巴文字”的符号。
据不完全统计,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个,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简练,色彩鲜艳,而且目前很多东巴仍然在使用这些文字。
2、东巴服饰纳西族的服饰最典型的是妇女的服饰,其特点可以用“披星戴月”四个字形容。
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
妇女们上身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
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
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
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
纳西族历史 东巴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纳西族历史东巴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源于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的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教祭祀仪规、东巴象形文字、纳西族古典哲学、东巴文学、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绘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东巴文化对纳西族的精神文化影响深远,对县境内其它世居民族亦有重要影响。
18世纪始,中外文化学、宗教学方面的专家学者不断地收集东巴经,开展对东巴文化的研究,取得了较丰富的成果。
东巴教渊源于纳西族早期社会里的氏族宗教。
唐代,中甸白地的纳西族祭师借用藏族本波教祖师丁巴什罗的名称,创造了东巴什罗祖师的形象,称原来的原始氏族宗教祭司“毕补”为“东巴”;对原来的原始氏族宗教崇拜的神灵鬼怪加以充实、完善;对原有的祭祀诵词进行修改、补充,用象形文书写口诵经文;把原有的宗教祭祀仪式加以调整、充实、完善,把原有的氏族祖先崇拜对象加以筛选、提练和升华,使之提高到民族祖先神的地位;在神鬼谱系中,增加从本、佛、道教中吸收的神灵鬼怪;逐渐增加宗教活动中的法器道具和崇拜偶像,创立了纳西族的东巴教。
东巴教最初的仪式规程和经典,在民间自由地抄写流传,并经过学识较高的东巴祭师集结、修改后的东巴教仪规、经典,从白地逐渐向整个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传播。
宋元时期,东巴教在金沙江流域的纳西族地区奠定了基础,基本形成了其宗教思想。
明朝至清朝雍正初年,东巴教在民间继续发展,复合仪式、经典数量增多。
一些原先口耳相传的经文,继续被写成新的经典。
纳西族东巴祭司在原有东巴象形文基础上创造了格巴文,成为书写经文的第二种文字。
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土归流”以后,纳西族地区经济社会进入封建地主经济时期,东巴教仪式和经典中融入了许多反映反映封建统治和压迫的社会内容,如大祭风(超度情死者仪式)、延寿仪式及经典。
同时随着纳西族的迁居,东巴教随之向周边地区(如永胜、维西等)传播,出现用东巴文和格巴文混写的经书及专门用格巴文书写的东巴经书,东巴教各种类型的经典在这个时期基本完备。
纳西族
头客礼
• 纳西族对生育较为重视,与生育相关的礼节很多, 其中“头客”礼仪较为独特。
• 当主人家的婴儿出世的时候,第一个偶然进入该 家庭的人即称为“头客”。 • 这时,无论这个人是男女老少,远近亲疏,都要 当贵客接待。 主人家首先要舀一瓢洁净的冷水 (幸福水)请幸运的“头客”喝,以此祝福 母子 平安、健康幸福,然后主人再煮米酒鸡蛋款待 “头客”。
一、源流与分布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 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 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 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二、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独有的文化,在 云南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也是世界 文化中的一枝独秀。
担任,传承方式为父子传承或师徒相传。 他们博闻强记,是纳西文化的重要传承 者。东巴教即因“东巴”而得名。
东巴教是丽江纳西族的传统宗教,起源
于公元11世纪左右。东巴教有丰富的用 象形文字书写的东巴教经典,是纳西族 传统文化的载体。
八、岁时节令
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主要有 丽江棒棒会、三朵节、七月会, 从古到今,这些风情独具的节 日时刻向人们诉说着这个与不 众同的民族的历史与现在。
一种见于中甸三坝一带;中甸三坝一带的纳西族 男子穿麻布衣裤,衣为右衽或对襟、长袖外套,衣长 到腹部,缠红布包头。各地的纳西族男子服饰都比较 简洁,色调明快,显得纯朴自然。
丽江和维西县妇女服饰以“披星戴月”羊皮披肩最 有特点。七星羊皮披肩, 是丽江纳西族妇女服饰的重要标 志。
七 星 羊 皮 披 肩
羊毛披肩背面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 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 星,俗称“披星戴月”
纳西族民族服饰研究报告
纳西族民族服饰研究报告————————————————————————————————作者:————————————————————————————————日期:ﻩ纳西族民族服饰研究报告民大附中高二一班杜少颖大纲:一、服饰简介二、服饰历史三、服饰特点四、服饰传说五、服饰变迁一、服饰简介纳西族服饰以女性服饰最具特色,“披星戴月”是其最显著地特点。
青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多偏重于明快、艳丽的色调,中老年女性的服饰色彩则多采用青、黑等色的面料,显得庄重素雅。
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
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
