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高考理科化学必修1总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综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综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综化学部分知识点归纳2008年高考四川理综化学试卷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标准答案】C.【知识点归纳】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一门基础的实验科学,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中的常用计量,高考的热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就是围绕组成、结构、变化来考查的。

究其实质就是要掌握①组成非金属单质的分子以及非金属化合物分子的原子个数(俗名与成份的对应关系),离子化合物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Na2O2、NaHSO4),②原子内含的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③等电子体,④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物质,⑤同素异形体和最简式相同的物质(NO2和N2O4),⑥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石墨晶体等原子晶体的结构,氯化钠、氯化铯等离子晶体的结构,干冰分子晶体的结构,烃类分子内的共用电子对数;⑦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数,⑧浓度变化对反应的影响,⑨量变产生的质变,⑩能水解的盐的存在状态(固态或溶液状态)、强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的区别、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在标准状况下的聚集状态。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标准答案】B.【知识点归纳】(1)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判断①.根据具体化学反应实例判断:Ⅰ、常见的放热反应:所有可燃物的燃烧、所有金属与酸的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少数分解反应(硝酸铵分解爆炸)、多数置换反应(铝热反应)、某些复分解反应。

高考必备高中化学必修(1)总复习

高考必备高中化学必修(1)总复习

高考必备高中化学必修(1)总复习必修(1)总复习(内容部分)从实验学化学一、化学实验安全1、(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

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2CO3(或NaHCO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

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

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分离的物质应注意的事项应用举例过滤用于固液混合的分离一贴、二低、三靠如粗盐的提纯蒸馏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防止液体暴沸,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如石油的蒸馏中冷凝管中水的流向如石油的蒸馏萃取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打开上端活塞或使活塞上的凹槽与漏斗上的水孔,使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打开活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及时关闭活塞,上层液体由上端倒出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碘后再分液蒸发和结晶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三、离子检验 离子所加试剂现象 离子方程式 Cl - AgNO 3、稀HNO 3产生白色沉淀 Cl -+Ag +=AgCl↓ SO 42- 稀HCl 、BaCl 2 白色沉淀 SO 42-+Ba 2+=BaSO 4↓ 四.除杂注意事项: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08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07必修1、2基础知识归纳(080401)

08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07必修1、2基础知识归纳(080401)

必修1、2基础知识归纳1、化合价(常见元素的化合价):碱金属元素、Ag、H:+1 F:—1Ca、Mg、Ba、Zn:+2 Cl:—1,+1,+5,+7Cu:+1,+2 O:—2Fe:+2,+3 S:—2,+4,+6Al:+3 P:—3,+3,+5Mn:+2,+4,+6,+7 N:—3,+2,+4,+52、氧化还原反应定义:有电子转移(或者化合价升降)的反应本质: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和偏移)特征:化合价的升降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得电子——化合价下降——被还原——还原产物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电子——化合价上升——被氧化——氧化产物口诀:得——降——(被)还原——氧化剂失——升——(被)氧化——还原剂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还原性逐渐减弱4、离子反应定义:有离子参加的反应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

写出化学方程式第二步:拆。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如CaCO3、BaCO3、BaSO4、AgCl、AgBr、AgI、Mg(OH)2、Al(OH)3、Fe(OH)2、Fe(OH)3、Cu(OH)2等),难电离(H2CO3、H2S、CH3COOH、HClO、H2SO3、NH3·H2O、H2O等),气体(CO2、SO2、NH3、Cl2、O2、H2等),氧化物(Na2O、MgO、Al2O3等)不拆第三步:删。

删去前后都有的离子第四步:查。

检查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是否守恒离子共存问题判断:①是否产生沉淀(如:Ba2+和SO42-,Fe2+和OH-);②是否生成弱电解质(如:NH4+和OH-,H+和CH3COO-)③是否生成气体(如:H+和CO32-,H+和SO32-)④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NO3-和Fe2+/I-,Fe3+和I-)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08高考.docx

高考化学复习08高考.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2008年全国高等院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化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2.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C.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 + Cu == Fe2+ + Cu2+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Br2FeBr3Br+ HBr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的33.6L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 A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 A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 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 AD.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 A个CO32-4.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和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变质D.乙炔和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炭溶液褪色5.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 Cd(OH)2 + 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A.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e— + OH- == NiOOH + H2O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D.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6.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7.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①热稳定性:H2O>HF>H2S ②原子半径:Na>Mg>O③酸性:H3PO4>H2SO4>HClO4④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在下列溶液中,各组离子一定能够大量共存的是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 Na+、Cl-、SO42-、Fe3+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Fe2+、Mg2+、NO3-、Cl-C.c(H+)=10-12 mol·L-1的溶液:K+、Ba2+、Cl-、Br-D.碳酸氢钠溶液:K+、SO42-、Cl-、H+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部分

