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浙江选考)试题:专题三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019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课件:必修Ⅰ第3章 第9讲 地球表面形态
两条断层线
之间,岩层
线之间, 判 从岩层的新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岩层相对 断 老关系上 两翼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两侧上升 方 法 图示
相对两侧下
降
构 未侵蚀地貌
造
常形成山岭
常形成谷地或
盆地
块状山地 裂谷、凹
地
貌
背斜顶部受张 向斜槽部受挤 侵蚀后地貌 力,常被侵蚀 压不易被侵蚀, 成谷地 常形成山岭
必修Ⅰ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9讲 地球表面形态
考试内容 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 2.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 (3)地质构造的类型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考查点拨
a
常以选择题或 填空题出现: 主要通过材料 考查地质构造、 板块运动和外
使地表趋于缓和平坦
各种地表形态是内力与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1
2
3
4
命题探究
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 肖,令人叹为观止。读“南欧某国的‘猫咪山’图”,完成1~2题。 1.形成“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量来源是( )
√
A.太阳辐射
C.大气作用 解析
B.岩浆活动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 地壳运动 引起的地层倾斜、弯曲,甚至是断裂的 情形。 (2)主要类型:褶皱和断层。
答案
向 ①褶皱:图中A、B处水平岩层发生弯曲 ,形成褶皱。其中A处岩层中间__
上隆起 ,叫 背斜 。B处岩层中间 向下凹陷 ,叫 向斜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阶段检测三自然环境中的物质A .变质岩B.沉积岩运动和能量交换(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 (2017 •浙江仿真模拟)日出前天空就已经亮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 散射作用 C.吸收作用答案 A多佛白崖(The White Cliffs of Dover )位于英国英吉利海峡比奇角,是一片长达 5公里2 .组成多佛白崖的石灰岩属于 ( )B.反射作用 D.折射作用的白色悬崖,由细粒石灰石组成,悬崖的最高点达 110米。
某年3月因极端严寒天气突然发生大面积坍塌,重约数千吨、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巨块岩体掉进海中 (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2〜4题。
C岩浆岩3.多佛白崖景观形成的外力作用是4.多佛白崖突然坍塌的原因最可能是A.地震B.大风天气,风浪破坏C.雨水进入裂隙,结冰冻胀D.气候干燥,崖壁干缩开裂答案2.B 3.D 4.C D.生物岩A.生物沉积流水侵蚀B.泥沙沉积风力侵蚀C.泥沙沉积冰川侵蚀D.生物沉积海浪侵蚀(2017 •浙江教学质量检测)读图回答5〜7题。
5.如果该图表示近地面“城-郊”热力环流的气流情况,则①甲是城市②乙是城市③甲处气温高④乙处气温高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6 .如果该图表示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 甲、乙位于近地面且甲处纬度较乙处高,则甲乙之间的风向是()A.东南风B .西北风C .西南风D . 东北风7 .如果该图表示北赤道暖流,则()A.该洋流可能越过赤道B.该洋流在北印度洋海域不存在C.甲处可能受来自北方的寒流影响D.乙处可能受来自北方的寒流影响答案5.A 6.B 7.D(2017 •浙江模拟)下图为“ 2016年12月12日8时我国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8〜9题。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讲 第2课时 外
地(1壳)CA.下南沉(部2)与C河外流(力3入)堆D海积泥速沙度比相北当,部导的致少两条贝壳堤在图示南部地区合二为一。
D.南部地壳下沉与外力堆积速度相当
解析 答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方法提升外力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 1.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断方法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 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 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 地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 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 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
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 壑、瀑布)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 区(例:桂林山水)
水易渗漏
冰川侵 蚀
形 冰成 蚀冰 平斗 原、、角冰峰蚀、洼“U地”型等谷、冰 地 大川 区 湖分 (、例布 千:挪的 湖威高 之峡山 国湾和 芬、高 兰北纬) 美度五
颗粒小、 比重小的 后沉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 克拉玛干沙漠的沙丘、黄土 高原的黄土)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3.几组易混外力作用区别 (1)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的区别 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 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 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2)流水堆积地貌、风力堆积地貌与冰川堆积地貌的区别。 ①从地表形态上看:流水堆积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总体比较平坦, 而冰川堆积地貌多呈波状起伏。 ②从堆积物质上看:流水堆积和风力堆积的物质分选性较好,冰 川堆积物则大小混杂在一起,无分选性。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2.1 内