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损伤。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
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年轻女性的服饰:中老年女性服饰:男性服饰:二、服饰历史纳西族居住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和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地区是纳西族的两个主要聚居地,其余散居于中甸、维西、永胜、盐边、盐源、木里和西藏芒康等县。
这里是属横断山脉地区,背靠青藏高原,面向云贵高原,境内山川壮丽,河流纵横,景色秀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身厚,被视为是美丽、神秘而又富足的“香格里拉”。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束河、北盘江、道和、青龙等地。
纳西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
一、服饰与饰品:纳西族的传统服饰以男人穿着蓑衣和长裤,女人则穿着长袍,头戴百褶巾为主。
男人的蓑衣由斑驳的星图和花纹点缀,而女人的百褶巾则独具特色,色彩繁杂而富有层次感。
纳西族的饰品也非常精美,男女通用的有吊坠、耳环等,女性还会佩戴手镯、发簪等。
二、婚姻习俗:纳西族的婚姻习俗非常独特。
在传统婚礼上,男方一般要在早晨由朋友抬起一个门板,象征着“挣门”的过程。
而女方则需要派出好友来接新郎,称为“挣马”。
除此之外,纳西族的婚礼还有许多其他仪式,如交换礼物、举行拜堂等。
此外,新婚夫妇还需要在婚后三天内跳一次“鸟舞”,象征着生活的开始。
三、节日与庆典:纳西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月街”。
每年的农历三月份,纳西族会举行一次盛大的节日庆典,游客和居民会带着花束和香炉,沿着大街游行,同时还会有各种表演和传统音乐。
此外,纳西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祭祀节、农耕节等。
四、民间音乐与舞蹈:纳西族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
在传统音乐方面,纳西族以著名的“丽江古乐团”而闻名。
他们演奏的乐器有笛子、琵琶、二胡等,音乐旋律悠扬、富有情感。
而纳西族的传统舞蹈则形态各异,有舞龙、舞狮、舞腰鼓等。
五、手工艺品:纳西族的手工艺品也非常有特色,如木雕、石雕、织锦等。
纳西族的木雕以其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而著名;石雕则多用于制作印章和神像等;而织锦则是纳西族女性的重要手工艺,制作精细、色彩鲜艳。
六、传统习惯与信仰:纳西族有许多传统的习惯和信仰。
例如,纳西族人们习惯在夏至节清晨用柳枝扫去门前的“血角”(指沾染到厄运的气息),希望获得好运;纳西族还有一种叫作“坑儿祭”的信仰仪式,为了寻求农业和养蚕的顺利,人们将猪脸画在墙上,并献上食物祭祀。
总结:纳西族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服饰、饰品、婚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音乐与舞蹈、手工艺品以及传统习惯与信仰都展现了独特的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与东巴文化
纳西族与东巴文化****学院2011级函授汉语言文学专业摘要:纳西族史称“摩娑”、“磨些”等,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
1954年,以“纳西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
以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音乐、东巴画、东巴舞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云南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枝独秀关键词:纳西族东巴文化你可能见过都市的繁华,却可能没有领略过丽江古城的娴静,你可能惊叹现代城市建筑的宏大,却可能没有体验过纳西族民居的精巧与典雅;你可能沉醉于嘉年华活动的狂欢,却不知道摩梭风情的奇异、东巴文化的魅力。
在这里,将告诉你一个丽江,告诉你一个民族纳西族史称“摩娑”、“磨些”等,摩梭人是纳西族的一个支系。
1954年,以“纳西族”作为本民族的统一族称。
先秦时期,纳西族先民白狼夷就居住在滇、川、藏交界地区。
公元3世纪,纳西族先民摩沙夷在川西形成狼岑、槃木部落,势力较强大。
7世纪以后,纳西族先民被称为磨些蛮,分布范围较广。
8世纪以后集居在丽江一带。
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维西、中甸、宁蒗、德钦等县,以及四川的盐边、盐源、木里县和西藏的芒康县。
丽江一直是纳西族生存繁衍的家园,是纳西文化孕育发展的温床。
以东巴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音乐、东巴画、东巴舞为主要内容的东巴文化是纳西族独有的一种文化,在云南各民族文化中独树一帜,也是世界文化中的一枝独秀。
一、东巴象形文字与东巴经(一)文字简况在纳西族地区流传着两种文字,一种是表意的象形文字,纳西语叫“东巴特额”,汉语称东巴文,另一种是标音的音节文字,纳西语叫“哥巴特额”,汉语称哥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形态较为原始的文字,董作宾认为:“严格说起来,与其说它是文字,不如说它是图画,它实在只是介于文字与图画质监的绘画文字。
”②这种文字的原始特征,除了字符结构的原始古朴之外,主要表现为它记录语音的不完整性。
我们知道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的东西,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字,但文学家们发现,那时它已经是摆脱了原始状态,而步入成熟的文字阶段了,也就是说,它已经没有省略记词的情况。
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化
云南·纳西族的东巴文化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
纳西族历史文化的传承者---东巴东巴意为“智者”,是纳西族原始宗教中的经师或祭司。