2008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部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部分第Ⅰ卷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C 12 O 16 Na 23 K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 CsCl CBr4 CF4B.SiO2 CsCl CF4 CBr4C.CsCl SiO2 CBr4 CF4D.CF4 CBr4 CsCl SiO2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9.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l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NH3、CO、CO2都是极性分子B.CH4、CCl4都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C.HF、HCI、HBr、HI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CS2、H2O、C2H2都是直线型分子11.已知:4NH3(g)+5O2(g)==4NO(g)+6H2O (g),△H=-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

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L1.0的NaA和NaB混合溶液中,mol/下列排序正确的是()()()()+->HAcAc.OHcHB>>Hc()()()()+->--cOHc.BA>>HcBc()()()()+-->-cOHc.CB>>HcAc()()()()+->cOHc.DHBc>H>HAc13.电解100mL含L+的下列溶液,)3.0(=c/molH当电路中通过mol.0电子时,理论上析出金属质量最大04的是A.0.10mol∕L Ag+B.0.20mol∕L Zn2+C.0.20mol∕L Cu2+D.0.20mol∕L Pb2+第Ⅱ卷26.(16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实验室可有软锰矿(主要成分为2M nO )制备4K M nO ,方法如下:软锰矿与过量固体KOH 和3K C IO 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锰酸钾(24KM nO )和K C I ;用水溶解,滤去残渣,滤液酸化后,24KM nO 转变为2M nO 和4K M nO ;滤去2M nO 沉淀,浓缩滤液,结晶得到深紫色的针状4K M nO 。

2008高考备考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全套)

2008高考备考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全套)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酒精、乙醇:C2H5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甘油、丙三醇 :C3H8O3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能使蓝墨水褪色,呈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2008年普通高考上海卷化学试题详解及相关知识点归纳

2008年普通高考上海卷化学试题详解及相关知识点归纳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化学试题详解及相关知识点归纳1.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 A.淀粉的含量B.二氧化硫的含量C.亚硝酸盐的含量D.甲醛的含量[答案]:A[考点]:限量食用的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安全监测指标。

[解析]:选项B、C、D虽然是食品添加剂,但在食品中的含量超标就会对人体有害,是食品安全检测的指标。

[相关知识点归纳]:①亚硝酸盐主要指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味微咸,易溶于水。

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并在工业、建筑业中广为使用,肉类制品中也允许作为发色剂限量使用。

由亚硝酸盐引起食物中毒的机率较高。

食入0.3~0.5g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

因此,测定亚硝酸盐的含量是食品安全检测中非常重要的项目。

本产品的检测范围:液体样品为0.25~10mg/L,固体样品为2.5~100mg/kg。

②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中的发证检验、出厂检验和监督检验3种强制检验形式,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

这3种形式贯穿于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的整个过程,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缺一不可,但又各有侧重和区别。

发证检验和监督检验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为审核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是否具备并保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必备条件所进行的检验,是政府为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所采取的一种行政行为;而出厂检验是企业为保证其所生产加工的食品必须合格所采取的一种企业行为,是企业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

③食品质量安全是指食品质量状况对食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

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食品不得出现因食品原料、包装问题或生产加工、运输、储存过程中的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高考理科化学必修1总复习资料

高考理科化学必修1总复习资料

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教学目的1: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11、化学实验安全(A)⑴实验室规则⑵实验室安全守则药品安全存放药品安全取用实验操作的安全意外事故的处理化学火灾的扑救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①常用仪器的使用容器与反应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

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

)酒精灯的使用试纸的使用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⑷P4图标的识别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⑴过滤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⑵蒸发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⑶蒸馏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00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系列精品课件(专题复习)课件