第1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试标准】学考要求考纲细解学考要求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主要表现形式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表现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了解板块构造学说b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理解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的关系a 地质构造的类型了解地质构造的类型c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示能够结合地质构造相关知识及图示说明地表形态的成因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构造与宏观地形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⑧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此外,这六大板块之间还有若干小板块。
板块处于相对的⑨运动状态。
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板块边界类型地貌举例⑩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高峻的⑪山脉和巨大的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⑫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常形成深邃的⑬海沟以及与之相伴的山脉或⑭岛弧如美洲西岸的山脉和亚洲东部的岛弧在板块的⑮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发育成海岸如东非裂谷带、大西洋1.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1)褶皱:强烈⑯碰撞和水平⑰挤压,使岩层发生弯曲。
一般来说,中间向上隆起的叫⑱背斜,如图中A、B处;中间向下凹陷的叫⑲向斜,如图中C处。
(2)断层21位移。
其中两侧陷落、中间凸起的岩层受力发生⑳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23地堑,如图中B处。
部分叫○22地垒,如图中A处;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形成○2.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24火山锥、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1)火山喷发的熔岩物质堆积常形成○25断裂和错动。
(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必考a)[方法技巧]歌诀法记忆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地质作用地表变,沧海桑田海陆迁;能量来源有不同,分为内外两作用;地球内能引内力,岩浆活动地壳动;外力作用显神通,太阳辐射重力能;风化侵蚀再搬运,洼处沉积固成岩;内力地表起高低,外力削高填低平。
[学以致用]下列地貌景观图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丙和丁 D.乙和丁解析由图可知,甲为火山喷发,由内力作用形成;乙是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丙是内力作用下形成的山脉;丁是风力沉积作用下形成的沙丘景观。
(浙江选考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讲 第1课时 内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关闭
第(C1.)向题斜,河谷西处侧最外大侧是D石.背灰斜岩,向西里侧依小次是页岩,砂岩,河谷处岩层地层
年代(2)表矿现产为调中查间发新现、,两在翼此老河的段分的布河规床律沙,据中此有判某断种地质贵构重造金为属向矿斜产,图,但中
河由谷于西河侧水的深阶不地易较开东采侧。陡图峻,中说所明示西侧地地点壳可抬能升找幅到度这大种,C贵项重符合金题属意矿。物第
(的2)是题(,从题干) 提供信息可知,该种贵重金属矿产在河床沙中,只有乙处沉积 有厚A.厚甲的沙B.、乙卵石C,.沉丙积D环.丁境最好,最有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B项符合
题意。甲处离河流太近,为黏土结构,丙、丁两处地势太高,都不符合贵重 关闭
金(1属)C矿产(2)的B存在环境。
解析 答案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
地 壳
水平 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弯
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 曲变形;形成了断裂带和褶
运动
皱山脉及谷地
现 形 式
运 动
垂直 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 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 运动
岩层隆起和凹陷;地势的起 伏和海陆变迁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 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断层:图中C处岩层发生 断裂 ,并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称为断层构造。其中E处叫 地垒 ,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D处叫 地 堑 ,常发育成盆地或谷地。
一
二
三
四
四、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熔岩物质堆积常形成 火山锥 、 火山口 等地貌。 2.地震:造成地壳 断裂 和错动。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专题3-2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019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轻松构建学霸脑图】1.地表形态的塑造2.大气的运动和气压带、风带3.常见天气系统4.地球上的水【强化应用】(2019届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旗云”(下图)。
云沿着山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珠穆朗玛峰7500m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m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旗云”多在A.阴雨天出现B.日出前后出现C.晴朗白天出现D.晴朗夜间出现2.下列大气现象的成因与“旗云”差异最大的是A.山谷风B.华北季风C.湖陆风D.盛行西风3.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D.下倾,不易登山﹝2019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第一次(1月)综合测试﹞我国某地以降雪期长、降雪量大、积雪深厚而闻名,被誉为“中国雪乡”。
由于冷暖气流常在此地相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地面均有积雪,形成著名的“雪盆”。
下图示意该地所在区域地形状况。
据此完成4—6题。
4.“中国雪乡”最可能位于图中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中国雪乡”积雪最厚的月份是A.12月B.1月C.3月D.5月6.与同纬度的东北平原相比,该地降雪时间较早的主要原因是A.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到达时间早B.受地形影响,空气湿度较大C.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更容易形成降雪D.海拔较高,有利于水汽凝结(2019届云南省大理市高三10月统一检测)地表蒸散指地表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总和,是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系中水分运动的重要过程,是植物及农作物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水分和能量来源,是陆面生态系统与水文过程的重要纽带。