他们掌握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熟悉东巴经书,能歌善舞,擅长绘画纺织,制作泥塑木雕,善于占卜,主持各种宗教仪式,并墨守成规。
东巴一般世袭相传,亦有投师学艺而成。
东巴教有其原始主丁巴什罗,但无寺庙,东巴不出家,他们之间没有等级区分,只有知识多寡、技艺高低和传延代数之多少及声誉大小之别。
大凡民间,起房盖屋,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即受邀主持各种仪式,收取相应报酬,平时在家从事农牧劳动。
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东巴音乐东巴音乐是指东巴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有所吟诵的一种曲调,并伴有器乐,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音乐流传于东巴口头,或零星保存于东巴经和东巴画中。
除了占卜经书以外,东巴经书都是要通过诵唱表现出来的。
东巴唱腔音乐有五十种左右,吟唱以纳西民民族曲调为基础,在器乐上主要是用板铃、板鼓、锣、钹等,节奏单一,谱点简单。
东巴教还有器乐音乐,在东巴教祭祀活动中,唱音乐和器乐音乐相合,可以演奏出节奏鲜明、音调宏亮的和声乐章。
东巴经典中的诗体韵文,它不仅是东巴祭司凭借神坛吟诵的经文,也是东巴祭司和民间歌手在歌场吟唱的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造的精神财富。
各个民族的文学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风格,它是民族的审美情愫组织起来的民族文艺的花朵。
东巴经中的韵文和民歌,是构架纳西族心理素质的传统文化的积淀,认真研究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学的表现方式,不仅是发掘和整理民族文化遗产的需要,同时也是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必不少的一项工程。
在研究东巴经韵文和传统民歌特色的一些文章里,都说东经韵文中的“增趣”,是东巴经韵文和民歌和艺术特色,也是它的的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
东巴文化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据史学家考证,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现有人口为324679人。
自古以来,纳西族与汉族交往密切,因此大多数人会讲汉语,直到如今,纳西族的饮食起居、生活习俗、民族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古中原汉族文化的特征。
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一直到现在,还保留有游牧民族的特征,在丽江可经常看到架鹰带狗外出打猎的青年男子。
纳西族女子勤劳贤淑,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服饰上披星戴月,以示早出晚归。
纳西男子琴棋书画,儒雅之士颇多,青年才俊不尽其数;纳西族重视文人,但当国家蒙难之际,不乏血性男儿,在丽江玉泉公园内立有“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以纪念抗战时期,在台儿庄等战役血洒疆场,马革裹尸的纳西族将士。
纳西族自古以来就尊师重教,大学生与总人口比例在全国少数民族中排名列第三位。
东巴,在纳西语中是智者的意思,在古代,是纳西族中最高级别知识分子,多数集歌、舞、经、书、史、画、医为一身,在社会上地位很高,经常从事宗教活动,被视为人与神、鬼之间的媒介,能迎福驱鬼,消除民间灾难,能祈求神灵,给人间带来安乐。
东巴一般父子传承,世代相袭,不脱产,有妻室儿女,无儿招赘者传与女婿。
纳西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纳西族的语言是纳西语,一般归入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它有两种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其中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
东巴文在纳西话中叫“思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即见木画木,见石画石。
东巴文被当今学者们认为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甲骨文字显得更为原始古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
这种古文字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纳西族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祖先劳动、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生活在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纳西族就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他们不仅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而且还创造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
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她是云南省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这里美绝人寰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万物有灵。
它是在纳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与后来传入丽江的藏族“苯”教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
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这些“智者”知识渊博,能画、能歌、能舞,具备天文、地理、农牧、医药、礼仪等知识。