200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系列精品课件(专题复习)课件

返回目录
专题七 电化学
仿真练习
3. 在盛有稀H2SO4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
A.
正极附近的SO
2 4
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B. 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 正极有O2逸出 D. 铜片上有H2逸出 [解析] 本题考查电化学原理,分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负极 Zn-2e-=Zn2+,正极2H++2e-=H2↑,故D正确。原电池中阴离子应向 负极移动,电子流向应从负极到正极,反应没有O2生存,故A、B、C 不正确。
极产生气体体积为:
L(标准状况下);电解后溶
液加水稀释至2 L,溶液的pH为:
专题七 电 化 学
………………………………………(3)
………………………………………(10) 随堂练习 …………………………………(10) 仿真练习 …………………………………(11)
………………………………………(14)
专题七 电化学
1. 常考知识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形成条件、电极反应式 的书写、电极产物的判断和有关计算。这部分内容在历年高考中重现 率比较高。
返回目录
专题七 电化学
随堂练习
5. 将Al片和Cu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HNO3溶液中,一组插 入稀NaOH溶液中,分别形成了原电池,则在这两个原电、Al片
C. Al片、Al片
D. Cu片、Cu片
[解析] 铝片在冷的浓HNO3中钝化而Cu在NaOH溶液中不反应,所 以,插入浓HNO3溶液时Cu为负极,插入稀NaOH溶液时Al为负极。
返回目录
专题七 电化学
11. 目前人们正在研究开发一种高能的钠硫电池,它是以熔融的钠、

200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系列精品课件(专题复习)课件

200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系列精品课件(专题复习)课件

专题十四 化学实验基础
(1)铜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采用灼烧的方法除去有机物,灼
烧时将瓷坩埚置于
上(用以下所给仪器的编号填入,下同),取
用坩埚应使用
,灼烧后的坩埚应放在
上,不能直接放在桌
面上。
实验备用仪器:
a. 蒸发皿 b. 石棉网 c. 泥三角 d. 表面皿 e. 坩埚钳 f. 试管夹
(2)杂铜经灼烧后得到的产物是氧化铜及少量铜的混合物,用以制
会;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和氢气;(4)因为氨的氧
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5)4NH3+5O2
4NO+6H2O;(6)NH
4
;NO
3

题型五 综合题型
例7 (2007·上海卷)某课外研究小组,用含有较多杂质的铜粉,
通过不同的化学反应制取胆矾。其设计的实验过程为: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化学实验基础
………………………………………(3)
………………………………………(12) 随堂练习 …………………………………(12) 仿真练习 …………………………………(13)
………………………………………(20)
专题十四 化学实验基础
1. 常考知识点: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化学 实验的基本操作;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 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返回目录
专题十四 化学实验基础
[解析]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题,考查了仪器的使用、实验方 案的设计与评价、实验基本操作,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在灼烧过 程中铜可被空气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铜也可被有机物还原,因此(2) 选a、b;粗制的氧化铜经途径Ⅰ制取硫酸铜会产生二氧化硫,污染空 气,且耗酸较多,而途径Ⅱ而相对经济环保。测定胆矾结晶水含量, 需要先称量坩埚质量、坩埚和晶体的总质量,加热至晶体完全变为白 色粉末后坩埚和粉末的总质量,继续加热后再次称坩埚和粉末的总质 量,且前后两次差值小于0.1 g,因此至少4次。x值偏高,即测出水的 含量偏高,加热温度过高会使硫酸铜分解为氧化铜;若加热后放在空 气中冷却会使硫酸铜吸水,则x值偏低;d造成x值偏低;对实验结果无 影响。

200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系列精品课件(专题复习)课件

2008年高考化学总复习系列精品课件(专题复习)课件

[答案] (1)2KMnO4+Na2O2 △ O2↑+K2MnO4+Na2MnO4;
(2)2Al2O3+2Na2O2 △ 4NaAlO2+O2↑,NaAlO2溶于水后水解使
溶液呈较强碱性
AlO
2
+4H+=2H2O+Al3+;
(3)方案一中Na2O2是还原剂,而方案二中Na2O2既是氧化剂又是
还原剂。
返回目录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随堂练习
7. “混盐”是指一种金属离子与多种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如氯化硝
酸钙[Ca(NO3)Cl]就是一种混盐。“复盐”是指含有多种简单阳离子和
一种酸根离子的盐如KAl(SO4)2, 下列各化合物中属于混盐的是(

A. CaOCl2
B. (NH4)2Fe(SO4)2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 变化和化学用语
………………………………………(3)
………………………………………(9) 随堂练习 …………………………………(9) 仿真练习 …………………………………(10)
………………………………………(14)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分类、变化和化学用语
1. 常考知识点: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以 及原子团的定义;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 概念;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电子式、原子结 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的 含义;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电极反应式的正确书写。
由此可见,Na2O2虽然不是碱性氧化物,但在反应中的表现常常是先
释放一个“O”后再类似于碱性氧化物“Na2O”(为此,可以在思维时