下图为祁连山海拔2600~3800m内某流域不同地表实测蒸散对比和降水季节分配图。
读图,完成7—9题。
7.该流域林地地表蒸散低于草地的主要原因是A.林地海拔高于草地B.林地温度低于草地C.林地降水少于草地D.林地风速大于草地8.影响该流域内8月草地地表蒸散相对较低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坡向C.天气D.风速9.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祁连山各流域地表蒸散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该数据最可能用于A.获取各流域内气象监测预报详实资料B.提取各流域内土壤肥力的变化数据C.掌握各流域内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动态D.摸清各流域内水循环的动态变化状况(2019届湖北省宜昌市高三年级元月调研考试)地下水库是利用天然含水层、储水构造、溶洞,或建筑地下截水坝截蓄地下水而形成的贮水空间,并可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是人类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新途径。
浙江选考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检测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含答案
专题检测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图1为桂林象鼻山景观图,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1中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的( )A.甲B.乙C.丙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先后顺序是( )A.④—⑦—③B.②—③—④C.⑥—①—③D.③—④—⑤答案:1.C 2.A解析:第1题,桂林象鼻山是由石灰岩受溶蚀作用而成的喀斯特地貌。
结合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知,丙是由沉积物通过固结成岩作用而成的石灰岩。
第2题,象鼻山是沉积物形成沉积岩后,经过地壳隆起,在地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的。
(2018·浙江11月选考,22~23)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观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第3~4题。
3.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4.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3.D 4.B解析:第3题,考查地质构造。
由图可知,三层地层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此,①②③从老到新的顺序为③②①,④为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而其他岩层没有形成褶皱构造,因此④形成于③后,早于②,故选D项。
第4题,考查外力作用。
与黄河有关的地貌是流水侵蚀或流水沉积地貌。
黄土层为风力沉积形成;褶皱构造为内力作用形成;由图可知,此处黄河落差大,流速较快,因此以质量较大的砂砾石沉积为主。
故选B项。
图1为世界区域图,图2为甲城气候资料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图1图25.甲城所在的国家多山地丘陵,与之密切相关的两大板块是( )A.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C.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6.与甲城气候形成有关的大气环流是( )A.东南信风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西北季风D.盛行西风带答案:5.B 6.D解析:第5题,考查板块界线。
《浙江新高考》2019高考地理湘教版课件:必修Ⅰ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1
栏目 导引
Hale Waihona Puke 必修Ⅰ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 (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 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大气热力作用 散射作用 反射作用 保温作用强 散射作用 削弱作用弱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保温作用弱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 太阳辐射能在地面、 大气间的转换过程, 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地 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其原理如 图所示: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a b b b
c a b
必修Ⅰ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随高度增加大致分为: _____________( 平均高度 12 km)、 平流
层(平均高度 50 km)、高层大气。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 形式 作用 特点 参与作用 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 太阳辐射 形成的 自然现象
吸收 作用
有选 择性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 臭氧、水汽、 紫外线、红 增加而 增加 _____________( 臭 二氧化碳 外线 氧吸收紫外线)
反射 作用
无选 择性
云层、粗大 各种波长的 多云的白天,气温 的尘埃 太阳辐射 不高
栏目 导引
必修Ⅰ
(浙江专版)2018-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2.3.3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
第3课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影响【考试标准】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1.形成因素⎩⎪⎨⎪⎧热力因素:形成①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因素: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和②副极地低气压带2.三圈环流a .低纬环流:位于赤道与③副热带之间,形成北半球的④东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⑤东南信风带。
b .中纬环流:位于副热带与副极地之间,形成⑥西风带。
c .高纬环流:位于极地与副极地之间,形成⑦极地东风带。
3.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⑧北移,冬季⑨南移。
南半球则恰好相反。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1)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到海陆的⑩气压分布。