他们书写经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种“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的古老文字,称“东巴文”。
他们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人。
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东巴文化包括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舞蹈等。
其中东巴象形文字是被誉为世界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
作为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东巴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关注与重视。
由于东巴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一个世纪以来,先后有法国、英国、美国、俄国、德国、挪威、意大利、加拿大、日本、瑞士、波兰等国家的学者,前来收集、调查、研究纳西族东巴文化。
少数民族服饰特点——纳西族
摩 梭 人 服 饰
纳西族服饰历史
古代纳西人,男穿短衣长裤,女穿短衣长裙。维西一带,男子裤 子不过膝盖,女裙以盖膝为度。妇女束花布腰带,外披羊毛披肩。 清代以前,纳西族衣服颜色以黑白为主,青壮年多着白色,老年 人穿黑色。现纳西族男子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 女服装,除个别地方,已改穿长裤。
纳西族服饰纹样
• 自然物象的表现
•
银饰
纳西族普遍喜戴 银制品,式样极 多,题材以花、 鸟、蝶为主。同 是花,但造型大 不相同。有的发 簪纤巧细腻,灵 秀生动,有的古 拙朴实,浑厚凝 重。
• 背部装饰
羊皮披肩是纳西服饰 的重要标志。整块纯 黑色羊皮剪裁为上方 下圆,上部缝着6厘 米宽的黑边,下面钉 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 绣的圆形布盘,圆心 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 飘带,俗称“披星戴 月”。
“披星戴月”的民族
——纳西族
目录
纳西族服饰简介 纳西族服饰历史 纳西族服饰纹样
自然物象的表现 情感意念的表现
纳西族配饰
头饰 银饰 背部装饰
不同地区的纳西服饰
丽江古城的纳西族 中甸白地的纳西族 泸沽湖纳西人——摩梭人
纳西族服饰简介
纳西族服饰是其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以女性服饰最具 特色,“披星戴月”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其服装变迁主要 有环境与气候、生产力水平、宗教文化、社会变革等原因。 服饰颜色选择融进了宗教文化的审美因素代表色有黑色、 白色和黄色等。
双耳戴金银铜质耳环为饰。上衣多用黑色或红色金丝绒布料缝 制成大襟右衽短衣,长不过脐,袖口紧小,外翻寸许露红里为饰,铜 银纽扣从颈项、右胸、腋下分三组两副排列。腰间缠绕花纹艳 丽的宽布带子,胸前配戴双须银链,手上多戴玉石、象牙、银质铺 子或金银戒指作饰。下着筒状百槽长裙,色彩以素白为普遍,仅在 裙身中间用红线彩饰两圈。 男子:戴自制青布瓜瓣式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挨服饰,藏 式的呢帽。穿藏靴,佩铜、银制作的大耳环。老年男子喜戴贩 瓣式小帽或包青布头帕,穿黑、白色右在短衣和长裤,束素色 腰带,穿草鞋或布鞋。
浅谈纳西族历史文化
浅谈纳西族历史文化我国有56个少数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是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重的文化气息。
纳西族也不例外。
今天,我浅谈一下纳西族的历史文化。
云南省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是一个文化深远的民族,关于它的族源说法不一,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迁徙说”:方国瑜先生认为“纳西族渊源于远古时期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带的羌人,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西南至雅砻江流域,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
(二)“融合说”:郭大烈先生则持融合说,即“纳西族源是多元的,有土著的成份,也有羌人的成份,但主体应属夷系,牦牛夷、白狼夷可能是构成纳西族的主流。
纳西先民大约在汉晋至唐期间活跃于川西雅砻江、安宁河流域一带,并逐步形成一个民族”。
(三)“东夷说”:和仕华认为纳西族先民的主体应属于夷系中的东夷,渊源于夏商时期的内蒙古与中原交接地带。
与夏商关系密切,保留了好多夏商文化。
然后因战争四处迁徙。
迁徙路线大致为凉城—山东—山西—陕西—青海。
由此认为青海河湟地带只是纳西先民迁徙的一个流点,不属源头。
纳西先民主体是东夷,只是后来在迁徙的过程中与羌有过交融,故带有羌文化遗迹。
到丽江后又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现有的纳西族。
三种说法都有其依据和道理,然而纳西族的族源到底是什么,还等待考究。
纳西族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
秦汉至魏晋,纳西族先民已经迁徙到了大渡河、雅砻江流域,生产形态上以游牧、畜牧为主;经济上出现了盐、铁、漆、铜的冶炼生产;政治上阶级分化,酋长出现;宗教上已有东巴原始宗教的萌芽。
“地最广、兵最强,素为南诏忌”。
越析诏为时不长被南诏所中游流域;500多年间,在唐王朝、南诏、吐蕃三大强势的西族深沉坚韧、灵活机动的民族性格。
同时,纳西族的文化此滥觞。
发展时机。
在社会经济生产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政治上分13世纪初,另一支北方游牧民族沿着当年纳西先民的迁徙路线翻山越岭,跋涉2000余里,跨囊渡江,突然出现在丽江境内,这就是历史上的“元跨革囊”。
历史趣闻纳西族服饰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都有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纳西族服饰纳西族服饰的特点都有啥导语: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
