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生产内控内稽说明
2010年最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解读(财政部会计司)
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财政部会计司解读2010年7月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本书由财政部会计司权威解读,利于读者把握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精神实质,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目录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1)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18)内控的概念 (18)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 (19)总则和附则 (21)内部控制要素解读 (26)内部控制设计与评价 (34)资金内部控制 (43)采购内部控制 (55)存货内部控制 (61)销售内部控制 (71)工程项目内部控制 (76)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85)无形资产内部控制 (94)投资内部控制 (101)筹资内部控制 (109)全面预算内部控制 (118)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127)业务外包内部控制 (145)对子公司的控制 (149)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的控制 (154)人力资源内部控制 (157)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 (160)衍生工具内部控制 (165)企业并购内部控制 (170)关联交易内部控制 (178)内部报告相关控制 (184)企业内部控制评价 (193)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 (20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21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22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22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235)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241)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24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26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26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28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28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29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30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30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31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320)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32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33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335)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下称“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4 号》(财会[2010]11 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会[2010]11号2010年4月1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报告,保证报告的真实、完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报告,是指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第三条企业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报告,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编制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和声誉受损。
(二)提供虚假报告,误导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三)不能有效利用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和经营风险失控。
第四条企业应当严格执行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加强对报告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明确相关工作流程和要求,落实责任制,确保报告合法合规、真实完整和有效利用。
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负责组织领导报告的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等相关工作。
企业负责人对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二章报告的编制第五条企业编制报告,应当重点关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报告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和事项的处理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批。
企业在编制年度报告前,应当进行必要的资产清查、减值测试和债权债务核实。
第六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规定,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计算准确,不得漏报或者随意进行取舍。
第七条企业报告列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金额应当真实可靠。
各项资产计价方法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减值,应当合理计提减值准备,严禁虚增或虚减资产。
各项负债应当反映企业的现时义务,不得提前、推迟或不确认负债,严禁虚增或虚减负债。
所有者权益应当反映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由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构成。
内控报告情况说明模板
内控报告情况说明模板
尊敬的阁下,
感谢您对我们内控报告情况的关注。
以下是对我们公司内控报告情况的详细说明:
1. 内控体系的建立与执行:
我们公司高度重视内控体系的建立和执行,旨在有效管理和控制风险,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已经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并在公司内部广泛宣传和培训,以确保员工能充分理解和遵守内控要求。
2. 风险评估与管理:
我们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我们的风险管理团队负责监管各个业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风险管理情况,并及时报告给高级管理层。
我们还建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讨论和审查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3. 内部监督与审计:
我们公司设有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对公司各个部门和业务进行定期审计,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内部审计部门会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审计结果,并提供改进建议和建议。
4. 内部控制的完善与改进:
我们不断致力于完善和改进内控体系,根据风险评估和业务需求,及时调整相关内控政策和程序。
我们也定期进行内部控制
的自我评估,以确保各项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5. 内部控制的成效评估:
我们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成效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进行整理和报告。