夏季,大陆上形成⑪热低压;冬季,大陆上形成⑫冷高压。
a .北半球⎩⎪⎨⎪⎧7月份,⑬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切断1月份,⑮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切断b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⑰纬向分布比北半球明显,呈⑱带状分布。
(2)大气活动中心的⑲位置和强度异常,造成世界各地天气、⑳气候的异常。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1)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21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是大气环流的重要表现形式,亚洲○22东部和○23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2)季风的形成:受○2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的影响而形成。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必考c)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各有何特点?提示:七压六风,三低四高。
零三六九,风压相间,南北对称。
(顺口溜)解释:“七压六风”指的是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三低四高”指的是三个低气压带和四个高气压带;“零三六九”指的是气压带的分布纬度为0°、30°、60°、90°;“风压相间”指的是气压带与风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中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相间分布;“南北对称”指的是南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呈对称分布。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三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doc
第五讲水循环和洋流实战演练:::强技提能[基础巩固组](2017・天津十二重点屮学联考一)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坏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径流2.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B.当日,最容易获収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解析:第1题,图示取水管作用是把集水器收集的淡水取出,类似于水循环的径流环节。
第2题,图示膜下气温高于膜上气温,太阳辐射膜下不可能高于膜上,则可能是塑料薄膜增强了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
该装置主要是利用膜内热量来蒸发水汽,再利用膜外温度低于膜內,使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故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为膜内高温且膜内外温差最大的时段,即10〜18时之间。
答案:1. D 2. D(2017・湖南六校联盟联考)随着城市化的推进,提升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生态文明逐渐成为共识。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一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4•该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是()① 解决城市缺水问题②解决城市洪灾③增加下渗量④补充地下水A. ①②C.②④ 解析:第3题,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路面硬化面积增加,减少了雨水下渗,使得地表径 流总量增加,汇流速度加快,地下径流减少;硬化路面阻断了土壤和大气的直接接触,蒸发 量可能会减少;城市化对区域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仅对城市局部地区降水产生一定的影 响,但是对整个区域的降水来说,影响极小)。
第4题,该小区的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 增加了绿地面积和集雨管网,且道路为渗水道路,因而可以增加下渗量,补充地下水;该系 统只能“缓解”而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与洪涝灾害。
浙江高中地理学考章节训练(自然环境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
浙江高中地理学考章节训练(自然环境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一、选择题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1~2题。
1.人造天体在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温度变化为()A.减—增B.增—减C.减—增—减—增D.增—减—增—减2.人类排放的氟氯烃,会破坏图中哪层中的臭氧()A.①层B.②层C.③层D.③层以上大气层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
读图,完成3~4题。
3.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4.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5.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A.散射作用B.吸收作用C.反射作用D.保温作用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据此回答6~7题。
6.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7.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下图为世界某大板块边界示意图(箭头表示板块运动方向)。
读图,回答9~10题。
9.下面关于图中各点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与实际相符的是( )10.关于该板块的说法,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海水最深B.乙处岩石形成年代较晚C.丙处岩石圈厚度为全球最大 D.丁处地震多,火山活动少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空白部分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赤道低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12.图中字母a所示地区在该季节的气候特征是( )A.低温少雨 B.高温多雨 C.低温多雨 D.高温少雨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
读图,回答13~14题。
某地水循环示意图12.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13.在水资源的各社会循环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C.用水——节约、综合利用D.排水——防止当地污染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数字代表不同气压带或风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考点一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