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
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
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
丽江纳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
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羊披”。
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
羊皮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体裁制。
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
上绣蓝色蝴蝶纹饰,一端订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在背上,背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背后从下端把羊皮系紧,尾端自然垂下,类同有“尾”,与东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
宁蒗纳西族摩梭人女子的腰带,用很多的宽布条制成,层层缠于腰间,宽的可达二十多公分。
腰带下面系着的,是宽大的百褶长裙。
以丽江县城大研古城为代表的纳西族民族服饰,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欢带蓝色帽子。
衣着方面,上身着宽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前短后生活常识分享。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大理、丽江等地区。
纳西族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是纳西族的服饰。
纳西族男子以长衫和长裤为主,通常是用丝绸或棉布制作的。
女子则常穿长袍和长裙,也喜欢在头上戴着银饰,非常漂亮。
纳西族还有一种特殊的传统服饰,叫做“三反青”。
这种服饰以黑色为主,象征着纳西族人民的坚强与勇敢。
其次是纳西族的婚礼习俗。
纳西族的婚礼通常非常隆重,需要进行多个环节。
男方要送礼给女方的父母,表示诚意。
然后,女方的家人会为新人举行隆重的仪式,全家人都要参加。
新人要穿着传统服饰,举行婚礼仪式,接受亲友们的祝福。
婚礼上还有一种特别的活动,叫做“草地撕扯”,参加者要在一块长长的草地上争夺一面布旗,象征着新婚夫妇的幸福和爱情。
接下来是纳西族的节日庆祝。
纳西族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苍山雪节”和“火把节”。
在苍山雪节上,人们会在山上放飞风筝,同时也会举行射箭比赛和滑雪比赛。
在火把节上,人们会点燃火把,手持火把在集市上游行,同时还会进行传统的舞蹈和歌曲表演。
这些节日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纳西族还有一种传统民居叫做“三坊一照壁”。
三坊指的是三个庭院,一照壁则是照壁。
这种建筑形式非常独特,有着浓厚的纳西族风格。
人们在这样的院落里生活,感受着传统的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乐于与人交朋友,与人分享自己的文化和风俗。
纳西族的民俗风情非常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自去云南体验一下纳西族的风情。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纳西族服饰的传说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纳西族服饰的传说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市和宁蒗县一带。
他们的服饰在中国民族服饰中独具特色,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纳西族服饰的特点和传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鲜艳多彩:纳西族服饰注重色彩的运用,常常使用鲜艳、活泼的颜色,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这些明亮的色彩给人以愉悦和活力的感觉。
2.绣花精致:纳西族服饰以其绣花工艺闻名,常常使用刺绣、牙织、毛绣等技法进行装饰。
绣花图案多样,常以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动物等为主题,绣工精细、精巧。
3.简约大方:纳西族服饰注重线条的流畅和整体的协调,主张简约大方的设计。
衣袖通常宽松舒展,衣领即使有装饰也较为简洁,体现了纳西族人民的朴素和含蓄。
4.饰品繁多:纳西族服饰常常搭配丰富多样的饰品,如耳环、项链、手镯、腰带等。
这些饰品多以银制、水晶等材质制作,细致精美,体现了纳西族人对美的追求和讲究。
5.男女装饰差异:纳西族男女的服饰在款式和装饰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男性常穿长袍或上衣,胸前常点缀有纹饰装饰;女性则穿着对襟的上衣和长裙,常以漂亮的刺绣和彩色绳带进行装饰。
关于纳西族服饰的传说,有一则关于彩云裳的神话故事。
相传很久以前,纳西族的先祖们生活在倒悬的天空之上。
天神们看到纳西族人快乐的生活,便赠予他们一件能够变幻出各种颜色的彩云裳。
人们穿上彩云裳后,不仅可以随意变换服饰的颜色和图案,还能通过神奇的力量实现心愿。
然而,一次意外的事故让彩云裳失去了原来的魔力。
天神为了不让人们失去快乐,决定将彩云裳赐给纳西族最美丽善良的女子。
于是,他们选出了一个叫杨枝的女孩,将彩云裳交给了她。
杨枝穿上彩云裳后,不仅自身变得美丽动人,还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祝福。
她每天穿过村庄,为人们带去了幸福和温暖。
人们对她产生了深深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纳西族人为了纪念杨枝的善良和美丽,便开始仿制彩云裳,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节日服饰。
每当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彩云裳,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表达对杨枝的敬意和美好祝福。