我们以控制目标的达成情况和风险的控制情况作为评估的主要指标,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改进计划和措施。
总结以上所述,我们公司非常重视内控工作,并持续努力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内控的监督和执行,以确保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
谢谢您的关注。
敬上。
2010年版中建股份内部控制测试技术指导手册(总册)定稿08101
中国建筑股份内部控制测试技术指导手册中国建筑股份审计局2010年8月目录概述 (4)1.测试阶段工作计划及范围确定 (5)1.1.测试阶段工作计划 (5)1.2.风险评估与范围确定 (5)1.3.测试内容介绍 (8)1.3.1公司层面控制 (8)1.3.2业务流程层面控制 (8)1.3.3信息系统通用控制 (11)1.4.控制的重要程度分类 (11)2.测试方法及样本选取 (12)2.1.测试类型 (12)2.2.测试方法 (12)2.3.抽样规则 (13)2.4.手工控制的样本量 (14)2.4.1固定频率样本量的确定 (14)2.4.2非固定频率样本量的确定 (15)2.4.3其他注意事项 (16)2.5.自动控制的样本量 (17)3.测试结果的评价与记录 (17)3.1.达标 (17)3.2.未达标 (17)3.3.样本量不足 (18)3.4.未发生交易 (18)3.5.不适用 (18)3.6.其他 (18)4.测试人员要求 (19)5.工作底稿的填写说明 (19)6.测试现场工作重点及测试底稿的审核 (19)6.1.现场工作的重点 (19)6.2.测试底稿的审核流程及审核要求 (20)6.3.工作成果的归档、保管与维护 (20)6.4.其他要求 (20)7.缺陷评价 (21)7.1.控制缺陷的定义 (21)7.2.控制缺陷的类型 (21)7.2.1按缺陷产生的原因分类 (21)7.2.2按缺陷对报表的影响程度分类 (21)7.3.单个控制缺陷评价 (22)7.3.1流程层面缺陷评价主要步骤 (22)7.3.2信息系统通用控制缺陷评价关注要点 (24)7.3.3公司层面控制缺陷评价关注要点 (25)7.4.控制缺陷的总体评价 (26)8.内控缺陷的监督与整改 (26)9.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编写与审核 (27)10.各流程名词解释 (27)10.1公司层面 (27)10.2财务关账与报告流程 (28)10.3采购与支出流程 (29)10.4存货管理流程 (29)10.5工资人事与绩效考核流程 (29)10.6信息系统通用控制流程 (29)概述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22日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生产内部控制制度范本
生产内部控制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的生产管理和内部控制,规范生产行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公司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根据《公司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生产内部控制,是指公司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建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制定操作规程、实施风险控制等措施,确保生产过程的合法合规、安全高效、质量稳定。
第三条生产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合法合规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公司内部规章制度进行生产活动。
(二)风险控制原则:对生产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确保生产安全。
(三)质量第一原则:始终坚持质量为核心,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四)效率优先原则: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章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第四条公司应设立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生产活动。
生产管理部门应具备以下职能:(一)制定生产计划和生产工艺,组织生产任务的分配和实施。
(二)负责生产设备、工具和设施的配置、维护和管理。
(三)组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监管和环境保护工作。
(四)监督生产成本控制,提高生产效率。
第五条公司应明确各生产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生产活动有序进行。
生产岗位的职责包括:(一)严格遵守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保证生产过程的安全、高效和质量。
(二)及时报告生产中的异常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参与生产设备的维护和故障排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参与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工作,提高生产效益。
第三章生产过程控制第六条公司应制定详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明确各生产环节的标准和要求。
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一)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验收、储存、传递、检验和处置。
(二)生产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
(三)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检验、监测和纠正不合格产品。
(四)生产安全措施,包括防火、防爆、防毒、防泄漏等。
2010年内控报告
根据《公司内部控制评估手册的通知精神,我部在2010年工作中进一步强调内控合规工作的重要性,我们充分认识到这既是公司适应法律法规要求必须进行的工作,也是公司强化内部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的内在需要。
建立必要的内控制度,实施良好的内控管理,是公司业务发展的绿色屏障。
在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的组织领导下、组织了全体员工认真学习有关内控合规的相关知识,切实履行合规的管理职责。
现将2010年我部内控合规管理情况汇报如下:(一)、合规风险管理状况概述:我部对内部控制工作予以了高度重视,以经理为组长、由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的内控合规领导小组,确定了内控工作和反洗钱工作联系人,在日常工作中,按照《内控评估手册对照表》的内控评估要点、《2010年内控管理工作评估办法》的要求,层层把关,对相关岗位进行监督检查。
利用日常会议、学习不断强化内控合规意识,丰富内控合规相关反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大家风险识别能力,做到全员参与、各司其责、及时对公司内部管理进行合规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和控制。
积极响应市公司内控工作要求,对关键岗位及人员进行确认和再确认。
(二)、合规经营评估信息:2010年全年中,重大违规经营行为或者缺陷。
(三)、合规人员和合规管理部门的情况:以经理为组长、由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的内控合规领导小组,主动进行日常合规自查自纠工作、定期向合规部门提供风险信息等。
(四)、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情况:公司制定了一系列员工和销售人员行为准则、岗位合规等文件,及时补充原来制定的相关文件完善了合规管理方面的内容。
公司倡导并推行诚信正直道德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按照上级公司统一的合规文化进行宣传和培训。
采取了专题培训、晨会宣导等方式对内外勤进行培训,加深了内外勤对内控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了解,提高了内勤人员内控工作技能。
通过学习和理解,进一步增强大家内控合规意识,与全体员工签署《员工行为守则》、《防范舞弊风险控制手册》声明书。
在职场张贴了内控制度和反洗钱知识,并组织员工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内控制度在线考试、反洗钱知识在线考试、反舞弊知识考试。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财会[2010]11号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一财会[2010]11号附件32010年05月05日星期三下午04:2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帅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及相关执业准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用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第三条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四条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布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以下简称整合审计)。