化学必修一复习资料

化学必修一复习资料

化学必修一复习资料化学必修一复习资料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

在高中化学课程中,化学必修一是学生们接触到的第一个模块,也是基础中的基础。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这一模块,本文将从物质的基本性质、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学方程式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物质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基本性质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

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将所有已知的化学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

元素周期表由水平周期和垂直周期组成。

水平周期代表了元素的能级,垂直周期则代表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元素之间的关系和化学反应的发生。

三、化学键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化学键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键,共价键是由电子的共享而形成的键,金属键则是由金属中自由电子的形成而形成的键。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有助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进行。

四、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过程的简化表示。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侧,生成物位于方程式的右侧。

化学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还可以表示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能量变化等。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和解读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机制。

五、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的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如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温度升高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浓度增加也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催化剂是一种可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它通过降低活化能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有助于我们控制和优化化学反应的过程。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作者:赵宇来源:《化学教学》2008年第10期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继续贯彻“稳中求实,稳中求改”的原则,努力测试考生学科能力和素养。

本文拟通过对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内容及知识点分布特点等进行统计与分析,试图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借助高考试卷,积极开展中学化学教育教学工作及理论实践提供参考。

1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分析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构成仍然稳定,总分108分,其中I卷6~13题为选择题,每题6分,共计48分,占学科总分的44.4%,Ⅱ卷26~29题为非选择题,共计60分,占学科总分的55.6%。

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与简答;试题的难易比例为容易题占13.0%,中等难度题占69.4%,较难题占17.6%;化学试卷的编排依然是并列直进式,即从易到难,有利于考生应答发挥,试题难度主要集中在Ⅱ卷。

2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内容分析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调了学科的基础性。

诸如离子共存与鉴别,方程式的书写与正误判断,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类水解,化学键和晶体类型及性质,以及有机反应类型及同分异构体书写、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和无机化学实验等知识贯串试卷始末,具体考查的内容,见表1。

由表1可知,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所考查的内容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基础知识,也是重点、热点知识。

试题既能立足基础,又能强化技能,加强了对知识理论运用能力的考查,具有较强的选拔性。

但能体现“能力立意,双基为主,学以致用,引领课改”的新课改命题思想,又能紧密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和高科技内容的试题比例还有待进步增加及提高。

3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知识点分布及分数比例统计分析3.1知识点在五大知识板块中的分布及分数比例从历年的高考特别是近几年高考所考内容来看,高考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五大板块:①元素及无机化合物;②有机化学;③化学计算;④化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⑤化学实验等。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知识总结与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知识总结与解析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综化学试题知识总结与解析5.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时,有0.1mol电子转移[答案] D。

[相应考点知识点归纳]应该对比掌握15种原电池相关知识⑴.铜锌非氧化性强酸溶液的原电池(伏打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稀硫酸)①.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2H+ = Zn2+ + H2↑②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ⅰ、电极反应式:正极(Cu):2H+ +2e-=H2↑(还原反应);负极(Zn):Zn -2e-=Zn2+ (氧化反应)。

ⅱ、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6.5克,电解质溶液质量增重6.3克。

③微粒移动方向:ⅰ、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运载电荷)向锌片移动,H+ (参与电极反应)向铜片移动得电子放ⅱ、在内电路:SO-24出氢气。

⑵.铜锌强碱溶液的原电池(电极材料:铜片和锌片,电解质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H2↑①.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Zn +2OH- =ZnO-22②.电极反应式及其意义ⅰ、电极反应式:正极(Cu):2H+ +2e-=H2↑(还原反应);修正为:2H2O+2e- =H2↑+2OH-;+2H2O负极(Zn):Zn -2e-=Zn2+ (氧化反应);修正为:Zn +4OH--2e-=ZnO-22ⅱ、意义:在标准状况下,正极每析出2.24升氢气,负极质量就减小6.5克,电解质溶液质量增重6.3克。

③、微粒移动方向:ⅰ、在外电路:电流由铜片经用电器流向锌片,电子由锌片经用电器流向铜片。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