纳西族文化体验报告
纳西族文化体验一直不知道纳西族,是一个如此神奇而又博大的民族。
古老悠久的东巴文字、色彩鲜明的纳西服饰、悦耳动听的丽江古乐、赏心悦目的民族舞蹈,以及充满异域风情的民俗节日......纳西族的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作为一个云南人,我感到骄傲而又遗憾,骄傲的是我们有如此优美的民族文化并一直传承到现在,遗憾的是她没有被太多人而熟知。
由此,简单介绍一下我所认知的纳西文化。
一、纳西族介绍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
纳西族有本民族语言,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纳西族中家族组织普遍存在,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泸沽湖地区纳日人(摩梭人)的亲族组织保持着比较古老的特征,纳西族民族文化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二、纳西族服饰文化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致与汉族相同,传统男子服饰以马帮时期的麻布马掛和皮大掛为主要特色,妇女则穿绣着七星、日、月的“披星戴月”服,代表勤劳。
每逢节日,纳西族妇女都要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和披上她们最喜爱的服饰—七星披肩。
这种披肩五彩缤纷,十分美丽。
它是用整块的黑羊皮做成的,上部缝着6厘米的黑呢子边,两肩处有用丝线绣成的日月图案和依次排列的“七星”。
人们称这种披肩为“披星戴月”。
它象征着纳西族妇女披星戴月地辛勤劳动。
披肩既有装饰的作用,又非常实用。
纳西族妇女劳动时,不习惯用肩挑,多是喜欢用背驮,因此披肩又可当垫肩使用。
一物两用。
三、纳西族语言文化纳西族由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两种文字,一种是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记”(又译为“木石之标记”或“木石之记录”),绝大多数的东巴经用这种文字写成。
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罕见仍使用着的原始象形文字,它比图画进步,但又比已属于表意文字发展阶段的甲骨文原始,是属于图画记事和表意文字中间发展阶段的原始象形文字。
纳西族东巴文化:神秘的民俗宝藏
纳西族东巴文化:神秘的民俗宝藏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一种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和与之相关的宗教、艺术、哲学等多元文化的综合体,被誉为神秘的民俗宝藏。
本文将带您走进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秘世界,探寻这个民俗宝藏的魅力。
一、神秘的纳西象形文字东巴文字是一种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它源于古代纳西族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这些文字用图画的形式来表达意义,充满了神秘和神奇。
尽管这种文字的数量并不多,但它们却是纳西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研究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探索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丰富多彩的宗教信仰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以东巴教为主流,这是一种以象形文字为媒介的原始宗教,具有丰富的神话、传说和仪式。
东巴教认为世界是由神、鬼、人三个世界构成的,人们需要通过各种仪式和祭司来与神鬼沟通,以达到祈福、祛病、避邪等目的。
东巴文化不仅丰富了纳西族的宗教信仰,也使纳西族成为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之一。
三、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东巴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文化,它还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纳西族的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与东巴文化息息相关。
东巴画的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动感和神秘色彩;东巴舞蹈则注重身体语言的表达,动作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这些艺术表现形式都是纳西族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它们为纳西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深邃的哲学思想东巴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它还包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
纳西族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神鬼之间的和谐相处,认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敬畏神鬼,通过各种仪式和祭司来达到与神鬼沟通的目的。
这种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纳西族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总之,纳西族东巴文化是一个充满神秘和魅力的民俗宝藏。
它不仅丰富了纳西族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纳西族服饰文化
纳西族服饰文化纳西族服饰文化纳西族服饰文化“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以勤劳能干,贤德善良而著称。