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以同时实现下列目标:(一)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的意见;(二)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的风险评估结果。
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恰当地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员进行适当的督导。
第七条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下歹0事项对内部控制、财务报表以及审计工作的影响:(一)与企业相关的风险(二)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概况;(三)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征和资本结构等相关重要事项;(四)企业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五)与企业沟通过的内部控制缺陷;(六)重要性、风险等与确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因素;(七)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断;(八)可获取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证据的类型和范围;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针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财会[2010]11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正文:----------------------------------------------------------------------------------------------------------------------------------------------------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会[2010]11号2010年4月1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控制工程成本,防范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工程项目,是指企业自行或者委托其他单位所进行的建造、安装工程。
第三条企业工程项目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立项缺乏可行性研究或者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决策不当,盲目上马,可能导致难以实现预期效益或项目失败。
(二)项目招标暗箱操作,存在商业贿赂,可能导致中标人实质上难以承担工程项目、中标价格失实及相关人员涉案。
(三)工程造价信息不对称,技术方案不落实,概预算脱离实际,可能导致项目投资失控。
(四)工程物资质次价高,工程监理不到位,项目资金不落实,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低劣,进度延迟或中断。
(五)竣工验收不规范,最终把关不严,可能导致工程交付使用后存在重大隐患。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工程项目各项管理制度,全面梳理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规范工程立项、招标、造价、建设、验收等环节的工作流程,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做到可行性研究与决策、概预算编制与审核、项目实施与价款支付、竣工决算与审计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强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监控,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资金安全。
第二章工程立项第五条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归口管理工程项目,根据发展战略和年度投资计划,提出项目建议书,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财会[2010]11号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财会[2010]11号附件32010年05月05日星期三下午04:22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及相关执业准则,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内部控制设计与运用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第三条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董事会的责任。
按照本指引的要求,在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第四条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为发布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
注册会计师应当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审计意见,并对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在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中增加“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描述段”予以披露。
第五条注册会计师可以单独进行内部控制审计,也可将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整合进行(以下简称整合审计)。
在整合审计中,注册会计师应当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进行测试,以同时实现下列目标:(一)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的意见;(二)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支持其在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控制的风险评估结果。
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第六条注册会计师应当恰当地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员进行适当的督导。
第七条在计划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下列事项对内部控制、财务报表以及审计工作的影响:(一)与企业相关的风险(二)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概况;(三)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征和资本结构等相关重要事项;(四)企业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五)与企业沟通过的内部控制缺陷;(六)重要性、风险等与确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因素;(七)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断;(八)可获取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证据的类型和范围;第八条注册会计师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拟测试的控制,确定针测试所需收集的证据。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财会[2010]11号
附件2: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企业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第三条 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至少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当在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客观性原则。
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