2008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中化学学科知识点分布统计分析
强 了对 知识理 论运 用能 力 的考查 ,具有较 强 的选 拔
2 8 无机 化 学 实 验 l 3
2 9
有 机化 学 知 识 的 综 合 应 用
l 6
中学化学教 育教学 工作及 理论 实践 提供参 考 。
1 08 2 0 年高考 理综化 学试 题构 成分 析 2 0 年 高考理综 化学试 题构 成仍 然稳 定 。总分 08
l O
l l 1 2
l 3
分 子 的 极性 与构 型
化 学平 衡 盐 类水 解
电 解原 理

6 6

2 6 2 7
方 程 式 的 书 写 与计 算 元 索 及 其化 合 物 推 高 考 化 学 试 题 知 识 点 在 五 大 板 块 2 0 年
了学 科的基础性 。诸 如离 子共存 与鉴 别 ,方程 式的
书 写与正误判 断 ,溶 液 中离子浓 度大 小 比较 ,盐 类
水解 .化学键 和晶体 类型及 性 质 ,以及有 机反应 类 型及 同分异构 体书写 、原 子结 构与元 素周期 律 、化 学反应 速率 和化 学平衡 和无 机化 学实 验等 知识 贯串 试卷始末 。具体 考查 的 内容 ,见 表 l 。
表 1 2 O 年 高 考理 综 试 卷 中 化 学 试题 考 查 的 内 容 08 题 号 6 考查 姆 识 点 离 子共 存 赋 分 6 总 分
①元素及无机化合物 ;②有机化学 ;③化学计算 ;
④ 化基 本概念 与基 本理 论 ;⑤ 化 学实验 等 。这五 大
板块知 识也就 是 中学化 学 的主干 知识 ,它们互相 交 叉 ,和 谐渗透 ,牵 一发 而动全 身 ,不可分 割 。现 把
利 于考生应 答发挥 .试题难 度 主要集 中在 Ⅱ卷 。

高考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高中化学是高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而其中必修1的内容更是奠定了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以下将对高考化学必修1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于学生掌握和复习。

一、化学物质与反应1. 化学物质的分类: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金属与非金属,而有机物则是很多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2. 化学反应: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各种变化,包括物质的生成、消失和转化等。

3. 反应的宏观现象与微观实质:通过观察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可以总结出各种常见反应的特征,而通过分析反应的微观实质则可了解反应机理和原理。

二、溶液与离子反应1. 溶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的稳定体系。

2.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来表示。

3.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中能够溶解并形成导电溶液,而非电解质则不会。

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电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

2.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分类:元素周期律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而成的表格。

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元素周期表由一系列横行和纵列组成,横行称为周期,纵列称为族。

四、化学键和化学方程式1. 化学键的形成:化学键可以形成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等。

2.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的表达式,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边,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边。

五、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某些物质失去电子(氧化)而另一些物质获得电子(还原)的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的判定:可以通过判定物质的氧化态或还原态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3. 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能使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称为氧化剂,而能使其他物质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称为还原剂。

六、分子结构与性质1. 分子的组成和构造:分子由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分子中原子的排列和连翘方式决定了其性质。

2008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全析全解2008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全析全解

2008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全析全解2008高考全国卷1理综化学试题全析全解

2008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化学部分试题全解全析一、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6分,共48分)6.在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AlO2—、Cl—、SO42—C.Ca2+、Mg2+、NO3—、HCO3—D.Na+、Cl—、CO32—、SO32—[答案] B。

[解析]考查:给定条件下的离子共存问题,过氧化钠的性质、。

过氧化钠有强氧化性,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A中,NH4++OH-=NH3·H2O;B中的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与过氧化钠也不反应,故可以大量共存。

C中,HCO3—+OH—=CO32—+H2O,Ca2++ CO3— =CaCO3↓,Mg2++CO32—=MgCO3↓;D中的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过氧化钠会将其氧化成SO42-。

7.下列化合物,按其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A.SiO2CsCl CBr4CF4B. SiO2CsCl CF4CBr4C. CsCl SiO2CBr4CF4D. CF4 CBr4 CsCl SiO2[答案]A。

[解析]考查:比较各种不同类型的晶体熔点高低。

比较固体物质的熔点时,首先是区分各晶体的类型:SiO2为原子晶体,CsCl为离子晶体,CBr4、CF4分别为分子晶体。

这几类晶体的熔点高低一般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

在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中,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点越高:CBr4 > CF48.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A.2,2-二甲基丙醇和2-甲基丁醇B.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C.2-甲基丁烷和戊烷D.甲基丙烯酸和甲酸丙酯[答案]D。