她们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各地的服饰也有着差异: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妇女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
羊皮披肩典雅大方,既可起到装饰作用,又可暖身护体,以防风雨及劳作时对肩背的损伤。
羊皮披肩是丽江纳西妇女服饰的重要标志。
它一般用整块纯黑色羊皮制成,剪裁为上方下圆,上部缝着6厘米宽的黑边,下面再钉上一字横排的七个彩绣的圆形布盘,圆心各垂两根白色的羊皮飘带,代表北斗七星,俗称“披星戴月”,象征纳西族妇女早出晚归,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
另有一种看法认为,上方下圆的羊皮是摹仿青蛙的形状剪裁,而缀在背面的圆盘纳西人称为“巴妙”,意为“青蛙的眼睛”,这是崇拜蛙的丽江土著农耕居民与崇拜羊的南迁古羌人相融合形成纳西族后的产物。
关于纳西族的羊皮披肩,在民间和学术界有着多种推测和解释,关于它的神话传说也很多。
相传在很久以前,纳西族居住在湖畔的大山上,过着宁静的生活。
不料有一年出现了一个凶狠的旱魔,他放出八个太阳与原有的太阳一起,轮番烤灼大地,人间没有黑夜,大地处处焦黄。
有个叫英姑的纳西族姑娘,立志要到东海请龙王。
她用鸟的羽毛编织成了一件五光十色的“顶阳衫”,披在背上向东方奔去。
英姑到了东海边,恰巧遇上龙三太子,两人相爱。
龙王派龙三太子陪她回家乡解除旱情。
可恶的旱魔施记将龙三太子陷入深潭,让大象和狮子把守潭口,可怜的英姑与旱魔一连搏斗了九天,终因气衰力竭,倒在了地上,从此,这地方就叫“英姑墩”。
龙三太子拼死冲出深潭,呼叫着扑向英姑倒下的地方,变成纵横丽江坝子的泉水。
白沙三多神见状造了一条雪龙,一连吞下了七个太阳,并把变冷后的太阳又吐到地上,只留下一个太阳将之变成了月亮。
关于纳西族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纳西族。
纳西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走进纳西族的世界,感受他们的魅力。
一、纳西族的起源与分布纳西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史书记载,纳西族起源于古代氐羌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纳西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丽江、香格里拉、宁蒗等地,其中以丽江古城最为著名。
二、纳西族的语言文字纳西族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字——东巴文。
东巴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纳西族人民用东巴文记录了大量的历史、宗教、哲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识,为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三、纳西族的文化遗产1. 东巴文化纳西族文化以东巴文化为代表,东巴文化是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
东巴文化包括东巴经、东巴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等,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纳西古乐纳西古乐,又称“纳西古曲”,是纳西族的一种传统音乐。
纳西古乐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被誉为“音乐活化石”。
纳西古乐在我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我国古代音乐具有很高的价值。
3. 纳西族建筑纳西族建筑以土木结构为主,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纳西族建筑讲究对称、和谐,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中,丽江古城的古建筑群更是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四、纳西族的民俗风情1. 纳西族服饰纳西族服饰色彩鲜艳,款式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纳西族服饰分为男装和女装,男女服饰各有特色。
纳西族服饰体现了纳西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2. 纳西族节日纳西族节日众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三朵节”、“火把节”等。
这些节日不仅丰富了纳西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还体现了纳西族人民的信仰和价值观。
五、纳西族的精神家园——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世界文化遗产。
走进纳西族
走进纳西族姓名张婷婷院系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专业物理学年级 2010级学号 104090458摘要:生活在玉龙雪山下的民族——纳西族是一个朴实无华的民族,古老的东巴文化,动听的纳西古乐,与其他少数民族不同的风情与文化,成为云南少数民族的一朵奇葩。
关键词:三坊一照壁七星披肩三朵节殉情风俗一、基本概况(一)主要分布云南省是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有纳西族295,464人(2000年人口普查),占纳西族人口的95.5%。
除云南外,四川和西藏均有纳西族聚居地,四川有纳西族8,725人,占 2.8%,西藏有1,223人,占0.4%;其余省市区均有散居,共有4,065人,占1.3%。
纳西族也是昆明市非土著民族中的第一大民族。
(二)宗教信仰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
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仰的民族。
二、生活概况(一)民居特点纳西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在结构上,一般正房一坊较高,方向朝南,面对照壁。
主要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居民将它作为铺面。