第四条 企业应当根据本评价指引,结合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评价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报告形式等,明确相关机构或岗位的职责权限,落实责任制,按照规定的办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企业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第五条 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应用指引以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第六条 企业组织开展内部环境评价,应当以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应用指引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内部环境的设计及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七条 企业组织开展风险评估机制评价,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有关风险评估的要求,以及各项应用指引中所列主要风险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应对策略等进行认定和评价。
第八条 企业组织开展控制活动评价,应当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各项应用指引中的控制措施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相关控制措施的设计和运行情况进行认定和评价。
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说明
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说明
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是指组织在实施内控制度过程中,是否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并根据制度的规定进行相应的监督和评估。
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说明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度贯彻执行情况:说明组织在实施内控制度过程中,是否按照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是否有规章制度、标准操作流程等文件的配套。
2. 内控活动的开展情况:说明组织是否按照制度规定进行内控活动的开展,包括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环节。
3. 内控制度的监督和评估情况:说明组织是否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4. 内控调整和改进情况:说明组织在实施内控制度过程中,是否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制度,以适应企业环境和风险的变化。
5. 内控测试和核查情况:说明组织是否进行内控测试和核查,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抽样检查,以确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
6. 内控制度执行的问题和风险:说明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
通过全面、客观地描述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可以帮助组织了解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和管理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
2.贯彻中央“走出去”战略,促进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建立与实施严格的内部控制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正在形成全球第三大 经济体,新型和转型成为中国经济现阶段的重要特征。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 组织、完成五年过渡期后,经济增长方式正由原来的资本输入逐步 向资本输出转变。在这一背景下,大中型企业进入国际产业和资本 市场投资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面对国际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的环境,我国企业要“走出去”,必须苦练内功、强化内控、防范 风险,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为我 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安全网”和“防火墙”。
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建设与实施的渐进发展过程
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建设是适应经济社会不同发展进程而逐渐形成的, 大体经历了内部牵制、内部会计控制和全面风险控制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内部牵制(1978—1985年)
1978年9月12日,国务院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明确要求“企 业的生产、技改、基建等计划和重要经济合同,应由总会计师会签”; 1984年4月24日,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要求各单位 “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 有要求,工作有检查;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要同本单位的经济(经营)责 任制相联系,以责定权,责权明确,严格考核,有奖有惩”;“出纳人 员不得兼管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簿的登记工作以及稽核工作和会 计档案保管工作”;
3.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当今世界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世 界各国都在为此积极探索,作出应有的贡献
安然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制定萨班斯法案,在其302和404条款中对强 化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严格要求,并建立了国会立法推动、政府监管跟进、 民间完善指引、企业组织实施、中介进行审计、社会提供咨询的联动机制。 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COSO报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欧盟,随着统一市场的建立和资本流动的加速,要求改善市场效率和 有效性的呼声不断高涨,促使欧盟进一步关注公司内部控制问题,并在其改 革白皮书中予以确认。根据伦敦股票交易所制定的《联合规则》,英格兰与 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了《内部控制——关于“联合规则”的董事指 南》,要求公司董事会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完善风险应对机制。法 国商法和金融证券法对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程序作出规定,金融银行委员 会条例对信贷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提出明确要求,金融市场管理局还 制定了《内部控制条例——参考框架》予以推广。
2010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2
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
管理人员:决策层、副职、执行层 专业技术人员 基层一般员工
40
人力资源的使用
设置科学的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管理人员和 全体员工进行严格考核与评价,据此确定员工薪酬、 职级调整和解除劳动合同等 任人唯贤不唯亲,量才适用、人事相宜 克服人力资源管理的“疲劳效应”,适时换岗
36
人力资源政策的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 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 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37
人员招聘要背景调查
案例
北京市医疗系统头号女贪、案发前为北京肿瘤医 院住院部主任的石巧玲,四年时间贪污挪用1000 多万元。 检察官办案时发现她自己在不同表格上填写的出 生日期、工作简历就有三个版本,分别是“售货 员、工商局工作、北京商业局会计”。严肃的履 历表成了可随意填写的“草纸”。 国外大学对申请留学人员的审查非常严格。
26
发展战略
【应用指引第2号】
为什么要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
什么都可以出错,战略不能出错;什么都可以失败, 战略不能失败。战略的失败是最彻底的失败!
◦ 为企业找准市场定位 ◦ 为企业执行层提供行动指南,做正确的事 ◦ 为内部控制设定了最高目标
“隆中对”的意义?