[解析]考查:判断同分异构体、根据有机物名称写出其结构简式的能力。

[解析]根据有机物的名称,知道各选项中有机物的碳原子数是一样多的。

D选项中的甲基丙烯酸中有两个双键(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而甲酸丙酯中只有一个碳氧双键,故这两种物质不是同分异构体。

2008届高三总复习复习鲁科版化学必修1、2综合测试(2)

2008届高三总复习复习鲁科版化学必修1、2综合测试(2)

2008届高三总复习复习鲁科版化学必修1、2综合测试(2)2007.10.10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2.答第I 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 、B 、C 、D )涂黑,如需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3.第Ⅱ卷必须用铅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但密封线内一律不准答题。

答题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Zn 65第I 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①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 ②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③新农村建设中倡导建造沼气池 ④推广使用一次性木质筷子,⑤集中掩埋废旧电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①④⑤ 2.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14N 与15N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B .18O 和17O 具有相同的电子数 C .18O 与19F 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D .12C 与13C 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3.广口瓶被称为气体实验的“万能瓶”,是因为它可以配合玻璃管和其它简单仪器组成各种功能的装置。

下列各图中能用作防倒吸安全瓶的是 ( B )4.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 ,其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 ,最外层电子数为(2n+1),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n 2-1)。

下列关于元素X 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其最高化合价为+3价 B .可以形成化学式为KXO 3的盐 C .其氢化物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D .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胶体微粒能透过半透膜和滤纸B .SO 2能使溴水褪色,这一事实说明SO 2具有漂白性C .铁制品在空气中生锈主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D .金刚石、石墨与C 60都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6.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6gO 2和O 3的混合物中共含有N A 个氧原子B .假设1mol 氯化铁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铁胶体,则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为N AC .78gNa 2O 2固体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为4N AD .在铜与硫的反应中,1mol 铜原子参加反应失去的电子数为2N 7.右图是硫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从实验到化学教学目的1:1. 巩固学习化学实验中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混合物的几种分离和提纯方法及离子的检验方法。

3. 树立安全意识。

教学课时:2.5课时知识体系11、化学实验安全(A)⑴实验室规则⑵实验室安全守则药品安全存放药品安全取用实验操作的安全意外事故的处理化学火灾的扑救⑶如何正确的完成实验操作①常用仪器的使用容器与反应器:能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坩锅、蒸发皿、燃烧匙;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集气瓶、试剂瓶、启普发生器及常见的计量仪器。

例:量筒、容量瓶及滴定管等。

计量仪器:温度计、天平、滴定管、量筒、容量瓶(注:量器不可加热和用做反应器。

)酒精灯的使用试纸的使用②加热方法:直接加热、水浴加热③气体收集及尾气处理气体收集:排水法、排气法尾气处理:吸收式、燃烧式、收集式⑷P4图标的识别2、几种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C)⑴过滤原理: 除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主要仪器: 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铁架台(带铁圈)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一贴: 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 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滤液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靠在玻璃棒上;玻璃棒的底端应靠在三层滤纸一边;漏斗颈的末端应靠在烧杯上。

滤液仍浑浊的原因和处理方法.⑵蒸发原理:加热使溶剂挥发而得到溶质主要仪器: 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坩埚钳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2/3。

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以免液体局部过热而使液体飞溅。

液体近干时,停止加热。

注意:何时开始搅拌? 何时转移蒸发皿?⑶蒸馏原理:利用加热将溶液中不同沸点的组分分离。

主要仪器: 蒸馏烧瓶,酒精灯,冷凝管,接受器,铁架台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①蒸馏烧瓶保持干燥,加热需垫石棉网。

②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占总体积的l/3到1/2,最多不超过2/3。

④温度计感温炮应与支管口相平。

⑤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⑷萃取原理: 利用同一溶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物质。

主要仪器: 分液漏斗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①检漏②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③两个溶剂互不相溶、存在密度差且不发生化学反应。

④静置分层。

⑤分液分液:分离互不相溶的良种液体。

3、几种离子的检验(D)⑴SO42-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Ba2++SO42-=== BaSO4↓⑵Cl- :向待测溶液中加入稀HNO3后,再加入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Ag++Cl—==AgCl↓⑶CO32-:向待测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或稀HNO3后,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a2++CO32-=== BaCO3↓ BaCO3 +2HNO3 == Ba(NO3)2 +CO2↑+H2O4、多种离子共存时,如何逐一除尽,应把握什么原则(B)分离提纯时,先考虑物理方法(一看,二嗅),再考虑化学方法(三实验),后综合考虑。