农村的三坊一照壁民居在功能上与城镇略有不同。
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
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生产(如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光滑,不用砖石铺成。
(二)服饰风格丽江一带纳西族男子服饰与当地汉族相同,寒冬加穿羊皮披肩,中甸一带的穿大襟长衫,着过膝肥腿裤,腰系羊皮兜,扎绑腿。
宁蒗、永宁、盐源、木里地区的男子,上穿短衫,下着长裤,宁蒗一带的男子还喜戴手镯,老人穿麻布无领长衫,外加青布坎肩,系腰带。
近几十年来穿藏服者渐多。
纳西族妇女的服饰因地区而异。
丽江纳西族妇女穿长过膝、宽腰、大袖的大褂,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着长裤,披羊皮披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 七星羊披
七星 羊披 , 纳 西族 称 “ 优轭 ” , 是 羊 皮
二、 东 巴文化 对纳西 服饰 的影 响 今还影响着他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如
东 巴文化 是人 们对 1 0 0 0多年 来纳 西 纳西族妇女所穿 的民族服饰 。通过 对纳西
“ 余 轭” 的变音 , 是纳 西服饰 中最具特 色 的 人创造 的东 巴教文化 的 总称 , 是 纳 西族传 族妇女 服饰 的研 究, 我们 对整 个东 巴文化 服饰配件之 一。七星羊披 是选用黑色或 白 统文化 的主体 。东 巴教 是纳西族信仰 的原 有 了更深 的 了解 , 也让 纳西族 的民族 文化
讲 到黑 、 白、 红、 绿、 黄 等多种颜 色的“ 蛋” 互 西族 的服饰 色彩只 是一些最 基本 的黑色 、
蓝、 藏青 、 白色 面料 , 缝 时要 间 隔5 厘 米左 丝线打彩 结 , 鞋后跟 有一 小片桃形 绣花鞋 纳 西东 巴文化 的重要积淀特 征。 《 东 巴经》 右 各缝 一纵褶 , 一根 长 一根 短 , 长 的到底 , 拔, 绱牛皮底。
短 的到 2 / 3处。这样 缝合 后才 能形成上 窄 6 . 其他配饰
下宽 的扇形 。两头镶 以 1 3 至1 7 厘米 宽的
纳西族未 婚姑 娘爱 梳长辫 子于腰 后 , 相冲撞 、 交混, 从 而变化生 出各 种生物。纳
深色或浅色布料 , 若主体为深色 , 镶料则为 戴一顶帽子或包上 头帕。 已婚 妇女则梳发
前 摆 短至 腿部 , 后 摆长 及 小腿肚 , 两侧 开 奇观 。 人 与 自然和谐 共处 , 是 纳西 文化 的核
青 色 的坎 肩 , 深 色 不扎 边 的长裤 , 百褶 围 衩, 后摆左右边和底边 用 6 至7 厘米 黑色面
腰, 羊皮披 肩 , 俗称 七星羊披 , 象征纳 西族 料镶 边 , 顺 边 钉 黑 白辫 子 。袖 宽 3 0多厘 心理念。这里的人们遵循 了东 巴文化所 倡
也起装 艳丽的色调, 中老年女
裙 改 良而 成的 , 除御 寒外还 有更 重要的遮 性 的服饰 色彩则 多采用青 、 黑等色的面料 ,
盖功 能 显得庄 重素雅 。
结 语
纯朴善 良的纳西人在这个美丽 的地 方
生活, 并创造 出让 世人 惊叹的东 巴文化 , 至
要 如秀 文 , 育 斯充
浅 谈纳西族妇女服饰 与东 巴文化
口姜宛 余
摘 要: 纳西族妇 女服 饰的形成和发展 受到 了 东巴文化 的影响。对 东巴文化 的简要介 绍, 能使人们更深 刻地理 解纳西族妇女的
服 饰文化。
关键词 : 纳 西族 妇 女 服 饰 东巴 文 化
纳 西族妇 女 的服饰 , 是在 清代 强令 改
妇 女勤劳肯干 、 披 星戴月。总 的来说 , 纳西 米 , 长 至 时部 , 手 以下 的袖 筒用 浅 蓝色 布 导的“ 适度 ” 原则 , 对物质取夺有度 , 才使 周
族妇女服 饰十分古朴典雅 , 美观大方。
一
料, 待缝 制好后再往上卷成 6 至7 厘米 的宽 围的壮 丽雪山、 丰茂草地 、 茫茫林海无不蕴
面用一般 的平布。右衽摆 用约 7 厘米宽 的 创 造 的图画象形 文字 , 是 当今 世界 唯 一活
重要 的学术价值 。东巴文化 既是本民族社
革服饰 的过程 中吸收 了满族妇女宽腰 大袖 黑丝绒 滚边 , 顺边 钉一条 黑 白色 辫子起 装 着的象形 文 字, 在人 类文 字发展 史上具 有
浅色 ; 主体 为浅色 , 镶料则为深色。色彩搭 髻于 头顶 , 戴 圆形或砂锅状 的纱帕 , 外 面扎 白色 、 黄色 等。他们 的服装 款式也 与 自然
配协 调 , 再钉 上一对 串花飘 带, 用 来打 结 , 一块布制 蓝青色的头 巾。青年女 性的服饰 之 中的事物 紧密相关 , 如 七星羊披。
衣领和袖 口绣花 。宽腰 大褂穿在 白衬衫上 米左 右 , 用双 层面料 制作 , 浅色 衣料做 面 , 了苯 教 、 藏传佛 教 、 道教乃 至古波 斯 、 古印
面, 无领 , 右衽 面襟 , 宽腰 大袖 , 前幅短 , 后
幅长 及胫 。浅色镶 边大 褂 , 外加 紫红或藏
深 色衣料做 里 。裁 成无领 右衽 面襟长袄 , 度 的文化 因素 , 成 为世界 文化史 上的一 页
、
服 饰简 介
袖口边。
5 . 船形尖鼻绣花鞋
藏着丰富的物种和生机, 维系着人类与居
住地 的和谐 关 系, 体 现 出人 与 自然 的天 然
1 . 百褶囤腰
百 褶 围腰 用 料 2米左 右 , 选用黑 、 深
绸 缎鞋面 用丝 线绣花 和挑花 , 鞋尖用 亲情。万物有灵、 善待 生命 、 关爱 自然成 为 在 描述 自然和 人类诞 生的过程 中, 往往 要
色 的绵羊皮 , 经过传 统工 艺加工而 成。其 始 宗教 , 因其祭 司被称为“ 东 巴” , 故名东 巴 走 向了世界 的舞 台。
制作过程为 : 首先将羊皮硝好 ; 再将硝后 的 教 。近代 东 巴服饰 的基本 样式 为 : 头戴五
羊 皮裁 剪成大小 合适 的半 圆形 状 , 然后在 佛 冠 , 颈挂佛 珠 串, 身 穿燕尾袍 , 腰 系彩 色 注释: 羊 皮 的正上方缝 一块约 3 3 厘 米宽 、 1 米长 带, 脚穿云 头靴 , 左手摇板铃 , 右手转手鼓 , ①全晓男. 独具特色的纳西族 服饰文 化・ 艺术
的黑丝绒 或黑色 氆氇 ; 领 下再饰 以七块 圆 颇具神 秘庄严之 感 , 象征 东 巴威 灵 系神赐 形 的五 彩丝 线绣成 的“ 七星” , 七星 中心分 予。。 东巴又称为t t 智者” , 是纳西族古文化 , Z U U 4 ( 4 ) . ②张明坤, 徐人平・ 纳西族东巴服饰的文化内
的服饰特 点, 强制性地将原来 的短衣 上袖 , 饰作用。
并在 短衣后加 长 了下摆 , 变成 “ 前 短后长 ”
的宽大袄子。 这套服饰包括宽袖 白衬 衫、
4 . 宽袖 大褂
会 生活 、 宗教哲学 、 历史演变、 R俗事项 、 科
宽袖 大褂是 整套服饰 的 主体 。用 料 5 技 医学、 文学艺术 的百科全书 , 同时也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