28
如何制定发展战略
企业应当在董事会下设立战略委员会,主席应当由 董事长担任;或指定相关机构负责发展战略管理工 作,履行相应职责。
比治理结构更大的是治理环境
14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年版全部 WORD版本)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解读目录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 (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5)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 (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 号——发展战略 (11)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发展战略 (1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 号——人力资源 (16)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人力资源 (1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 号——社会责任 (22)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之社会责任 (2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 号——企业文化 (28)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之企业文化 (2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 号——资金活动 (32)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资金活动 (3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 号——采购业务 (45)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采购业务 (46)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 号——资产管理 (50)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资产管理 (5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 号——销售业务 (59)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销售业务 (6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 号——研究与开发 (64)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研究与开发 (6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 号——工程项目 (66)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之工程项目 (6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 号——担保业务 (74)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担保业务 (7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 号——业务外包 (79)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业务外包 (8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 号——财务报告 (83)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财务报告 (8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 号——全面预算 (90)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全面预算 (9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 (95)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 (9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 号——内部信息传递 (100)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内部信息传递 (10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 号——信息系统 (104)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信息系统 (106)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112)第一章总则 (112)第二章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112)第三章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113)第四章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 (113)第五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113)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115)第一章总则 (115)第二章计划审计工作 (115)第三章实施审计工作 (116)第四章评价控制缺陷 (116)第五章完成审计工作 (116)第六章出具审计报告 (117)第七章记录审计工作 (118)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会[2008]7号中直管理局,铁道部、国管局,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审计局,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上海、深圳专员办,各保监局、保险公司,各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管理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内控标准(新)2010.12
内控标准编制:杨学梅审核:马廷勇批准:杨通权依据标准:GB9656-2003、GB/T17340-1998、GB11614-1998 发布日期:2005年1月1日实施日期:2005年1月1日前言本标准是根据GB9656-2003《汽车用的安全玻璃》、GB/T17340-1998《汽车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GB11614-1999 《浮法玻璃》中内容要求的高低,对产品分A(乘用车)、B(商用车)、C(农用车)级别。
GB9656-2003标准中的主要性能技术参数按原标准执行。
汽车安全玻璃术语外观质量:1)气泡:玻璃中的气体夹杂物,呈圆形、椭圆形、线装和点状等。
2)划伤在生产或储运过程中玻璃表面被硬物磨擦所留下的伤痕。