三个必须:加试剂必须过量;过量试剂必须除去;必须最佳实验方案。

四个原则:不增(新杂质);不减(被提纯物);易分(被提纯物与杂质);复原(被提纯物)。

除杂要注意:为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的操作中便于除去。

[基础达标1]1.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A B C D2.试管是化学实验中最常用的玻璃仪器,对试管加热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试管外壁有水珠不一定要擦干,加热时会自然挥发B.应握紧试管夹,大拇指按在短柄上C.试管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D.可以使试管的受热部位在火焰上方先上下移动,后集中加热3.下列关于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B.称量时左盘放被称量物,右盘放砝码C.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其他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D.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至0.01g4.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5.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 等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入稍过量的BaCl2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③②①⑤④B.①②③⑤④C.②③①④⑤D.③⑤②①④6.下列仪器常用于物质分离的是①漏斗②试管③蒸馏烧瓶④天平⑤分液漏斗⑥研钵A.①③④B.①②⑥C.①③⑤D.①③⑥7.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药品时,将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B.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结束时,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C.过滤时,漏斗下端紧贴接液烧杯内壁D.在由氢氧化铜分解制氧化铜时,要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8.下列实验操作中叙述正确的是A.萃取操作必须在分液漏斗中进行B.振荡试管中液体时,手拿住试管,用手腕甩动C.用剩的药品应收集起来放回原试剂瓶中D.称量物质时先取小砝码,再依次取较大的砝码9.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C.蒸发结晶时应将溶液蒸干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中10.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夹、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

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A.蒸发B.萃取C.过滤D.蒸馏11.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 溶液全部加热蒸干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浓硫酸溶于水后,应冷却至室温才能转移到容量瓶中1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用规格为10mL的量筒量取6mL的液体B.用药匙或者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的底部C.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应轻轻靠在三层的滤纸上D.如果没有试管夹,可以临时手持试管给固体或液体加热13.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A.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14.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A.蒸发B.蒸馏C.过滤D.萃取15.蒸发操作中必须用到蒸发皿,下面对蒸发皿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B.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并加垫石棉网加热C.将蒸发皿放置在三脚架上直接用酒精灯火焰加热D.在三脚架上放置泥三角,将蒸发皿放置在泥三角上加热16.下列各组物质(最后一种过量)加水搅拌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一种不溶物质的是A.Fe、Ag、CuSO4B.A12(SO4)3、NaCI、NaOHC.Na2SO4、Ba(OH)2、HNO3D.BaCl2、AgNO3、H2SO417.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对人体的皮肤和其它的物质有很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盛放硫酸的容器上应贴上的标签是A B C D课后有感本节复习内容基本是属于了解记忆性的知识,内容较为繁琐,应该在强调记忆的同时,更要融汇贯通,增强常识知识。

教学目的2:1. 巩固学习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强化训练。

2. 重点学习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课时:1.5课时知识体系25、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⑴物质的量(n)的单位是摩尔(mol)。

把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约6.02×1023)个粒子的集体定义为1摩尔(1mol)。

①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N == n·N A (N:微粒数)②摩尔质量(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m == n·M (m :物质的质量)⑵气体摩尔体积(V m):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积。

单位是L/ mol。

①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占有的体积相等。

推论1 在标况下,任何气体1mol所占有的体积相等,约为22.4L。

推论2 在相同条件下,任何等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有的体积相等,但不一定是22.4L。

②气体摩尔体积(V m)与物质的量(n)的关系:※V == n ·V m (V:气体的体积)⑶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应用①定义: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就是阿伏加德罗定律。

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V1/V2 == n1/n2同温、定容时,任何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即P1/P2 == n1/n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ρ1/ρ2== M1/M2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质量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倒数比,即m1/m2=M1/M2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等于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倒数比:V1/V2=M2/M1⑷物质的量浓度(c)即※c B == n B / V注意:⑴物质的量的科学表达,它的计算对象是微观粒子。

⑵概念要清晰,分清楚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⑶注意物理量的单位别混淆。

⑷气体摩尔体积22.4L/mol是适用于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6、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C)⑴配制步骤a、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b、称量、量取:用托盘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c、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d、洗涤(转移):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

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

e、定容: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