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2013课标Ⅱ,10,4分)S市夏季常被雾笼罩,是因为( )
A.降水较少
B.气温较高
C.风力较弱
D.光照较强
4.答案 C 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下沉气流,风力较弱,导致常被雾笼罩,故C项正确。
知识拓展雾形成的主要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即水汽含量增加。
雾消散的主要原因:一是下垫面增温,雾滴蒸发;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
5.(2013课标Ⅱ,11,4分)夏季,S市主要受( )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5.答案 D S市为地中海气候,夏季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D项正确。
疑难突破本题要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判断出气候类型。
一般情况下,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
6.[2014四川文综,14(2),10分]下图中M、N海域均是世界优良渔场。
读图回答下题。
从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分析,比较M、N两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6.答案冬半年M渔场和N渔场都盛行西风,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N渔场仍盛行西风,而M渔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解析本题以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为切入点,考查大气环流对天气的影响。
N所处的海域全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多阴雨天气,风浪大;M所处的海域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与N地相同,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海面风浪小。
考点二世界气候的类型、特征和成因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
读图,回答问题。
8.(2014上海单科,20,2分)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答案 D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根据气温曲线可知三个气象测站7月气温均在一年当中最低,得知三个测站位于南半球,可排除A、B两项。
再根据三个测站气温高时降水多,气温低时降水少,可断定不可能是地中海气候,C项错误。
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气温与降水变化一致,
故D项正确。
9.(2014上海单科,21,2分)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
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答案 A 本题考查大气环流的分布与影响。
据图可知该大陆三个测站为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故受东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共同影响。
在东南信风带影响下降水少,在赤道低气压带影响下降水多。
故A项正确。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三题。
10.(2013广东学考,35,1分)图中M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0.答案 B 本题考查亚洲气候分布,题目较简单,属于识记内容。
图中M处位于我国长江以南、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11.(2013广东学考,36,1分)此时江苏省正值(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1.答案 B 本题考查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和分布。
仔细观察图左侧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可以看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说明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直射点位于北
半球,江苏省是夏季。
12.(2013广东学考,37,1分)图中M地气候的成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D.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12.答案 B 本题考查气候的形成原因,较简单。
观察图中M地的位置,位于亚欧大陆东岸、太平洋西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亚热带季风气候。
13.[2015课标Ⅱ,36(3),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尼日利亚人口超过1亿,经济以农矿业为主。
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亚与我国正式签署了沿海铁路项目商务合同。
该项目总金额达119.7亿美元,全线采用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是截至当时中国对外工程承包史上单体合同金额最大的项目。
下图示意尼日利亚铁路的分布。
简述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针对此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13.答案气候特点:(纬度低,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3分)
需要防范的问题:中暑;晒伤;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3分)(答对1项得1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评分。
本部分满分不得超过3分。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气候类型的判断及简要描述气候特点的能力,以及考查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根据经纬度及海陆位置判断尼日利亚沿海地区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湿热的气候有利于蚊虫繁殖,病菌滋生,野生动物数量多,体型较大,因而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该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中暑、晒伤、受潮、食物中毒、毒虫叮咬、野生动物侵袭、疫病、瘴气等。
知识拓展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湿热的气候有利于蚊虫繁殖,病
菌滋生,野生动物数量多,体型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