3)线道玻璃上呈现出与拉引方向一致的线条4)结石玻璃中的固体夹杂物,有原料、耐火材料、析晶物等,一般为未熔物质或结晶颗粒。
5)结瘤以透明瘤状形态存在于玻璃板中的一种非均态缺陷。
6)模具痕迹弯型玻璃成型过程中,模具在玻璃表面残留的印痕。
7)挂钩印迹钢化玻璃边部的挂具痕迹。
8)胶合层气泡在胶合层材料中或玻璃与胶合层之间的气体夹杂物。
9)胶合层杂质夹在夹层玻璃中的杂物10)绒毛夹层玻璃胶合层玻璃中的杂物11)叠差夹层时两片玻璃的边部产生错位。
12)脱胶夹层玻璃中的其中一层或两层玻璃与胶合层产生分离的现象。
13)爆边玻璃边缘出现的贝壳状缺损。
14)缺角玻璃板上曲率半径不大于5mm的边角部分的缺陷15)倒圆将玻璃边缘加工成圆弧形的工序16)抛光边经细加工的玻璃边缘、平滑、透明、其光泽与玻璃表面非常接近。
17)细磨边(1#、2#)经细加工的玻璃边缘,有滑腻感但不透明,1#:不允许露清,不允许爆边(针对裸露边)2#:允许小于玻璃厚度的1/2的亮斑,缺陷间距≥300mm.18)粗磨边经粗加工的玻璃边缘,有粗糙感但不会造成割伤。
19)倒圆残留玻璃边部加工后残留的未倒圆或磨边部分20)弯曲度平型玻璃板的不平直程度21)吻合度表示弯型玻璃与检验模具的贴合程度,以玻璃与检具间隙值来表示。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2010-基本规范讲解
第一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21世纪初,根据第二次修订的《会计法》,财政部制定发布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一货币资金(试行〉》等一系列具体规范,实施效果很好。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国外经济发展形势变化,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经过近十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逐渐形成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由《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组成。
《基本规范》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建立了内部控制的总体框架和基本要求,是制定配套指引和完善企业内控制度的依据。
配套指引是《基本规范》的具体化,包括系列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将在后续章节中逐一进行讲解。
本章重点对《基本规范》加以解读。
《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各章分别是: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
―、关于总则总则既是《基本规范》的总说明,也是配套指引乃至整个内控规范体系的总要求。
总则规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基本问题,包括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意义、制定依据、适用范围、内控目标、原则、要素、组织实施、监督检查,以及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等制度安排。
(一)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依据《基本规范》第一条阐明了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意义。
一是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的需要。
一般而言,各类存续企业大都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是需要根据内控规范要求,对原有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和提升;对于新建企业,更需要依据内控规范,构建企业内控制度和管控流程。
二是有助于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是内控体系的核心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下,内控规范体系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可持续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内部控制及内部稽核和生产管制
内部控制及内部稽核和生产管制,物控管理之间有何关系?所有的经营管理大师或会计师都会告诉您:'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稽核制度非常重要,内部控制和内部稽核体系就像人体的自身免疫系统,能够消灭体内的病菌,避免身体受到病菌的感染和侵害......,让企业能够健康并充满活力的正常营运'.所谓内部控制,内部稽核体系,就是要建立企业的防弊,防错,防呆体系,避免有人故意暗中舞弊,造假,避免有人因疏忽做错事情,避免有人假作为而无作为或不作为,导致企业有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损失,或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或造成企业营运成本的上升.企业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稽核制度有非常大的比率是在控制金钱,控制时间和控制数量的问题上发挥其防弊,防错,防呆的作用,就拿采购付款循环体系来当作解说范例:.采购管理体系的几个权力是否给予明确区分开来?认样权,请购权,议价权,采购权,质量权,数量权,审核权,请款权,稽核权,付款权等等.认样权是一个企业承认供应厂商的货品是否达到产品研发设计要求的一种权力,没有获得认样的厂商,就无机会供应货品.请购权是一个企业中有权力提出货品需求的权力,哪些部门的甚么人有权力提出请购的需求?依据的理由是甚么?议价权是一个企业授权和供货厂商议定进货价格和条件的权力,如何议价?如何获取有利条件?如何避免采购价格不合理?都是议价权的范围.采购权是一个企业在请购部门提出需求并经过审批的程序后,依前述议价好的价格和条件对供货厂商下单采购的权力.质量权是一个企业的品检部门依据前述认样标准和检验规范,检验厂商的货品是否符合认样的品质水平的权力.数量权是一个企业的仓管部门依据采购单的数量进行数量点收的权力,数量可否超交,超交的范围,都必须有明确的规翻.审核权是对于采购付款循环体系的每一种单据进行审批的权力,对于前述的权力执行项目都具有审批的权力.请款权是一个企业对于供货厂商的应付债款按程序提出请款的权力,请款权如和付款权放在同一个部门或个人手上,肯定不是合理的规划.付款权是一个企业的请款作业获得核准后,对厂商支付款项的权力.如果这些权力明确的给予分割并规范,采购过程发生舞弊造假的机会必然能够大幅度的降低.透过以上的严格规划和设计,采购循环体系的作业过程就不会发生问题吗?事实上绝对没有这么简单,上述的所有程序都完全符合公司规定,资材部门提出请购某项原材料10,000PCS,预计的需用日期为2010/08/25,价格和条件都是别人议价好的,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可是,10,000PCS是如何运算而来?需用日期为2010/08/25是依据甚么数据来源?这就可能是个严重的问题!对于采购付款循环体系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稽核管理制度而言,采购在价格上要合理控管,交易条件要获取最佳有利条件,在数量上不可多买,不可少买,多买会积压存货,制造资金紧张,少买会无法如期投产,影响订单交期.在时间上不能早买,也不能晚买,早买也会积压存货,制造资金紧张,晚买也会无法如期投产,影响订单交期.问题在于:如何知道到底请购部门是多买了或是少买了?是买早了或是买晚了?如果物控管理体系做不好,制成品和半成品和原材料及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的数据不精准,请购部门是多买了或是少买了,领导主管是无法知道的,稽核部门也无从得到明确的数据,在这个条件下,规划设计再好的内部控制和内部稽核制度就变成了纸上谈兵,一无用处,等于是关了前门,却开了后门,既无法控制,也无从稽核.我们辅导一家近3000人的家具产业,位于广东省的东莞市,在ERP和MRP2导入成功以后,采购人员赶紧离职了,财务主管得到MRP2的报表数据之后才发现,采购部门已经采购的牛皮数量足足可以供3000人的工厂使用两年的期间.这种数据在手工稽核的时代是无法准确提供的,尤其牛皮分散到一层皮,二层皮,再区分到各种颜色之后,这个数据就不这么明显,但是透过Dynamic MRP2的物控管理技术,这个数据就随时明确的表达在手上的报表之上,无所遁形.如果生产管制体系做不好,经常调整生管排程,就会导致物控体系的必须配合调整,当然就影响采购体系的交期和数量上的调整,生产管制的日程一团零乱,请购的货品交期就经常要求厂商配合提前或延后.一天到晚拜托厂商配合改交期,如何控管货品是早交了?还是晚交了?厂商愿意配合公司不断调整交期已经很给面子了,任何的早交和晚交,都是公司的问题,都是生管部门制造的问题,一个月只要进货15,000笔货品就好,哪一家公司有时间找供料厂商来核对因为生管排程的改变而造成的交期变动?采购交期变动如此频繁,如何稽核日期早交了?或是晚交了?想要扣厂商延迟交货罚款的理由都没有,厂商说:'你今天要我们赶这个,明天要我们赶那个,一天改了交期四,五遍,你告诉我,我要如何能够准时交货?如果你们的交期不要这样变更来变更去,我保证如期交货!'.在这种生管排程做不好的条件下,采购的需用日期就不准确,既然大部份的采购交期都不准确,早备料和晚备料就失去了稽核的依据,40%的不准确和70%的不准确已经都没有差别了,没有人有本事勾稽出来哪些料品提早交货,哪些料品晚交货,反正都是配合生管交期的改变,生管排程到底改了几遍?生管自己都说不出来,这就是百口莫辩,一切的问题都是生管的问题.生管排程影响了物控,造成厂商的交期混乱,导致物控又影响了生管排程,就变为恶性循环.一个制造企业的营运体系,在物流作业的数量上和时间上的两大数据来源,一个就是生产管制的生管排程,另一个就是物料控制的供给和需求时间,当生管排程时间和物流的供需数量都无法精准掌握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和内部稽核的管理体系就没有落实的基础平台,一切的规章制度都形同虚设.由于时间和数量的失控,导致采购价格虽然事先议价好了,厂商说:'你们既要赶货,又要我们经常换线,价格就必须调整,否则我们上线没多久又下线,损失太大了,做不来!'.连最基本的价格和交易条件都可能在妥协的变动中达成交易,这让稽核工作制造了更多的困难.我们辅导一个制造Keyboard的Silitek公司,他们的供应厂商说:'同样是一个Key cap,我们卖给Silitek一毛钱,卖给他们的同业Chik......就要两毛钱'.我问他们董事长:'Why ?',这家企业的董事长说:'Silitek公司安排下来的交期,一周之内的排程都不会改变,我们模具上模之后,就等订单生产完毕才下线.可是Chik......公司,早上副总打电话来要求下午要赶这个料,赶那个料,不到一小时,又打电话来催,改这个更急的单,改那个会急死人的单,我们光是为他们换模具,一天就要上下模好几次,这些成本我当然要加到他们头上呀!'.生产管制就像人体的喉咙,物料控制就像人体的血液循环体系,资金控管就像呼吸循环体系.资金断链就像呼吸系统停摆,企业当场就会挂点.喉咙有问题,呼吸和消化循环体系也必然会有问题,血液循环体系跟着就出问题,内部控制,内部稽核的淋巴循环免疫体系也就失控,这种企业想要身强体壮,拥有强大竞争优势,肯定是不现实的想法.所以,你的企业在生产管制和物料控制体系建构的足够完善吗?这是您必须要关注的关键所在.国内有80%以上的企业是没有物控部门的,全球的制造产业把生产管制和物料控制都做好的企业,也不到10%.可是,全球成功的企业也就在10%以内.因此,如果想要永续经营,让企业比别人经营得更成功,把生产管制和物料控制都做好是必要的条件.。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财会[2010]11号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正文:----------------------------------------------------------------------------------------------------------------------------------------------------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财政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计署、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财会[2010]11号2010年4月1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发挥全面预算管理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全面预算,是指企业对一定期间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活动等作出的预算安排。
第三条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一)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二)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企业资源浪费或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三)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考核不严,可能导致预算管理流于形式。
第四条企业应当加强全面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预算管理体制以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
企业应当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履行全面预算管理职责,其成员由企业负责人及内部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拟定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组织编制、平衡预算草案,下达经批准的预算,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工作机构,由其履行日常管理职责。
预算管理工作机构一般设在财会部门。
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协助企业负责人负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二章预算编制第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预算编制工作制度,明确编制依据、编制程序、编制方法等内容,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避免预算指标过高或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内稽人员的角色
8.1 监督者
8.2 改革的推动者
8.3 教育者
8.4 内部咨询师 8.5 风险感知者
谢谢!
说明事项:
1.何谓内控 2.内控的必要性 3.如何内控 4.控制作业九大循环(我们要熟悉的) 5.内稽的必要性 6.如何内稽 7.2010内稽规划(我们要做的) 8.内稽人员的角色
1.何谓内控
企业进行各项营运管理活动时,为确保企业政策 管理机制能被有效地遵行运作,所实行的各种方法措施, 由公开发行公司管理阶层所设计,并由董事会、管理阶
2.采购及付款循环
内控 3.生产循环 7.信息循环 重要管理 4.研发循环 6.固定资产循环 9.投资循环
5.内稽的必要性
5.1 公司上市,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需要内稽保持信息对等
5.2 “执行力”的加力
5.3 “管理出效益”的有力武器 5.4 纠错防弊 5.5 养成正确做事的习惯
6.如何内稽
步 骤
层及全体员工执行之管理过程。
2.内控的必要性
2.1 上市公司的硬条件
A.台湾地区《证交法》《内部控制制度处理准则》
B.美国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2006.7.15
C.中国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7.7.1 D.中国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9.7.1
2.内控的必要性
2.2 公司管理的软需要 A.促进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实现
7.1 稽核部门: 生产各部 品管部 生产技术部 稽核内容 : 制度类 流程类 会议决议
公司下发的单位通知 报告:<<生产标准化查核不符合项纠正报告单>>
7.2010内稽规划(我们要做的)
7.2 熟悉内稽相关准则
A. 熟悉<<内控制度>><<内控自评内稽要点>> 及生产制造处相关制度流程决议单位通知 B.人员: 车间主管 车间助理 C.时间: 预计 2010.2.20-2010.3.20 D.方式: 生产管理课整理相关资料共享学习
1.稽核任务 规划 2.信息 的 搜集& 分析 3.沟通稽 核发现 与解决方 案 4.后 续追踪
资 料
1.1 时程
1. 2 相 关 资 料 准 备
1. 3 稽 核 前 会 议
2.1 稽 核 底 稿
2.2 初步 稽核 发现
3. 1 稽 核 后 会 议
3. 2 受 稽 单 位 回 复
3 . 3 稽 核 报 告
4 . 1 更 新 内 控 内 稽
4 . 2 改 善 追 踪
7.2010内稽规划(我们要做的)
7.1 内稽的方式
A.配合外部审计 频率:不定期
部门:外部审计机构 如元大证券 上海德勤
报告:《外审评估报告》
B.内控自评
频率:公司统一安排 部门:各职能部门
报告:《内控自评》
7.2010内稽规划(我们要做的)
B.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
C.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
D.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
E.管理经营“风险”
3.如何内控
1.控制环境 (基础)
5.监督 (结果评判) 2.风险评估 (辨识风险)
内控
3.控制作业 (九大循环)
4.信息与沟通 (生命线)
4.控制作业九大循环(我们要熟悉的)
1.销售及收款循环 5.薪工循环 8.融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